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菊花的组织培养》2018.1 2

高中生物《菊花的组织培养》2018.1 2

高中生物《菊花的组织培养》2018.1 2
高中生物《菊花的组织培养》2018.1 2

高中生物《菊花的组织培养》2018.1

【第2课时】

B.实验操作流程:观看菊花的组织培养视频(7分钟左右) 1、阅读P34“制备MS固体培养基”,填空下列问题:

(1)配制各种母液:将各种成分按配方比例配制成的浓缩液。使用时根据母液的倍数,计算用量,并加稀释。

(2)配制培养基:应加入的物质有琼脂、、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和植物激素的母液,并用定容到1000毫升。在菊花组织培养中,可以不添加,原因是菊花茎段组织培养比较容易。

(3)灭菌:采取的灭菌方法是灭菌。教师提醒注意:配制母液很复杂,请注意以下几点:

母液中含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激素(植物生物调节剂)和维生素等有机成分,母液浓度是实际溶液浓度的5~10倍。配制母液花费时间多,需要用到溶量瓶、移液管等精密仪器,无法由每位学生亲自操作,教师可带领部分学生在课外进行。母液的类型和配制顺序如下:

配制母液的注意事项:⑴自来水或河水中含有大量的矿质元素,勿用配制母液;⑵配制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母液时,应将每种化合物单独溶解后,再一一混合,同时还应用适量的蒸馏水清洗烧杯内壁,并将清洗后的蒸馏水倒入混合溶液中,这样可以保证每种元素的浓度,混合时要按照教材附表中的顺序进行,最后加入的是氯化钙溶液,这样可以避免发生沉淀;⑶配制好的母液要先倒入1 000 ml烧杯中,再由烧杯转入1 000 ml细口瓶中,不可由容量瓶直接倒入细口瓶中;⑷注意观察母液中是否有絮状物,出现絮状物表明离子之间发生反应,需要重新配制母液;⑸植物生长调节剂难溶于水,需要碱或酸助溶,一般生长素类物质用碱(0.1 mol/LNaOH1~3 ml)或酒精(75~95%的酒精1~3ml)助溶,细胞分裂素类物质一般用酸(0.1 mol/LHCL1~3 ml)助溶,加入蒸馏水定溶时要缓慢,也可用水浴法助溶;⑹用棕色细口瓶盛装有机物母液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母液,避免透射光损害母液中的有机成分;

⑺在瓶壁上贴好各种母液的标签(下图所示);⑻将配制好的母液放入冰箱中或阴凉处保存。

小结并抄写:MS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的流程如下:

上述的培养基配制流程中,加入各种母液的时间是在琼脂溶化之后,这样既可避免加热使母液中的各种离子发生反应,又可避免有机物母液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因高温受到损害。将母液加入培养基的顺序是:先提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母液,后提取植物生长调节剂母液,切勿先提取植物生长调节剂母液,这是因为该溶液中含有酸或碱,容易与其他元素形成沉淀而失败。培养基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7

灭菌时间一般为15~20min,灭好菌的培养基不易保存过长时间,通常是现用现配。在对培养基灭菌的同时,也要对解剖刀、镊子、烧杯、锥形瓶、牛皮纸等必要的仪器设备进行灭菌。

2、阅读“外植体消毒”,填写下列流程图:

思考:在此消毒过程中,是不是强度越大越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不是。对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时,既要考虑到药剂的消毒效果,又要考

虑到植物的耐受力。

3.阅读“接种、培养、移栽和栽培”,填写:

(1)前期准备:用%的酒精消毒工作台,点燃酒精灯。注意所有接种工作都必须在酒精灯旁进行,器械使用前后都要用灭菌。

(2)接种操作:接种过程中插入外植体时上端朝上,每个锥形瓶接种7~8个外植体。思考回答:外植体接种与细菌接种相似之处是相同,而且都要求操作。

(3)培养过程应该放在中进行,并定期进行,保持适宜的和。(4)移栽前应先打开培养瓶的,让其在培养间生长几日,然后用流水清洗根部培养基。然后将幼苗移植到或珍珠岩等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进行壮苗。最后进行露天栽培。思考: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能会被污染,你认为造成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外植体消毒不彻底;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接种中被杂菌污染;锥形瓶密封性差等。 C、阅读“结果分析与评价”,思考并填写: 1.对接种操作中污染情况的分析

