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氧化碳和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一氧化碳和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一氧化碳和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一氧化碳和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一氧化碳和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二. 重点、难点

1. 从CO和CO2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这两种碳的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

2. 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和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 掌握一些简单的有机物和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三. 具体内容

本节内容围绕一氧化碳和有机化合物两个重点。首先,我们要复习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

1.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都可以由碳和氧气反应得到,他们的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2. CO的物理性质因其是气体,所以要和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对比,主要是它的密度和溶解性?那么,有哪些收集方法呢?

3. 化学性质因其和氢气、碳的化学性质类似,所以要对比记忆。那么,一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实验装置有哪些不同点?为什么?实验顺序应怎样?为什么?对比三大还原剂都有哪些不同点?

其次,作为有机化合物,应掌握:

4.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例?

5. 简单的有机物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 还需要掌握的有机物:酒精、醋酸,分别有哪些知识点?

7. 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组成元素?对工业的重要性?

【典型例题】

[例1] 2.8克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跟5.8克某种铁的氧化物完全反应,这种氧化物是()

A. FeO

B. Fe2O3

C. Fe3O4

D. 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物的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例2] 下列物质分别在空气中燃烧,同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是()

①甲烷②木炭③氢气④石蜡⑤酒精⑥一氧化碳⑦甲醇

A. ①④⑤⑦

B. ①③④⑤⑦

C. ②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A

解析:考虑元素守恒。

[例3] 已知A、B、C、D是四种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种单质:A是含碳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0。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1)写出A、C、甲、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C___________;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2)写出物质C与丙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4;CO2;O2;H2;CO2 + C

高温

2CO 。

解析:对于碳的化合物的特点进行总结。

[例4] 如下图,某气体X可能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X气体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A、B两个洗气瓶,试回答:

(A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作干燥剂,B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X气体是(填化学式,下同)(2)若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洗气瓶的质量增加,则X气体是

(3)若A、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X气体可能是

答案:H2;CO;CH4或CO、H2或CH4、H2或CH4、CO或CH4、CO、H2。

解析:注意从元素的角度考虑问题。

[例5] 如下图所示,该装置有洗气、检验及储气等多种用途。

(1)若用此装置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时,在锥形瓶内应该盛放的试剂是

(2)若要验证一氧化碳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气体,锥形瓶内应该盛放的试剂是

(3)若用来收集气体,当气体从b端通入时,能收集到的气体可以是;若用来收集一氧化碳气体,则瓶中应盛放____,气体应从____端进气。

答案:石灰水;石灰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例如:氢气;水;b。

解析:对气体的三种收集方法和除杂、检验方法、操作进行总结。

[例6] 某学生为了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点燃甲烷

②将光洁干燥的小烧杯

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证明含有________元素

③将蘸有________的小

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证明含有________元素解析:通过实验的方式分析甲烷中的元素组成。

[例7] 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实验测得1.6g该纯净物在氧气

中燃烧后,可生成4.4g 二氧化碳和3.6g 水,则该纯净物的组成为( )

A. 只含碳、氢元素

B.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有机物燃烧的问题,写出化学方程式,应考虑元素守恒。

[例8] H 2、C 、CO 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铜发生反应,共同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______色,参加反应的H 2、C 、CO 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答案:红;1:3:14

解析:注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1. 下列三个化学方程式:X +Y 加热2Z ;2Z +O 2点燃2X ;2CuO +Y 加热

2Cu +X ,则X 、Y 、Z 一组正确的化学式为( )

A. C 、CO 、CO 2

B. CO 、CO 2、C

C. CO 2、C 、CO

D. CO 、C 、CO 2

2. 连续发生小煤窑爆炸,造成人员死亡和受伤的恶性事故。引起爆炸的气体主要是( )

A. 氢气

B. 一氧化碳

C. 甲烷

D. 二氧化碳

3. 人体呼吸的过程有以下四个环节,一氧化碳中毒阻碍了下列环节中的( )

A. 肺的通气

B.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D. 组织内气体的交换

4. 为防止污染空气,下列气体中,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 氢气

B. 氧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5. 某化合物R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

3O R +点燃

O H CO 2232+,则R 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 C 2H 6

B. C 2H 6O

C. C 2H 4

D. C 2H 4O 2

6. 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 )

