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免

微免

微免
微免

1、免疫系统三大功能的生理和病理表现

2、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1)异种抗原: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称为异种抗原。如病原生物及其产物、植物蛋白和动物血清等。

治疗用动物免疫血清:马血清抗毒素(两重性)

①特异性抗体----中和毒素

②异种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抗马血清抗体。

2)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如人类同种异型:血型(红细胞)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人主要为HLA)。

3)自身抗原: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如在胚胎期从未与自身淋巴细胞接触过的隔绝成分(晶状体蛋白、脑组织等),以及因某种因素使自身成分发生改变,如感染、药物、烧伤、电离辐射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自身抗原,即独特型抗原,存在于抗体分子的超变区,主要介导淋巴细胞功能网络调节。

4、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

5、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其功能

I单体分子是由两条相同的H链和两条相同的L链通过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

H链包括5种,即α、γ、δ、ε和μ。L链分为κ或λ两型。H链和L链分氨基(N)端和羧基(C)端,靠近N端的可变(V)区可分为高变区/互补决定区和支架区。靠近C端为恒定区。

α、γ、δ链C区有C H1、C H2和C H3三个功能区,在C H1与C H2功能区之间有铰链区,该区富含脯氨酸易伸展弯曲,可被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ε和μ链C区多一个C H4功能区,但无铰链区。

功能区:①V H、V L:是抗原结合部位,其中的CDR/HVR 是抗体与抗原决定基互补结合的部位;②C H、C L:Ig同种异型遗传标志所在处;③C H2:IgG与补体CIq结合的部位,

同时可介导IgG通过胎盘;④C H3: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介导调理或ADCC效应,也是IgM与补体CIq结合的部位;⑤IgE可通过其C H2/C H3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结合,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6、单克隆抗体: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7、T、B淋巴细胞活化过程

BCR结合特异性抗原表位,发出抗原识别信号,即B细胞活化信号①,并由Igα/Igβ将信号传入B细胞内。抗原进入机体加工、提呈,B细胞上特异性识别提呈的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与T细胞上TCR-CD3复合体结合,产生活化信号①。B细胞上的B7与T细胞表面CD28结合,其他B 细胞表面ICAM-1等与T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LFA-1等结合,产生活化信号②。使T细胞活化。T细胞表达的CD40L 与B细胞表面CD40结合产生B细胞活化信号②。B细胞活化。

8、B淋巴细胞的功能:①分泌抗体。②抗原提呈。③免疫调节。

9、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特性比较

10、补体: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11、三种途径的比较

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经

激活物质Ag-Ab复合物MBL,CRP LPS,凝集素,抗体

参与的C1~C9 C2~C9 C3,C5~C9,B因子

补体部分D因子,P因子激活蛋白酶C1s MASP D因子

所需离子Ca2+,Mg2+Ca2+,Mg2+Mg2+

C3转化酶C4b2a C4b2a C3bBb

C5转化酶C4b2a3b C4b2a3b C3bBb3b 作用参与特异性参与非特异性参与非特异性

液免疫的应免疫在感染早免疫在感染早

答阶段期发挥作用期发挥作用12、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指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13:试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理(I型超敏反应)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属于I型超敏反应。青霉素进入机体后降解为青霉素噻唑和青霉素烯酸,为半抗原,与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E。IgE迅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再次注入青霉素时,与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表面IgE结合,发生桥联作用,是细胞膜磷酸酯酶活化,膜磷脂降解,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是细胞脱颗粒;同时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高cGMP降低,也导致细胞脱颗粒。颗粒脱出后使生物活性介质释放,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大血管平滑肌收缩,结果血压下降而出现休克。

14、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是给人体注射含有适应性免疫反应所得到的免疫效应物质。

15、类毒素:用0.3%~0.4%甲醛处理的外毒素,使其失去毒性,保留抗原性,即成类毒素。

16、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芽胞及非病原微生物不一定能杀死)。

17、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所有细菌繁殖体及芽胞)。

18、辐射灭菌法:利用多种电磁辐射(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19、其他物理除菌、抑菌法:①滤过除菌法(血清、毒素、抗生素)②干燥法(保存食物)③低温(保存菌种)

20、高压蒸汽灭菌法: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21、包膜病毒:如果病毒在核衣壳的外表面有包膜和刺突,这类病毒称为包膜病毒。

22、HBV的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为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乙型肝炎潜伏期较长(30~160天),在潜伏期、急性期及慢性活动初期,病人血清都有传染性。乙肝潜伏期和HBsAg携带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作为传染源有隐蔽性。

传染方式多样①血液、血制品传播②医源性传播③母婴传播④接触传播

23、HBV微生物学检测:主要是检测HBV的抗原抗体系统和病毒核酸等血清标志物。

HBV感染血清标志及其临床意义

24、HIV的三种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

25、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菌毛、芽胞、荚膜

26、L型细菌即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27、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28、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可独立复制的闭合双链环状DNA,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29、多数细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7.2-7.6的中性环境,个别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pH值6.5-6.8的酸性环境,霍乱弧菌pH值8.4-9.2的碱性环境。

30、细菌需氧分类:①专性需氧菌②专性厌氧菌③兼性厌氧菌

31、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①混浊生长②沉淀生长③表面生长

32、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33、常见的全身感染:

①毒血症:系细菌外毒素经血液播散至特定靶组织、器官所出现的特征性中毒症状。②脓毒血症:系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中大量繁殖,并播散至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的症状。③败血症:系致病菌在血液中繁殖后,产生大量毒素所出现的全身中毒症状。④菌血症:系致病菌在局部病灶中繁殖,释放入血所出现的相应症状。

34、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有哪些?能引起哪些主要疾病?

