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审计学笔记

审计学笔记

审计学笔记
审计学笔记

第一章审计概论

1、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

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审计的主体: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2)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

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审计的委托者是针对社会审计而言的

(3)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4)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5)审计的目的:是审计工作预期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6)审计的本质: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

2、审计的特征

(1)独立性:表现在机构独立、业务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2)权威性

3、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西周萌芽,“上计”制度可以说是审计制度的雏形,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二是“上计”制度日趋完善;三是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宋代设立审计司和审计院,是我国审计定名之始。1914颁布《审计法》,1982设立审计机关,1983正式设立审计署,全国各省设立审计局,1995实施《审计法》从法律上确立政府审计地位。

4、国外政府审计的隶属关系:第一,隶属于议会,即隶属于立法机构,如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具有

很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第二,隶属于政府,即隶属于行政机构,如罗马尼亚、菲律宾等,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第三,隶属于财政部,由财政部直接领导,如瑞典,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很小。

5、国外内部的产生和发展

审计范围:现金交易、支付工资、盘点资产。20世纪初美国最早建立“内部审计师协会”,标志着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职业开始确立。国际上常采用的模式有:一是内部审计隶属于董事会,直接由董事会领导,具有很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隶属于董事会下面的监事会(如审计委员会)的领导,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三是隶属于总经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四是隶属于财会部门,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6、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918年9月7日,谢霖在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这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正式诞生。1986第一次确定注册会计师法律地位

7、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A、详细审计阶段(英国式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第一个职业会计师专业团队“爱丁堡会

计师协会”。阶段特点:CPA法律地位确认、审计目的主要是差错防弊、报告使用人主

要为企业股东、审计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

B、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美国式审计):阶段特点:审计对象从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目标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

检查判断企业信用状况、审计方法从详细转为抽样、报告使用人扩展到债权人。

C、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D、现代审计阶段

8、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德勒

9、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历程的启示: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

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

10、按审计主体分类: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

(1)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

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署是我国最高审计机关

(2)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3)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11、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发表审计意见。

(2)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3)合规性审计的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了特定的程序、规则或条例。

12、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一般为事后审计,内部审计也经常进行事后审计。

另外,按是否规定所审时间可以分为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经济合同纠纷)

13、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

14、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

(1)账项基础审计(详细审计):审计重点是资产负债表

(2)风险导向审计:从理论上解决CPA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审计资源分配问题。

15、CPA审计时可以考虑使用单位内部审计结果,因为: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

依据、方法等与外部审计有一致之处;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审计费用

16、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

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17、我国审计方法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1)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A、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1)顺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优点在于方法简单;由于从原始凭证入手,审查的内容系统全面,不易造成重大疏漏;缺点在于工作量大、烦琐,不易抓住重点。适用于规模较小,

业务量较少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差的单位。审查顺序和会计核算顺序完全一致。

2)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是指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依次进行审计的方法。优点在于节约人力和时间,提高审计效率;缺点在于不够系统、全面,容易遗漏问题。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多或内部控制制度较

健全的单位。

B、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

1)详查法:是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逐一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而达到审计目的的一种方法。

优点是能够全面查清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审计风险小;缺点是工作量大,审计成本高。

2)抽查法:是指从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中,选择其中某一部分或某段时期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审计成本低,审计效率高;缺点是审计结果过分依赖所审查部分的情况,审计风险

高。仅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较复杂、内部控制健全和会计基础好的单位。

C、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

1)审阅法:就是审计人员认真阅读和审查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书面资料,借以查明财务收支和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真实性和正确性,是审计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方法,也是最基

本的取证方法。

2)核对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书面资料按照其内在联系相互对照检查,从中获取审计征集的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证证核对、账证核对、账表核对和账实核对。

3)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会计资料有关指标的观察、推理、分解和综合以揭示其本质和了解其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审计方法。

4)复算法(又称验算法):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书面资料的有关数据进行重新计算,用来验算原计算结果是

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

1)盘点法:又称盘存法,是根据账簿记录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清查盘点,以确定账存与实存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常用于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贵重物品的盘存。

2)调节法:是指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节有关数据,证实所需证明数据正确性的一种方法。

3)观察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实地观察来取得书面资料以外的审计证据的方法。

4)查询法:是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和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等方式来证实客观事实或书面资料,取

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

5)鉴定法:是指运用化验分析、物理检验等专门技术对书面资料的真伪、实物的质量等进行分析、鉴别,获取审计证据

的一种检查方法。

18、选择审计方法要注意:方法要适应目的;方法要适合审计方式;方法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

19、审计的职能:是指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它是由审计本身的特征和地位所决定的,是审计本质的客观反映。

20、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最基本的职能)、经济评价的职能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21、审计职能实现的条件:审计单位的工作效率、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和重视的程度、审计工作条

件的保证。

22、审计作用是指根据自身的功能去完成审计任务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审计具有制约、促进和证明的作用。

A、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揭示差错和弊端;第二,维护财经法纪。

B、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改善经营管理;第二,提高经济效益;第三,加强宏观调控。

C、证明作用:指通过审计,证明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各种信息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

可靠性。

23、注册会计师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24、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1、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其对社会公众应承担的责任。本质上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

2、《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原则;二是具体要求。具体要求包括:独立、专业胜任能力、保密、收费与佣金、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承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广告、业务招揽和宣传。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

(1)独立、客观、公正——基本要求。

A、独立——灵魂,是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职业判断不受影响,

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怀疑态度受到损害。目的是维护社会公众对CPA的信任

(2)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

A、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经济、有效地完成)。

B、应有关注: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

保持警觉。

(3)保密

(4)职业行为:要求注册会计师履行对社会公众(显著标志)、客户和同行的责任。

(5)技术准则:应当遵守的技术准则有:第一,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二,企业会计准则;第三,与执业有关的其他

法律、法规和规章。

4、可能威胁独立性的情形包括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

经济利益:收费主要来自于某一鉴证客户;过分担心失去某项业务;对鉴证业务采取或有收费的方式;可能与鉴证客户发生雇佣关系

自我评价:鉴证小组成员曾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等关键管理人员或员工;为鉴证客户编制属于鉴证业务对象的数据或其他记录

关联关系:家庭成员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等关键管理人员或员工;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等关键管理人员或员工是会计师事务所前高级管理人员

外界压力:与鉴证客户存在意见分歧而受到解聘威胁;收到不恰当的干预;受到见证客户降低收费的压力而不恰当地缩小工作范围

5、威胁独立性的防范措施:

(1)职业、法律或规章产生的防范措施

第一,进入该职业的教育、培训和经验要求;第二,继续教育与要求;第三,执业准则和监督、惩戒程序;第四,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外部复核;第五,有关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要求的法律。

(2)鉴证客户内部的防范措施:

第一,在鉴证客户的管理层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时,由管理层以外的人员批准或同意这一委托;第二,鉴证客户内部有能够胜任管理决策的员工;第三,强调鉴证客户对财务报告公允性的承诺的政策和程序;第四,能够确保在对非鉴证业务进行委托时作出客观选择的内部程序;第五,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提供适当监督与沟通的公司治理结构。(3)会计师事务所防范措施

总体上的防范措施有:第一,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重视独立性,并要求鉴证小组成员保持独立性。第二,制定有关独立性的政策和程序,包括识别威胁独立性的因素、评价威胁的严重程度以及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第三,建立必要的监督及惩戒机制以促使有关政策和程序得到遵循。第四,及时向所有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传达有关政策和程序及其变化。第五,制定能使员工向更高级别人员反映独立性问题的政策和程序。

在承办具体鉴证业务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维护其独立性,具体防范措施包括:第一,安排鉴证小组以外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复核。第二,定期轮换项目负责人及签字注册会计师。第三,与鉴证客户的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讨论独立性问题。第四,向鉴证客户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告知服务性质和收费范围。第五,制定确保鉴证小组成员不代替鉴证客户行使管理决策或承担相应责任的政策和程序。第六,将独立性受到威胁的鉴证小组成员调离鉴证小组。

6、当维护措施不足以消除威胁独立性因素的影响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拒绝承接业务或解除业务约定。

7、业务期间(的含义与作用)

会计师事务所和鉴证小组应当在鉴证业务期间独立于鉴证客户。业务期间自鉴证小组开始执行鉴证业务之日起,至出具鉴证报告之日止,除非预期鉴证业务会再度发生。如果鉴证业务会再度发生,鉴证业务期间的结束应以其中一方通知解除专业关系和出具最终鉴证报告二者之中时间孰晚为准。

8、特定情况下对独立性原则的运用:经济利益、贷款和担保、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家庭和个人关系、与鉴证客

户发生雇佣关系、最近曾在鉴证客户中工作、作为鉴证客户的经理或董事、高级职员与

鉴证客户之间的长期联系、向鉴证客户提供非鉴证业务

9、专业胜任能力可分为两个独立的阶段:一是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取;二是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

10、保密:注册会计师有义务对其在专业服务过程中获得的有关客户的信息予以保密。这一保密责任甚至在注册会计师与客

户的关系终止后仍应继续坚持。

11、保密义务的豁免

注册会计师在三种情况下可以披露客户的有关信息:第一,取得客户的授权。第二,根据法规要求,为法律诉讼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以及向监管机构报告发现的违反法规行为。第三,接受同业复核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监管机构依法进行的质量检查。

披露客户信息时应考虑: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后果;是否了解和证实所有相关信息;信息披露的方式和对象;是

否需要向法律顾问和职业组织进行咨询。

12、收费考虑的因素:专业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需专业人员的水平和经验;每一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所需的时间;提供

专业服务所需承担的责任。

13、或有收费: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经法院或其他公共管理机构确定的收费,不

应视为或有收费。

14、佣金:不得为招揽客户而向推荐方支付佣金;不得因向第三方推荐客户而收取佣金;不得因宣传他人的产品或服务而收

取佣金。

15、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不得刊登广告,其原因是:

第一,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及能力无法由广告内容加以评估;

第二,广告可能威胁专业服务的精神;

第三,广告可能导致同行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16、广告:刊登设立、合并、分立、解散、迁址、名称变更、招聘员工等信息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会员所作的统一宣传不

在此限。

17、禁止的业务招揽方式:

第一,暗示有能力影响法院、监管机构或类似机构及其官员;

第二,作出自我标榜的陈述,且陈述无法予以证实;