接种3~4 d后,在接种操作中被杂菌污染的培养物会表现出被污染的现象。届时要适时统计污染率,分析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思考:分析细胞污染的原因可能有;真菌污染的原因可能是 2.是否完成了对植物组织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观察实验结果,看看是否培养出了愈伤组织,记录多长时间长出愈伤组织。统计更换培养基后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成根和芽的比例和时间。

思考:至少更换次培养基,且每次都要求操作;为什么要更换培养基? 3.是否进行了统计、对照与记录

做好观察、记录、统计和对照,填好结果记录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请设计记录表:(四)生根苗的移栽是否合格

生根苗移栽技术的关键是既要充分清洗根系表面的,又不能伤及。一般使用的办法。培养基质要提前,可以向培养基质喷洒质量分数为5%的,并用塑料薄膜覆盖12 h。掀开塑料薄膜后24 h才能移栽。新移栽的组培苗要在温室几天,等后再定植大田或进行盆栽。在课后统计自己移栽的成活率,看看移栽是否合格。特别提醒注意:

嫩枝

( ) 冲洗

() 20分钟左右 ( ) 吸干表面水分 ( ) 摇动2-3次6-7秒 ( )清洗

( ) 吸干表面水分

( )溶液浸泡1~2分钟

( )

清洗

1.为什么说无菌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生书面整理:

植物组织培养不同于扦插、分根、叶插等常规无性繁殖。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体积小、抗性差,所以对培养条件的要求较高,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非常严格。MS培养基也适合微生物生长,而微生物生长比植物组织细胞快得多。如果不小心引起污染,将可能造成培养工作的前功尽弃。

无菌技术包括培养基消毒灭菌和植物材料(外植体)的消毒灭菌。对培养材料进行表面灭菌时,一方面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植物材料的耐受能力。不同药剂、不同植物材料,甚至不同器官要区别对待。培养环境要求无菌、定期消毒;培养器械要求严格灭菌;学生的操作过程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培养学生实验骨干。 2.妥善处理被污染的培养物

即使对于有经验的操作人员,操作后出现培养物被污染的情况也常有。一般情况下,细菌污染可能是由接种人员造成的,如未戴口罩,接种时说话,或手及器械消毒不严等。真菌污染可能是植物材料灭菌不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旦发现培养材料被污染,特别是真菌性污染,一定不要打开培养瓶。应先将所有被污染的培养瓶统一放在高压蒸汽锅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然后再打开培养瓶,进行清洗。 3.有毒药品的用后处理

外植体灭菌用过的有毒药品要妥善处理(如氯化汞等),以免引起环境污染。一般应收集后统一交给有关专业部门处理。

(四)、课堂总结:学生复述课题内容要点(五)、实例探究

例1 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A.有丝分裂

B.分化

C.减数分裂

D.全能性

解析: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后,脱分化,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脱分化的愈伤组织继续培养,又可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由愈伤组织发育为完整的植物体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无性繁殖的过程,不涉及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生物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的一种分裂方式。本题解决的关键是要了解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答案:C 例2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A.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

B.将成熟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

C.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D.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适宜的温度等外界条件

解析:植物细胞只有脱离了植物体,在一定的外部因素作用下,经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表现出全能性,由愈伤组织细胞发育、分化出新的植物体。答案:D

例3、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条件是不需要的 A.消毒灭菌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光照 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

解析: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诱导,但不需要阳光。答案:C (六)、当堂练习: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是:

A.植物细胞的完整性

B.植物细胞的多样性

C.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植物细胞杂交

2.要大量繁殖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方法获得的植物,应该采用哪种繁殖方式? A.种子繁殖 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 D.营养生殖

3.下列关于愈伤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愈伤组织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 B.用叶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C.培养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应含有有机养料

D.人们可以从愈伤组织中提取所需物质

4.在一个多细胞生物体内,存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具有稳定性差异的细胞,是因为 A.细胞失去全能性 B.不同的细胞,基因是不同的 C.不同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

