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交往讲艺术教学设计

山东省昌乐二中左德秀

一、教材分析

“交往讲艺术”这一目从属于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交往天地宽”。本单元的生活主题是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做一个受欢迎的人。第四课“掌握交往艺术, 提高交往能力”包括两个项目的内容“交往讲艺术”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交往艺术性及学会一些交往方面的技巧和方法,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内容标准:

交往讲艺术,主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如: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等交往的基本技巧,积极营造和谐的人际空间。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善于与人交往,交往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能力目标】

提高对所学艺术的运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基本的交往技能,初步掌握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巧

三、教学内容分析

倾听的技巧是要认真,要仔细,要耐心,要专注,要虚心,要用心,要会心。表达的技巧是选择双方感兴趣的话题,注意分寸和角度,选择时机,创设氛围,投入感情。

赞美的技巧是自然,顺势,需要,真诚。

倾听,表达与赞美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倾听,表达与赞美在交往中的重要性。

2、掌握倾听,表达与赞美的技巧。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扩大人际交往,营造出和谐.温馨地人际交往空间,并在交往中完善自己。

五、教学对象分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或者社会,每个青少年都会遇到如何与人交往问题。在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会妨碍他们找到自信,会困扰他们的生活,而交往能力的高低又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生活和健康成长。针对青少年青春期特点,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青少年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教法分析

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学生几个生活场景的分析进行启发、引导、讨论引出交往的艺术,再通过反思自身行为,处理两难情境等活动加深对交往艺术的理解并进死那个适当拓展。以事例和亲身体会掌握交往技能,用学到的交往方法、技能指导行为。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不过,她最近心情不太好,我们一起听听来自她的心声:

学生听录音《我的烦恼》

过渡:没有朋友,确实是一件让人伤心的事。那么,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受欢迎,有的人不受欢迎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交往讲艺术》来探讨这其中的奥秘。

本节课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

掌握基本的交往艺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营造更加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

刚才同学们已经做了一些准备,我们看同学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问: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交往的艺术?

生:······

同学们预习的效果不错,相信在帮助晓丽、反思自我的过程中,大家会对这些艺术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好的运用。那么,晓丽为什么不受欢迎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段视频:

探究活动一:寻找问题——发现艺术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结合探究一中材料三分析晓丽不受欢迎的原因,并为她出谋划策。

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交往的艺术。

问:谁能指出晓丽的问题在哪里?这些问题会带来哪些危害?

生:回答。(这样很难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师问:你在交往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为使她能更好地与人交往,你想给她怎样的建议?

总结:由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不懂交往艺术的人很难有更多的朋友,也很难让别人喜欢自己,因为大家都喜欢得到别人的尊重,喜欢被别人真诚的赞美。那么,请选择小组内任意一位同学,给他一句真诚的赞美吧。

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请你观察思考,我们周围有哪些美好的事物?

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我们周围有疼爱有加的父母,有团结友爱的同学,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有和平稳定的环境,有欣欣向荣的国家,这一切都是值得我们赞美的事物,就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愉快地赞美一切值得赞美的人和事吧。

总结交往的艺术。

探究活动二:运用艺术——剖析自己

此处设计两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或总结成功的经验,能够在今后指导自己的行为。

1.谁是咱们班人缘最好的同学?你喜欢他(她)吗?为什么?

2你在人际交往中对交往的艺术运用的如何?请回忆你交往成功或失败的一次经历,谈谈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总结:当往是一门大艺术,有很多的技巧,这就需要我们在交往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体会,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温馨的人际空间。

探究活动三:践行艺术——学以致用

给学生一种两难的情境让学生来处理。

设计本环节的目的在于:给学生一种两难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交往过程中随时会遇到复杂的情况,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此处也可设计一名学生与老师现场表演,运用所学到的艺术,让学生来进行评判优点与不足。可以加深学生对交往的艺术的理解。

拓展提升:

师质疑:我有一个疑问,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交往艺术是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生:回答。(如果有时间,可让学生适当讨论)

总结:其实,社会是瞬息万变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但是这些艺术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就像咱们之前学过与父母交往、与老师交往,与同学交往,与异性交往,这些交往的艺术并不是仅仅适用于一种情况,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可以将它们融会贯通,互相结合使用。

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但帮助了晓丽,我们自己对交往的艺术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艺术的运用也更加有技巧,可以说收获颇丰。

学生总结收获。

结束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共处是21世纪十分重要的教育命题。新的世纪需要的是善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合作的新型人才。因此,我们当代中国的青少年应该用21世纪的教育理念滋润自己的心田,学会交往,学会共处,做一个具有现代意识、文明意识、国际意识的合格人才!

