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师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读

西师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读

西师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读
西师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读

西师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材分析

教材总体说明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6个教学单元和一个总复习,其中穿插安排了3个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以“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一领域里的内容共安排了3个教学单元: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是继上一学期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以后又一次集中学习整数乘法。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主要安排了整百数和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发现规律和用除法解决问题等内容。③小数的初步认识只安排了一、两位小数的认识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并且只要求初步掌握。

“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册只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称两部分。“统计和概率”本册教材将其集中安排在一个单元:统计。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3个数学实践活动(考察素质教育基地、纸与生活小调查、美化我们的小天地)。

教材还配合乘法计算、小数的初步认识、对称等内容分别安排了“中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小数点的由来”和“对称与建筑”3个数学文化,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见教参上的“本册总目标”和“单元目标”。但是教师们一定要注意对教学目标一定要认真学习,最好能小纸条的形式写来粘在各单元的前面,用以及时指导该单元的教学,准确把握教学的度。

各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一)教材说明

1.本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口算和估算,笔算,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其中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学习的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的直接认知基础。同时,本单元的内容又是后面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重要基础。教学过程教师力争让学生计算方法人人过手。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图文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情趣。(2)内容真实、丰富,具有现实性。(3)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4)重视数学知识的整理。

(二)教学提示

1.注意发挥主题图和情景图的作用:激发学生产生计算和解决问题的需求。2.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

3.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尽可能提供合作、交流的时空,一方面使之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和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另方面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口算和估算

本小节安排了4个例题,包括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等内容。可用3课时完成教学。

单元主题图:通过体育馆的环境及设施,唤起学生回忆,激起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

例1:教材利用主题图的资源,再次出现算体育馆A区座位有多少个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引出48×10后,重在理解48×10可以怎样算。之后安排了3道及时巩固练习题。

例2:主要是学习口算一个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在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会口算48×10的基础上,继续学习25×30的口算方法,体现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注意探讨口算的一些简便算法,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之后安排了3道及时巩固练习题。

例3: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让学生明确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既可以利用例2所学的口算方法,还可以直接口算一位数乘一位数(表内乘法),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以上3个例题都要注意:在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别忘了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算理的探究)。

例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以口算为认知基础。教材在原有18×11≈?的基础上增加了“35×19≈?”的情况。教师要注意估算的答案不唯一,估算方法的选择把握两个原则:便于计算、接近准确值。

笔算

本小节安排了3个例题,包括不进位乘法和进位乘法等内容。

例1:从生活情境中引出算式、探索多种计算方法和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3个层次进行编排的。探索12×14的算法,教材提示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来探索。再次是理解算理,用竖式计算12×14明确第2步计算的积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则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例2:用两只青蛙的对话情景引出算式,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对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算法。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怎样来的,结合立体右边的填空来理解。例2下面的对话:“笔算两位数乘两位乘法要注意什么?”此处这样安排就是要每一位学生都进一步熟悉笔算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一过程,从而更好的经历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例2下面的“议一议:怎样笔算79×80”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发现乘积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写法。

例3:一方面是强化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进位意识,另一方面是乘法的验算。教材中没有明确地提出验算的要求,而是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次的方法来验证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课堂活动通过学生的想、说、填可以从大量的例子中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至少是三位数,最多是四位数的结论。

发现规律

例1:通过情景图和表格发现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的情况下),一方面能清楚地看出速度不变,行驶时间发生变化,引起行驶的路程的变化,让学生从这种变化中去发现规律;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到表格能直观地反映数量间的关

系,能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极大的方便,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课堂活动的1题就是这一规律的运用,联系三1~4题都是此类练习题。

例2:是杨辉三角的运用,建议结合P31页的数学文化:“中国古代数学家杨辉”进行教学。一方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已给出的4排数,去发现其中隐含的规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像图中同学们讨论填数和说说第4至7排分别怎样填数,既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除了关注教材上的题型外还要注意下面这些发现规律的题:

3,4,5,8,7,12,9,16,(),()

1,9,2,8,3,(),4,6,5,5。

3,10,31,94,283,(),()。

解决问题

例1:用估算解决问题。注意方法不唯一,可以先求1所学校的人数,再求22所学校的人数,也可以先求22所学校站了多少列,再根据每列的人数求大约有多少人。用“大约”让学生体会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例2:以生活中常见的矿泉水为题材,采用情景图中两位学生对话的形式来引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既贴近生活,又充满了数学味。解决例2的问题最基本的方法是先算1箱矿泉水的数量,再算25箱的数量。这里也是让学生掌握“归一”的方法,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例3:以学生的春游活动为线索,通过用车的辆数和每车装的人数加上还剩下的人数来计算参加春游的人数。教材引导学生先从情景图中去提取信息,再凭借已有知识经验用“每辆车的人数×用车的辆数”的方法去思考并解决问题。最后提出“还可以怎样算?”(两次求积再相加等)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课堂活动主要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学知识。教学时教师可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情景,可以拓展许多与该单元有联系的解决问题的练习题。

还要注意限额消费的问题如何把握。如:练习四的11题属于限额消费的问题,这里关注满足两个条件,解决的策略有多种。

整理与复习(略)

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教材说明

1.本单元教材内容

全单元教材主要由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简单的换算、解决问题等内容构成。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教材的设计思路由侧重于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到通过测量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面积和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给与长和宽的关系”,再用单位面积的正方形量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归纳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现实意义。

(4)让学生在经历操作、估测等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单元教学提示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上。

1.在动手操作中认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

2.突出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这一主题展开。

(三)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面积和面积单位

本节教材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两个内容,共由3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一个练习六构成,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单元主题图:向学生展示了朝夕相处的教室,让学生看到教室里有很多的面。通过主题图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有利于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面积的重要性。

例1:注重放在认识面积上。提供了观察物体的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主要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来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表面和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这种大小在数学上就称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例2:教学侧重放在面积是有大小的,这个大小可以用数量表示出来。首先让学生比较两面墙上贴瓷砖部分的大小,学生可能会有几种比较方法,但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瓷砖来比较墙面的大小,总结出不是把贴瓷砖部分拿来直接比较,而且通过第三者——瓷砖进行比较。这里的瓷砖就可以作为一个面积单位来