5.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

A.生物体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B.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C.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

D.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6.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是指

A.植物体的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B.未成熟的种子经过处理培育出幼苗的过程

C.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D.取植物的枝芽培育成一株新植物的过程 7.下列植物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

A.形成层细胞

B.韧皮部细胞

C.木质部细胞

D.叶肉细胞 8.植物组织培养是指

A.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培育成愈伤组织 B.愈伤组织培育成植株

C.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 D.愈伤组织形成高度液泡化组织9.某园艺场经过长期精心选育,培养出一株形态优美的兰花,如果要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并尽快大规模繁殖,最适合的繁殖方式是()

A.分裂生殖 B.有性生殖 C.孢子生殖 D.组织培养

10.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通过组织培养,能发育成新的植株。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得以表达要离开母体 C.新植株的形成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D.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答案:1~5 C DBCC 6~10 CACDD

(七)、作业延伸:

书面作业:(1)教材P36练习:

(2)用文字和箭头书面整理该课题的操作步骤(细节)、无菌操作的内容及措施。

课余作业:1、为什么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把植物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

2、植物组织培养与花药培养技术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六、板书设计:

专题3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外植体的消毒

细胞的全能性脱分化

愈伤组织

再分化

材料性质、营养物质、调节物质、无菌条件、环境条件配制MS固体培养基

新个体

接种培养移栽

栽培

花的组织培养

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影响因素操作流程

组织培养概念结果分析与评价

课题延伸

选修一:我的“立体引学案”:“提出问题——探索引导——自主解答——矫正强化”四步程序教学 10

七、教学反思:

本课案需要两个课时完成理论学习。本教案首次用于教学,同步上课4个层次的班级,研究四次:上课→研究、改进→再上课→再研究、改进→再上课。课后我对各种班上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作了反思,归纳以下几点:成功点:

①借助网络功能,使用多媒体PPT及视频辅助,使得教学更加接近实验,便于理解。②围绕知识结构,设计系列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③得课堂者得天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规律,动手画各种过程图。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备好课、严谨科学的教学设计是老师上好课的的第一要素。⑤用好本课题的兴趣和动力是学生成功的又一关键:本课题的兴趣来自科学家的观察与实验(科学发现就在我们的身边),动力来自好奇(永远保持对身边事物的探索欲)。⑥用好教学资源(教研组教师听课研究;各班学生学习反馈)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上课→研究、改进→

再上课→再研究、改进→再上课→总结、提升→......

创新点:

①引导学生探索细胞全能性表达的条件,并总结整理。

②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技术内容及措施。③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影响组织培养的因素。

④关注组织应用:快速繁殖、培育脱毒作物、制作人工种子、培育作物新品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等。

⑤始终围绕“知识结构”提出问题和解决解决;始终以学生原有知识为生长点,一步步深入学习、创新、拓展。

改进点:

①学习完成之时就是学生引学案填写完成之时,提升学生书面整理能力。

②该课题实验复杂、无菌操作严格、培养时间长,在理论学习时,学生就感到了压力,需要加强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科学献身精神的教育。

高一生物必修二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生物必修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D.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2.下列哪一项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D.细胞中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其他物质 3.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生活在人的大肠内的细菌等生物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②①D.③①④ 4.下面是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时的几个操作 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图像从右下图中的甲转为乙, 规范的操作步骤是()

①移动载玻片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③转动转换器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① C.④③①⑤D.③②①⑤ 5.洋葱与大肠杆菌细胞最显著的区别是() A.有无核物质B.有无细胞质C.有无核膜D.有无细胞膜 6.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A.Fe、Mn、Zn、Mg B.Zn、Cu、Mg、Ca C.Zn、Cu、B、Mn D.Mg、Mn、Cu、Mo 7.下列有关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B.都是由C、H、O、N 4种元素组成 C.基本组成单位都是五碳糖D.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 8.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 A.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鉴定 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和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要现配现用 9.甲硫氨酸的R基是-CH 2-CH 2 -S-CH 3 ,它的分子式是() A.C5H11O2NS B.C3H7ONS C.C5H11O2S D.C5H10O2NS 10.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由100个氨基酸所组成的1个环状多

