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月相》(综合式)

《月相》(综合式)

《月相》(综合式)
《月相》(综合式)

《月相》的教学案例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是有关自然系统的宏观层次,属于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领域。教科书是依据人类对地球和宇宙的认知过程,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组织编排的,即以人类身边的地球开始,到宇宙深处的星系结束,本节内容属于第三单元,为人类在地球上直接观察到的星空及日月现象。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是第二册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将要学习地球运动的规律、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昼夜、年、日、月形成等,因此在教学中如涉及这些内容的,可不要展开。

地球宇宙是自然界宏观物质世界,它是人类生存的宏观环境,具有物质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等特点,但其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地球、太阳和月球,因此探讨人类对地球的基本认识和对日、月及其现象的初步了解是本章的重点,且该内容在整个存在的自然知识系统中起着统领性作用,为进一步探究生物、了解物质的构成和特性,进而为认识微观世界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月相(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反映了日、月、地三者的关系,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的十分密切。通过对月相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的探究,使同学们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并指导我们的实践,学会应用月相判断日期、时间、方向,是一个人生活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鲜明体现。

二、学情分析

月球和地球关系密切,月相是生活中人们最常见到的天文现象,学生有较强的感性认识,因此兴趣也很浓厚。而且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几乎都已接触过,这也为本节内容的学习作了准备,但在七年级,更多的是从原理上理解这些自然现象。所以本节教学需深入地了解日、地、月三者密切联系去分析月相的成因,这一内容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于理解物体在空间运动时相互位置的变化关系,因此教学中要利用模拟实验和媒体直观表现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实验和学习推理能力,发挥想象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要不断创设一些情境,不断及时地加以引导,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月相的特点。

2、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3、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4、知道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

1、能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初步获得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测与假设的能力,了解假设对科学探究

的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学习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

3、利用月相知识解决常见生活中的现象。

4、发展科学解释和评价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需要运用科学原理、模型和理论。

5、发展表达和交流能力,知识表达和交流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媒体和实验让学生体会天体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

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培养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新观念和新科技的精神。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4、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和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内容重点是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月相变化规律。

难点是探究和理解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科学的观察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规律的科学思路的形成。

五、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采用学生兴趣高的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的模拟实验,运用启发式、问题解决式进行图像分析的方法。

学法引导

1.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制的教具独立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想象及交流学习结果。

2.利用网络课件,指导学生分析图像并学会运用,培养实践能力。

3.联系生活,将学到的知识和生活中现象联系起来。

六、教学用品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 FLASH(出现月相的古诗词动画);月相图片;月相变化规律演示(下载)

自制教具:月球(乒乓球一半涂黑)和月相变化模型(呼啦圈前后左右分别绑地球仪,地球仪一半用黑色袋包住)

七、设计理念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学习科学探究过程以及在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价值取向的要求,我设计了许多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以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作为学生的习得性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内容选择和组织上,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月相的概念,月相变化的原理和月相变化的规律。关于“月相”的概念,学生很容易理解,因为学生是可以实地观察到的,而困难就在于为什么每天看到的月相是不同的,而且在一个周期内总是有规律的变化的。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太阳、地球、月球的自身的基本情况,但对于日、地、月运动却是没有知识基础,对于七年级学生也难以理解,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直观的证据提供给学生帮助理解。因此这节课指导学生做好模拟实验,充分利用模拟实验补充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究、发现是非常重要的。

八、教学过程设计

九、板书设计

第5节月相

一、月相:月亮的各种圆缺形态的变化。

二、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1、月球本身不发光。

2、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三、月相变化的规律

十、课后反思

我参加工作已经两年多了,但对于七年级的课本,我还是第一次接触,特别是地理部分的知识,刚开始觉得有点陌生,这也许也是很多科学老师的薄弱环节。教研室特地组织这样的教研活动真的不但给了我们培训的机会,还给了我们互相探讨和互相学习的机会,我真的非常感谢他们。开完课后,我对于科学教学也有了一些个人看法。

首先,现代各种传媒系统日益发达,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已远远超过了教科书的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不能把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仅仅定位在小学阶段已学过的《科学》课程内容,而应该在课前做一些调查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水平,以免内容过于简单,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科学》课程设计又具有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动态生成问题,有些是教师一时无法回答的,因此需要在师生互动、共同探讨过程中寻求答案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老师并不是万能的,鼓励其对他人的观点持合理怀疑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自己想法和开展科学探究的机会,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可能是错误的)观点。