A. 迅速做人工呼吸

B. 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 拨打急救电话120

D. 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7. H 2、O 2、CO 2、CO 、CH 4五种气体中,① 能燃烧的是____,② 能支持燃烧的是____,③ 点燃前必须检验其纯度的是____,④ 有毒的是____,⑤ 常用作还原剂的是____,⑥ 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⑦ 不宜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⑧ 密度大于空气的是_____,⑨ 点燃时产生蓝色火焰的是______。

8. 用化学式填写:

① 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______,② 酒精____,③ 干冰______,④ _____俗称熟石灰,⑤ ______俗称生石灰。

9. 请根据图示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基本反应类型,并填写物质有关的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反应,利用了CO 的________性。

(2)用碳和氧化铜炼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反应,利用了碳的_____________性。

10. 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和揭幕战在汉城兰芝岛上举行,世人瞩目的足球场下面填埋着汉城人15年的垃圾,垃圾产生的沼气为足球场提供部分能源。

(1)沼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

①把秸杆、杂草等废弃物放在密闭池中发酵可以产生沼气;

②沼气的应用对解决农村燃料问题、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

③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

④点燃沼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

11. 在不断通入一氧化碳的条件下加热Cu和CuO的混合物5g,反应完全时,称得残渣4.2g,求原混合物中铜和氧化铜的质量各为多少?

12. 下列各组气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是()

A. H2、CO2

B. H2、CO

C. CO、CO2

D. H2、O2

【试题答案】

1. C

2. C

3. C

4. C

5. B

6. B

7. ① H 2、CO 、CH 4;② O 2;③ H 2、CO 、CH 4;④ CO ;⑤ H 2、CO ;⑥ CH 4;⑦ CO 2;⑧ O 2、CO 2;⑨ CO 、CH 4。

8. ①CaCO 3;②C 2H 5OH ;③CO 2;④ 2)(OH Ca ;⑤CaO

9. ① 2CO + O 2

点燃 2CO 2;化合反应;可燃性;② C + 2CuO

高温 2Cu + CO 2↑;置换反应;还原性。 10.(1) CH 4 + 2O 2

点燃

CO 2 + 2H 2O ;(2)①②③④

11. 1g ;4g 12. B

【试题解析】

1. 重点注意:第二个反应中Z 和氧气反应,说明Z 具有可燃性;第三个反应中Y 和氧化铜反应,说明Y 具有还原性,用排除法选择。

3. 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是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阻止了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所以血液无法输送氧气。