高二生物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必修二期末模拟考试一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 1.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 A.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B.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C.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D.分析→假说→实验→验证 2.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①黑×棕→1匹黑②黑×黑→2匹黑 ③棕×棕→3匹棕④黑×棕→1匹黑+1匹棕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 B.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C.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 D.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 3.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DD×dd B.dd×Dd C.Dd×Dd D.dd×dd 4.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在F2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 A.l/16 B.2/16 C.3/16 D.4/16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由于() A.着丝点的分裂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DNA的复制D.同源染色体的联会6.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 7.已知一色觉正常女孩的祖母是红绿色盲,这个女孩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A.25% B.50% C.75% D.100% 8.在下列4个遗传系谱中(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A.B.C.D.9.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B.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C.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10.“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A.稳定性B.特异性 C.多样性D.可变性 11.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C)/(T+G)=0.4,则在其互补链中及整个DNA中该比例分别是()A.0.4,0.4 B.2.5,0.4 C.2.5,1.0 D.0.6,1.0 12.测得某DNA片段含有碱基1600个,其中腺嘌呤占27.5%,问该DNA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有多少个() A.2520个 B.1480个 C.1080个 D.720个 13.遗传密码通常是指() A.D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序列 B.核糖体上决定氨基酸的碱基序列 C.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序列 D.转运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序列14.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 的DNA分子,至少含有碱基的数量分别是() A.3000个和3000个 B.1000个和2000个 C.2000个和4000个 D.3000个和6000个 15.白化病人出现白化症状的根本原因是() A.病人体内缺乏黑色素B.病人体内无酪氨酸 C.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不正常 D.长期见不到阳光所致 16.如下图所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支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 、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高 矮 1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剖析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剖析 《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的之一,本模块安排的课程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选择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的校外实习所教正是本模块的内容,结合着我的教学体会,我将从“本模块的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学习本模块的价值”及“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本模块的设计思路 新教材必修二的目录按章节来划分为七章,分别是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生物进化理论。而实际上,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模块应当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六部分内容,可以看出来,本模块作者设计时所考虑的并不是一味的追求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是在确定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时还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具体的内容标准等。在教学中写教案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 知识目标的要求大多属于理解水平按所用知识性目标动词,具 体内容标准中属于了解水平的有3项(举例说出、简述、列 出),属于理解水平的有14项(阐明、说明、概述、搜集、举例 说明),属于应用水平的有2项(总结、分析),这些理解水平 的要求高频率出现,可以看出本模块的知识性目标的基本要求是 理解。理解水平,意在要求学生把我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 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理、区分、扩展等。这既是教材内容深 度和广度的体现,也体现了内在逻辑关系。 2. 重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本模块中提出应用的两项要求体现如 下,一项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病的探索过程”,另一项是“分析孟 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两项都是关于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另外课本总是不吝篇幅叙述某一位科学家的故事,比如“道尔顿 对红绿色盲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模 型”,这些无一不体现了本模块的的教材安排上,目标之一是引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解答

高一生物 期末模拟考试 第Ⅰ卷(选择题)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1.5 分,共 69 分。) 1.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 ) A .实验 → 假设 → 验证 → 结论 B .实验 → 分析 → 假设 → 结论 C .假设 →实验→结论→验证 D .分析 →假说→实验→验证 2.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①黑×棕→1匹黑 ②黑×黑→2匹黑 ③棕×棕→3匹棕 ④黑×棕→1匹黑+ 1匹棕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 B .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C .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 D .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 3.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 的基 因型为( ) A . DD × dd C . Dd ×Dd D . dd ×dd 4.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在 F 2 中能 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 )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由于( ) 7.已知一色觉正常女孩的祖母是红绿色盲,这个女孩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 ) B . C . D . 9.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B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C .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B .dd ×Dd A . l/16 B .2/16 C .3/16 D . 4/16 A .着丝点的分裂 B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 .DNA 的复制 6.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 A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D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 B .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 验 A .25% B . 50% C .75% D . 100% 8.在下列 4 个遗传系谱中 传病是( ) 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 ,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材分析 (一) 内容与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 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 教学重点: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设计 1. 认知目标①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②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智能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②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③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②进一步激发学生唯物辩证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设计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 五教学过程概述 (一) 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提供感性材料获得感知布惑①裕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究竟谁在遗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以课本为学习材料,自己来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②(投影):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图略) ▲伞藻顶端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③回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探究活动之一:实验材料的探究●铺垫: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都是蛋白质和核酸. ●设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合适●学生讨论:(略) ●学生探究: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类群来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佳材料. ●教师点拔: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质越少,分析起来简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容易得出结论,并且误差小.病毒是最合适的实验材料,成分与染色体相似,在生殖过程中两种成分分开,生活史短,繁殖力强. (三) 模拟,探究,剖析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

