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磁盘做Raid5的方法

磁盘做Raid5的方法

制作硬件Raid 5 的方法前期准备

1.磁盘正确的安装在机器上

操作步骤

开机启动

如果见到截图信息时,请按下:Ctrl + H 进入Raid设置界面Raid设置界面

●如截图,点击Start

●Raid页面设置主界面:

从该界面中我们可以看出磁盘的数目和容量,该图中显示了四块硬盘(SATA, HDD),每块都是4TB(3.638TB),处于未配置切良好状态(Unconfigured Good)。

点击主页面左侧栏中”Configuration Wizard”

进入配置向导页面

选择“New Configuration”, 点击“Next”,进入配置确认页面:

该信息提示你是否清楚之前所有配置。这里我们点击“Yes”

●进入配置类型页面,选择”m anual Configuration”,点击“Next“

●进入设备组定义页面

在该页面,我们将左侧的所有物理磁盘,通过点击”Add To Array” 加入到同一个设备组:

如上图显示,全部移到右侧后点击”Accept DG”

成功的创建了”Drive Group1”,点击“Next”

SPAN定义

点击上图中”Add to SPAN”:

上图表示SPAN定义完成,点击”Next”

进入Raid设置界面

该界面中请点击”RAID Level”选择项的下拉按钮,并选择“RAID 5”,并点击下面的“Update Size”:

此时会出现以RAID 5 划分磁盘是的可用总容量(10.914T),并在容量单位后的下拉菜单中选择GB ,并手动输入“Select Size“值为:50,点击”A ccept”:

下图中点击”Next”

下图中点击“Accept”

再点击“Yes”, 保存配置

再点击“Yes”, 确认开始初始化(最终确认)

●设置该虚拟磁盘为启动驱动器

点击下图中”Set Boot Driver(current=NONE)”,并点击“Go”

出现Set Boot Driver(current=0)代表设置成功;

●点击“Home”,返回主页面

该页面为我们提供了3个重要的信息:

1.Drive Group 0 为RAID 5

2.Virtual Driver 容量为50GB(49.999GB)

3.还剩余10.865TB

接下来我们就为剩余的空间(10.865TB),继续做RAID5,步骤与之前类似,但稍有不同: 在主页面点击”Configuration Wizard”, 进入配置向导

点击“Add Config uration” 并点击”N ext”

再点击“ Next”

再点击“Next”

点击“Add to SPAN“

点击“Next”

在下图中的Raid设置,按下图中箭头依次选择:

1.选择RAID Leve 为RAID 5

2.点击Update Size

3.点击Accept

最后点击“N ext”

再点击“Yes”

确认信息(VD 0 和VD 1)后点击“Next”

再点击“Accept”

点击”Yes”, 保存配置

点击”Yes”,确认初始化操作

确认信息后,点击”Home”

至此全部操作完毕,确认信息无误后点击“Exit”

确认退出,并重启服务器

通过键盘上Ctrl + Alt + Del 重启。

安防监控硬盘容量计算公式

1080P、720P、4CIF、CIF所需要的理论带宽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先容。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如比特率越少则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地方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磁盘存储容量计算