4. 一氧化碳只用排水法收集,不只因为其污染空气,更重要的原因是其密度和空气太接近,所以排空气排不尽。

5. 原子守恒。

6. D 中的方法会接通电源,会引发电火花,容易引燃而爆炸。

9. 对比一氧化碳和碳的化学性质。

11. 利用差量法,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是氧元素的质量0.8g ,然后除以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反求氧化铜的质量4g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参考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1)投影仪、充有一氧化碳的贮气瓶、导管、烧杯、试管、铁架台、玻璃管、酒精灯、单双孔塞; (2)澄清石灰水、新鲜鸡血、抗凝血剂、CuO、干冰。 学生用具:(1)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集气瓶、烧杯、酒精灯、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软塑料瓶; (2)石灰石、稀盐酸、木条、蜡烛、石蕊溶液、花、稀醋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CO2在自然界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究CO2的性质。 [学生活动]制取CO2并收集到三个集气瓶、一个软塑料瓶中。 [活动与探究] 1.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2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1/3),观察现象并分析。 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根据上述观察分析填写下表: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 1.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同时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2.向软塑料瓶中加入水,盖紧瓶塞后,发现塑料瓶向内凹陷。这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 3.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介绍]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 [设问]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活动探究]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常识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常识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附件: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常识 一氧化碳中毒,即常说的一氧化碳煤气中毒,每年春冬时有发生,掌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基本常识十分必要。 一、常见的一氧化碳中毒原因有哪些 (一)生活用煤不装烟囱,或是装了烟囱但却堵塞、漏气。 (二)室内用蜂窝煤取暖而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容易造成一氧化碳蓄积。 (三)火灾现场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四)冷天在门窗紧闭的小车内连续发动汽车,产生大量含一氧化碳的废气。 (五)一氧化碳热水器安装使用不当引起泄露。 (六)城区居民使用管道一氧化碳,管道中一氧化碳浓度为25%至30%,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一氧化碳大量溢出,可造成中毒。 二、怎样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冷天取暖或使用一氧化碳时,一定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这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关键。要克服麻痹思想,房内生火取暖,一定要安装排烟设备,并经常检查有无堵塞和漏洞,及时修理。烟筒伸到室外的部分,最好安一个弯头,防止呛风倒烟,室内门窗不要关得太严。用一氧化碳或液化气做饭烧水,也应严防一氧化碳中毒,办法是注意管道有无漏气,不用火时应关紧闸门。 三、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一氧化碳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中毒时间稍长,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严重的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困倦乏力、虚脱或昏迷等症状,皮肤和粘膜呈现一氧化碳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甚至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会很快死亡。 四、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护措施有哪些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doc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 课后听了李老师的指点诸位同行的建议和意见,使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许多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去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克服掉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想不去做是不可以的,空想也是不可以的,自己要去实践,才能在课堂上更能让学生们很好的去动手实践真正去当学习的主人。我始终这样认为,也是我的一惯做法,课堂上自己要活跃,学生才可能活跃,才最大可能把学生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给他们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学习意识,将是好为人师的永恒追求。 课后听了李老师的指点诸位同行的建议和意见,使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许多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去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克服掉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想不去做是不可以的,空想也是不可以的,自己要去实践,才能在课堂上更能让学生们很好的去动手实践真正去当学习的主人。我始终这样认为,也是我的一惯做法,课堂上自己要活跃,学生才可能活跃,才最大可能把学生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给他们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学习意识,将是好为人师的永恒追求。 课后听了李老师的指点诸位同行的建议和意见,使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许多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去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克服掉自己

的不足的地方,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想不去做是不可以的,空想也是不可以的,自己要去实践,才能在课堂上更能让学生们很好的去动手实践真正去当学习的主人。我始终这样认为,也是我的一惯做法,课堂上自己要活跃,学生才可能活跃,才最大可能把学生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给他们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学习意识,将是好为人师的永恒追求。 课后听了李老师的指点诸位同行的建议和意见,使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许多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去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克服掉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想不去做是不可以的,空想也是不可以的,自己要去实践,才能在课堂上更能让学生们很好的去动手实践真正去当学习的主人。我始终这样认为,也是我的一惯做法,课堂上自己要活跃,学生才可能活跃,才最大可能把学生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给他们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学习意识,将是好为人师的永恒追求。 课后听了李老师的指点诸位同行的建议和意见,使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许多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去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克服掉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想不去做是不可以的,空想也是不可以的,自己要去实践,才能在课堂上更能让学生们很好的去动手实践真正去当学习的主人。我始终这样认为,也是我的一惯做法,课堂上自己要活跃,学生才可能活跃,才最大可能把学生的热情,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知识点及练习题

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考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 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⑵密度比空气大; ⑶能溶于水;(设计实验证明,参看课本P114实验6-5) ⑷CO2固体叫“干冰”。 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实验探究:参看课本P113实验6-4) 更不能供给呼吸(解释“屠狗洞”现象)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探究:参看课本P114实验6-6) 化学方程式:CO2 + H2O == H2CO3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CaCO3沉淀。 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 CaCO3↓+ H2O ①CO2气体的检验 ②长期放置的石灰水,瓶壁会出现一层白色物质 此反应的应用③刚抹过石灰浆的墙壁,生上炭火炉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建筑工人在没有用完的石灰浆上覆盖一层土 ⑤鸡蛋放入石灰水中一会儿取出,可以保鲜 (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CO2+ C 2CO (注: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考点2 一氧化碳的性质 ⒈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制取 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⒉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2CO + O2点燃 =====2CO2——作燃料(是煤气的主要成分)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注意:①CO和H2一样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验纯(方法与H2一样) ②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但: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是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⑵还原性:CO + CuO Cu + CO2 ——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操作顺序实验时,先通CO,后加热;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直至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不同,了解这两种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实验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CO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CO的可燃性、还原性以及毒性 教学难点: (1)CO与CO 2 的性质比较;CO与C的化学性质比较 (2)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教学方法:实验设疑、引导、分层启发式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储气装置、铁架台(附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硬质玻璃管、石灰水、氧化铜、火柴。 课题3第二课时一氧化碳 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为四阶段:课题引入、知识讲解、归纳小结、巩固练习)课题引入: [引入](电脑展示燃烧的煤炉)煤炭在不同的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两种氧化物 ——CO、CO 2,CO分子比CO 2 分子少一个O原子。这种分子构成上的差异,会给 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带来什么差异呢?结合新闻报道,引出令人谈之色变的煤 气中毒的罪魁祸首的庐山真面目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揭开CO的神秘面 纱,研究CO的性质。 出示教学目标: 知识讲解: 一、CO的物理性质

