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文化视角谈汉诗英译中的意象处理策略

从文化视角谈汉诗英译中的意象处理策略

从文化视角谈汉诗英译中的意象处理策略
从文化视角谈汉诗英译中的意象处理策略

从文化视角谈汉诗英译中的意象处理策略

摘要:诗词是中华文学中的瑰宝,是中华古代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主要途径。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国际大环境中,各国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中国诗词文化和诗词文学要想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它的动人心魄的美,必须经过翻译这一媒介。在翻译过程中汉语诗词中的文化意境是一重点,同时也是一难点。本文在引用一些翻译理论之后,对比分析了几首汉诗英译的不同版本,重点阐述了其中文化意象的不同处理策略。意在从文化视角探讨汉诗英译的翻译策略,借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文化;文化意象;翻译;诗词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2

以色列翻译学家toury 说过“翻译是一种不可避免地涉及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的活动”(1978:200)。既然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那么如何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妥当地把文化因素植入目标语中就成为

翻译工作者的首要考虑因素。翻译界关于文化差异的翻译处理向来有两种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即归化与异化。众所周知,汉语古诗充满了意象,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那么,在汉诗英译过程中如何妥善地处理这些文化意象呢?简单来说,文化意象处理有三大原则:保留,转换和舍弃。本文试将对比分析不同的译本对同一意象的处理方式,进而探讨文化意象处理的原则。

一、保留原诗中的文化意象

专利说明书的英译策略

said 与 where + prep., there + prep.与here + prep. thereof(=of that),thereby(= by that ),therein(=in that),thereto, therebetween ,therewith,thereon,therefrom, therethrough, hereinafter(=in the following text:在下文中), hereinabove, herein, hereto, hereunder, herewith, wherein (= in which :在其中) , whereby, wherefore, whereupon, whereof, whereat. (h ere =this ,there=that ,where =what/which ) 1.hereafter=after this time此后 2.hereby=by doing or saying so=by means/reason of this;特此,兹 3.herein=in this piece of writing=in this;此中,于此 4.hereinafter=after this time=later in this paper;在下文;今后在下文中 5.hereof=of or belonging to this在本文中 6.hereto=to this piece of writing次,至此 7.heretofore=until now, hitherto迄今为止,在次之前 8.hereunder=below, following在下文中 9.hereupon=at or after the time =after that因此,于是,不久以后,就在此时, 随即 10.herewith=with this与此一道 ,随函附上 1.thereafter=afterwards;此后,后来,其后 2.thereby=by saying or doing that=by that means;因此;由此;因而,在那方 面, 3.therefrom=from that从中 4.therein=in that piece of writing=from that;在那里;在那点上,在其中 5.thereinafter=later in the same paper;在下文中,以下 6.thereof=of that其中 7.thereon=on that在其上,就此 8.thereto=to that加于 ,, 之上,随函附上 9.thereunder=under that在其下 10.thereupon=about that matter关于此事 1.whereas=but但是,却