【精品】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0.1叮铃铃_湘艺版

湘教版四年级下第十课《叮铃铃》教学设计 本单元围绕“快乐乡村生活”这个主题,精选了具有浓郁湖南地方特色的歌曲《叮铃铃》、台湾民谣《清晨》以及民间锣鼓“蛇蜕壳”三个教学材料,让孩子们从快乐的音乐中感受美好的生活,抒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 本课为湘艺教材第十课的教学内容,《叮铃铃》是一首带有湖南民歌风味的儿童合唱歌曲,用几个骨干音巧妙组合勾勒出高山白云、快乐的牧童、活泼的羊群等组成的美景。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描绘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牧童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歌曲中“叮铃铃”既是羊群铃铛的声音,也是人们希望和收获的象征。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基础,想象力丰富,表现力强,思维方式逐步转向理性思维,随着孩子们的视野的拓展,除了接触音乐课本音乐外,开始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喜好,同时也对我们民族民间的音乐也产生了一些兴趣。 二、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课标准要求以下:1、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是人格。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课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活动参与放在主要位置。 4、鼓励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现学生的创造性浅质。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用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注意装饰音和力度记号的表现作用,能将活泼、欢快的情绪表达出来。2、能力目标:能在演唱和歌表演等形式中,感受歌曲的情绪,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表的对家乡的热爱。3、情感目标:能够自信地参与表演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三、学法教法 本课由学唱《叮铃铃》、听赏《蛇脱壳》以及歌曲《清晨》三部分内容组成,本课我以学生为本,根据歌曲的情境和结构设置教学环节和方法,通过情境设置和引导,做到化难为简,既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体验,也注重理性的分析和指导。通过体态律动、合作表现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优美的自认景色和牧童悠然自得的心境,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注重学生声音的控制盒情绪的表达,让学生在表演中熟悉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叮铃铃》一课,我以引导学生通过“听----奏----唱”三种不同的参与形式达到“喜欢音乐、表现音乐的教学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 1、在教学中,设计情景主题,直接导入,切入课题,让学生直接进入歌曲情 景中,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有机结合,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奏一奏、唱一唱”等趣味教学方法的交错运用,使学生在玩玩乐乐中学会新歌。 2、在学习音乐旋律时,充分运用微视频来讲解涉及到的音乐知识,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把问题简单化,达到学习的目的。

防城港市京族文化保护条例

防城港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六届第16号) 《防城港市京族文化保护条例》已由防城港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20年6月3日通过,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20年7月24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防城港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0年8月3日 防城港市京族文化保护条例 (2020年6月3日防城港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2020年7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 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保护措施 第三章法律责任 第四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京族文化保护,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京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保护的京族文化是指京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以下列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的文化,包括: (一)京族语言、口头文学以及喃字; (二)表现京族传统文化的手稿、谱牒等实物; (三)京族民歌、京族舞蹈、独弦琴艺术等传统艺术; (四)京族传统医药; (五)风吹饼、鱼露等京族传统制作技艺; (六)京族哈节、京族服饰等传统民俗; (七)拉大网、渔箔、高跷捕鱼等京族传统生产习俗; (八)哈亭等传统建筑以及京族文化遗存遗迹; (九)保存比较完整的京族传统村落等文化生态区域; (十)其他京族文化遗产。 第四条京族文化保护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京族文化保护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京族风俗、信仰和习惯,维护民族团结,不得歪曲、贬损京族文化,不得伤害民族感情,不得损坏京族文化遗存。 第五条防城港市、东兴市(以下简称市、东兴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京族文化保护工作的领导,编制京族文化保护总体规划,将京族文化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负责京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利用等工作。

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美丽中国》合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 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啜子。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准备:歌词歌谱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钢琴 教学内容: (一)爱心故事导入 创设情景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在背景音乐《我爱你中国》的旋律中动情 2、师: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3、师小结,展示主题《美丽的中国》 (二)学唱歌曲《美丽中国》 1、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 2、播放MTV《让》学生欣赏 3、师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B跟钢琴演唱歌谱C跟钢琴哼唱旋律) 4、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 - -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1)声音统一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充满感情 (四)爱心感悟 1、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美丽中国》慢板领唱、合唱柔和、抒情现代流行 2、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出示多媒体,爱心感悟: A 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 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五)爱心创作 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四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 请你们小组成员按教师提供的道具编一段爱心情景剧,加油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D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 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六)教师小结,在《美丽中国》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教育资料】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接待客人》教学设计

【教育资料】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接待客人》教学设计??1?在具体的口语交际中,能正确使用您好请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掌握普通话。 ??2?根据对象和场合恰如其分地予以应对,态度自然、大方。 ??3?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内容,并能简要评价。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议一议激趣自由交际 ??1?设置场景:教室前布置一客厅。 ??2?导入:同学们,做客、待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事。想一想,你在做客时主人是怎样接待你的,他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你觉得最满意的是什么;你接待客人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生生交际: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让学生进入情景,同桌之间、前后座之间、小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4?汇报交流情况。 ??5?师生及时评价。 ??二、演一演、比一比小组实践交际

