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

方法:对19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护体分析进行回顾。

结果:19例没有死亡病例的出现,通过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干预使患者的血糖能控制在正常水平。

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的治疗和护理中加强防范措施,能有效的避免低血糖这一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预防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90-01

糖尿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在我国已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对血糖积极有效的控制,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血糖的控制有时会引发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出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颤抖、多汗、软弱、心慌和饥饿感,进一步会出现幻觉、虚脱、思维缓慢、头晕等症状[1]。治疗和发现的不及时,会使患者产生昏迷,甚至对生命产生危及。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治疗要加强防范,积极的采取护理方法防止低血糖患者病情进一步的加重。

1一般资料

对19例被入选的糖尿病患者,获取到380例次血糖监测数据。男性占13例,女性占6例;年龄分布在(57.91±15.34)岁;1型糖尿病患者4例,2型糖尿病患者15例。都有低血糖现象的发生。19例没有死亡病例的出现,通过多种措施的综合干预使患者的血糖

2012糖尿病与低血糖症(三)(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281.糖尿病与低血糖症(三) 一、A4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4题共用题干) 女性,18岁,Ⅰ型糖尿病病史3年,因"肺部感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以下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有特殊意义 A.明显的口渴多饮多尿 B.皮肤干燥 C.低血压 D.昏迷 E.呼气有烂苹果味 2.抢救该患者时,胰岛素最佳使用方法是 A.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B.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推注 C.大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 D.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E.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推注 3.以下那项治疗措施对此患者是错误的 A.积极治疗肺部感染 B.积极补液,纠正脱水 C.积极大量补碱,尽快纠正酸中毒 D.积极使用胰岛素 E.严密观察血钾,防治低血钾 4.若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血糖进行性下降,血糖下降至何种水平时加用葡萄糖溶液 A.6.1mmo1/L B.7.1mmol/L C.10.0mmol/L D.11.1mmol/L E.13.9mmol/L 正确答案:1.E;2.D;3.C;4.E (5~7题共用题干) 女性,48岁,身高160cm,体重68kg,近半年口渴多饮,多尿,伴乏力;空腹血糖6.9mmol/L。 5.应做哪项检查以明确诊断 A.OGTT B.重复1次空腹血糖 C.测餐后2小时血糖 D.测24小时尿糖 E.糖化血红蛋白 6.若给该患者进一步检查:空腹血糖7.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8mmol/L。治疗首选 A.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监测血糖 B.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口服消渴丸 C.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口服优降糖 D.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口服降糖灵 E.控制饮食,增加运动,胰岛素治疗 7.若上述措施不能有效控制血糖,该患者应采取下列何种治疗 A.磺脲类药物

4.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处理SOP

1目的: 为规范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处理,特制定此规范。 2适用范围: 全体研究人员 3相关资料:(无) 4内容: 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有:磺脲类等口服降糖药的过量使用;胰岛素的过量使用;胰岛素瘤;长期饥饿;迷走神经紧张症;特发性低血糖症;升糖激素缺乏;肝脏疾患等,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血糖下降太快时,血糖虽然不低,但仍可以出现低血糖反应。 一)病因分类 1.血糖利用过度:磺脲类等口服降糖药的过量使用;胰岛素的过量使用;胰岛素瘤;长期 饥饿;迷走神经紧张症;特发性低血糖症等 2.血糖生成不足:升糖激素缺乏;肝脏疾患等。 3.病人机体难以调节: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血糖下降太快时,血糖虽然 不低,但仍可以出现低血糖反应。 (二)诊断依据 1.确定低血糖症:依据Whipple三联征确定:1)低血糖症状;2)发作时血糖 低于2.8mmol/L;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 2.低血糖反应:糖尿病病人在诊治过程中出现饥饿感明显,出冷汗,头晕、心 慌等症状时,考虑为低血糖反应。 3.病史:患有糖尿病,正在应用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者出现低血糖多属于药 源性低血糖症;出现于神经质的中年妇女的餐后低血糖多为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有严重的肝脏疾病基础者多是肝源性低血糖症;胰岛素瘤多表现为空腹低血糖,检测血胰岛素、C肽呈自主性不适当胰岛素分泌增多。

