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抬棺出关、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

抬棺出关、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

抬棺出关、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

新疆农业大学张胜光

左宗棠(1812~1885年),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洋务派领袖。他最为人们所怀念的,就是在19世纪70年代亲率大军收复被外国侵略者占领的新疆。

一、“多事之秋”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进入了“多事之秋”。

1851年~1864年,中国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长江中下游流域从此战火不绝。与此同时,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清政府内外交困。不久,新疆的形势也渐趋不稳。

1864年,南疆和北疆几地分别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1865年1月,浩罕军官阿古柏趁机入侵新疆,成立了所谓“哲德沙尔汗国”。这是外国侵略者在我国新疆建立的殖民政权,极端野蛮、残酷地实施民族压迫、经济剥削和特务监视。所有地方和军队的官员都由外国军人担任,他们随意抢夺居民的财物,甚至强占他们的妻女。俄国间谍普瓦热瓦尔斯基曾经到过阿古柏占领区,认为在“现今的南疆是很难生活的。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财产,都没有保障,人人都为明天担心。”(杜勃罗文《普瓦热瓦尔斯基传》)“维族幼女自八岁以上悉被奸淫,维族家长死,家产悉被安集延酋长取去。有不缴者,则非刑吊拷,一旦夕间,而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新疆图志》)到1870年,阿古柏控制了整个南疆和北疆的部分地区。1872年6月,阿古柏在喀什、英吉沙、莎车、和田、阿克苏、乌什、库车悬挂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旗并发行货币,公然要将新疆从祖国版图分离出去。

1871年7月,沙俄趁新疆政局不稳之时,派兵强占伊犁,伊犁九城先后失陷。1874年,日本国入侵台湾。这时清廷面临着来自东西两个方向的双重危机:西部新疆已经完全丢失,东面日本图谋台湾。

二、“海防”、“塞防”之争

在这种局势下,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

1874年底,李鸿章提出了“撤塞防保海防”的主张,认为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但自鸦片战争以来,战争多在沿海,故购买铁甲舰,成立舰队,实为当务之急。他主张放弃收复新疆,对已出关或准备出关的军队“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他还强调:新疆各城过去收复异常艰难,“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厄,已为不值。……即勉图恢复,将来断不能久守”。“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收复伊犁,甚至不如不收复为好。由于李鸿章地位显赫,一时“停兵撤饷”之声充斥于朝廷内外。

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力排众议,对李鸿章等人的论点大加批驳,上书朝廷详细论述了国防形势,指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而当务之急则是立即出兵收复新疆。“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左宗棠的观点得到了朝野上下越来越多的支持。

对于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的建议,慈禧太后心里没底,询之于左宗棠:需时几何?左宗棠的答复是:“剿抚兼施,一了百了,得五年时间”。慈禧太后对左宗棠的“一了百了”四字十分欣赏,对左宗棠敢於承担责任的勇气尤为赏识,西征之事遂得以确定。1875年5月,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从而使左宗棠掌握了筹兵、筹饷和指挥军队的最高指挥权。对左宗棠这位汉族官员的这种任用,打破了清朝政府以往统辖新疆的最高指挥

官都是满族官员的惯例,表明一向在反侵略战争中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真正看到了塞防的重要性,在历史的关头做出了难得的正确抉择,同时也表明了左宗棠在清政府心目中的地位。

三、“剿抚兼施”、“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左宗棠认为,用兵新疆有4大困难:兵、饷、粮、运。这四大困难中,筹饷难于筹兵,筹粮难于筹饷,筹转运难于筹粮。尤其是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粮食和运输成了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决定了左宗棠必须采取“缓进急战”战略,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筹粮、筹饷、筹转运之上,尤其重视节兵裕饷。

为此,他多次上奏朝廷,解决了开战的经费问题,开辟了5条粮食购买的渠道,大规模地进行了开荒屯垦,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把粮食筹齐并全部运到了新疆。为了运送粮食和军火,左宗棠曾一次雇用了5000 辆大车、29000 峰骆驼和5500 头驴骡。同时,他对自己的部队进行了整编和训练,筛选出了六万余人的精锐之师,完成了出征所必需的兵、饷、粮、运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876年,左宗棠调善于后勤管理的刘典到兰州,负责陕甘和新疆的后勤事宜。委派能征善战的刘锦堂总理行营事务,指挥前线作战,他自己则将大本营从兰州转移到了酒泉准备开战。

根据情报,左宗棠决定“先北后南”,“致力于北,而收功于南”。先收复乌鲁木齐一带,然后以北疆为南进的基础,先迟后速,缓进急战,要求手下务必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1876年8月上旬,北疆战役开始,刘锦堂率领军队迅速收复了乌鲁木齐,到11月,仅三个月即全部收复北疆。这时,刘锦堂想乘胜追击,立即攻占南疆,被左宗棠制止。

经过充分的准备,左宗棠将粮食弹药从北疆转运到了南疆之后,1877年4月,正式开始向南疆作战。仅仅11天,清军就收复了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三城。阿古柏撤退到了库尔勒。