看。然后启发学生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启示来比较两片树叶的大小,当学生受到启发找出用一个相同单位来比较这两片树叶的大小就行了,教师指出这里的方格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面积单位,再次,还可以去比较黑板上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大小,学生也可能很快想到用方格去量,教师指出只要用一个相同的面积单位,如方格测量出结果,再比较都是可以的。这些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可以用“方格”量化并表示出来的。

例3教学的侧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确定的面积单位必须是固定的、统一的,同时建立起3个常用面积单位的空间表象。首先,出示例3中两个图形(不带小方格)让学生想办法比较;当学生用方格比较时,教师再出示图A(6格)和图B(24格),为什么不能说图B比图A大呢?由此引起面积单位的教学。

教学cm2,dm2,m2时,必须让学生经历做正方形格子(可以课前做好),观察做的这个正方形的大小,表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这个正方形面积大小的表象去估计文具盒、课桌面、教室地面等大小的过程。建立面积单位的准确表象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还要对长度单位与相应的面积单位进行比较,以更好的建立长度与面积的空间观念。

教学第34页和37页的课堂活动时,应突出实践性和开放性,让学生经历围、画、数、摆图形的过程,体验不同形状的图形面积相等,同时感受图形的美,为学生对图形面积的估计储存表象。还要按第37页第1题的要求去寻找周围物体中约1cm2,1 dm2,1 m2大小的面,以丰富面积单位的表象。

注意选填单位的练习和用面积单位估测。如:P38~39的3、6、7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本小节主要包括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应用面积公式求面积,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比较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这节教材突出了探索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例1:是用任意个1cm2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在拼的过程中去发现用的正方形个数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的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的关系。教学此内容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准备好教具,进行操作探究。

例2:是测量出给定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后,再用1cm2的正方形纸片去覆盖长方形,并发现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与长、宽厘米数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两次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例3:先计算电视荧屏的面积,再计算遮电视机的方巾的面积,通过教师一句启发性的提问“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很自然地过渡到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例4:有两项任务:一是估测,不能忽视对估测教学的要求:二是比较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注意估测方法的指导。

直接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并不难,这里估测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区分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难点。

简单的换算

面积单位的换算是面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内容限定在“简单的换算”之内。之所以说“简单”,是因为一是涉及的面积单位换算在两个相邻单位之间进行;二是较大单位的数是较小单位的数的100倍;三是单位换算只在两个相邻的单名数之间进行,不出现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探索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共设计了3个例题和1个课堂活动。

例1:以求大正方形的面积的形式探索1dm2与1cm2之间的进率。教学时较强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结合直观通过计算来掌握。

例2:以“议一议”的形式讨论1m2于1dm2之间的进率关系。

例3:是面积单位的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简单的单位换算涉及的内容不多,所以只设计了课堂活动,没有设计练习。

注意:P51的2、3、4、5题的相关练习,题型可以再补充。4题选填单位cm2、dm2、m2,学生可以借助头脑中的表象来思考;特别是5题可及时补充求压路机压路面积、收割机收割面积、播种机的播种面积的概念的练习。

解决问题

本节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上。

例1:综合运用单产量、数量与总产量的关系和长方形面积的知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知道油菜田的单位面积产量,求总产量的问题,根据“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这个关系,必须要找出数量,即长方形的面积的平方米数。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通过读题提出问题:要求这块田可以收油菜籽多少千克,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引导学生明白1m2与整块田的关系,让学生明白看出求整块田收油菜籽多少千克,就是求有多少个1 m2的田收的油菜籽,所以要先求出这块田有多少平方米。

例2的综合性比例1大,一是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都涉及了,需要一定的识图能力;二还要用到每份数、份数与总数的关系来解决(第(2)问);三是解决中还可能用到图形平移的知识(第(1)问)。例2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1)问,求种草的面积有哪些方法?

练习十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本练习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做第6题时,首先明白要求哪一块的面积,这一块是什么形状,求面积的条件是否具备等问题,再问如果要求新建部分的面积可以怎么求。练习第10题时,当学生计算出可以得到14个小长方形后,就要让学生去画一画,在画中看出学生怎样合理的安排材料。对于思考题,可以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尝试解决,帮助他们找到观察的重点,如何找到相关的因素来分析变化规律。

整理与复习(略)

实践活动考察素质教育基地

突出素质教育基地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既有数学方面的知识(估算面积、玉米的株数、计算桃树的收入、统计),也有生态农业的指示。

第三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一)教材说明

1.知识联系: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以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主要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和估算、笔算、发现规律以及解决问题等几方面的内容。

3.教材编写:特别强调和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建构过程。在口算后面安排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笔算。

(二)教学提示

1.重视原有知识在新知识学习中的迁移。

2.联系现实情景,帮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3.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三)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口算和估算

例1:以表内除法以及整十数除以一位数为认知基础,学习整百数除以一位数除法。教材巧妙地把学生平分6株树苗的经验运用到平分6捆(600株)中来,由6÷2=3联想到600÷2=300,即6个百除以2得3个百,也就是300。同时,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例2:是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通过情景图一方面通过这个实际情境让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前面学习的长方形面积知识。教材呈现由12÷6=2类推到120÷6=?的这种算法。

例3:教材通过学生看科技展览馆的一个情景引导学生体会估算的现实意义。教材一方面通过两个对话框介绍估算的方法。这里同样应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该题若学生把574看作570,570÷3=190,所以570÷3≈190,或是其它言之有理的猜测、估算方法都是可以。

例4:编排意图与例1基本相同。只不过教材呈现的是舍去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将“243”看成“240”进行估算的方法。呈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不同估算方法

出来。又为后面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检验做必要的准备,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引导学生掌握两种常用的方法(最高位上的数大于等于除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省略次高位后面的尾数),并依据此法判断商的位数。P68的6题。

笔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以及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等内容。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估算的基础,因此,教材没有编写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这类例题,而是直接进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学习。例1:主要解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中,引导学生讨论和着重解决“百位上不够商1怎么办?”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要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这个一位数。

例2:通过小兔采蘑菇这个情况帮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为商中间有0的除法学习作准备。

例3、例4:学习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它一般有两种:一是零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是0;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那一为商0。