新四级汉译英段落翻译技巧

新四级汉译英段落翻译技巧 新四级汉译英段落翻译解题技巧 ?题型简介?基本要求?翻译技巧 题型简介 ?自2013年12月考次起,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翻译部分将由原单句汉译英调整文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题材。 140~160词 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以词、句的翻译为基础,扩大到对整体段落的翻译的把握,段落内容相对完整、结构相对独立。翻译时要把整个段落当作一个有机的语篇,注意各句子之间的衔接和段落间的过渡。 翻译技巧 (一) 词的翻译 (二) 句的翻译 (三) 段落翻译 (一) 词的翻译 1. 词义选择 2. 词类转换 3. 词的增补 4. 词的省略 5. 词的替代 1.词义选择 (1)语境词?汉语有些词语的含义会因语境而发生微妙的变化,称之为“语境词”,应紧密结合上下文译成相应的词,不能按照原词的字面意思来译。?原文:手机刷新了人与人的关系。?译文:Cell phone have alter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 ?分析:“刷新”此处实际是指“改变”,而并非是我们平常所指的含义,因此不宜译成refurbish或renovate,翻译为alter或 change更恰当。 (2) 表意模糊的词?原文:这所全国重点大学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译文:The national key university has prepared batches of qualified graduates for the society. ?分析:“输送”在句中是一个模糊笼统的词,具体说来是指“培养出”。“人才”笼统,译为qualified graduates比较确切。 (3) 比喻词汇?汉语有许多比喻词汇,表面意义和喻指含义完全不同,英译时应跳出机械对应的思维定式,动态地译出其潜在含义。?原文:老师答应给这几个学生“吃小灶”。?译文:The teacher has promised to give these students special tuition. ?分析:“吃小灶”在这里指的是“个别辅导”。 2.词类转换 (1)动词?名词?英语动词受到形态变化规则的严格限制,大量本应该由动词表达的概念,常需借助于名词,因为名词不受形态规则的束缚,使用相对灵活、方便。?原文:吃头两个主菜时,也是赞不绝口。?译文:You"ll be full of praise while eating the first two main courses. ?分析:英语中有大量抽象名词表示行为或动作意义 advice,agreement,inheritance,knowledge,praise,use等。以上例句借助抽象名词表达了特定的行为动作,译文也显得较为地道。 (2)动词?介词?介词与名词密切相关,英语名词的广泛使用使得介词也频繁出现,而且英语中有些介词本身就是由动词演变来的。汉译英时,有些动词可以用介词来表达。?原文:人们常用剪纸美化环境。?译文:People often beautify their homes with paper cuttings. (3)动词?形容词?汉语的一些动词常常用形容词来表达,这些形容词通常是与动词同源的词(如dreamful,doubtful,sympathetic 等),这样的译文有时会更地道、标准。?原文:在明朝和清朝时期特别流行。?译文:It was widesprea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汉诗英译二

关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之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A Fair Maiden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A pair of turtledoves;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A maiden fair he loves.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Of cresses here and there;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He cannot fall asleep; He tosses all night long,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The cresses sweet and tender;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 For the bride fair and slender!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On cresses cooked so tender;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 The bride so fair and tender!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My Quiet Maiden My quiet maiden is fair and tall; She waits for me at the corner wall. Evasive, she can be found nowhere; Scratching my head, I seek here and there. Beautiful is my quiet lass; She gives me a blade of crimson grass. The crimson grass spreads a rosy light;

中文菜单英译策略

中文菜单英译策略 在中国的数次翻译高潮中,不论是吸取外来精华,还是弘扬中华文化,对中国菜名的翻译似乎很少引人注目。因而对菜名翻译的学术研究很少。另外,菜谱的英译在我国一直没有规范的版本,因此一菜多译现象频频出现。笔者在收集菜名时发现越是外国客人喜欢的中国菜肴,其译名就越多,如“宫保鸡丁”这道较受外国客人青睐的中国菜被翻译成:“sautéed chicken cubes with peanuts”, “diced chicken with chili and peanuts”, “fried diced chicken in sichuan style”“grand duke’s chicken with peanuts”, “gong bao chicken”, “spicy diced chicken with peanuts”, 以及“chicken with hot pepper and peanuts”。假如每个菜名都是一名多译,不仅外国朋友就是中国人自己看这些译名,也会被搞的一头雾水。可见菜名的翻译并非易事。而传统的翻译标准对中菜翻译又缺乏具体的指导。 在一些研究菜名英译的论文中,绝大多是对具体菜名英译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很少通过理论来验证这些翻译策略的可行性。本文以《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为蓝本,以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原则为基础,提出了一些中菜翻译的策略一、文本类型理论及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 纽马克根据内容和文体的不同,将文本分为表达功能文本(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文本(informative function)和召唤功能文本(vocative function)三种类型。表达功能文本

汉译英的几种翻译技巧

汉译英的几种常用技巧(一)常用的翻译技巧1. 增译2. 减译(省译)3. 重复 4. 转译 5. 语序(词序/句序)调整(倒置) 6. 拆句与合并7. 正说反译, 反说正译8. 语态变换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 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1.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holidays. 我们等待假日的到

2.Much of our morality is customary. 我们大部分的道德观念都有习惯性。 3.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精确。 4.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5.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He who makes no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has no right to speak. (No investigation, no right to speak.) 6. 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Modesty helps one to go forward, whereas conceit makes one lag behind. 7.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 So long as green hills remain, there will never be a shortage of firewood. 8. 班门弄斧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9. 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我国公示语英译的策略与方法

