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2016年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2016年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2016年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2016年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部分、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现行教材所要求的学科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

2.考查考生掌握高等教育中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查考生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解决有关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从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与范围

(一)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信息与信息技术

(1)了解信息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畴;

(3)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4)了解计算机编码的一般特征;

(5)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换算;

(6)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

2.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1)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2)了解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3)能通过目录搜索引擎、全文引擎获取信息; (4)掌握常用文件类型及主要特征;

(5)掌握信息资源的存储方法。

3.信息加工与处理

(1)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图文排版、制作电子报刊、编辑表格;

(2)能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处理信息,能利用数值计算和图表等手段进行数据分析;

(3)能使用电子演示软件制作课件;

(4)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5)了解常用的图像、声音和视频相关技术术语及压缩标准;

(6)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7)能使用合适的工具软件处理声音和视频文件;

(8)理解多媒体技术呈现信息、交流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9)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

(10)能使用合适的多媒体集成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

(11)了解鉴赏与评价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

4.信息管理

(1)能描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各阶段及其特点;

(2)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3)了解关系数据库中的表、记录、字段的概念;

(4)了解三种数据模型;

(5)了解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6)熟练掌握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

5.信息技术与社会

(1)了解信息安全防范的基本方法(物理防范、逻辑防范);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分类;

(3)掌握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的方法;

(4)了解网络安全防范方法(客户端安全、网关安全、服务器安全、安全服务);

(5)能描述个人使用信息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6)了解我国信息与信息技术法律。

6.算法与程序设计

(1)了解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算法的描述方法,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

(3)了解程序设计中的常用算法;

(4)了解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

(5)了解线性表、栈、队列、二叉树、图的基本概念。

7.网络技术应用

(1)了解常见网络连接设备;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

(3)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4)能列举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

(5)了解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的概念与特点;

(6)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特点与应用领域;

(7)理解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

(8)理解域名的概念、域名解释的基本过程;

(9)了解信息交流的常用方式,能使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博客等工具表达和交流信息;

(10)了解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特点;

(11)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12)了解网站规划、设计、制作、发布与管理的一般过程;

(13)掌握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14)了解网站评价的一般方法。

(二)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1.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知识

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部分所规定的模块结构,理解信息技术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

(1)具有了解学生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学习需求的能力;

(2)能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3)领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含义;

(4)能确定具体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并准确表述;

(5)正确选择教学媒体,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6)能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7)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8)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评价。

3.教学研究

(1)了解教学研究的目的、方法和任务;

(2)了解选择课题的依据与原则,能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2.内容比例:信息技术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约占60%,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内容约占40%。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 1.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 (1)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等一般知识。 (2)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规律及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师资格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国家级成果奖

