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长沙市城市公共交通的调查与思考

对长沙市城市公共交通的调查与思考

对长沙市城市公共交通的调查与思考
对长沙市城市公共交通的调查与思考

对长沙市城市公共交通的调查与思考

长沙分校本部2009年秋季开放教育专科行政管理专业黄勇

指导教师刘国锋

一、调查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城市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交通又是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有效措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为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中共长沙市委、市政府进行了积极努力,出台相关法规,加大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根据经营城市的理念实行公交市场化改革,我市公交营运能力显著增强,公共交通呈现出新面貌。然而,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急剧增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各种矛盾也于公交市场化后日益凸现,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已不相适应。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滞后必将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瓶颈,直接影响着我市文明城市形象的提升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为此,笔者响应湖南电大“十万学子三湘行”社会实践要求,利用自身工作便利之际(笔者为长沙市公共事业管理局公交处工作人员),在长沙电大校长张国斌教授指导,围绕我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展开调研,走访了市公用事业局、市交通局、市交警支队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湖南龙骧巴士公司等从事公交运营服务的企业,对目前我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二、我市公共交通现状

目前,长沙市共有湖南巴士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龙骧巴士有限责任公司、长沙市三叶联营公共汽车公司、凯程巴士有限公司等9家从事公交运营服务的公司,拥有营运线路120条,线路总长度2145.1公里,营运车辆3904标台。万人拥有公共汽车15.87标台,其中使用清洁环保型公交汽车仅247台(天然气动力车228台、达到国3标准的车辆19台),日客运量254.55万人次,公交出行分担率为34.17%左右,公交从业人员9683人。

全市拥有公交停车场25个,停车面积165810㎡;设置公交中途停靠站1953个,其中港湾式停靠站94个,占市区公交停车站的4.81%;在金星路、万家丽路、湘府路、芙蓉南路、岳麓大道等11条道路设置公交专用车道67.1公里。

三、我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一)现行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制约着公共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公共交通市场化后,

其公益性几乎消失殆尽,公交发展举步维艰,其表现为:

1、公共交通管理体制不顺,宏观调控乏力。目前,我市市区的城市公共客运管理职能在市公用事业局,乡镇客运和长途客运管理职能在市交通局,各县(市)的城市公共客运管理职能则分别在城管局或建设局,未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大交通格局。多重领导的管理体制致使公交协调渠道不畅,宏观调控能力不强。2006年起,由于中巴车在城区违规运营且与市区37条公交线路同线等问题,公交客运和农村客运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2、公交市场化经营带来系列问题,各种矛盾凸现。公共交通走向市场化曾是前几年全国各大城市的潮流,长沙市公交行业也于2004年开始走向市场化。此后,原长沙公共交通总公司改制,长沙公交企业由一家演变为9家,公交线路也由公交总公司改制前的70多条增至120条。9家企业中除由原公交总公司改制而来的湖南巴士、湖南龙骧巴士两家骨干企业外,其余七家民营公司或由原经营中巴的公司转体,或由从未涉足公交的企业新组建,经营线路最多的是8条,最少的是3条,这些小公交企业普遍存在抗经营风险能力差、履行社会义务能力弱、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公交市场化曾给公交行业发展带来一定活力,但其后逐步形成的恶性竞争所带来的系列问题开始暴露,且日趋严重。公交市场化经营必然导致公交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公交的公益属性又注定公交行业更应该关注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因此,公交行业的特殊性、市场资源的有限性与资源配置合理性的矛盾、公益性和趋利性的矛盾、市场运力大于运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多家经营,无序竞争,导致公交运行中“冷线过冷,热线过热”的矛盾突出,中心区线路重叠严重,交通压力增大,而郊区线路服务则不到位,郊区居民出行不便利;一些小公交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采取非正常手段调整线路,与发挥公交主导作用的骨干公交企业的矛盾逐步显现;而骨干公交企业由于承担了所有亏损线路、社会公益线路而亏损严重,举步维艰,几乎已到难以为继的境地。公交走向市场化后,各种矛盾的汇集、交错,使得长沙公交行业平静的表象下暗流汹涌,一触即发,公交突发事件时有发生。2011年3月,由于不满修路影响收入,长沙嘉年华巴士804路车主集体停运,长沙市公用事业局不得不从龙骧巴士公司紧急调车顶替才解燃眉之急;4月,由于车主与公司之间的承包矛盾,长沙众旺巴士905线路几十台公交车一夜之间全部“蒸发”,龙骧巴士公司自行调动本企业车辆才保障了正常营运。

(二)公交优先战略未在真正意义上得以认真实施

公交优先往往被理解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中的公交专用车道,而实际上,广义的公交优先应该包括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改善、交通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先,是一项系统工程。虽说长沙市公交优先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公交优先战略尚未真正付诸实施。