我国公示语英译的策略与方法 【摘要】:公示语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通用公示语和专用公示语,类别不同,翻译策略也不同。通用公示语的最佳翻译策略,是照搬目的语中的功能对等语。专用公示语,由于无法从目的语中照搬,其翻译方法只能是仿译和创译。公示语翻译的语用等效,包含着功能对等和表达规范两方面。功能对等,是指译文同原语在功能意义上对等,起到相同的功用。表达规范,是指译文符合目的语表达常规和接受习惯。两者是做好公示语翻译的方法与原则。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功能对等;表达规范;方法 一、引言 公示语是统称,指”在公共场合以醒目的方式起指示、提醒、说明、请求、警告和鼓动等作用的文字语言(林庆扬语)”。学界通常把公示语翻译方法归结为三种,借用,仿译和创译,并强调语用等效。但是,什么情况下借用,什么情况下仿译或创译,从哪些方面把握语用等效,却没有说得十分清楚。文章试图阐述公示语的两种分类及其对翻译的意义,并说明功能对等与表达规范是实现语用等效所应把握的两个方面,也是做好公示语翻译的方法与原则。 二、两类公示语及两种翻译策略 为清楚地认识公示语现象及其翻译方法,文章把公示语分为通用与专用两大类。通用公示语指具有国际普遍适用意义的公示语,即通常所说的具有提示、指示、限制和强制等功能的公示语。专用公示语,指特定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商家以及个人等开展社会活动和业务活动所使用的公示语(如标语、广告、简介、须知等)。类别不同,翻译方法也不同。 通用公示语的翻译方法,主要不在于翻译,而在于借用。他国人到了我国,见到的还是他所习惯的自己本国的公示语,岂不妙哉!人类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生活内容,而且文明程度大致相当,各国都少不了以公示语的形式对人们给以提示、限制等。因此,虽然各国语言形式千差万别,但彼此都有着功能对等语。借助信息化和全球化,借用起来并不难。在通用公示语方面,英美国家可能更发达和完善,一般中国有的公示语,主要英语国家早已有之,所以行拿来主义,洋为洋用,可以事半功倍。 应当注意到这样的事实:我国社会上所用的和专家学者所建议的最佳公示语译文无一例外都是借用自目的语。所谓”借用”也就是不加任何改造的”照搬”,亦曰拿来主义。严格地说,照搬不是翻译,但却为翻译所用,并优于翻译。例如:我国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孕幼席”,闭门造车式的译法可能是”For Those Who Are Old, Weak, Sick, Handicapped or Pregnant.”陈小慰教授从北美搬来的是”Courtesy Seats”。Courtesy意为”礼让”,其得体性远胜过汉语。吕和发(2004:

汉诗英译风格的

汉诗英译风格的“隐”与“秀”* 魏家海 (武汉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 内容摘要:《文心雕龙》中的“隐秀”审美观不仅对文学创作和鉴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汉诗英译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隐”的“重旨”、“复意”和“秀”的“挺拔”、“卓绝”,可观照汉诗英译的美学价值。本文探讨了汉诗意象、谐音和飞白英译的“隐秀”美学特征,指出“隐秀”美学观是检验译诗忠实性的重要标准,同时,原诗和译诗之间的“谐”“讔”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反映了译者不同的审美主体性。 关键词:“隐秀”;美学;批评 一、引言 汉诗英译的美学研究开始回归本土美学范畴,并观照西方美学思想,将逐步成为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发轫于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中国诗学,是对中国古代文论和诗、书、画论的提炼和总结,尤其是刘勰的《文心雕龙·隐秀》所首倡的“隐秀”范畴,对古典诗词美学理论的“隐”美和“秀”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对诗歌创作和鉴赏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诗歌的英译研究也很有借鉴意义,已有论者将“隐秀”引入文学翻译研究(孟东红,2007;申丹,2008)。不过,“隐秀”理论介入汉诗英译的翻译理论,还有待深化和创新。本文从“隐”“秀”关系的视角对汉诗意象、谐音和飞白翻译美学价值进行探讨。 二、“隐”与“秀”的美学特征和相互关系 2.1强调“隐”的文内之义“重旨”和“复意” 《文心雕龙》指出:“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隐以复意为工”。周振甫(1986)解释说,文辞说出之外含有另外一重意思,即弦外之音,话里有话,具有复合之意。黄侃(2000)解释为“言不尽意,必含馀意以为巧”,“隐者,语具于此,而义存乎彼”,也是说的是文义的多重叠合,而不是赤裸裸的直白和外露。这同燕卜逊的诗歌语言的“含混”理论是一致的。这种诗歌的审美技巧是“用一个词或一种表达手法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意味,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绝然不同的态度”(汪洪章,2005:82)这种“隐”的美学内涵的“复调性”可资借鉴为诗歌翻译中意象的模糊化处理的理论依据。 2.2强调“隐”的文外之义的“余味曲包” 刘勰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这 指的是“隐”的言外之意或曰“情在词外”,即语言的含蓄美学效果,使人玩味无穷,百读不厌。刘勰又强调“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指文辞含蓄深刻多彩,包含着婉转曲折的无穷余味。尽管“隐”可曲可直,但诗歌美学意蕴的婉曲和含蓄,韵味含而不露,给读者留下无尽的解释空间和想象余地。这种“隐”的非直白性为诗歌翻译中意象的“留白”化处理提供了启示。 2.3强调“秀”的篇中“独拔”和“卓绝” 刘勰说:“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秀以卓绝为巧”,“状溢目前曰秀”。周振甫解释说,秀的独拔,就是拔出流俗,高出一般,是篇中最突出的话。“秀”的“独拔”和“卓绝”既可在个别词句层次上凸显,也可在全篇层次上显露,具有“拔秀”和“显秀”两重含义,“从根本上说,‘秀美’是显现于文中的形象鲜明生动之美,‘秀美’以其显秀之美对应于‘隐美’的蕴含之美”(周波,2005:58)“秀”的彰显和“英华”之美昭示着诗歌翻译中译诗的显秀之美的必要性。 2.4强调“隐”和“秀”的自然性 “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故自然会妙,譬卉木之耀英华。”也就是说,“隐”美不是晦涩难懂,深不可测;“秀”美不是刻意雕琢。“隐”和“秀”都要自然天成,语言结构要和谐自然。叶朗(2001:229)说,“隐”“秀”的审美意象,具体可感,是“直接性和间接性、单纯性和丰富性、有限性和无限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_张元

收稿日期:2007201230 作者简介:张 元(1982—),女,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硕士生; 王银泉(1963—),男,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硕士生导师。 第7卷 第1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 VOL.7,NO.1 2007年3月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 M ar .,2007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 张元,王银泉 (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 要:语言,尤其是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要素。新词,是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是鲜明折射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汉语中出现的特色新词是具有中国时代特色、反映中国国情的崭新的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及时而又准确地向世界译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生事物对于宣传和弘扬中国特色文化、有效实现跨文化交际和对外宣传具有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关键词: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翻译理据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65(2007)01—0105—06 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新事物和新现象层出不穷,其典型表现就是在政治、经济、科技以及社会生活中,大量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丰富多彩的新词语不断涌现,诸如“联合执法,叫停宰客娱乐场所”;“网络恶搞成为‘草根文化’,对象逼近普通人”,凡此种种,举不胜举。针对这种社会语言现象,陈原曾指出:“凡是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新的东西,不论是新制度,新体制,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质,新概念,新工具,新动作,总之,这新的东西千方百计要在语言中表现出来。不表现出来那就不能 在社会生活中起交际作用。”[1] 新词,是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是鲜明折射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中国特色新词新语是指“土生土长的新词语”,它的不断涌现乃是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催生的结果。 一、中国特色词语的界定及分类 关于新词的界定,不同的学者出于研究的需要 给出了不同的界定标准。所谓新词语(Neol o 2gis m ),指的是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 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2] 。“新词,又称 新词语、新造词,系为指称新事物、新现象和表达新概念等而创造出来的词语。它是个相对的、具有发展性的概念。此时为新,彼时为旧,每个时代都会 有当时的新词语”。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飞速发展,语言的变化也在日益加快。中国特色新词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有学者认为,当前汉语中每年产生的新词有一千个左右,平均每天产生三个。由此可见,产生的数量多、速度快是这些新词新语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这些新词,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其第二个特点是涉及的范围广泛。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到处可见这些新语词的踪迹。近年出现的一些典型中国特色新词新语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别: 1.政治 廉政建设(clean g overnment building )、反贪(anti Οe mbezzlement )、权钱交易(trade power fr om money )、村民自治(villagers’aut onomy )、求同存异(seek common gr ound while putting asides differ 2ences )、小康社会(a well Οoff s ociety )、和谐社会(har moni ous s ociety )、八荣八耻(the “eight honor 5 01