对于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师要及时引导,在练习十三的2题中“427÷7=”中有呈现。

发现规律

例1:编排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就扩大相同的倍数”这一规律。一方面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探索规律是一种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例2:一方面学生要发现规律,另一方面还要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所发现的规律。通过这个例题,学生经历了观察、探索、发现、归纳等过程,发展了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

例1:以情境呈现了“4包饼干要32元”这一信息,同时通过文字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学生还未学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科书以分步列式的形式呈现算式。教学例1时,可以先出示图,并请学生说出图意,还可以提问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可以知道些什么,然后再出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解题思路。突出要算200元可以买到多少包这样的饼干,关键是“算出每包饼干的价钱”这一问题,强调解题思路。

例2仍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信息,重点放在对信息的梳理以及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上,即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教学例2时,可完整出示图文(除对话框外),并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第一,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第二,独立思考出一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与同伴说说你的思路。第三,展示不同策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例1、例2的教学,如有学生列出综合算式,教师都要给予鼓励,但不作统一要求。

第81页课堂活动是一个较开放的活动,教师可启发学生先设计队形,然后再利用学过的除法知识得出所需数据,并且对队形进行调整。同时鼓励学生用符号代替同学进行设计。最后小组展示、交流并通过自评、互评,评选出最佳的编队方案。

练习十五第4题,可提示学生讨论这里的“最多”是什么意思。学生最后一步算出来是100÷6=16……4时,可提问学生“16”表示什么,4又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确还剩4元,已不够买1听,所以最多能买16听。第5题可提示学生糖果的总颗数不变。第10题可引导学生观察图,得出6人座的船,平均每人只需6元,而4人座的船,平均每人需要8元。所以尽量先安排6人座的会合算些。第84页思考题可提示学生把每5面小旗看成1组,用119除以5后所得余数来进行判断。

整理与复习(略)

第四单元统计

(一)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新的知识点:用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出现有方向标志的横轴或纵轴,用1格代表1个单位;数据的分段整理,根据分段情况确定统计的范围;单式统计表的制作及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内容的重点是用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和统计表的制作,难点是统计表的制作过程和复式统计表的认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教科书在第89页安排了1幅单元主题图,目的是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同时为例1的教学提供现实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即将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内容上看,主题图里4名气象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工作,蕴含了统计的方法。

例1以空气质量状况为题材学习统计,它与单元主题图所反映的内容具有密切的联系。通过本例题的学习,应让学生理解统计表中“合计”的含义,学会对统计表进行分析,获取相关信息,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教学例1时,教师可先从单元主题图的情景入手。至于完成统计图,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教师首先应通过示范,充分利用网格图的直观作用,给学生讲明如何完成统计图;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加以指导。

例2以同学的身高为素材,体现了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情感教育因素。教科书首先呈现该班男同学身高的记录表,然后给出对话框“怎样才能知道男同学的身高状况呢?”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引出了例题的主要意图,重在让学生理解要分析全班男生的身高状况。教学例2时,教师可结合情感教育,从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出发引入教学内容。教学中关键要讲清楚两点:一是进行分段统计的必要性。二是如何进行较合理的分段。完成统计图,教师应强调要根据所选定的分段方法,按照统计表的统计结果作相应的统计图。

例3要求学生经历统计表完整的制作过程,掌握统计表制作的必要技能。教学例3时,教师关键是要讲清楚统计表制作的步骤,让学生感受、经历统计表制作的完整过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明明的调查结果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可分为哪两类?”为统计图的表头设计作铺垫。然后可

让学生讨论统计图的表头应填写什么内容,位置关系怎样,经过同桌互相交流合作,教师再进行点评、归纳、总结:因为有“节目类别”和“喜欢的人数”两个信息,所以统计表要画两横栏。接着,根据同学们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别,每一类别画一竖列,再加上“合计”一列。最后,再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将统计表填写完整,包括统计表的名称、制作日期、合计人数,并检查合计数是否准确、与调查总人数是否一致。整个过程应体现学生的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动手实践,教师要善于引导、调控、归纳、总结。

例4是让学生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及基本框架。教学例4时,可以让学生事先做准备,分男、女两组,分别调查本班男、女生同学的体重状态。教师提供一个分段标准,让两组同学按分段标准分别制作男、女生体重情况统计表。这样,既复习了分段统计表的制作,又自然地引入了新的学习内容,提出新问题:如何知道“这个班级多数同学的体重在什么范围”、“体重在什么范围的男、女同学人数相差最大”。然后在学生主动探索、互相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给出解决办法:将两张统计表合成一张。至于如何合成复式统计表,本单元不要求学生掌握,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把复式统计表填写完整,说明各个栏目的意思。

实践活动:纸与生活小调查。

修订后新增加的内容。这是一个较小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经历“同级——比一比——议一议”的过程。由于经历的统计过程比较长,可以在每周采用“正”字统计法进行每周的统计,然后再把每周的统计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第五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说明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它与整数相比,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计算法则等方面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1—2位,小数的计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数的加减。

(二)教学提示

1.突出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小数。

2.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商品价格认识小数。

3.激励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重视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在小数加减法中的迁移。

(三)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小数的初步认识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小数,教材安排了5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1个练习。

例1:结合商品重量认识从现实生活中引入小数,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和写法。

教学例1时,可以分3个层次进行,一是整体认识这些小数,指出像这样的数就是小数;二是读小数;三是仔细认识小数(各部分、数位等)。

例2:沟通小数和复名数的联系,用学生掌握的元、角、分的知识来促进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使学生对小数获得初步认识。

例3:结合分母是10、100的分数来认识小数,一方面是沟通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

为认识小数提供更丰富的题材;另一方面,通过把分母是10、100的分数用小数表示,为今后学习理解小数的意义作准备。教学例3时,要充分利用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结合分数的意义进行。此处教学要注意:“三上”时分数的认识分母不超过10,而这里出现了分母是100的分数,教师要适度引导,

例4:结合量身高学习用小数表示长度,借助已有的1m=100cm这些认知经验,经历将厘米转化成米并用小数表示的探索过程。

例5是例4的延续,因为用身高的米数来比高矮,实际上是初步比较小数的大小(不抽象地进行比较)。教学例5时,可以先比较2人的高矮,如小强与小东或其他任意2人,再比较3人的身高,最后比较4人的身高。