存储系统计算总结 一.磁盘存储容量计算 磁盘容量有两种指标,一种是非格式化容量,指一个磁盘所能存储的总位数;另一种是格式化容量,指各扇区中数据区容量总和。 公式有: 记录密度(存储密度):一般用磁道密度和位密度来表示。 磁道密度:指沿磁盘半径方向,单位长度内磁道的条数。 (1)总磁道数=记录面数×磁道密度×(外直径-内直径)÷2 (2)非格式化容量=位密度×3.14×最内圈直径×总磁道数 (3)格式化容量=每道扇区数×扇区容量×总磁道数 (4)平均数据传输速率=最内圈直径×3.14×位密度×盘片转速 或: 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 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 例1:假设一个硬盘有3个盘片,共4个记录面,转速为7200r/min,盘面有效记录区域 的外直径为30cm ,内直径为10cm ,记录位密度为250b/mm ,磁道密度为8道/mm , 每磁道分16个扇区,每扇区512字节,试计算该磁盘的非格式化容量,格式化容量 和数据传输率。 答: 非格式化容量=最大位密度×最内圈周长×总磁道数 最内圈周长=100*3.1416=314.16mm 每记录面的磁道数=(150-50)×8=800道; 因此,每记录面的非格式化容量=314.16×250×800/8=7.5M 格式化容量=每道扇区数×扇区容量×总磁道数=16×512×800×4/1024/1024=25M 硬盘平均数据传输率公式: 平均数据传输率=每道扇区数×扇区容量×盘片转速=16×512×7200/60=960kb/s 二.数据线和地址线的计算: 的位数,这里算出来是11位;4是一个存储单元的位数,也就是数据线的位数,所以这个芯片的地址线11位,数据线4位。 三.存储容量(1字节=8位二进制信息)及换算: 例:CPU 地址总线为32根则可以寻址322=4G 的存储空间 1KB=102B=1024Byte 1MB=202B=1024KB 1GB=302B=1024MB 1TB=402B=1024GB 1PB=502B=1024TB 1EB=602B=1024PB 四.用存储器芯片构成半导体存储器(主存储器组成) 用现成的集成电路芯片构成一个一定容量的半导体存储器,大致要完成以下四项工作: 1、根据所需要的容量大小,确定所需芯片的数目 2、完成地址分配,设计片号信号译码器 3、实现总线(DBUS ,ABUS ,CBUS )连接 4、解决存储器与CPU 的速度匹配问题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例子,说明如何用现成芯片来构成一个存储器。 扇区 磁道

硬盘存储的计算方法

?什么是D1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D1,大家都以为D1是硬盘录像机显示、录像、回放的分辨率,实际上不是的,D1是数字电视系统显示格式的标准,共分为以下5种规格:D1:480i格式(525i):720×480(水平480线,隔行扫描),和NTSC模拟电视清晰度相同,行频为15.25kHz,相当于我们所说的4CIF(720×576) D2:480P格式(525p):720×480(水平480线,逐行扫描),较D1隔行扫描要清晰不少,和逐行扫描DVD规格相同,行频为31.5kHz D3:1080i格式(1125i):1920×1080(水平1080线,隔行扫描),高清放送采用最多的一种分辨率,分辨率为1920×1080i/60Hz,行频为33.75kHz D4:720p 格式(750p):1280×720(水平720线,逐行扫描),虽然分辨率较D3要低,但是因为逐行扫描,市面上更多人感觉相对于 1080I(实际逐次540线)视觉效果更加清晰。不过个人感觉来说,在最大分辨率达到1920×1080的情况下,D3要比D4感觉更加清晰,尤其是文字表现力上,分辨率为1280×720p/60Hz,行频为45kHz D5:1080p格式(1125p):1920×1080(水平1080线,逐行扫描),目前民用高清视频的最高标准,分辨率为1920×1080P/60Hz,行频为67.5KHZ。( D5:实为电视高清最新标准:1920×1080) 其中D1 和D2标准是我们一般模拟电视的最高标准,并不能称的上高清晰,D3的1080i 标准是高清晰电视的基本标准,它可以兼容720p格式,而D5的 1080P只是专业上的标准,并不是民用级别的,上面所给出的60HZ只是理想状态下的场频,而它的行频为67.5KHZ,目前还没有如此高行频的电视问世,实际在专业领域里1080P的场频只有24HZ,25HZ和30HZ。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D端子是日本独有的特殊接口,国内电视几乎没有带这种接口的,最多的是色差接口,而色差接口最多支持到D4,理论上肯定没有HDMI(纯数字信号,支持到1080P)的最高清晰度高,但在1920:1080以下分辨率的电视机上,一般也没有很大差别。 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DVR,Digital Video Recording)采用什么分辨率?怎样计算硬盘容量? 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采用两种分辨率:CIF和4CIF(D1),分为两种型号。 硬盘录像机常见的路数有1路、2路、4路、8路、9路、12路和16路。最大可以连接8块2000GB的硬盘,总容量可高达16T(目前市面上最大的硬盘在1000GB左右),如果采用CIF分辨率,通常每1路的硬盘容量为180MB~250MB/小时,通常情况下取值200MB/小时;如果是D1的分辨率每小时录像需要的硬盘容量为720MB~1000MB/小时,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硬盘的容量可以按照500MB/小时计算,帧率智能设置比25fps 少一些,码流也要少一些!相信大家可以计算出一台装满8块500GB的16路硬盘录像机可以录像多长时间了吧? 计算举例:8路CIF格式24小时不间断录像30天所需硬盘容量? 8路×200M×24小时×30天÷1024M = 1125G (注:1G = 1024M) 安装硬盘总容量的参考计算方法

