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高一化学实验15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学案

2019年高一化学实验15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学案

2019年高一化学实验15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学案
2019年高一化学实验15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学案

实验15 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酸+醇→酯+水(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R-COOH +R1-OH R-COOR1 + H2O(R、R1为烃基)

某酸某醇某酸某酯

CH3COOH +C2H5OH CH3COOC2H5 +H2O

乙酸乙醇乙酸乙酯

乙酸脱羟基,乙醇脱氢

有机酸可以和醇发生酯化反

可以,例如乙醇和硝酸C2H5O—H +HO—NO2 C2H5ONO2(硝无机酸能和醇发生酯化反

酸乙酯)+H2O

1.借助下表提供的信息,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所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采用水浴加热 B.使用浓硫酸做催化剂

C.用NaOH(aq)洗涤产物后分液D.边制备边蒸出乙酸丁酯

【答案】B

【解析】A.水浴加热温度较低,不能超过100℃,乙酸丁酯沸点126.3℃,应直接加热,故A错误;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浓硫酸可作为制备乙酸丁酯的催化剂,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且加快反应速率,故 B 正确;C.乙酸丁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一般可用碳酸钠饱和溶液,碳酸钠溶液可以吸收乙酸,降低乙酸丁酯的溶解度,有利于乙酸丁酯析出,故C错误;D.边反应边蒸馏,导致乙酸、1﹣丁醇挥发,产率较低,故D错误;

2.有关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反应均需使用浓硫酸、乙酸

B.过量乙酸可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C.制备乙酸乙酯时乙醇应过量

D.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过滤、洗涤等操作

【答案】D

【解析】A.两反应均需使用浓硫酸为催化剂、乙酸为其中一种反应物,选项A正确;B.制备乙酸丁酯时,采用乙酸过量,以提高丁醇的转化率,这是因为正丁醇的价格比冰醋酸高,选项B正确;C.制备乙酸乙酯时,为了提高冰醋酸的转化率,由于乙醇价格比较低廉,会

使乙醇过量,选项C正确;D.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进行分液操作,选项D错误。答案选D。

3.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于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A.酯化反应是酸和醇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B.酯化反应是中和反应

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D.酯化反应一般需要催化剂

【答案】B

【解析】A.酸与醇生成酯和水的反应是酯化反应,选项A正确;B.酸与碱生成盐与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酯化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B错误;C.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反应反应到达平衡时到达最大限度,选项C正确;D.羧酸跟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并且一般反应极缓慢,故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浓硫酸吸水,有利于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选项D正确。

4.下列对酯化反应及其产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加入少量料酒和食醋能生成少量酯增加菜品的香味

B.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D.油脂是一类易溶于水的酯

【答案】D

【解析】A.炒菜时加入少量料酒和食醋能生成少量酯增加菜品的香味,A正确;B.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正确;C.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是有限度的,C正确;D.油脂是一类难溶于水的酯,D错误,答案选D。

5.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推断它不应具有的性质()

A.与NaOH溶液反应 B.与金属钠反应

C.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C

【解析】A.分子中含有酯基和羧基,都可与氢氧化钠反应,A不选;B.含有羧基,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B不选;C.分子中不含羟基,与乙酸不反应,C选;D.含有羧基,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D不选,答案选C。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与醇在强酸的存在下加热,可得到酯

B .乙酸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甲酸乙酯

C .酯化反应的逆反应是水解反应

D .果类和花草中存在着芳香气味的低级酯 【答案】B

【解析】A .羧酸与醇在酸性环境下能够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A 正确;B .乙酸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甲酯,B 错误;C .酯化反应与酯水解互为可逆反应,C 正确;D .低级酯是有芳香气味的液体,是低级酯的性质,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D 正确;答案选B 。

7.食用醋中含有乙酸,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结构简式为:CH 3COOH B .分子式为:C 2H 4O 2 C .可与金属Na 反应生成H 2 D .分子中原子之间只存在单键

【答案】D 。

【解析】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 3COOH ,C 2H 4O 2是乙酸的分子式,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够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和醋酸钠,分子中存在C —C 、C —H 、C=O 键

8.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向a 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入冰醋酸

B .试管b 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C .实验时加热试管a 的目的之一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D .饱和Na 2CO 3溶液可以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并吸收蒸出的乙酸和乙醇 【答案】A