注意:P106~107的2、3、6、7、8题,读小数还要注意像80.06的读法,特别是7题,有点类似数轴上表示小数,8题看图分别用小数和分数表示,教材上没有安排这类例题,考试中许多地方都少不了这类题。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本节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一个练习,并且只涉及一位小数相加减。教材在编排时,充分考虑了数学知识的这些内在联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力求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初步理解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例1:是学习一位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的重点是怎样列竖式进行计算。借助元、角、分的加减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相同数位上的

数对齐加减”。教材引导学生按照整数加减法中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道理列出竖式计算,这样充分利用整数的有关知识来学习小数加减法。

例2:学习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是在例1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通过“十分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和“十分位上的数相加满10,怎么办?”这两个问题,突出本例题学习的的重点和关键。此外,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去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通过“议一议”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也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P112的2、4、5题的题型比较灵活且切合实际。还要注意这里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比如:P113的6、7、8题。

第六单元对称

(一)教材说明

第1学段只要求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的内容包括了单元主题图、对称现象、轴对称图形和数学文化——对称与建筑等几部分,最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美化我们的小天地。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是他们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及初步认识的简单图形,如学生已经认识的长方形、圆等几何图形是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提示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2.加强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轴对称图形。

西南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科书解读1

1、数与代数部分的知识结构与学习线索 ???万以内数的认识① 万以上数的认识② ?? ????????????????????加、减运算及互逆关系①② 表内乘除法 ① 四则混合运算①② 乘、除运算及互逆关系② 加、减运算①②小数混合运算② 乘、除运算 ②加、减运算①②分数混合运算② 乘、除运算② ???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运算律②乘法对加法分配律 ==??????? ???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比和按比例分配 正比例、反比例 字母表示数 等式的性质 简单方程

(2)学习线索 数的认识部分 20以内的数 100以内的数 一年级(下) 万以内的数 分数初步 三年级(上) 小数初步 万以上的数 小数 ………………………………………… 四年级(下) 分数 ………………………………………… 五年级(下) 倍数与因数 负数 六年级(上) 百分数 数的运算部分 20以内加减法 100以内加减法 表内乘除法 三位数加减法 有余数的除法 两、三位数乘除法(一) 四则混合运算 两、三位数乘除法(二) 加法运算律 两、三位数乘除法(三) 四年级(上 四则混合运算与乘法运算律 小数加减法 小数乘除法 分数加减法 分数乘除法

2、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结构与学习线索(1)知识结构

(2)学习线索 图形认识部分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下)观察物体(上)初步认识角(上)直线、平行线与垂线(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下)长方体、正方体及展开图(下)认识圆、扇形(上)认识圆柱、圆锥(下) 测量部分 长度测量(一)(上)(厘米、米) 长度测量(二)(下)(毫米、千米) 测量周长(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三年级(下)角的度量(上)多边形的面积(上)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五年级(下)圆周长、圆面积(上)圆柱、圆锥体积(下)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大致可分为6个方面的内容:“乘法和除法、小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称和统计、实践活动与数学文化”。 全册知识内容的结构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估算探索规律 笔算 解决问题 认识小数(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 面积单位的意义、简单的换算 面积的意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解决问题 统计统计表 统计图 对称现象 认识、画简单图形的对称图形 二、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可安排25课时进行归类复习,4课时进行综合复习,共29课时。教学时可以把整理与复习、练习与加深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引导学生边整理边完成教科书练习中的习题,适当补充针对性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 三、复习原则 整理与复习过程中至少要遵循四个原则:1、自主练习原则;2、经常见面原则; 3、重在变化原则; 4、关注体验原则。 把握《课标》,立足教科书,参照《单元定时练习题》,关注本班实际学情,适当补充练习。让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事务中得到解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有效监控之下,让优、中、差生之间互教互学,把计算题交给学生自主练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抓住本册教材的训练重点,力求突破学习难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与学生经常见面;密切教科书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强化解题思路的训练,解决问题的复习要重在变化;重视“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等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去获取成功的体验。 四、整理与复习策略 1、强化练习。关注练习内容的广泛性,重视典型练习的对比性,突出练习形式的多样性,照顾练习纵深的层次性,提倡练习过程的互

西师版小学数学各年级教材内容及简要说明

西师版小学数学各年级 教材内容及简要说明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西师版小学数学各年级教材内容及简要说明 一年级(上) 上学了(数一数(1~10)、比一比(高矮、长短、大小、多少)) 一、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各数的教学:数、摆、比、画、读、写、分、算;等于、大于、小于) 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6~10各数的教学:数、摆、比、画、读、写、分、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实践活动――认识周围的数 三、分一分、认识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实践活动――我有一双小巧手 四、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教学:捆、说、写、拨、数、分、比大小;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五、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8加几;6、7加几) 六、20以内的退位减法(11减几;12、13减几;14、15减几;16、17、18减几) 七、总复习 数学文化:分类、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封底:陕西省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年级(下) 一、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认识人民币) 实践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数 二、方向与位置(前、后、上、下、左、右) 三、认识图形(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实践活动――有趣的图形拼组 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不进位、退位加减法) 五、认识钟表(时针、分针、整时、几时半、快几时了)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七、统计(实物分类统计(实物统计)、根据统计回答简单问题) 八、总复习 数学文化:十进制的来历、人民币的变化、计时方式的变化、 封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火焰山 二年级(上) 一、表内乘法(一)(乘法的意义、乘法各部分的名称、1~5乘法口诀) 二、角的初步认识(看找角、做角(知道角的组成(顶点、两条边))、数角、用三角板画直角) 三、表内乘法(二)(6~9乘法口诀、呈现完整的乘法口诀表、) 四、测量长度(扌乍、厘米、分米和米及字母表示、1dm=10cm、 1m=10dm、1m=100cm) 实践活动――小小测量员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20200514102700)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 1 一、口算下列各题。(共16分其中估算每题1分) 40÷2=48÷4=300÷3=505÷5=960÷3= 69÷3=420÷2=550÷5=268÷2=770÷7= 2000÷5=800×4=0÷387=505÷5=78÷3=50×80= 174÷6≈297÷4≈435÷7≈ 388÷5≈440÷9≈ 207÷7≈ 207÷5≈435÷9≈ 二、笔算下列各题。(共18分) 1、342÷3= 2、804÷5= 3、963÷6= 4、721÷7= 5、901÷6= 6、365÷5= 7、632÷5 8、657÷7= 9、1208÷4= 三、列式计算。(8分) 1、一个数的3倍是351,求这个数。 2、968是8的多少倍 3、除数是9,商是107,余数是5,被除数是多少 4、除数是9,商是37,被除数最大是几 六、想一想,填一填。(共18) 1、□23÷7的商是三位数,被除数的百位可能是( ) 2、846÷6的是()位数;311÷4的商大约是()位数; 3、551÷6的商大约是()十多;823÷4的商大约是()百多;4. 0÷()=0,括号里只有()不能填; 5. 6□2÷3要使商中间有0而没有余数,□里应填();

