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4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4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4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4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课题一:秒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阅读感悟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8 、()、()、5()()()()()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设问导读(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自学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1分=()秒,120秒=()分

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四、展示点评

五、分层训练

练习一1、2、3、4、5题

六、拓展延伸:

课题二:时间的计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一、阅读感悟1、学习例1。

看主题图2时等于()分。你的想法是;因为1时是()分,所以2时是(),也就是()分。所以2时=()分.

2、学习例2.

观察主题图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离家,()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你是怎样算的?

二、设问导读(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可以这样算:分针从()走到()走了大格,每大格是()分,所以一共是()分;也可以这样想:()减(),也就是()分。

2、用拨钟表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

3、新闻联播开始()结束()。计算出播放的时间()。

三、自学检测

1、3时=()分 4分=()秒 4时=()分

3分=()秒() 5时=()分8分=()秒

2、小红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她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00开门,晚8:00开门,她又看看自己的手表,心想:“现在才8:40,到开门的时间我还要等多久呢?”

四、展示点评

五、分层训练

练习一8、9、、10、11题

六、拓展延伸:

*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他每天早晨要在7:35分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题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阅读感悟

看第9、10页主题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由图可知,一年级一班有()人,一年级二班有()人,求一共买多少张票用()法

列式为:()()

35+3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2、二年级一班有()人,二年级二班有(),求一共买多少张车票用()法。

列式为:()

39+4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二、设问导读

(一)、小组讨论

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和一双袜子一共需要多少元?

(二)、汇报交流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最后加()。

方法二: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把另一个两面三刀位数拆成()和(),先算()加(),再算()加(),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

三、自学检测:

1、完成课本10页做一做

2、口算下列各题

26+39 52+18 26+43 52+18 26+63 52+38

四、展示点评

五、分层训练

完成练习二1—4题

课题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阅读感悟:自学第11页例题2

1、普通快客的票价是()元,动车的票价是()元,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元。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用()法计算

列式为:()

65—5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2、求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用()法。

列式:()

65—48的口算方法

二、设问导读

(一)、小组讨论

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比一双袜子贵多少元?

(二)、交流展示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把两位数拆成()和(),()减(),()减()(够减时),再把两个差()。

方法二、把减数拆成()和(),先用被减数减(),再用所得的差减()。

三、自学检测:

1、完成课本第11页做一做

2、口算下面各题

85—43= 71—28= 35—17= 55—28=

四、展示点评

五、分层训练

完成练习二5、6、7、8题

六、拓展延伸

小刚在做减法练习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0错写成了6,把被减数十位上的8错写成了3,这样得的差是61,正确的差是多少?

课题三: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学习目标: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一、阅读感悟自学第14页例3

1、(1)由题可知,上午卖出()个“海宝”,下午卖出()个“海宝”。要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

(2)、探究380+55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口算

方法二:笔算

2、(1)、要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

(2)探究550—38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口算

方法二:笔算

二、设问导读

(一)、小组讨论

1、十位相加满十向()。

2、十位不够减,从()位(),在十位上加()再减。

(二)、汇报交流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从()加起,每个数位上相加的结果写在相就数位的(),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从()减起,减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哪一位不够减时,从前一位()再减。

三、自学检测:

1、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

2、完成坚式

230+ 540 490—130 390+260 340—260

四、展示点评

五、分层训练

完成练习三第1、2、3、4题

课题四: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学习目标:

1、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一、阅读感悟:自学第15页例4

1、一到三年级来了()人,四到六年级来了()人。巨幕影院有()个座位。

2、要求六个年级的学生能否同时坐得下,就是把(())与()进行比较。如果大于441,就();如果小于441,就()。

3、因为只问能否坐得下,所以不需要求出具体总人数,()即可。

4、自己尝试估算一下,能不能坐下?

二、设问导读

(一)、小组讨论

1、221看作(),239看作(),221+239一定大于(),但()(能或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就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221>220,239>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而座位数是441,441<450,所以肯定()。

3、规范解答

4、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二)、汇报交流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或(),再进行计算,取()数还是()数,要视情况而定。

三、自学检测:

1、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

2、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

四、展示点评

五、分层训练

完成练习三第七、6、7、8题

六、拓展延伸

妈妈用500元买了几件物品,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件?