视频监控工程中硬盘存储容量的计算

视频监控工程中硬盘存储容量的计算 根据常规的容量计算公式: 1、每通道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计算公式:码流大小×3600÷8÷1024= MB/小时 硬盘容量计算公式: 2、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每天录像时间×硬盘录像机路数×需要保存的天数 码流 CIF:512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DCIF:768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D1:2M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以16路硬盘录像,CIF格式举例: 每通道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 512×3600÷8÷1024=225Mbps/小时 硬盘容量为 225Mbps×24小时×16路×3030天=2592000Mbps(约2600G) 常用的存储格式和码流: CIF:512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DCIF:768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D1:2M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目前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采用两种分辨率:CIF和D1,如果采用CIF分辨率,通常每1路的硬盘容量为180MB~250MB/小时,通常情况下取值200MB/小时;如果是D1的分辨率每小时录像需要的硬盘容量为720MB~1000MB/小时,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硬盘的容量可以按照500MB/小时计算,帧率智能设置比25fps少一些,码流也要少一些. 音频码流为固定16kbps,每小时所占容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硬盘录像机常见的路数有1路、2路、4路、8路、9路、12路和16路。最大可以连

接8块2000GB的硬盘,总容量可高达16T(目前市面上最大的硬盘在1000GB左右),!相信大家可以计算出一台装满8块500GB的16路硬盘录像机可以录像多长时间了? 硬盘容量占用计算:以正常画面质量计算,每路每小时200M。例如16路硬盘录像机,同时录像的情况下每小时共占用硬盘3.2G。根据不同应用场所,可以采用动态录像等方式进行录像,这样保证录像资料均为有效部分。 有些情况下为减少硬盘投入,可按每路每小时100M设置录像质量,但画面质量不能保证。建议只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使用。 各种DVR录像画质与占用硬盘空间对比表 一般工程计算公式:每小时数据量 * 24小时 * 天数 = ? G 注: 这里说的硬盘容量大小的工程计算,是指在一定的视频格式和分辨率基本确定的情况下,硬盘最小容量的确定。 由于采用各类编码技术(软件)和编码设备(硬件),即所谓智能(自动)调整码率而可以节余的容量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1G = 1024M;1T=1024G,但硬盘容量都因为工业生产的方便,实际都是以1000为单位。

