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企业制度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一、现代企业制度(组织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定义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

所谓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

产权的基本内涵包含了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是涵盖一组权利的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产权的总和相当于所有权的概念。但是,产权和所有权并不是对等的关系。在所有权的内在权能发生分离的情况下,所有权就只是产权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产权代表着与产权客体处置有关的一组财产权利。在这组财产权利中,所有权处于核心地位,其他一切财产权利都是从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

现代企业制度的代表制是公司制。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的特点是公司的资本来源广泛,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出资人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投资风险相对降低;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保证了企业决策的独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1、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有限公司在现代企业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搞好搞活大中型企业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有利于实现政企职责分开。第二、有利于规范企业经营者的行为。第三、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第四、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第五、有利于同国际惯例接轨。

4、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一,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第二,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

第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全面实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句话,当前要特别注意实现政企职责分开,转变政府职能。

第四,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第五,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第六,现代企业制度是依法规范的制度。

二、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狭义的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内部股东、董事、监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公司治理还包括与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存款人和社会公众等)之间的关系。

公司作为法人,也就是作为由法律赋予了人格的团体人、实体人,需要有相适应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机构,使之具有决策能力、管理能力,行使权利,承担责任,从而使公司法人能有效地活动起来,因而法人治理结构很重要,是公司制度的核心。

1、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由公司股东组成,所体现的是所有者对公司的最终所有权,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第二、董事会,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维护出资人的权益,是公司的决策机构。

第三、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公司的财务和董事、经营者的行为发挥监督作用。

第四、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是经营者、执行者。是公司的执行机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四个组成部分,都是依法设置的,它们的产生和组成,行使的职权,行事的规则等,在公司法中作了具体规定,所以说,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以法制为基础,按照公司本质属性的要求形成的。

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涉及公司成败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如何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即协调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于股权分散,股东有可能失去控制权,企业被内部人(即管理者)所控制。这时控制了企业的内部人有可能做出违背股东利益的决策,侵犯了股东的利益。这种情况引起投资者不愿投资或股东“表决”的后果,会有损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要从制度上保证所有者(股东)的控制与利益。

二是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这包括对经理层与其他员工的激励,以及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处理企业各集团的利益关系,又可以避免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2、如何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当前国资委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和一个最大的难题。由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缺失,在国资管理过程中,出资人会经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审批权和

政企分开的困惑。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对现有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进行重构。

首先,对出资人来说,应该认认真真地从股东或股东会角度履行职责。

其次,对董事会来说,应当进行改造,一是人员结构改造,要让董事会中的外部董事增加到1/2以上,这样可以确保董事会决策上体现出资人的意志。二是赋予董事会一些真正的、应有的职权,诸如选择经理的权力、考核经理的权力、对经理奖励和薪酬的决策权、其它应由董事会决策的重大事项等,还董事会应有的权力。三是董事会按照相应的程序履行企业的决策权,并视企业的大小情况来确定内部的组织机构。四是董事会应该建立相关制度,如会议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授权决策制度、对经营人员选择、考核、奖评制度等。

第三,对于经理人,一是应该赋予经理人相应的执行权力。经理人只对董事会负责,不管董事会的决策是对的还是错的,董事会的决策经理人都应该无条件服从;二是赋予经理人选择副手的权力即组阁权,来保证行政系统的畅通无阻。

最后,按照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企业应该建立监事会,这样就有法可依。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办法,现在监事会应该以外派为主,今后监事会将全部实现外派。从监事会和董事会、外部监事和外部董事的作用区分上来看,监事会、监事更多的是管企业的合规性,即监督程序是否合规、账务是否合规,是从它的合规性上进行监督;而董事会、董事长参与决策,更多的是从合理性即决策上有无道理进行监督。在决策合理性上,董事会要负全责。

三、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1、现状及存在问题

(1)权力制衡关系不明晰

目前部分国企仍然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大多数按《企业法》注册,不设董事会,实行厂长总经理负责制。在实行厂长(总经理)负责制的企业中,由于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合一,权力高度集中,造成决策权力缺乏制衡。外派的监事会尽管对经理人员履行职责和财务真实性的监督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该监事会不能直接参与决策,使得“内部人控制”仍难防止。同时,由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与企业经理层之间缺少一个缓冲带,监管机构不得不直接面对经理层,致使政企不分。部分国企按照《公司法》注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公司法》成立的国有企业中,呈现出董事会、党委、监事会、经理层四角结构,且均由国资委直接任命。除外派监事会外,董事会、党委、经理层三者之间职责关系混乱,加之董事会与经理层较多重叠,使法人治理结构中的角色与职责严重不对称,法人治理的权力制衡机制难

以形成。

(2)约束激励机制不健全

竞争性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经理层的选拔也缺乏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这使得国有企业董事、监事、经理的选拔、激励成本和风险加大。目前,大国有企业的董事、监事、经理人员仍然是按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管理模式来选拔、聘用和考核。这种做法一方面打破了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破坏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之间层层产生、层层负责的权力制衡机制;另一方面又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对他们的激励约束机制弱化。