故事丛书裙子电扇电饭锅

118元孙 134元 230元 248元

第三单元:测量

课题一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测量,理解1毫米的长度概念,掌握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1毫米的概念,并形成表象。

教学难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准备:课件、长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请同学们说一说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发现什么问题没有?请同学们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三、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宽:()厚:()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的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学生举例说说1毫米到底有多大,形成表象。理解毫米的具体概念。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老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那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硬币、磁卡、钥匙等)(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电脑演示:自动铅笔,签字笔标签0.5mm,0.7mm等,天气预报,今日降雨量达到了多少毫米。)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或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的结果对不对。

4、巩固练习

5、课堂小结

课题二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3、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准备:课件、长尺子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到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或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二、探究新知

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1)估算课桌的长和宽。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和宽。

(3)汇报测量方法: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四位小朋友,(出示例2情境图)他们也参加了我们的测量活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测量的。

用学生尺测量

方法一: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方法二:2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用米尺或卷尺测量均可。

(4)针对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的方法,师提出“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分米)

类似课桌的长和宽这样的长度,一般选用分米作单位来表示。

2、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1)观察测量尺,你们能不能从中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板书: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3、会以分米为单位进行测量

(1)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课桌的宽是()分米()厘米,课桌的高是()分米()厘米

(2)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前后两张桌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分米()厘米。

4、建立1分米的概念。

(1)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的长度。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约是多少分米。

指名到前面测量,看谁估测的最接近准确长度。

三、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课题三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对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进一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3、知道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用哪些长度单位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准备: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题:

1、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跳绳长2厘米。()一块橡皮厚1米。()课桌高7米。()粉笔长75分米。() 10分米=1厘米。()小名身高134米。()一根绳长15分米。()

2、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公路宽 10分米

一把钥匙 6米

一支圆珠笔 170厘米

课桌长 40毫米

邓老师高 13厘米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字。

蜡笔长6()跳绳长2()桌高7()粉笔长75()钢笔长14()小明的身高是140()一块橡皮厚12()旗杆高9()别针长34()电脑键盘长约5()图钉长10()教室宽6()教室的门高大约2()这本《名人成才故事》长大约20()

这个麦当劳玩具高9()黑板长约4()

5米=()分米 40厘米=()分米 2分米=()厘米 70毫米=()厘米我们的铅笔盒的长大约是()分米。我们课桌的高大约是()分米。

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分米。

4、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

5、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6、小马虎昨天写了1篇数学日记:

今天,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系好了一条长大约6厘米的红领巾,和老师同学们坐了一辆长大约6毫米的公共汽车去春游。我在一棵大约8厘米高的树边吃了一大约2毫米长的红肠。然后捉了一只大约6分米长的蚂蚁。

他这样写可以吗?说说你的看法,怎样改合适?

二、解疑合探

1、检查学生自探情况。(差生汇报中优生评价补充)

2、针对有困难的问题组织合探。

三、质疑再探

1、关于本节的认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四、小结: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一定要:牢牢记,灵活用。

课题四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

2、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体验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准备:课件、长尺子

教学过程: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郴州到广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郴州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a.出示米尺,说说米尺量多少次才是1000米?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单位写就是

1000米=1千米(板书)

回顾上课前和老师一起量100米的长度,说说1000米应该有几个这样的长?你跑100米用了多少时间?那跑1000米呢?(你跑过1000米吗?)

b.出示学校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多媒体)。

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1圈是200米,跑5圈大约就是1000米。

说说你昨天体育课跑五圈的感受。知道五圈是多少米吗?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分小组讨论

估计一下,从学校门口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出示学校附近的地图,研究其中可以获得的信息和知识。

哪些长度计量时应该用千米作单位?生活中你看到哪些地方是用了千米这个单位的?举例子说明,说得越多越好。(课件出示:公路边的里程标志、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摩托车和汽车的速度表等)

4、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见过千米?学生讨论,反馈。

(1)出示公路图

说明:“37km”指的就是从某地到这个里程碑的路程是37千米。

(2)公路路标图

说明:从这里到前方的唐山有144千米的路程。

(3)摩托车仪表图

说明:指针到20位置,就是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驶。

(4) 限速标志

说明:这是要求机动车在景区内每小时不能以超过10千米的速度行驶。

5、1千米的读法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有时也用Km表示。

6、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课后反思“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显得比较抽象,教材内容单一、简要,增加了教学难度。通过老师课前作大量的准备,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联系本地实际,教"书"育人。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关系融洽。

课题五毫米、分米、千米

教学目标:

1、巩固对1分米、1毫米和 1千米长度的体会,并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分米、毫米、厘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估测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4、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1毫米的概念,并形成表象。

教学难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准备:课件、长尺子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回顾长度单位

同学们,上节课,孙悟空帮助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知识。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吗?它们都用哪些字母表示呢?

