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推手

推手







《推手》:文化冲突论





“我觉得你爸愈来愈像个跟我陷在这里的小孩一样,而我又无法跟他沟通,我一心想写作,他好像故意要走失一样,像小孩要争取大人的注意!“

—— 一种《推手》台词



李安是一个具有敏锐视角的人。他善于观察社会之中的某种变化。对于这种种变化,他往往会寄予自己的某种思考。这种思考往往就是电影中所设置的种种矛盾和焦点。李安的电影的特点是绝不张扬。他的电影的最大特征就是含蓄和委婉。我们可以把这种风格称之为宁静的庄严和沉默的高贵。《推手》,李安把凝视的目光转向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的领域之中。《推手》试图探究不同文化冲突的内在原因、影响以及意义等等层面。这种探究还是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合理性和开拓意义。更为让人警醒的是《推手》中竟然蕴含着某种警示的意义和某种试图调和这种冲突的探索。这就是深刻和可取之处。



推手,本身是中国太极拳的一个招式。这是很具有中国特征的东西。它其实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朱师傅由郎雄饰演。这是李安电影的一种特定的演员。朱师傅的儿子叫做朱晓生。在美国留学,然后定居在美国并建立了一个家庭。他的妻子叫做玛莎,是一个美国作家。他们有一个儿子叫做杰米。本来一家人生活的很是和睦和安稳。但是,朱师傅死了老伴。朱晓生为了孝道而把自己的父亲接到了美国同住。于是,从朱师傅进了家门以后,朱师傅和玛莎的矛盾就不断。本来平静的家庭出现了裂痕。



比较典型的冲突有:关于杰米的教育问题;关于朱师傅的太极拳是否具有暴力倾向的问题;关于朱师傅的生活习惯问题,比如朱师傅爱听京剧;关于朱师傅的室外活动问题等等。其实,这所有的冲突都寓于一种矛盾,就是文化的矛盾。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人所特有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根本一点就是中国人喜欢调和。所谓调和就是要求一切事物都要合乎情理,合乎中国传统文化的情理。在这一点上最有说服力的是朱师傅的太极拳。太极拳注重的是内外调和、整体兼修、气血通畅、身心稳健。朱师傅在教授太极拳的时候常常说:放松,放松,放松!这其实就是一种很具有文化意义的象征性的符码。这种无拘无束的融合和很是随意的亲情交流。其实正是中国文化在家庭意识当中的显现。比如,中国一家人之间相互帮助是从来不会说谢谢之类的话的。这正是中国人之间无限亲情的显现。



美国是一个没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他所具有的就是近代文明。一个更为重要的原

因是美国是一个巨大的移民国家。这种传统文明的缺失和移民效应给美国人民注入了更多的自我意思和对于他者的无限的尊重,他们更多的是要求自我的空间和独立。玛莎本来是一个作家,充满了激情要写的东西很多,但是,朱师傅的到来却完全打断了他的创作的欲望。她把这种中断的原因归结为朱师傅的到来缩小了自己家庭的房间。所以,她和琳达(房产推销商)接触就是为了能够买到一个更大的房子。然而,这种方式似乎也无法改变文化冲突的现实。因为,它只是一个权宜之计,无异于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结果朱晓生和玛莎之间也产生了冲突。这个冲突的顶点就是玛莎的胃病发作,导致胃出血而住进了医院。



其实,《推手》在揭露不同文化之间冲突是很具有典型意义的,甚至也不乏某种程度上的深刻,但是,揭露是为了重建和融合。电影《推手》在这个方面还是有所失误的。当然,所有的矛盾都是需要化解的。化解这个文化冲突的矛盾的却被寓于一种简单的接受。这个接受的行为被赋予了一种期待。电影的结尾是玛莎他们买到了新的更大的房子。他们为朱师傅预留了一个房间。这个房间里充满了朱师傅的文化特征。更为突然的是玛莎竟然理解了中国太极拳的精神实质。自己也开始练起了太极拳。这种文化调和的处理方式显得有些突然和猝不及防。这完全是因为《推手》对于化解矛盾的一种操之过急的心态,也就是缺少了必要的化解矛盾的铺垫。



其实,对于不同文化的冲突,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交流和对话。首先,这种交流和对话要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这是化解所有文化冲突的最具有基础意义的一步。其二,就是要相互的展示,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压制和污蔑。其三,还要交流和对话的双方要有勇气不自私。这才是消弭文化冲突的一般的步骤。当然,这种步骤只是一己之见,有待商榷。



陈太太确是一个可以怀念的设置。陈太太来之于北京。但是,她却理解朱师傅的太极拳,并且很是理解他。她的所有的理解和支持都包含在她对朱师傅采用推手给她治疗胳膊疾病的行动上。陈太太是对朱师傅充满了想象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就带上了电影本身的一种对于矛盾的调和的元素。黄老板就有些让人失望。黄老板是一个饭店老板。他也是一个华侨。但是,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就有些让人黯然神伤。可见,对于中国文化的误解不仅仅在于玛莎,更多的在于长期在海外的具有中国血统的人。中国文化的建设任务是漫长而艰巨的,我们必须采取“送出去的”文化策略,这样才能让世人真正的了解

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