2、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约束条件

公司治理模式成功的关键是能够适应其约束条件。我国党政合一的国情以及转型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治理模式,而必须寻找适合我国约束条件的治理模式。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约束条件主要表现在:一、国有企业多目标约束。二、国有股权占绝对控制地位(一股独大)的约束。三、党政合一的制度约束。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机构居于核心地位,而党的高层组织事实上更是作为广义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而运作。党和政府关系具有很强的内在统一性,党是决策核心,政府是政策执行主体。党对国家领导所形成的党和国家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国家全面主导社会是在党对国家全面领导的基础上实现的。党与国家、政府的这种关系反映在国有企业中,则是企业党委与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我国党政合一的政治格局及党委在国有企业的政治核心地位将长期不变。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党委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3、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构建

1、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党委的职责分析在党政合一的制度约束下,党委在国有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地位仍将长期不变。因此,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党委是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必须面对的四角结构。理清四者之间的关系和职责,有助于改变国有企业、公司企业内部权力制衡关系混乱、约束激励机制不健全的局面,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公司治理结构。

(1)董事会。作为股东代表,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其目标是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正确决策,避免风险。董事会的决策事项是关乎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决策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个人负责。董事会实质上是国有资产的代理人,其利益和国家利益并不会完全一致。当出现内部人控制时,董事会甚至会做出背离国家利益的决策。

(2)监事会。监事会则受股东委托,通过对公司业务和财务的监督,来防止董事会和经理层做出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监事会的首要目标是维护投资者利益,在企业重大事项上监督董事会及经理层的行为是否损害投资者利益。

(3)经理层。经理层受聘于董事会,是受其委托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代理人,是实现董事会重大决策的具体执行机构,其决策权限限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般性事项,决策目的是为了实现董事会制定的目标。因此,经理层追求的是效率优先,是执行能力。这就决定了经理层的决策原则是个人决策,个人负责,以此保障经理层在具体经营中的快速执行能力。但是,作为代理人,经理层与作为委托人的股东(董事会)在利益上并不完全一致,在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情况下,经理层有可能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股东的利益。尤其是在国有企业,经理层由国资委直接任命,部分企业经理层与董事会交叉任职,使得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制约机制弱化,更易出现经理层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

(4)党委。在本质上,国家(全体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根本利益,两者具有高度的同质性。这就从根本上奠定了国有企业党委履行经营监管等股东代表职责的基础。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国有企业党的领导直接由上级党委任命或选举产生,其目标是保证党的方针贯彻执行,从而保证国家利益最大化。其决策事项是关乎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及方向,决策原则则是少数服从多数。由此可见,党委、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的职责各有不同。

党委与董事会在决策目标、决策事项及决策原则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提供了两者交叉任职的基础。同时,这种相似性与国有股权及私有股权的比重密切相关。国有独资

企业两者呈现高度同质性,而私有股权介入时,两者则呈现出异质性,且这种异质性随私有股权比重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国有股权越高,两者同质性越强,党委越宜与董事会、监事会交叉任职,这有利于防止内部人控制,保障国家利益不受损害。同时还可以看出,经理层与党委、董事会在决策目标、决策事项、决策原则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是由于他们在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不同造成的。党委、董事会是决策层,负责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经理层是执行层,负责执行前者的决策并受前者的领导和监督。因此,党委、董事会不宜与经理层交叉任职,否则,会出现党委约束不了董事会,决策执行机制不畅等问题,有可能导致监督弱化、职责不清和执行不力。

按照股权结构的不同,国有企业可以分为国有独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并适合不同的治理结构。

(1)国有独资企业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与国家行政组织具有一定的同构性,公司目标与党及国家利益之间具有很高的同质性。少数以完成国家目标为主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目标与党及国家利益之间达到高度同质性。在这种情况下,党委和董事会在企业决策目标、决策事项等方面承担的职责高度重合。因此,国资委应该直接委托党委行使董事会权力,采取党委领导监督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以避免机构重叠、多头管事、相互推诿,影响企业绩效。考虑到党委(董事会)与经理层在决策目标、决策事项、决策原则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党委(董事会)与经理层人选不宜交叉任职,且经理层人选应由党委(董事会)选拔聘用,以建立两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同时,由国资委外派监事会,形成以党委(董事会)、外派监事会、经理层职责清晰、相互制衡的企业治理结构。

(2)国有控股企业治理结构。

国有控股企业中包含有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这就使得企业目标与党及国家利益之间存在矛盾,不完全一致。由于党委代表国有股权利益,董事会则要保证所有股权的利益,使得两者在决策目的及决策事项上存在异质性。这时,两者都有存在的必要,且为保证国家利益及党的方针的贯彻执行,同时保证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党委应当与董事会交叉任职。同样,基于党委、董事会与经理层在决策目标、决策事项、决策原则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党委、董事会与经理层人选不宜交叉任职。党委及董事会中的国有股代表应当由上级党委及国资委选拔任命,而经理层人选应当由董事会按照市场机制进行选拔聘用,建立两者之间明确的委托-代理关系,从而立起国有控股企业董事会、党委、外派监事会、经理层职责清晰、相互制衡的企业治理结构。同时,国资委应尽快出台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手册,规范董事会、经理层及党委的决策事项及议事程序,建立健全对董事会、经理层及党委的激