【解答】A .乙醇的密度小于浓硫酸,防止浓硫酸溶解放热造成液体飞溅,向a 试管中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冰醋酸,故A 错误;B .因乙酸、乙醇均易溶于水,则试管b 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装置气压减小,发生倒吸现象,故B 正确;C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实验时加热试管a 的目的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并加快反应速率,乙酸乙酯蒸出,利用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故C 正确;D .实

验时试管b 中饱和Na 2CO 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醇、中和乙酸及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然后分液可分离出乙酸乙酯,故D 正确

9.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 中放有浓硫酸,B 中放有乙醇、醋酸,D 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请回答:

(1)浓硫酸的作用是;若用同位素18

O 标记乙醇中的氧原子,则CH 3CH 218

OH 与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2)球形干燥管C 的作用是,反应结束后D 中的现象是 。

【答案】(1)催化剂、吸水剂; CH 3COOH+CH 3CH 218

OH

CH 3CO 18

OC 2H 5+H 2O

(2)防止倒吸、冷凝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油状液体.

10.甲、乙、丙三位同学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醇乙酯.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试液装置:

(2)若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套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选择的装置应是(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

[实验步骤]

A .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①中先加入3mL 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 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 冰醋酸;

B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C .在试管②中加入5mL 饱和Na 2CO 3溶液;

D .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

E .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3)步骤A 组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试管②中饱和Na 2CO 3溶液的作用是;饱和Na 2CO 3溶液不能用NaOH 溶液代替,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答案】(1)CH 3COOH +CH 3CH 2OH CH 3COOC 2H 5 +H 2O

(2)乙防止倒吸

(3)装置气密性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CH 3COOC 2H 5+NaOH ――→△CH 3COONa+CH 3CH 2OH 11.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 (1)仪器名称:A ,B ;

(2)C 中的试剂名称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D 中的试剂名称,

(4)要将乙酸乙酯从D 中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答案】(1)铁架台、直角导管

(2)乙酸、乙醇、浓硫酸混合液;CH 3COOH+C 2H 5OH CH 3COOC 2H 5+H 2O

(3)饱和碳酸钠溶液 (4)分液漏斗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3章第3节 第二课时 乙酸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学会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3、学会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质。 {教学重点} 1.乙酸的酸性 2.乙酸的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 乙酸酯化反应的实质。 {教学教程} [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乙醇的结构和一些重要的性质,知道它是酒的主要成分,那你又是否知道:为什么酒的年份越长味道就越香?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知道其中的奥妙。 [板书]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讲述] 俗话说:“百姓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说到的醋的主要成分就是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展示] 无水乙酸样品,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和气味)。 [板书](一)、物理性质 1.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 3.沸点:117.9℃熔点:16.6℃ [讲述] 当温度低于16.6℃时无水乙酸易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乙酸的一些外观特征,那么乙酸分子的内部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乙酸分子的结构模型。 [展示] 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让学生总结乙酸的化学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板书] (二)、分子组成与结构 化学式: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羧基(—COOH) [讲述]乙酸可以看作是甲基和羧基组成的。 [过渡] 那么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小实验来研究一下乙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板书] (三)、化学性质 [师]根据初中已学知识,大家说说乙酸有什么性质? [生]弱酸性 [师]根据下列药品,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确有酸性 药品:镁条、NaOH溶液、Na2CO3粉末、乙酸溶液、酚酞 [实验一] 乙酸与镁的反应 实验步骤:向一支盛有少量乙酸的试管里加入一小段镁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乙酸能跟活泼金属作用,具有酸性。 化学反应方程式:2CH3COOH +Mg ==Mg(CH3COO)2+H2↑ [实验二] 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实验步骤:向一盛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的试管里,加入约3mL乙酸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试管里有无色、无味的气泡生成 实验结论:乙酸具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2CH3COOH +Na2CO3=2CH3COONa +CO2↑+H2O [实验三]乙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实验步骤:先取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滴酚酞,再逐滴加入乙酸 实验现象:红色褪去 实验结论:乙酸具有酸性 化学方程式:CH3COOH +NaOH =CH3COONa +H2O [归纳] 通过前面几个小实验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活泼金属、碱、盐等物质发生反应。乙酸的酸性比硫酸、盐酸等的酸性弱,但比碳酸的酸性强。 [观看“除去水垢”漫画,说出其中的道理。]