第三,与其他注册会计师进行比较;

第四,不恰当地声明自己是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

第五,作出其他欺骗性的或可能误解的声明。

18、宣传

符合下列条件,则是可以接受的:

第一,其目的是向公众或有关部门告知事实,且这种告知没有采取错误、误导或欺骗的方式

第二,具有高品位

第三,维护了职业尊严

第四,避免经常重复或不恰当地突出执行业务的注册会计师的姓名。

19、会计师事务所不能为上市公司同时提供编制财务报表和审计服务;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或员工不能担任鉴证客

户的董事(包括独立董事)、经理以及其他关键管理职务;会计事务所不能为同一家上市公司同时提供资产评估和审计服务。

20、前任注册会计师:指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对最近期间财务报表出具了审计报告或接受委托但未完成审计工作,已经或可能

与委托人接触业务约定的注册会计师。

后任注册会计师:指代表会计师事务所正在考虑接受委托,接替前任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21客户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变更的情形)

一是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为争揽业务而进行恶性竞争;二是注册会计师可能与客户在重大会计、审计问题上存在分歧,客户不认可注册会计师的立场。

22、接受委托前的沟通

后任注册会计师向前任注册会计师询问的内容应当合理,具体包括:第一,是否发现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存在诚信方面的问题。第二,前任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在重大会计、审计等问题上寻在的意见分歧。第三,前任注册会计师曾与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如监事会、审计委员会或其它类似机构)沟通过的关于管理层舞弊、违反法规行为以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等问题。第四,前任注册会计师认为导致被审计单位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

23、接受委托后的沟通

1)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工作底稿的前提:征求被审计单位同意,并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

2)查阅相关工作底稿及其内容

前任注册会计师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可自主决定是否允许后任会计师获取工作底稿部分内容。在收到被审计单位同意后,依然可以自主决定。

第三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与法律责任

1、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规范体系包括四个部分:执业准则(核心)、质量控制准则、职业道德准则和职业后续教育准则。

2、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是衡量审计工

作质量的尺度和标准。

3、审计准则包括政府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4、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是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它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

的行为准则,也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是通过CPA执行审计程序体现出来的

5、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目标:

第一,建立执行独立审计业务的权威性标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促使注册会计师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有效地发挥注册会计师的鉴证、和服务作用。

第二,促使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按照统一执业准则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高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

第三,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第四,建立与国际审计准则相衔接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6、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作用:

第一,可以指导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使审计工作规范化;

第二,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质量;

第三,可以维护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第四,可以促进国际间审计经验的交流。

7、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演进:

制定执业规则阶段(1991~1993)

建立准则体系阶段(1994~2003)

完善与提高阶段(2004年以后)

8、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并列,执业准则体系包括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是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准则,2007年1月1日起实施。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9、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包括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

(1)鉴证业务准则:是为确定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适用的业务类型而做的规范。它由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统领,审计准则是整个业务准则体系的核心。

(2)相关服务准则:是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除鉴证业务以外的其他相关服务业务,包括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提供税务咨询、管理咨询等

10、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是用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各类业务时应当遵守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对会计师

事务所质量控制提出的制度要求。

11、鉴证业务: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它主要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

12、鉴证业务要素:指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和鉴证报告五要素。

(1)三方关系: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

(2)鉴证对象与鉴证对象信息

鉴证对象信息:是指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的结果;鉴证对象是鉴证对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比如年报审计中年报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是年报审计中的“鉴证对象”。

(3)标准: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适当的标准应当具备: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可理解性。

CPA基于自身的预期、判断和个人经验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不构成适当的标准。

(4)证据:充分、适当的证据是注册会计师提出鉴证结论的基础。

(5)鉴证报告:常见的保证程度有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

合理保证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对鉴证对象信息整体提出结论,提供一种高水平但非百分之百的保证。

有限保证在证据收集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等方面受到有意识的限制,它提供的是一种适度水平的保证。

13、鉴证业务分为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

(1)审计业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特点是:第一,审计对象是历史财务信息。第二,

为了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单独或综合地运用各种程序,包括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实物

资产、观察、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等。第三,得出的结论是合理保证,即提供审计服务时,注册会计

师对所审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第四,表达意见与结论的方式是肯定式的,如审计报告

的表述。

(2)审阅业务: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

量。特点是:第一,针对历史财务信息。第二,使用的程序是有限的,主要使用询问与分析程序。第三,得

出的结论是有限保证的。第四,提出结论的方式是消极的。

(3)其他鉴证业务:是指除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及审阅业务外的鉴证业务。特点是:第一,针对非历史财务信息。第二,其他

鉴证业务使用的程序根据准则的制定情况、客户的要求不同而不同。第三,保证程度也因准则、与客户

约定不同而不同。第四,表达方式依保证程度不同而不同。

14、按鉴证业务的目标分为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主要指审计业务)和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主要指财务报表审阅)

按照责任方认定能否为预期使用者直接获取,可以把鉴证业务分为两类: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

按照提供的保证程度和提出结论的对象分为三类: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历史财务信息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15、审计质量:指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

审计质量控制: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它是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

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核心,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审计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

16、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

第一,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的规定;

第二,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

17、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人力资源;业

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监控。

18、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1)对主任会计师的总体要求: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

(2)行动示范和信息传达

(3)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第一,合理确定管理责任,以避免重商业利益、轻业务质量;第二,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业绩评价、薪酬及晋升的政策和程序;第三,投入足够的资源以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并形

成相关文件记录。

19、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措施:会计师事务所领导层的示范、教育和培训、监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处理

20、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有关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接受与保持的政策和程序,以合理保证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能接受或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已考虑客户的诚信,没有信息表明客户缺乏诚信;具有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必要条件);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1、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人力资源政策和程序应当解决的人事问题主要包括:招聘(首要环节);业绩评价;人员素质;专业

胜任能力;职业发展;晋升;薪酬;人员需求预测。

22、业务执行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对业务执行情况的指导、监督与复核;业务执行中的咨询;意见分歧的处理与解决;项目

质量控制复核。

(1)会计师事务所在制定指导、监督与复核政策和程序时,应当考虑的事项包括:如何将业务情况简要告知项目组,使项目组了解工作目标;保证适用的业务准则得以遵守的程序;业务监督、员工培训和辅导的程序;对已实施的工作、作出的重大判断以及拟出具的报告进行复核的方法;对已实施的工作及其复核的时间和范围作出适当的记录;保证所有的政策和程序是合适有效的。

(2)对咨询的具体要求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形成良好的咨询文化。第二,合理确定咨询事项,适当确定被咨询者。第三,充分提供相关事实。第四,考虑利用外部咨询。第五,完整记录咨询情况并得到认可。

(3)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是指在出具报告前,对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准备报告时形成的结论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包括:第一,对所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第二,规定适当的标准,据此评价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以外的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业务及相关服务业务,以确定是否应当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第三,对符合适当标准的所有业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23、对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审阅业务和其他鉴定业务,业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业务报告日后60天内。

对鉴定业务包括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业务报告日起,对业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业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会计师事务所

24、除下列情况外,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业务工作底稿包含的信息予以保密;取得客户的授权;根据法律的规定,会计师事

务所为法律诉讼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以及向监督机构报告发现的违反法规行为;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监管机构依法进行质量检查。

25、监控内容包括质量控制制度设计的适当性和运行的有效性

应当周期性选取已完成的业务进行检查,最长不超过3年,每个周期内,应对每个项目负责人的业务至少选取1项检查;每年至少1次将质量控制制度的监控结果传达给项目负责人以及事务所内部的其他适当人员

26、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指社会审计人员因违约、过失或欺诈对审计委托人、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有利益关系的第三人

造成损害,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7、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表现形式:诉讼爆炸;保险危机。

28、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

A、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

(1)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是形成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对于被审计单位的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被审计单位理应承担直接的会计责任,而注册会计师对由此而带来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指承担审计责任。

(2)经营失败:指被审计单位发生债务危机、甚至破产清算,无法持续经营的情况。

审计失败: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有过失甚至欺诈行为,被揭发后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审计历史表明,绝大部分审计失败集中发生在宣告破产的被审计单位,因此,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失败是导致审计诉讼、发生审计失败的主要导火线。

审计总存在一定水平的审计风险,如果被审计单位发生经营失败,则这些审计风险就有可能显化为审计失败,是注册会计师承担一般情况下不会承担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可能发生经营失败的被审计单位,其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通常也较高,注册会计师发生过失的可能性也较高,因而发生审计失败,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也较高。

B、注册会计师方面责任:导致的根本原因是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违约、过失与欺诈行为。

(1)违约:指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未能达到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要求,如未能按时提交审计报告,违反了与被审计单位订立的保密协议等,审计人员应负违约责任。

(2)过失:指在一定条件下,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因缺少其应有的职业谨慎而导致审计失败的行为。普通过失即一般过失,是指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合理的谨慎,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而导致审计失败。如未能查出隐蔽

较强的错漏等。重大过失是指连起码的职业谨慎都没有保持,对业务或事项不加考虑,满不在乎,根本没有

遵守专业标准或严重违背审计准则而导致审计失败。

另外,还有一种过失叫“共同过失”是指因注册会计师和客户双方共同的责任而导致的审计失败,即对他人过失,受害者自己未能保持合理的谨慎因而蒙受损失。

(3)欺诈: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的一种故意的错误行为,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明知委托单位的财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行为。与欺诈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推

定欺诈”,是指虽无故意欺诈或坑害他人的动机,但却存在极端或异常的过失。

29、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赔偿受害者损失。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处罚,对注册会计师个人来说,包括警告、暂停执业、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撤销等。

刑事责任是指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判处责任人一定的徒刑。

一般来说,违约和过失可能是注册会计师负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欺诈可能会使注册会计师负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这三种责任可以单处,也可并处。

30、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责任的措施:

(一)完善我国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

(二)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

(三)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四)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五)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

(六)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七)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

第四章审计目标与计划审计工作

1、计划审计工作是审计工作的起点,也是审计工作总最重要的环节。

2、审计目标: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或最终结果。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总

目标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两个层次。

3、审计总目标是将审计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或活动所期望实现的目标。从发展的历史看,审计经历了由弊端审计向财务审计,

又由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的历史变迁。但其审计对象都离不开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财务报表。

4、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合法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适度的规定编制。