6. 706除以7的商末尾有()个0 ; 7. 除数是5,余数最大是()。 8. 开放题: ①6口90÷3≈2000,口里最小填(); ②4口10÷6≈700,口里最大填(); ③□÷5=4……□,余数可能是(); ④□÷□=□……3,除数的范围是(); ⑤□÷6=□……□,余数可能是()。 9. 趣味数学: ①把黑棋子和白棋子按照下面的顺序排列,第988个棋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 ●●●○○○○○●●●○○○○○…… ②今天是星期二,从今天算起,第58天是星期( ) ③一列数按“1, 4, 2, 8, 5, 7, 1, 4, 2, 8, 5, 7,1, 4, 2, 8, 5, 7……”排列,问第30个数字是几第53个数字是几 ④○□□△○□□△○□□△……第22个图形是(); ⑤○◎□○◎□○◎□○……第20个图形是(); 七、解决问题(28分) 1、今年爷爷的年龄是小聪的几倍明年爷爷的年龄是小聪的几倍 2、学校种植杨树15棵,种植的柳树是杨树的3倍,学校种柳树多少棵(5分)

最新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结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结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教学班共有34(32)名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进步,部分学生上课听讲仍然不够专心,发言不够积极;课后不能按要求完成作业,同学之间帮助、互相学习、还不够。个别学生学习态度及其不端正,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把坏习惯宣传影响其他人,极其恶劣。少数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很重要。 二、教学的经验: 1.认真学习教材教法,做好充分的准备。 ⑴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 ①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习,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习。 ③考虑教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已掌握的教材

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来上课。让学生多动手,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出结论,在教学里让学生思考发现规律和引出结论。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我常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他们喜欢比赛,我就抓住这个特点,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一起比赛,上新课时比赛看看哪个组最快发现规律和结论,练习课就比赛看看哪组的同学最快全部做完而且是又快又准确。平时上课都尽量能穿插和该节学习内容有关的小活动。比如该班学生的反应比较慢,口算能力比较差,为此每天上课之前都抽几分钟抢答。而这些小活动也使学生热情高涨,喜欢上数学了。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本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试 题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测试卷(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填空。(每题2分,共16分) 1、笔算乘法时,乘到哪一位数满几十,要向()进几。 2、计算50×70时,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 3、27的30倍是(), 12个30是()。 4、0和任何数都得(),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 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或者()位数。 6、19×19的积大约是()。 7、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 8、26×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2分)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 2、31×69的积大约是2100. () 3、50×60的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 () 4、因数的中间有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也有几个0。() 5、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6、用十位上的2乘13积是26。() 三、我是小小的神算家。(共38分) 1、直接写出得数。(12分) 50×50= 80×30 = 520×20= 60×30 = 60×200= 10×500= 600×13= 25×200= 83×40 = 70×50= 45×20= 21×40= 2、用竖式计算。(18分) 32×13 27×56 43×58 25×17 63×72 3、脱式计算。(8分) 68+24×4 125÷5×39 78÷3÷5 125×8+231 四、只列式不计算。(8分) (1)5减2的差除9,商是多少? (2)21加上128减48的差,和是多少? (3)125的4倍比362多多少? (4)一个数除以5,商37余3,这个数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共36分) 1、学校组组织参观兵马俑,共46人去参观,其中有18名学生。票价如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测试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一、填空。22分 1、60毫米=()厘米4000米=()千米 2000千克=()吨5分米=()厘米70分米=()米8分=()秒 2、长方形有()条边,()相等,有()个角,都是()角。 3、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4、在〇里填上>、<或=。 2吨〇1000千克4米〇40厘米3时〇300分5000千克〇5吨60毫米〇7厘米8分米〇18厘米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重200();一块玻璃厚50(); 一只大象高3();粉笔长75(); 二、判断题。4分 1、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 2、南京到徐州的铁路长346米。() 3、6036除以6的商是106。() 4、笔算除法时,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三、计算。37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130×2=82-16=420-60=70-7×9= 690÷3=5400÷9=54+27= 8+8÷2= 2、用竖式计算。8分 75÷5=84÷4=98÷7=78÷6= 3、求未知数X。6分 X+48=101540-X=540X-85=215 4、用竖式计算(最后一题要验算)。7分 1090×6=6040-2367=3782÷9= 验算:

5、用递等式计算。12分 656×7-560÷89063÷(25-16)1337÷7+450×3(128+1945)×4 = = = = = = = = = = = 四、先用尺量一量,再算出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6分 文具盒: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数学书: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 五、列式计算。6分 1、一个数减去848等于1576,这个数是多少? 2、8除2484,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3、457的8倍是多少? 六、问题解决。25分 1、少年宫的舞蹈队有48人,乐器队有27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和乐器队的总数多10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了40朵红花,还做了4束黄花,每束2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多少倍? 3、操场上有26人在跳高,跑步的人数比跳高的3倍多10人,跑步的有多少人? 4、织布车间原计划8小时织布2160米,实际提前2小时织完,实际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5、一段铁丝长90厘米,做了一个边长是16厘米的正方形框架后,还剩多少厘米?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 【知识要点】: 1、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有克、千克、吨。 2、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3、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也叫公斤,千克用字母kg表示。 1kg=1000g 4、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字母t表示。1t=1000kg 5、相邻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40个25千克的学生重1吨。 1T=1000kg 1kg=1000g 6、换算:单位相互换算的方法 (1)把吨化成千克,千克化成克,是用吨数或千克数乘进率1000。 (2)把千克化成吨,克化成千克,是用千克数或克数除以进率1000。 口诀:小换大减三个0,大换小加三个0 如:把克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吨去掉3个0,把吨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克加上3个0。 7、重量的大小比较 记忆: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应用】 1、1枚2分硬币重1克;一袋食盐重500克,2袋食盐重1kg。1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50g,1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250g。 2、5本数学书的重量大约是1kg。1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25kg,4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 是100kg,40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一头大象约重6吨。 3、计算:1吨+3000千克=()吨,方法是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成统