英语和汉语互译中的区别

英语和汉语的区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arisen。在中文翻译中,"产生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

茶类词汇英译翻译策略及成因

茶类词汇英译翻译策略及成因 【摘要】本文选取茶类词汇作为中国文化术语英译的一个典型代表进行探讨,分析了茶类词汇英译的基本策略,并探究了影响翻译策略的因素。中国文化的输出需要大量易于输入语接受的术语翻译,望本文的浅析对中国文化术语的翻译有些许贡献。 【关键词】茶;术语;翻译策略 一、引言 1785年为英国自由党员数人所作的The Rolliad (《鲁里之流》)中有这样一首诗: What tongue can tell The various kinds of tea? Of black and green, Of Hyson and Bohea; With Singlo,Congou, Pekoe and Souchong, Cowslip the fragrant, Gunpowder the strong. 茶叶本多色, 何舌犹能穷? 熙春与武夷, 此绿彼又红; 松萝与工夫, 白毫和小种, 花薰真芳馥, 麻珠更稠浓。 短短一首小诗,茶叶名称竟有十一个之多。这一方面体现了当时的英国人对茶饮品的青睐,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英语中从汉语借入的茶类词汇的数量之多。本文作者收集了大量英语中吸收的茶类词汇,在此基础上对其翻译策略进行分类,并试图探究其翻译策略背后的复杂因素。茶类词汇只是中国文化词汇输出的一个方面,期冀本文的浅析能够引起更多的学者对中国文化术语输出的有益研究。 二、茶叶词汇英译策略爬梳 1、音译 英语中吸收的茶类词汇绝大部分都是音译词: tea(茶),bohea(武夷茶),pekoe(白毫),congou(功夫茶),hyson(熙春茶),souchong(小种),Campoi(拣焙茶),Sunglo(松罗),Twankay(屯溪),Oolong(乌龙) 2、意译加音译 这类词中的音译部分多是tea: green tea(绿茶),brick tea(砖茶),gunpowder tea(珠茶),jasmine tea(茉莉花茶),Yony hyson(雨前茶),Hyson skin(皮茶),compressed tea(紧压茶),uncompressed tea (散茶) 3、约定俗成 “约定俗成”是指事物的命名和社会习惯往往是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形成的。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红茶”的英译是“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早在17世纪的时候,英国开始在中国福建地区大量收购茶叶。当时收购的茶叶大多是武夷茶,因武夷茶茶色为黑,

汉译英翻译十大技巧

汉译英翻译技巧1:了解中英文区别,避免机械对等翻译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差异比较大的语言。在汉英双语互译时,其差异具体体现为词汇、句式、衔接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对于备考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考生,了解中英文两种语言的以下主要区别,对段落汉译英答题很有帮助。 1.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强调意义上紧密结合,主要靠词义手段连接,讲究“意境美”,所以有时候语法是不完整的;英语则注重句法、词汇手段等形式上的紧密结合,讲究“结构美”,强调句式完整和上下文的衔接。因此,汉译英需要通过对汉语句子进行句型变换,使用逻辑衔接词、从句等来显现句中的逻辑关系,从而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2.汉语多短句,英语多长句。汉语侧重语义,多用短句、分句来表达;英语多用长句及复合句,其结构通过时态、标点符号及关联词来表达。因此,汉译英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合译、增补词汇等。 3.汉语多重复,英语多替代。汉语由于结构较松散,常对名词进行重复,使语义更加清晰,对动词进行重复起增强语气的作用:而英语常使用代词、名词及do,do so或so do,so,as或其他词组来代替重复出现的部分。