此时南疆的门户已经洞开,刘锦棠又想急进,但是左宗棠再次告诫他,粮草接济不上,就不能下手。

就在左宗棠积极准备最后克复南疆的时候,南疆人民纷纷起义,反对阿古柏的反动统治。阿古柏“知人心已去,日夜忧泣”,5月在库尔勒“饮药自毙”。其子在喀什噶尔继续顽抗。

1877年8月,清军粮草准备完毕,发起了南疆战役,刘锦棠一个月之内追击叛军3000里,一举收复焉耆、阿克苏等南疆东四城。12月,刘锦棠再次出击,顺利收复了英吉沙和莎车等地的南疆西四城。1878年1月2日,清军克复和阗。至此,新疆全境除伊犁地区外,全部收复。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取得伟大胜利。当时,这些地区已经被阿古柏占领了10多年。

应当指出,左宗棠之所以能势如破竹般一举收复新疆,新疆各族人民的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起了重要的作用。阿古柏集团虽然在新疆苦心经营了十余年,但其政权不得人心,基础十分脆弱。新疆各族人民饱受外国入侵者和地方割据政权的欺压,早就盼望祖国予以救援。他们得知清军出关作战,莫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并积极行动起来,支援清军作战。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大大鼓舞了参战将士的战斗意志。

在整个作战过程中,清军士气高昂,勇于克服地形、气候等各方面的困难。而阿古柏军由于到处遭遇人民群众的反抗,早已成了惊弓之鸟。当清军进攻被左宗棠视为“新疆关键”的乌鲁木齐时,在六道湾山梁上架起大炮,对着北门只轰了一炮,阿古柏部队便丢盔弃甲,仓皇逃窜。清军与当地各族爱国群众乘胜追击,几乎兵不血刃地光复了乌鲁木齐。后来,边疆人民就在当年打炮的地方,修建了一座高大的炮台,取名“一炮成功”,以此纪念清军收复乌鲁木齐的胜利。

左宗棠自己总结此战的胜利,除了归结于“缓进急战”的正确战略以外,“至其本原”就是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剿抚兼施”、分化瓦解敌军,优待俘虏、不滥杀无辜。大军所至,秋毫无犯,并发放粮食衣物抚慰百姓,因而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贼以其暴,我以其

仁;贼以其诈,我以其诚。不以多杀为功,而以妄杀为戒。故回部安而贼党摧,中国服而外夷畏尔。”“八城回民如去虎口而投慈母之怀。不但此时易以成功,即后此长治久安亦基于此。”

四、抬棺出关,逼退沙俄

1878 年,清政府派崇厚为全权大臣,赴俄谈判收回伊犁问题。崇厚怯懦无能,在沙俄的威胁下,与沙俄签订《交还伊犁条约》,仅仅收回了伊犁一座孤城,却要中国偿付兵费500 万卢布,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及伊犁南境的特克斯河流域的大片领土,增辟陆路通商路线,在蒙古、新疆免税贸易等。消息传来,朝野哗然,纷纷谴责崇厚卖国。左宗棠听说之后,气得呕血,再次上书,坚决要求收回全部领土。清政府遂将崇厚治罪,改派曾纪泽前往俄国再次谈判,同时授命左宗棠做武力收复伊犁准备。

于是,左宗棠于1880年5月,以68岁高龄,命部队抬着为自己准备的一口空棺材出玉门关,以示与沙俄决一死战的决心和勇气,亲自坐镇哈密指挥三路大军挺进伊犁,对俄军形成军事威慑,为曾纪泽的对俄外交活动壮声撑腰。

在左宗棠积极备战的支持下,曾纪泽的外交谈判有了进展。俄国人因为正在克里米亚地区作战,无力东顾,不得不作了让步。1881年2 月,中俄正式签定了《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对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的主权。至此,新疆全境基本收复。一个英国外交官评论说:“中国已迫使俄国做出了它从未做的事:把业已吞下去的领土又吐出来了。”

在谈判期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插曲:由于清廷顶不住俄国人的威胁恫吓,准备放弃武力收回伊犁的计划,又怕主战派左宗棠不受节制,贸然在新疆动武,特地于1880年农历七月初六下诏将其秘密速调回京。沙俄得知此消息后,误以为左宗棠抬棺出关上任仅三个月,就又秘密回京,其间必有阴谋,多次向曾纪泽打听是否朝廷调左宗棠回京商议军机,以调集更多的军队来与沙俄开战?焦虑不安之后,便一反常态,急如星火般多次催促曾纪泽赶快签约。如果曾纪泽当时知此内幕的话,在谈判桌上再坚持几天,说不定沙俄吐出来的东西会更多一些。可见沙俄当时对左宗棠怕到了什么程度!

五、光照千秋

从1875年临危受命,到1880年被诏回北京,左宗棠处理新疆军务总共只有五年。但就在这短短的五年里,他却给后人开发建设新疆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和宝贵的历史经验。

譬如,他多次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在他身后终被朝廷采纳,成为今天新疆发展建设的基本框架。

又如,左宗棠在新疆5年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事业和教育文化事业,不仅其功绩遗泽至今,而且成为后人仿效的楷模。

更重要的是,左宗棠“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的反分裂思想,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英雄气概,不断被后人传承并发扬光大。抬棺出关、为维护祖国统一不惜决一死战的左宗棠,其功绩光照千秋,永远值得我们后人敬仰和学习!

(本文写作中,参考了许多学者的著述,在此不一一注明,特表感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