国家级成果奖(教学论文评比)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论文获奖陈士云把多媒体技术融入数学课堂中国教育学会一2007.9 凌新华、饶阳红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国教育学会三2007.9 叶保红、王侯宇浅谈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中国教育学会二2007.9 沈海涛、刘家兵探究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国教育学会三2007.9 凌新华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中国教育学会二2008.5 侯建岚、侯建玲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教育学会二2007.9 江波、江伟浅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中国教育学会二2007.9 侯建琴、葛家珩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中国教育学会三2007.9 高金行、崔玉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中国教育学会三2008.5 彭芳媛、朱绪珍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探究中国教育学会三2007.9 梁海鸥、郑艳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再创造中国教育学会三2007.9 赵颂翔、邱海云让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学会体验学习中国教育学会三2007.9 崔玉、高金行关注生活,写好作文中国教育学会三2008.5 郑艳、梁海鸥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中国教育学会二2007.9 郑艳在辩论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一2006.12 国家级成果奖(教学设计评比)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教学设计侯建玲、王侯宇雨点中国教育学会二2008.5 陈亚红夹竹桃中国教育学会二2008.5 葛家珩、侯建琴倒数的认识中国教育学会二2008.5 叶宝红、王侯宇升国旗中国教育学会三2008.5 梁海鸥、郑艳山谷中的谜底中国教育学会三2008.5 课题研究 类别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单位时间课题审 批单位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杨双明农村小学实施和谐教育研究盱眙县古桑磨涧小学2005.7 盱眙县教育局已结题课题研究杨双明《小学和谐教育研究》优秀课题盱眙县古桑磨涧小学2005.9 盱眙县教育局已结题课题研究杨双明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盱眙县古桑磨涧小学2005.6 盱眙县教育局已结题课题研究陈亚红小学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盱眙县古桑中心小学2008.12 盱眙县教育局已结题 课题研究张绍芳 朱绪珍 充分利用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 健康成长的研究 盱眙县古桑中心幼儿园2010.8 淮安市教育学会正在研究中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归纳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归纳 (2007-06-10 22:16:11) 转载▼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一)信息 我们身边充满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如:读书、听广播、看电视、、与家长、老师、同学谈话使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此外,用口尝,用鼻闻,用手摸也能获得一些信息。 (二)信息处理 我们随时在接受(输入)信息、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 例如老师读:“wo shi ge wen ming de xiao xue sheng ”,同学们通过耳朵,输入这些声音信息,从大脑的记忆中,知道这是“我是个文明的小学生”九个字,把这九个字写(输出)在纸上。这就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 (三)电脑是信息处理机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三种重要资源。 轧钢机、缝纫机等是加工物质材料的机器; 蒸汽机、发电机是转换能量的机器; 电脑是处理信息的机器。 我们给电脑输入各种数据,经过电脑的处理,输出各种有用的信息。 (四)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2月诞生,它的名字叫埃尼亚克(ENIAC),学名是“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它由18000多支电子管组成,重达30多吨。它的运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 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运算速度是每秒3千次。现在我们使用的电子计算机,体积小巧,运算速度却比埃尼亚克快了成千上万倍。 电子计算机有很多种,根据它的外观,可以分成微型机、便携式计算机和大型计算机等;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可以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一般用来处理一种数据;超级市场用的收款机,记考勤用的打卡机,以及比较流行的游戏机、学习机等都属于专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只能做一件或几件工作,而办公和家庭用的计算机基本都属于通用计算机。目前家庭最常用的是多媒体通用计算机,它除了具备普通计算机具有的文字处理、数据计算等功能外,还能够听音乐、看影碟、玩游戏和漫游网络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电脑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五)电脑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软件是计算机工作时需要的各种程序和数据。 从外观上看,一台计算机主要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存储设备等组成。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计算机应用中,CA1是指()。 A.计算机辅助制造 B.计算机辅助设计 C.计算机辅助教学 D.计算机辅助决策 2、手机上广泛使用的手写输入技术,主要用到了()。 A.字符识别技术 B.数据库技术 C.网格技术 D.通信技术 3、一幅未经压缩的800×600像素的256色BMP图像,其文件存储容量大小约为()。A.156KB B.469KB C.469MB D.236KB 4、某算法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当输人a、b的值分别为7、9,该算法的输出结果为()。 A.16 B.9 C.7 D.2 5、在保持纵横比的情况下,将一幅1024×768像素的图像宽度调整为50%,则调整后图像的宽度、高度的像素值分别为()。 A.512、768 B.1024、384 C.512、384 D.384、512 6、小张在制作一个Photoshop作品时图层面板如下图所示,他发现“文字图层”中的文字

内容不能显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文字图层”未被选定 B.“文字图层”被隐藏 C.“文字图层”被锁定 D.“文字图层”被“图层1”挡住 7、小明用GoldWave软件截取一段背景音乐如下图所示,当前选定部分的音频长度为()。 A.1:29.816 B.29.656 C.3:37.339 D.1:59.473 8、下图是小明用Word制作的电子报刊中的一页.他插入的背景图片所采用的版式是()。

A.四周型 B.嵌入型 C.衬于文字下方 D.浮于文字上方 9、图像文件“校园.bmp”的属性窗Vl如图所示: 该图像的存储容量约为()。 A.10MB B.4.5MB C.18MB D.2.25iMB 10、有一个用Access软件创建的数据表,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技术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高级中学) 注: 1.2018 年教师资格笔试报名在9月4日开始; 2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统一考试, 提高教师认定门槛, 加大了考试难度, 笔试通过率只有30%左右; 3.想考证小伙伴抓紧时间准备吧!备考同学请认真看下下面考试大纲作有针对性复习,预祝考试成功!主页中有2017 年国考考试真题,建议下载熟悉题型.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历史和现状, 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 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 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课程目标, 针对高中学生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教学内容, 制定具体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个体差异, 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特点, 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设