励约束机制。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参考Word)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当前最为发达的一种企业体制。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已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如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产权归属的明晰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责任权利的有限性和治理结构的法人性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对其进行公司化改造,明晰企业的产权划分和归属主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出多元化的投资来源。同时,根据投资的多少,确立对称的责任和权利,打破国家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的传统体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前提下,企业依照自己的法人财产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规范下,企业不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国家也不再是企业的惟一投资主体。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所有权属分散的股东,企业通过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运营全部资产。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分散的股东之间,各自的责任与权利是明确的。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改造后,在其内部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部门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企业产权关系的有效实施。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2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公司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并存的组织机构框架。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四大部分。按其职能,分别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股东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它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以及其他出资者选派代表组成。股东实际上就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大会所形成的决议是最终决议,具有法律效力。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也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战略决策、投资方向、收益分配。监事会作为公

企业现代化的管理制度

企业现代化的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为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企业必须由个性化转变成标准化、由多样化转变成职业化、专业化、由责任人管理转变成制度化管理,因此制度化管事现在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高度的关键指标之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运营管理制度、危机管理制度、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制度、办公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市场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制度等。根据企业所出行业特征和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宅急送公司管理制度设计具体如下: 一、人事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氛围两部分一是对人能的数量和质量水平的管理,提高人员能力,包括人能的建造、保持和提升,一是对人能的使用和发挥的管理,提高人员能力的发挥水平,包括有效地使用人能、发挥人能的功效,这是以人能管理为中心的人事管理的两大根本职能和价值。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任务 源于传统人事管理,而又超越传统人事管理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和工作任务呢?人力资源管理关心的是“人的问题”,其核心是认识人性、尊重人性,强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在一个组织中,围

绕人,主要关心人本身、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工作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等。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通俗点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内容和工作任务。一般说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系统: 1、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决策系统; 2、人力资源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系统; 3、人力资源的招聘、选拔与录用系统; 4、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系统; 5、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考评系统; 6、人力资源的薪酬福利管理与激励系统; 7、人力资源的保障系统; 8、人力资源的职业发展设计系统; 9、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系统; 10、人力资源管理的诊断系统。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在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宝贵的,自然成了现代管理的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 「学习目的和要求」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经营活 动的基本经济单位和国民经济的支柱,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也要通过 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得到实现。要揭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行 的规律,必须考察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本章所考察的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即全民所有制企业。学习本章应了解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地位。 性质和特征,企业的活力与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问题,借 以认识社会主义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地位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劳动人民共同所有,它 是直接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经济活动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国民经济的基本经济单位。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根据它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不同,分为直接从 事生产和经营的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建筑施工企业,以及为生产 和生活服务的交通运输企业、商业企业、邮电通讯企业、金融企 业、服务性企业,等等。随着生产、流通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 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的规模、种 类、结构和数量,也会有所变化。 一、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支柱 是因为:第一,它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支配地位,掌握先进的技术设备,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控制力。第二,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实现者,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产品、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和技术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都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第三,它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体现者,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都离不开国有企业,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 二、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具有自身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层生产经营单位,是具有自身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这是由以下经济条件所决定的: 第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中劳动者的个人物质利益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总结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汇报 根据XX市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公司在县XX局的指导下,认真开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公司管理制度,提升综合治理水平,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推动公司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占有率,扎实做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根据XX市《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17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公司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常务副总经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四川XXX酒业有限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细化了职责,做到了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有考核。在工作推进中,及时召开了公司总经理行政会议,安排部署了公司全面落实和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活动的重要决策,为公司深入完善和执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自活动开展以来,公司新制度上墙21份,板报宣传3期,组织专题会议4场,为深入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营造了积极、浓厚的氛围。 (二)加强学习,全员参与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开展了专题学习。一是召开了动员大会。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了市、县两级文件

和实施方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公司员工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让每一位员工明确活动的目的、内容、意义和要求,增强了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分组讨论,全体员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发言,确保了将此次活动落实到了实处,覆盖到全员。 二是开展了学习培训。采取了集中学习、专题学习和QQ群、微信群共享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公司全体人员重点学习了公司重新修订、修改和撰写的相关规章制度,达到了“人人熟知管理制度,人人明确岗位职责”的效果。同时,还采用了理论测试和现场解答相结合的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确保员工牢记制度、遵守制度。在授课安排上既有公司领导授课,也有专业技能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员工授课;在培训方式上,既有全员轮训的方式,也有分部门分批学的方式;在培训内容上,既有制度条款的详细解读,也有图文并茂的视频教学。 (三)联系实际,突出重点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活动中,在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的前提下,全面结合公司实际,抓住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重点,防止活动变形走样。公司根据自身实际,修订和制定的制度简洁、适用、有效。所有制度都是结合各部门各岗位日常工作的实际,确保公司管理制度管控明确,可操作性强。在活动中,我们把公司所有制度进行了梳理,去除了相同性和模糊性文件,保证了制度的严肃性。同时,结合公司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将制度进行了串联,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汇编

