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一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包括: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年月日和认识小数.图形与几何包括:观察物体、周长.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观察物体”设计了两个课时;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综合与实践”设计了“校园中的测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在开展测量活动;经历活动全过程;积累实际活动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按照整套教材的整体编排重新设计;具体设计思路请见整套教材的修订方案.

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册教材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通过画图方式呈现、筛选有用信息;进而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在观察、解释和比较中体会“化繁为简”的过程;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册教材在前几册教科书已有渗透和铺垫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以往的呈现形式;结合生活或具体情境;不仅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即:“从哪里来”;还在试一试和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算式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的活动;即:“到哪里去”.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理解其意义;增强应用意识.

2.借助最熟悉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探索计算方法.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就是小数.相比分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更加广泛;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到过一些小数.因此教材安排先学习小数;再学习分数.

“元、角、分”是小数的一种常见的、直观的的现实模型;学生生活中有接触;并不陌生.因此教材主要利用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并结合购物情境来应用小数.

无论是“认识小数”还是“小数简单的计算”;大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借助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表示单价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为什么数位对齐的道理.

为丰富对小数的认识;教材还借助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十进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小数.教材选择“能通过吗”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在理解用小数表示的“栏杆和汽车”高度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教学时需要注意;本单元只是借助元与角之间、米与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初步渗透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关键的问题是把1角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1角=()元;把1分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1分米=()米.一旦突破了这个难点;其他问题就容易了.例如;由1元=10角;1角=0.1元;就可以推知10个0.1元等于1元等.但是;在这里不用介绍“一位、两位小数”这样的概念;也不用抽象出“10个0.1是1”这样的结论.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会即可.

整套教材在注重科学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更关注了教材的潜在功能;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学本;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教材;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沿着有序的知识链条;在读教材、学知识、促能力的过程中;逐步的学会学习;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3×4=12(元) 20-12=8(元)答:应找回8元.

b.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巩固练习: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拓展练习:

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六、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答:该付18元.

教学反思:——————————————————————————————————————————————————————————————————————————————————————————————————————————————————————————————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法:引导发现

学法:探究学习

教学课时:2

教具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3. 解决问题.

(1)列算式.

笑笑: 18÷3+4 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 -10÷2

=6+4 =3-2

=10(元)答:(略) =1(元)答:(略)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3-10÷5 表示上意思.

算式“3-10÷5”中的“10”表示5本算术本10元;“10÷5”表示1本算术本多少元.所以“3-1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10÷5=2;再算3-2=1;用脱式计算式(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买1本算术本和1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P6“试一试”.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

过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和实物展示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2

教法:指导练习

学法:练习交流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算

6×9=30+15=42÷6=

2 、脱式计算

7×2+30 46-6×4 63÷9+7

二、解决新知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

分步计算:

29+25=54(人)

54÷9=6(人)

综合算式:29+25÷9

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

(29+25)÷9

=54÷9

=6(条)

答:至少需要6条船.

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

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三、体验知识;形成模块

完成P9中的“连一连”第2题.

5×(36-29)(83-35)÷6 94-(25+19)

完成之后;再次体验: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注意:做完括昊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

四、课堂小节

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阅读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

五、作业设计

1.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板书设计:

过河(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预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法一:29+25=54(人)

有小括号54÷9=6(条)

先算小括号里;法二:(29+25)÷9

再算小括号外

教学反思:——————————————————————————————————————————————————————————————————————————————————————————————————————————————————————————————

练习一

教学内容:p11-1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

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 12÷6=2(元)解法二: 3×6=18(元)解法三: 12÷3=4(瓶)

3>2 18>12 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二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图形.

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小黑板、课件、小正方体.

教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

(三)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学习检测:课件出示.(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有()个;分别是().

3、搭一搭;填一填.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⑶、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四、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

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教材第15页的练习题.

七、作业布置:

1、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2、完成p14页“练一练”4道题目.

八、板书设计:

搭一搭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反思:

——————————————————————————————————————————————————————————————————————————————————————————————————————————————————————————————

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学准备:水杯、牙膏盒、每人至少准备两个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叫人说说课本p15页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

四、出示自学自导:(8分钟)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2、教师发出指令: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4、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五、反馈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

六、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七、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侧面的平面图形.

九、作业布置:练一练1234题.