??1?过渡激趣。同学们,我们做客、待客时,不但要文明礼貌,还要注意说话的仪态,恰当的使用称谓,说话要得体。请同学们表演做客和待客,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做得最好,我们将评选出最佳礼仪先生礼仪小姐。 ??2?创设情境。由一生演主人,几生演客人,表演做客、待客情景。 ??①根据总人数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几个组,给他们简单装扮成不同身份的人物,教师也是其中一员并参与表演。 ??②通过竞赛方式筛选,产生最佳组合。(要求:a?听话时密切注意说话人的身体姿态、表情,始终保持专注的精神和入神的姿态;b?听话产生感情共鸣时,作适当的点头、微笑,表示接受、同意、赞赏。) ??③最佳组合在全班现场表演。 ??三、讲一讲、评一评引导规范交际 ??1?师生评选出最佳礼仪先生礼仪小姐,并在全班示范表演,教师可作必要点拨、指导。(每组说完、演完,都要有评议的过程,评议可以是说者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议。) ??2?教师小结。围绕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2016年五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叮铃铃教案

叮铃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叮铃铃》,能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感受歌曲的意境。培养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知识与技能:掌握装饰音升记号的唱法,学会用亲切、活泼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 3、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听、唱、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音乐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亲切、活泼的声音充满感情地唱出草原民歌的韵味。 教学难点: 指导二声部的演唱。 教具: 钢琴、课件、碰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音色如何? 生:这好像是铃儿的声音,音色清脆,悦耳。 师:回答的很好,请看是老师手里的碰铃发出的声音。这样清脆悦耳的声音如果运用到旋律中那会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和感受呢?那么今天就请跟随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叮铃铃》。我们一起去歌曲中寻找答案! 二、学唱: 1、在学习歌曲之前同学们先来听一遍老师范唱,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感受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一群放牧的少年,在山坡上放羊,欢快活泼的情绪) 2、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遍录音范唱,这一遍我们同学来听一听这首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齐唱/二声部合唱)那么,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首歌曲它是几几拍的,(2/4) 2、真棒!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3、我们先来学习歌曲的齐唱部分: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琴声,先来用La模唱一遍歌曲的旋律。 恩,很好,不过同学们这里要注意了,在这段的第二个小节中有一个音乐符号,记得它是什

么记号吗? 是的,(升记号)加了升记号就是在原来的音上再升高半个音,那么我们来单独练习一下这里! 再来看一看第四小节的这个小音符认识吗? (前倚音)那么旋律学会了,歌词也由我们同学自己来填,跟着老师的琴声。请同学们注意了,演唱时一定想想刚才我们听到的音色,别忘了把清脆,明亮表现出来啊。 4、唱的真棒,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歌曲的第二个部分—合唱。 我们先来学习高声部,我们一句一句的来学,请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歌曲中的前倚音和下滑音的唱法。 那么再来看看低声部,教师范唱低声部,简单吧,那我们同学这一遍跟着老师的琴声,轻声的演唱二声部。 同学们学的可真快,现在我们把两个声部合在一起,看谁最能站稳自己的声部,在合唱之前,我们同学再来观察一下谱子,看一看在第3小节这里是不是出现了力度标记,渐强,再渐弱,那么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把歌曲的力度处理好。 5、这首歌我们已经学完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来完整的唱一遍第一段。 6、这首歌曲它一共有几段,我们来看看一、二段的结尾部分,相同吗?是不是多了一个小节,恩,那么我们在演唱的时候就要把这最后一个小节唱的稍慢一点,有一种结束感。三、活动: 恩,这样歌曲我们就全部学完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分成两组,由我们同学自己创编,来完整的展示一下这首歌曲,比一比看哪一组表演得好! 四、小结。 在你们快乐的歌声中,老师看到了一群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小牧童。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快乐,有一个金色的童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新教案: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难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1.你的家乡有几条河流?有几个沙场?有几个垃圾倾倒场?河流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 2.你的家乡有几座山?有几个矿山(或者石场)?道路状况怎样?矿山(或者石场)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 (提示:如实展示) 3.教师引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似乎于我们现代生活而言已经只是一个梦境。正因为如此,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的美丽和谐需要我们更多勇气、智慧、信念!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自然为人类的__生存与发展__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__相互依存,共生共荣__,这是一种__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__。 2.建设生态文明,要以__资源环境承载能力__为基础,以__自然规律__为准则,以__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__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3.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有哪些? 知识点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4.走__绿色__发展道路,建设__生态__文明,实现__可持续发展__,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5.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__生产力__,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__生产力__,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6.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有哪些? (提示: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

最新拜访与接待礼仪教案

第五节拜访与接待礼仪 一、拜访礼仪 (一)、拜访的意义 通过拜访,人们可以交流信息、统一意见、发展友情。 (二)、公关活动中的拜访类型 事务性拜访 礼节性拜访 私人性拜访 (三)、拜访准备 1、拜访预约 预约方式(电话预约、信件预约) 预约时间 办公区域的预约准备 2、着装准备 (四)、拜访的举止与要求 1、到达接待处,清晰、礼貌的自报来处。 2、被带到接待处是时安静等待。 3、初见被访对象主动起身招呼,做自介绍,并对对方抽出宝贵时间表示感谢! 4、关掉手机 (五)、拜访的礼规 1.初次见面的礼规 2.私人拜访中的礼规 3.事务性拜访中的礼规 4.拜访礼品赠送的礼规 二、接待礼仪 (一)接待的类型 ?1 以接待对象为标准划分 ?(1)公务接待。是为完成上下级之间、平行机关之间的公务活动而进行的接待。?(2)商务接待。是针对一定的商务目的而进行的接待活动。 ?(3)上访接待。是指政府部门对上访群众的接待。 ?(4)朋友接待。是指朋友之间为增进友谊、加强联系而进行的接待。 ?2 以接待场所为标准划分 ?(1)室内接待。是指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待室对各种来访者的接待。 ?(2)室外接待。是指对来访者到达时的迎接、逗留期间的陪访及送行时的接待。?虽然接待的类型不同, 但是其讲究的礼仪、遵循的原则应大致相同。 (二)接待的原则和形式 ?接待原则:一定要遵循平等、热情、礼貌、友善的原则。 ?接待形式:日常接待、会议接待、参观游览接待、家庭接待等形式。 (三)接待要求 1.接待人员的形象要求