其次,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和实践,使其做到既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交流,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地学习科学,亲身体验科学。因此,在本教学片断中,我让学生亲自讲述自已的亲身经验及所见所闻,其他学生会觉得真实可信,体现了“兵教兵”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还有,在同学的讲述中进入问题情境,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探究交流、合作和交互学习,来解决在实际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探究问题;在课堂中通过展示、表达、合作与交流,可以锻炼学生自主见解,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讲解的学生通过上台解说体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听讲的学生也会从讲解者的身上发现自身的潜力,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免学生上课走神。还有用多媒体教学来缩小空间上差距,让没有看到过的学生也身临其境,增强其见识。

还有,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着手来创设学习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来认识自然规律,然后由同学们熟悉的节日引出月相与农历关系,由自然规律推导出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使其真切地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这节课中,月相内容比较抽象,在设计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但是怎么解决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领会知识?这就需要老师进行精心的设计与组织,好的设计需要老师能够根据课堂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进行临场应变,做出调整,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火花闪现特别频繁,动态生成问题很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地避免重复、啰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时老师还要把握评价和表扬的度,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不然这些学生会觉得自己在课堂中无立足之处,将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还没有完全从小学中脱离出来,总觉得课太多,要学的内容太多,所以老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归纳记忆方法,我把此总结为“上上西,下下东”。

再说本节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节课,不论在我国北方还是南方,月相变化都是可以实地观测到的,实际观测是最好的探究,月相的观测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我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连续一个月观测,记录月相变化的活动,让学生把从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其他方式(如生活中、网上资源)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奠定可广泛迁移的科学知识基础。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并要求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逐步设疑促使学生主动去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同时通过实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这一节课是我的第一次县公开课上的内容,虽说上的不是很成功,在实验组织中不是很合理,但通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对我以后的成长很重要的东西。但是如何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的实验过程有序地进行,使学生得到充分地探究,又能达到整节课的连贯,去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还值得我深思,也是我教学之路的一个努力方向,相信我以后会做的更好,失败乃成功之母嘛。 附录:

动手探究 记录结果

一、大家看到过的月亮是怎样的呢,试着画一画吧。

二、大家把你们实验时所看到的月亮画下来吧

1、 分别按A —H 的逆时针方向观察球被照亮部分的形状。

2、 记录:在空心球中用铅笔画出不同方位球光亮部分的形状(用阴影线表示暗部)。

3、 把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引发的思考请写在下面吧,等下大家一起帮你解决哦。

阳 光

A

B

C

D

E

F

G

H

小学六年级科学 月相变化名师教案

……………………………………………………………最新资料推 荐………………………………………………… 2、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1 ……………………………………………………………最新资料推 荐…………………………………………………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概述及本课在单元教学中的位置 《月相变化》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单元的第二课。 《宇宙》这一单元属于《科学(3—6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的范畴。《宇宙》单元在结构安排上是非常严密的,这一单元从认识月球开始,以学生的感知为基础,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使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的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同时令他们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深入的科学道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月相变化是有周期性的,月球的规律性的圆缺变化与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所以它无论转到什么位置,总是对着太阳的一面明亮而背着太阳的一面黑暗。因而,在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不同,看到的月亮明亮部分的形象也就不同。《月相变化》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这对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也是十分有利的。

在该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在了解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研究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的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发现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并配以课件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整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最后要求学生持续观察回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在探究中培养动手和思维能里,得到乐趣,获取新的科学概念。 二、学情分析 月亮对于小学生来说,一直充满着神秘和幻想,学生非常想了解有关月亮的秘密。月相更是学生每天都会见到的现象,但这些现象对于他们仅仅是看到而已,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准确的描述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我创设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力求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本课通过模拟活动,使学生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能尝试解释貌相变化的原因。 月相变化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月球以及月球的运动又有哪些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在上一节课学习中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月相教学设计