致病因素:

⑴血浆凝固酶:能将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激活为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及病灶周围,形成一个纤维蛋白网保护细菌,防止吞噬和杀菌物质的攻击,是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标志。

⑵葡萄球菌溶血素:可引起人红细胞溶解,杀伤粒细胞、血小板和多种组织细胞,引起局部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组织细胞缺血坏死。

⑶杀白细胞素:能破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抗吞噬、

增强细菌侵袭力方面有意义。

⑷肠毒素:约1/3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是一种耐热的外毒素,煮沸30分钟不被破坏,并能抗胃肠液中蛋白酶,引起急性胃肠炎,即食物中毒。

⑸表皮剥脱毒素:能使表皮组织的棘状颗粒层裂解,使表皮与真皮脱离。

⑹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成分是蛋白质,可引起发热,增加对内毒素的敏感性。作为超抗原引起毒性休克毒血症。

致病性葡萄球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引起不同部位的化脓性炎症,引起的主要疾病有:

⑴局部化脓性感染:如疖、毛囊炎、痈、伤口化脓等,内脏器官感染,如肺炎、脓胸、中耳炎、脑膜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

⑵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⑶食物中毒:进食污染肠毒素的食物后,经1-6小时潜伏期后可出现以呕吐为主的急性胃肠炎症状。此病预后良好。

⑷假膜性肠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可引起正常菌群失调,耐药性葡萄球菌在肠道中过度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呕吐、腹泻等肠炎症状。

⑸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由表皮剥脱毒素所致。多见于新生儿和幼儿及免疫力低下的成人。患者皮肤呈弥漫红斑、起皱继而形成水泡,最后表皮上层脱落。

⑹毒性休克综合征:主要由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引起。临床表现为急性高热、低血压,严重者出现休克。

35、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法)

⑴抵抗力(四怕)

乙醇敏感、湿热敏感、紫外线敏感、抗痨药物敏感

①对乙醇敏感

②对湿热敏感

③对紫外线敏感

④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环丝氨酸、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痨药物敏感,但长期用药容易出现耐药性

抵抗力(四不怕):

抗干燥、抗酸碱、抗染料、对抗生素耐药

①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②结核分枝杆菌对酸(3% HCl或6% H2SO4) 或碱(4% NaOH) 有抵抗力,30min内活力不受影响③对碱性染料有抵抗力④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耐药

⑵致病因素:

结核分枝杆菌不产生内、外毒素及侵袭性酶类。其致病性可能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持续的生存能力、菌体成分和代谢物质的毒性以及机体对菌体成分产生的免疫损伤有关。致病物质为为荚膜,康吞噬作用;脂质,具有是细菌在机体内生存、

抵抗免疫系统的杀伤和清除的作用;蛋白质,免疫原性强,激发机体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参与结核结节的形成。

⑶所致疾病:

结核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或皮肤损伤侵入易感机体,分别引起肺结核、肠结核、皮肤结核。还可以从原发灶经气管、血液及淋巴等播散,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核病。

36、卡介苗(BCG):将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于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230次移种传代。历时13年而获得的减毒活菌株。目前广泛用于人类结核病的预防。

37、产气荚膜梭菌所致疾病:气性坏疽。

微电网仿真试验检测平台

微电网仿真试验研究平台 微电网是由各类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负荷等组成的可控型微型电力网,为了满足负荷的不断增长和消除分布式能源接入的不利影响,而在传统配电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前微电网的研究工作也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微电网仿真试验是微电网开展研究工作必备手段。 北京中电建投的微电网仿真试验研究平台,可以满足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关键设备检测、功能性验证试验、能量调度管理及控制策略研究,多个微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调度控制技术研究。 北京中电建投的微电网研究试验移动平台,内置有试验设备、检测仪器、控制室,铁锂电池组,已经应用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移动式可以满足接入到各种现场实施研究试验,可以灵活接入已有分布式发电系统,有针对性开展微电网技术研究。 微电网仿真试验研究平台的主要作用与功能: 1.研究微电网相关技术与关键设备,满足微电网关键设备入网检测与功能性验证; 2.开展微电网规划研究、架构研究与配置研究,控制消除分布式发电系统对配电网的影响; 3.研究微电网相关控制技术与控制算法、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多种控制策略研究; 4.研究交直流混合微网仿真运行,直流母线微电网与交流母线微电网并联/独立运行模式以及控制策略技术研究; 5.能量管理与调度控制的研究,微电网储能研究、风光储科学配比优化研究与高渗透率研究。 群菱生产并具备有以下产品的核心技术: 1.风力发电机模拟器:可以模拟双馈或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接入特性,满足控制策略研