基础管理制度 行政部 二○○五年六月 目录 第一部分基础管理大纲 公司组织机构图 基础管理大纲 (1) 员工行为守则 (3)

第二部份行政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印信管理 (5) 第三章证照管理 (6) 第四章公文管理 (7) 第五章办公用品管理 (8) 第六章图书报刊管理 (9) 第七章档案管理 (9) 第八章车辆驾驶员管理 (12) 第九章来宾接待管理 (16) 第十章保密制度 (17) 第十一章安全保卫制度 (18) 第十二章卫生管理制度 (19) 第十三章电话管理 (20) 第十四章会议管理 (20) 第十五章电脑管理制度 (21) 第十六章差旅费报销制度 (22) 第十七章工作计划管理 (23) 第十八章考勤管理制度 (24) 第三部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24) 第二章人力资源规划 (24) 第三章员工招聘与配置 (30) 第四章劳动合同及员工离职 (31) 第五章员工薪资制度 (35)

第六章绩效考评制度 (39) 第七章员工福利 (45) 第八章奖励和处分 (47) 第九章员工培训 (48) 第四部份附则 第一条批准、修改、解释与执行 (54) 第二条说明 (54) 附:1、工资等级表 2、人力资源管理表 (1).普通员工、主管级以上员工和项目部员工月绩效考评表 (2).基层单位月(季)管理目标责任考核表(市场部、项目部) (3).员工人事担保函 (4).试用期员工转正申请表 (5).试用期员工转正考核表 (6).员工岗位申请表 (7).员工工资定级申请表 (8).员工离职手续办理表 (9).其它表格(免打卡证明、加班申请表、休假申请表)

创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

创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09级经济管理班李中选 一、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一)、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管理创新有利于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国有企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建设的长治久安,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发展国民经济意义重大,只有管理创新才能带动企业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企业的任何经营环境都有赖于管理创造的带动而优化,只有国有企业创新管理方式,其他方面就才能取得进展。这样,企业的竞争力必然会有所提高。 2、管理创新还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形象。在我国,国有企业一向以戴着“国有”的帽子而自高自傲,给市场的感觉十分不友好,当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形成后,整个国有企业都会把自身真正置于整个市场中,这是有赖于管理创新的。当国有企业自高自傲的态度消失后,更会注重自身建设与发展,自然会提升企业形象,而且国有企业的形象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3、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国有企业对成就的追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对社会责任的道义渴望,更强化了他们创新的冲动。 (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必须要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色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制度——企业管理的基石。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建立健全一套符合自身发展,且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化管理体系,是难以取得成功的。企业制度的创新,它是指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用人制度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分配和激励制度创新,股份合作制企业进行创新,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创新,企业营销管理制度创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基础,由领导治厂到科学决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依法治企”阶段等。 本文主要从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分配和激励制度方面阐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二、、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背景和目标 (一)、推动国有企业文化促进和转型的三大背景因素

现代化企业管理规章制度

现代化企业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为实施现代化企业管理,增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团队意识,提升企业文化内涵,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节本公司正式聘用的员工及试用期间的新员工,以下均称员工。 第三节凡本公司的员工必须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执行本制度及公司其它的管理制度(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招聘与录用 一、本公司对员工采用聘用制管理。基本政策是:根据每年人力资源规划,保证人员选聘和录用工作的质量,为本公司选拔出合适、优秀的人才。 二、员工招聘程序 1、制定招聘计划:由公司各部门经理提出招聘计划,经总经办审批,由行政向合适的招聘中介发出招聘通知。 2、查核应聘人员资料:参加面试的应聘人员应提交真实的个人资料及填写相关表格。公司保留调查核实应聘人员个人资料真实性的权利。 3、初试:部门经理对应聘人员资料进行初步审查,对符合公司用人条件者进行初次面试。初试主持人应对应聘人员的情况做全面了解、核查有效证件、介绍公司情况、并在审批表的初试意见栏填写个人意见并签名。