(1)仪表端庄,仪容整洁。 (2)语言文明,举止优雅。 (3)恪守职责,高效稳妥。 2.接待工作的一般要求 (1)了解客人的基本情况。 (2)制定接待方案。 (四)接待规格 ?接待规格,指的是接待工作的具体标准。它不仅事关接待工作的档次,而且被视为与的对来宾的重视程度直接相关。 (五)迎送宾客的一般程序 1.迎接客人 2.安排食宿 3.协商日程 4.组织活动 5.听取意见 6.安排返程 (六)接待中礼宾次序 1.不对等关系,排序有规则 (1)主席台位次的一般规则: (2)接待过程中的次序规范 (3)乘车礼仪 (4)引领客人礼仪 (5)会客厅的位置 2.关系若对等,排列有方法 ?第一,按汉字的笔顺排列。第二,按字母顺序排列。 ? ?第三按先来后到顺序排列(非正式交往场合)按报到早晚顺序排列(各种例会、招商会、展示会) ?还可以不排序。 (七)待客礼仪 1.迎宾 2.入室 3.看座 4.敬茶 5.安排食宿 (八)送客礼仪 1.婉言相留 2.送客有道 课后思考

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我是班级值日生》第二课时说课稿

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我是班级 值日生》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7.我是班级值日生》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三课,本课在第一课爱班级,第二课定规则的基础上,以值日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集体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学校生活,学生对值日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多数值日生知道该干些什么,知道一早来到学校要擦讲桌、擦黑板、擦窗台、扫地、排桌椅等,但有个别值日生不守规矩,总是强别人的事做或是满地乱窜不劳动。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把明确值日生职责放在首位,通过案例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值日生观,懂得尊重值日生的劳动成果,为自己树立榜样,争做优秀值日生。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了解班级值日是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承担班级义务的一种主要形式,激发学生乐于值日、乐于服务的集体责任感。 2.值日职责,学习解决值日困惑的方法、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 3.通过案例的学习,树立良好的值日生榜样,学会对同学的付出表达感激。

四、教学重难点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 教学重点: 1.结合实际了解值日生的工作内容,讨论在值日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2.知道做值日是爱集体、有责任心的表现。 教学难点: 培养乐于为集体服务的自豪感,更加热爱班级体。 五、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情境,激发兴趣 1.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部编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 7课《我是班级值日生》。(板书出示课题)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班的值日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少同学能在学校做好值日,锻炼了自己的值日技能。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一段时间同学们在学校的值日情况吧!

叮铃铃

叮铃铃……”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象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闪电般飞出了教室。 真是不可思议,刚才宁静的操场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起来了。同学们有的踢毽子,有的在校园里跑来跑去,还有的围着老师请教问题。老师们有的急急忙忙往教室走,准备上课,还有的刚刚下课,准备回办公室。 你们猜我在干什么?告诉你吧,我在跳绳,因为体育课老师让我们练习跳绳,很多同学一分钟内都能跳一百多个,而我老是跳不过一百个,所以我想利用下课时间多加练习。我拿着绳子找了一块空地,开始跳起来,当跳到五十八个的时候,我已经觉得胸口发闷,非常难受,但我又一想,一定要坚持到底,这样才能得高分。于是我咬着牙,使劲地跳呀跳呀,一直跳到一百二十五个,我实在跳不动了,只能停下了。这次跳绳使我知道了凡事都要坚持,不然就会输在起跑线上了。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校园里很快又恢复了宁静。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跑出了教室,涌向操场。们 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进行一场篮球比赛......整个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 瞧,那边几个同学正在跳绳,只见两个同学正在两边用力甩,其余的同学往里跳,他们就像 翩翩起舞的蝴蝶,一会儿正跳,一会儿反跳,特别是那个扎小辫,穿短裙的小女孩,像彩蝶 一样轻盈地跳来跳去。 我们学校角落里有一张乒乓桌,男同学们在这里打球,只见红方发球,黑方不慌不忙一板刹 了过去,红方没接住,气急败坏来了个高球,黑方这下傻了眼,因为他不会接高球,输给了 红方一局。 操场中央,我们四年级的同学正在进行一场篮球比赛,只见蓝方从绿方手里抢到了球,来到 了绿方篮边,来了个扣球获得了三分,操场边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绿方发球”裁判说。 只见绿方来了一个调虎离山之计,也获得了三分。就这样他们往往打了十几个回合都不分胜 负...... 短短的课间十分钟给同学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室,跑到操场上。安静的操场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操场上的人多得真是人山人海。有跑步,有的捉迷藏,有的跑绳,还有的打篮球…… 你们瞧,明华正在练习跑步呢!他一会儿跑到这,一会儿跑到那,在一旁看的我,已经眼花缭乱了。这时候,突然从远处传来25、26、27、28……的声音。我顺着声音走了过去,我发现小芳正在跳绳,她像一只轻盈的百灵鸟一样,灵巧极了。