究及功能验证 2.柴油发电机模拟器:工作时无需加柴油,无噪声,不排废气,是研究柴油发电机组接入 微电网的必备 3.电缆阻抗模拟装置:模拟各类电缆长度的阻抗特性,是研究新能源并网接入、继保控制 程序开发必配 4.短路故障模拟装置:可以模拟相相短路故障、相地短路故障,短路电流可选择 5.非线性负荷模拟装置:满足非线性负荷、谐波负荷、冲击负荷的模拟,加载时间与负荷 曲线可以预先设定 6.可编程交流负载:各种交流负荷模拟,共有21个标准产品RLC负载、RCD负载、RL 负载、RC负载可供选择, 负荷曲线及加载时间可以预先设置并自动运行 7.可编程直流负载:可以精确模拟直流负荷特性,负荷曲线及加载时间可以预先设置并自 动运行,直流负荷全工况模拟 8.谐波闪变测量阻抗模拟系统:提供符合IEC61000-3-3、IEC61000-3-11 、VDE4105 (30°、50°、70°、85°)标准要求的不同阻抗值 9.保护时间自动测量仪:应用于各种电气实验室,过欠压、过欠频、并离切换时间自动测 量,直接显示 10.微电网中央控制器:具备完善的微电网多目标优化控制、协议转换、数据采集、测量、 保护、控制与监视功能,是一款开放的控制器,可以通过软件手动配置实现任意添加于删除所要控制设备 11.微电网监控及能量调度管理系统:组态灵活,具有可维修性和可扩充性与稳定性,并网 /离网切换管理 12.其他具备技术优势产品服务:电池模拟器、光伏模拟器、电网模拟器、燃气机发电模拟

医师执照考试微免

A1型题 1.人T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 胸腺 B 法氏囊 C 淋巴结D脾脏 E 骨髓 2. B细胞能识别特异性抗原,因其表面有 A Fc受体 B C3受体 C LPS受体 D E受体 E SmIg 3.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A H-1 B H-2 C SLA D DLA E HLA 4.新生儿溶血症属于下列何种过敏反应 A I型 B II型 C III型 D IV型 E V型 5. 下列补体固有成分中,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是: A、C1 B、C2 C、C3 D、C4 E C5 6.病原微生物感染后体内首先产生并能用于早期诊断的抗体是: A IgG B IgM C IgA D IgD E IgE 7.抗体和抗原的结合部位是: A VL和VH B CH1区 C CH2区 D CH3区 E 铰链区 8.下面哪一种细胞是专职APC A 内皮细胞 B.上皮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NK细胞 E.成纤维细胞 9..下列哪个是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A 胎盘球蛋白 B.抗病毒血清 C.内毒素 D. 干扰素 E. 类毒素 10 .患者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增高多少倍或以上有诊断意义: A. 8倍 B. 5倍 C. 4倍 D. 3倍 E 2倍 11、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是 A C4b B C2b C C3bBb D C3Bbn E C4b2b 12 . 人容易诱导免疫耐受的时期是: A. 老年期 B. 成年期 C. 青年期 D. 童年期 E 胚胎期 13. 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A B. IgD C. IgE D. IgG E IgM 14. 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是产生: A. C2b B. C3b C. C3bBb D. C4b2b E C5b~9 15. 接触性皮炎属于何型超敏反应: A. Ⅰ型 B. Ⅱ型 C. Ⅲ型 D. Ⅳ型 E. V型 16. 在T细胞表面,能与TCR组成复合物,参与信号传导的分子是: A. CD2 B. CD3 C. CD4 D. CD8 E CD28 17.由粘膜固有层浆细胞产生,并在粘膜免疫中有重要作用的抗体是 A. IgA B. IgD C. IgE D. IgG E IgM

微免实验4

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 课程名称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项目名称溶菌酶试验、血脑屏障及豚鼠过敏性休克指导教师 实验项目编号实验四实验项目类型实验地点 一、溶菌酶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人的唾液中是否含有溶菌酶 2、了解溶菌酶的杀菌原理和掌握琼脂平板测定法。 (二)、实验原理 溶菌酶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分子量约为14Kd,由129个氨基酸组成,属一种碱性蛋白质,它能与细菌牢固结合,并通过水解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而致细菌发生渗透性溶解。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粘肽层的外面含有脂多糖和脂蛋白,在一般情况下不受溶菌酶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1、菌种培养基:含有溶壁微球菌的1%高层琼脂培养基 2、人的唾液和生理盐水 3、无菌打孔器,无菌干皿和无菌滴管、恒温箱 (四)、实验步骤 1、打开培养好溶壁微球菌的培养基盖子,在琼脂上打孔,上方两个,下方一个, 孔间距离相等。 2、两个实验操作者将自己的唾液盛于干燥的培养皿中,用滴管吸取适量的唾液 分别加入培养基上方的两个孔中,下方的孔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均加满孔为止。 3、盖上盖子,在盖子上做好标记,然后放入恒温箱中保存18小时,观察孔周围 的溶菌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从左图可以看到,由于生理盐水中无溶菌酶,故下方加入生 理盐水孔的周围无溶菌环出现。上方两个孔的周围则都出现了 透明的无菌环,说明人的唾液中是含有溶菌酶,可以使溶壁微 球菌溶解。且右边的无菌环直径大于左边,由于环的直径与溶 菌酶的浓度成正比,说明右边唾液所含的溶菌酶浓度大于左边 唾液所含的溶菌酶浓度。