第5节月相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月相,月相变化的原理和月相变化的规律。关于“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学生是可以实地观察到的,而困难的是为什么每天看到的月相是不同的,而且月相在一个周期内总是有规律的变化的。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太阳、地球、月球的自身的基本情况,但对于地球、月球的运动却是没有知识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直观的证据提供给学生帮助理解。因此这节课做好模拟实验,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究、发现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 1、了解月相的概念 2、通过探究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3、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了解月相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难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教学用具〗 一半涂黑、一半涂白的黑白球(模拟月球模型),表格、图片等;带有农历日期的日历;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引入:课间先播放一首《水调歌头》的MTV,带学生进入学习的情景中。 师:这首词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句话? 学生回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师:说明月亮确实存在着阴晴圆缺的形态,不然苏东坡同志也不会发出明月几时有的感慨了。你能说一说你平时看到的月亮形态是怎么样的?请可以动手画一画。 (学生到黑板上画)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的形态都是不同的,时圆时弯,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一、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板书) 师:那么引起月球阴晴圆缺的形态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师: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生: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和猜想,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师:我们的猜想是漫无目的的进行的呢,还是应该进行有根据的猜想呢? 生:应该有根据进行。 师:为了帮助大家建立有意义的猜想,我们先来进行一些知识上的储备,提问三个问题,一、月球会发光吗?二、月球是透明的吗?三、假设太阳,地球,月亮间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月相会不会发生?前面两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回答,第三个问题有的学生就有些迷惑。这时适时的组织学生间进行讨论。 生:讨论,得出如果太阳,地球,月亮间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月相应该不会发生。师:那么我们就把这个应该是由于太阳,地球,月球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才引起月球阴晴圆缺的形态作为我们的猜想,接下来我们要设计一个简单的三球模拟实验。以两个同学为一个小组。把南边的窗户当成太阳位置,阳光从南边射入(平行光)。让一组的一个同学(作为地球上的观察者)手持黑白球(月球模型)进行演示四个位置,把自己的观察到的月相结果告诉同组的同学并让他记录这个时候看到的月相。 教师指导:观察学生判断四个位置示范的对不对,月球模型的朝向是否正确(正确的加以表扬,不对的纠正) 展示:学生画的月相作品 师(评价):通过大家的作品,我们发现确实是由于它们位置的改变,引起了我们看到不同的月相变化。宣告探究成功,让学生体会探究成功的喜悦!

《月相变化》教案

《月相变化》教案 菜园二小陈波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是月球在一个月的圆缺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1.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月相判断其出现的时间,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月相变化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根据月相的不同分析其出现的时刻 【教具准备】 白色纸片,剪刀,双面胶,14个信封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月球的一些知识,谁来说说对月球有哪些了解。 2.师:那么,你们看到过月球的阴晴圆缺么? 师:你都见过哪些形状?是在农历的什么时候看到的? 3.请3-4名同学把自己看到的月球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师:很好,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善于观察,这些都是咱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月球的不同形状。PPT出示(图片和文字):科学家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板书课题)

二、画月相,给月相排序 (一)画月相 1.指导画月相:刚才老师发现还有同学想画对吧,那么接下来每个同学都来画一副自己见过的月相吧。刚才这几个同学画的月相不怎么规范,那应该怎么画呢。 2.师引导画法(1)我们已经知道月球是一个怎样的球体?(2)出示黑白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球体。(3)PPT出示画法。 3.接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来画月相,出示要求: PPT出示温馨提示: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画一幅你见过的月相,但是小组内不要重复 2.画好以后互相讨论你画的月相是发生在每个月的什么时间并张贴到黑板上。 (二)给月相排序 1.小组上台汇报,并张贴在黑板上。 2.同学们,我们平时见到的月相变化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 板书:上半月:由缺到圆 3.师:黑板上张贴的月相有规律吗? 4.推测下半月的月相可能会怎样变化? 板书:下半月:由圆到缺 (三)探索月相变化的成因 1.月相变化在一个月中到底是怎样变化的,我们通过模拟实验一起来探究。 2.出示实验方法:A黑板看做太阳,皮球当做月球,亮面始终朝向太阳。B全班分成两大组,每一组站在圆圈上的8个位置,每个位置上站两个同学,面朝外站C拿皮球的同学绕大圆转一圈,每转到一个位置就停留一会,观测者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月相。D观察结束,画下你观察到的月相,并和之前的月相做比较,小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正确的。 5.老师带领学生做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演示月相形成的过程。 6.学生记录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并讨论。 7.学生汇报修正之前不合理的月相。 (1)请站在1-5位置上的学生把月相图贴在黑板上,提问,当月球转到1-5位置上时,月相变化有规律吗?(由缺到圆,亮面朝右) (2)分析1-5位置上的同学看到的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并重新贴在初一到十五的地方。(师先引导初一和十五的月相,再确定其他几天的月相) (3)补充上半月其他时间的月相(教师把其他月相贴在黑板一边,让学生选贴)