4、复试:经初试筛选后通知复试。复试主持人主要对应聘人员进行个人品质、业务能力、管理才能的深入考核。复试结束后,复试主持人要在审批表的复试意见栏填写个人意见并签名。 5、报请审批:应聘人员经复试合格后,报总经办审批生效。 6、重要职务考核:对于重要职位的招聘需由总经办作最终的面试考核。考核由以下几项内容组成:1仪表、修养、谈吐、品质;2求职动机和工作愿景;3责任心和协作精神;4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5相关工作经验;6综合素质测评;7必要时增加笔试。 三、员工入职 1、行政负责通知受聘人员报到时间、地点;办理受聘人员入职上岗手续;建立人事档案;安排座位;办理员工卡、考勤卡,发放文具等。 2、经核准试用的应聘人员办理入职时,须提供身份证、学历证明、个人简历和免冠近照2张;试用期第7个工作日到第10个工作日内办理工资卡(本地农行);并亲笔填写《员工资料登记表》。在认真学习完公司规章制度及相关部门管理制度后在员工签名页上签名。上述资料不齐者,不予办理入职手续,因特殊原因需延迟提交者,报总经办批准后,在入职2周内必须补齐资料,否则不予留用。 3、受聘财务、客服、工程的员工必须出具当地户口或者有当地户口个人担保。由担保人填写《入职担保书》并将其户口簿及身份证复印件留公司存档。 4、每位员工的人事档案应包含:员工资料登记表、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明复印件、劳动合同、入职担保书及其他相关资料。 5、员工报到后,公司将组织入职培训,培训合格后进入试用期。 6、试用期为3个月。因表现突出可申请提前结束试用期。如果新员工感到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1 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modern enterprise system):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1-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有限公司在现代企业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搞好搞活大中型企业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有利于实现政企职责分开。第二、有利于规范企业经营者的行为。第三、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第四、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第五、有利于同国际惯例接轨。 1-3 怎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即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各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搞好。 (二)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转机条例》和即将颁布的《监管条例》,把企业各项权利和责任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目前重要的是企业要转变观念,克服对政府的依赖思想,树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建立起约束激励机制。同时要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是基础管理,包括质量、劳动、技术、销售、信息、财务、成本等管理。 (三)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要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但并不是把所有国有大中型企业都改组为公司。要防止把不需要或不具备条件的企业硬性改为公司,或简单更换名称,搞翻牌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分类推进的主要思路可考虑:1一部分企业仍要保持国有国营的形式。如涉及国家安全、国防、

企业管理制度汇编(DOC 153页)

企业管理制度汇编(DOC 153页)

企业管理制度汇编 (试行版) 2013年11月1日 山西飞华节能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目录 一、公司简介及企业文化 (4) 二、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及岗位设置 (6) 三、公司办公场所确定及部门办公室划分 (7) 四、管理制度 (8) (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8) 1、《薪酬管理制度》 (8) 2、《岗位任职资格说明书》 (13) 3、《工作计划、总结管理制度》。 (19) 4、《招聘管理制度》 (44) 5、《培训管理制度》 (47) 6、《绩效考核制度》 (51) 7、《员工关系管理制度》 (59) 8、《人事异动管理制度》 (64) 9、《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75) (二)、行政管理制度 (78) 1、《考勤管理制度》 (78) 2、《会议管理制度》 (84) 3、《员工日常行为规范》 (86) 4、《办公用品管理规定》 (90) 5、《档案管理规定》 (93) 6、《保密管理规定》 (95)