硬盘计算

帧率、码流与分辨率 帧率是每秒图像的数量,分辨率表示每幅图像的尺寸即像素数量,码流是经过视频压缩后每秒产生的数据量,而压缩是去掉图像的空间冗余和视频的时间冗余,所以,对于静止的场景,可以用很低的码流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而对于剧烈运动的场景,可能用很高的码流也达不到好的图像质量,所以结论是设置帧率表示您要的实时性,设置分辨率是您要看的图像尺寸大小,而码率的设置取决于摄像机及场景的情况,通过现场调试,直到取得一个可以接受的图像质量,就可以确定码流大小。 ?帧率概念 一帧就是一副静止的画面,连续的帧就形成动画,如电视图象等。我们通常说帧数,简单地说,就是在1秒钟时间里传输的图片的帧数,也可以理解为图形处理器每秒钟能够刷新几次,通常用fps(Frames Per Second)表示。每一帧都是静止的图象,快速连续地显示帧便形成了运动的假象。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每秒钟帧数 (fps) 愈多,所显示的动作就会愈流畅。 ?码流概念 码流(Data 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他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分辨率概念 视频分辨率是指视频成像产品所成图像的大小或尺寸。常见的视像分辨率有352×288,176×144,640×480,1024×768。在成像的两组数字中,前者为图片长度,后者为图片的宽度,两者相乘得出的是图片的像素,长宽比一般为4:3。 硬盘容量计算 首先弄清楚几个单位: bit,中文名称是位,音译“比特”,是用以描述电脑数据量的最小单位。 bit 来自binary digit (二进制数字) 二进制数系统中,每个0或1就是一个位(bit)。 用途 表示数据率—就是数据的传输速率,单位是:比特/秒(意思是每秒传送多少二进制数字《1或0》) 通常记为:bit/s b/s Kb/s Mb/s Gb/s Tb/s bps(bit per second)而这几个英文字母的来源:K:kilo(千) M:mega(兆) G:giga(吉) T:tera(太) 单位换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换算表: 1Byte=8bit 1KB=1024Byte(字节)=8*1024bit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监控系统硬盘容量计算

监控系统硬盘容量计算 (Motion JPEG)压缩技术标准源于JPEG图片压缩技术,是一种简单的帧内JPEG压缩,它对视频的每一帧进行压缩,压缩比率较小,数量大,通常每路每小时325X288分辨率录像需要硬盘空间1G左右。2)小波算法小波算法是基于小波变换的视频压缩,该技术是使图像信号的时域分辨率和频域分辨率同时达到最高。内核是采用行进中压缩和解压缩方式,视频中帧与帧之间没有相关性,以352X288录像,每路每小时一般为350M左右、3)MPEG-4MPEG-4标准是面向对象的压缩方式,不是像MPEG-1和MPEG-2简单地将图像分为一些像块,而是根据图像内容,将其中的对象(物体、人物、背景)分离出来分别进行帧内、帧间编码压缩,并允许在不同的对象之间灵活分配码率,对重要的对象分配较多的字节,对次要的对象分配较少的字节,从而大大提高了压缩比,使其在较低的码率下获得较好的效果。MPEG-4的传输速率为4、8~64kbit/s,使用时占用的存储空间比较小,以352X288录像,每路每小时一般为150M左右、首先介绍一下公式:码流836002430,这是一个月录像存储容量的计算方式,其实分辨率大小和录像存储容量大小没关系,主要的参数还是码流,无论DVR、DVS对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比如CIF、QCIF、DCIF、D1等都有对应的码流范围,那CIF来说,码流200K左右,就算你把码流设的再高也没用,图像质量都不会有明显变化。就你的问题D1分辨率码

流范围在1、5~2M之间,按最大存储容量就用2M来算,码流就是2048K,公式上码流8是比特和字节之间的转换,之后的你自己算吧。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公式能解决的,要看你的录像方式,24小时录像还是移动侦测录像?用CIF格式还是D1格式?还有每路图像的变化程度。每种存储格式都有相应的计算方法数据流量、带宽匹配及存储空间计算 1、数据流量的计算及网络带宽匹配举正达网络数字摄像机以320240格式传输为例:在320240工作时,网络数字摄像机码流为8-20Kbps,即每秒每帧8-20Kbit,25帧即为825= 200Kbits,2025=500Kbits,即网络数字摄像机每秒输出码流为200Kbit-500Kbit之间。 对于“一点看多点“来讲,如果远程巡视监看中心的局域网出口下行带宽为10M,则设计时按摄像机最大流量计算,10M出口带宽允许10000/500=20路25帧视频数据流通过,总帧数为2025=500帧,假设远程巡视监看中心同时需要远程监看巡视40路远程摄像机,则远程巡视监看中心可巡视监看的每路帧数降为 500/40= 12、5帧,即12帧,各局域网的远程多媒体网关将局域网上广域网的码流调节到12帧,即240Kbit/路。 2、局域网录像空间计算机方法因局域网上广域网的摄像机数据流量由远程多媒体网关调节,不影响前端摄像机的工作和局域网内的视频数据流传输,因此局域网内的监看和录像仍然是按