4.汉语多用主动,英语多用被动。 5.汉语用词多动词,英语用词多名词和介词。汉语句子多用动词,具有动态性和具体性的特点;英语句子则喜用名词和介词,体现静态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这一不同的特点决定了汉译英过程中常常需要转换词性。 6.汉语句中的定语通常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前,英语中定语的位置却可前可后。因此,汉译英时往往需要调整语序,如汉语中定语过多,英语可使用介词短语、分词、不定式、从句等后置定语以求句子结构上的平衡。 7.汉语重心在后,英语重心在前。在表达多逻辑思维时,汉语一般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即重心在后;英语则往往是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例1】九寨沟气候宜人,夏季凉爽,冬无寒风。 译文: Jiuzhaigou enjoys a favorable climate which is cool in summer but free from cold wind in winter. 解析:原句含三个汉语短句,但都是对“九赛沟”的描述,存在逻辑上的联系,译文中将第一个短句处理成主句,后两个短句则处理成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既能体现三个句子间的逻辑联

从《雨霖铃》的译文谈汉诗英译的意境传达

从《雨霖铃》的译文谈汉诗英译的意境传达 [Abstract] Chinese poem translation is a difficult task. The success of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ms depends on whether it can approximately transmit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nese poems and lead the readers into a space of imagin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translate the original meaning, the atmosphere and the charm completely.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many outstanding Chinese classical poems which are gently beautiful, vigorous and deep usually cannot present the original taste and flavor of the poetry. This thesis first points out that artistic conception is a kind of ideal artistic state, which can lead readers into the situation and emotion of a poem. It is impossible to express completely the primary taste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nese poetry to every reader. The reason is that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culture connotations and different habits and customs as well as different thinking methods are formed in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is thesis then takes the version of Bells Ringing in the Rain for example to analyze the difficulty of the conveyance of the poem briefly. In the point of the author’ view, artistic conception can be effectively transmitted to readers by the following three means: first, to express amorous feelings and ideas; second, to unearth images; finally, to stimulate imagination. The author narrates three way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versions of “bells ringing in the rain” and other examples for further explanation. At the end,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y are only three effective ways but not the absolute means. [Key Words] Chinese poetry; artistic conception; Bells Ringing in the Rain; solution 【摘要】汉诗英译是否成功就在于能否成功的传达意境。要成功的传达意境是不容易的,许多好的汉语诗歌翻译成英语后总是会失去原作的艺术魅力、本文首先指出:意境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入到一个想象的空间的艺术境界,意境传达的困难在于中西方存在着诸多差异,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思维定势都使汉语诗歌的意境传达成为一个难题,本文以《雨霖铃》的译文为例,分析了这首诗歌意境传达的困难,接着通过《雨霖铃》的两种译文对比提出了意境传达的三种有效方式:传情达意,挖掘意象,激发联想。最后作者提出,这只是三种有效的方式,而不是绝对的方式。 【关键词】汉诗英译;意境;《雨霖铃》;方式 1. Introduction "Poetry is a super art of language.”[1] A well-known statement is made by Robert Frost “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2] Poetry translation is a difficult task and it is especially tru e in the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Indeed, poetry translation is a creative task.”[3] Burton Raffel says, “The translated poem should first be a new poem, a good one, and should be the favor of life, instead of lifeless academic accuracy.”[4] The Englis h versions of many outstanding Chinese classical poems which are gently beautiful, vigorous and deep usually cannot present the original taste and flavor of the poetry. Many famous sayings and beautiful lines, which enjoy great popularity during hundreds of years, make the Chinese readers have a deep sympathetic chord. But foreign readers cannot understand them actually, or they may even feel bewildered and the

英译中翻译套路

英译中翻译套路 此部分内容和“阅读理解,七选五,完形填空”关联性巨大,读不懂,做题就是玄学。 ◆谓语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 实义动词 1.时态的翻译 ?注意事项: 时间:默认指的是“现在,过去,将来“,若有具体时间,则相应进行调整。 状态:共四种状态即“一般,进行,完成,完成进行“没有变化,对应相应的汉语意思直接翻译。 一般:经常做 进行:正在做 完成:已经做完了

完成进行:做完了还做/一直做 例句翻译: 1)Curiosity gave us all a natural awareness. 2)Fifteen years ago, I took a summer vacation in Lecce in Italy. 2.被动语态的翻译 形式:be + done一般通过by + n.引出动作的施加者。 A be + done by B译为A被B做了相应的事情。 ?注意事项: be + done对应的汉语意思,常见的有“被,受,给”等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句翻译: 1)Students are placed into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ir current language skills. 2)Learning materials are provided to students throughout their course, and there will never be more than 15 participants in each class. ◆名词性从句 根据主从复合句结构表先行判断结构,确定是名词性从句。 先译除引导词外的从句内容再加上引导词的意思。 When:…的那个时间