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4课。在第2课和第3课中,通过对影子变化的研究,探索了太阳的特征以及对地球的影响,并明确了月球和太阳一个很大不同点就是月球有月相变化,而太阳没有。 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围绕地球转一周需要一个朔望月,在一个月之中,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在本课,学生将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本课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准确规律,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个月之中,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即可。聚焦环节,先向学生明确月相是月球和太阳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探索环节,围绕月相图片展开,先让学生观察月相图片,认识更多的月相,再让学生尝试给这些月相图片进行排序。学生排序后,可以用燕尾夹将月相图片夹在一起,快速翻动,这样便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月相的变化了。研讨问题“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学生只要能够得出“弯—圆—弯”这样的简单规律就可以了。拓展环节,鼓励学生在课外尝试去寻找“亮星”,观察月球和它周围的“亮星”的位置有何不同。 在本课中,只需让学生了解简单规律,而不需要涉及专业的月相名词,如望月、上弦月、朔月等。 【学生分析】 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虽然他们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如有时候呈圆形,有时候像小船一样呈弧形,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他们甚至会表达“一月是扁的,八月是圆的”,将月相变化规律放在一年中去界定,原因是他们没有在一个月的周期里持续观察月相。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理解一个月内,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99289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课《月球》第一课时 《月相变化》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1、根据已有的想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2、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 探究月相变化的成因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组探究实验材料、新型月相变化探究仪(演示用)、记录单、大泡沫黑白球、支架 一、魔术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一个会变魔术的木头球(拿出来看!),想看它表演吗? 2、先回答我一个问题:这个球是什么形状的? 3、看好了!打开AMCAP软件。 (学生看到的木球样子) 4、想知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吗? 5、好!今天这节课里,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听得最认真,课后,老师就把魔术箱借给他们研究研究!好不好? 【效果及反思】 魔术引入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进入学习状态。而且魔术也为小组活动后的自制教具《新型月相形成演示仪》的演示埋下伏笔。 二、认识月相 (一)提出问题 1、视频中看到的木球,很像夜晚天空中的……?