“公允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

5、审计工作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误提供绝对保证。

6、审计具体目标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和审计总目标来确定的。

(1)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

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的各种业务和相关账户所作的陈述或声明。

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管理当局的认定包含:

A、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B、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包含在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确属被审计单位的权利,各项负债确属被审计单位的义务。权利与义务认定只与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有关。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C、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2)具体审计目标

A、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是否把不曾发生的项目列入,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2)完整性: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针对漏记交易,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低估有关

3)准确性: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4)截止: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5)分类: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B、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存在: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权利,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C、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2)完整性:应当披露的事项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7、审计程序:指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8、审计程序主要内容包括:接受业务委托、计划审计工作、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完成审计工作

和编制审计报告。

A、接受业务委托:只有在了解后认为符合胜任能力、独立性和应有关注等职业道德要求,并且拟承接的业务具备下列所有特

征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审计业务予以承接:

(1)审计对象适当;

(2)使用的标准适当且预期使用者能够获取该标准;

(3)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其结论;

(4)注册会计师的结论以书面报告形式表述,且表述形式与所提供的保证程度相适应;

(5)该业务具有合理的目的。

接受业务委托阶段的主要工作: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

约定书等。

B、计划审计工作:是整个审计工作的起点。主要包括: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

定具体审计计划等。

C、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指为了解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

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D、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它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9、风险评估程序和实质性程序是每次财务报表审计都应实施的必要程序,控制测试则不是。

10、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

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具有经济合同的性质,一经约定双方签字认可,

即成为法律上生效的契约,对各方均具有法定约束力。

1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包括: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必备条款,在需要时应考虑增加的其它条款,以及实施集团财务报表审

计时的特殊考虑。

A、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必备条款,应当包括下列主要方面: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

(2)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3)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4)审计范围;

(5)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

(6)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

(7)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

(8)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

(9)注册会计师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信息;

(10)管理层对其作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

(11)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12)审计收费;

(13)违约责任;

(14)解决争议的方法;

(15)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盖的公章。

B、在需要时应考虑增加的业务约定条款

(1)在某些方面对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和专家工作的安排;

(2)与审计涉及的内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其他员工工作的协调;

(3)预期向被审计单位提交的其他函件或报告;

(4)与治理层整体直接沟通;

(5)在首次接受审计委托时,对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的安排;

(6)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需要达成进一步协议的事项。

C、连续审计业务中的考虑(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重新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1)有迹象表明被审计单位误解审计目标和范围;

(2)需要修改约定条款或增加特别条款(注册会计师也可以与被审计单位签订补充协议,原审计业务约定书继续有效)(3)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会或所有权结构近期发生变动;

(4)被审计单位业务的性质或规模发生重大变化;

(5)法律法规的规定;

(6)管理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发生变化。

12、重要性: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13、理解重要性的概念,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财务报表金额的错报和财务报表披露的错报)

2)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的

3)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一般而言,金额大的错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更重要)

4)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

5)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14、需要运用重要性的情形:审计计划阶段和评价审计结果时

15、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水平

(1)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可容忍错报(2)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应该考虑的具体情况包括:错报对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影响程度;错报对遵守债务契约或其他合同要求的影响程度;错报掩盖收益或其他趋势变化的程度等。

16、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这里,重要性水平的高低指的是金额的高低。

例:400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

重要性水平为400元时的审计风险比重要性水平为200元时的审计风险低。

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向变动的关系。

17、在审计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需要考虑计划的重要性水平。

在审计执行阶段,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进而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在评价审计程序结果阶段,注册会计师确定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可能与计划审计工作时评估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确定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并考虑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18、评价错报的影响

(1)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A、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

1)对事实的错报。

2)车技主观决策的错报。

B、推断误差

1)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

2)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

(2)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的影响

尚未更正错报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相比,可能出现: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或接近重要性水平

19、计划审计工作: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对审

计工作所作的合理规划和安排,即制定审计计划。包括针对审计业务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20、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下列初步业务活动: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

程序;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包括评价独立性;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21、总体审计策略: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

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它是规划整个审计工作的蓝图。

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22、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考虑以下事项:审计范围、报告目标(与第三方沟通)、审计方向(重要性方面)、总体审计策略

中包括的内容

23、总体审计策略应能恰当地反映注册会计师考虑审计范围、报告目标和审计方向的结果。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总体审计策略

中清楚地说明下列内容:

(1)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组成员,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

(2)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包括安排到重要存货存放地观察存货盘点的项目组成员数量,对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复核范围,对高风险领域安排的审计时间预测等。

(3)何时调配这些资源,包括是在期中审计阶段还是在关键的截止日期调配资源等。

(4)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包括预期何时召开项目组预备会和总结会,预期项目负责人和经理如何进行复核,是否需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等。

24、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之间的关系: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策略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策略所需要的审

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所作的详细规划与说明。具体审计计划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其内容包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具体审计计划包括的内容: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

25、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可以分为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和拟实施的具体审计程序(包括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具体

性质、时间和范围)两个层次。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决定采用的总体方案(包括实质性方案或综合性方案)。具体审计程序则是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的延伸和细化,它通常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6、其他相关要求

(1)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

(2)指导、监督与复核:对项目组成员工作的指导、监督与复核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取决的主要因素是:第一,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第二,审计领域。第三,重大错报风险。第四,执行审计工作的项目组成员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3)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

(4)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

(5)首次接受审计委托的补充考虑

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审计证据: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

息和其他信息。审计证据是审计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2、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包含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共同构成了审计证据,两者缺一不可,没有前者审计工作无法进行,没

有后者无法识别重大错报风险。

3、按照证据的来源分类,可以将审计证据分为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两类。

(1)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按照证据的处理过程,可以将内部证据进一步划分为:只在审计客户内部流转的证据和由被审计单位产生,但在被审计单位外部流传,并获得其他单位和个人承认的内部证据。

内部不如外部可靠,但如果内部证据在外部流转并得到认可,则具有较强的可靠性;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较为健全,其内部证据有较强的可靠性

(2)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按照证据的处理过程,可将外部证据进一步划分为:

A、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并由其直接递交给注册会计师的外部证据。

B、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但由被审计单位持有并提交注册会计师的书面证据。

C、由注册会计师为证明某个事项而自己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或自行观察获取的证据。这类证据也具有较强的

可靠性。

4、认定: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管理层的认定与审计目标

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5、管理层的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将

管理层的认定运用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列报,就形成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的具体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应当详细运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与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6、审计证据的两个基本特征:充分性和适当性。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因此,它是注册会计师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主要与确定的样本量有关。注册会计师判断证据是否充分,应当考虑以下主要

因素:

a、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错报风险越大,所需收集的证据的数量就越多

b、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

c、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经验;

d、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

e、审计证据质量;

f、总体规模与特征:证据的数量还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总体规模与特征

(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审计证据适当性的核心内容,只

有既相关又可靠的审计证据才是高质量的。

7、可靠性:a、外部独立获取的比其他来源获取的更可靠(外部:银行询证函回函、应收账款询证函回函、保险公司等机构

出具的证明;其他来源:内部的会议记录、会计记录)

b、内部控制有效时生成的比薄弱时生成的更可靠

c、直接获取的比间接获取的更可靠

d、以文件记录形式(纸质、电子、其他介质)存在的比口头更可靠

e、从源文件获取比传真、复印更可靠

8、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两者缺-不可,只有既充分又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审计证据的

适当性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也就是说,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9、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应考虑:文件记录的可靠性、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的考虑、证据相互矛盾时的考虑、获取证据时

相对成本的考虑。

10、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途径)

(1)按目的分: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

A、风险评估程序

B、控制测试:目的是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大错报

风险的评估结果,据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是必要的: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评估结果。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C、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2)按获取手段划分: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银行存款、应收等)、重新计算(销售发票和存货总额、加总日记账和明细账、折旧费和预付费用、应纳税额)、重新执行、分析程序

11、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

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

料。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

12、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

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13、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规定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适当的控制程序,以满足下列要求:

(1)安全保管审计工作底稿并对审计工作底稿保密;

(2)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

(3)便于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使用和检索;

(4)按照规定的期限保存审计工作底稿。

14、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已从纸质形

式扩展到了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

15、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

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

或复印件等。此外,审计工作底稿通常还包括业务约定书、管理建议书、项目组内部或项目组与

被审计单位举行的会议记录,与其他人员(如其他注册会计师、律师、专家等)的沟通文件及错

报汇总表等。

16、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

(1)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

(2)已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

(3)在执行审计工作和评价审计结果时需要作出判断的范围;

(4)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

(5)已识别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

(6)当从已执行审计工作或获取审计证据的记录中不易确定结论或结论的基础时,记录结论或结论的基础的必要性;

(7)使用的审计方法和工具。

17、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审计过程记录。

18、在记录审计过程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方面:特定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重大事项;针对重大事

项如何处理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审计结论、审计标识及其说明、索引号及其编号、编制者姓名及其编制日期、复核者姓名及符合日期、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19、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六十天内。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

计业务中止后的六十天内。

20、会计师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第六章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必要程序,特别是为注册会计师在下列关键环节作出职业判断提供重要基础:

(1)确定重要性水平,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否仍然适当;

(2)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包括披露)是否适当;

(3)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包括关联方交易、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或交易是否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等;(4)确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所使用的预期值;

(5)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6)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2、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

的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

(2)分析实施程序;

(3)观察和检查。

3、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计单位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4、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目标),由治理层、

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责任主体)设计和执行(手段)的政策及程序。

5、内部控制的要素

(1)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2)风险评估过程;作用是:识别、评估和管理影响被审计单位实现经营目标能力的各种风险。针对财务报告目标的风险评估过程则包括:识别与财务报告相关的经营风险,评估风险的重大性和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采取措施管

理这些风险。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包括识别与财务相关的经营风险,以及针对这些风险所采取的

措施。

(3)信息系统与沟通:

(4)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务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

(5)对控制的监督

6、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无论如何设计和执行,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固有局限性包括:

(1)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2)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此外,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也会影响内部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

7、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审计程序:

(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

(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

(3)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

(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8、识别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在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后,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是与特定的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相关,还是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进而影响多项认定。

某些重大错报风险可能与特定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相关。例如,被审计单位存在复杂的联营或合资,这一事项表明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认定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又如,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的关联方交易,该事项表明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认定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某些重大错报风险可能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进而影响多项认定。例如,在经济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资产的流动性出现问题、重要客户流失、融资能力受到限制等,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又如,管理层缺乏诚信或承受一场的压力可能引发舞弊风险,这些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相关。