[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性质总是从它的物理性质开始,学习CO 也不例外。 (展示一瓶CO 气体) 请阅读课本P121第五段,归纳CO 的物理性质,提示:从色、态、味、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 [归纳]CO 的物理性质,与CO 2对比(用电脑逐步显示下表) [小结]CO 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的气体。 [过渡]从物理性质看出,CO 与CO 2有着很大不同,那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一致呢? 我们来看看CO 的表现吧。 二、CO 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实验探究1]电脑演示实验 [提示]观察要点:(1)火焰的颜色;(2)烧杯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提问]CO 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 22 22CO O CO 点燃 + [提问]CO 具有可燃性,若不纯时点燃会有什么后果?点燃前一定要注意什么?(回答:会爆炸,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讨论]煤炉上方的蓝色火焰什么气体在燃烧? [分析]上层22 22CO O CO 点燃 +中层CO CO C 22 高温 + 下层: 22CO O C 点燃 + [小结] 煤炉上方的蓝色火焰是CO 在燃烧。 [思考]前面我们学过木炭可以夺取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使氧化铜失去氧被还原成铜,一氧化碳是否也可以还原氧化铜呢? 2、CO 的毒性 [过渡]我们常常听到煤气中毒、煤气爆炸等等事故发生,所谓煤气就是CO 的俗称。煤气爆炸是因为CO 具有可燃性,那么煤气中毒又是怎么回事呢?多发生在

(整理)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

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 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熔点—199℃,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它为中性气体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十2,能进一步被氧比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CO+O22CO2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 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如: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金属铜,将氧化锌还原成金属锌: 一氧化碳还有一个重要性质: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它能和一些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主成分子化合物。如Ni(CO)4(四羰基镍)、Fe(CO)5(五羰基铁)等,这些物质都不稳定,加热时立即分解成相应的金属和一氧化碳,这是提纯金属和制得纯一氧化碳的方法之一。

一氧化碳的的用途: 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如: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金属铜,将氧化锌还原成金属锌: 一氧化碳(co)是一种对血液,与神经系统毒性很强的污染物.,空气中的一氧化碳(co),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含二价铁的呼吸酶结合,形成可逆性的结合物。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不仅降低血球携带氧的能力,而且还抑制,延缓氧血红蛋白(o2hb)的解析与释放,导致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严重者则可能危及人的生命。正常情况下,经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将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氧血红蛋白(o2hb)被输送到机体的各个器官与组织,参与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比如果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很多的一氧化碳将进入机体血液。进入血液的一氧化碳,优先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百~3百倍。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解离速度,只是氧血红蛋白(o2hb的1/36百。一氧化碳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与机体吸收高浓度一氧化碳空气的时间长短。一氧化碳中毒者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含量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关系,中毒的严重程度则与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有直接关系. 此外,机体内的血红蛋白(hb)的代谢过程,也能产生一氧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培养学生通过物质的结构了解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思维方式,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是由于物质组成和结构不同所决定,这是学习化学所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理及其危害性,加强安全意识培养 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器材: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一套或视频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学生复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比较,每个分子中少了一个氧原子,那么,一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呢?引出新课。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师:煤炉上放一盆水能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学生回答。可以看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物理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异。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教师出示一氧化碳燃烧的图片,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CO+O2==CO2 教师强调:火焰蓝色,不纯点燃容易发生爆炸,点燃前要检验纯度。 学生讨论:三种可燃性气体的燃烧后产物比较和现象的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填写下表: 教师强调:可燃物中含有氢元素,则燃烧后的产物中一定有水,可燃物中含有碳元素,则燃烧后的产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2、还原性,教师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视频,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CuO+CO==Cu+CO2 学生叙述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教师:由于氧化铜变成铜,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反应,之所以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正是由于有一氧化碳的缘故,所以,一氧化碳是还原剂,所以说,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3、一氧化碳的毒性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并回答问题 一氧化碳的中毒原因? 冬天生火炉,为什么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的比较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氧化碳的性质,下面同学们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比较,同学们讨论,看看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列表,学生填写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宣传知识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宣传知识 一、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 一氧化碳中毒亦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凡含碳物质如煤、木材、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直接使用桶、盆取暖;煤炉内压得过满,煤炭燃烧不充分;烟囱堵塞或封闭不严;降雪、大风、浓雾和气温回升时,室外气压低及室内外温差小,烟气扩散受阻和倒灌;使用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热水器淋浴时,排气不畅等情况,都极易导致室内一氧化碳浓度骤增,引发一氧化碳中毒。 二、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的症状有:头痛、头晕、头胀、耳鸣、恶心、呕吐、心悸、站立下稳,有短暂的意识模糊等。 中度中毒症状:除在轻度中毒的症状上加重外,颜面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步态蹒跚,嗜睡,甚至昏迷。 重度中毒的症状:除昏迷外,主要表现有各种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口唇苍白或紫绀,大汗,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瞳孔缩小、不等大或扩大;呼吸浅表或出现潮式呼吸。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休克、酸中毒及肾功能不全等。 三、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措施 1.应注意热水器或煤气正确的使用方法及保养,注意检