7、《安全保卫管理制度》 (97) 8、《资产管理制度》 (101) 9、《计算机及网络管理规定》 (110) 10、《卫生管理制度》 (112) 11、《公文管理制度》 (115) 12、《钥匙管理办法》 (122) 13、《出差管理制度》 (124) 五、工作流程 (129) (一)、行政管理工作流程 (129) 1、《提案管理工作流程》 (129) 2、《办公室发文管理工作流程》 (130) 3、《办公费用审批管理工作流程》 (131) 4《工作计划、总结报送工作流程》 (132) 5、《出差管理工作流程》 (133) 6、《员工考勤管理工作流程》 (134) 7、《员工违纪处理工程流程》 (135) 8、《节假日管理工作流程》 (136) 9、《办公用品管理工作流程》 (137) 10、《办公用品采购管理工作流程》 (138) 11、《办公用品发放管理工作流程》 (139) 12、《加班审批管理流程》 (140) (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 (141) 1、《招聘计划制定流程》 (142)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林毅夫蔡李周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所存在的各种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 一体。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只有从这种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出发,才能成功地选择正确 的方向。本文拟从对企业制度的总体概括和认识开始,把我国企业改革置于这种现代企业制 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之中进行考察。 一、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选择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十四 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后,围绕转 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主题展开的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更加深入了, 首先是针对中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过去几年股份制试验的经验教训所作的阐述。关 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大多数观点认为其与现代公司制度是含义相同的。也就是说,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把现有的企业形式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吴敬琏等,1993 , 第173 页) 。 其次,针对前一时期企业实行承包制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企业与国家利益目标不一致,对国 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讨论。问题常常被归结为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不明确。一般的 解释是,尽管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国有资产产权,但国家却是不明确的概念,最终又要依赖 于各级政府,后者或者说地方和部门都直接管企业,同时又处于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之外,结果 是既因信息缺乏问题管不好,又无法避免行政干预,还会使企业资产流失。所以,讨论中涉及 的所谓产权不清晰问题,实际上是对政企不分和委托—代理关系中经营权背离所有权等问题 的一种概括,其中核心是通过何种制度安排使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达到激励相容,或所 有者通过何种机制对经营者实施有效的监督。 第三,人们普遍观察到,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无论是企业承包制还 是股份制的试验,都使国家在拥有企业经营信息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内部信息的拥有者即 企业经营者却与国家利益取向不尽一致,因而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激励发生矛盾。由于这种现 象在转轨过程中俄罗斯和东欧的国有企业中得到最突出的表现,青木昌彦将这种现象表述为 “内部人控制”(参见青木昌彦、钱颖一,1995) 。这种表述及其相关的分析方法引起了我国经济学家的共鸣,不少人从这个角度探讨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并设计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模式,以 3 1997 年第3 期 及从目前的企业模式向不同治理模式的企业制度过渡的具体途径,等等。① 把最近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讨论加以归纳,评价各种改革主张的关键在于回答如下 问题: (1)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2) 国有企业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3) 产权或所有制改革是否能够解决企业的问题; (4) 在企业外部竞争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两者之间,哪一种对 于国有企业是最急需的。 二、两权分离与现代企业制度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超越了个人的资金和风险承担能力,导致所有与经营相分离的 公司形式的诞生,因而产生了委托- 代理的问题。斯密最早观察到股份公司中存在的委托- 代理矛盾,并描述了股东因对公司业务所知甚少而导致的监督困难,以及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 在利益取向上面的差异。伯利和米恩斯则进一步揭示了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企 业的直接经营者在激励与责任方面,与企业的所有者之间的矛盾(Stigler et al. ,1983) 。概括 起来,所有权与控制权在现代公司中被分离之后,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不是同一个主体,从两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当前最为发达的一种企业体制。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已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如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产权归属的明晰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责任权利的有限性和治理结构的法人性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对其进行公司化改造,明晰企业的产权划分和归属主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出多元化的投资来源。同时,根据投资的多少,确立对称的责任和权利,打破国家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的传统体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前提下,企业依照自己的法人财产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规范下,企业不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国家也不再是企业的惟一投资主体。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所有权属分散的股东,企业通过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运营全部资产。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分散的股东之间,各自的责任与权利是明确的。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改造后,在其内部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部门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企业产权关系的有效实施。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公司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并存的组织机构框架。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四大部分。按其职能,分别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股东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它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以及其他出资者选派代表组成。股东实际上就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大会所形成的决议是最终决议,具有法律效力。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也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战略决策、投资方向、收益分配。监事会作为公司的又一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公司的财务和资产状况,提请召开临时股东会等。经理人员是企业的管理阶层,包括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等,负责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依照公司的章程和董事会的决议行使职权。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实行聘任制,不实行上级任命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又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它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依托。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有一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层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正确的经营思想和能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推动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领导制度;拥有熟练地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的管理人才和具有良好素质的职工队伍;在生产经营各个主要环节普遍地、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建设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规范等内容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企业集体意识。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企业内部设置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保障。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框架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 现代企业制度概述 市场经济国家存在三种基本的企业制度: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现代企业是"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 。现代企业将许多单位置于其控制之下,进行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处理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种主要和有效的组织形式,一般是指由两人以上经营某项共同事业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体。公司是法人中的一种,具有进行生产经营或其他服务性活动的权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经济组织。因此,公司必须依法成立,拥有自己的财产,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模板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 容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它是当前最为发达的一种企业体制。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 已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主要包括如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产权归属的明晰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责任权利的有限性和治理结构的法人性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首先要求对其进行公司化改造, 明晰企业的产权划分和归属主体, 在此基础上引导出多元化的投资来源。同时, 根据投资的多少, 确立对称的责任和权利, 打破国家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的传统体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前提下, 企业依照自己的法人财产开展各项经济活动, 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规范下, 企业不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 国家也不再是企业的惟一投资主体。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 所有权属分散的股东, 企业经过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运营全部资产。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分散的股东之间, 各自的责任与权利是明确的。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改造后, 在其内部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部门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 确保企业产权关系的有效实施。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中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2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 其基本特征是: 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 经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 形成各自独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运行机制.docx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运行机制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是按照《中共中Y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在积极发展与规范管理高校产业的背景下,建立的高校新型产业组织形式,是由高校出资设立的法人独资有限公司,是学校投资产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控制产业股权,在制定校办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学校资源、调整后勤产业结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扩充学校经费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现阶段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发展的制度障碍 高校校办企业在高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过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高校发展壮大的需要,学校自身经营管理中的产权关系不顺畅、管理制度不规范、行政干预过多等问题逐渐暴露,不论从发展高校资产理念的角度,还是从优化配置的角度考虑,学校自身对资产的经营都是应当被逐渐摒弃的,在充分考虑创新能力偏低和市场经济不够完善的事实基础上,校办产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都应当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发展。 (一)企业与高校之间定位模糊不清。传统的校办企业市场定位模糊,企业发展没有切实目标,仅仅追求数量上的增长和规模上的扩大,只要是盈利的部分都纳入校办产业来管理,既模糊了学校本身的功能定位,又混淆教学与后勤之间的界限。很多高校把技术含量薄弱、竞争力弱的项目都划归到校办企业当中,造成了校办产业资本投入不合理,结构层次不清晰,流动资金匮乏,资金周转困难,严重造成资产