一的单位后在计算。注意:1㎏棉花和1㎏铁一样重。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知识要点】: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1.口算: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时先计算0前面的两个数的积,再数一下 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一位数分别去成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注意进位。 2.估算:方法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做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来算。 一般是先找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把两个近似数相乘。 注意结果要用≈。书写格式:86×45≈4500 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乘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 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注意计算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计算时注意两点: 一是连续进位时容易出现以下错误⑴忘记加进上来的数。⑵加错进上来的数。⑶错把进上来的数当做因数去乘。 二是三位数(中间有0)与一位数的乘法,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当与中间 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的积就是0,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则必须加上。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不 进位(包括十位上相乘进位来的数),积就是三位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要 进位,积就是四位数。 【0和1的运算】任何数加减0都得原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数(不包括0)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任何数除以1都得原数。

最新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卷(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填空。(每题2分,共16分) 1、笔算乘法时,乘到哪一位数满几十,要向()进几。 2、计算50×70时,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x k b 1 . c o m 3、27的30倍是(), 12个30是()。 4、0和任何数都得(),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 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或者()位数。 6、19×19的积大约是()。x k b 1.c o m 7、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 8、26×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2分)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 2、31×69的积大约是2100. () 3、50×60的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 () 4、因数的中间有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也有几个0。() 5、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6、用十位上的2乘13积是26。() 三、我是小小的神算家。(共38分) 1、直接写出得数。(12分)新课标第一网 50×50=80×30 =520×20=60×30 =60×200= 10×500= 600×13= 25×200= 83×40 = 70×50= 45×20= 21×40= 2、用竖式计算。(18分) 32×13 27×56 43×58 25×17 63×72

w ww.Xkb1 .coM 3、脱式计算。(8分) 68+24×4 125÷5×39 78÷3÷5 125×8+231 四、只列式不计算。(8分) (1)5减2的差除9,商是多少? (2)21加上128减48的差,和是多少? 新课标第一网 (3)125的4倍比362多多少? (4)一个数除以5,商37余3,这个数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共36分) 1、学校组组织参观兵马俑,共46人去参观,其中有18名学生。票价如下: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票 28/元 成人票60/元 团体票40/元 (1)购学生票需要多少元?购成人票需要多少元?(3分)

西师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读(20200514102706)

西师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材分析 教材总体说明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6个教学单元和一个总复习,其中穿插安排了3个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以“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一领域里的内容共安排了3个教学单元: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是继上一学期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以后又一次集中学习整数乘法。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主要安排了整百数和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发现规律和用除法解决问题等内容。③小数的初步认识只安排了一、两位小数的认识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并且只要求初步掌握。 “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册只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称两部分。“统计和概率”本册教材将其集中安排在一个单元:统计。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3个数学实践活动(考察素质教育基地、纸与生活小调查、 美化我们的小天地)。 教材还配合乘法计算、小数的初步认识、对称等内容分别安排了“中国古代数学 家杨辉”、“小数点的由来”和“对称与建筑”3个数学文化,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见教参上的“本册总目标”和“单元目标”。但是教师们一定要注意对教学目标一定要认真学习,最好能小纸条的形式写来粘在各单元的前面,用以及时指导该单元的教学,准确把握教学的度。 各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一)教材说明 1.本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口算和估算,笔算,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其中两位 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学习的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的直接认知基础。同时,本单元的内容又是后面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 重要基础。教学过程教师力争让学生计算方法人人过手。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图文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情趣。(2)内容真实、丰富,具有现实性。(3)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4)重视数学知识的整理。 (二)教学提示 1.注意发挥主题图和情景图的作用:激发学生产生计算和解决问题的需求。 2.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 3.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尽可能提供合作、交流的时空,一方面 使之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和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另方面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一单元试卷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一单元试卷 一、填空. 1、口算65×10时,可以把65扩大()倍,即就是在这个两位数的末尾添上()个0. 也可以这样算:65×10表示65个(),就是(). 2、笔算56×28,先算(),再算(),最后算().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52×21的积是()位数. 4、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积是(). 两个因数都是5,它们的积是(). 5、25×40的积末尾有()个0. 28×3□的积末尾至少有一个2,□里可以填(). 6、在○里填上“>”、“<”或“=”. 73×25○73×2445×54○54×4518×64○32×18 42×28 ○ 51×34 100×40 ○ 50×80 26×100 ○ 260×10 7、两个因数的积是31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个因数扩大3倍,这时它的积是(). 8、一个乘法算式,如果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缩小5倍,积因该(). 9、根据24×25=600的规律,算下面的积. 48×25= 24×50= 12×50= 240×25= 250×240= 10、找规律,填一填. (1) 4、8、12、16、()、()(2) 1、3、4、7、11、()、()(3)1,4,9,16,25,36,( ),( ). (4)5,12,6,14,7,16,( ),( ). 1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填空. 2 5 × 2 8 2 0 0 ……()×() =() 5 0 ……()×() =() 7 0 0 ……() +() =() (1)所有计算25×28,可以把()个25加()个25,就是8×25+20×25=( ). (2)计算25×28,还可以把28拆分成4×7,那就改成25×4×7=(). 12、小明家到学校有100米,如果小明到学校来回走3次,那么他走了()米? 13、一个正方形操场边长是10米,红红沿操场跑3圈,红红跑了()米? 14、工程队修一段公路,如果每天修25米,修了40天后会多修15米,这一段公路长()米? 二、判断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 【知识要点】: 1、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有克、千克、吨。 2、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3、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也叫公斤,千克用字母kg表示。1kg=1000 g 4、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字母t表示。1t=1000kg 5、相邻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40个25千克的学生重1吨。 5、1T=1000kg 1kg=1000g . 6、换算:单位相互换算的方法 (1)把吨化成千克,千克化成克,是用吨数或千克数乘进率1000。 (2)把千克化成吨,克化成千克,是用千克数或克数除以进率1000。 口诀:小换大减三个0,大换小加三个0 如:把克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吨去掉3个0,把吨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克加上3个0. 7、重量的大小比较 记忆: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应用】 1、1枚2分硬币重1克;一袋食盐重500克,2袋食盐重1 kg。1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50 g ,1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250 g。 2、5本数学书的重量大约是1kg。1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25 kg,4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00 kg,40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一头大象约重6吨。 3、计算:1吨+3000千克=()吨,方法是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成统一的单位后在计算。