9、特别风险: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识别的风险哪些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10、非常规交易:指由于金额或性质异常而不经常发生的交易。

11、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1)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如果认为仅通过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无法将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被审计单位针对这些风险设计的控制,并确定其执行情况。

(2)在被审计单位对日常交易采用高度自动化处理的情况下,审计证据可能仅以电子形式存在,其充分性和适当性通常取决于自动化信息系统相关控制的有效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能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可能性。

(3)注册会计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应以获取的审计证据为基础,并可能随着不断获取审计证据二做出相应的变化。

(4)因此,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一样,也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

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

12、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的总体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

(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13、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和综合性方案包括实质性方案和综合性方案(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综合使用)

14、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1)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审计程序相对风险评估程序而言,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

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设计进一步审

计程序时考虑:风险的重要性、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

报的特征、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CPA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

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

(2)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

(3)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

(4)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

15、控制测试:是指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在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获取关于控制是否有

效运行的审计证据:

(1)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不同时点是如何运行的;

(2)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

(3)控制由谁执行;

(4)控制以何种方式运行(如人工控制或自动化控制);

16、作为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之一,控制测试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实施.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

控制测试: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7、控制测试的性质是指控制测试所使用的审计程序的类型及其组合。

控制测试的性质的类型: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穿行测试。

18、控制测试的时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何时实施控制测试;二是测试所针对的控制适用的时点或期间。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控制测试的目的确定控制测试的时间,并确定拟信赖的相关控制的时点或期间。

如果仅需要测试控制在特定时点的运行有效性,注册会计师只需要获取该时点的审计证据。

如果需要获取控制在某一期间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仅获取与时点相关的审计证据是不充分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辅以其他控制测试,包括测试被审计单位对控制的监督。

19、控制测试范围:指某项控制活动的测试次数。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控制测试,以获取控制在整个拟信赖的期间有效运行

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0、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如果针对特别风险仅实施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使用细节测试,或将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结合使用,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1、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是指实质性程序的类型及其组合。

22、实质性程序的两种基本类型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

(1)细节测试:是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2)实质性分析程序:从技术特征上看仍然是分析程序,主要是通过研究数据间关系评价信息,只是将该技术方法用做实质性程序,即用以识别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由于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的目的和技术手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各自有不同的适用领域。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性质选择实质性程序的类型。细节测试适用于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的测试,尤其是对存在或发生、计价认定的测试;对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可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

23、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实施控制测试的结果是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实质性程序的范围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注册会计师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实施实质性程序的范围越广。如果对控制测试结果不满意,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扩大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在设计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除了从样本量的角度考虑测试范围外,还要考虑选样方法的有效性等因素。

24、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范围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对什么层次上的数据进行分析,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在高度汇总的财

务数据层次进行分析,也可以根据重大错报风险的性质和水平调整分析层次。第二层含义是需要对什么幅度或性质的偏差展开进一步调查。

25、审计证据的评价与记录

(1)评价列报的适当性

(2)完成审计工作前对进一步审计程序所获取审计证据的评价

(3)形成审计意见时对审计证据的综合评价(在形成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上评价是否已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所有相关的审计证据,包括能够印证财务报表认定的审计证据和与之相矛盾的审计证据。)

26、在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一系列因素:

(1)认定发生潜在错报的重要程度,以及潜在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潜在错报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可能性。

(2)管理层应对和控制风险的有效性。

(3)在以前审计中获取的关于类似潜在错报的经验。

(4)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包括审计程序是否识别出舞弊或错误的具体情形。

(5)可获得信息的来源和可靠性。

(6)审计证据的说服力

(7)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如果对重大财务报表认定没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尽可能获取进一步的审计证据。如果不能获取充分的、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那个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27、注册会计师应当就下列内容形成审计工作记录:

(1)项目组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进行的讨论,以及得出的重要结论。

(2)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各个方面的了解要点(包括对内部控制各项要素的了解要点)、信息来源以及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

(3)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识别、评估出的重大错报风险。

(4)注册会计师识别出的特别风险和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对相关控制的评估。

(5)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

(6)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7)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与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联系。

(8)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结果。

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职业判断,确定对上述事项进行记录的方式。常见的记录方式包括文字叙述、问卷、核对表和流程图等。通常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越复杂,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的范围越广,审计工作记录也就越复杂。

第七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1、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资产负债表项目主要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长期应收款、预收账款、应缴税费等。所涉及的利

润表项目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等。

2、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单供货;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向顾客开具账

单;记录销售;办理和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办理和记录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注销坏账;提取坏账准备。3、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顾客订货单;销售单;发运凭证;销售发票;商品价目表;贷项通知单;应

收账款明细账;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折扣与折让明细账;汇款通知书;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坏账审批表;

顾客月末对账单;转账凭证;收款凭证。

4、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1)适当的职责分离;应当将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或岗位)分别设立。谈判人员至少两人,并与订立合同的人员分离;编制销售发票通知单的人员与开具销售发票分离;销售人员与销货现款分离;单位应

收票据的取得与贴现须经保管人员以外的主管人员批准。

(2)正确的授权审批;

a、在销售发生之前,赊销已经正确审批;

b、非经正当审批,不得发出货物;

c、销售价格、销售条件、运费、折扣等必须经过审批;

d、审批人应当根据销售与收款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3)充分的凭证和记录;例如:在收到顾客订货单后,就立即编制一份预先编号的一式多联的销售单,分别用于批准赊销、审批发货、记录发货数量以及向顾客开具账单等。

(4)凭证的预先编号;对凭证预先进行编号,目的是防止销售以后忘记向顾客开具账单或登记入账,也可防止重复开具账单或重复记账。

(5)按月寄出对账单;由不负责现金出纳和销售及应收账款记账的人员按月向顾客寄发对账单,能促使顾客在发现应收账款余额不正确后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6)内部核查程序。

交易同样有其内部控制目标和内部控制。

7、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

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营业收入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营业收入均已记录;

确定与营业收入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包括对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的处理是否适当;

确定营业收入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确定营业收入是否已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

8、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1)取得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同时检查以非记账本位币结算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折算汇率及折算是否正确。

(2)查明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条件、方法,注意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前后期是否一致;特别关注周期性、偶然性的收入

是否符合既定的收入确认原则、方法。

(3)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来获取审计证据。

(4)获取产品价格目录,抽查售价是否符合定价政策,并注意销售给关联方或关系密切的重要客户的产品价格是否合理,有无低价或高价结算以转移收入和利润的现象。

(5)抽取本期一定数量的销售发票,检查开票、记账、发货日期是否相符,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发运凭证、销售合同或协议、记账凭证等一致。

(6)抽取本期一定数量的记账凭证,检查入账日期、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销售发票、发运凭证、销售合同或协议等一致。

(7)结合对应收账款的审计,选择主要客户函证本期销售额。

(8)对于出口销售,应当将销售记录与出口报关单、货运提单、销售发票等出口销售单据进行核对,必要时向海关函证。(9)销售的截止测试。对销售实施截止测试,其目的主要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记录归属期是否正确,应记入本期或下期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否被推延至下期或提前至本期。

(10)存在销货退回的,检查手续是否符合规定,结合原始销售凭证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结合存货项目审计关注其真实性。

(11)检查销售折扣与折让。

(12)检查有无特殊的销售行为。

(13)调查向关联方销售的情况。

(14)调查集团内部销售的情况,记录其交易价格、数量和金额,并追查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是否已予以抵销。

(15)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列报是否恰当。

9、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

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收账款是否已存在;

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应收账款是否均已记录;

确定记录的应收账款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

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可回收,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是否恰当,计提是否充分;

确定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确定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10、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检查涉及应收账款的相关财务指标;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是否

正确;向债务人函证应收账款;确定已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对未函证应收账款实施替代审计程序;检查坏账的确认和处理;抽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检查贴现、质押或出售;对应收账款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确定应收账款的列报是否恰当。

11、函证目的是为了证实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防止或发现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在销售业务中发生的错

误或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

(1)函证的范围和对象

A、审计人员不需对所有被审计应收款进行函证。函证数量、范围由以下因素决定:第一,应收款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

第二,被审计单位内控强弱;第三,以前函证结果;第四,函证方式的选择。

B、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选作函证对象的项目有:第一,大额或账龄较长的项目。第二,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

第三,关联方项目。第四,主要客户(包括关系密切的客户)项目。第五,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甚至余额为零的项目。第六,可能产生重大错报或舞弊的非正常的项目。

(2)函证方式:分为积极的函证方式和消极的函证方式。

A、积极的函证方式又称肯定式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向第三方发出询证函,要求第三方证实有关信息,注册会计师要

求被询证者在所有的情况下必须回函,确认询证函所列示信息是否正确,或填列询证函要求的信息。如债务人符合下列情况时,采用积极式函证较好:①个别账户欠款金额较大;②有理由相信欠款可能会存在争论,差错等问题。

B、消极的函证方式又称否定式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向第三方发出询证函,要求第三方证实有关信息,注册会计师只

要求被询证者仅在不同意询证函列示信息的情况下才予以回函。当同时存在下列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可考虑采用消极的函证方式:第一,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第二,涉及大量余额较小的账户。第三,预期不存在大量的错误。第四,没有理由相信被询证者不认真对待函证。

(3)函证的最佳时间:与资产负债表日接近的时间。

(4)函证的控制

注册会计师应当直接控制询证函的发送和回收:

①对无法投送退回的信函要进行分析、查明原因;

②对于采用积极式函证方式没有得到答复的,应采用追查程序,发第二、三封询证函;

③若反复函证仍得不到答复,注册会计师应采用替代程序、检查与销售有关的文件,以验证应收款的真实性。

(5)函证结果分析

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购销双方记录的时间不同

①询证函发出时,债务人已经付款,而被审计单位尚未收到货款;

②询证函发出时,被审计单位货物已经发出并已作销售记录,但货物仍在途中,债务人尚未收到货物;

③债务人由于某种原因将货物退回,而被审计单位尚未收到;

④债务人对收到货物的数量,质量及价格等异议而全部或部分拒付货款;

第二、一方或双方记账错误

第三、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行为

(6)函证结果的审结和评价

注册会计师应将函证的过程和情况记录在工作底稿中,总结和评价应收账款情况,一般可作如下评价:

第一、重新考虑过去对内控评价和符合性,测试结果是否恰当;分析性复核结果是否恰当及相关风险评价是否恰当;

第二、若函证结果无审计差异,则可合理推论全部应收账款总体是正确的;

第三、如果存在差异,则应估算应收账款总额中累计差错数额,必要时扩大函证范围。

12、坏账准备的审计目标:确认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和比例是否恰当,计提是否充分;确定坏账准备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

整;确定坏账准备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坏账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

13、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1)取得或编制坏账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与坏账准备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本期计提数与资产减值损失相应明细项目的发生额核对相符;

(3)检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评价坏账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计提方法;

(4)实际发生坏账损失的,检查转销依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5)检查长期挂账应收账款;

(6)检查函证结果;

(7)实施分析程序;

(8)确定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

14、应收票据的审计目标: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收票据是否存在;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应收票据均已记录;确定记录

的应收票据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确定应收票据及其坏账准备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应收票据可否收回,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是否恰当,计提是否充分;检查应收票据及其坏账准备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收票据及其坏账准备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15、应收票据的实质性程

(1)获取或编制应收票据明细表,主要包括:第一,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坏账准备科目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第二,检查非记账本位币应收票据的折算汇率及折算是否正确。第三,检查逾期票据是否已转为应收账款。

(2)取得被审计单位“应收票据备查簿”,核对其是否与账面记录一致。

(3)监盘库存票据,注意票据的种类、号数、签收的日期、到期日、票面金额、合同交易号、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姓名或单位名称,以及利率、贴现率、收款日期、收回金额等是否与应收票据登记簿的记录相符;关注是否对背书转让的票据负有连带责任;注意是否存在已作质押的票据和银行退回的票据。

(4)必要时选取部分票据(特别关注有疑问的商业承兑汇票)向出票人函证,证实其存在性和可收回性,并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

(5)对于大额票据,应取得相应销售合同或协议、销售发票和出库单等原始交易资料进行核对,以证实是否存在真实的交易。(6)复核带息票据的利息计算是否正确,注意逾期应收票据是否已按规定停止计提利息,并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7)对贴现的应收票据,复核其贴现息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8)请被审计单位协助,在应收票据明细表上标出至外勤审计时已兑现或已贴现的应收票据,核对收款凭证等资料,以确认其资产负债表日的真实性。

(9)对应收票据相关的坏账准备进行审计。

(10)对应收票据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

16、预收款项的审计目标: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预收账款是否存在;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预收账款均已记录;确定记录

的预收账款是否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现时义务;确定预收账款是否以恰当地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地记录;确定预收款项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17、预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预收款项明细表,并检查:第一,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第二,以非记账本位币结算的预收账款,检查其采用的折算汇率及折算是否正确。第三,检查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必要时进行重分类调整。第四,结合应收账款等往来款项目的明细余额,检查是否存在应收、预收两方挂账的项目,必要时作出调整。第五,标识重要客户。

(2)请被审计单位协助,在预收款项明细表上标出截止审计日已转销的预收款项,对已转销金额较大的预收款项进行检查,核对记账凭证、仓库发货单、货运单据、销售发票等,并注意这些凭证日期的合理性。

(3)抽查预收账款有关的销货合同、仓库发货记录、货运单据和收款凭证,检查已实现销售的商品是否及时转销预收账款,确定预收账款期末余额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4)选择预收款项的若干重大项目函证,根据回函情况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

(5)检查预收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并作出记录,必要时提请被审计单位予以调整。

(6)对预收款项中按税法规定应预缴税费的预收销售款,结合应交税费项目检查是否及时、足额缴纳有关税费。

(7)通过货币资金的期后测试,以确定预收账款是否已计入恰当期间。

(8)标明预收关联方[包括持股5%以上(含5%)股东]的款项,执行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并注明合并报表时应予抵销的金额。

(9)检查预收款项的列报是否恰当。

18、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审计: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房产税、土地

使用税等。

19、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审计目标: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确定所有应当记

录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是否均已记录;确定与营业税金及附加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确定营业税金及附加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确定营业税金及附加中的交易和事项是否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确定营业税金及附加

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20、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营业税金及附加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确定被审计单位的纳税(费)范围与税(费)种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3)根据审定的本期应纳营业税的营业收入和其他纳税事项,按规定的税率,分项计算、复核本期应纳营业税税额,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根据审定的本期应税消费品销售额(或数量),按规定适用的税率,分项计算、复核本期应纳消费税税额,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5)根据审定的本期应纳资源税产品的课税数量,按规定适用的单位税额,计算、复核本期应纳资源税税额,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项目的计算依据是否和本期应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合计数一致,并按规定适用的税率或费率计算、复核本期应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7)结合应交税费科目的审计,复核其勾稽关系。

(8)检查营业税金及附加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如果被审计单位是上市公司,在其财务报表附注中应分项列示本期营业税金及附加的计缴标准及金额。

21、销售费用的审计目标: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销售费用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销售费用

是否均已记录;确定与销售费用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确定销售费用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确定销售费用是否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确定销售费用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22、销售费用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销售费用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将销售费用中的工资、折旧等与相关的资产、负债科目核对,检查其勾稽关系的合理性。

(2)对销售费用进行分析:计算分析各个月份销售费用总额及主要项目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并与上一年度进行比较,判断变动的合理性;计算分析各个月份销售费用中主要项目发生额及占销售费用总额的比率,并与上一年度进行比较,判断其变动的合理性。

(3)检查各明细项目是否与被审计单位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以及专设的销售机构发生的各种费用有关,是否合规、合理,计算是否正确。

(4)检查销售佣金支出是否符合规定,审批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如超过规定,是否按规定进行了纳税调整。

(5)检查广告费、宣传费等的支出是否合理,审批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如超过规定限额,应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调整。

(6)检查由产品质量保证产生的预计负债,是否按确定的金额进行会计处理。

(7)选择重要或异常的销售费用,检查销售费用各项目开支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开支内容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产品销售或专设销售机构的经费有关,计算是否正确,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8)抽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一定数量的凭证,实施截止测试,若存在异常迹象,应考虑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对于重大跨期项目应作必要调整。

(9)如果被审计单位系商品流通企业且已将管理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并入本科目核算,应同时实施管理费用审计程序。(10)检查销售费用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

第八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1、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请购商品和劳务;对外订购;验收商品;储存商品;付款;记账

2、采购与付款业务通常要经过请购、订货、验收、付款、记录这些程序

3、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中主要经济活动及其相应的凭证记录有:

(1)请购单:一式三联,填写部门留存一份,送交采购部门一份,验收部门一份。大额资本支出请购需特别授权批准。(2)订购单:一式五联,正联送交供应商,其余几联送至企业内部的验收部门、付款部门和请购部门,采购部门留存一份。(3)验收单:是支持资产或费用以及与采购有关的负债的“存在或发生”认定的重要凭证。定期独立检查验收单的顺序以确定每笔采购交易都已编制凭单,则与采购交易的“完整性”认定有关。

(4)入库单:入库单一式三联,一联返回验收部门,一联本部门留传,另一联交会计部门记账。这些控制与商品的“存在或发生”认定有关。

(5)付款凭证:是企业内部记录和支付负债的授权证明文件。付款凭单应预先编号,并须后附订购单、验收单和供应商发票等支持性凭证。

(6)明细账和总账:预付账款明细账、应付账款明细账、存货明细账

(7)付款证明:包括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8)对账单

4、采购与付款循环业务的内部控制

(1)对购货业务合理的职责划分,使得在业务执行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地复核和监督。

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包括: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

(2)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

(3)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

(4)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的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

(5)企业应当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并在采购与付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请购手续、采购订单、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

(6)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与验收环节的管理制度,对采购方式确定、供应商选择、验收程序及计量方法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

(7)企业应当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经批准的订单、合同等采购文件,由独立的验收部门或指定专人对所购物品或劳务等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报告、计量报告和验收证明。

(8)企业财会部门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采购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以及采购发票、结算凭证、检验报告、计量报告和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

(9)企业应当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并及时处理。

(10)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采购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防范采购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收受商业贿赂、损害企业利益的风险。

5、一般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最重要的部分)、授权批准制度、账簿记录制度、职责分工制度(

固定资产的取得、记录、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均应明确划分责任,有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包括投资转出、报废、出售等,均要有一定的申请报批程序)、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制度

6、考虑到采购与付款循环测试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往往对这一循环采用属性抽样审计方法。

7、采购和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包括:

(1)检查企业有关岗位责任制度等文件,了解购货和付款循环的业务分工,评价分工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起到自动复核的作用,并通过实地观察判断这些分工是否得到了执行。

(2)检查采购部门是否有专人审批购货价格,检查订货单上的采购单价是否都经过事先授权批准。

(3)检查采购制度中是否规定大额采购应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供货商,并且检查这一制度是否得到了执行。

(4)检查订货单和验收单是否都已经预先编号,检查作废的单据是否有注销的痕迹并保存良好。

(5)从存货增加的明细账上抽取一定的业务,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以及后附的请购单、订货单、验收单和卖方发票等原始凭证,将这些凭证一一核对,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上的授权批准标识和内部审核标识要特别注意。

(6)检查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判断企业会计制度的合理性和严密性。

(7)检查存货和应付账款的明细账,检查会计记录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

(8)检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明细账的日期,判断企业的会计核算是否及时。

(9)获取某月末卖方对账单,检查是否进行了核对,注意对不相符的内容的处理程序。

(10)检查对编制的会计报表有无独立审核程序,并对应披露事项的核对检查。

(11)检查企业有无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否定期进行审计和报告。

8、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确定应付账款的真实性;确定应付账款的发生和偿还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应付账款是否应由被审计