《乙酸》教学设计

第 3 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 课时乙酸 教材依据:《乙酸》来自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 中的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中的第3 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中的第2 课时内容。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与化学相关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提倡从生活中学化学,从化学回到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运用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以发现者和求知者的身份出现,以实验和客观事实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以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把课堂交给学生,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从而深化对知识的运用。(2)教材分析 食醋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乙酸在初中化学中介绍了其酸性,而本节课主要从乙酸的组成和结构入手,研究其酸性及强弱,以及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从知识的内涵和结构特点来看,它既是对乙醇知识的巩固、延伸、发展,又是对酯类物质学习的基础。 (3)学情分析学生根据初中的学习,已经对乙酸的酸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对学生自己进行设计实验方案有了知识上的铺垫。通过对前面的几种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结构决定性质” 学习方法,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探索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乙酸的性质,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高一化学导学案 (必修1)

阅读教材5步曲 读:课前阅读教材,思考本节所讲的核心内容,如果阅读后印象不深,再阅读一遍。然后独立思考,完成学案。 划:阅读教材和学案,划出理解该概论要点与细节,以及不懂的地方,并适当做以标记。 写:带着阅读教材的体会,深入课堂,静心听讲,把教师对概念的理解,快速以简要的文字,标写在书上该概念旁,不可把黑板上所有东西茫茫碌碌照抄照写、以免影响听课的质量。 思: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把握核心概念理解的要点,形成自己理解的思路。记: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结合老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内涵记在笔记本上,并用不同颜色加以标注,以便课后复习。

导学案NO.1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审核: 课题:过滤与结晶课型:复习课时 : 1 【考纲解读】 过滤和结晶使用的仪器及其应用 【自学与归纳】 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如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 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佘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有:、、。 1、 原理: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 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实验小结: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2、和结晶 原理:利用的方法,使溶液中不断挥发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实验用品:、、、。 操作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 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 3)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物质的混合物,且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交流与展示】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 (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杂质加入的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酸盐如Na2SO4 MgCl2 CaCl2 多余的__________、 适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 1.试剂:____________; 2.步骤

江苏省高中化学知识点学案(必修2)

江苏省高中化学知识点学案(必修2) 复习材料 一、食品、药品与人体健康 1.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 人类的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素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它们在人体内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见下表: 营养物 质 食物来源代谢与功能 糖类葡萄糖:葡萄 等带有甜味的 水果、蜂蜜, 植物种子、叶 和动物血液 蔗糖:甘蔗和 甜菜 淀粉:植物种 子和块茎(大 米、马铃薯) 纤维素:干果、 鲜果、蔬菜等 糖类是生命的基础能源物质,提供人体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葡萄糖容易被人体吸收并能直接为人体组织所利用;淀粉和蔗 糖必须在酶的催化下,先水解为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 要: (C6H10O5)n(淀粉)+n H2O n C6H12O6(葡萄糖)。 葡萄糖在人体中的功能: ①氧化放能,C6H12O6+6O2→6CO2+6H2O; ②合成肝糖元,当血糖低于正常值时,再转变成葡萄糖补 充到血液中; ③合成肌糖元,供给肌肉运动时使用; ④转变成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为葡萄糖,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的作用:①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 助于食物消化和废物排出;②减少有害物质与肠黏膜的接触时 间;③预防便秘、痔疮和直肠癌;④降低胆固醇、防治糖尿病。 油脂猪、牛、羊等 家畜肉类和大 豆、花生等油 料作物的种子 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人体摄入油脂后,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 油,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有: ①氧化热量,1 g脂肪在体内氧化时放出约39.3 kJ的热量, 远高于糖类和蛋白质; ②合成人体所需的脂肪,存于脂肪细胞中(相当于“能量” 的储存); ③合成人体所需的其他化合物,如磷脂、固醇(细胞的主 要成分)等; ④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和参与胆固醇的代谢等。 蛋白质动物性蛋白 质,如鸡、鸭、 鱼、肉等 植物性蛋白 质,如谷类、 豆类、菌类、 蔬菜、水果等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一部分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 各种蛋白质,包括激素和酶,满足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 部分氨基酸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供给人体活动的需要。 另一方面,人体内各种组织蛋白质也不断地分解,生成尿素, 排出体外。高中生每天大约要摄取80~90 g蛋白质。 酶是一类特殊蛋白质,对于生物体内复杂的新陈代谢反应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2020高一化学实验15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学案