古诗英译的最高境界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美之集萃与再现:古诗英译的最高境界 作者:刘筱华, 李贵苍, LIU Xiao-hua, LI Gui-cang 作者单位:刘筱华,LIU Xiao-hua(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广东,潮州,521041), 李贵苍,LI Gui- cang(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刊名: 云梦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MENG 年,卷(期):2009,30(1) 参考文献(7条) 1.王宁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 2000(01) 2.卓振英典籍英译: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3) 3.卓振英汉诗英译的总体审度与诗化 1997(04) 4.卓振英汉诗英译中的风格变通[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10) 5.卓振英汉诗英译中的"借形传神"及变通[期刊论文]-福建外语 2002(01) 6.卓振英汉诗英洋论要 2003 7.卓振英汉诗英译中的"炼词" 1998(1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朱望.张红云.Zhu Wang.Zhang Hongyun开拓跨民族性的文化新视野——"文化、社会和历史语境下的亚裔美国文学"国际会议综述[期刊论文]-华文文学2006(6) 2.李贵苍.Li Guicang赵健秀的《杜老鸭》:在阳刚之气和文化英雄主义语境中探寻华裔的文化认同[期刊论文]-华文文学2006(3) 3.李贵苍.彭志恒.Guicang Li.Pend Zhiheng多元文化语境中华裔美国人文化身份的探讨与争鸣[期刊论文]-华文文学2003(3) 4.牟童由母爱孕育的女性意识:探析《磨砺》中罗莎蒙德女性意识的成长历程[学位论文]2011 5.Frank Chin.Jeffery Paul Chan.李贵苍.徐纪阳.Frank Chin.Jeffery Paul Chan.Li Guicang.Xu Jiynag种族主义者的爱[期刊论文]-华文文学2005(3) 6.李贵苍.LI Gui-cang族性能见度的政治学与华人形象[期刊论文]-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24(3) 7.谢菲种族隔离的噩梦:论库切小说中的暴力与权力话语[学位论文]2010 8.丁敬芝论伍慧明的《骨》中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协商——拉康式解读[学位论文]2011 9.徐丽虹人性和族性的解构和再建构——论《春香夫人及其他作品》[学位论文]2011 10.李贵苍.彭志恒.Li Guicang.Peng Zhiheng华裔美国人文化身份书写中的生民视角[期刊论文]-华文文学20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d66002563.html,/Periodical_ymxk200901034.aspx

专利说明书的英译策略

said与where + prep., there + prep.与here + prep. thereof(=of that),thereby (= by that ),therein(=in that),thereto, therebetween,therewith,thereon,therefrom, therethrough, hereinafter(=in the following text:在下文中), hereinabove, herein, hereto, hereunder, herewith, wherein(= in which:在其中), whereby, wherefore, whereupon, whereof, whereat. (here =this,there=that,where =what/which) 1.hereafter=after this time 此后 2.hereby=by doing or saying so=by means/reason of this;特此,兹 3.herein=in this piece of writing=in this ;此中,于此 4.hereinafter=after this time=later in this paper;在下文;今后在下文中 5.hereof=of or belonging to this 在本文中 6.hereto=to this piece of writing 次,至此 7.heretofore=until now, hitherto 迄今为止,在次之前 8.hereunder=below, following 在下文中 9.hereupon=at or after the time=after that因此,于是,不久以后,就在此时, 随即 10.herewith=with this 与此一道, 随函附上 1.thereafter=afterwards;此后,后来,其后 2.thereby=by saying or doing that=by that means ;因此;由此;因而,在那方 面, 3.therefrom=from that 从中 4.therein=in that piece of writing=from that ;在那里;在那点上,在其中 5.thereinafter=later in the same paper;在下文中,以下 6.thereof=of that 其中 7.thereon=on that 在其上,就此 8.thereto=to that 加于……之上,随函附上 9.thereunder=under that 在其下 10.thereupon=about that matter 关于此事 1.whereas=but 但是,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