缩水、资不抵债,财务风险扩大,有些甚至通过学校资产弥补校办产业经营不善的空缺。 (二)资产名义划归没有改变实质。不少高校在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后勤集团和资产经营公司“双重管理”的模式,且在分工的过程中,权责不明晰,职能不明确,有的从名义上直接将后勤集团划归资产经营公司,却没有改变后勤集团操纵管理的实质;有的学校直接由高一级别的行政领导直接管理资产经营公司,其实质还是事业编制人员参与管理,在管理上造成上下权属不清,从而加大了改革后的管理难度。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股份属于国有,在股权的控制方面,一般采用董事会管理的方式,那么国有股权管理权限的转移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将全部股权的行使权限交由董事会履行,那么董事会就控制了股权的所有支配权,国有资产的监管将出现困难;如果将部分管理权限交由董事会,在经营中将可能会造成行政权力支配过多、内部人员控制、管理混乱多头,背离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 (三)经理人选拔机制不健全。不少高校设置了校企法人治理机构,但是董事会、股东会人员大部分由行政人员兼任,以行政命令而非议事规程管理校企。校办产业的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其他岗位上调配、转移过来的,非科班出身,有很多缺乏市场管理和开拓的经验;从财务和审计方面看,会计和审计从事业单位本身分流而来,缺乏企业会计核算能力,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税收审计缺乏经验;从创新的角度讲,高新校产项目发展缓慢,科技产出和成果转化率较低,管理人员的眼光有时无法发现市场规律,寻找到具有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1)知识讲解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所存在的各种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体。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只有从这种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出发,才能成功地选择正确的方向。本文拟从对企业制度的总体概括和认识开始,把我国企业改革置于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之中进行考察。 一、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选择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后,围绕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主题展开的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更加深入了,首先是针对中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过去几年股份制试验的经验教训所作的阐述。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大多数观点认为其与现代公司制度是含义相同的。也就是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把现有的企业形式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吴敬琏等,1993,第173页)。 其次,针对前一时期企业实行承包制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企业与国家利益目标不一致,对国有企业的委托一代理关系进行了讨论。问题常常被归结为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不明确。一般的解释是,尽管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国有资产产权,但国家却是不明确的概念,最终又要依赖于各级政府,后者或者说地方和部门都直接管企业,同时又处于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之外,结果是既因信息缺乏问题管不好,又无法避免行政干预,还会使企业资产流失。所以,讨论中涉及的所谓产权不清晰问题,实际上是对政企不分和委托—代理关系中经营权背离所有权等问题的一种概括,其中核心是通过何种制度安排使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达到激励相容,或所有者通过何种机制对经营者实施有效的监督。 第三,人们普遍观察到,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无论是企业承包制还是股份制的试验,都使国家在拥有企业经营信息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内部信息的拥有者即企业经营者却与国家利益取向不尽一致,因而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激励发生矛盾。由于这种现象在转轨过程中俄罗斯和东欧的国有企业中得到最突出的表现,青木昌彦将这种现象表述为“内部人控制”(参见青木昌彦、钱颖一,1995)。这种表述及其相关的分析方法引起了我国经济学家的共鸣,不少人从这个角度探讨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并设计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模式,以及从目前的企业模式向不同治理模式的企业制度过渡的具体途径,等等。① 把最近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讨论加以归纳,评价各种改革主张的关键在于回答如下问题:(1)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什么;(2)国有企业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3)产权或所有制改革是否能够解决企业的问题;(4)在企业外部竞争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两者之间,哪一种对于国有企业是最急需的。 二、两权分离与现代企业制度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超越了个人的资金和风险承担能力,导致所有与经营相分离的公司形式的诞生,因而产生了委托-代理的问题。斯密最早观察到股份公司中存在的委托-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四个主要管理对象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四个主要管理对象:人、财、物、信息。 为了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必须建立一整套信息管理制度,作为信息工作的章程和准则,使信息管理规范化。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原始信息收集制度 一切与组织活动有关的信息,都应准确毫无遗漏地收集。为此,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安排专人或设立专门的机构从事原始信息收集的工作。在组织信息管理中,要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对那些因不负责任造成信息延误和失真,或者出于某种目的胡编乱造、提供假数据的人,要给予必要的处罚。 2. 规定信息渠道 在信息管理中,要明确规定上下级之间纵向的信息通道,同时也要明确规定同级之间横向的信息通道。建立必要的制度,明确各单位、各部门在对外提供信息方面的职责和义务,在组织内部进行合理地分工,避免重复采集和收集信息。3. 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信息的利用率,一般指有效的信息占全部原始信息的百分率。这个百分率越高,说明信息工作的成效越大。反之,不仅在人力、物力上造成浪费,还使有用的信息得不到正常的流通。因此,必须加强信息处理机构和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健全信息管理体系,通过专门的训练,使信息工作人员具有识别信息的能力。同时,必须重视用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从大量数据中找出规律,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使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4.建立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信息反馈是指及时发现计划和决策执行中的偏差,并且对组织进行有效地控制和