1、政策滞后。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实行公交优先战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号),建设部等四部委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城建『2006』288号)。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施意见的通知》(湘政办发『2007』72号),全国有17个省会城

市都出台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性文件,我市却至今尚未正式出台发展城市公交优先的法规政策性文件。而2003年编制的《2002——2020年长沙市公共交通规划》已落后于长沙市城市发展的步伐,急需调整、修订。政策支持的滞后,使我市在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上缺乏法制保障,影响着我市公共交通基础性资源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2、公共交通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我市财政对公共交通行业的补贴每年不足500万元,站场开发建设费用每年投入仅1000万元,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需要。同时,促进公共交通发展的税费扶持相对缺乏,公交企业目前要承担14项税费,税费负担过重;未建立完善的对公交企业的公益性财政补偿机制,公交企业每年要承担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和军人、残疾人、中小学生优惠乘车费用约2418万元,而政府每年只补贴210万元,市财政每年建立老年人乘公交车意外伤害赔偿专项资金100万元,但实际支出每年已高达400万元左右,公交企业社会公益性负担沉重。财政投入的短缺,导致站场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也使得我市公交行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而公交行业效益不佳又直接带来了驾驶员严重流失、服务质量下降、拒载持免费乘车证的老年人等系列问题,公交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与市民要求差距不断扩大。据统计,2005—2007年城市公共交通投资占三年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仅为21%,只达到畅通工程建设二等标准的要求。

3、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根据国家有关公共交通综合用地标准,我市公交行业目前需要近70万平方米的综合用地,但我市仅有停车场地16.58万多平方米,且现有停车场面积狭窄、使用年限长、设施落后,根本不能满足停车、车辆保养等需要,致使三分之一的公交车辆只能露宿街头,影响公交车辆的及时维修和正常保养,给公交车的安全营运带来隐患;公交专用洗车场仅5个,大部分车辆只能当街人工洗车,影响市容环境;公共交通设施与城市道路发展不配套,未做到首末站停车场地、公交调度用房、洗车场所、出租车综合服务站等公共客运配套设施与小区开发、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建设,以至道路修好了,小区建成了,公交车却无法延伸;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中未考虑建设BRT快速公交系统,公交车专用道只占主干道总长度的26.7%,且大部分不在中心城区,公交车的优先车道和左转或右转专用车道也未设置,公共交通“路权优先”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通行信号系统也未体现公交优先。

(三)未形成科学合理、各类客运系统协调发展的公共交通格局

1、线网布设不合理。《2002—2020年长沙市公共交通规划》科学规划了22条近期线路,但目前在实施上大部分未完全到位。由于我市城市部局不合理、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公共交通设施配套考虑不足、对公交行业政策性亏损补贴缺失等原因,使得线路分布不均衡,运力分布不合理,城市中心区线路过于密集,公交车争抢乘客现象严重,而一些非城市集中区则线路少、车少,乘车难;线路设置不合理,热线上布线过多,线路重复率高,引起交通混乱;部分线路非直线系数过大,线路过长,难以提高行车速度、缩短行车时间。

2、部分站场、站点设置不合理。停车站场点布局和分布超过区域容量限制,大量公交车只能占用宝贵而狭小的道路停车,致使交通集散点出现拥堵现象,如多条线路起讫站集中设置的东塘、荣湾镇、火车站等交通集散点均存在交通阻塞问题。公交车辆和社会车辆的分

流措施不到位,很多四车道的道路两边都设有停车位,部分酒店商家门口也私自占道停车,公交中途站停车区域常被社会车辆占用,导致公交车无法正常进站;有的公交站设置在距离路口不足50米处,或设置在立交桥匝道旁和车流复杂地段,公交车辆进站时,常常占道停车。2006年,市公安局曾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对全市9家公司当时的98条线路1400多个公交停靠站点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评估的结果只有60多分,属于差等水平,且现公共交通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仅为23.10%,只达到畅通工程三等管理标准。

3、难以满足市民安全、方便、快捷的出行需求。目前,由于我市公交驾驶员缺口大,大部分公交线路收班时间为23:00之前,有15条线路公交车收班时间为23:00之后,仅312路实现了24小时运营,在夜生活丰富的今天,已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由于客流高峰时段道路交通拥堵严重,经常造成公交车辆班次时疏时密的现象。部分投入营运的车辆车况不佳,抛锚事件时有发生,并带来安全隐患。据交警部门统计,目前,长沙市民出行选择公共交通方式的不足25%,15%以上选择私人驾车,10.5%选择摩托车、电动车出行,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的大量使用加大了道路负荷,降低了路网的通行效能。