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mm cm dm m km

2、用手势比划并交流记忆方法。

这些长度单位都有多长呢?老师说长度单位,你用手来比划,看谁表示的又快又准。

记得这么准,你是怎么记住的呢?

你能用手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吗?为什么不能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呢?(因为1千米太长)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同学们这种借助身边事物来帮助记忆的方法很好,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记其他的长度,比如教室的高大约几米?那我们在遇到3米时,马上想想教室的高,我们学校从进入大门到北面栏杆,大约100米,当遇到100米时,马上可以想到这一段,对吧?还有学校门前的东西路大约长1千米。。。。。。

3、相邻两个单位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mm cm dm m km

10 10 10 1000

【设计意图:对知识基本的回顾,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接着让学生在快速用手势表示单位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的直观认识,准确建立表象。同时,在此环节中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借助身边的实物不仅可以记长度单位,还可以记其他的长度,所以,在此举了2个身边的事例(4米、100米),让学生感知体会。】

二、综合练习

1、八戒的日记(单位的选择运用)

师:听说孙悟空帮助我们学数学,猪八戒也来凑热闹,他呀,还写了一篇日记呢,想看吗?大家看(电脑显示)自己先读一读。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一直在笑,为什么笑呢?他发现八戒日记中好多长度单位用的都不准确,我们帮助八戒改过来,好吗?

(5毫米有多长?就这么长。教师随着出示练习本)

改到这里,你想对八戒说点什么吗?

(太粗心、做题不能马马虎虎、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否则会闹笑话的)

【设计意图:对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了巩固练习,同时,注重学生的习性关照与训练:做题不能马虎、粗心。】

2、过关测试题

故事连接:八戒闹了这个笑话之后,很不好意思。于是,他又去找他的师傅唐僧,虚心学习长度单位的知识。苦学了10天后,这天师傅给他出了3关测试题。同学们也能闯过这三关吗?

(1)第一关:

铅笔长()厘米或者说长()毫米还可以说长()分米()厘米师:大家看,同一物体的长度,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对吧?

(2)第二关

A、填一填

26毫米+54毫米=()毫米=()厘米 98厘米—58厘米=()厘米=()分米1分米—3厘米=()厘米 2千米—()米=1000米 9千米=()米+()米

B、在○里填上><或=

8千米○6000米 9分米○2米 50毫米○5厘米 300分米○300厘米同位两个换过来,找一名同学读

全对的举手。错的同学马上改正,做对的同学和同位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师:学习数学,我们不能只限于会做题,还要善于观察发现,总结规律,用规律指导我们后面的学习。同学们观察1、2题,有什么特点?(单位统一)那我们就直接怎样?再观察3、4题,又有什么特点?(单位不统一)我们应该怎么办?(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你能像刚才那样,总结出第二题有什么规律吗?生: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比较。

师:300分米○300厘米还用转化吗?生:数字相同,只比较单位就可以了。

(3)第三关:

第三关呢,师傅让八戒量一间房子的长和宽,八戒一听,这太简单了,可师傅又说了,不能用尺量。同学们想一想,让你量这间房子的长和宽,你会怎样量?

师:这位同学和八戒想到一块儿了。大家看:

八戒一步的长度大约是8分米,有一间房子,房子的长八戒走了10步,宽走了5步,你能知道这间房子的长和宽大约各有多长吗?

独立完成、订正。

三、实践操作

同位两人合作,对老师指定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然后把结果记录在准备的表格中。

谁先来汇报你测量的结果?

四、课堂小测试

1、填一填

1千米=()米 1米=()分米 38米+54米=( )米

1米-6分米=( )分米 50毫米-4厘米=( )厘米 8千米=()米+()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小明身高138(),他的大拇指宽约(),手腕一圈长约12()

小兔子身长4(),尾巴长约7()。

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从沙河到莱州的长度大约是25(),坐客车大约半个小时能到达。

学校教学楼高约()米。

3、想一想,你完成了会更聪明?

50分米长的绳子,剪成10分米长的小段,需要剪几次?一米长的绳子,剪成1分米长

你发现了什么?