计多样化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 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 恰当选用相关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 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获得信息技术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信息意识和价值观, 培养良好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基本知识与方法, 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 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 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 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完整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析 1、任教班级学生学科学习情况(好、中、差)分析。 2、学困生情况分析(含学困生名单、现状和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新接任的班级,本栏目内容的填写可在开学的第一周内完成。) 本人担任初一年级信息技术课,初二年级分4个班,共178名学生,共中优秀生共有58人,中等生共有81人,学困生共有39人,所任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中等生多有偏科现象,学困生在学习上懒惰、怕动手动脑。 学困生名单如下: 李俊杰王倩董文龙于鑫潘胜刘瑜萍王静周佳加袁达华杨欢华锋董乃祝吴肖秦建芳方圆嵇聚泽蒋行韦栋霞林伟沈亚茜颜莹芝周勰超苏真慧洪青蓝钮秋玲程鸿福潘佳欣鲍晨霞周艺谈伟冯侠吴霞刘余成张敏张岚陈杰俞国强沈越陆梦娜 学困生差因分析: 学困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不记笔记,课后不复习。对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不加强巩固,对信息技术开始有些兴趣,以后兴趣越来越淡,不知任何知识要想学好都要付出辛勤与汗水。 二、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质量目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求掌握的初步知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第五章、第六章,具体知识点如下: 第五章: 了解exel的功能与主要特点;掌握exel的启动与退出;掌握工作表的建立;掌握在工作表中输入文字和数据;掌握工作中数据的简单计算;掌握工作中的数据操作、文字编辑;掌握工作表的打樱第六章: 了解poerpoint启动与退出、poerpoint的界面组成;掌握演示文稿的建立、打开、保存;掌握设施模板的应用、幻灯片背景的设置;掌握poerpoint的五种视图模式的切换;掌握插入文本框及文本的编辑;掌握插入与编辑图片文件;掌握观看幻灯片放映与设置放映方式;掌握幻灯片演示效果的设置(动画、声音、切换)。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全册教案知识讲解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征 1.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2.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价值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1.课程的总体目标。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组织线索。 2.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非指定领域)。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基础 1.什么是活动设计。 2.活动设计的主要内容。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 1.主题设计的原则。 2.主题的来源。 3.主题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4.主题的类型。 (三)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1.活动方案的构成。 2.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设计。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 1.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 2.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 2.具体实施阶段。 3.不同类型活动的实施过程。 4.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交流。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1.如何将活动引向深入。 2.学生遇到困难时。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4.安全保障工作。 5.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安排。 6.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持续性的问题。(三)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1.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游戏活动方式、探究活动方式、交往活动方式、表现活动方式)。 2.综合实践活动常用的教学方式(观察法、考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模拟体验等等)。 3.教师的指导任务。 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及原则 1.当前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2.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原则。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内容 1.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评价。 2.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评价。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方法 1.审议法。 2.师生民主评议法。 3.档案袋法。 4.自我评价法。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研究实施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以计算机及网络设施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教学的程度迅速得以提高。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很快便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热点。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中的尖端领域,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使用等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超强功能,使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得以大大扩展。信息技术在教学辅助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各个具体学科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效果更显著,就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学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教育现代化设施不断完美:计算机在学校中的数量逐渐增多,日渐能满足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需要;“校校通”工程逐步推开,我校连上因特网,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全面实施,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从一门单独的学科逐渐进入学校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的面貌产生了很大变化。 信息技术虽然在不少方面有着强大的效能,但是如何使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改变教学风貌,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思考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1、小学课程:在这里指学校根据上级课程计划而开出的各门学科。 2、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主要有三个重点:(1)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2)不仅教师使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3)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研究思路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目的在于探求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 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规律,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师生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加快学校信息化的步伐; 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途径,方法和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③研究开发一批实用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科教学课件。 ④撰写有一定理论水平研究报告、论文。 ⑤积累一批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和典型课例。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学生的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运用信息技术引发“学生自主性获取 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理论和模式;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经验和激励机制;研究并探索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生活]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生活]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一)信息 我们身边充满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如:读书、听广播、看电视、、与家长、老师、同学谈话使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此外,用口尝,用鼻闻,用手摸也能获得一些信息。 (二)信息处理 我们随时在接受(输入)信息、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例如老师读:“wo shi ge wen ming de xiao xue sheng”,同学们通过耳朵,输入这些声音信息,从大脑的记忆中,知道这是“我是个文明的小学生”九个字,把这九个字写(输出)在纸上。这就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 (三)电脑是信息处理机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三种重要资源。 轧钢机、缝纫机等是加工物质材料的机器;蒸汽机、发电机是转换能量的机器;电脑是处理信息的机器。 我们给电脑输入各种数据,经过电脑的处理,输出各种有用的信息。 (四)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2月诞生,它的名字叫埃尼亚克(ENIAC),学名是“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它由18000多支电子管组成,重达30多吨。它的运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