4、未形成一体化现代公交体系。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对农村的辐射还未达到需求,客运站场与公交站场还未完全实现“无缝化”衔接,城乡公共交通统筹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仅依靠公共汽车、出租车将愈来愈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必须加快地铁、轻轨建设步伐,建立公共汽车、地铁、城市轻轨相衔接的现代化城市必备的完整的公共交通体系,以免影响我市现代化的进程。

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构建我市和谐交通环境的建议

(一)理顺体制,明确定位,形成统一的管理格局

1、理顺体制,加强领导。理顺公共交通管理体制,通过建立公共交通协商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对公共交通行业的领导,整合公共交通和公共客运相关的职能,建立起适应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城乡统筹发展的大交通管理体制。

2、明确公交定位,推进公交行业改革,使公交重回公益发展模式轨道。长沙市公交走向市场化后的实践证明,公共交通是公益性行业,可以引入竞争,但不能完全市场化,否则资本逐利性就会削弱公交行业本身应该体现的社会效益,带来系列难以调和的行业矛盾和管理困难问题。目前,我国许多经历过公交民营化的大、中城市已清退民营资本,公交事业重新回归国有公用事业旗下,如北京、重庆、南京等;许多城市积极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改革,进行公交行业整合,如拥有400多条公交线路的14家广州公交企业于去年整合为“三大旗舰企业”,西宁的三家公交企业去年也合而为一,上海经过整合后现有的公交企业也仅3家左右。就目前我市公交行业状况而言,9家公交企业确实过多,整合、重组我市公交企业已势在必行。建议参照全国其他省会城市公交管理新模式,将9家公交企业整合为2—3家,建立具有现代企业制度、股权多元化、符合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规划、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长沙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我市公交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公交线网结构,实现企业的优势互补和良性发展,消除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的恶性竞争现象,解决由恶性竞争引发的系列问

题,推动我市公共交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切实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1、加强政策支持,制定权威的交通发展战略。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尽早出台我市《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等地方性政策法规,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管理等方面都纳入法制化轨道。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修改完善《长沙市公共交通规划》,使其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建设中,新区道路与市政设施也应统一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协调,合理规划交通建设、发展框架和功能,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2、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公共交通财政补偿机制。城市公共交通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应将其纳入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安排,重点扶持。市政府对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等应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对从事公共汽车等大运量公共交通经营企业应给予财税扶持,免征相关税费。要建立并落实公共财政补偿机制,市财政、审计部门应对公共交通企业的成本和费用进行年度审计和评价,合理界定和计算公交企业政策性亏损,对因价格限制因素造成的政策性亏损给予政策扶持和价格补贴,对因承担社会福利而减少的收入或因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而增加的支出给予经济补偿;对因“冷、热线”而引起的收入不均要出台相应调剂政策和措施,重点补贴扶持“冷线”的发展,提高公交的覆盖率,使公共交通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

3、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议市政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组织规划、建设、公安、土地、市政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站场等公交基础设施和公交车专用道的建设力度。一是加强公共交通站场的建设。要将公交站场和配套设施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将公共交通站场作为新建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一项内容,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新站场的建设投资应从土地出让金中支出,建设应由专门机构负责落实,确保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国有资产长期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二是加强换乘枢纽中心等公共客运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规划,建设一批与城市发展规模和出行换乘需求相符的公交枢纽站及与其配套的停车场、港湾式停靠站,实现公交“零距离”换乘,鼓励私家车主在高峰时间或进入拥堵路段时换乘公交车。三是加快建设公共交通专用道路系统。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与公安交警部门配合,根据实际需要,在我市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或优先道,逐步形成公交专用道或优先道网络。公交专用道或优先道要配置完善的标志、标线等标识系统,做到清晰直观,同时要加强公交专用道的监控,保证公交专用道不受侵占,提高公交车辆的通行速度。

4、加强监管,规范秩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我市公共交通市场的监管,对因经济效益而随意调整线路、乱抢客源、拒载甩客和部分企业以包代管等现象从严整治,加大打击力度,规范公共交通市场,使公交秩序持续好转,为城市公共交通营造安全、高效、公正的运营环境。

(三)建立科学合理、各类客运系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公交体系

1、优化公交线网。按照修编后的《长沙市公共交通规划》,调整和优化我市公交线网布

局,扩大公共交通服务范围和领域,逐步构建“线路功能明确,等级结构优化,与城市进程和道路建设相适应”的公交线网体系。公交线路布设应尽量避免信号交叉口左转,以便设置公交专用道、公共交通优先信号等,提高公交的整体运行效率;对过长的线路、热线上的重复线路、非直线系数偏大的线路进行调整或重设,以充分发挥线路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2、优化公交站点。要本着既方便市民出行,又不浪费公共资源、不妨碍城市道路畅通的原则,合理调整公交站点布局。调整、撤消一些布点过密又影响交通畅通的站点,改建港湾式公交停车站点,使公交站点布设更为科学合理,从而减少由站点布设不合理引发的道路拥堵现象,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