五、拓展知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触了这么多的长度单位,都来自生活,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长度单位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之窗”来欣赏一下世界之最吧。(电脑演示配有图片、音乐的世界之最)。

课题六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理解吨与千克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算、归纳等数学活动中,体验1吨的实际重量,能对物体的质量进行估计,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数学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倾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意识到节约能源和注意安全的重要性,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能够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准备:多媒体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2千克重的实心球、5千克1捆的书、10千克1桶的纯净水、20千克1袋的大米、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热身: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谁吗?没错,就是大象,想不想知道一头大象有多重?不光我们很好奇,很久以前有一位小朋友他也和我们一样,通过思考,他利用很巧妙地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下面我们来看看曹冲称象的故事(播放视频)。曹冲的方法怎么样?曹冲很聪明,在今天的学习当中,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也会向曹冲一样,遇到问题会积极思考,想办法解决。大家准备好上课了吗?那我们开始上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一)情境激趣,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咱们天津的极地海洋馆吗?让我们跟随小博士一起到天津极地海洋馆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情景画面,小博士出示题目:猜猜它们的体重。

一只一岁的小乌龟约重15()

一只帝企鹅体重约40()

一头海象大约重1000()

师:为什么选用克做单位?为什么选用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师小结: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用克作单位。(板书:比较轻克)计量一般物体有多重,用千克作单位。(板书:一般重千克)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为“吨”的引出做铺垫。

(二)产生需求,引入新知。

师:一头海象大约重1000千克,可陆地上的大象更重,我们一起读读下面的数据。

课件出示:一头大象约重5000千克;兽中之王,一头蓝鲸重约170000千克。

[学情预设]:学生读万以上的数会有困难。

师:表示这么重的动物,用千克作单位,你觉得怎么样?那么我们想不想用更简便

的方法来记录呢?(课件出示:5吨、170吨)你发现什么?

师:生活中,你知道还有那些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吨作单位吗?

师小结: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像这样的(课件边展示边说)比较重的或像这样的一堆煤、一堆粮食、一堆盐的大宗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吨作单位。(板书:大宗物品)吨用字母“t”来表示(板书:t)。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板书) 师:关于吨,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一吨有多重,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克、千克有什么关系?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此问题情境的创设--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使学生感受到用“吨”描述比较重或大宗物体比较简便。同时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并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感受体验,建构新知。

共同体验,感受1吨的重量。

1.师出示1袋10千克的盐,向学生介绍。

2.每组发给一袋10千克的盐,让组内同学轮流抱一抱,并说说感受。

3.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一搬,找两名同学在旁边保护。老师一袋一袋地叠加,直到搬不动。要求其他同学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最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

4.想象感受。

师:30千克的盐已经很重了,但是这个重量与今天学习的1吨还差的远呢!我们接着往下算,4袋这样的盐重多少千克?10袋呢?20袋?……100袋这样的盐,重多少呢?(课件逐步出示)请你在练习纸上填一填。

[学情预设]:1、1000千克。 2、1吨。

反馈交流。

师:这两种写法都对,因为1吨就等于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我们不仅可以正着说1吨=1000千克,还可以反过来说1000千克=1吨,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

师:同学们,一袋盐重10千克,100袋这样的盐堆放在一起,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想象一下,你觉得一吨怎么样?

【设计意图】:由全班共同体验和部分学生的示范体验,使学生初步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当老师告诉学生搬动的30千克的物体与1吨的质量还差着远呢,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推算得到1000千克=1吨,揭示了吨与千克的关系。

(二)分组体验,强化对1吨的认识。

1.材料介绍:

第一组:2 千克的实心球。()第二组:一捆5千克的书。

第三组:一桶20千克的纯净水。第四组:25千克的大米

第五组:老师的体重是50千克。组内同学轮流抱一抱。

2.活动要求:

(1)组内同学轮流搬一次,搬离地面,说说感受。

(2)填写练习纸,算一算多少个这么重的物体总质量是1吨,并把结果在组内交流。填写:()个()共重1000千克,也就是()吨。

3.小组活动。

4.反馈交流。

师:请每个小组把你们的体验过程说一说,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吗?听好要求:先

回答你们小组搬(抱)的什么物品,通过计算得到什么结论,想象一下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情预设]:

第一小组:我们小组搬的是实心球,一个实心球是2千克,500个这样的实心球重共1000

第二小组:我们小组搬的是书,一捆书是5千克,200捆这样的书重1吨。(课件演示)谈感受:……

【小博士信息链接】生产1吨文化纸要用20多棵大树,需要消耗净水100吨、600度电和300千克化工原料,同时产生高浓度污水300吨。我国每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使用的教科书需消费纸张达45万吨之多。如生产这么多纸,就要砍伐大树900多万棵。如果有一半教科书循环使用3到5年,就可少砍伐很多大树、节约很多能源。

师:这就是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进行教材循环使用的原因了。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看到这个材料你还想说些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

第三组:我们小组搬的是纯净水,一桶纯净水是10千克,100捅这样的纯净水共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课件演示)谈感受:……

【小博士信息链接】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十分严重的国家。很多地区因为缺水严重影响了生活。一个普通家庭,如果关不紧水龙头,以1秒钟滴一滴水计算,一天大约浪费1吨水。而在我国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2千克(教师手提2千克水)。如果这一吨水给他们一个人用,可以用500天。一吨水给他们用一天,可以给500个人用。

师:同学们这个时候你又想说些什么呢?水资源十分宝贵,我们要节约用水。

第四组:我们小组搬的是大米,一袋大米重是20千克,50袋这样的大米共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课件演示)谈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一吨大米大约可供20个同学吃一年呢。

【小博士信息链接】: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的起源国,距今已有14000~18000年的历史。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是我们中国的骄傲。2011年中国水稻总产量达20250万吨,但是因为我国是人口大国,我们仍应该注意节约粮食。

第五组:我们小组抱的是老师,刘老师的体重是50千克,20个刘老师的体重是1000千克,也是1吨。

师:学到这里你们对一吨有多重有感受了吗?

【设计意图】:所选择的分组体验材料都是学生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同时根据所选材料,拓展相关信息,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

(三)归纳总结,构建质量单位体系。

1.归纳总结

师:现在我们认识“吨”这个新朋友了吗?它和我们的老朋友“克”、“千克”都是用来计量物体质量的单位。1克有多重,我们只需要用手掂一掂,就能直接感受了。多少个1克是1千克呢?因为1千克=1000克。(板书)

一千克有多重,我们也可以用手直接掂一掂来感受。多少个1千克是1吨呢?还是1000个,因为1吨=1000千克。

一吨有多重,还能像这样来直接感受吗?为什么?那我们是怎么来体验的?先来搬

一袋米、一桶水、一摞书…感受一个物体的重量,再通过计算知道多少个这么重的物体是1000千克,也就是一吨,从而想象1吨有多重。

2.建构质量单位体系。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质量单位,它们是-----克、千克、吨,这是我们常用的三个质量单位,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板书:常用质量单位,1000 )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三个质量单位不同的体验方式,建构1吨的质量观念,帮助

(四)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单位换算。

师: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1吨=1000千克,下面各题,请独立思考,尝试完成。

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8t=()kg() 7000kg=()t

古代曹冲称出的大象的质量是5000千克,也就是()吨。

学生独立完成,前两题交流思考的方法,后三题直接反馈答案。

[学情预设]:以第1题为例:。

(1)1吨=1000千克,3吨里有3个1吨就是 3000千克。

(2)因为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由吨化为千克在末尾要填上3个0。由千克化为吨在末尾减去3个0。所以3吨=3000千克。

师小结: 由吨化为千克在末尾要填上3个0。由千克化为吨在末尾减去3个0。

【设计意图】: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难,之前学生已有“千

克和克”的知识经验积累,所以此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博士信息链接】上课前我们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用石头的重量代换了大象的重量。现在可不用这么麻烦了,由于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用地磅、车辆衡直接称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课件出示地磅、车辆衡图片)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我们国家迅猛的发展和科技的高度进步,激发学生爱祖国的情感。

三、综合应用、巩固新知。

1.解决问题。

出示主题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他们能同时过桥吗?

师:为什么不能同时过桥?“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如果一起过桥会怎么样?