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试题带答案

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 高中学习资料群:628239042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月考 生 物 试 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30x2=60分) 1.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 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C. 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 离 2、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 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 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D. 麂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3、小麦高秆(D )对矮秆(d )显性、抗病(T )对染病(t )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纯种高秆抗病和矮秆染病两品种作亲本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在F 2矮秆抗病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占( ) A. B. C. D. 4、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 1黄色圆粒豌豆(YyRr )自交产生F 2.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1个F 1个体只能产生YR 、yr 、Yr 、yR 的配子各一个 B. F 1产生基因型YR 的卵和基因型YR 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 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F 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随机结合 D. F 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 和基因型为yr 的比例为1: 1 5、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一条染色体上含多个基因 B. 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C. 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D.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 6、图甲、乙、丙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极体和卵细胞 B. 图甲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C. 图乙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0 D. 图丙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 7、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艾弗里及其同事证明了S 型菌体内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 细菌发生了转化 B. 分离烟草花叶病毒的RNA 和蛋白质后,分别感染烟草,证明了RNA 是遗传物质 C. R 型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 型菌的DNA ,R 型菌的转化率与DNA 浓度无关 D. 赫尔希和蔡斯分离提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进行研究,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8、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 标记一个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结果产生了n 个子代噬菌体.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有2个子代噬菌体的DNA 中含32P B. 子代噬菌体的DNA 分子中都含有31P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 1 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 1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问题探讨 1. 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 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 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 1. 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 Dd : dd=1 : 2 : 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 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 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 1 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 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 1 的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 1 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 基础题 1.B。 2.B。 3. (1)在F1 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在F1 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 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 为 1 : 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_生物_教材分析_人教版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 杨鑫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七部分。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1.单元内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得了解清楚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建议每个章节首先让学生绘制知识框图:也可以在章头课使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对各单元知识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2.各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 本模块各单元内容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三部分的关系如下图:

2.1、生物的遗传 该部分内容包括第1、2、3、4章,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如何传递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2.2、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本模块的第5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6章和第7章的重要基础。本章集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遗传物质(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变异的种类有哪些等等。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模块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知识内容是按照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较少涉及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将集中解决这部分问题,并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模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部分内容较为深入的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3.《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概括: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在“内容标准”部分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问题探讨 1.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 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 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 ∶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 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 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 基础题1.B。2.B。 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

关于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1 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问题探讨 1.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 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 Dd : dd=1 : 2 : 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 : 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 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10 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 1 的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 1 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 基础题1.B。2.B。 3.(1)在F1 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在F1 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 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在F1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4.(1 )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拓展题 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2)杂交 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 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 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 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19 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第2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高中生物必修二期末测试

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 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 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 D.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 2.下图所示的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苯丙酮尿症(PKU)的家系图,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8的基因型为Aa B.PKU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C.8与9结婚,生了两个正常孩子,第3个孩子是PKU的概率为1/6 D.该地区PKU发病率为1/10000,10号男子与当地一正常女子结婚,生病孩几率为1/200 3.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4条染色体 D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4.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健康小鼠会使之生病和死亡( ) A .加热杀死的 B .活的,但缺乏多糖荚膜 C .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和缺乏细胞荚膜的肺炎球菌的混合物 D .既缺乏多糖荚膜又加热杀死的 5.抗维生素D 佝偻病是由位于X 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 .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 .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 .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 .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6.下图是某家系一种遗传病的遗传图解,成员中Ⅰ-1、2和Ⅱ-2为患者。推测合理的一项是( ) A .III -2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50% B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 .II -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50% D .该病为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7.从某生物中提取出DNA 进行化学分析,发现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 的一条链(H 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 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 A .26% B .24% C .14% D .11% 8.人体中具有生长激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两者( ) A .分别存在于不同组织的细胞中 B .均在细胞分裂前期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 C .均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 D .转录的信使RNA 上相同的密码子翻译成相同的氨基酸 ■ ■ ● ○ ○ □ ○ ○ Ⅰ 1 2 Ⅱ 1 2 3 4 Ⅲ 1 2 3