注意:1㎏棉花和1㎏铁一样重。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知识要点】: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1.口算: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时先计算0前面的两个数的积,再数一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一位数分别去成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注意进位。 2.估算:方法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做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来算。一般是先找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把两个近似数相乘。注意结果要用≈。书写格式:8 6×45≈4500 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乘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注意计算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计算时注意两点: 一是连续进位时容易出现以下错误(1)忘记加进上来的数。(2)加错进上来的数。(3)错把进上来的数当做因数去乘。 二是三位数(中间有0)与一位数的乘法,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当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的积就是0,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则必须加上。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不进位(包括十位上相乘进位来的数),积就是三位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要进位,积就是四位数。 【0和1的运算】任何数加减0都得原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数(不包括0)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任何数除以1都得原数。 口诀:1、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任何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不能作除数。

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口算和估算(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的口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采用多种方法较熟练地进行口算,培养类推的能力。 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如何使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 单元主题图,情景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到市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瞧,这就是市体育馆。(展示单元主题图,不出现对话框) 教师:你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这些问题我们请图中的小朋友来帮助我们好吗? 根据学生的提问点击小朋友依次出现对话框。 教师: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从学生提的问题中抽出:“A区有多少个座位?”这个问题进行解决。 二、新课教学 教学例1 教师:要求体育馆A区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算式呢?(列出算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怎么口算48×10?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算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我是这样想的,10个十是100,48个十就是480。 ②40×10+8×10。 ③48×5+48×5。 ④48×2×5。 ⑤10×6×8。 ⑥48×9+48×1。 ⑦48扩大10倍,就是480。 教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能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算法,你能把自己口算48×10的算法说给同桌听吗?(同桌两人互相说算法) 教师: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计算第2页的算一算,把结果写在书上。(集体订正)请同学们观察这4道题(包括48×10),通过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如果两位数与其他整十数相乘,又该怎么算呢? 教学例2 (出示例2的情景图)请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教师:你能解决吗?从哪儿知道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说法:

新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练习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练习 一、填空。 1、104×3表示()。 2、小明从一楼到三楼用了8秒,照这样计算,他从一楼到五楼要用()秒。 3、一米长的绳子,截下它的,应截下()分米,截下它的,应截下() 分米。 4、两个因数和积都是同一个数,这个数是()或()。 5、一天的中的上午,有7时、11时、10时30分、6时、9时、8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把这些时间排列起来()。 6、4700千克– 700千克=()吨1厘米– 7毫米=()毫米 1吨– 200 千克=()千克950米+1050米=()千米 7、在○里填上“>”、“<”或“=”。 2分200秒15分 3 时80毫米8厘米 8、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是()秒,分针走1 大格是(),时针 走1大格是()。 9、下面左图中有()个平行四边形,右图的周长是()米。 二、判断。 1、把1厘米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1毫米。() 2、一个图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个图形一定是正方形。() 3、2与1的和、差、积、商中最大的是积,最小的是商。() 4、7×7与7+7的意义相同。()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厘米,它的周长增加8厘米。()