教学反思:——————————————————————————————————————————————————————————————————————————————————————————————————————————————————————————————

三加与减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家、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具: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切入: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这两所学校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所学校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2)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

A、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B、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C、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

2、想一想.

(1)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

(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

(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3、做一做

4、(1)后来呀;我们的兄弟学校东宇小学也发起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情况;估计一下;他们捐了多少本?

(2)汇报算式;结果.

二、学中做

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奖品一枚.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1)独立思考;什么叫买1000送100?

(2)小组交流.

三、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运白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今天李老师邀请到淘气与笑笑一起到郊外农场去秋游;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去玩玩吗?看!白菜地里农民伯伯正忙着收白菜.淘气与笑笑在这里找到许多数学信息;你猜猜他们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告诉大家.你

(1)妈妈买了一件衣服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指明学生说出如何列式;集体订正.

3.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368+235 (2)712-284 (3)94+438 (4)432-158

指明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4. 小军的爸爸是一位出租汽车司机;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每天收车时;小军都记录了当时里程表读数;共记录了五天.(单位:千米)

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先看主题图;自己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自己所提的数学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师:原来有850棵;运走两车后;求还剩多少棵?(师板书出完整的题目)能一步完成吗?(不行)该怎样列式?

(二)计算;解决问题

生1:850-256-280 生2:850-280-256

=594-280 =562-256

=314(棵) =314(棵)

生3:850-(280+256)生4:850-(256+280)

=850-536 =850-536

=314(棵) =314(棵)

师: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进退位问题;做到认真、细心.

师: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生1和生2所提出850-256-280和850-280-256都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后;再从剩下的棵数中再去掉第二车;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

生3和生4提出850-(280+256)和850-(256+280)都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和第两车的总棵数的和;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

师: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连减”的两种计算方法.

三、练习:

试一试

1000-207-168 436-179-36

456-278-132 930-(80+480)

368-(168+127) 1000-185-145

四、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无论用什么方法去计算;计算时注意进位与退位;做到认真、细心.

五、教师总结.

六、作业设计

1、淘气和笑笑在菜地里学到了新知识;高高兴兴地往前走;他们来到池塘边;饲养员告诉他们;这里养了800只鸭子;白鸭子有250只;花鸭子有350只;黑鸭子有多少只?

2、离开了池塘;来到植物园;花农伯伯告诉他们这里种了1000枝玫瑰花;红玫瑰和黄玫瑰的枝数都是320枝;剩下的是白玫瑰;白玫瑰有多少枝?(两种方法计算)

教学反思:

————————————————————————————————————————————————————————————————————————————————————

节余多少钱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磁力板、图片、胶卷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八月结余了多少钱?”)

【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引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800+185-745或800-745+185;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意图:通过这种互问答的学生交流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意图:注意数学与生活联系;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评价: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评价.【意图: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教学反思:——————————————————————————————————————————————————————————————————————————————————————————————————————————————————————————————

里程表(一)

教学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国庆节假期你们都去哪里旅游?玩得开心吗?淘气在国庆节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他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

(1)学生独立观察;从中获取相关的信息.

(2)找出表格中的每个数据在路线图上分别是哪一段?并指一指.

先指名说一说;然后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2.你能提出问题吗?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忙;愿意吗?

(1)出示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2)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弄清北京到保定;北京到石家庄;保定到石家庄分别是哪能一段路程.

(3)你还会用其他的方法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试着画一画.

展示学生的不同表示方法.

重点看学生的线段图.

说一说线段图与行车路线示意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段表示的数据都一样.

不同点:淘气画图是“线段”并改变了方向.

(4)你会向他一样试着画一画吗?

学生独立画图.

画完后同桌交流;说一说图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5)你能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计算:277-146=131(千米)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说清楚每个数量在图中表示的是哪能一段路程.

(6)你还想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哪能两个相邻城市之间的路程?

学生先说一说.

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先画一画;再解决问题.

4.老师有一个问题: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你会解决吗?

(1)学生结合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在图上找一找、画一画、再进行计算.

(2)集体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689-146=543(千米)

5.你还会求出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自己画图;列式解决问题.

6.老师发现有同学列出了这样的算式:813-689;你知道他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1)学生对照里程表;在路线图中找一找;再画一画.

(2)说一说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7.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已经行驶了约300千米;你能在图中标出火车的大概位置吗?