3、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市民需求。“公交优先”实质上就是人民大众优先,我市公交行业应切实加强行业建设,努力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质量。建议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增设24小时营运的公交车,以满足市民夜间出行的需求;更为科学地安排发车频率,合理制定抵达站点时间;更新车况达不到营运要求的车辆,为市民提供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经济的乘车条件,让公交成为市民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

4、完善公共交通,形成现代化公共交通大格局。要逐步实现客运站场与公交站场“无缝化”衔接,方便农村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大交通格局。要加大对建设地铁、轻轨和快速公交线路的投入,加快建设快速公交系统(BRT系统),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逐步建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线路为主干,以常规交通为辅助,以出租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新格局,形成城市轨道系统、地面公交系统、出租车交通协调发展的公共交通良好态势,建立与我市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2021年城市公共交通条例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 欧阳光明(2021.03.0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规范城市公共交通秩序,保障运营安全,维护乘客、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制定、设施的建设、线路的经营、服务质量和安全责任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事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运营结构,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第四条城市公共交通应当遵循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积极扶持、有序竞争、方便群众的原则。第五条国家鼓励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改进公共交通系统,推进智能化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第六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城市人民政府公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出租汽车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具体管理部门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城市公共交通秩序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第二章规划 第八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应当组织编制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 第九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并保证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第十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确定公共交通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例和规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和优化方案。 第十一条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包括:各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的构成比例和规模、公共交通设施的用地范围、枢纽和场站布局、线路布局及设施配置、公共汽车和电车专用道、无障碍设施配置等。第十二条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应当包括:轨道交通建设的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集方案、线路走向、站点选址、沿线土地利用及用地规划控制、换乘站、枢纽站建设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方案等。 第十三条组织编制机关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公众和专家的意见。 第十四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一并报批。报批时应当附具社会各界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意见和意见采纳的情况以及未予采纳的理由。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报批。经批准的城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 (2012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 提交日期2014年12月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 摘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中阐述了 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先进理念和具体措施,进一步说明只有实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才能构建高效、和谐、节约型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交优先,措施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城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上滞后,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关键是要树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公交发展是城市健康发展和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1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必要性 “公交优先”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由法国巴黎最先提出的,其后很快在欧美发达国家得以推行。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这种高效利用通道资源的交通方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公交优先”即公共交通优先,是指在城市发展和规划中,把公共交通的建设、管理放在优先的位置上,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使其能以畅通的道路、良好的车况、纵横密集的线网站点,为公众出行提供更多、更好、更快的服务。 1.1 公交优先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 城市公交的正常营运,直接支撑着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有序运转,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也可以说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紧密相关,没有大运量的、快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城市想要达到理想的空间布局几乎是不可能的。伴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建立区域公共交通体系,能更好地联系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可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仅是解决城市交通的需要,而且也是优化城市布局,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 1.2 公交优先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 公共交通的发展是决定城市形态和城市人口密度,节约使用土地、能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已经成为涉及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资源。据统计,每百km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4%,电车为3.4%至4%,地铁为5%。如果采用个体小汽车出行的人有1%转乘公共交通,仅此一项全国每年节省燃油将达到0.8亿L。由此可

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重要性及措施

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重要性及措施 摘要:目前,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机动车化是不可避免的,是未来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需要变思维方式,不能一味想着怎样让车子动起来,而是应当考虑如何让人动起来。换言之,就是要让有限的道路能够为更多的出行服务。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战略。 关键词:城市公交优先发展重要性措施 1.城市公交的含义 城市公共交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是指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地铁、轨道、轮渡等交通方式在内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通常称为“公共交通”;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城市及所辖区范围内供公众出行采用的、经济方便的公共汽车(电车)客运交通方式,通常称为“公交”。在此,本文讨论的主要是狭义的公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一些城市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发展。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重大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交通堵塞已成为城市居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如何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经济、安全的出行环境,改善交通堵塞和道路拥挤,成为许多人面临的共同问题;同时,由大量增加的机动车辆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战略,对于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惠及百姓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1公交优先: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世界银行曾有项研究表明:交通需求增长超前于经济增长速度,一般都在两倍以上。可见,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公交作为城市生产的第一道工