实验15 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OH

2 1.借助下表提供的信息,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所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采用水浴加热 B.使用浓硫酸做催化剂 C.用NaOH(aq)洗涤产物后分液D.边制备边蒸出乙酸丁酯 【答案】B 【解析】A.水浴加热温度较低,不能超过100℃,乙酸丁酯沸点126.3℃,应直接加热,故A错误;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浓硫酸可作为制备乙酸丁酯的催化剂,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且加快反应速率,故 B 正确;C.乙酸丁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一般可用碳酸钠饱和溶液,碳酸钠溶液可以吸收乙酸,降低乙酸丁酯的溶解度,有利于乙酸丁酯析出,故C错误;D.边反应边蒸馏,导致乙酸、1﹣丁醇挥发,产率较低,故D错误; 2.有关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反应均需使用浓硫酸、乙酸 B.过量乙酸可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C.制备乙酸乙酯时乙醇应过量 D.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过滤、洗涤等操作 【答案】D 【解析】A.两反应均需使用浓硫酸为催化剂、乙酸为其中一种反应物,选项A正确;B.制备乙酸丁酯时,采用乙酸过量,以提高丁醇的转化率,这是因为正丁醇的价格比冰醋酸高,选项B正确;C.制备乙酸乙酯时,为了提高冰醋酸的转化率,由于乙醇价格比较低廉,会

使乙醇过量,选项C正确;D.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进行分液操作,选项D错误。答案选D。 3.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于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A.酯化反应是酸和醇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B.酯化反应是中和反应 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D.酯化反应一般需要催化剂 【答案】B 【解析】A.酸与醇生成酯和水的反应是酯化反应,选项A正确;B.酸与碱生成盐与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酯化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B错误;C.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反应反应到达平衡时到达最大限度,选项C正确;D.羧酸跟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并且一般反应极缓慢,故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浓硫酸吸水,有利于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选项D正确。 4.下列对酯化反应及其产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加入少量料酒和食醋能生成少量酯增加菜品的香味 B.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D.油脂是一类易溶于水的酯 【答案】D 【解析】A.炒菜时加入少量料酒和食醋能生成少量酯增加菜品的香味,A正确;B.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正确;C.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是有限度的,C正确;D.油脂是一类难溶于水的酯,D错误,答案选D。 5.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推断它不应具有的性质() A.与NaOH溶液反应 B.与金属钠反应 C.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C 【解析】A.分子中含有酯基和羧基,都可与氢氧化钠反应,A不选;B.含有羧基,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B不选;C.分子中不含羟基,与乙酸不反应,C选;D.含有羧基,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D不选,答案选C。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与醇在强酸的存在下加热,可得到酯

必修2第三章第3节乙醇乙酸知识点汇总

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知识点二 乙醇 一、 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工业酒精含乙醇约95%。含乙醇达99.5%以上的酒精称无水乙醇。75%乙醇是优良的有机溶剂。 注意:1.乙醇密度小于水,但二者混合时并不分层,原因是乙醇和水互溶所以不能用于除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2.固体酒精并不是固态酒精,而是饱和醋酸钙溶液与酒精混合形成的凝胶。 二、 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 ,结构式为 结构简式为CH3CH2OH 或C2H5OH 比例模型 三、 乙醇的化学性质 (一)乙醇的取代反应 1.乙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金属钠的变化 气体燃烧现象 检验产物 水 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小球,并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钠球迅速变小,最后消失 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 物质生成 乙醇 钠沉于无水酒精底部,不熔成闪亮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 气体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倒扣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壁有水滴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证明 无二氧化碳生成 结论: ①水与钠反应比乙醇与钠反应剧烈,密度:水>钠>乙醇,乙醇钠显碱性CH 3CH 2ONa (aq )水解显碱性。 CH 3CH 2ONa +H —OH CH 3CH 2OH +NaOH ②本反应是取代反应,也是置换反应.羟基上的氢原子被置换。 ③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比水与金属钠的反应平缓得多,说明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2HO —H +2Na 2NaOH +H 2↑ ④其他活泼金属也能与CH3CH2OH 反应,如 C —C —O —H H H H H H

高中化学有关乙酸

【助学】 本课精华: 1.陌生有机物化学性质推测 2.物质除杂方法 3.元素化合价规律 4.羟基、羧基重要性质 5.乙酸乙酯实验室制备 【学前诊断】 1.能够用来鉴别乙醇、乙酸和苯的物质是 A.碳酸钠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水D.紫色石蕊溶液难度:易 2.下列事实能说明碳酸的酸性比乙酸弱的是 A.乙酸能发生酯化反应,而碳酸不能B.碳酸和乙酸都能与碱反应,产物都是盐C.醋酸可用于清除水垢D.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碳酸不能难度:中 3.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③纯碱溶液;④丙醇;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试根据其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组 A.②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④D.全部 难度:难 【典例精析】 1.钠与下列物质反应都能够产生氢气:①H2O;②CH3COOH;③CH3CH2OH。 试推断这三种物质电离出H+的难易程度(从难到易的顺序)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②①③ 难度:易 2.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B. 除去乙烷中的乙烯: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