京族文化

京族博物馆简介: 京族: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主要分布在防城港) 确实越南人数最多的民族 ——由于划分的历史(可百度) 独弦琴\(管内) 使用方法: 哈节,唱哈唱哈的意义。时间: 越南三宝:牛角梳(鉴定方法),越南香水(越南历史,是法国殖民地),白虎膏 特色:高跷捕鱼,被淘汰 虾灯 鱼露 千汁万汁不如鲶汁 京族三岛(山心岛,巫山岛,万尾岛)的人,往往把自制了一种“鱼露”叫“鲶汁”。大人这样叫,小孩也是这样说。所以,京族三岛的人根本不识“鱼露”,只知道“鲶汁”。如果您去购买,只能说买“鲶汁”,不能说买“鱼露”,不然他们不知道您在说什么。 鲶汁金黄带红,清澈见底,闻起来有股淡淡的盐味。我不敢轻易尝试,朋友倒了一点鲶汁到碟子里。椒盐虾、红薯炒鱿鱼、盐水车螺、粉丝蒜茸蒸带子螺、清蒸腊鱼……菜都上齐了,朋友将一整块清蒸鱼肉夹到我碗里,让我蘸着鲶汁吃。一口下去,我没有表情;第二口,我皱起眉头使劲咀嚼,像在沉思;第三口,我的眉头顿时舒展,竖起了大拇指……“这海鲜蘸了鲶汁,真的入口嫩滑可口,咸中带甜,美味极鲜,这鲶汁果然是‘琼浆玉液’!点赞!” “现在除了专业酿鲶汁的人和老一辈的人,年轻人基本不会这个鲶汁的做法了,鲶汁也早就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这些老年人都希望年轻人能够多接触京族文化,将来能传承这门手艺。来!跟我过来看看!”“这鲶汁说难不难,但是要靠心诚,做出来的才是美味。”在一个大缸缸底垫上稻草和沙包当过滤层,然后在下面凿一个小洞,安装一个小漏管和塞子。奶奶指着一个大缸

说:“把洗干净的小鱼和海盐一层一层码放入缸内,缸装满后,上压重石,加盖密封开始腌制。腌制时间可长可短,短的几周,长的可以等上一年,等腌制得差不多就可以食用了。打开大缸下面的漏管,鲶汁就可以流出来了。如果拧开漏管,流出的鲶汁有些浑浊。就要放回缸里重新过滤,直到流出清澈而略显橙红色的鲶汁才算得上是上等鲶汁。” 橙红色的“头漏汁”是最好的,出缸时候清香四溢。一般100斤鱼才酿出30斤左右的“头漏汁”。这种汁奇香扑鼻,色泽金黄,鲜美可口,是上乘佳品,多用来待客和售卖。过后再往缸中注入冷却的盐开水,继续压滤,之后所滤出的“二漏汁”、“三漏汁”,一般留自家食用。我们家几个“美食家”总来盯着我的“头漏汁”呢!奶奶说着咯咯直笑。 由于鲶汁色泽澄黄、味道鲜美,是京族人家每天不离的上等调味品,而且还畅销其他省市和越南、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诸国。对京族人来说,每年出售鲶汁的收入是很可观的,因为每缸可产鲶汁过百斤。据测定,这种自制的“鲶汁”,不但含有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等17种氨基酸,而且有8种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一种既营养,又色、香、味、俱全的调味品。难怪俗语这样讲:“千汁万汁,不如京族鲶汁。” 挖沙虫: 沙虫学名方格星虫,因生活在沿海滩涂一带的沙泥之中、吃沙粒长大而得名。它的形状很像一根肠子,呈长筒形,又被称作“海滩香肠”。沙虫虽然没有海参、鱼翅、鲍鱼名贵,但味道鲜美脆嫩,为海参、鱼翅所不及。它们在涨潮时集体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每当退潮时,村里的老幼妇孺都会出动,扛着一把特制的专用于挖沙虫的锄头去沙滩上挖沙虫。沙虫一年四季都能挖得到,但冬季沙虫因活动少,肉非常肥厚,是品质最好的。沙虫对生活的环境要求极高,只有在平缓沙泥夹杂的海滩才能生存,对水质要求也极高,一旦海水被污染和水质略有改变,沙虫便会大批死亡或逃离。 要把沙虫从海沙里挖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靠眼明手快的娴熟功夫。一位京族大嫂在沙滩上走着,手里拿着一把锄头,不断在退潮的沙地上敲,只见她敲几下后马上用锄头去挖,很快就从沙里把沙虫揪出来。问其诀窍,她说,沙虫钻进沙里时,都会有一条沙道,肉眼很难看到,所以要用锄头敲沙滩表面,沙里的沙虫受惊动就会往下钻,沙道内就会溅出水来。根据水柱的情况判断沙里是沙虫还是车螺,就可以在沙虫逃走的路途前边挖断,抓住沙虫。 村民们把鲜沙虫拿回家后,用竹片将沙虫内脏翻出来,将它肚子里的沙子和杂物洗净。之后用摄氏80度至90度的热水烫两分钟即捞出,放在竹筛内晒,如果没有太阳,便需要连夜生炭炉烘干。为了沙虫好看,加工户还会在沙虫六七成干度时,把沙虫每条搓一下,让沙虫内腔进入空气成为圆形。