师:请你先独立思考,它们可以怎么过桥,然后把你的想法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学情预设]:

(1)四只小动物一个一个地过桥。

(2)小熊和小牛一起过桥,小马和小鹿一起过桥。因为两只动物的体重小于1吨。

(3)小牛、小马和小鹿一起过桥,小熊自己过桥。

……

师小结:只要每次过桥的小动物的重量之和不超过1000千克,也就是不大于1吨就可以。过桥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同学们课下继续交流。

【设计意图】:依托教材,将课本的主题图作为解决问题出现,注重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2.数学日记。

师:请看马小虎日记。(课件出示)

9月2日星期日睛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茶淀葡萄谷采摘葡萄。放眼望去,一碧千里,一串串葡萄犹如红色玛瑙,我摘下一颗3千克的葡萄刚想放进嘴里,被妈妈制止了,妈妈说一定要洗过之后才可以吃。

采摘开始了,我拿着一把重100千克的剪刀,剪下一串80千克的葡萄小心翼翼地放在能装满5g葡萄的箱子里,这时爸爸妈妈也都正好摘下一串。经过2小时的奋战,爸爸摘了20吨,妈妈摘了12千克,我摘了8克,收获真不少啊!爸爸告诉我,茶淀玫瑰香葡萄每年可产8万克,很受人们喜爱。

今天天气虽然很热,可摘葡萄的感觉却真的很棒!

师:这个马小虎的日记写的怎样?质量单位用得一塌糊涂,你们能帮他改正吗

3。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与“吨”亲密接触吧!

(课件展示:天津风貌)

【小博士信息链接】我们的家乡天津,是北方的海运与工业中心,也是北方重要的港口,中国重工业的基地,正以年轻的姿态展现在国人面前。2001年1月1日零时,天津新的标志性建筑——世纪钟敲响迎接世纪钟声。世纪钟高40米,重170吨有余。它标志着天津在历史的进程中又前进了一大步。天津还有一座价值连城的瓷房子,它是用4000多件古瓷器、400多件汉白玉石雕、40多吨水晶石与玛瑙,7亿多古瓷片装饰而成的,令世人称奇。还有我们的天津港,它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2010年天津港共装卸运输货物突破4亿吨。这就是我们的家乡——一座古老的文明城市,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家乡风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质疑反思,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吨”,你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吗?那就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到生活中去寻找它、感受它、并且合理运用它。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老师留给大家一道课后完成的题目:请你了解一下自己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取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题七测量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地对测量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掌握。

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能灵活的运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准备:课件、长尺子

教学过程:

查缺补漏:

我们学习了“测量”这一单元,大家了解了有关测量的哪些知识?请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在一个方框内。

1.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单位,千克、克、吨都是()单位。

2.小青走800米用了8分钟,平均每分钟走()米。

3.5厘米=()毫米 3000千克=()吨

500毫米=()厘米 4300千克=()吨()千克

4.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两圈长()米,还差()米是1千米。

5.一根蜡烛长1分米2厘米,点燃一会后燃去了5厘米,还剩()厘米。

我会选:

1.苗苗的身高是142()。 A厘米 B分米 C米

2.一个鸡蛋约重70()。 A吨 B克 C千克

3.1千克和1千米比较()。 A1千克大 B1千米大 C无法比较

4.数学课本的宽是147()。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5.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000()。A:克 B:吨 C:千克

1.熊妈妈给小熊出了一道题:有一根80厘米长的铁丝,让小熊按每段8厘米的要求剪,在剪之前要先算一算,可以剪多少段?要剪几次?

2.刘星离开家到学校上学,已经走了380米,还有620米就到学校了,刘星家离学校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3.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现在有20名顾客,平均体重为60千克,他们能同时乘坐电梯吗?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课题一:不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不加法计算法则,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并通过训练实现熟练计算连续不进位加法。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迁移的思想,能充分利用旧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不进位的加法。

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3+1 7+4+1 8+9+1 8+7+1 9+7+1 6+4+1 7+6+1 6+5+1 8+3+1

2、用竖式计算:

36+57 48+34 56+29 48+37

找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36页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2、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进行简单介绍。

3、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你能看着这张统计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4、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解答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71+122。”

5、你会算吗?试试看,让学生独立试算,再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过程。

三、实践应用

1、p37完成课本“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指名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连线后,再集体讲评。

3、第2题,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4、第3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解答书本的第1问,再引导学生独立提出不同的问题。

5、作业:练习八第2、3题做在练习本上。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课题二: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并通过训练实现熟练计算连续进位加法。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迁移的思想,能充分利用旧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

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36+72()() 42 + 88()()87+49()()()

2、结合板演对具体情况进行评议。

二、探究新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不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我们学习连续进位的加法这部分的内容。下面我们再来看“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2、谁能就这两个数据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怎样解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76+284