6、除数是3 的除法,余数可能是1、2或3。() 7、120×5的积的末尾只有一个0. () 8、如果A×B=0,那么A、B中至少朋一个是0. () 9、7个米是7米。() 10、小红和小颖比赛跳绳,小红2分钟跳190下,小颖3分钟跳240下,小颖跳得快。() 三、选择题。 1、把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2、把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剪成两个相等的长方形,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A、8分米 B、12分米 C、5分米 3、两个足球队进行比赛,结果是()。 A、两个队都胜了 B、两个队都负了 C、两个队平了 4、与125×0结果相同的是()。 A、125+0 B、125 – 0 C、0×125 5、小明9:20到电影院里,电影已经开始了半小时,电影是()开始的。 A、8:50 B、9:50 C、9:00 6、时针从第一个数字走到第二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A、60秒 B、60分 C、2小时 7、两个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A、一定能 B、一定不能 C、不一定能 8、最小三位数与最大三位数的和是()。 A、1 B、1099 C、899 9、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重。 A、铁 B、棉花 C、同样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A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5分) 1.口算70×30,想:7×3=(),70×30=()。 2.发现规律: 3×6=18 30×6=180 300×6=1800 我发现()。 3.一本作业本有22页,29本作业本有( )页。 4.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如果这两位数都是整十数时,可以先将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个0。 5.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它们的积是()。 6. 150×60的积的末尾有()个0。 7. 要使43×□2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可填(),要使它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可填()。 8.根据19×8=152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积。 38×8=() 19×80=() 190×8=() 76×8=() 57×8=() 19×16=() 9.笔算42×53时,先用53个位的3去乘(),得()个一,再用53十位上的()去乘(),得()个十,再把()和()加起来。 二、我是公正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6分) 三、精挑细选。(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两个两位数相乘,积一定是() A.三位数 B.四位数 C.可能三位数或可能四位数 2.小学生上学实行新的收费标准后,每人每学期要交课本费75元,作业本费15元,三(1)班有学生48人,这个班的学生每学期入学一共要交() A.4800元 B.4500元 C.4320元 3.27个50相加的和与50的()倍相等。 A.27 B.28 C.32 4.如果11×24=264,不计算,我很快知道33×24的结果是()。 A 2640 B 792 C 692 5. 一个因数缩小3倍,另一个因数不变,这时积()。 A 扩大3倍 B 缩小3倍 C不变 四、口算。(共8分) 42×20= 46×10= 70×30= 60×70= 13×20= 30×80= 33×30= 60×40= 五、竖式算一算。(共18分) 73×21 96×15 45×18 36×48 90×18 25×24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的口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找出计算规律,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用具:小黑板 一、板题示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同上)。(出示小黑板,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3页的内容,想一想: 1、两位数乘整十数一般应怎样口算? 2、两位数乘整十与一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类似之处? 三、先学 过渡:请同学们自学例1回答自学指导1比谁看书最认真 1、看看: 生看书自学,师用眼睛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师不能辅导)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 过渡:请同学们自学例2回答自学指导2……(步骤同上) 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2、算一算(课本第3页的算一算) (1)指3名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 (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四、后教 1、更正 写完的同学检查,检查完了以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上堂更正(用红粉笔把出错的部分用斜线划掉,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堂上板演的内容。 2、议一议 五、练一练 过渡: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吗?下面,大家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作业:课本第5页1、2题,第6页5、7题填书上。 课后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1 教学目标: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用具:小黑板 一、板题示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同上)。(出示小黑板,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8页例1的内容,想一想: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一、乘法: 1、整十整百数的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或被除数)末尾的0放在一边,再相乘(或相除),然后在积(或商)的末尾添上0。(记住:必须方便口算。最后所添0的个数=放在一边的0的总个数。) 2、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乘除口算。(记住:在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时,必须方便口算。)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注意:在竖式中,用后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前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就写在十位。)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每一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记住:A.被除数最高位上不够商1,就退后一位写商;其它数位上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 B. 在竖式中,每除一位,就必须在那一位上写一位商。) 5、积的变化规律:A.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B.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6、商的变化规律:A.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B.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商就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C.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7、数字的排列规律: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大,可能是由乘法或加法算出的。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小,可能是由除法或减法算出的。 二、小数: 1、“.”叫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读法: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相同),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读法:直接从前往后读出每一个数字。) 2、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小数点右边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也就是0.1),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也就是0.01)。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按内容分类整理)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按内容分类整理)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按内容分类整理 (一)整数 1、20以内的数(一年级上册) 2、100以内的数(一年级下册) 3、万以内数的认识(二年级下册)(数、拨、写数、读数、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 4、多位数的认识(四年级上册)(读写、数位顺序表、数位及十进制计数法概念、用万 或亿作单位表示数、数字编码) 5、倍数与因数(五年级上册)(自然数的概念、因数与倍数概念、2、3、5的倍数特征、合数与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二)分数 1、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简单的同分母分数 加减法) 2、分数(五年级下册)(意义、分数单位、大小比较、真假分数、性质、约分(最大公 因数)、通分(最小公倍数)、分数与小数) 3、百分数(六年级下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解决问题、计 算利息) (三)小数 1、小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小数各部分的名称(首次出现整数 和小数部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四年级下册)(意义、数位顺序表、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 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近似数、生活中的小数) (四)负数 负数的初步认识(六年级上册)(能读、会写、知意义、分类、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加法运算律(四年级上册)(并出现用字母表示形式) 2、乘法运算定律(四年级下册)(并学习简便运算) 3、方程(五年级下册)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年级上册)(1~10各数的教学:数、摆、比、画、读、写、分、算;等于、大于、小于)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一年级上册) 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年级下册) 4、表内乘法(二年级上册) 5、表内除法(二年级上册)(平均分、除法的意义、除法 各部分的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解决问题(首次出现)) 6、三位数的加减法(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的估算(首次出现)、探索 规律(首次出现)、解决问题) 7、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下册)(竖式除法(首次)、有余数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余数 必须比除数小)) 8、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三年级上册)(口算、估算、笔算、0和任何数相乘都 得0、解决问题) 9、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三年级上册)(笔算、估算、解决问题) 10、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年级下册)(口算和估算、笔算、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1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三年级下册)(口算和估算、笔算、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12、四则混合运算(四年级上册)(最多两步的四则混合运算(首次出现)、小括号 (首次出现)) 13、多位数加减法(四年级上册)((口算与估算、用计算器计算(首次使用计算器)、加减法的关系、加法运算律(并出现用字母表示形式)) 1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四年级上册)(口算与估算、笔算、解决问题) 1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四年级上册)(口算与估算、笔算、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一单元试卷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一单元试卷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一、填空。 1、口算65×10时,可以把65扩大()倍,即就是在这个两位数的末尾添上()个0。 也可以这样算:65×10表示65个(),就是()。 2、笔算56×28,先算(),再算(),最后算()。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52×21的积是()位数。 4、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积是()。两个因数都是5,它们的积是()。 5、25×40的积末尾有()个0。 28×3□的积末尾至少有一个2,□里可以填()。 6、在○里填上“>”、“<”或“=”。 73×25 ○ 73×24 45×54 ○ 54×45 18×64 ○ 32×18 42×28 ○ 51×34 100×40 ○ 50×80 26×100 ○ 260×10 7、两个因数的积是31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个因数扩大3倍,这时它的积是()。 8、一个乘法算式,如果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缩小5倍,积因该()。 9、根据24×25=600的规律,算下面的积。 48×25= 24×50= 12×50= 240×25= 250×240= 10、找规律,填一填。 (1) 4、8、12、16、()、()(2) 1、3、4、7、11、()、() (3)1,4,9,16,25,36,( ),( )。(4)5,12,6,14,7,16,( ),( )。 1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填空。 2 5 × 2 8 2 0 0 ……() ×() =() 5 0 ……() ×() =() 7 0 0 ……() +() =() (1)所有计算25×28,可以把()个25加()个25,就是8×25+20×25=( ). (2)计算25×28,还可以把28拆分成4×7,那就改成25×4×7=()。 12、小明家到学校有100米,如果小明到学校来回走3次,那么他走了()米? 13、一个正方形操场边长是10米,红红沿操场跑3圈,红红跑了()米? 14、工程队修一段公路,如果每天修25米,修了40天后会多修15米,这一段公路长()米 二、判断题。 1、一个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末尾共有2个“0”,积的末尾也只有两个“0”。() 2、计算99×34,可以看成100个34减去1个34来计算。就是100×34-1×34。() 3、0乘或加上任何数都得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