调节,如果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反应迟钝,在造成较大失误之后才发现,这样就 会给工作带来损失。因此,组织必须把管理中的追踪检查、监督和反馈摆在重要地位,严格规定监督反馈制度,定期对各种数据、信息作深入地分析,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快速而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定义、符号、缩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社会主义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圣才出品】

第15章社会主义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 一、名词解释 1.企业 答:企业是指以独立产权为基础,通过从事生产、流通和其他服务性经济活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独立经济组织。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的一般特征是:经济性、商品性、社会性、盈利性、组织性、自主性和竞争性。企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生产力组织形式,企业可分为单厂性企业和多厂性企业;按生产关系性质,企业可分为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现实中,企业还可以按所属经济部门、按生产要素所占比重、按企业规模大小进行分类。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实现宏观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和科技进步的主体,企业上缴的利税是国家经济建设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 2.社会主义企业 答:社会主义企业是指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联系的企业。社会主义企业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组织者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者。社会主义企业的特征有:①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②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③社会主义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助互利的关系;④社会主义企业的盈利分配体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统一的关系;⑤社会主义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物质利益的实现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追求。

3.国有企业 答:国有企业是指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的企业组织。国有企业的特点有:①国有企业具有特殊的产权制度;②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可能超越单纯的商业利益目标;③国有企业有特殊的融资渠道;④国有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信誉;⑤国有企业总是同政府有密切的关系。国有企业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两类: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资本主义国有企业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经济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经济基础,是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 4.现代企业制度 答: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特征,以现代公司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涵是:在法律地位上,公司是企业法人;在法律责任上,股东与公司具有不同的责任:股东以其出资额或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则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在内部管理制度上,公司实行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是指由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组成的公司内部组织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完善的企业产权制度、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控股公司。 5.有限责任公司 答: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1人以上,50人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设立,每个股东以其出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人生的各种经历告诉我,所有能速成的东西一定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速成,就可以复制。但人的思维无法复制,所以“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今天的主题是“如何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小时做透彻的讲解显然不够,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今天我主要围绕在建立企业管理制度中应该用到的指导思想,让大家知道,在企业里要怎样建立适合你企业的制度。 制度的管理解读 举个例子,假设你为你的新员工进行了企业规章制度等方面的上岗培训,在培训结束以后,有员工提出,如果在实际工作中真的违反了规章制度,企业将如何待他? 这个问题怎么回答?答案能显示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理念。并且,违反规章制度有很多种情况,比如好心办坏事、合理不合法、王子犯法、规章制度已经过时了等。所以,制度在文字方面可以速成,但背后体现的思想性却是构筑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你可以告诉员工们,在一般情况下照章处理,在特殊情况下酌情处理。你在管理一个组织,所以你首先要让你的语言滴水不漏,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你的企业会很难管。但这是我们经常忽略的。接下来的问题更能体现管理水平。“特殊处理”中什么叫“特殊”?“酌情”又怎么去酌情? 什么是特殊?我梳理出两种。第一种是目标一致,第二种叫规章失效。什么是酌情?就是目标有力。前提是情况紧急且条件确认。后果是责任自负。 比如“红灯停,绿灯行”。能不能闯红灯?不能。是不是绝对不能闯红灯?不是。什么情况下可以闯红灯?特殊情况下,如消防车、救护车等。所以看起来特殊情况有无穷无尽种可能,但我们总能抽象出两种。 需要注意的是,日常工作中老板要做的一定是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员工要屡责,而不是把问题推给上司处理。制度都是大同小异的,但制度背后的解读差别是很大的。

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种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种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modern enterprise system),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公司制、业主制、合伙制。 (1)业主制。这一企业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小规模的企业组织,即通常所说的独资企业。在业主制企业中,出资人既是财产的唯一所有者,又是经营者。企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经营,并独自获得全部经营收益。这种企业形式一般规模小,经营灵活。正是这些优点,使得业主制这一古老的企业制度一直延续至今。但业主制也有其缺陷,如资本来源有限,企业发展受限制;企业主要对企业的全部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经营风险大;企业的存在与解散完全取决于企业主,企业存续期限短等。因此业主制难以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 (2)合伙制。这是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并分享剩余、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制度。合伙企业的资本由合伙人共同筹集,扩大了资金来源;合伙人共同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合伙人共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决策能力。但是合伙人在经营决策上也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合伙人之间可能出现偷懒的道德风险。所以合伙制企业一般都局限于较小的合伙范围,以小规模企业居多。 (3)公司制。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的特点是公司的资本来源广泛,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出资人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投资风险相对降低;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保证了企业决策的独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现代企业制度的出台与形成。 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 过程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一方面,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伴随开放的扩大,大量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这种变化一方面为国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另—方面使国有企业处于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之中。面临这种挑战,国有企业原有单一的国有这种产权形式已经不适应形势;同时,国有企业历史沉淀下来的企业冗员、企业债务、社会保障等问题,使企业在日益加剧的竞争局面中深陷困境。人们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的唯一出路,就是制度创新,即实行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模式。这要求国有企业改革沿着这一方向推进,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企业制度。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