国发〔2012〕64号《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2〕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得到快速发展,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成绩显著,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但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交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为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树立优先发展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在规划布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明确公共交通发展目标,落实保障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格局。 二、把握科学发展原则 一是方便群众。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方便群众日常出行作为首要原则,推动网络化建设,增强供给能力,优化换乘条件,提高服务品质,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可靠、

经济适用、便捷高效。 二是综合衔接。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一体化水平,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组织管理,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 三是绿色发展。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新技术、新能源、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倡导绿色出行。 四是因地制宜。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条件和交通需求等特点,科学确定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明确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导方式,选择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适宜的运行管理机制,配套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三、明确总体发展目标 通过提高运输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换乘中心功能和布局,提高站点覆盖率,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科学研究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根据城市实际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建设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快速公共汽车、现代有轨电车等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有条件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有序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保有水平和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大城市要基本实现中心

(完整版)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案介绍.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 项目介绍 第1章前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也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2005年,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并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具体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各地政府纷纷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意见、方案和方法。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质,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重要性的认识。 2008年,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能整体划入交通运输部。如何根据国务院的通知要求,做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成为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2章项目建设目的和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各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单位,都在思考用何种模式、方法去监管和服务,渴望有一种合理、科学的管理手段,从一线管理部门的监管需求、政府对群众服务的需求、企业营运管理的需求等多个方面,做好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管理,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

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

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 通专项规划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6-2030)》 规划方案公示 浏览次数:189 作者:交运局发布时间:2016-11-18 16:24 一、规划编制背景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皖政〔2015〕101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任务分解的通知》(皖政办秘〔2016〕20号),结合《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皖交运[2015]120号)和《关于开展第二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申报工作的通知》(皖运公交[2016]74号)要求。为落实国家和安徽省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建设公交优先发展示范城市;构建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体系;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由泾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编制的《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6-2030)》,委托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设计编制了《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6-2030)。 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 体现国家和省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政策,立足于规划范围内公共交通出行需求,以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为目标,以优化城乡公交网络、推进服务创新管理为重点,坚持“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积极构建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镇)公交三级城乡道路客运网络体系,满足城乡居民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出行需求,切实解决农村农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科学发展;实事求是,服务城市特色化发展;注重先进理念和交通技术的灵活运用;城市客运交通、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兼顾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和近、远期分期建设安排。 三、规划范围 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范围为泾县县域范围,指包括泾县城区及所辖泾川镇、茂林镇、桃花潭镇、榔桥镇、丁家桥镇、蔡村镇、琴溪镇、黄村镇、云岭镇、汀溪乡、昌桥乡在内的全部11个乡镇行政地域范围,土地总面积2059平方公里。 城市公交规划范围以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30中心城区范围为重点研究区,建设用地平方公里。 四、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2016-2020年,规划远期2021-2030年。 五、规划目标 1、公共交通发展总体目标 城市公交方面,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建立高效率、集约化、低能耗、低污染的公共运输系统,以公交优先支撑交通可持续发展,引导土地利用优化和整合,形成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各类设施功能完整、网络布局合理、方式衔接紧密的高质量城市公共客运体系,打造便捷公交、绿色公交、智能公交、文明公交,成功创建“省级公交示范城市”,满足居民“安全、高效、便捷、舒适”的乘车需求。 城乡公交方面,形成公交网络与其他客运服务有机衔接、协调融合的城乡道路客运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城市公交、城乡一体公交、乡村公交三级网络,实现全县内外交通和城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加,进而出行人口数量也急剧上升。“乘车难”及交通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 善。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公交的优势,制约了公交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 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 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 趋势。 2,公交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 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 地方存在公交盲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道路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交通量 的增长速度。 3,公交服务水平差。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

质量常成为乘客投诉与媒体曝光的对象,直接影 响其承担的客运比例。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常表现为乘坐公交车耗时太长、舒适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差。 4,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与 点的连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造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 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5,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发展公共交通”与“保持主要道路通畅”是城市交通工作者的两大目标。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车辆的投放量日益加大,乘车难的矛盾有所缓解,行车难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特别是大巴列车化、中小巴频繁靠停,形成动态瓶颈,严重影响了主要道路的交通秩序。 二,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途径 城市公共交通对居民的生活有着很大影响,公共交通必须以方便居民出行为目的,并兼顾公交企业效益。因此,针对目前城市公共交通出现的主要问

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_2030)

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发展战略 2 第三章港城公交发展模式 4 第四章公共交通客流预测 5 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 6 第六章中运量系统规划 7 第七章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9 第八章公交枢纽体系规划 15 第九章辅助公交系统规划 17 第十章智能公交规划 18 第十一章近期规划与建设规划 19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政策与保障措施 23 总则 规划目的