学生在图中标一标.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火车里程表;并解决了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大家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学习;想一想我们这节课用什么方法来帮助自己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

学生说一说.

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简洁明了;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弄清数量关系;理解题意;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位好伙伴;希望大家以后都能与线段图交朋友;他会带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四、板书设计:

里程表(一)

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277-146=131(千米) 689-146=543(千米)

答:保定到石家庄有131千米.答:保定到郑州有543千米.

教学反思:

——————————————————————————————————————————————————————————————————————————————————————————————————————————————————————————————

里程表(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4、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都做过车没?

学生:做过.

老师:那你们有观察过;汽车的里程表嘛?

学生:没有.

老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里程表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左右教学设计

《左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学具准备:投影仪、文具、文具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数学课堂。 (播放《解放路小学校歌》)好听吗喜欢听的请举手,同学们你们看看自己举得是哪只手想想哪只手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新朋友:左、右。 1、认识右 现在请你伸出右手,能说一说,你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认识左 下面请伸出你的左手,说一说你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同学们,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在我们身上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呢。就像左耳朵、右耳朵,左眼、右眼,还有左腿、右腿(师边说边摸)。 3、位置不同时的左右 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咱们坐在同桌的两位同学也是好朋友,请同桌两位同学伸出你们的右手,相互握个手吧,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是不是都伸的右手(教师板书:站的位置不同,左右也不同)请同学们看一看图片,这些同学是不是都是靠右走的 二、理解左边、右边 1、从左数、从右数 下面你能根据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告诉我,从左数橡皮是第()个,从右数橡皮是第()个。(学生先独立做,再集体订正)怎么样,只要你认真、细心,小朋友们都是最棒的。 2、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下面老师要提的这个问题可是有难度的,请看,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有一位同学说了,尺子的左边有橡皮,尺子的右边有文具盒,你们同意吗乐乐有不同意见,听听乐乐怎么说吧。 乐乐的方法很好,你们会了吗 三、闯关练习 本来今天老师想请熊大和熊二来我们的课堂上做客,可是光头强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买铅笔》教案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十几减9),课本第2—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 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 1、小棒、计数器 2、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口述内容,学生表演:袋鼠老板娘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都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袋鼠老板娘说:“我买9支铅笔”。袋鼠老板娘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袋鼠老板娘提出了一个问题: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设计意图:想一想,猜一猜,培养数感。) 3、探究15—9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师:怎样计算15-9?下面请你们独立思考,想办法计算,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看谁的方法算得又对又快。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全班汇报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本册知识点 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 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1、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 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 进行估算 3、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两步 运算 4、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除应用题 常见的量 1、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2、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3、年、月、日与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 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测量 1.周长的认识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统计与概率不确定现象 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描述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 二、单元课时知识点 第一单元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 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除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 知识点:1、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6-8道,正确率达90% 以上。 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3的算理,即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 个0,从而得到20×3=60。 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5、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需要多少钱 知识点: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掌握0和任何数相 乘都得0这一规律;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5分钟 2-3道,正确率达90%以上。 4、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 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5、通过实力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6、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10×3=30,2×3=6, 30+6=36,即先将12拆成10和2,再分别与3相乘,然后将乘积相加。 7、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 解决。 第三节参加科技馆 知识点:1、掌握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方法,5分钟约2-3道,正确率达到90%以上。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规律;掌握用估算进行 试商的方法;能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实例实例引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 决。 3、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30÷3=10,6÷3=2, 10+2=12(这种方法用了上节课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4、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 时解决。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 搭建图形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电子教案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姓名: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方程教案