3、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298+4454的和大约是多少?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4、让我们看看这个同学是怎么想的?和我们的想法相同吗?(屏幕上出现估算方法)

5、教师小结:在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时,通常我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划几百几十,再用口算的方未能估计出和的范围,这一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6、下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

7、学生独立计算。请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计算的过程,同时教师板书。

8、教师小结:从刚才的计算中我们看到,个位上8+4=12,现实性0向十位进1,十位上9+5+1=15,写5向百位进1。所以,在加法计算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9、反馈练习,第3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计算结果,教师就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三、巩固练习

1、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

2、第二题,要求学生独立填写,再集体进行订正。

3、作业,练习八第9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课题三:进位加法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并通过训练实现熟练计算连续进位加法。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万以内的计算,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难点是: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策略: 1.出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 四、课时设计:约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出示第2页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方位知识描述各建筑的位置关系? 2.组织学生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板书课题:东西南北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课件: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2),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导学案

《周长》导学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上册第83页上的例3。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摸一摸、画一画,我要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具体指出一些图形的周长部分。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测量策略,培养了我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概括能力。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得联系,培养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知道周长的概念; 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 学前准备 表盘、各种形状的纸和树叶、绳子、软尺、卷尺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1、预习课本83页内容。 2、动手做一做: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 ⑷让你的家人也摸一摸腰的周长在哪。 课中 ★小组合作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表盘、各种树叶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小组内互相指一指。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小组内互相指一指、描一描。★班级展示 1、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2、出示 3、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指出它们的周长在哪。并说出周长的概念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者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吗?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探究。如: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自悟自得: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达标测试: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2 3.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课后 课后反思 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措施: 作者留言: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1-3单元

第一单元:时、分、秒 课时一:秒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自主学习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 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 8 、()、()、 5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达标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 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练习一1、 2、 3、 4、5题 2、拓展提高: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

第一单元:时、分、秒 课题一:秒的认识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 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自主学习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 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8 、()、()、 5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达标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 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练习一1、 2、 3、 4、5题 2、拓展提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大全.DOC-word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教学案大全.DOC 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 课型: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姓名: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看图并回答。 (1)前面和后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2)5cm和3cm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哪个面的面积? (3)要求左面和右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4)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3.P35例题2。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①要求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实际是求什么?

②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表面积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1)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所以在求表面积时,要联系实际生活。如:油箱、罐头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是5个面,而水管、烟窗等都是4个面。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判断: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 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 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 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4壁贴上一圈商标纸 ④给会客厅的大立柱刷油漆 ⑤给水池抹水泥 2.一个正方体木箱,棱长5dm,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8克,涂这个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克? 3.用一根长72cm的铁丝做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框架,然后在它的表面糊纸,至少要用多少纸? 三、过关检测 1.一个长方形的抽屉,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2cm,做3个这样的抽屉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木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课时一:秒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自主学习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 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 8 、()、()、 5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

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达标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 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课后作业 1、练习一1、 2、 3、 4、5题 2、拓展提高:

2019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课题一:秒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阅读感悟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8 、()、()、5()()()()()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设问导读(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自学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1分=()秒,120秒=()分 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四、展示点评 五、分层训练 练习一1、2、3、4、5题 六、拓展延伸: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1~P12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1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 导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练习一第1题) 导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导学重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难点 将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 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问题:现在看戏的有几人? 方法一:方法二 22+13=35(人)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22+13-6=29(人)22-6+13=29(人)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合作探究一:学习例1,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一种填上并汇报) 1、原来有()人,走了()人,就先减去()人,算式是;后来又来了()人,就再加上()人,算式是; 2、原来有()人,来了()人,就先加上()人,算式是;后来又走了()人,就再减去()人,算式是; 合作探究二:将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我观察到22+13=35(人)35-6=29(人)这两个分步算式与22+13-6=29(人)相同的数有:;不同的数有:;所以列出的综合算式是: 当堂检测: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六单元教材简析 一、教学内容 1、口算乘法 A、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B、乘法的估算 2、笔算乘法 A、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B、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C、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D、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E、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 游乐园买票问题。 计算共有多少枝彩笔。 计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开运动会时计算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计算运动场共能坐多少人。 七仙女摘桃的神话故事。 老寿星散步。 2、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 合适的算法。 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法,在这儿,以表内乘法为基础,过渡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而这些口算又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如12×3就要用到10×3和2×3的口算),在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中又同时巩固了口算。 3、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 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不再出现“2个十乘3就是6个十,也就是60”这样的算理叙述,而是以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方式呈现。 再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计算,不再借助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以前教学不进位的乘法时借助小方块,教学进位时用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五、课时安排 1、口算乘法 3课时 2、笔算乘法 9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合计 13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位置与方向》学案(一) 学校: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学生姓名: 课 题 认识东南西北 课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一单元第1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学 案 自主预习 .说说“前、后、左、右”各是哪位同学。 2、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你认得东、西、南、北方向吗?是怎样认识的? 4、自学教材第3页例1。 .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1)各小组选4名同学站好,拿出东、西、南、北的标牌。提问:你们每个人应该拿哪一张标牌,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太阳从()边升起,从()边落下。 (3)出示天安门图,说说天安门城楼、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博物馆等各在什么方向? 2.初步体验东、南、西、北 (1)出示例1图,说一说:小明面向东,体育馆在校