(学生看到的木球样子) 2、你见过什么样子的月亮? 3、【PPT显示】月亮就是这样不断变化模样,有时候像圆盘、有时有像镰刀,这就叫月相变化。(板书:月相变化) 4、关于月相变化,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生边说,师边板书:1、月相怎样变化?2、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5、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我们先来看月相怎样变化这个问题。 【效果及反思】 这个环节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提出见过的月亮的样子,非常自然的引出月相的概念,让后让学生自己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的特点。学生非常踊跃回答,由于是研究自己的问题,所以下面的活动开展的很顺利。 (二)画月相 1、农历的第一天叫……?圆圆的月亮出现在农历……? 生:十五。 2、初一到十五,我们叫做上半月。你认为,上半月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呢?把它画出来好吗?如果你这样画,会画得又快又好。(PPT演示) 3、看懂了吗?组长拿出记录表一,小组共同讨论完成。 记录表一:我们认为上半月的月相这样变化的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1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 【教材简析】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4课。月有阴晴圆缺,学生在二年级时就知道月亮会变化,但是很难将月亮变化与日期进行对应,本课通过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原理,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月之中,月相有一个不断变化的,从缺到圆,再到缺的过程。 聚焦板块,教材展示了一幅月球的照片,提示学生这就是月相。以前学生已经知道月相会变化,“那么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既是聚焦问题,激发学生观察月相,同时也是本课的探究问题。 探索板块,探索环节共分为三个活动,层层递进——了解更多的月相图片,给月相图片排序,装订成册。通过这三个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兴趣。教材简明扼要地提出探索问题是“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提示学生,时间节点为一个月。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知道“月相会变化,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圆形的,然后又变成弧形的”,上半月亮面朝西(右边),下半月亮面朝东(左边)。 拓展板块,通过观察月球的运动,鼓励学生去观察,激发学生更加关注天空、喜欢上天文、喜欢上科学观察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虽然他们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有时候圆,有时候是像小船一样的弧形,他们在二年级科学课中对于月相还有过长时间观察和记录,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阮翔 一、教材简析 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天文现象之一。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认识到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认识到月相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小学生对月相变化的根本原因,太阳、月球、地球三者转动产生的位置关系变化,有一定难度,其实这在初、高中学习时也是最突出的难点。 对于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在课堂上的认识显然不足以深刻全面的。因此课前课后观察月相的活动就显的很重要了,事实上通过实际观察,往往能验证所学,加深理解,形成较稳固的认识。本课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却提高了对观察的要求。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天气不好,可能还完成不了,需要更长时间),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在天空的位置等。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二、学情简析 月相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流传于世,孩子们从小就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向往和神秘感,这就奠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基础。月相的变化是学生从生活中就可以感知的但又是不太会深入关注其规律的熟悉事物。本课教学的目标不着重于认识月相的成因,而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就是月相。并能根据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兴趣。在本课的教学中,要通过模拟实验来模拟月相变化规律,对学生来说天体运动比较抽象,而且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因此模拟月相变化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本课的课外探究活动任务艰巨,虽然六年级学生对于科学观察已经有一定的方法技巧,会规划安排和执行观察任务,能表达观察成果。但是一个长达一个多月的观察任务,况且中途还会因为天气等原因被中断,将是对他们观察探究能力的一次大的考验。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在模拟的过程中认识月相变化的本质。 教学准备: 圆纸片,剪刀,胶水,半明半暗(半黑半白)的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猜谜游戏: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答:月亮(月球) 提问:从这则谜语里你得到了月亮的哪些信息? 预设:学生回答月亮的圆缺变化和位置变化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二、认识月相并给月相排序 1、出示几种不同的月相,认识一些月相的名称 2、学生能说出娥眉月与残月,上弦月与下弦月,上凸月与下凸月的区别。 3、小组(6人一小组)里每位学生在圆纸片上画一个月相(要求6位同学画的各不相同),并剪下来。 4、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5、6个同学把剪下来的月相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时间先后的排列,并贴到黑色卡纸上。 6、黑板上展示每个小组的月相排列,全班讨论并交流:哪些大家觉得可能正确?说说原因。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预设: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亮在

教科版《观察月相》优秀公开课教案4

《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我们地球家园的邻居。月球不包含在地球家园的范畴内,但是月光反射到地球,给夜晚带来明亮,算是地球家园的物体之一了。本课观察月球,从观察月相变化切入,从月相变化的现象中,学生发现一些变化按规律,提高对观察天体的兴趣。 月相的形成,不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的要求是那些呢?一是通过实际观察来确认月相是变化的,二是学会用图画的方式记录描述观察到的月相,三是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到的月相,能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如月球亮的部分逐渐增加或者减少。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连续的观察。只有获得了月相观察记录这样的第一手事实材料,学生才更容易有所发现。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持续观察记录的积极性,督促学生坚持观察、记录。如果有的学生有几天漏记了,可以由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供一部分的月相。指导观察记录的方法也很重要,因为学生没有观察和记录月相的经验,教师必须给予相应的指导。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月相的认识有一点生活经验,知道月亮有时像眉毛,有时像圆盘,有时是半个月亮,也有部分学生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但是学生基本不知道不管出现什么月相,月球一直是个球体,只不过学生看不见月球的暗部。大部分学生估计无法确定月相变化的排列顺序,对月球的观察方法和知识有限。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2.科学探究目标 能连续几天持续观察月相。 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能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3.科学态度目标 对观察记录月相等活动感兴趣。

《观察月相》教学设计.docx

《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熊曳 【教材简析】 本课是继学生在上一课研究了地球的“邻居”太阳之后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邻居”一一月球。由于月球本身不能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就是月相。月相是变化的,这一?课就是研究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材上的聚焦环节首先告诉学生月相的定义,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这节课要研究的月相的本质。“过去一周,你看到的月相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提示需要至少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牛观察和记录每天的月相。探索环节的第一个活动是让学主“观察月相图片,描述月相”,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牛通过描述月相来对月相的形态变化有一个具象的认识。探索环节的第二个活动是“实际观察和记录月相”,这个活动实际上是在课堂上整理课前的月相观察记录。教材提供了两种整理记录的方法供学生选择使用,但是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这个整理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对月相是如何变化的反思过程。在研讨环节,“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和“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两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总结归纳月相的变化规律。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牛对“月相是变化的”是有一定感知的,只是在日常主活中没有总结过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的更替周期是一个月,月相有时会因为天气的原因而看不见,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完整的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可以从学期初就给学生布置在家观察和记录月相的活动。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对这种长期的观察缺乏耐心,因此需要教师定期用激励的方法去督促学牛坚持记录月相。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2.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参与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 2.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月相变化教案