单位承担;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作为负

债项目,应付账款完整性的审计是重点。

9、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对应付账款进行分析程序。

(3)函证应付账款。

(4)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审计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审计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审计证据 2、复算法 3、逆查法 4、详查法 5、审计工作底稿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CPA对下列( D ) 的应收账款最应当使用积极式函证 A、账龄短且金额大 B、账龄短且金额小 C、账龄长且金额小 D、账龄长且金额大 2、在下列审计证据中,作为审计证据主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基本证据的是( A ) A、书面证据 B、口头证据 C、实物证据 D、环境证据 3、注册会计师实施存货监盘程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D ) A、查明客户是否漏盘某些重要的存货 B、鉴定存货的质量 C、了解盘点指示是否得到贯彻执行 D、获得存货是否实际存在的证据 4、下列关于口头证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口头证据本身一般不足以证明事情的真相 B、口头证据往往小就要得到其他相应证据的支持 C、注册会计师应把重要的口头证据尽快记录,必要时还应获得被询问者 的签名确认 D、口头证据比书面证据更易获取,更为及时,而越及时的证据越可靠, 故而口头证据一般比书面证据更可靠 5、下列审计证据中证明力最强的是( A ) A、被审计单位律师关于被审计单位资产所有权的证明函件 B、银行对帐单 C、被审计单位开具的付款支票

D、被审计单位填制的收料单 6、为了确保企业有价证券的账实相符,应该建立定期的( C )制度。 A、内部审 B、对账核对 C、实地盘点 D、分析检查 7、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是( D ) A、检查 B、观察 C、计算 D、分析性复核 8、以下不属于分析性复核的是( C ) A、将本年的折旧费用金额与上年相比较 B、确定两年间销售收入的差额 C、将本年期初余额与上年期末余额相比较 D、将销售毛利率与行业水平相比较 9、应收帐款的函证时间最好安排在被审计年度的( C ) A、年中 B、年初 C、与资产负债表日临近的时间 D、审计外勤工作结束日 10、注册会计师王惠决定对Z公司的应付账款实施函证程序,以下所列的各个函证对象中,( D )可能最恰当的。 A、重要的供货方 B、金额不大,但为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 C、金额较大的债权人 D、金额为零,但为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审计过程是指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 ABC )。 A计划阶段 B实施审计阶段 C审计完成阶段 D期后事项审计阶段 2、计算固定资产原值与本期产品产量的比率,并与以前期间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注册会计师可能发现( BCD )。 A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区分的错误 B闲置的固定资产 C增加的固定资产尚未作会计处理 D减少的固定资产尚未作会计处理 3、对内部控制制度最终的评价结果,根据可信赖程度的高低,可以分为

人大五版审计学》第2-16章练习题及案例题参考答案

1)可能影响独立性。ARC审计机构的收费主要来源于XYZ公司,当从某一审计客户收取的费用占全部费用的比重很大,审计机构会对该客户产生依赖并面临担心失去该客户的压力,产生自身利益威胁,审计机构应当评估该威胁的重要性程度,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2)不影响独立性。当审计项目组成员的直系亲属在审计客户中处于重要职位或者可以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才会威胁审计独立性,审计人员S的妻子在XYZ公司中只是一名普通的销售人员,不会影响其独立性。 3)可能影响独立性。ARC审计机构租赁XYZ 公司的办公楼作为办公场所,二者之间存在租赁的商业关系,且性质较为特殊、金额较大,将会产生自身利益威胁,会计事务所应当评价该威胁重要程度,必要时采取适当防范措施。 4)可能影响独立性。XYZ公司的董事是ARC 审计机构的前高级管理人员,当审计机构前任人员担任审计客户重要职务时,分两种情况:若该人员与事务所保持重大联系,则对独立性产生重大威胁,且无防范措施可以消除,;若二者间并未保持重大联系,则应该评价其威胁程度,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5)影响独立性。J的哥哥持有XYZ公司的少量股票,即审计人员直系亲属与审计客户之间存在直接利益关系,会影响其独立性。 6)可能影响独立性。ARC公司与XYZ公司在某项重大会计问题上存在分歧,而正是该分歧导致XYZ公司对前任会计事务所解除委托,因此ARC机构面临着客户解除业务合约的外部压力和威胁,进而产生自身利益威胁。 7)影响独立性。ARC审计机构的合伙人S 担任XYZ公司的独立董事,现任合伙人在审计客户中任职高级管理人员,除非该合伙人退出该项目,否则会影响独立性。 8)可能影响独立性。J的女儿自2004年起,一直担任XYZ单位的统计员,当审计项目组成员的直系亲属在审计客户中处于重要职位或者可以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会威胁审计独立性,要根据J在项目中的角色、其女儿的职责等具体情况评估威胁的重要程度,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 9)可能影响独立性。S的外甥拥有XYZ的大量股票,审计机构某一成员的近亲在审计客户单位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者重大间接经济利益,会产生自身利益威胁,影响独立性。 2010年6月10日五岳会计事务所 该广告存在不妥之处。《中国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二条第六款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二十八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以招揽业务。本案例中,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做广告对事务所人才进行宣传是不正确的,另一方面广告中言语措辞夸张,违反了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中的客观要求。 PA公司 1)注册会计师李明在审计A公司的存货项目时,采用了存货监盘方法,执行了存货监盘中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具体程序类别涉及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 2)执行这些审计程序与方法所获得的审计证据服务的审计目标主要是对存货的存在认定、完整性认定以及权力和义务的认定。具体来说,就是审计人员为了获取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有关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审计证据,检查存货的数量是否真实完整,存货是否归属于被审计单位,存货有无毁损、陈旧、过时、残次和短缺状况。 3)分析性复核方法检查存货总体合理性;存货计价审计确定存货计价正确性、验证财务报表中存货余额的真实性;存货截止测试用来检查库存记录与会计记录期末截止是否正确。

《审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分析

1案例1 爱乐者协会每周一至五晚上在文化宫举办音乐会。音乐会开始前,协会的一名员工在入场处把门。协会的会员,出示会员卡后可以免费入场,非会员观众,只有当场支付30元,换取到一张式样统一的入场券后,才能入场。 每晚演出结束,这位把门的员工将收到的现金,交给协会的出纳。纳当面清点,将现金存放入保险柜。每周六上午,出纳和把门的员工一起将保险柜中存放的所有现金,送存银行,收到银行出具的存款证明,作为每周登记账目的依据。 爱乐者协会的管理层认识到门票收入的内部控制需要改进,聘请您帮助出谋划策。 要求:指出门票收入现有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弱点,针对每项弱点,各提供一项改进建议。参考答案: 1.无法确定购票入场的非会员观众人数。2.无法确定把门的员工在收钱的同时,有没有出票。3.无法确定把门的员工是否将当晚的门票收入全部交给出纳。4.无法确定出纳在周六送存银行前不动用存放在保险箱的票款。5.将银行提供的存款证明作为每周登记账目的依据,缺乏核对手段。1.门票应当连续编号,并按照售票顺序依次出票。2.增加另外一名员工,专门负责收票(撕下票根)3.演出结束后,把门员填写收入报告单一式两份,收票员工将之与自已收到的门票数核对相符后签字,把门员工将门票款和其中地份收入报告单交给协会的会计人员。4.出纳被要求在演出结束的第二天上午就将票款送存银行。5.在票根,收入报告单以及银行的存款证明三者核对无误后,据此登记账目。 2.案例2 独城公司是一家从事食品批发、兼营食品零售的商业企业,上年出现了如下错误和舞弊行为: (1)货物发出后,为向顾客收款而开具的销售发票的销售价格不对,因为在进行计算机输入时,输人了错误的销售价格。 (2)有一笔购货发生了重复付款。在第一次付款3周后,独城公司收到供货商发货单的复印件,因而又付了一次款。 (3)仓库的员工将部分牛肉带回家。收到购入的牛肉后,仓库的员工将一小部分牛肉放入自己的手提袋,其余部分则放人公司的冷冻冰柜。然后,按照总共收到的数量而不是人库的实际数量填写人库单,送交财会部。 (4)在对零售商店的存货进行盘点时,某些柜组将一些商品的数量误记在另一些商品的名下,在盘点数量时也出现了错误。 (5)12月31日,公司有一批牛肉已经装车,但尚未发运,存货盘点时将它纳人了盘点范围。但是,发货单是12月31日填制的,因此,这批存货对应的销售也在上年确认了。 要求: (1)对每一个错误和舞弊行为,指出缺乏的一种或多种内部控制类型。 (2)对每一个错误和舞弊行为,指出没有达到的交易的相关审计目标。 (3)对每一个错误和舞弊行为,指出能克服它的一个控制措施。 解答: (1)缺乏独立稽核;影响的审计目标是“交易按正确的金额反映(计价)”;克服的控制措施如由两个人独立地对同一批商品进行盘点 (2)缺乏凭证与记录控制(第一次付款没有登记在相应的会计帐户中,没有在已经付过款的购货凭证上作记号),经济业务没有经过适当授权(付款应该取得有关负责人的批准,而有关负责人在批准是否付款时将审核发货单)。没有达到的审计目标是“记录的交易按正确的金额反映(计价)”克服的控制措施如及时登记会计帐户,付款时在购货凭证上作标记,

00160自学考试审计学考试大纲.doc

第一章审计概论 (-) 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审计定义包含的内容:审计的主体、审计的授权者或者委托者、审计的客体(对象)、审计依据、审计的冃的、审计的本质。 ?审计独立性:1、机构独立2、业务工作独立3、经济独立 ?审计权威性:指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主要保证。独立性决定了权威性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者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 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 评价经济 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 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审计分类和审计方法 ?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按审计的内容和冃标分类: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 ?按审计的实施时间分类:事前、事中、事后 ?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报送审计、就地审计 ?审计的方法 ?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按照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 ?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 ? 证实客观事物形态、性能、数量和价值的方法: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鉴定法 (%1)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审计的三种职能: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经济鉴证职能 ?审计的三种作用:制约作用、促进作用、证明作用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基本原则 ?职业道德是指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 ?三个基本原则含义: 1、独立: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2、客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者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 损害其客观性。 3、公正:注册会计师的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正。公正不仅 就指诚实还有公平交易和真实的含义。

审计学期末考试试卷A

《审计学》期末考试试卷(A) 班级: 学号:姓名:评阅人:成绩: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述关于错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错报包括误报和漏报 B.误报主要与管理当局的“存在或发生”认定有关 C.漏报主要与管理当局的“完整性”认定有关 D.错报主要与管理当局的“估价与分摊”认定有关 2.舞弊不包括( A ) A.编制会计报表时收集和处理数据出现错误 B.操纵、伪造或篡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或相关凭证 C.在财务报表中不真实地表达或故意遗漏重要信息 D.故意误用会计政策 3.关于审计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消除的,所以注册会计师无法控制它 B.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未遵守独立审计准则而导致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C.审计风险只与会计报表的整体反映有关,与个别账户无直接关系