为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适应连云港市城市格局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连云港市公共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并完善"城市轨道及中运量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干线为主体、出租车及慢行交通为辅助、社区公交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为连云港市民提供多模式、一体化、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服务,编制《连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7-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 《江苏省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导则》(2013)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2014.12) 《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2014-8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15—2011 《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JB 99-104-1996) 《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连云港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30)》 其他相关规范、规定和规划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交行业监管,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充分借鉴先进城市发展经验,以创建一体化公交优先示范城市为目标,通过加快推进我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规范城市公共交通秩序,保障运营安全,维护乘客、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制定、设施的建设、线路的经营、服务质量和安全责任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事业。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运营结构,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第四条城市公共交通应当遵循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积极扶持、有序竞争、方便群众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改进公共交通系统,推进智能化公共交通体系建设。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公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出租汽车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具体管理部门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城市公共交通秩序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编辑本段第二章规划

第八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应当组织编制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 第九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并保证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第十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确定公共交通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例和规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和优化方案。 第十一条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包括:各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的构成比例和规模、公共交通设施的用地范围、枢纽和场站布局、线路布局及设施配置、公共汽车和电车专用道、无障碍设施配置等。 第十二条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应当包括:轨道交通建设的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集方案、线路走向、站点选址、沿线土地利用及用地规划控制、换乘站、枢纽站建设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方案等。 第十三条组织编制机关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公众和专家的意见。 第十四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一并报批。报批时应当附具社会各界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意见和意见采纳的情况以及未予采纳的理由。 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报批。经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五条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和建设必须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 编辑本段第三章设施建设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城市中心地区车辆总数,是提高城市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务实之举。 提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认识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土地资源稀缺,城市人口密集,群众收入水平总体不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符合我国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一些大中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汽车数量不足、线路少、车辆老化等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出行不便问题有所突出,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推进城市健康发展,必要而且紧迫。 城市公共交通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是适用于更广泛人群的出行方式,是普通居民所依赖的一个重要交通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充分发挥公共交通价格低廉、快捷方便的优势,引导更多的人乘用公共交通,有助于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交通服务,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且由于公共交通运量大、运价低廉,能较好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尾气排放,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国际经验来看,是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一贯做法。早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法国、美国等国家的一些大城市就纷纷调整交通战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缓解大中特别是大城市交通拥挤的矛盾以及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的问题。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步伐。要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运营结构,形成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公共交通行业,完善支持政策,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首先要充分发挥规划调控作用。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部门应在对交通现状、需求和发展前景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公共交通为核心,通过

论文:浅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浅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中遇到的人民交通出行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分析了当前城市交通的状况以及城市化带来的交通问题。本文列举出了影响交通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因素出发,提出城市公共交通优化规划方面的一些建议。同时本文也谈到了城市规划的四个模式,并在以公交为导向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些城市规划方面的提议。两相结合,浅谈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关键词:城市化;公共交通;规划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城市化发展与城镇布局模式第三章城镇公共交通的现状及发展第四章城镇公共交通规划 第五章结论

第一章绪论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阶段,城市化是农民和农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具体表现,城市能获得巨大发展空间,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人流、物流、交通流、信息流向城镇集中,形成集聚效应,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城市交通出行需求。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自行车、摩托车一直是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一直滞后于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在中小城市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市民使用公交的意识还不够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确定了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城市交通发展方针,令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公交运力的增加到运营服务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担当了重要角色。然而,受到财政体制、经营机制、管理水平以及道路通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我国城市人多地少,资金有限,加上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供求矛盾越发突出。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条件变好,私人小汽车大量进入各个家庭,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交通环境恶化,尤其是特大城市,交通的拥挤问题已经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

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及问题.

1 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及问题 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但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1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拥挤、不准时、候车时间长和乘坐不方便等。 (2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尽管一些大城市实施了公交优先政策,但是,由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使得公共交通不但没能成为客运交通主体,而且人们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还呈下降趋势。 2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战略性思考 进入 21世纪,传统公共交通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城市居民的出行需要。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运量、快速度、高准点、低能耗和轻污染等优势弥补了传统公共交通的不足。从长远战略发展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综合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 (1能源战略。我国是个能源尤其是石油资源极为短缺的国家。据统计,自 20世纪 90年代初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国以来,到 200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30%,预计到 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会达到 60%左右。而在所有交通方式中,快速轨道交通是最节能的一种方式。以每百公里人均能耗为例,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 11.9%;无轨电车是小汽车的 10%;快速轨道交通是小汽车的 6.2%[1]。因此,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战略性任务。 (2环保战略。当前,我国环保状况不容乐观,在环境污染中比较严重的是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如今城市大气污染已由工业和燃煤污染变成了交通尾气污染。据统计, 我国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悬浮颗粒、氧硫化物、氮氧化物、氮氢化物、一氧化碳等气体,城市交通是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虽然我国目前机动车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