月相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实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实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实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2、师指出: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让学生画月相图片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很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三、模拟月相变化 1、师: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学生回答)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可参照课本第49页实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相关,跟太阳照射相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相关。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准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四、课外拓展: 1、动脑筋:出一个和月相知识相关的破案的题。 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实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教设优质教案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主题概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涉及“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内容,是教师们普遍觉得不容易教学的部分,一方面,这一类主题的内容属于宏观世界范畴,难以进行直接的观察;另一方面,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尤其针对涉及到运动的内容,就更不知如何入手了。针对上述情况,这两单元的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学习。下面以《月相变化》为例,对其教学进行设计。 理论指导: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月相变化。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球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由于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月相便有了盈亏变化。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月相变化》位于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它是在学习了第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基础上对月球的进一步学习和认识。本课主要包括了月相、给月相排序和观察白天的月相三个标题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画出月相的变化,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对原先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一次检验。接着促进学生开展课后观察活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后观察活动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留下争议的问题,需要学生用事实去确定。

月相教案

七年级上第三章第5节月相 教学目的: 1、掌握月相的概念; 2、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学会用简单模型模拟复杂运动; 3、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4、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5、了解月相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具:带有把柄的乒乓球,一半涂黑 重点: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难点:探究和理解月相变化的原理 教学进程: 一、引课 1、师:大家昨天晚上有看过月亮吗? ①学生要是回答有,那么就请看过的学生向大家描述一下他所看到的月亮的形状和方 位。并适当表扬该学生的观察能力: ②如果学生没有看过,那么就引导学生应该学会观察身边的事和物,不管是天上的,还 是地上的。 然后向学生展示自己近几日在当地所拍的月相。 2、师:大家看过这些形状的月亮吗?(看过) 师:月亮明明只有一个,那为什么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是不同样子的呢? 3、引出主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月亮为什么会变,她又是怎样变的。 二、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 1、月相的定义 师: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月相,我们把月亮所表现出来的样子称为月相,也就是月亮的圆缺变化。 2、大家想一下,除了我刚才展示的几幅照片,大家还见过哪些样子的月亮呢? (中秋节的月亮是圆的;有时候天气很好,但见不到月亮;有时候早上也可以见到月亮……) 3、既然我们对月亮有这么多的认识,那大家知道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吗? 4、实验: ①每人发一只乒乓球,把黑板当作是太阳,实验过程中白的一面始终面朝黑板; ②让学生分别按前、左前、左、左后、后、右后、右、右前,前的逆时针方向观察白色 部分的形状,如图3—32; ③在课本上图3—34中的空心球中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要实事求是。 教师在学生做的过程中,要即使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操作,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5、学生做完之后,教师在PPT上公布正确答案,让学生相互比较,自己得出的结果对不 对。 6、师:现在大家对于月亮的变化有没了解呢?(有) 师:那我们一起来归纳月亮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大家先猜测一下。(月球本身不发光;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的位置) 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回答,那教师可做如下的引导:

《月相》教学设计

《月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月相的概念 2、通过探究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3、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了解月相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难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入:打一谜语三四五,象把弓,十五十六正威风,人人说我三十寿,二十八、九便送终。——月亮 提问:通过半个月的观察,你看到过月亮的哪些模样? 学生活动:在半个月的观察中,看到月的圆缺变化 评价:同学们平时对生活的观察都很仔细,大家都看到了月亮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我们称之为月相。 板书: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提问:关于月球,你还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不发光只能反射光,不透明,是地球的卫星,绕着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板书: 提问:如果此时的月亮发光或者能透过光,我们还能看到有丰富多彩的月相吗? 学生活动:不能,如果月亮发光,就像太阳一样,人是看不到月亮的暗面。。。 评价:月相形成的原因一:月球不发光、不透明,只能反射太阳光。 活动一:模拟实验,不同的地月日的位置会使地球上的人看到怎样的月相? 模型展示:一个用木棒支撑的一半涂黑的乒乓球 讲解:现在有一个一半涂黑,一半是白的乒乓球。我们把这个当作是月球,黑板当作是太阳。白色的部分代表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黑色的部分代表未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大家把自己当作地球,将乒乓球绕你转动,相互看看,你看到的月球的白色部分形状一样吗? 学生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都观察到了所看到的月球的白色部分形状不一样。 媒体展示:可能是月球、太阳、地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变化形成的? 讲解:现在请两个同学上来,同学甲当月球,拿着乒乓球按照屏幕上的指示从A→H的逆时针方向绕地球运动,同学乙当地球的观察者,当月球运动到A、C、E、G时,把所看到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育理论指导: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二、内容与方法梳理: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有一个宏观的态度来审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月相的前概念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学生在五年级时学的知识储备:昼夜交替的形成;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会自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会绕着地球转,转动一圈是一个月时间。有着这些知识储备对于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内容会有一定的帮助。 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他们对现实中的天体如何与模拟实验的天体不能很好地用空间概念图建构起来。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形成的原因,能概括月相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 2、通过画月相、剪月相、贴月相经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是有规律的。 (二)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实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实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实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手电筒。 2、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五、教学活动设计 一、画月相 1、师出示满月图,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月亮吗?你还见过其他的月亮吗?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农历时间) 2、出示: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生齐读。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学生在在圆纸片上画月相并剪下来。老师讲解示范方法 4、让几位学生把剪下来的月相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学生分组在标有农历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中贴出月相 4、各组展示交流、质疑。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讨论: (1)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2)推测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三、模拟月相变化 1、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2、、参照课本第49页实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3、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4、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相关,跟太阳照射相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相关。 5、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准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很多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 一、教材 《月相变化》是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我对这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它与其他课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理解的(ppt展示)。 对《月相变化》这一课,教材的编排是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二、学生 学生对于月球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能获得很多关于月球的信息。在本单元的第一节课中,更是系统的了解了月球的运动、月球的一些重要数据,可以说,学生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甚至对于月相,学生也不陌生,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但是很少有学生有指向性地、系统地观察过月球和月相的变化,因此学生其实对于月相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此外,在五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过《运动中的地球》这个单元,对于利用模型帮助他们了解天体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

学目标定位如下: 概念目标: 1、月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一半,因此正确的月相明暗交接的线始终处于圆的直径两端。 2、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形状,它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过程目标: 1、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有效的提问。 4、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情感目标: 1、问题意识得到提高。 2、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3、意识到持续观察的重要性。 四、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我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模拟月相变化,并对月相有规律变化的成因作出合理解释。难点是学生能解释月相有规律的变化的原因。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月相变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实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实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实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以前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对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很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月相变化教案

月相变化教案 潘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 、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1 、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2 、 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 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 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 、 持续的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探究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 月相的概念(科学概念) 2 、 月相的画法。 3 、 月相的成因( 1 、月球不透明,不发光,反射太阳光; 2 、日、地、月三者相 对位置的规律变化) 4 、 月相的变化规律(一个月中:上半月,缺→圆,月面面积从西边开始递增:下半个月, 圆→缺, 月面面积从西边开始递减。 一年的各个月中, 日期相同, 月相形状也基本相同) 教学难点: 1 、 月相的画法。

2 、 月相的变化规律(要求能够按农历顺序画出一个月的月相)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 教师准备: PPT 、篮球(一半涂白) 教学过程: 课前: (创设情境) 学生进入教室, PPT 播放《明月几时有》 ,并提示学生动手剪自己看到过的月亮形状。 情景导入:

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歌曲的词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 ,其中有这么两句词“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千古名句,现在大家一起来有感情的读一遍。 从这两句词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月球的(阴晴圆缺变化,月亮有各种 各样的形状) 。 我们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出示 PPT ,展示各种月相) 初探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 P 49 — 50 “模拟月相变化”这部分内容, 初步推测月相的成因是什么! 学生初步推测月相成因。 (举手回答) 练习:连线题 一半被涂白的篮球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 举着篮球绕场地走一圈 地球上的观察者 篮球的涂白部分始终对着黑板 被太阳照亮的月球 黑板(屏幕) 月球的亮面朝着太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