查连接煤气灶具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裂、虫咬,防止漏气。自动点火的煤气连续点火未燃烧时,应稍等片刻,让已流出的煤气放散后再点火。 2.使用热水器、煤气灶具之前应闻闻有无煤气味,确定是否漏气,切勿安装于密闭浴室或通风不良处。在使用天然气热水器时不要密闭房间,洗浴时间避免过长,不超过20分钟。 3.居室内用煤火炉要安装烟道密闭完全的烟囱,用炭火盆取暖时要注意空气流通。 4.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地开空调机;即使是在行驶中,也应经常打开车窗,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感觉不适时立即停车休息;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 5.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氧化碳报警器是专门用来检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装置,能在一氧化碳浓度超标的时候及时地报警。 如果身边的人发生煤气中毒时,一定要及时将中毒者抬离现场,将其放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平躺休息,注意保暖和保持呼吸道通畅。中毒较轻者可喝少量醋或酸菜水,危重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在医务人员到来之前,要让患者保持侧卧,防止发生呕吐而窒息。

《一氧化碳》教案

《一氧化碳》教案 [知识教学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对环境的污染。 [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3.疑点:向炉火中撒少量的水后,为何炉火烧得更旺? 4.解决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观念。 [教学步骤 ]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与CO2相比较) 复习提问: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5—10。 学生活动: (1)观察火焰颜色,当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观察石灰水变化。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何物质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与O2(或空气)混合后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注意点燃前应检验CO气体的纯度。 提问:(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H2? (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CO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目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到CO和H2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可根据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物不同来区别;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区别。 [板书]:(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1。 学生活动: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这个特性与O2、C相似。 [板书]:CO H2 C 可燃性 2CO + O2 ==2CO2 蓝色火焰2H2 + O2 ==2H2O 淡蓝色火焰 C + O2 ==CO2 还原性CO+CuO==Cu+CO2H2+CuO==Cu+H2O C+2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途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它有哪些用途? 学生活动:①总结出一氧化碳的用途。 ②阅读教材中的选学材料,了解水煤气的成分,并思考选学材料中提出的问题。 [板书]:(1)气体燃料 (2)冶炼金属:Fe2O3+ 3CO ==2Fe + 3CO2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99页,理解CO中毒的生理过程。