1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概况

1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概况 交通模式理论及最新进展反映了交通要素、交通结构及交通效率的主要特征。发达国家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相继制定出台了有关政策来引导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这些不同的交通发展政策形成了不同的交通模式,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依赖小汽车发展的城市,发达国家如美国,小汽车拥有率和使用率都很高,但是已经越来越受到能源短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如泰国,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不少,但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却不加任何限制,已大大超出路网及环境的承受能力。 第二类是小汽车与发达的轨道交通同步协调发展的城市,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和大阪等,小汽车拥有率不低于北美城市,但是使用率很低,主要靠地铁来通勤。 第三类城市主要依赖公共交通,抑制小汽车增长和使用,以此来支持城市高密度发展,如新加坡、香港。 面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交通模式。美国采取TOD模式和新都市主义,发挥交通先导的作用,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进了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协调。英国伦敦采取设置公交车道、创造优先区域、鼓励停车换乘和中心区拥挤收费等措施,形成了一套发展公共交通的有效模式。 日本东京大力实施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轨道交通成为绝大多数东京市民的首选,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挤现象。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通过吸收和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倡导建设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等,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 2 国内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由交通、城建、市政、公安等部门对城市交通实施交叉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二是由交通部门对城乡道路运输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三是“一城一交”综合交通管理模式。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交通运输 【发文字号】苏政办发[2006]112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6.09.08 【实施日期】2006.09.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 (苏政办发〔2006〕11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运营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矛盾,方便群众出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对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重要性的认识 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轮渡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

业。近年来,全省各地加大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投入,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城市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道路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城市发展。 我省人多地少,城市人口密集、公共资源紧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符合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实际,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统一思想认识,牢固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建设,加快发展提高。 二、明确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有序竞争、政策扶持、协调发展的原则,从满足大多数人出行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运营结构,深化行业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尽快建立起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设施配套、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末,全省各城市初步建立以大运量公交方式为主体、线路基本覆盖城乡的公共交通系统,城市公共交通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舒适性与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到2010年,全省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5标台,中小城市达到12标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公交分担率达到40%,中等城市35%,小城市25%;特大城市建成区内任意两点间公交出行时间不超过50分钟,大中城市不超过35分钟,其他城市不超过30分钟;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公交线网站点覆盖率按

国务院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

医务院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 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代拟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城市公共交通具有运输能力大、集约高效和节能环保等特点,是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重大的民生工程。2005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六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以来,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运营成绩显著,出行效率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仍然偏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机动化势头迅猛,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居民出行需求快速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切实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此,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树立优先发展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充分认识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绿色发展、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把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贯穿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布局、交通管理、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舆论导向等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强化优先发展的意

识,落实优先发展的措施,建立优先发展的机制,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格局。 二、把握科学发晨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方便群众出行作为首要原则,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增强供给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条件,实现群众出行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二是坚持政府主导。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城市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监督、指导,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宏观发展政策、完善相关法规,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协调、密切配合。三是坚持科学规划。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方针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组织管理,服务和引导城市发展。四是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条件和交通需求等特点,科学确定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明确主导的公共交通方式,选择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适宜的运行管理机制,配套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五是坚持多措并举。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等方面形成有利于优先发展的基础条件,在财税金融,土地开发、需求管理等方面形成有利于优先发展的政策环境F 在监督考核、质量安全等方面形成有利于优先发展的管理机制。 三、弱有意总体发展目标 要根据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规模飞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需

城市公交发展规划方案

公交发展规划方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县城市交通状况发生了极大变化,交通堵塞,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居民工作生活,扼制着公共交通的健康运行,制约着我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适应我县城市发展,方便居民出行,根据我县城市发展规模方向及公交企业现状基础,本着统筹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现特提出城市公交发展规划方案。 一、我县城市公交的现状与问题 我县城市公交工作起于1998年下半年,历经七年的发展,现已达到了较大的规模。现有公交经营企业2家,公交线路12条,公交车辆150辆,从业人员近520名,营运线路190.3公里,停靠站点(往返)480个。城市公交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工作与生活,为我县旅游风景新城建设及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城市公交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公交站场、站点设施落后。 目前,我县还没有单设的公交车停车场和保养场,现有公交车辆夜间停放在长途汽车站内,车辆维修、保养分散在城关镇各主要汽车修理厂。公交车始末站、枢纽站除客运中心站外,均未建站房停车场设施,只是租用或借用相对较为宽阔的场地,如湖莲潭公园门口、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077573.html,大桥南侧老车站边等。公交车线路沿途上下客站点也未按要求设置港湾式停车站。总体而言,我县的公交站场、站点设施极为薄弱,远远落后于周边县(市)。 2、公交线网内密外疏,布局不甚合理。 受县城东西狭长地势限制,我县城市公交现有的线路布局呈“丁”字结构,几个辐射点多集中在老城区,交叉点少,老城区负荷过重,交通堵塞,新建成的或即将建成的七星新区、南岩工业区、青山工业区等地线路过疏,换乘困难。 3、缺乏总体规划,城市公交得不到有效发展。 目前,我县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建设和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都没有考虑城市公交线网及车辆停靠站点和调度站、枢纽站的设置,影响了公交线路的开行和居民出行。 4、道路车流剧增,影响公交车辆正常行驶。

