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朝花夕拾——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朝花夕拾——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朝花夕拾——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今天上午没出门,一口气将《穆斯林的葬礼》读完了,下午写写感受,厚着脸皮学鲁迅。

刚借来这本书时,只觉得很厚,沉甸甸,用手小心翼翼地托着,想象着这一定是一个长长的故事,充满悲欢离合。长篇嘛,一般都这样。之前读凌力的《少年天子》,粗粗略过金碧辉煌的皇宫描写和苦苦战争的峥嵘岁月,最后沉积在脑海中已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一个模糊的善良形象;再看张洁的《无字》,分三部,呵呵……《无字》长于心理活动描写,真是细致到家了,却不怎么吸引我,因为有些描写太深太华丽,我感觉有些累,也不能说它完全无用,读完后,我脑海里依然拼接不出那三代女人的完整故事,印象深刻的是女人的感情,女人的艰辛,某些男人的无耻,也从中看到爱情、婚姻中不可避免的残酷现实。

《穆斯林的葬礼》不同于以上两篇茅盾文学奖作品。它故事简单,场景不多,地方就只是一座古老的宅院,主人公呢,就那么几个,屈指可数。所以读完后第一感觉是故事情节很清晰,“有条不紊”。同时,感情表现也很淋漓尽致,尤其是接近尾声时,看到楚雁潮和韩新月心心相印的爱情时,我的泪水不听话了,正如本书的封面所说——最凄美的爱情,最痛苦的命运。

我想鲜明的故事情节一大半归功于小说完美的结构设计。每个章节的题目都是以“玉”或“月”开头,交叉叙述两段故事,一个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个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刚开始读时有些不适应,因为是交叉的,后来发现两段故事可以合而为一。作为读者,我同时看着两个故事前进,他们有自己的悬念,我不得不认真地读下去,这样,情节就深深烙在心底了,真是崇拜作者,她使用这种方式巧妙地避免了读者看书虎头蛇尾的怪圈(起码我是这样不认真的读者)。一边看,一边琢磨着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那个故事什么时候能赶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个故事,像两条大河一样自热地汇合到一起呢?因为年代早的那个故事就像另一个故事的“前传”,有着某些情节的因与果,它们互设悬念,永远扯不开,我也在做一些猜想。让我兴奋的是,两段故事到最后才合为一体,那么自然贴切!尾声和序曲也衔接在了一起!严丝合缝!于是,中间的故事瞬间成了一个梦,不知不觉作者已经用她缜密的思维和细致的描写带我们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悲欢离合!

当然,让我记住故事情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作者的叙事风格。她能成功把握读者的兴趣,不像有的小说,心理描写长得可怕,令我们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感觉,她的呢,该多做一些介绍的,比如穆斯林的历史,婚嫁习俗,就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明,绝对称不上“赘述”;不该详细的地方都描述得很简洁,给人的感觉很舒服。她的描写最大特点就是从人们最简单的心理、人情世故出发,做一个小小的“心理活动分析”,有点像《红楼梦》里的描写,但决不至于到“练达”和“圆滑”的程度,也就是“刚刚好”。

这部小说的作者霍达本身就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在情感表达上也独具特色,给人一种真诚、善良的感觉。无论是小说开头玉匠梁亦清帮助两位漂泊的穆斯林,将祖传手艺无私传给韩子奇,还是六十年代楚雁潮和韩新月之间的爱情,都流露出一种穆斯林千百年来一直表现出来的“善”精神,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待人真诚。在这种强大而无形的力量下,任何邪念都不值一提。之前我不理解宗教信仰,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这部小说告诉我,信仰不是每天吃斋念佛,也不是一日三餐前的祷告,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坚守一种精神。

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楚雁潮和新月纯真的爱情。那么单纯而自然以至于爱情到来新月还毫无知觉,那么无私以至于楚雁潮成为新月活下去的精神动力,那么简单,他们志同道合,喜欢鲁迅锋利的讨伐性的文字,喜欢西方文学里坚贞的爱情。小说中写道:最伟大的爱情拥有最朴素的形式——两个人共同翻译文章,一起探讨西方文学,一起听《梁祝》。仅此而已,又不止于此。

姑妈形象是最不起眼的,她一辈子默默无闻地为韩家当义仆,并一直将誓言守到去世。她算是最老实的穆斯林了吧,也是思想最保守的——认为女人辛劳理所当然,女人应该为家庭和睦负起责任。这一点,她是榜样。可是她太好了,好得让人心疼。韩子奇是个从保守思想到爱情过渡期的典型代表,他和玉儿之间存在真正的爱情,却迫于妻子压力,使玉儿不得不远走他乡,是怯懦而又无奈的做法。新月则幸运地拥有了真正的爱情,却遭受了最不幸的命运。正如有的书评说这本书真实反映了穆斯林千百年来在与汉人的相互影响下作出的一些改变,我想,爱情观也算一部分吧。善良的穆斯林,我为你祝福。

无所谓小说结构的探讨了,这实在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