硬盘容量计算方法

硬盘容量计算方法.txt都是一个山的狐狸,你跟我讲什么聊斋,站在离你最近的地方,眺望你对别人的微笑,即使心是百般的疼痛只为把你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刺眼的白色,让我明白什么是纯粹的伤害。硬盘是个人电脑中存储数据的重要部件,其容量就决定着个人电脑的数据存储量大小的能力,这也就是用户购买硬盘所首先要注意的参数之一。 硬盘的容量是以MB(兆)和GB(千兆)为单位的,早期的硬盘容量低下,大多以MB(兆)为单位,1956年9月IBM公司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只有区区的5MB,而现今硬盘技术飞速的发展数百GB容量的硬盘也以进入到家庭用户的手中。硬盘的容量有40GB、60GB、80GB、100GB、120GB、160GB、200GB,硬盘技术还在继续向前发展,更大容量的硬盘还将不断推出。 在购买硬盘之后,细心的人会发现,在操作系统当中硬盘的容量与官方标称的容量不符,都要少于标称容量,容量越大则这个差异越大。标称40GB的硬盘,在操作系统中显示只有38GB;80GB的硬盘只有75GB;而120GB的硬盘则只有114GB。这并不是厂商或经销商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而是硬盘厂商对容量的计算方法和操作系统的计算方法有不同而造成的,不同的单位转换关系造成的。 众所周知,在计算机中是采用二进制,这样造成在操作系统中对容量的计算是以每1024为一进制的,每1024字节为1KB,每1024KB为1MB,每1024MB为1GB;而硬盘厂商在计算容量方面是以每1000为一进制的,每1000字节为1KB,每1000KB为1MB,每1000MB为1GB,这二者进制上的差异造成了硬盘容量“缩水”。 以120GB的硬盘为例: 厂商容量计算方法:120GB=120,000MB=120,000,000KB=120,000,000,000字节 换算成操作系统计算方法:120,000,000,000字节/1024=117,187,500KB/1024=114,440.91796875MB=114GB。 同时在操作系统中,硬盘还必须分区和格式化,这样系统还会在硬盘上占用一些空间,提供给系统文件使用,所以在操作系统中显示的硬盘容量和标称容量会存在差异。

监控图像存储时间和硬盘大小的计算

浅析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计算方法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地方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 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 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

监控系统硬盘容量计算

监控系统硬盘容量计算 1) MJPEG MJPEG (Motion JPEG)压缩技术标准源于JPEG图片压缩技术,是一种简单的帧内JPEG压缩,它对视频的每一帧进行压缩,压缩比率较小,数量大,通常每路每小时 325X288分辨率录像需要硬盘空间1G左右。 2)小波算法 小波算法是基于小波变换的视频压缩,该技术是使图像信号的时域分辨率和频域分辨率同时达到最高。内核是采用行进中压缩和解压缩方式,视频中帧与帧之间没有相关性,以352X288录像,每路每小时一般为350M左右. 3) MPEG-4 MPEG-4标准是面向对象的压缩方式,不是像MPEG-1和MPEG-2简单地将图像分为一些像块,而是根据图像内容,将其中的对象(物体、人物、背景)分离出来分别进行帧内、帧间编码压缩,并允许在不同的对象之间灵活分配码率,对重要的对象分配较多的字节,对次要的对象分配较少的字节,从而大大提高了压缩比,使其在较低的码率下获得较好的效果。MPEG-4的传输速率为4.8~64kbit/s,使用时占用的存储空间比较小,以352X288录像,每路每小时一般为150M左右.