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附页) (六)实验结论 人的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能够使溶壁微球菌溶解,出现透明的无菌环。 二、小鼠血脑屏障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血脑屏障的作用,掌握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血脑屏障室友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和包在壁外的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构成,起着天然的屏障作用,可以阻挡病原微生物及毒性产物、异物颗粒包括染料颗粒等从血流进入脑组织和脑脊液内,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损害。 (三)实验材料 1、仪器:无菌注射器、小鼠拘束器、眼科剪、、镊子、小鼠手术板 2、材料:医用棉签、锥蓝溶液,乙醇溶液 (四)实验步骤 1、将小鼠引入拘束管中,然后放下出口的“门闸”,将尾巴露在外面。 2、用医用棉签蘸取适量乙醇溶液后在小鼠的尾巴上擦拭,使其静脉血管暴露更加明显。然后一人按住尾巴根部,一人用注射器吸取0.7ml的锥蓝溶液,在小鼠尾巴2/3与1/2之间平行小鼠尾巴注射进小鼠静脉,打完用干的医用棉签按压止血。 3、观察小鼠眼睛,耳朵,嘴巴和四只爪子的颜色变化,发现变蓝之后,用脱颈法处死小鼠,然后放到手术木板上,用镊子和眼科剪配合使用,沿背中线剪开小鼠背部的皮肤,暴露内脏,观察内脏的颜色。然后再将脊柱从中间剪断,观察脊髓的颜色。最后将脑部皮肤剪开,将脑壳剪开,观察里面的颜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发现小鼠的耳朵,四肢的爪子,嘴巴都变蓝色。解剖之后,发现小鼠的肠子变成淡蓝色,而脊柱和脑组织的颜色仍为白色,没有变蓝。 这说明中枢神经系统与血管之间存在着血脑屏障,能够使物质有选择性的通过,而染料颗粒是无法通过血脑屏障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损害。 (六)实验结论

温医专升本微免名词解释

温医专升本微免名词解释

资料仅供参考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生理平衡的一种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超抗原:某些抗原性物质,具有强大的刺激能力,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体内大量的淋巴细胞克隆,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效应,这类抗原性物质称为超抗原。基因工程抗体:由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抗体,由B细胞获得编码抗体的基因,经体外DNA重组后,转化受体细胞,使其表示特定抗体。包括人一鼠嵌合抗体、改型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小分子抗体等。 过敏毒素:补体激活过程中由C3和C5裂解释放的小分子多肽C3a和C5a,能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引起超敏反应,故将C3a 和C5a称为过敏毒素。 白细胞分化抗原(LDA):是指细胞在不同分化阶段、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受不同刺激而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抗原。此类抗原除在白细胞表示外,也可在红系和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表示;亦广泛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此类细胞为CD4+、CD25+ 双阳性细胞,其功能是抑制CD4+T和CD8+T细胞活化与增殖,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负调节作用,故被称为调节性T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经过直接接触抑制;表示CTLA-4、mTGF-b分子;下调APC表面的B7分子等。 模式识别受体(PRR):主要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也包括少分泌型PRR,如C反应蛋白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膜型PRR是胚系基因直接编码的产物,较少多样性,主要包括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和 Toll样受体。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是模式识 别受体(PRR)识别结合的配体分子,主 要是指病原微生物表面某些共有的高 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如G+菌的脂多糖, G-菌的肽聚糖和真菌的酵母多糖等; 也包括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的 特定分子结构,如磷脂酰丝氨酸等。 PAMP数量有限,但在病原微生物中分 布广泛。 抗原递呈细胞(APC):即抗原递呈细胞, 是体内具有抗原递呈作用的一类细胞, 包括有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内皮细胞和B 细胞等。 T细胞突触:又称为免疫突触。是指成 熟T细胞在与APC识别结合的过程 中,多种跨膜分子聚集在富含神经鞘磷 脂和胆固醇的“筏”状结构上并相互靠 拢成簇,形成细胞间相互结合的部位, 其中心区为TCR和抗原肽-MHC分子, 以及T细胞膜辅助分子(如CD4和 CD28)和相应配体,周围环形分布着大 量的其它细胞黏附分子,如整合素 (LFA-1)等。 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阶段以及T、B 细胞发生过程中所形成的免疫耐受。 超敏反应: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 一抗原后,发生的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 或组织细胞病理损伤为主的异常特异 性免疫应答。 免疫忽视:是指体内自身应答T细胞 克隆与相应组织特异性自身抗原并存, 而在正常情况下不引发自身免疫病的 状态。 DiGeorge综合征:是由于先天性胸腺 发育不全引起的T细胞缺陷病。除细 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缺陷外,此类患 者可伴有甲状旁腺、大血管及面部发育 障碍。 肿瘤特异性抗原:是指只存在于某一种 或几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 的新抗原。此类抗原可用动物肿瘤移植 排斥试验证明,故又称肿瘤特异性移植 抗原。 肿瘤相关抗原:是指非某一种肿瘤细胞 特有、在其它肿瘤细胞或正常细胞上也 存在的抗原。此类抗原如甲胎蛋白、癌 胚抗原的表示量在发生肿瘤时明显增 加。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指供者移 植物中的免疫细胞识别、攻击宿主组织 细胞,导致宿主受损。 DNA疫苗:亦称基因疫苗或核酸疫苗, 乃将编码免疫原的基因与细菌质粒构 建的重组体直接免疫机体,在体内转染 宿主细胞,使其表示保护性抗原,从而 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疫苗。也称 为第三代疫苗。 表位:即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 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TCR、BCR或 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一般 由5~15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残 基组成。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表位。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 胞毒作用,当靶细胞及其抗体同时存在 时,凡有Fc受体的多核白细胞、巨噬 细胞、NK细胞都能与结合了靶细胞的 IgG抗体的Fc段发生结合,引起靶细 胞的溶解或杀伤,因这种杀伤需要抗体 存在故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 胞毒作用。 免疫耐受:指机体经某种抗原诱导后形 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的状态。 分化群(CD):以分化群(CD)代替以往 的命名,即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 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 体所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称之 为CD。 T细胞受体TCR:T细胞抗原受体。 由异源二聚体组成,αβ或γδ,与 CD3形成复合物,,与Ig有同源性,是 T细胞特征性标记;编码V区的基因 重排,形成TCR的多样性;TCR是T 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的基础,只能识别 细胞膜上与MHC结合的抗原分子,其 识别的是抗原肽中的线性决定簇。 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IgM抗体结