C. 提取碘水中的碘:用四氯化碳萃取 D.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 难度:中 3.已知乳酸的结构式为,试回答: (1)乳酸分子中含有和两种官能团(写名称); (2)1 mol乳酸能与mol金属Na反应,能与mol NaOH 反应,能与mol NaHCO3反应,能与mol Na2CO3反应。 难度:难 4. (1)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 ①; ②。 (4)试管B中盛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 若46 g乙醇和30 g乙酸反应能生22 g乙酸乙酯,则该反应的产率是。 难度:难

高一化学必修一学案13

必修一导学案13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认识金属在生产生 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3、通过归纳整理,了解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特点与其单质化学性质的联系 【学习重点】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学习难点】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 【学习过程】活动一复习巩固认识金属元素 活动 主题 活动内容活动结果 自主整理 复习巩固1、阅读教材P46第一自然 段及图3-1,,归纳出自 然界中金属的存在形 态及地壳中金属元素 的含量 2、回顾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3、画出Na、Mg、Al的原 子结构示意图 4、分析原子结构特点与金属 的化学性质的联系。 5、阅读教材P46第二自然 段,归纳出金属共同的物 理性质 6、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 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铝与硫酸铜镁条燃烧 溶液反应 1、除金、铂等少数极不活泼金属外,地球上绝大多数金 属元素是以(填“单质”和“化合物”)的形 态存在的。因为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其次是, 第三位,第四位是。含量最高的非金属 元素是,金属元素是。 2、 3、Na Mg Al 4、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或“少”),易 (“得”或“失”)电子,所以金属单质的化学 性质一般较(“活泼”或“不活泼”) 5、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不透明,有易导,易导有性。 6、指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并用单 线桥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1)(离子方程式) 还原剂氧化剂 (2) 还原剂氧化剂

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第9讲 乙醇和乙酸教师提升版

9乙醇与乙酸 【知识导图】 【重难点精讲】 一、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烃的衍生物 (1)概念: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常见烃的衍生物:如CH3Cl、CH3CH2OH、、CH3COOH等。烃的衍生物并不一定是由烃经取代反应而成,如CH3CH2Cl可以由乙烯与HCl加成而得。 2.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3.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类别官能团代表物名称、结构简式 烷烃甲烷CH4 烯烃乙烯H2C===CH2

炔烃 芳香烃 卤代烃 醇 醛 羧酸 酯 4.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 (1)认识一种有机物,可先从结构入手,分析其碳骨架和官能团,了解它所属的有机物类别;再结合这类有机物的一般性质,推测该有机物可能具有的性质,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该有机物的用途。 (2)还可以根据有机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了解其在有机物转化(有机合成)中的作用。 (3)与认识无机物类似,认识有机物也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各类有机物在结构和性质上具有的明显规律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有机物。 二、乙醇 1、乙醇的结构 乙醇的分子结构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CH3CH3)中的氢原子被-OH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H—OH)中的氢原子被乙基(—CH2CH3)取代后的产物。其分子式为C2H6O,

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乙醇分子中含有-OH 原子团,这个原子团叫羟基,它决定着乙醇的化学性质。 羟基与氢氧根的比较 羟基(-OH)氢氧根(OH-) 电子式 电荷数不显电性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存在形式不能独立存在能独立存在于溶液和离子化合物中 稳定性不稳定稳定 相同点组成元素相同 2、乙醇的性质 1)乙醇的物理性质 乙醇俗称酒精,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为78.5℃,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注:①通过生活中酒类的浓度可以证明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生活中酒类的浓度 酒类啤酒葡萄酒黄酒白酒医用酒精工业酒精无水酒精 浓度3-5%6-20%8-15%50-70%75%95%99.5% ②由工业酒精制无水酒精的方法:先在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然后加热蒸馏制得无水酒精。 ③通常用无水CuSO4(白色)检验是否含有水。 CuSO4+5H2O=CuSO4·5H2O (白色)(蓝色) 2)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2C2H5OH+2Na→2C2H5ONa+H2↑ 实验现象:金属钠沉于无水乙醇底部,在钠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最终钠粒消失,溶液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全集(含答案)

【目标导航】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示。 2、懂得发生实验事故时的一些简单处理方法,能正确使用一些基本仪器并进行一些 简单的实验操作。 3、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 馏、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 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学习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学习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第一课时:实验基础知识 【问题导学】 1、如何保证实验安全?(课本第4页) 2、课本第4页,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试给下列几类物品举例。 易燃气体 易燃液体 自燃物品 爆炸品 剧毒品 腐蚀品 氧化剂 3、你听过实验中的“六防”吗?试着查查资料,了解一下,把你不熟悉的地方标记一下。 5、你认识下列仪器吗?是否知道他们的作用?