首先介绍一下公式:码流÷8×3600×24×30,这是一个月录像存储容量的计算方式,其实分辨率大小和录像存储容量大小没关系,主要的参数还是码流,无论DVR、DVS对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比如CIF、QCIF、DCIF、D1等都有对应的码流范围,那CIF来说,码流200K左右,就算你把码流设的再高也没用,图像质量都不会有明显变化。就你的问题D1分辨率码流范围在1.5~2M之间,按最大存储容量就用2M来算,码流就是2048K,公式上码流÷8是比特和字节之间的转换,之后的你自己算吧。 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公式能解决的,要看你的录像方式,24小时录像还是移动侦测录像?用CIF格式还是D1格式?还有每路图像的变化程度。 每种存储格式都有相应的计算方法 数据流量.带宽匹配及存储空间计算 1、数据流量的计算及网络带宽匹配 举正达网络数字摄像机以320×240格式传输为例:在320×240工作时,网络数字摄像机码流为8-20Kbps,即每秒每帧8-20Kbit,25帧即为8×25=200Kbits,20×25=500Kbits,即网络数字摄像机每秒输出码流为200Kbit-500Kbit之间。 对于“一点看多点“来讲,如果远程巡视监看中心的局域网出口下行带宽为10M,则设计时按摄像机最大流量计算,10M出口带宽允许10000/500=20路25帧视频数据流通过,总帧数为20×25=500帧,假设远程巡视监看中心同时需要远程监看巡视40路远程摄像机,则远程巡视监看中心可巡视监看的每路帧数降为500/40=12.5帧,即12帧,各局域网的远程多媒体网关将局域网上广域网的码流调节到12帧,即240Kbit/路。 2、局域网录像空间计算机方法 因局域网上广域网的摄像机数据流量由远程多媒体网关调节,不影响前端摄像机的工作和局域网内的视频数据流传输,因此局域网内的监看和录像仍然是按25帧进行,因此局域网的录像空间最大为500Kbits×3600s/8=225000KB=225M/小时,80G硬盘可录14.8天。 3、广域网远程巡视监看中心录像空间计算方法 上例中,远程巡视监看中心监看为12帧,每路摄像机的数据流量为240Kbit/s,因此,广域网远程巡视中心的录像空间为240Kbits×3600s/8=108000KB=108M/小时,80G 硬盘可录30.9天。 如果选择定码率,硬盘所需容量基本恒定,如果选择变码率,当现场图像无剧烈运动时,可节省硬盘容量。确定压缩码流的位率大小以后,根据前端录像的保存时间周期,就可以规划硬盘录像机内部需要安装的硬盘的容量:总容量(GB) = 位率/8×保存时间周期×通道数/1024