微生物与免疫考试试题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5—2016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考试对象:2013级药学1、2、3、4班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抗体 败血症 培养基 CK MH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仅仅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称为_______;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称为_______。 2.细胞因子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器官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 4.存在于人体数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_______;唯一能通过胎盘屏障的免疫球蛋白是_______;主要行使黏膜免疫的免疫球蛋白是:_______。 5.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依其细胞结构、分化程度和化学组成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三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菌细胞壁的特化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病毒的核衣壳由哪两部分构成() A.蛋白质 B.核酸 C.蛋白质和核酸 D.脂蛋白和糖蛋白 2.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结合的区域是() A.V H B.V L C.V H 和V L D.C H 3.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经是() A.消化道 B.飞沫传播 C.呼吸道 D.血液传播 4.下列哪种病原菌可以通过多途经感染() A.脑膜炎奈瑟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大肠埃希菌 5.下列关于热压灭菌的温度和时间说法正确的是() A.100℃,10分钟 B.121℃,15~20分钟 C.100℃,15~20分钟 D.121℃,10分钟 6.免疫系统包括() A.抗原和抗体 B.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

1.微生物(microorranism ,microbe):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 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肽聚糖(peptidoglycan):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原核细胞所特有的物质,G+菌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 分组成,G-菌由肽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3.脂多糖(LPS):是G-菌的内毒素。LPS由三部分组成(由内到外),1)脂类A是内毒素的毒性部分和主要成分,与致病性有关 2)核心多糖3)特异多糖,G-菌的菌体抗原 4.细菌L型:细菌在体外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地理化或生物因素影响后,导致细胞壁肽聚糖直接被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进而形成一 种细胞壁缺失或缺陷的细菌,称为细菌L型 5.原生质体:革兰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构成,细菌变成细菌L型后,细胞壁完全缺失,细菌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 裹,称为原生质体 6.原生质球:革兰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肽聚糖含量较少,且有外膜保护,一般将源于革兰阴性菌的细菌L型称为原生质球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细胞膜向胞浆内凹陷,并折叠成囊状物内含管状、板状或泡状结构,称作中介体,多见于G+菌,又 有拟线粒体之称 8.质粒(pla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闭合环状DNA分子,可独立于染色体外并且自行复制,可整合到染色体上。 经人工抽提后可变成开环状或线状 9.异染颗粒:细菌细胞浆中含有的颗粒,因其嗜碱性较强染色着色深,可染成与细菌其他部分不同的颜色,故称异染颗粒。可作为 鉴别细菌的根据,如白喉棒状杆菌 10.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层包裹着一层排列有序且不易被洗脱的粘液物质,厚度约200mm 11.粘液层(alim layer):若细菌细胞表面粘液性结构松散,排列无序且易被清除者,称粘液层 12.鞭毛(flagellun):在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13.菌毛(fimbria 或pllus):许多革兰阴性细菌和少数革兰阳性细菌菌体表面存在着数量众多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类似毛发 样的丝状物,称为菌毛 14.芽孢(spore):很多革兰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具有多层膜包裹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 孢,是细菌代谢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维持生存,具有特殊抗性的休眠结构 15.繁殖体(vegetative form):与芽孢相比,未形成芽孢而具有繁殖能力的菌体称为繁殖体 16.IMViC试验:吲哚(I)、甲基红(M)、VP(Vi)和枸橼酸盐(C),利用这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iC试验 17.遗传(heredity):子代与亲代的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且代代相传 18.变异(variation):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 19.BCG卡-介:Calmette和Guerin于1908年将有毒的牛结核分枝杆菌在含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过13年传230代, 终于获得了一株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株,即卡介苗BCG,用于结核病的预防 20.多重耐药性(mutiple resistance):有的细菌表现为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受性即多重耐药性 21.S-R变异株:菌落由光滑型(S型)变为粗糙型(R型),称为S-R变异。变异是因为失去细胞壁脂多糖的特异性多糖而引起的。 变异时不仅菌落特征发生变化,且细菌多种性状也发生了变化,如毒力 22.致病岛(pathogenicity island):众多致病染色体上还存在一段分子量很大,载有多个毒力基因并可移动的DNA片段,称致病 岛 23.噬菌体(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24.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能再宿主菌细胞内复制繁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使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毒性噬 菌体 25.培养基: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质制品 26.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中,单个细菌生长繁殖所形成的细菌集团 27.溶原状态: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细菌,而细菌的这种状态叫做溶原状态 28.溶菌性周期:毒性噬菌体在敏感宿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其增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4个阶 段。从吸附至细菌溶解称为噬菌体复制周期或溶原性周期 29.噬斑:噬菌现象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使浑浊菌变为澄清,在固体培养基上,若用适量的噬菌体和宿主混合后接种培养,培养基表 面可出现无细菌生长区,即噬斑 30.溶原性周期: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并与之一起复制传代 31.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并能与染色体一 起复制传代。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又称溶原性噬菌体 32.前噬菌体(prophage):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33.溶原型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34.转位因子(Transposon):转位因子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片段,它能在DNA分子中移 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中的位置,能从一个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基因组中 35.突变:是由于遗传物质的结构突然改变而引起的细菌性状的遗传性变异 36.回复突变:细菌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是正向突变。突变型经过又一次突变又可恢复野生型的表型,这一过程叫做回复突变 37.基因转移:外源性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移至受体菌的过程为基因转移 38.基因重组:转移的外源性DNA整合于受体菌DNA中称基因重组,使受体菌获得某些供体菌的特性 39.转化(transformation):转化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片段并整合到自己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性状 40.转导(transduction):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41.完全转导:供体菌DNA片段进入受体菌后,只有少数能与受体菌染色体重组并同染色体一起复制,称为完全转导 42.流产转导:供体菌DNA片段进入受体菌后,绝大多数游离于受体菌胞浆内,不能复制,被称为流产转导 43.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溶源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 44.接合(conjugation):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 新的遗传性状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报告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报告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结构。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控 制原理 2、加深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指令流程与功能 3、理解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控制存储器:实现整个指令系统的所有微程序,一般指令系统是规定的由高速半导体存储器构成,容量视机器指令系统而定,取决于微程序的个数,其长度就是微指令字的长度。 微指令寄存器:存放从控存读出的当前微指令。微操作控制字段将操作控制信号送到控制信号线上,微地址字段指出下一条微地址的形成。 微地址寄存器:存放将要访问的下一条微指令地址 地址转移逻辑:形成将要执行的微指令地址,形成方式: 取指令公操作所对应的微程序一般从控存的0地址开始,所以微程序的人口地址0是由硬件控制的。当出现分支时,通过判别测试字段、微地址字段、和执行部件的反馈信息形成后即微地址。 Cpu设计步骤: 1.拟定指令系统 2.确定总体结构(数据通路) 3.安排时序