上面仪器中哪些可用作反应容器? 哪些可以直接加热? 哪些可以间接加热? 强调:胶头滴管 【练习】1、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不慎碰到起火时可用水扑灭 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 C、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浓硫酸 E、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加热再通氢气 F、拿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G、在通风橱中制备有毒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练习】2、加热固体试剂时,不能使用的仪器是() A. 试管 B. 烧杯 C. 蒸发皿 D. 坩埚 【问题导学】6、初中你一定学过很多基本实验操作,一起来复习一下。 (1)药品取用: 原则

高一化学学案1(必修1).doc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 1 课时安全实验制作人(湛才善) 一:在做实验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 .取药品: (1)固体块状 粉末 (2)液体少量 大量 定量 2 .加热(1)固体 (2)液体或固液混合物: 思考题1若固体加热易熔化(比如草酸晶体)呢? 3 .收集:(1)排空气法: (2)排液法: 思考题2 若制取的是有毒气体则应要注意什么问题?如果用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应采用什么装置?(作图) 4 .闻气味: 5 .点燃 气体加热 6 .尾气处理碱性 酸性 其他 7.干燥酸性 碱性 中性 8.混合固固 固液 液液 思考题 3 浓硫酸稀释浓硫酸与乙醇、乙酸、甲酸呢?

9 意外处理:1液体飞溅到实验台 2 强酸溅到身上 3强碱溅到身上 10 熟记安全标志 补充习题 1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为了使过滤速率加快,可用玻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加速液体流动 B .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要将被加热的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 C .为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可采用粉碎、振荡、搅拌、加热等方法 D .为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常采取搅拌、加热等措施 2 .下列有关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 .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C .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 D .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 .下图是用浓H 2 SO 4 和HCOOH (甲酸)制备CO 还原Fe 2 O 3并检验反应产物的实验装置图。 制备CO 的方程式为HCOOH+(浓)H 2 SO4==CO ↑+H 2 O 。 ⑴ A 、B 、C 、E 中应分别盛放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⑵加热还原Fe 2 O 3 之前首先要做______________ 检验;然后还要做 _____________ 试验,检验_________ 是否被赶净; ⑶实验结束后在玻璃管上方悬挂磁铁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 中所放物质为CuCl -NH 3溶液,它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立即加水冷却全问题。 课后作业 1 熟记安全实验2预习1过滤实验 2 蒸发实验 3 蒸馏实验4萃取实验

备战高考化学乙醇与乙酸-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备战高考化学乙醇与乙酸-经典压轴题及答案解析 一、乙醇与乙酸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 (1)聚偏二氯乙烯()具有超强阻隔性能,可作为保鲜食品的包装材料.它是由________(写结构简式)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该物质的分子构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劣质植物油中的亚油酸(] 324227[CH (CH )CH CHCH CH CH CH )COOH ==含量很低,下列关于亚油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分子式为18342C H O B .一定条件下能与甘油(丙三醇)发生酯化反应 C .能和NaOH 溶液反应 D.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3)假酒中甲醇()3CH OH 含量超标,请写出Na 和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劣质奶粉中蛋白质含量很低.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5)在淀粉中加入吊白块制得的粉丝有毒.淀粉最终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请设计实验证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2CCl CH = 平面型 BC 3322CH OH 2Na 2CH ONa H +→+↑ 氨基酸 取水解后溶液加入碘水,若溶液不变蓝,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解析】 【分析】 (1)链节的主链上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将两半链闭合即可;乙烯为平面型分子; (2)根据结构式可分析结果; (3)Na 和甲醇反应生成甲醇钠和氢气; (4)蛋白质是氨基酸通过缩聚反应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水解得到相应的氨基酸; (5)淀粉若完全水解,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色。 【详解】 (1)链节的主链上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将两半链闭合即可,其单体为 22CCl CH =,乙烯为平面型分子,22CCl CH =也为平面型分子,故答案为:22CCl CH =;平面型; (2)A. 由结构式可知分子式为18322C H O ,A 项错误; B.含有羧基能与甘油发生酯化反应,B 项正确; C.含有羧基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C 项正确; D.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4KMnO 溶液褪色,D 项错误,故选:BC ; (3)Na 和甲醇反应生成甲醇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否有酒精,酒精占 容积。 2.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___________。 3.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4.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___________。 5.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________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________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乙醇与乙酸含答案