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 (2) 与 相对, 与 相对。 3.在游戏中辨认东、南、西、北 (1)起立,早晨,太阳在( )面,面向太阳,前面是 ,后面是 , 左面是 ,右面是 。 (2)面向东,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西,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4.绘制校园的示意图 看一看、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 .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1)各小组选4名同学站好,拿出东、西、南、北的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秒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 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2——3页内容

一、复习: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 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课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 120秒=()分 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 2、做一次深呼吸要3() 3、每天大约睡9() 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 课后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时间的计算》导学案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页例2。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课后小记: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5.总结规律。2×3= 20×3= 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汇总

《秒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 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2——3页内容 一、复习: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 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课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

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120秒=()分 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 2、做一次深呼吸要3() 3、每天大约睡9() 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 课后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 设计者:李守平年级:三年级姓名:组名: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考点预测】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知识归纳链接】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 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一、说出方法 (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实地操作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三、请完成下列练习。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预习检查评价】教务处(抽查完成): 学术助理(检查完成): 小组长(质量评价) 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 请同学们在预习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习题;由小组长负责确定最后讨论结果,并派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看谁最棒粤! 一、同学们,请大家小组合作完成下面各题。 第一组: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第二组: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1、练习一的第三题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小组评价与反思】 延伸巩固 【训练反馈】————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认真完成,千万不要出错,老师可要批阅的呀! 细心判断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教师批阅评价: 小组长评价: 个人评价: 【课外练习】——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认真完成下面的习题,不要忘记奥!

人教版小学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导学案 教学内容:左右(第3页)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目录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小熊购物 (乘法和加法的运算顺序) (2) 第二课时试一试 (乘法和加法的运算顺序) (4) 第三课时买文具 (除法和加法的运算顺序) (6) 第四课时试一试 (除法和减法的运算顺序) (8) 第五课时过河 (带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10) 第六课时试一试 (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12)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看一看 (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或同一物体) (14) 第二课时看一看 (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16) 第三单元加与减 第一课时捐书活动 (三位数连加运算) (18) 第二课时运白菜 (三位数连减运算) (20) 第三课时节余多少钱 (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22) 第四课时试一试 (连续加与连续减) (24) 第五课时里程表(一) (解决起点是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26) 第六课时里程表(二) (解决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28) 第四单元乘与除 第一课时小树有多少棵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30) 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32) 第三课时丰收了 (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34) 第四课时植树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6) 第五单元周长 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 (38) 第二课时试一试 (求多边形的周长) (40) 第三课时长方形周长 (42) 第六单元乘法 第一课时蚂蚁做操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 (44) 第二课时去游乐园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一次进位)] (46) 第三课时乘火车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连续进位)] (48) 第四课时去奶奶家 (综合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50) 第五课时 0×5=? (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52) 第六课时买矿泉水 (连乘) (54) 第七单元年、月、日 第一课时看日历 (认识年、月、日) (56) 第二课时试一试 (认识平年和闰年) (58) 第三课时一天的时间 (认识24时计时法) (60) 第四课时时间表 (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2) 第七单元数学好玩 第一课时校园中的测量 (64) 第二课时搭配中的学问 (66) 第三课时时间与数学 (68) 第八单元认识小数 第一课时文具店 (小数的初步认识) (70) 第二课时货比三家 (小数大小的比较) (72) 第三课时存零用钱 (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74) 第四课时寄书 (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76) 第五课时能通过吗 (小数的初步认识) (78) 精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