高中生物必修2教材分析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教材分析[1,2,3]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科教学(生物)王祖喜(20144616009)摘要:本文对人教第二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从教材内容、目标体系、重难点、教学建议、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但也有所侧重。目的在于让自己初步掌握教材分析的基本要素和方法。文本最后部分也对这次教材分析活动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材分析;基本要素和方法; 1 教材内容分析 《遗传与进化》一书是以人们对基因的发现、研究和应用历程,即遗传学发展史为主线编写的。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隶属于“基因的发现”部分;“基因的研究”部分有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基因的应用”部分包括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此可见,教材的编排不仅符合课标中“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由现象-本质-现象”的认知规律。 1.1 本章概述 1.1.1 本章地位 结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和教科书内容编排的顺序,本文确定出本章的地位有:(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隶属于人教第2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二章;(2)本章是“在第1章引导学生认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继续依照科学史的顺序,寻找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也就是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进行编排的;(3)本章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与《分子与细胞》第六章有关细胞增殖、有丝分裂的内容有联系;(4)是本模块“基因研究”部分的首章内容,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 1.1.2 本章作用 与上同理,本文确定出本章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生物通过生殖和遗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生物教材分析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生物教材分析 人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 杨鑫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七部分。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1.单元内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得了解清楚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建议每个章节首先让学生绘制知识框图:也可以在章头课使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对各单元知识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2.各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 本模块各单元内容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三部分的关系如下图: 、生物的遗传 该部分内容包括第1、2、3、4章,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如何传递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

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本模块的第5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6章和第7章的重要基础。本章集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遗传物质(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变异的种类有哪些等等。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模块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知识内容是按照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较少涉及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将集中解决这部分问题,并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模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部分内容较为深入的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高一生物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生物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5分,共69分。) 1.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 A.实验→假设→验证→结论B.实验→分析→假设→结论C.假设→实验→结论→验证D.分析→假说→实验→验证 2.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①黑×棕→1匹黑②黑×黑→2匹黑③棕×棕→3匹棕④黑×棕→1匹黑+1匹棕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 B.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C.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 D.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 则亲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图所示,.两株高茎豌豆杂交,3 )本的基因型为(高Dd dd×B.A.DD×dd 矮dd .dd× D C.Dd×Dd 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4.)F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24/16 .DC.3/16 B .2/16 .Al/16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着丝点的分裂BA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的复制DC.DNA )6.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 B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C.已知一色觉正常女孩的祖母是红绿色盲,这个女孩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可能7 )性是( 100% .D75% C.B50% .A.25% 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个遗传系谱中(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48.在下列)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A. D.C..B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标准答案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高一生物 期末模拟考试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5分,共69分。) 1.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 ) A .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B .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C .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D .分析→假说→实验→验证 2.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①黑×棕→1匹黑 ②黑×黑→2匹黑 ③棕×棕→3匹棕 ④黑×棕→1匹黑+1匹棕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 B .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C .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 D .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 3.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 .DD×dd B .dd×Dd C .Dd×Dd D .dd×dd 4.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在F 2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 ) A .l/16 B .2/16 C .3/16 D .4/16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由于( ) A .着丝点的分裂 B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 .DNA 的复制 D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6.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 ) A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 .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 C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 7.已知一色觉正常女孩的祖母是红绿色盲,这个女孩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 ) A .25% B .50% C .75% D .100% 8.在下列4个遗传系谱中(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 A . B . C . D . 9.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B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C .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 .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10.“DNA 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 具有 高 矮