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运算速度是每秒3千次。现在我们使用的电子计算机,体积小巧,运算速度却比埃尼亚克快了成千上万倍。 电子计算机有很多种,根据它的外观,可以分成微型机、便携式计算机和大型计算机等;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可以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一般用来处理一种数据;超级市场用的收款机,记考勤用的打卡机,以及比较流行的游戏机、学习机等都属于专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只能做一件或几件工作,而办公和家庭用的计算机基本都属于通用计算机。 目前家庭最常用的是多媒体通用计算机,它除了具备普通计算机具有的文字处理、数据计算等功能外,还能够听音乐、看影碟、玩游戏和漫游网络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电脑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五)电脑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软件是计算机工作时需要的各种程序和数据。 从外观上看,一台计算机主要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存储设备等组成。 1.主机:主机是电脑的核心,由许多精密的电子器件组成。它决定了电脑的运算速度和性能。主机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两部分组成。我们常常听说的“CPU”就是中央处理器。 CPU的型号通常决定了整个计算机的型号和基本性能。 2.显示器:显示器的样子很像电视机,它把电脑工作的结果显示给我们。 3.键盘:我们通过敲键的方式,指挥电脑工作。 4.鼠标:通过拖动鼠标和点按鼠标上的按键,指挥电脑工作。常见的鼠标有双键鼠标和三键鼠标。键盘和鼠标都是电脑的输入设备。

教师招聘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基础知识点大纲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大纲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 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 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P2 5. 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 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 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 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 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 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 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 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 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 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复习提纲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点复习提纲 1.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反映出来的情况和消息就称为信息。 2.信息具有普遍性、共享性、时效性等特征。 3.在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递等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通常称为信息技术。 4.从古到今,信息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5次重大的革命: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电信与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普及应用,计算机的发明和因特网的诞生。 5.计算机的硬件是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分组成的。中央处理器是进行运算和控制。存储器主要是存放程序和数据。输入设备是输入程序和数据。输出设备是显示打印数据处理结果。 6.存储器分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存取信息方便快捷,但是关闭电源后信息将会丢失。外存储器能长久地保存信息,因此需要长期保存的信息应存放在硬盘、光盘、U盘等外存储器中。 7.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8.鼠标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它的左右键来指挥计算机工作。 9.键盘的功能主要是向计算机输入程序和数据以及发出控制命令。一般键盘有104个键,分为功能键区、主键盘区、辅助键盘区、操作键区、键盘指示灯区。 10.主要键:跳格键(tab)、大小写字母锁定键(caps lock)、换档键(shift)、控制键(ctrl)、转换键(alt)、空格键、回车键

(enter)、退格键、删除键(delete)等。 11.windows桌面一般由桌面背景、图标、任务栏、开始按钮等部分组成。 12.鼠标的5种基本操作方法: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 13.窗口由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工作区四部分组成。 14.窗口按钮有最小化、最大化、关闭、还原四种按钮。 15.两个定位键是F J,8个基准键:ASDFJKL; 16.通过文件夹可以对电脑中的文件进行管理。 17.新建一个文件夹的方法是打开脑中的某个分区,单击菜单栏上“文件”、“新建”、“文件夹”即可。或者右击鼠标、新建、文件夹即可。 18.一次选择多个连续的文件,可用shift+单击某个不相邻的文件。一次选择多个不连续的文件,可用Ctrl+单击某个不相邻的文件。19.画图窗口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颜料盒、画布几部分组成。 20.工具栏中有任意形状的剪裁、选定、取色、填充、放大镜、铅笔、刷子、喷枪、文字、直线、曲线、矩形、多边形、椭圆、圆角矩形十六种工具。 21.在绘画过程中,要修改细小的地方,可以借助放大镜工具。 22.椭圆工具的三种填充形式:前景色画线条,无颜色填充,即空心椭圆;前景色画线条,背景色填充,即镶边实心圆;无线条,前景色填充,即实心椭圆。