4.拟定指令流程。根据指令系统,写出对应所有机器指令的全部微操作机器 节拍安排,然后列出操作时间表 5.确定微指令的控制方式、下地址形成方式、微指令格式及微指令字长,编 写全部的微指令的代码,最后将编写的微指令放入控制存储器中。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步骤 (1)设计微程序 确定微程序流程图,也就是控制算法流程图。 (2)确定微指令格式 微指令格式中的操作控制字段取决于执行部件的子系统需要多少微指令。假定采用直接控制方式,执行部件需要10个微命令,则操作控制字段需要10位。 测试判别字段取决于微程序流程图中有多少处分支转移。假定有3处分支,则测试判别字段需要3位。 下址字段取决于微程序流程图的规模。假定微程序共用50条微指令,则下址字段至少需要6位。这是因为ROM地址译码时,26=64,6位地址可容纳64条微指令。 (3)将微程序编译成二进制代码 (4)微程序写入控制存储器 (5)设计硬件电路 三、实验现象 --CPU 头文件 cpu_defs LIBRARY IEEE; USE cpu_defs IS --定义程序包,包头,包体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名词解释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名词解释 半数感染: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的途径使一定体重的某些实验动物半数感染的最小毒素量或最少细菌数。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DNA的片段转移到受菌体内,使受菌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溶源性转换: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整合了染色体上的前噬菌体改变了宿主细胞的DNA 结构,使溶原性细菌获得某些生物学性状。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繁殖提供所需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子代病毒的结构,或者合成后不能装配和释放,此感染过程称顿挫感染。 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过程中,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独特的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不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或仪器可检出的沉淀现象。 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成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显性感染:当机体免疫软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时,则病原微生物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相互作用,机体组织细胞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显现感染。 固有免疫应答:指体内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中产物或其他抗原性异物后,被迅速活化并产生相应生物学效应,从而肾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杀伤、清除过程。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放线菌、螺旋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同时可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超敏反应:指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絮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抗原表位: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

微电网并网验收试验规程

微网系统接入系统验收试验标准 (大纲) 1 范围 与微网系列标准同。 对于其它容量或通过其它电压等级与电网连接的微网,也可参照本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和术语。 3.1 微(电)网micro grid(MG) 微(电)网是由微电源、负荷、网架、监控和保护自动装置等构成,通过公共连接点与电网连接,可实现并网运行和孤岛运行的小型可控发配电系统。 3.2 微(电)源micro-power 微网中的电源,包括发电单元和储能单元,主要向微网内的负荷提供电能。微电源可包括内燃机、柴油机、微型燃气轮机、小水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燃料电池、生物质发电机组、及储能装置等。 3.3电网power grid 1