一氧化碳和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一氧化碳和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二. 重点、难点 1. 从CO和CO2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这两种碳的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 2. 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和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 掌握一些简单的有机物和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三. 具体内容 本节内容围绕一氧化碳和有机化合物两个重点。首先,我们要复习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 1.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都可以由碳和氧气反应得到,他们的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2. CO的物理性质因其是气体,所以要和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对比,主要是它的密度和溶解性?那么,有哪些收集方法呢? 3. 化学性质因其和氢气、碳的化学性质类似,所以要对比记忆。那么,一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实验装置有哪些不同点?为什么?实验顺序应怎样?为什么?对比三大还原剂都有哪些不同点? 其次,作为有机化合物,应掌握: 4.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例? 5. 简单的有机物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 还需要掌握的有机物:酒精、醋酸,分别有哪些知识点? 7. 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组成元素?对工业的重要性? 【典型例题】 [例1] 2.8克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跟5.8克某种铁的氧化物完全反应,这种氧化物是() A. FeO B. Fe2O3 C. Fe3O4 D. 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物的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例2] 下列物质分别在空气中燃烧,同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是() ①甲烷②木炭③氢气④石蜡⑤酒精⑥一氧化碳⑦甲醇 A. ①④⑤⑦ B. ①③④⑤⑦ C. ②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A 解析:考虑元素守恒。 [例3] 已知A、B、C、D是四种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种单质:A是含碳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0。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1)写出A、C、甲、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C___________;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2)写出物质C与丙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4;CO2;O2;H2;CO2 + C 高温 2CO 。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案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碳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 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这使它们性质差异很大。前 面我们已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本节课我们类比对二氧 化碳的探究,来学习一氧化碳的内容? 二、自主预习 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121—122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 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一氧化碳用途 三、合作探究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比较CO 和CO2 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溶解性密度 CO无色无味气 体难溶于水比空气密度 咯小 CO2无色无味气 体能溶于水比空气密度 大 根据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请回答 1、为了防止煤气中毒,有人在煤火上放一大盆水,行吗?为什么? 2、请选择收集CO的方法。

四、精讲实练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可燃性课件展示一氧化碳燃烧 现象:1)CO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2)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思考:1、点燃一氧化碳前应做什么工作?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二次备课2、煤炉里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课件展 示煤炉燃烧)一氧化碳毒性课件展示观察现象并归纳结论:一 氧化碳及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 好的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一氧化碳有毒。 提出讨论问题: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2、用煤火取暖时,应该怎样防止煤气中毒? 3、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很少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 体? 4、如发生煤气泄漏,应该怎么办? 一氧化碳还原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课件展示分析实验现象及注意事项。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一氧化碳中毒基本知识

一氧化碳中毒基本知识 一、概述 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亦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二、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斓鞍自荚?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3、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4、后遗症中、重度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 三、诊断要点 1、中毒史有发生中毒的环境和条件。 2、中毒发现。 3、实验室检查测定血液碳氧血红蛋白(HbCO)阳性。 四、治疗决策与常规处方 1、改善组织缺氧,保护重要器官 (1)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解开领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冬季应注意保暖。(2)吸氧:以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有条件者行高压氧治疗,效果最佳。鼻导管吸氧的氧流量为8-10L/min。 (3)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可用细胞色素C30mg静脉滴注(用前做皮肤试验),或将三磷腺苷20mg、辅酶I(辅酶A)50U、普通胰岛素4U加入25%葡萄糖溶液250ml 中静脉滴注。 (4)有脑血管痉挛、震颤性麻痹者,可用阿托品或654-2静脉注射。 2、防治脑水肿应用高渗脱水剂,如20%甘露醇与高渗葡萄糖液交替静脉滴注、或并用利尿剂及地塞米松。脑水肿多出现在中毒后2-4h。 3、纠正呼吸障碍可应用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等。重症缺氧、深昏迷24h以上者可行气管切开,呼吸停止者立即人工呼吸,必要时气管插管,加压给氧,使用人工呼吸器。 4、纠正低血压发现休克征象者立即抗休克治疗。 5、对症处理惊厥者应用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镇静。震颤性麻痹服苯海索(安坦)2-4mg、3/d。瘫痪者肌注氢溴酸加兰他敏2.5-5mg,口服维生素B族和地巴唑,配合新针、按摩疗法。 6、预防感染对长期昏迷者给抗生素治疗。 7、其他治疗如高压氧疗法,放血疗法等。 五、综合医嘱

《一氧化碳》教案

《一氧化碳》教案 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与CO2相比较) 复习提问: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质 讲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与O2(或空气)混合后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注意点燃前应检验CO气体的纯度。 提问:(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H2? (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CO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目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到CO和H2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可根据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物不同来区别;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区别。 [板书]:(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1。 学生活动: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这个特性与O2、C相似。 讲解: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很重要的用途;CO 有剧毒,又污染空气,所以要注意防止和控制CO对环境的污染。对于CO,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认识它。 [总结、扩展] 1.CO和CO2性质的差异。 2.CO和H2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布置作业] 1.教材P100习题2。 2.用什么方法鉴别空气、O2、H2、CO和CO2?