浅析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浅析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居民人均私家车拥有量也在日益提高,私家车的冲击波已加速到来。但是,城市交通的现代化并不等于私家车的普及化,恰恰相反,私家车的大量普及反而会给城市的交通带来额外的负担和压力。解决我国的城市交通问题,其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交方式的优点是载客量大,单位人数占用土地面积小,这些优点使得公共交通成为目前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最有效的手段,本文就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基本现状来探讨此问题。 【关键词】城市交通;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正文】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展的加快,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很大发展, 特别是近年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城市居民的需要, 有不少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正困扰着经济发展和市民的生活,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必将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我国城市交通现状 1、我国的基本国情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更大程度的节约资源体现了发展公共交通必要性。 2、我国人口压力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人口总数已经接近14亿,占据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受能力较弱是我国现阶

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所难免的私家车数量的增多给交通压力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3、我国的石油压力 今年以来,在油价一路飚升的情形下,我国原油进口仍保持增长,月平均石油进口量均超过1000万吨,预计全年将达1.2亿吨。原油价格的高涨必将加大我国石油的消费成本。我国经济之所以对油价如此敏感,是因为高速发展的经济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大,而我国的资源又相对匮乏。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我国汽车拥有量增长的压力 中国的汽车拥有量目前正在急剧增长,2008年是4975万辆,到了2009年就激增至6300万辆。中国官方预计,到2011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7500万辆。目前由汽车拥有量高速增长而引发的问题在中国已经显现,最突出的就是出行难、停车难。 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必要性 “公交优先”即公共交通优先, 是指在城市发展和规划中, 把公共交通的建设、管理放在优先的位置上, 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 使其能以畅通的道路、良好的车况、纵横密集的线网站点, 为公众出行提供更多、更好、更快的服务。 1、公交优先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 城市公交的正常营运, 直接支撑着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有序运转, 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产和生活, 也可以说城市的健康发展, 离不开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紧密相关, 没有大运量的、快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城市想要达到理想的空间布局几乎是不可能的。伴随着城镇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目标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目标

吉泰工业走廊区域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一、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背景 加快推进吉泰走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吉安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构建高效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明确走廊区域今后5-10年交通一体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和对策措施,分步推进走廊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对我市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将吉泰走廊建设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对加快我市进位赶超、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范围 根据吉泰走廊核心区域范围的初步规划,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课题研究的范围也应包括三区(吉州区、青原区、井开区)三县(吉水、吉安、泰和县城)三十个乡镇(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沿线部分乡镇)。 三、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目标 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建设便捷、安全、舒适、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成为城市道路上靓丽的风景线,一方面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辐射带功能;另一方面:引导、支撑组团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他交通方式相协调,满足城市客运绿色环保的要求。 发展目标:建立以大站快车公交和骨干公交为主体,公交为辅

助,城乡公交、旅游公交等其他公共交通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系统。 (1)95%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时耗不超过40分钟上。 (2)公共交通车辆达到810标台, (3)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65%(300半径)。 四、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式 根据吉泰工业走廊区域城市空间格局来看,赣江、禾河在中心城区交汇,将整个城区自然划分为三大片区:河西片区、河东片区、河南片区,各片区内部又被河流、绿地、主干道、过境公路等分隔为若干组团。整个城区呈现“一城三片、两水三岸,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因此在吉安城乡公交一体化线网发展模式采用由大站快车线、骨干线、支线及其他形式公交方式组合的特色公交网络来促成城市发展。 在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经营管理方面:坚持公共交通的公益事业性质,坚持公车公营、特许经营,打破城市公交和城乡客运班二元分割管理局面,理顺城乡客运市场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基础设施一体化、管理主体一体化、经营主体一体化等城乡公共交通统一管理的发展模式。 五、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思路 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根据吉安城市公交的现状,逐步从公共交通一体化交通枢纽、公交线网结构,公交站建设规划建设、公交车辆优化和公交组织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全面发展。 1、城市公交枢纽的确立,公共交通线网优化,吉安城乡交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