电网指公共电网,是输、配电的各种装置和设备、变电站、电力线路或电缆的组合。它把分布在广阔地域内的发电厂和用户联接成一个整体,把集中生产的电能配送到众多分散的电力用户。 在本标准中特指供电区电力变压器次级输出到微网或用户端的输电网络。 3.4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 在本标准中专指微网与电网的公共连接处。 3.5并网设备interconnection devices 将微网和电网相连接的所有设备的集合。 图1给出了上述术语的关系。 图1 术语关系 3.6 并列过程 3.7 并列时间closing time 所有参数处于并网允许范围内到微网与电网可靠连接的时间。 3.8 并网运行interconnection operation 微网接入电网后的并列运行状态。 3.9 解列过程 微电网解列过程包括主动解列过程和被动解列过程。 主动解列过程是指外部电网正常运行,微电网并网运行时,微电网并网设备接收外部解列指令后,断开与外部公共电网的连接,微电网转入独立运行状态的过程。 被动解列过程是指微电网并网运行时,外部电网发生故障,微电网并网设备检测到外部电网故障,并主动断开与外部公共电网的连接,微电网转入独立运行状态的过程。 3.10 解列时间splitting time 解列命令发出到微网与电网可靠断开连接的时间。 对于主动解列过程,是指解列指令发出到微电网并网设备断开与外部公共电网的链接,微电网转入独立运行状态的时间。对于被动解列,解列时间是指,外部电网发生故障,微电网并网设备检测到外部电网故障,并主动断开与外部公共电网连接的时间。 2

微免试题及答案

微免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荚膜 2、灭菌 3、毒血症 4、超敏反应 5、菌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 2、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和。 3、既有又有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 4、免疫的功能包括、和。 5、免疫球蛋白中,在体内出现最早的是,能通过胎盘的是,与I型超敏反应有关的是。 6、补体系统可经和两条途径激活,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7、适应性免疫应答基本过程可人为分为3个阶段:、 和。 8、病毒的增殖周期包括、、、和。 9、正常菌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有、、和。 10、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必须在内生存,以方式繁殖;对不敏感,可抑制其增殖。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免疫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抵抗力。() 2、病毒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Ⅰ型超敏反应为体液免疫反应。() 4、破伤风梭菌经伤口途径感染机体。() 5、淋病的病原体是绿脓杆菌。() 6、内毒素的特点之一是可制备成类毒素。()

7、消毒剂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8、所有的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 9、真菌的孢子起繁殖作用。() 10、我国规定新生儿出生6个月后,接种卡介苗。()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肥达试验可诊断下列何种疾病( ) A.斑疹伤寒 B.肠热症 C.中毒性痢疾 D. 鼠伤寒沙门菌所致食物中毒 E. 恙虫病 2、补体经典激活途径顺序() A、C9 B、C124536789 C、C9 D、C9 3、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A、发热 B、休克 C、DIC D、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症状 4、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般很少引起下列哪种疾病( ) A.皮肤化脓性炎症 B.产褥热 C.假膜性肠炎 D.食物中毒 E.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5、研究细菌性状最好哪个生长期的细菌() A、迟缓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退期 6、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分解代谢产物 D、侵袭力和毒力 7、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A、高压蒸气灭菌法 B、流通蒸气法 C、煮沸法 D、巴氏消毒法 8、一病人皮肤伤口感染,形成化脓性病灶,可能的病原菌包括()A.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B.霍乱弧菌、痢疾杆菌? C.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D.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 9、下列哪种疾病是由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 A、血清过敏性休克 B、接触性皮炎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急性荨麻疹 10、构成病毒核心的化学成分是() A、磷酸 B、类脂 C、蛋白质 D、核酸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1526010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专业:药学 总学时/实验学时:48/16 总学分/实验学分:2.5/0.5 综合实验室(实验中心)名称:医学实验中心二级实验室名称:形态实验室(微免)一、课程简介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免疫学已渗透到现代医学各学科领域,在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上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相关药学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地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在药学专业课程学习中占有一定地位,是学好其他药学相关课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药学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相关药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细菌的形态、初步掌握细菌的染色法、细菌的培养接种法、药敏试验;掌握常用消毒、灭菌的基本方法,了解细菌代谢产物检查的意义;了解化脓性球菌、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厌氧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形态。了解病毒的培养方法,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和病毒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等。免疫学实验对学生进行免疫学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免疫学实验诊断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的: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课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药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实践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药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每班实验分2个小班进行,分别由2位教师带教,根据不同实验内容,学生每2~4人为1组,实验以学生操作为主,个别实验由带教师示教进行。 2、学生掌握油镜的使用与保养、细菌的常用染色法、划线培养、接种斜面、药敏实验、化脓性球菌、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和病毒血凝及抑制试验等。能观察细菌的生长现象,消毒灭菌的基本技能和细菌代谢产物的检查,厌氧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掌握常用免疫学检测实验方法,学会结果的观察和判断。 四、报告与考核 1、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中,认真操作、记录实验结果,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2、教师认真批改学生实验报告,并给学生的每个实验进行评分(采用10分制),期末进行总评,实验报告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10% 。 五、设备及器材材料配置 远红外自动恒温干燥箱、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温箱、离心机、冰箱、电子天平、生化培养箱、生物显微镜、台式高速离心机、稳压稳流电泳仪、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各类培养基、试剂。 六、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实验指导用书为自编实验教材《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主要参考书为沈关心主编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药学本科教材。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三: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功能、组成知识。 (2)掌握为程序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CM3+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 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当前指令的翻译和执行,即将当前指令的功能转换成可以控制的硬件逻辑部件的为命令序列,完成数据传送和个汇总处理操作,他的执行方法是将控制各部件的微命令的集合进行编码,即将微命令的集合仿照及其指令一眼,用数字代码的形式表示,这种表示陈伟微指令。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微指令序列表示一条机器指令,这种为指令序列称作为程序。微程序存储在一种专用的存储器中,成为控制储存器 四、实验步骤 1.对为控制器进行读写操作: (1)手动读写: ①按图连线:

②将MC单元编程开关置为“编程”档,时序单元状态开关置为“单步”档,ADDR 单元状态开关置为“置数”档 ③使用ADDR单元的低六位SA5…SA0给出微地址MA5…MA0,微地址可以通过MC 单元的MA5…MA0微地址灯显示 ④CON单元SD27…SD20,SD17…SD10,SD07…SD00开关上置24位微代码,待写入值由MC单元的M23…M024位LED灯显示 ⑤启动时序电路(按动一次TS按钮),即将微代码写入到E2PROM2816的相应地址对应单元中 ⑥重复③④⑤三步,将下图微代码写入2816芯片中 二进制代码表 (2)联机读写: ①将微程序写入文件,联机软件提供了微程序下载功能,以代替手动读写微控制器,但微程序得以指定的格式写入 本次试验的微程序如下: ://************************************************************// :// // :// 微控器实验指令文件 // :// // ://************************************************************// ://***************Start Of MicroController Data****************//

微经考试用名词解释

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够阿米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的收入量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规模报酬: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性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用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会计利润: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结果。计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实现原则确认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的收入,按照配比原则确定在同一期间内的费用成本,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成本相减,即为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利润。 自然垄断: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水平。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钟产品。 一级价格歧视: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 优势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 卡特尔: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而达成有关划分销售市场、规定产品产量、确定商品价格等方面的协议所形成的垄断性企业联合。)

微生物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一、概念: 1.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殖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需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免疫:机体识别和清除非己异物,通过应答,产生生物学效应,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功能。 3.抗原:凡能与机体的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使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4.半抗原:仅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被称为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 5.抗原表位:(抗原决定族):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半抗原(B表位)+载体(T表位)大多数蛋白质,例: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Th细胞辅助由多个重复B表位组成,例:多糖 8.抗体:由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组织液中,为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9.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0.单克隆抗体:由单一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只作用于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均一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11.补体:存在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功能有关,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12.细胞因子:由多种细胞,特别是活化的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BC:T细胞(T淋巴细胞),胸腺发育成熟的,执行特异的细胞免疫和辅助体液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 B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发育成熟的,执行特异的体液免疫和抗原提呈功能的淋巴细胞。 14.抗原抗体反应:在体外,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在辅助物质的参与下,出现可见现象的反应。又称血清学反应。应用广泛,敏感性可达

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建设

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建设 未来能源革命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分布式能源生产管理技术和一体化能源存储解决方案。微电网系统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清洁能源,智能型微电网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北美、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已经在加快进行微电网的研究和建设,我国微电网相关的研究和实验系统建设多局限于理论研究和数字仿真,因此建设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将至关重要。 1、微电网实验平台建设现状 在不改变现有配电网结构下,对了减小间歇性分布式发电系统给传统大电网带来的冲击,美国CERTS组织最先提出微电网概念。微电网是把规模较小的分散独立系统,如燃气轮机、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电池、电力电子设备等并在一起直接与用户相连,大大减少了输电损耗和费用,保证了本地电压稳定和用电不间断,与大电网并联运行时,可以看作电网的可控单元,当大电网断电,也可以独立运行保证本地用户用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在微电网系统实验室建设方面,各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很多项目建设。最早CERTS组织2001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建立了系统容量为200KW,电压等级280V/480V的微电网系统。 在智能微电网平台建设领域,相对国外实验室或示范工程,我国的差距较为明显,一是规模非常有限,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电网系统主要能供应两栋教学楼;二是缺乏实际应用,缺失针对某地区用户的实际运用。2015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河北省张家口可在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同意设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根据规划,到2020年,张家口示范区55%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这预示着我国正在逐步弥补与国外在微电网规模和应用上的差距。 2建设的必要性 2008年初的冰雪天气导致我国发生大面积停电,暴露了我国现有网架结构在供电可靠性上的缺陷,微电网以其灵活的接入方式,能够保证恶劣天气下的供电,可以作为现有骨干电网的必要补充,反观微电网技术从提出到现在的近15年里,我国在该技术上的突破仍然欠缺,尚处于起步阶段,如果需要大规模应用,还有很多技术难题有待解决,如电能质量问题、储能容量优化问题等。 随着新的电改方案逐步落实,国内智能型微电网建设逐步开展,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微电网的市场规模随智能电网的建设,年均增长率在8%左右。2015年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的机制。 因此,建立智能型微电网系统实验平台是微电网技术入科研和新能源发电专业学生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3、微电网试验平台建设 北京群菱专注于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的建设,针对微电网建设的难题,推出多个微电网实验平台: 1、微电网仿真试验研究平台—满足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关键设备检测、功能验证,有针对性开展微电网技术研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