《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习惯,感悟代数思想,体会方程的概念;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一个小矮个,身上挑副担,如果挑不平,头偏心不甘。)你猜到了是什么? 生:天平。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 师:你真厉害。对,天平我们在科学课上经常要用到它。关于天平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1:天平用来称物体的重量。 师:说得真好,还有吗? 生2:天平的左面放物体,右面放砝码。 生3:当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一样时,天平就平衡了。 师:对。当天平指针指向中间时,表示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天平就平衡了。 1、课件出示: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 师:那我们试试看。假如我要把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天平怎么了? 生:天平平衡了。 师:对,天平平衡了。这说明什么呀? 生:两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菠萝的质量。 师:两个苹果的质与和一个菠萝的质量是(相等的),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来连接(等号) 师:这时候天平平衡,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2、师:如果现在告诉你左盘每个苹果重300克,右盘的一个菠萝重600克(课件出示)这样的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左盘和右盘这种相等的关系吗? 生:300+300=600;300×2=600(师:写成300+300=600可以吗?) 师两个式子都准备好,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在黑板上。 师:说得不错!300+300表示什么?(天平左边两个苹果的质量),600表示什么?(天平右边一个菠萝的质量),为什么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新)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分橘子” 1.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ppt,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 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ppt 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竖式: 3 6丿1 8 1 8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6丿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1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 放6个苹果。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表示横式中的“÷”。 (5)练习: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的习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主要是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第三单元“分数”,主要学习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 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主要学习平面图形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以及相关的面积计算。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主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主要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综合应用 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教学目标 (1)会进行数的分类,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理解掌握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知道什么是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高,理解掌握相关的面积计算;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及简单的不规则图形面积。 (3)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正确进行分数与有限小数的互化。 (5)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3、教学重点 (1)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1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并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

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应用

2012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整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2012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整册教案及教学 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淇滨小学司萍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

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小棒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定向诱导)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全册总备课 一、本册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 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力图实现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获得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 本册教材强化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形式,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数学问题,引领师生进行数学学习,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同时,这样一种稳定的、具有较强包容性的呈现形式,无疑也为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学与教的要求、创造性开展数学活动提供了便利。 2、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体现。 (1)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 对于基本活动经验,教材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体现。第一:设计了专门的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在这些课中不以学习某个具体的经验、公式为目标,而是通过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数学思考的经验。第二:在一节课学习的“问题串“中,设计积累活动经验的活动和问题。 对于基本数学思想,教材力求通过设计活动和问题,体现抽象、推理和模型

思想。 (2)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部分内容问题串的设计,体现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材还设计了专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同时,在每学期期中的“整理与复习”中,专门设立了“我提出的问题”的栏目,鼓励学生整理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阶段,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能是基于表面信息直接提出的;第二阶段,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3)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重要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形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教材采取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多角度理解、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应用等形式。第四版教材基本改变了“依靠记忆理解概念”“依靠简单重复训练形成技能”的做法。 (4)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新世纪教材的不懈追求。修订后的新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设计挑战性的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体现数学的价值,以及自始至终伴随学习全过程的4个典型人物各具特色的活动与对话等,以求达到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材始终贯穿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 教材一直关注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涵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同时,在情境的设计上,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并使情境的素材来源尽可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生活中的数 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

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 各课知识点: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三加减法(一) 各课知识点: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摘果子(减法的认识)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张树安 西华园小学 2010年9月1日

目录 备课分工计划 教学进度计划表 全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第7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 第五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 第七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 第八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

目录 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 1 9月1-3 认识更大的数 4 2 6-10 认识更大的数 4 3 13-17 线与角 4 4 20-24 线与角 4 5 27-30 乘法 4 6 10月6-8 乘法 4 7 11-15 图形的变换 4 8 18-22 除法 4 9 25-29 除法 4 10 11月1-5 除法 4 11 8-12 方向与位置 4 12 15-19 方向与位置 4 13 22-26 生活中的负数 4 14 29-12月3 统计 4 15 6-10 练习课 4 16 13-17 期末复习 4 17 20-24 期末复习 4 18 27-31 期末复习 4 19 1月3-7 考试 4 目录 全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三、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 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

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 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复习大全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复习大全 第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 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乘除法 一、教学内容:P2-P14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2、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3、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4、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能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 2、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 3、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五、课时安排:7课时 六、教学进度:第1-2周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P2-P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二、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 4、讨论算法。 20+20+20=60 2×3=6, 20×3=60····· 5、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 6、教师再提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三、拓展应用: 1、 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2、完成P2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1-2 学生独立完成。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二单元比例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数学好玩 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 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 数学好玩…………………………………………………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总复习………………………………………………… 28课时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不仅能拓

2017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2017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连除的算式可以写成被除数除以几个数的积,但除以几个数的积时,必须给这个相乘的式子加上小括号。 4、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 ②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 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如:3.5÷1=3.5 5、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6、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7、循环小数: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5.333…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作 5.3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7.4 3 ;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10.732 8、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9、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