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乙醇与乙酸含答案 一、乙醇与乙酸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X 、Y 、Z 、M 、Q 、R 是6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 元素代号 X Y Z M Q R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75 0.077 0.037 主要化合价 +2 +3 +6,-2 +5,-3 +4,-4 +1 (1)Z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Q 和R 形成的化合物A 是果实催熟剂,用A 制备乙醇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质铜和元素M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X 的金属性比元素Y______(填“强”或“弱”)。 (5)元素Q 、元素Z 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采用下图装置A 在高温下将钢样中元素Q 、元素Z 转化为QO 2、ZO 2。 ①气体a 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若钢样中元素Z 以FeZ 的形式存在,在A 中反应生成ZO 2和稳定的黑色氧化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三周期第ⅥA 族 CH 2=CH 2+H 2O ????→一定条件下CH 3CH 2OH Cu +4H ++2NO 3-= Cu 2++2NO 2↑+2H 2O 强 O 2,SO 2,CO 2 5O 2+3FeS 高温3SO 2+Fe 3O 4 【解析】 【分析】 根据Z 的化合价+6,-2,符合这点的短周期元素只有S ;而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S 的原子半径为0.102,从表中数据,X 的化合价为+2,Y 的化合价为+3,且原子半径比S 大,X 、Y 只能为三周期,X 为Mg ,Y 为Al ;而M 为+5价,Q 为+4价,由于原子半径比S 小,所以只能是二周期,M 为N ,Q 为C ;R 的原子半径比M 、Q 都小,不可能是Li ,只能是H 。 【详解】 (1)根据分析,Z 为硫,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ⅥA 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ⅥA 族;

(新)高中化学-乙酸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中化学新课程准指出,高中化学新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的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本节共1课时完成,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和乙酸的制法。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大纲和以上的教材分析,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乙酸的结构特点放在乙酸的性质之后去认识。当学生对乙酸的性质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为什么乙酸会有这些性质呢?必然使学生联想到它的结构有何特点呢?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观点的认识,又能反映出化学思维的主要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2)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的条件理解,将课本P.75的演示实验做了适当的改进(详见教学过程设计),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推断能力,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5.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酯化反应。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3)方法训练——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其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

经典:高一化学学案全册最新(人教版经典)

目录 尽力而为还不够 (2)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3) §1.1.1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3) §1.1.2蒸馏、萃取及离子的检验 (7) §1.2.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0) §1.2.2摩尔质量 (12) §1.2.3气体摩尔体积 (15) §1.2.4物质的量浓度 (20) §1.2.5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23)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 (26)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31) §2.1.1物质的分类 (31) §2.1.2分散系及其分类 (35) §2.2.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38) §2.2.2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42) §2.2.3离子反应的应用 (44) §2.3.1氧化还原反应的建立 (47) §2.3.2氧化剂和还原剂 (51) §2.3.3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比较 (54)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56)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60) §3.1.1金属的化学性质 (60) §3.1.2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62) §3.1.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65) §3.2.1钠的化合物 (67) §3.2.2铝的重要化合物 (70) §3.2.3 铁的重要化合物 (73) §3.3.1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76)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79)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84) §4.1.1二氧化硅和硅酸 (85) §4.1.2硅酸盐和硅 (87) §4.2.1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89) §4.3.1硫及其氧化物 (93) §4.3.2氮及其氧化物 (97) §4.4.1 氨 (98) §4.4.2硫酸和硝酸 (10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106)

高一化学学案

高一化学统一教学案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一) 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实验事实和思考,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3)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4)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这门学科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1)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学习难点]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课前预习区】 1.初中化学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请各举一例: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基本反应类型,分析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变化。 铜与氧气反应 氧化铜与氢气反应 碳酸钙高温加热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NaCl溶液与AgNO 3 溶液反应 【课堂互动区】 [交流研讨]:从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角度分析,上述这些反应有何特征? 一、氧化还原反应 1、化学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如:反应H 2+CuO高温Cu+H 2 O 元素化合价升高被发生氧化反应 元素化合价降低被发生还原反应 [小结1] ①从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是否升降看,氧化还原反应是。 ②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 ③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④氧化、还原反应是对立的、相互依存于同一反应中。