磁盘计算

磁盘上的数据都存放于磁道上。磁道就是磁盘上的一组同心圆,其宽度与磁头的宽度相同。为了避免减少干扰,磁道与磁道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inter-track gap),沿磁盘半径方向,单位长度内磁道的数目称之为道密度(道/英寸,TPI),最外层为0道。 沿磁道方向,单位长度内存储二进制信息的个数叫做位密度。为了简化电路设计,每个磁道存储的位数都是相同的,所以其位密度也随着从外到内而增加。磁盘的数据传输是以块为单位的,所以磁盘上的数据也以块的形式进行存放。这些块就称为扇区(sector),每个磁道通常包括10~100个扇区。同样为了避免干扰,扇区之间也相互留有空隙(inter-sector gap)。柱面是若干个磁盘组成的磁盘组,所有盘面上相同位置的磁道组称为一个柱面(每个柱面有n个磁道);若每个磁盘有m个磁道,则该磁盘组共有m个柱面。根据硬盘存放数据的规则,在向磁盘记录一个文件时,应将文件尽可能记录在同柱面(不同记录面上的同号磁道构成一个柱面)上,当一个柱面记录不下时,再记录到相邻柱面上。因此,当一个文件超出一个磁道容量时,剩下的部分应存于其他盘面的同一编号的磁道上,即同一柱面的其他磁道上。 所谓的格式化,是指将磁盘空间按照一定的磁盘阵列排布方法,有序且很规则得划分为若干个扇区,然后再把其中的所有存储介质的电离子清除,使之上面不管有无数据,都清零。在格式化中,要插入一些停顿位,写入一些辅助位,使得格式化后的容量小于格式化前的容量。磁盘格式化后能存储有用信息的总量称为存储容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存储容量= n×t×s×b 其中n为保存数据的总盘面数;t为每面磁道数;s为每道的扇区数;b为每个扇区存储的字节数。 -------- 磁盘的存储时间包括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寻道时间(查找时间,seek time)为磁头移动到目标磁道所需要的时间(movable-head disk),对于固定磁头磁盘而言,无需移动磁头,只需选择目标磁道对应的磁头即可。等待时间为等待读写的扇区旋转到磁头下方所用的时间。一般选用磁道旋转一周所用时间的一半作为平均等待时间。寻道时间由磁盘机的性能决定,目前主流硬盘典型的AST(average seek time)一般在10ms左右,而转速则有2400r/min,5400r/min,7200r/min,等等.软盘转速较慢,一般只有 360r/min(因为磁头与盘面接触性读写)。 磁盘的数据传输速率是指磁头找到地址后,单位时间写入或读出的字节数: R = TB÷T 其中TB为一个磁道上记录的字节数,T为磁盘每转一圈所需的时间,R为数据传输速率。 -------- 其他需要记住的公式有: (1)总磁道数=记录面数×磁道密度×(外直径-内直径)÷2 (2)非格式化容量=位密度×3.14×最内圈直径×总磁道数

关于硬盘容量的计算

关于硬盘容量的计算 硬盘容量计算,很多工程商和销售人员都不是很清楚,我个人做监控行业4年多了,一直是做技术支持,接到诸如“我有个项目16个点要24小时录像5天需要多大的硬盘”,“我有个项目12个点要24小时录像15天需要多大的硬盘”?等等此问题已经N遍了,今天在此以我的经验列个小公式供大家计算使用,不足之处还请指点. 1)MJPEG MJPEG (Motion JPEG)压缩技术标准源于JPEG图片压缩技术,是一种简单的帧内JPEG压缩,它对视频的每一帧进行压缩,压缩比率较小,数量大,通常每路每小时325X288分辨率录像需要硬盘空间1G左右。 2)小波算法 小波算法是基于小波变换的视频压缩,该技术是使图像信号的时域分辨率和频域分辨率同时达到最高。内核是采用行进中压缩和解压缩方式,视频中帧与帧之间没有相关性,以352X288录像,每路每小时一般为350M左右. 以上2种算法基本已被MPEG-4或H.264算法代替,主要介绍下面的2种算法。其实国内很纯粹的H.264算法是没有的,充其量只是MPEG-4算法的一些改进而已。 3)MPEG-4 MPEG-4标准是面向对象的压缩方式,不是像MPEG-1和MPEG-2简单地将图像分为一些像块,而是根据图像内容,将其中的对象(物体、人物、背景)分离出来分别进行帧内、帧间编码压缩,并允许在不同的对象之间灵活分配码率,对重要的对象分配较多的字节,对次要的对象分配较少的字节,从而大大提高了压缩比,使其在较低的码率下获得较好的效果。MPEG-4的传输速率为4.8~64kbit/s,使用时占用的存储空间比较小,以352X288录像,每路每小时一般为120M左右.以D1: 720*576录像,每路每小时一般为396M左右. 4) H.264 这种压缩模式和MPEG-4基本一致,所以计算的时候大家可以按照MPEG-4的容量进行计算。 计算方法:

安防监控硬盘容量计算公式

安防监控硬盘容量计算 公式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1080P、720P、4C I F、C I F所需要的理论带宽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先容。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如比特率越少则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地方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 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浙江监控批发网络编码板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 监控中心: CIF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