《接待客人》教案

《接待客人》 《接待客人》教学设计 湖北刘远忠 --------------------------------------------------------------------------------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口语交际中,能正确使用“您 好”“请”“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掌握普通话。 根据对象和场合恰如其分地予以应对,态度自然、大方。 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内容,并能简要评价。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议一议——激趣自由交际 设置场景:教室前布置一客厅。 导入:同学们,做客、待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事。想一想,你在做客时主人是怎样接待你的, 他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你觉得最满意的是什么;你 接待客人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生生交际: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让学生进入情景,同桌之间、前后座之间、小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汇报交流情况。 师生及时评价。 二、演一演、比一比——小组实践交际 过渡激趣。同学们,我们做客、待客时,不但要文明礼貌,还要注意说话的仪态,恰当的使用称谓,说话要得体。请同学们表演做客和待客,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做得最好,我们将评选出最佳“礼仪先 生”“礼仪小姐”。 创设情境。由一生演主人,几生演客人,表演做客、待客情景。 根据总人数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几个组,给他们简单装扮成不同身份的人物,教师也是其中一员并参与表演。 通过竞赛方式筛选,产生最佳组合。(要求:听话时密切注意说话人的身体姿态、表情,始终保持专注的精神和入神的姿态;听话产生感情共鸣时,作适当的点头、微笑,表示接受、同意、赞赏。) 最佳组合在全班现场表演。 三、讲一讲、评一评——引导规范交际 师生评选出最佳“礼仪先生”“礼仪小姐”,并在全班示范表演,教师可作必要点拨、指导。(每组说完、演完,都要有评议的过程,评议可以是说者自评、

“叮铃铃”还是“丁零零”说课材料

“叮铃铃”还是“丁 零零”

“叮铃铃”还是“丁零零”? 文/张学勇 本文已发表于《济南教育》 批阅作文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写到下课铃声,有的用“叮铃铃”,有的用“丁零零”,还有的用“钉铃铃”……到底哪一个比较规范呢?我也给搞糊涂了,觉得这个也对,那个也行。说实话,我真没有深究过这个词语的标准写法。问问办公室里的同事,也各持己见,谁都拿不准。 翻阅一些手头上的资料,也看到了不同的字形,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在表示铃声的用词上,存在非常不规范的现象!以下是笔者收集到的一些例子。 “叮铃铃”用词举例 例1“叮铃铃”,忽然电话铃响了…… 《现代汉语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1994年版 P52 例2“叮铃铃……”上课铃响了…… 《当代小学生》1999年第11期P18《“老太婆”同桌》 例3 叮铃铃……闹钟声大振…… 《红蕾.故事宝库》2007年第7、8期P81《梦乐园》 例4 “叮铃铃……”下课了……“叮铃铃……”又上课了…… 《全国优秀作文选》2007年第10期 P26《课桌上的分界线》 例5、“铃铃……”神探菲利普桌前的电话急促地响起…… 《红蕾.故事宝库》2007年第7、8期P94《U盘藏到哪里去了》 例6 “叮铃铃……”急促的电话铃声,使他预感到有什么特殊的事情……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制语文第十一册自读课本《南极企鹅的生活》P20 《回到祖国的怀抱》

例7“铃铃铃……”同学们告别了欢快轻松的课前时光……《全国优秀作文选》2007年第11期 P30《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写字》 例8《叮铃铃》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音乐》第十一册(2001年审查通过)P47歌曲《叮铃铃》 “丁零零”用词举例 例9:丁零零,随着清脆的声响,下课了…… 《当代小学生》2005年第10期P18《课间十分钟》 例10 丁零零,电话铃响了…… 《当代小学生》2005年第10期P19《星星和我通电话》 例11“丁零零……”下课铃响了…… 《全国优秀作文选》2008年第1、2期 P32《“见死不救”的死党》 例12、“丁零零……丁零零……”一阵清脆的闹钟声,催促我赶快起床…… 《全国优秀作文选》2007年第9期 P36《未来的一天》 例13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 《红蕾.快乐读写》年第4期P46《校园景色》 例14“丁零零……”伴随着上课的铃声,董老师推开了门…… 《少先队小干部》2007年第1、2期P78《董老师,对不起》例15“零……”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 《少先队小干部》2007年第1、2期P146《迟到的秘密》 例16“丁零零!丁零零!”上课了,我一直心神不安…… 《全国优秀作文选》2008年第4期 P64《发表文章真开心》 例17“丁零零”上课铃响了…… 《当代小学生》2007年第10期P19《在冰块上写字》 例18 丁零零——闹铃响了……