人教必修二生物期末试卷附答案

健坤潇湘2018年上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考试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70 分钟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 1.两对遗传因子均杂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隐性纯合子异花传粉,得到的后代是( ) A.黄圆:绿皱 B.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C.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D.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2.一对色觉正常夫妻,生了一个色盲儿子,问他们再生一个色盲儿子的几率是( ) A. B. C. D. 3.在高等动物的一生中,细胞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 A.无丝分裂过程中 B.受精卵形成过程中 C.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 D.减数分裂过程中 4.如图所示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 ) A B C D 5.某生物的基因型为 AaBb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一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的卵细胞和三个基因型未知的极体,这三个极体的基因组成分别应该是( ) A 、A B aB ab B 、aB ab Ab C 、AB aB Ab D 、Ab aB aB 6.如图所示遗传系谱图中,能确定不属于血友病的是( ) A. B C D 7.复制完成后的 DNA 分子中( ) A.两条链均为新形成的子链 B.两条链均为原来的母链 C.一条链为母链,一条链为新形成的子链 D.通常只有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组成 8.遗传信息是指( ) A.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脱氧核苷酸 C.氨基酸序列 D.核苷酸 9.在伴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家系中,若双亲都不患病,所生的子女( ) A.表现型都正常 B.患病概率为 C.患者多为女性 D.患者多为男性 ?10.在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 )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人类红绿色盲研究 C.萨顿的蝗虫实验 D.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11.一正常女性与一色盲男性婚配,生了一个色盲女孩,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 X B X b 、X B Y B X b X b 、X b Y C X B X b 、X b Y D X b X b 、X B Y 12.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高中生物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87015

高中生物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1.人类的下列性状中,不属于 ... 相对性状的是 A.高鼻梁与塌鼻梁B.卷发与直发C.五指与多指D.眼大与眼角上翘 2.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若一只桶内放10个D和10个d,另一只桶内放20个d,某同学第一次抓出的组合是dd,问第二次再抓出dd的可能性是 A.0 B.1/4 C.1/2 D.1 3.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最简便方法分别是A.杂交、杂交B.杂交、测交C.自交、自交D.自交、测交 4.豌豆控制高茎的基因和控制矮茎的基因 A.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B.控制不同的生物性状 C.脱氧核苷酸种类不同D.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5.据右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6.与RNA相比,DNA所特有的成分是 A.核糖和尿嘧啶B.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C.脱氧核糖和尿嘧啶D.脱氧核糖和鸟嘌呤 7.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 A.肝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D.卵细胞 8.下列关于纯合子的叙述错误 .. 的是 A.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B.两纯合子杂交,后代仍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可产生纯合子D.纯合子减数分裂只产生一种配子 9.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二代,其后代中是Aa的概率是 A.12.5%B.25%C.50%D.75% 10.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若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一对杂合基因,且等位基因具有显隐性关系,则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是 A.1/2 B.1/4 C.1/8 D.1/16 11.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是指 A.DNA 分子的任意片段B.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C.DNA 分子的一条链D.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12.正常情况下,有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的是 A.一个四分体上B.一个DNA分子上C.一个染色体组中D.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13.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B.精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卵细胞1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工作是测定基因组的整体序列,其序列是指 A.DNA的碱基排列顺序B.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C.tRNA的碱基排列顺序D.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5.如图所示的四个遗传图谱中,不可能 ... 是伴性遗传的一组是 A.① B.④ C.① ③ D.② ④ 16.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 ①携带遗传信息②上面有密码子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⑤能运载氨基酸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17.下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一定都会表达 D.该染色体上的碱基数A=T、G=C 18.下列各细胞结构中,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 ①染色体②中心体③纺锤体④核糖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因与染色体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基因与染色体毫无关系 C.一个基因是由一条染色体构成的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0.某一生物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假设一个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A.1∶1 B.1∶2 C.1∶3 D.0∶4 21.下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伴X隐 性遗传,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A.1号B.2 号 C.3号D.4号 22.猫的黑毛基因B和黄毛基因b在X染色体 上,BB、bb和Bb分别表现黑色、黄色和虎斑色。有一只雌猫生下四只小猫,分别为黑毛雄猫、黄毛雄猫、黄毛雌猫和虎斑雌猫。其亲本组合应是 精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