冬季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冬季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 识(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冬季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新编版)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据统计,中国家庭每年由于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人数,仅次于交通事故和生产事故,居第三位。为杜绝我市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黑河市卫生计生委健康教育专家提醒大家,入寒季节要全面掌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发生的知识,避免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一、什么是煤气中毒 通常指的就是一氧化碳中毒。没有加入集中供暖的市民特别是农村,烧煤炭取暖仍然不可缺少,使用不当极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情况。 二、常见中毒原因 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门窗紧闭、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风斗,或其气压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

2、城市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 3、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 4、冬季在车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都可能引起煤气中毒。 三、怎样识别煤气中毒 1、轻度中毒 中毒者会感觉到头晕、头痛、眼花、全身乏力,这时如能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减轻、消失。 2、中度中毒 中毒者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老是感觉睡不醒、困倦乏力,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遗症。 3、重度中毒 此时中毒者多已神智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肺部

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CO)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课题3 一氧化碳(初中化学九年级)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9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知识面狭窄,学生基础比较差,但是在实验操作方面还是比较好,在讲授课程时,精讲精练,认真分析,巩固知识。 3.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CO的毒性),同时与学过的CO2相比较,通过合作探究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件演示加深对一氧化碳毒性的理解,加强安全意识。 (2)通过讨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尾气处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讨论交流并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一氧化碳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的探究,懂得要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看待问题;培养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 (2)关注与一氧化碳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与社会决策、为美化环境献计献策。 5.教学难点分析 重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一氧化碳毒性、可燃性、还原性。 难点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6.教学课时:一课时 7.教学过程 ↓

↓ ↓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提问】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你们知道碳的其他氧化物吗?(讨论交流) 分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结构上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讨论交流,得出结果) 他们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这意味着他们的性质也相同吗?(产生疑问,大胆设想) 二、合作探究 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煤气泄漏可能会引起中毒,因此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体会一氧化碳你和二氧化碳性质上的第一个不同点)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关知识(新人教版)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关知识(新人教版)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Q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Q固体叫“干冰”); ⑵密度比空气大;⑶能溶于水; 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操作】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第一朵小花变红;② 第二朵小花不变色;③ 第三朵小花不变色;④ 第四朵 小花变红;⑤ 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 ①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 说 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学方程式】 CQ+HO=HCQ和H2CQ=H2O+CE 【注意事项】 ①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纸花必须是干燥的。如果纸花不是干燥的,那么在把第三朵纸花放入水中时,CQ 会与纸花里的水分反应生成碳酸使纸花变红,这样就起不到对照的作用。 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一氧化碳的性质

课题: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性质: 从CO和的化学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个氧原子。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两者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结构决定性质)。 【指导阅读】阅读97页第1自然段(注意与物理性质的比较)。 1.物理性质:C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提问:制取CO气体时应如何收集? 归纳: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因CO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剧毒。应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特别指出:和其他可燃气体一样,点燃CO之前必须先验纯。 提问:为什么要验纯?怎样验纯? 明确:若CO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CO的爆炸极限是12.5%~74%。验纯的方法同氢气的验纯。 讲述: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时所产生的。(引导学生看图课本第97页5-22)。水煤气是CO和的混合气。 引导回忆: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设问:CO是否也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导学生思考:①实验的仪器、药品有哪些?②课本上图5-23、图5-13、图5-18有什么明显区别?③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 要求学生观察:①玻璃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产生了什么现象? 让学生分析有关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归纳并出示小黑板: 药品:CO、CuO、溶液。 仪器:铁架台、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细口瓶、气球。 步骤:①先通一会儿CO气体;(为什么?)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 ③停止加热; ④处理收集到的尾气。 现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在该反应中,CO是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强调:①CO必须干燥、纯净。这样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也避免了实验事故的发生。②增加尾气收集装置是十分必要的。因从导管进入细口瓶的气体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许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③尾气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课本99页图给出了处理尾气的另一种方法。 提问:还原CuO、C还原CuO、CO不原CuO,三个反应有何异同点? 归纳:①反应CuO中均为氧化剂,C、CO分别作还原剂。②前两个反应属置换反应,最后一个不是。 讨论: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质决定用途) 归纳并板书: 作气体燃料; 作冶金工业上的还原剂。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不同,了解这两种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实验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CO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CO的可燃性、还原性以及毒性 教学难点: (1)CO与CO 2 的性质比较;CO与C的化学性质比较 (2)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教学方法:实验设疑、引导、分层启发式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储气装置、铁架台(附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硬质玻璃管、石灰水、氧化铜、火柴。 课题3第二课时一氧化碳 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为四阶段:课题引入、知识讲解、归纳小结、巩固练习)课题引入: [引入](电脑展示燃烧的煤炉)煤炭在不同的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两种氧化 物——CO、CO 2,CO分子比CO 2 分子少一个O原子。这种分子构成上的差异,会 给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带来什么差异呢?结合新闻报道,引出令人谈之色变 的煤气中毒的罪魁祸首的庐山真面目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揭开CO的神 秘面纱,研究CO的性质。 出示教学目标: 知识讲解: 一、CO的物理性质