[精选]2018-2019四年级下册音乐《清晨》《叮铃铃》教学设计

[精选]2018-2019四年级下册音乐《清晨》《叮铃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明亮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歌曲《清晨》。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丰富和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3、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懂得珍惜清晨的美好时光,珍惜儿童时代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点: 1、能用欢快、明亮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歌曲《清晨》。 2、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掌握反复记号D.C及如何演唱问题 教学用具: CAI课件、琴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问大家一个常识:在早晨的时候,最能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尤其在农村的早晨,你们最容易听到什么动物的叫声? 生:小鸟 师:它是怎样的叫声?除了小鸟外,你还能想到哪个动物? 生:公鸡! 师:来,大家模仿一下公鸡的叫声,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呼唤——“喔喔,快起床了,喔喔,不要睡懒觉了!” 2.随乐律动 师:同学们,听到小鸟和公鸡的呼唤,我们起床了,那早上你都会干些什么呢?让我们跟着音乐用动作来告诉老师好吗? (CAI:播放《早晨的歌》) 三、教唱歌曲《清晨》 1、聆听《清晨》,感受情绪 2.介绍歌曲 师:这时一首台湾校园歌曲,歌曲欢快流畅,表达出人们早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好听吗?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听一听歌曲中告诉我们一种怎样的希望? 3.学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可真动听,你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一起来歌唱这美好的清晨呢?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①分析段落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一共几段歌词?注意看好歌词前面的数字标记。

京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京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摘要】京族是一个独特的海洋民族,京族人民有着色彩斑斓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大量的文化遗产,都是丰富的中华民族瑰宝之一,保护与传承其文化精髓是历史所需,也是文化发展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京族文化;保护;传承;建议;措施 一、引言京族是一个海洋民族,中国的民族聚居呈“大杂居,小聚居”的模式,而京族聚居的地域主要在广西防城港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这三岛,被称为“京族三岛” 。京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祖先大约是明代的时候就迁移来华;京族也是一个年轻的民族,1958 年国务院才正式定名为“京族”。它的主要聚居地在防城港,与越南的民族同宗同源,是由古骆越部发展而来的一个民族,是民族融合、国家兼容并包的代表。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髓和标志,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性。京族人民有着色彩斑斓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大量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哈节,语言文字、独弦琴、服饰等,其中独弦琴和哈节成为京族文化的标志。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文化交流不断的加强,少数民族不断的汉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如何使具有传统特色的京族文化得到完整的继承并使之做到与时代接轨,迸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是大众共同关心的话题。 二、京族文化保护发展现状

(一)节日 哈节是京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京族人们祈求岁物丰成,国泰民安的精神寄托,类似于壮族的“三月三”歌圩。 “哈”是京语的译音,具有两个意思:一是“吃”的意思,因此哈节也被译为“乡饮节”;另一个则是“歌”的意思,因此又称“唱哈节”。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哈节的传说,一说哈节是为了纪念海神公的诞生。京族人主要以海洋渔业为基本生产方式,故信奉海神,每年都将海神接到哈亭供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另一说则是有一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播歌曲的名义,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圭寸建压迫。她的歌声委婉动听,充满情谊,京族人民备受其感动,后人称她为歌仙,建立了“哈亭”作为纪念,并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渐形成节日流传下来。“哈节”活动历时三至五天, 期间歌舞昼夜不断,热闹非凡。“哈节”的活动过程大致分 为四个部分:迎神、祭神、入席听哈、送神。仪式主要有“唱哈”和“舞蹈”,都是以“哈妹”为主,他们所歌唱的有民间传说、爱情故事等较为贴近生活的内容。哈节不仅是青年男女之间的以歌会友,联络感情的节日,而且也是京族人祭祀神灵祖先的节日,已于2006 年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随着旅游和贸易的发展,哈节由原来的纪念传说中歌仙的节日,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简单化。以前京族人十分重视哈节,各项庆祝活动连续举办几天几夜,而现在人们为了获取更大的商业价值,

2018秋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教学设计部编本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能力目标收集整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中央环保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思考:“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给我们什么警示? 教师总结: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环保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1.阅读教材第75-76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数据,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 3.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1.材料呈现: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交通拥堵”“停车难”“房价飞涨”“入园入托难”“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 2.思考: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你是怎么认识的? 3.师生共同总结:(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