2019-2020年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标准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 2、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3、课程教学内容:小学阶段分为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模块七(LOGO绘图)。 4、信息技术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典型作品设计)和(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为主。 5、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7、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8、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 9、新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10、新课程从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1、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1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13、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14、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15、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16、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特征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17、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18、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题

小学信息技术试题复习题 一、单选题 1、[Enter]键中文名称是(A)。 A、回车健 B、退格键 C、上档建 D、退出键 2、打开电源开关,接通电源后,屏幕上会出现好多英文字,那是在检查电脑的(B)。 A、病毒 B、配置 C、功能 D、美丑 3、我们用普通方式删除的文件,大凡放在(D)。 A、我的电脑 B、我的文档 C、收藏夹 D、回收站4、在写字板上编辑正中,闪烁的“I”叫(B)。 A、鼠标 B、光标 C、光条 D、文件 5、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的专门搞破坏的(B)。 A、计算机软件 B、应用程序 C、电脑程序 D、清除程序6、在画图软件中,要画出正方形和圆形等,都要按住(A)键。 A.Shift B.Ctrl C.Alt D.空白 7、鼠标的光标也叫(B)。 A、箭嘴 B、指针 C、指标 D、箭头 8、显示器是一种(D)。 A、存储设备 B、输入设备 C、微处理设备 D、输出设备9、Shift是(D)键。 A、控制 B、组合 C、选择 D、上档 10、单击鼠标右键,这一操作叫(B)。 A、单击 B、右击 C、托动 D、选择

11、关机命令在(C)菜单中。 A、附件 B、文件 C、开始 D、任务栏 12、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B)年。 A、1932年 B、1946年 C、1958年 D、1950年13、计算机主要由主机、(C)、键盘、鼠标组成。 A、硬盘 B、存储器 C、显示器 D、摄影机 14、一个统统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A)。 A、硬件和软件 B、外部设备和内部设备 C、内存和外存 D、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5、热启动是同时按下Ctrl、Alt和(C)。 A、PageUp B、Home C、Delete(Del) D、Shift16、鼠标是一种(D)。 A、输出设备 B、存储器 C、运算控制单元 D、输入设备17、大小写转换键是(B)。 A、Shift B、CapsLock C、Backspace D、Tab18、要想输入上档字符,应按住(B)键。 A、Ctrl B、Shift C、Alt D、Delete 19、任务栏大凡位于屏幕上的哪一个位置?(B)。 A、上边 B、下边 C、左边 D、右边 20、下列图标不是桌面系统图标的是:(D)。A、我的电脑B、回收站C、网上邻居D、应用软件 21、在窗口中,显示当前窗口名称和应用文件名的是(A)。 A、标题栏 B、滚动条 C、帮助信息 D、工具栏

教师招聘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基础知识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大纲 第一章信息和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 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 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P2 5. 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 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 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 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 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 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 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 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 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 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1.2.2字符编码: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 左用“0填充”,可以表27=128种编码。

最新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考核细则讲课稿

实验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及学科质量调研办法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探寻合理的学业评价机制,完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体系,从我校实际出发,本着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激励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特制订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及学科质量调研办法。 一、调研内容 1.一学期完成的教学内容 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信息技术初步知识”、“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进行简单文字处理”及“网络的简单应用”四个领域内教材课题的80%为基本课题量。(20%内容可作为校本课程相关内容,不纳入调研。) 2.重点调研内容及要求 (1)中英文输入:根据不同的年级,达到一定量的输入要求。 三四年级为英文输入测试、五六年级为中文输入测试。 三上初学电脑,已鼠标操作为主,英文输入不列入测试内容。 三下英文:测试时间为10分钟,速度每分钟40个字母以上为优秀、30-39个为良好、30个以下为及格。 四上英文:测试时间为10分钟,速度每分钟50个字母以上为优秀、40-49个为良好、40个以下为及格。 四下英文:测试时间为10分钟,速度每分钟60个字母以上为优秀、50-59个为良好、50个以下为及格。 五上中文:测试时间为10分钟,速度每分钟10个汉字以上为优秀、5-9个为良好、5个以下为及格。 五下中文:测试时间为10分钟,速度每分钟15个汉字以上为优秀、10-14个为良好、10个以下为及格。 六上中文:测试时间为10分钟,速度每分钟20个汉字以上为优秀、10-19个为良好、15个以下为及格。 六下中文:测试时间为10分钟,速度每分钟25个汉字以上为优秀、15-24个为良好、15个以下为及格。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汇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 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