什么情况下呢? [课件展示]介绍一氧化碳的毒性。 [分析]CO 吸入肺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血红蛋白失去输氧功能),人体缺氧而亡。 [提问]如何防止CO 中毒? [讨论、归纳]使用CO 时应注意通风、排气。在液化石油气中添加有特殊气味的物质,作为人们判断煤气泻漏的信号,避免事故发生。 3、还原性 [实验探究2]电脑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归纳: 步骤(与H 2还原CuO 相似):先通CO 后加热,先灭灯后停CO 。 记忆:CO 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现象相同。 化学方程式: 2CO Cu CO CuO +? + [小结]CO 能夺取CuO 中的氧元素,生成CO 2(电脑动画:CO 还原CuO 的微观运动过程)所以说,CO 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讨论](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先通CO 后加热,先灭灯后停CO ,这是为什么? 先通CO ,防止加热时混合气体发生爆炸;后撤CO ,防止Cu 在高温下与空气 中的O 2反应变回CuO 。 (2)想一想,CO 还原CuO 的实验装置与H 2还原CuO 的装置相比,有何处重大不同? CO 有毒,需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用酒精灯点燃多余的CO ,以避免CO 污染空气。(3)CO 有毒,在尾气处理时还可用什么方法? ①可用气球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 ②还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实验结束后,再用火点燃。 [讨论]你能不能将CO 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稍作改进,一方面能避免CO 对环 co c u o 澄清的石灰水A B C

一氧化碳防护知识

一氧化碳防护知识 一、物化性:CO为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有毒气体;分子量28.01,相对密度0.967,燃点-207℃,沸点-190℃,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燃烧成淡蓝色火焰,是易燃易爆气体,其爆炸极限为12.5-74%。 二、一氧化碳中毒症状: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排血红蛋白不与氧气的结合,从而出现缺氧,导致人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轻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二是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三是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我国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急性职业中毒。CO也是许多国家引起意外生活性中毒中致死人数最多的毒物。急性CO中毒的发生与接触

CO的浓度及时间有关。我国车间空气中CO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有资料证明,吸入空气中CO浓度为240mg/m3共3h,Hb中COHb可超过10%;CO浓度达292.5mg/m3时,可使人产生严重的头痛、眩晕等症状,COHb可增高至25%;CO浓度达到117Omg/m3时,吸入超过6Omin可使人发生昏迷,COHb约高至60%。CO浓度达到11700mg/m3时,数分钟内可使人致死,COHb可增高至90%。临床上以急性脑缺氧的症状与体征为主要表现。接触CO后如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于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即可迅速消失者,属一般接触反应。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心跳、眼花、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不稳、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 (如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但无昏迷。于离开中毒场所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数小时后,症状逐渐完全恢复。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面色潮红,多汗、脉快、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及时移离中毒场所并经抢救后可渐恢复,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重度中毒时,意识障碍严重,呈深度昏迷或植物状态。常见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正常或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紧闭,或有阵发性去大脑强直,腱壁反射及提睾反射一般消失,腱反射存或迟钝,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脑水肿继续加重时,表现持续深度昏迷,连续去脑强直发作,瞳孔对光反应及角膜反射迟钝,体温升高达39~40℃,脉快而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发凉,出现潮式呼吸。有的患者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动脉不规则痉挛,静脉充盈,或见乳头水肿,提示颅内压增高并有脑疝形成的可能。但不少患者眼底检查阴性,甚至脑脊液检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