最新《口语交际——接待》教学设计名师资料汇编

口语交际·接待 训练目标: 1、在具体的交集情境中,学会接待的基本技巧。 2、掌握接待客人的礼貌用语,做到态度热情、大方、得体。 3、提高沟通、表达与社会交往的能力。 教学时间:2 训练指导: 一、接待的概念 接待,即招待,是指对宾客或顾客表示欢迎并给予应有的服务。 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涉及的礼仪活动和迎接招待来访者的一种口语交际形式。 二、接待的种类接待可分为当面接待、电话接待。 三、当面接待 当面接待一般包括迎客、交谈和送客三个环节。 迎客时作为主人,首先应对来访者做礼貌、热情的应答,并表示欢迎。必要时还要表明自己的身份。如果自己有事暂不能接待来访者,要安排家人或相关人员接待客人,不能冷落了来访者。交谈中要根据来访者的谈话目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对能够马上答复的或立即可办理的事,应当场答复,迅速办理,不要让来访者等待,或再次来访。对来访者的不同意见和观点不要轻率表态,应思考后再作答;对一时不能作答的,要约定一个时间后再联系。对有的来访者的无理要求或错误意见,应有礼貌地拒绝,而不要刺激来访者,使其尴尬。 送客时的用语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果是朋友的一般拜访接待,可说:“今后多多走动,欢迎再次光临”等;如果朋友是来对某一问题的探讨,则

可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希望今后常常能得到您的指导!”等;如果是业务上的往来接待,可说:“今后,请多多关照”等。 四、电话接待 电话接待中,对来电要及时接听,并主动自报家门。如果电话振铃多次才接,接听时应立即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接听电话的过程中要对对方的谈话作必要的重复和附和,以示对对方的积极反馈。如果需要转告他人接听电话,而受话人不在时,应向对方作充分的解释。如果对方打错了电话,应当用和善的口气及时告知对方。结束谈话要以“再见”为结束语。 五、经典案例 (一)电话接待 一天,南京某四级饭店前厅部预订员小夏接到一位美国客人霍曼从上海打来的长途电话,想预订每天收费180美元左右的标准双人客房两间,住店时间6天,3天以后来饭店住。 小夏马上翻阅预订记录,回答客人说3天以后饭店要接待一个大型会议的几百名代表,标准间已全部预订完,小夏讲到这里用商量的口吻继续说道:“霍曼先生,您是是否可以推迟3天来店?”霍曼先生回答说:“我们日已安排好,南京是我们在中国的最后一个日程安排,还是请你给想想办法”。 小夏想了想书:“霍曼先生,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我很乐意为您效劳,我想,您可否先住3天我们饭店的豪华套房,套房是外景房,在房间可眺望紫金山的优美景色,紫金山是南京名胜古迹集中之地,室内有我门中国传统雕刻的红木家具和古玩瓷器摆饰;套房每天收费也不过280美元,我想您和您的朋友住了一定会满意”。 小夏讲到这里,等待霍曼先生回答,对方似乎犹豫不决,小夏又说:“霍曼先生,我想您不会单纯计较房价的高低,而是在考虑豪华套房是否物有所值吧。请告诉我您和您的朋友乘哪次航班来南京,我们将派车来机场接您们,到店后,我一定先陪您们参观套房,到时您再作决定和吗?我们还可以免费为您

叮铃铃教案

《叮铃铃》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叮铃铃》,能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感受歌曲的意境。培养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听、唱、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音乐美。 (三)知识与技能:分组合作表现二声部,能用比较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二声部教学 教学难点:1、二声部声音的和谐、统一。 2、装饰音及力度记号的歌唱处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趣味练声 1、情景导入 创设情境,以画面引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在山坡上放羊的快乐小牧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体会并用声音表现牧童放羊的铃声 教师引导:听,这是什么声音? (1)体会和表现轻快的铃声。 (用轻快的声音跟琴练唱) (2)表现牧羊人的吆喝声。 (用连贯的气息演唱,优美的声音体会来表现牧羊人的吆喝声) 学生活动: A、聆听牧童放羊的铃声和牧羊人的吆喝声。 B、模仿铃声、吆喝声。 C、快乐的练唱。

(3)铃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的情景中练习合唱(用基本和谐的声音表现铃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的热闹场面。) 三、欢乐牧童,快乐歌唱 (一)快乐的小牧童 1、聆听教师范唱。 学生活动:(1)聆听并感受音乐欢乐的情绪,想象牧童放羊的情景。 (2)交流初听的感受。 2、聆听录音范唱分析歌曲的结构。 (二)牧童的歌 A、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歌曲的齐唱部分 学生活动:(1)跟琴自学第一部分。 (2)体会歌曲的风格。 教师引导:(1)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 (2)引导学生唱准#5这个变化音和装饰音。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 (3)跟琴完整的演唱齐唱部分。 B、学唱合唱部分(本课的重难点部分) 1、低声部的教学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热闹的场面。 学生活动:(1)聆听教师范唱低声部 (2)学生跟琴轻声学唱低声部 (3)在演唱中体会力度的变化 (4)在演唱中解决教学难点。老师弹两个声部,学生轻轻加进来,能不能站稳自己的声部。(学生跟琴合) 2、高声部的教学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学习高声部的旋律。 学生活动:学生跟琴轻声学唱高声部旋律并唱歌词。 3、双声部合成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学会了高声部和低声部,现在我们把两个声部合在一起。注意:在合的时候,一定要互相聆听对方的声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