D.对审计风险的考虑贯穿于审计的整个过程 4.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设定审计程序来控制的风险是( C ) A.审计风险和控制风险 B.固有风险和审计风险 C.检查风险和审计风险 D.控制风险和固有风险 5.内部控制存在固有缺陷的原因不包括(D ) A.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 B.内部控制的设计一般只是针对常规活动 C.存在执行人员的疏忽或有意串通舞弊导致内控失效 D.内部控制环境簿弱导致内部控制措施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6.当代审计的主线是(D ) A.内部控制测试 B.实质性测试 C.内部控制评价 D.重大错报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 7.下述不属于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是( B ) A.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B.控制测试 C.实质性测试 D.重大错漏报风险评估 8.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在哪个阶段进行( D )

审计学00160 2012年10月考试真题 及答案

审计学:选择1-5ACDBC 6-10ABDAD 11-15CACBA 16-20CD16-20CDBBC 21- 25.DCBCC 多选:1.ACE 2.ABCDE 3.ABCDE 4.AB 5.ABCD 00160不要雷同审计学:选 择1-5ACDBC 6-10ABDAD 11-15CACBA 16-20CD16-20CDBBC 21-25.DCBCC 多选: 1.ACE 2.ABCDE 3.ABCDE 4.AB 5.ABCD --------------------------------------------------------- 审计的作用是指在审计实践中履行审计职能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和实际效果。我国社会主义审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所谓防护性作用,即制约作用,是指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对社会主义和经济建设所起到的维护、保护、保证和保 障等作用。所谓建设性作用,即促进作用,是指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后,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而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所起到的改善、加强、提高和促进等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划分为保证作用、促进作用和调控作用。一、国家审计的作用 1、国家审计为宏观调控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2、维护财经法纪,监督、保障和促进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执行。 3、国家审计追踪反馈宏观调控政策的运行 效果。二、内部审计的作用 1.开展常规审计,促进企业合法经营。 2.开展内部控制的评审,增强科学管理意识。 3.开展效益审计,促进自我发展,提高 企业竞争力。三、社会审计的作用 1.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2.促进且有完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为改善我国投资环境服务,有利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31审计工作底 稿(audit working papers) ,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可作为审计过程和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术语之一。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 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32风险评估程序定义: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称为“风险评 估程序” 目的: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内容: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2、实施分析程序3、观察和检查4、其他审计程序和信息来源33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审计准则是把审计实务中一般认为公正妥善的惯例加以概括归纳而形成的原则。它虽 不具备法令的强制力,但审计人员从事审计时必须遵循 34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 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 35外部证据就是来源于企业外部的,不是由企业内部编制的。其中外部证据包括:银行对账单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函证回函货运提单复印件 --------- 00160简答题: 36、审计程序的主要内容:(一)检查记录或文件(二)检查有形资产(三)观察(四)询问(五)函证(七)重新执 行(八)分析程序 37、审计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不受那些削弱或纵是有合理的估计仍会削弱注册会计师做出无偏审计决策能力的压力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威胁情形:1、是否与其他客户、事务所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关系中发现影响经济上独立的情况或利 益冲突;2、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提供非鉴证服务;3、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拖欠审计费

《审计学》_宋常_人大七版___课后答案

P35 第2章职业道德和审计准则 练习题1. 1)可能影响独立性。ARC审计机构的收费主要来源于XYZ公司,当从某一审计客户收取的费用占全部费用的比重很大,审计机构会对该客户产生依赖并面临担心失去该客户的压力,产生自身利益威胁,审计机构应当评估该威胁的重要性程度,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2)不影响独立性。当审计项目组成员的直系亲属在审计客户中处于重要职位或者可以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才会威胁审计独立性,审计人员S的妻子在XYZ公司中只是一名普通的销售人员,不会影响其独立性。 3)可能影响独立性。ARC审计机构租赁XYZ公司的办公楼作为办公场所,二者之间存在租赁的商业关系,且性质较为特殊、金额较大,将会产生自身利益威胁,会计事务所应当评价该威胁重要程度,必要时采取适当防范措施。 4)可能影响独立性。XYZ公司的董事是ARC审计机构的前高级管理人员,当审计机构前任人员担任审计客户重要职务时,分两种情况:若该人员与事务所保持重大联系,则对独立性产生重大威胁,且无防范措施可以消除,;若二者间并未保持重大联系,则应该评价其威胁程度,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5)影响独立性。J的哥哥持有XYZ公司的少量股票,即审计人员直系亲属与审计客户之间存在直接利益关系,会影响其独立性。 6)可能影响独立性。ARC公司与XYZ公司在某项重大会计问题上存在分歧,而正是该分歧导致XYZ公司对前任会计事务所解除委托,因此ARC机构面临着客户解除业务合约的外部压力和威胁,进而产生自身利益威胁。 7)影响独立性。ARC审计机构的合伙人S担任XYZ公司的独立董事,现任合伙人在审计客户中任职高级管理人员,除非该合伙人退出该项目,否则会影响独立性。 8)可能影响独立性。J的女儿自2004年起,一直担任XYZ单位的统计员,当审计项目组成员的直系亲属在审计客户中处于重要职位或者可以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会威胁审计独立性,要根据J在项目中的角色、其女儿的职责等具体情况评估威胁的重要程度,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 9)可能影响独立性。S的外甥拥有XYZ的大量股票,审计机构某一成员的近亲在审计客户单位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者重大间接经济利益,会产生自身利益威胁,影响独立性。 练习题2. (1)判断RCP审计机构接受ALM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是否恰当,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1)若XY公司与ALM公司无业务往来和行业竞争关系,RCP审计机构可以接受ALM委托,不影响其独立性; 2)XY公司与ALM公司存在业务往来或行业竞争关系,审计人员Y和ALM有限责任公司之间存在经济利益关系,会产生自身利益威胁,且Y在RCP审计机构任重要职位,对独立性的影响不可消除。 (2)根据第一问的分类,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下,可以委派Y进行审计;第二种情况下,不可以。 P51 第3章审计种类与审计方法 练习题 1)注册会计师李明在审计A公司的存货项目时,采用了存货监盘方法,执行了存货监盘中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具体程序类别涉及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

审计学专业培养方案

审计学专业培养方案 (管理学类专业代码:110208W)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精通审计准则,熟练运用审计技术与方法,具备注册会计师(CPA)、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的业务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司法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审计实务、司法会计鉴定以及教学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公民素质与职业道德培养要求: 1.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和行动; 2.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愿意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3.具有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善于合作、百折不挠的意识、意志、毅力和精神; 4.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5.尊重事实,敢于负责。 (二)知识与能力培养要求: 1.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与素养; 2.具有宽厚、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 3.熟练掌握会计学、工商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4.系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5.熟练掌握审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6.熟悉中国审计工作的政策、法规及国际审计惯例与规则; 7.熟悉审计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国内外发展动态,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8.具有审计学领域较强的信息检索、搜集、识别、判断和利用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管理的能力; 9.具有解决审计专业领域内重要和关键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解决审计工作与其他工作配合、协调的基本能力; 10.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各种审计、会计软件开展工作; 11.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12.具有较强的专业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身体与心理素质培养要求: 1.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 2.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

00160审计学(复习重点)

审计复习题 1.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分为哪几类? 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账项基础审计,又称为详细审计,是在被审计单位规模较小、业务较少、账目数量不多以及审计技术和方法不发达的特定审计环境下产生的。第二类为制度基础审计、第三类为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2.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分为哪几类? 答: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主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二类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能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三类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为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五类,第一类为独立、客观、公正,其中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所谓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客观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公正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正。第二类为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其中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第三类为保密,保密性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沟通,必须建立在为客户信息保密的基础上。第四类为职业行为,职业行为要求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应符合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这一义务要求注册会计师履行对社会公众、客户和同行的责任。第五类为技术准则,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遵照相关的技术准则提供专业服务。其中,应当遵守的技术准则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与执业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 4.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什么? 答:(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判断证据是否充分,应当考虑六方面因素:审计风险、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经验、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审计证据质量、总体规模与特征。(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审计证据适当性的核心内容,只有既相关又可靠的审计证据才是高质量的。

我对审计专业的认识

我对审计专业的认识 审计本质具有两方面涵义:其一是指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其二是指审计具有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最本质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键所在。 审计学培养熟悉国际会计准则、掌握审计技术、具有扎实的审计理论与实务,具备注册会计师(CPA)、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的业务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审计实务、会计鉴定、资产评估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审计专业融合了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它是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主要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中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审计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审计学专业划分为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四个专业方向,体现了审计学专业结构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特点,突出了审计本质性的内涵,财会知识只能作为审计专业的基础之一,而不是全部内容,甚至不是其主要内容,现代审计理论要求我们审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在文、史、哲和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教学前提下,向经、管、法和工程技术方面延伸。为此,审计教学内容设计也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用”的原则,强调审计专业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不断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培育其猎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调适和创新能力。课程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审计学原理、审计方法与技术、企业财务审计、计算机审计、审计案例、政府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社会审计等;还包括根据经济建设和审计事业发展需要新设置的财务造假对策、经济凭证鉴别学、审计法规、内部控制设计、国外审计等,也包括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暑期社会实践、会计模拟实习、审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等。 审计学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中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可在政府审计机关和司法机关从事审计检查与鉴定工作,也可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从事审计服务与咨询工作,还可以在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审计学的课程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要求也越来越高,日渐成为了比较热门的学科之一……