⑤新的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及依据: 【当堂练习】 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B.CaCO 高温CaO+CO 2↑ C.Na 2O+H 2O=2NaOH D.Mg+2HCl=MgCl 2+H 2↑ 2.金属钠的性质我们已经熟悉,将其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以下变化:第一步,变成Na 2O ,第二步转化为NaOH ,第三步逐渐生成Na 2CO 3·10H 2O ,第四步脱水变成碳酸钠粉末,上述四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 第一步 B. 第二步 C. 第三步 D.第四步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交流研讨】: 1、实验室可以通过哪些不同的反应原理(类型)得到氯化钠呢? 2、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两个反应的本质区别。 3、从微观角度分析两个反应的本质区别。 2Na+Cl 2=2NaCl Na :化合价 , (得或失)电子,被 ,发生 反应; Cl :化合价 , (得或失)电子,被 ,发生 反应。 【实验演示】:锌粒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电流检验 【思考讨论】 1、写出Zn 与CuSO 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判断它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2、讨论电流计的指针为什么会偏转? 3、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4、讨论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有何关系?两者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关系是什么? 5、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与化合价升降有什么关系? 【小结2】 CuSO Cu 失去 e - ,化合价 发生氧化反应 得到 e - ,化合价 发生还原反应

乙酸乙醇

高一有机乙醇乙酸 1.下列有关乙酸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酸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B.乙酸的沸点比乙醇高 C.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它是一元酸,能与碳酸盐反应 D.在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分子羧基中的氢原子跟醇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酯化反应也属于加成反应 B.酯化反应中羧酸脱去羧基中的羟基,醇脱去羟基中的氢原子生成水 C.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只起催化剂的作用 D.欲使酯化反应生成的酯分离并提纯,可以将酯蒸气通过导管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下,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3.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 L H2,取另一份等量的有机物和足量的NaHCO3反应得V2 L CO2,若V1=V2≠0,则此有机物可能是( )。 A. B.HOOC—COOH C.HOCH2CH2OH D.CH3COOH 4.某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如下: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 A.①蒸馏、②过滤、③分液 B.①分液、②蒸馏、③蒸馏 C.①蒸馏、②分液、③分液 D.①分液、②蒸馏、③结晶、过滤 5.下列试剂不能区别乙醇、乙酸和苯的是( )。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碳酸氢钠溶液 C.蒸馏水 D.碳酸氢钠溶液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时,是乙醇分子中的O—H键断裂 B.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变蓝色则含水 C.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和调味用的料酒 D.甲烷、乙烯、苯、乙醇都是无色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氢氧根组成的 B.乙醇是比水轻的液体,与水混合时浮在水面上 C.含乙醇99.5%以上的酒精叫做无水乙醇 D.乙醇可作为提取碘水中碘的萃取剂 8.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B.乙醇分子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显碱性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习题与答案

知识点一:化学实验安全1.下列有关安全措施不.恰当的是( ) A.实验室使用电器时,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 B.实验结束后,应关好水龙头、排气扇及切断电源 C.未经老师允许,可以带食物进实验室,可以边做实验边吃东西 D.酒精灯里的酒精不准带出实验室 2.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 C.制取并收集氧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加热 D.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 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4.将下列错误操作产生的后果填在空白处: (1)手拿试管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内所盛液体超过容积的1/3时给试管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瓶不垫石棉网直接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烧杯盛固体试剂干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量程为100℃的水银温度计测定浓硫酸的沸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5.下列混合物适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 .KCl 、NaNO 3 B .水、酒精 C .Na 2CO 3、CaCO 3 D .MgSO 4、ZnSO 4 6.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B .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C .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D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7.蒸发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使蒸发皿盛满滤液,用小火加热 B .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停止加热 C .待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D .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8.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 ) A .蒸发 B .蒸馏 C .过滤 D .萃取 9.某溶液中存在Mg 2+、Ag +、Ba 2+三种金属离子,现用NaOH 、Na 2CO 3、NaCl 三种溶液使它们分别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滤出一种沉淀,所加溶液顺序正确的是( ) A .Na 2CO 3 NaCl NaOH B .NaOH NaCl Na 2CO 3 C .NaCl NaOH Na 2CO 3 D .NaCl Na 2CO 3 NaOH 10.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