审计学期末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获取的下列审计证据中,可靠性最强的可能是(D) D.应收账款函证回函 2.有关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的下列表述中,注册会计师认同的是( B )。B内部证据在外部流转并获得其他单位承认,则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3.审计证据有不同的形式,具有不同程度的说服力。下列哪个证据是最不具有说服力的证据类型?(D)(D)事先编号的销售发票。 4.下面哪一种是最不具有说服力的支持审计意见的文件?(B) (B)从比率和趋势得出的推论意见。 5.在注册会计师所实施的审计程序中,专供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的审计程序有 ( D )。 D.重新执行 6.为证实W公司所记录的资产是否均由W公司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否均为W公司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注册会计师采用下列(B )程序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B.检查文件或记录 7.A注册会计师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如果发现有必要修改,如原审计工作底稿中列明的存货余额为200万元,现改为l20万元,其正确的做法是(C)。 C.对原记录的信息不予删除,在原工作底稿中增加新的注释的方式予以修改。 8.在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后,确定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水平为 200 万元,利润表的重要性水平为 100 万元,则 A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的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为(A)A .100 万元 9.在终结审计之前对控制风险的最终评估水平,如与初步评估结论不一致,注册会计师应当(D ) D. 考虑是否追加相应的审计程序 10.D注册会计师负责对丁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审计银行存款时,D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D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下列程序中,属于控制测试程序的是(C)。 C.检查是否定期取得银行对账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11.C注册会计师负责对丙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了解内部控制时,C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C注册会计师没有义务实施的程序是(A)。A.查找丙公司内部控制运行中的所有重大缺陷 12.在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后,A注册会计师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低水平,则选择实质性测试程序的策略应为(C)。C. 以余额测试为主 13.在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价后,A注册会计师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低水平,则实质性测试时间的策略应为(C)。 C. 以资产负债表日审计和资产负债表日后审计为主 14.在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时,如果决定以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为主,并将审计程序的执行主要安排在期中进行,表明注册会计师(A)。 A. 决定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高水平

2014年4月江苏自考00160审计学真题试卷

2014年4月江苏自考00160审计学真题试卷 审计学试题课程代码:00160。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和发展阶段的阐述,正确的是 A.会计报表审计阶段是最新的审计阶段 B.详细审计产生于美国 C.美国式审计对象从会计账目扩大到整个会计报表 D.介于详细审计阶段与会计报表审计阶段的为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2.下列不属于审计关系人的是 A.财产所有者 B.审计客体 C.审计主体 D.经济合同诉讼的被告 3.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关系,仅限于的业务种类是 A.审 核 B.审计 C.审 阅 D.鉴证 4.下列属于注册会计师禁止披露客户的有关信息是 A.为法律诉讼准备文件 B.出于第三方利益使用客户信息 C.监管机构依法进行的质量检查 D.取得客户的授权 5.在审计实务中,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的是

A.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委员会 B.主任会计师 C.签字注册会计师 D.项目经理 6.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获取的下列审计证据中,可靠性最强的证据是 A.应收账款函证回函 B.购货发票 C.车间领料单 D.采购合同副本 7.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倡导与培育企业内部文化的导向是 A.质 量 B.市场 C.营 利 D.业绩 8.内部控制的目标不包括 A.审计风险处在低水平 B.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C.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D.在所有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 9.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万元,注册会计师抽查样本发现金额有300万元的高估,高估部分为样本账面金额的20%,据此注册会计师推断误差为 A.100万 元 B.200万元 C.300万 元 D.400万元 10.可口可乐公司规定只有正副董事长持有的两把钥匙才能打开内置神秘配方的保险柜,此项措施属于内部会计控制中的 A.授权控制 B.职责分工控制 C.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控制 D.会计记录控制 11.对某一个具体项目或事项而言,其识别特性可以使其他人士根据该识别特征在总体中识别该项目或事项并重新执行该测试,这种特征通常具有 A.客观性 B.充分性 C.适当性 D.惟一性 12.注册会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应当

工商管理学科审计学专业

工商管理学科审计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1202Z1)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合作,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敬业精神和致公情操。 2.具有坚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现代审计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审计理论与实务前沿;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和创新潜能以及应对多变工作环境的学习能力和战略意识,具有在本专业相关领域开展研究或实践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学科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毕业后可胜任审计理论的研究与教学,以及在审计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鉴证、咨询及相关实务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现代审计理论与政府审计 2.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3.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 4.民主法制与审计 三、学习年制 基本学习年制为2.5年。 四、培养方式 1.研究生入学后,先进入课程学习并了解每位导师的研究方向,第一学期11月份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每位研究生的导师。 2.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一经确定即与每位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须报所在二级学院和学校科研与研究生部备案。 3.研究生培养应是在导师和任课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在培养过程中,重点培养研究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提出新观点、新思路,以引起学术讨论和研究。研究生的独立见解和创新成果应作为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4.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要贯穿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要注重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5.研究生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五、培养基本环节与学分要求 1.公共课、学科基础与核心课,每位研究生必修且须修满学分。 2.选修课,每位研究生至少修满10学分,并至少修读1门跨学科课程。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方向的复合性,选择该方向的研究生须补修土木工程相关课程(不计学分),本科阶段已获得相关学分者可以免修。 3.社会实践,1学分。未曾参加工作或参加工作不满2年的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社会实践;已参加工作满2年的研究生可以不参加社会实践,但须以修其他课程所获学分替代。 4.学术讲座,1学分。学术学位研究生在培养期间至少参加12次学术讲座。 5.硕士学位论文,6学分。每位研究生必须完成。 六、课程考核与中期考核 1.课程考核。公共课、学科基础与核心课以笔试考核为主,辅之以课程论文、面试、项目方案设计等考核方式;选修课以课程研究报告、项目方案设计考核为主,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社会实践考核。研究生社会实践须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合理的时间安排和严格的考核方法。研究生在完成社会实践后,应填写社会实践报告单,由实践单位给予评价并加盖公章。 3.中期考核。由所在学院组织学科点负责人和导师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等情况,同时对研究生参加科研、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考核小组应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 中期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对完成学业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七、学位论文与学位申请 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研究生一般需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审计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审计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课程名称:审计学使用班级:考试形式:闭卷 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 得分 评阅人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列表格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的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 )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A.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 B.经济活动及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 C.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 D.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 2.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并不包括( )。 A.验资业务 B.税务服务 C.保险精算业务 D. 管理咨询 3.A注册会计师担任某项审计业务的外勤负责人,如在执业过程中发现 自己无法胜任,则应要求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 A.聘请相关专家 B.改派其他注册会计师C.终止该项审计业务约定 D.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4.下列没有违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的是()。 A.注册会计师采用或有收费的方式向客户提供鉴证服务 B.某项目经理6年对ABC公司审计,由于对ABC公司较熟悉,容易发现问题,故今年仍安排其负责该公司的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工作C.注册会计师可以再聘请会计、审计专家协助其工作 D.后任注册会计师发现前任注册会计师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首先应当提请审计客户告知前任注册会计师 5.注册会计师在审计ABC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度会计报表时,知悉该公司可能存在重大舞弊行为,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以职业谨慎态度,劝阻该公司不得进行舞弊 B.运用专业知识判断该公司是否确实存在舞弊行为 C.确定是否修改或追加审计程序以查清可能存在的重大舞弊行为 D.向证券监管部门报告,并要求通知广大股东 6.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 )。 A.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合法 B.对会计报表整体发表意见,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C.合理保证所审会计报表的可信程度 D.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委托业务 7.甲公司将2002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列入2001年度的会计报表,则其2001年度会计报表存在错误的认定是( )。 A.总体合理性 B.估价或分摊 C.存在或发生 D.完整性 8.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当对事务所的胜任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不包括 ( )。 A.执行审计的能力 B.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C.保持应有谨慎的能力 D.助理人员的经验 9.下列认定中,与利润表组成要素无关的是( )。 A.“存在或发生”认定 B.“权利和义务”认定 C.“估价或分摊”认定 D.“表达与披露”认定 10.有关审计证据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注册会计师获取的环境证据一般属于基本证据 B.注册会计师自行获取的审计证据通常比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C.注册会计师运用观察、查询及函证、监盘、计算、检查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均可获取书面证据 D.注册会计师运用观察、查询及函证、监盘、计算、检查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均可获取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审计证据 11.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汇总的错报或漏报不包括( )。 A.已发现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 B.推断的错报或漏报 C.被审计单位未做适当处理的期后事项 D.前期发现的被审计单位已做调整的错报或漏报 12.注册会计师在对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时,不应考虑的因素是( )。 A.以往的审计经验 B.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C.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D.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

00160审计学名词解释

审计学 1审计最初形态是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可靠而产生的。 2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经设立负责审计的官员成为宰夫 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4 我国第一家社会审计组织的创办人是谢霖 5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受外界或内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包括组织独立,经济独立,工作独立 6 我国审计起源那于1918年 7审计最本质的特证是独立性。 8明确我国建立审计机构,恢复审计工作的时间是1982年12月4日 9审计的职能:1 经济监督,2经济评价,3 经济鉴定。 10 审计按主体进行分类:1国家审计,2 社会审计,3 内部审计 11 审计按工作时间进行分类可分为:事前审计 2 事中审计 3 事后审计 12 审计按照会计报告期进行分类,可分为:1期中审计 2 期末审计 13 审计按内容分类,可分为:财政财务审计。2 经济效益审计 3 财经法纪审计 14 审计按照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部审计 2 局部审计 15 社会审计的特点是:独立性较强的公正性。 16 审计独立性最强的是管理 17最能体现审计评价职能的是经济效益审计。 18属于议会领导审计机关的国家是美国审计局,加拿大审计总署等 19世界上属于政府领导审计机关的国家是菲律宾

20.依照<<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社会审计接受委托承办的具体业务项目有:1 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2 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3 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4 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 5 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审计业务 21 注册会计师需要回避的情况有:曾在委托单位任职,离职后未满两年的 2 持有委托单位股票,债券或在委托单位有其他经济利益的 3 与委托单位的负责人和主管人员,董事或委托事项的当事人有近亲关系的 4 委托单位常年会计顾问或代办办理会计事项的 5 其他为把持独立性而应回避的 22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独立, 2 客观 .3 公正 23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审计准则的国家 24 1996年12月9 日我国实施国家审计准则,基本内容是:1一般准则 ,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处理准则和附则. 25独立审计准则是独立审计准则的总纲. 2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接受什么的监督指导? 27审计证据按其证明力不同分为:基本证据和辅助证据. 28 审计证据起来员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 29 基本证据具有较强证明力,是审计证据的主要部分. 30 实物证据是通过实际观察和盘点所取得. 31 通过口头询问方法所取得的证据指口头证据 32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有:1存在或发生的认定 2 完整性认定 3 权利和义务的认定 4 估价或分摊的认定 5 表达与披露的认定 33审计证据是审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所取得的反映被审计事项的各种证明文件和资料实物证据是指通过实际观察或盘点所取得的,用以证实实物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证据环境证据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所形成的一类证据. 34 审计证据的取舍标准范围是:1 金额的大小 2 问题的严重程度 35 审计的一般方法是:1 顺查法与逆查法 2 详查法和抽样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