4.临床表现: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如多汗、心悸、饥饿、紧张等; 神经低糖症状如精神不集中、头昏、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昏迷等。 5.实验室检查 1)血胰岛素测定:了解有无不适当的胰岛素分泌增多。 2)饥饿等诱发试验:阳性支持胰岛素瘤诊断。 3)肝功能等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 4)CT、MRI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 (三)治疗 1.低血糖发作时的处理: 1)住院患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并神智清醒者,可给予50% 葡萄糖注射液口服,病人年龄较大或并发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者,血糖 低于3mmol/l以下,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血糖在3mmol/L 以上的患者,可进食含有15~20g葡萄糖的食物或饮料,含服3~4片 B-D葡萄糖片或水果糖、奶糖、巧克力糖等。进食后宜休息10~15分钟,如15分钟后仍感身体不适,血糖仍低,需要静脉注射高糖,直至血糖基 本恢复,病人在症状好转。神智障碍者,静注50%葡萄糖液40~100ml。 滴注5~10%葡萄糖液,并20分钟检测血糖,直至血糖及病情保持稳定。 神智清醒后改口服进食。低血糖纠正后,超过30分钟神志仍未能恢复者,可完善头颅CT检查排外脑血管意外,必要时使用甘油果糖250ml静脉滴 注,并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2)在家的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神智清楚者,先自行进食含糖食物,如 水果糖、奶糖、巧克力糖,再测血糖,了解血糖情况。进食症状改善后 可再次复查。除了进食应该立即休息,如果症状改善不明显,可继续进 食,并加进食些水果、饼干、面包,馒头等含糖食物。若低血糖反应持续 发作,在家庭者,可考虑住院治疗。 3)避免低血糖反应,尽量做到定时定量进餐。糖尿病人应随身携带一些水 果糖、饼干等食品,若延迟吃饭,可先吃些饼干、水果等食物,再吃饭 时则应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最好不饮酒,饮酒时切记不能忘了进主 食。保持每日的运动量基本稳定。如果体力活动增加,活动前应适当进 食或加餐,或减少降糖药物剂量;避免空腹运动,尽可能在餐后1小时 参加运动。尽量避免在运动时需要剧烈活动的部位(如大腿、手臂)注 射胰岛素,可以选择腹部注射。查对降糖药的用量,在医生的指导下, 根据血糖情况做适当的调整。饮食:少食多餐;低糖、高蛋白、高纤维、高脂肪饮食,减少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

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低血糖是指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低血糖现象,诊断标准为:血糖低于3.9mmol/L,有低血糖临床表现的称为症状性低血糖,也叫低血糖症。低血糖是阻碍糖尿病人维持血糖正常的一道巨大障碍,并且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一、糖尿病人低血糖的发生情况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急性并发症,血糖控制越严格越容易发生,且随着病程的延长低血糖发生逐渐增多。 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不能避免低血糖发生。每周平均发作2次低血糖症,一生中可发作数千次低血糖,30%~40%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l~2次,必须靠他人帮助救治。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比例很低,严重低血糖在2型糖尿病早期少常,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增加。 二、低血糖发生的诱因 1、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用量偏大,尤其像格列苯脲等降糖作用强且持久的磺脲类促泌剂用量偏大; 2、没有按时吃饭,或吃主食量过少; 3、运动量比平时突然增加; 4、饮酒,尤其是空腹饮白酒; 5、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引起食物中的糖类吸收减少。 三、低血糖的临床表现

低血糖的表现可轻可重,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在查血糖时发现、或本人感知、也可被别人发现。常见的表现类型有: 1、交感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 常发生在血糖快速下降引起大量升血糖激素分泌,特别是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及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是发生,这种低血糖的症状有:饥饿感、大量出汗、焦虑不安、感觉异常、心跳加快、震颤或哆嗦。主要的体征有:面色苍白、心动过速、脉压增宽等,有糖尿病相关知识病人和家属也能判定出来,因此病人多会自救。 2、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 见于血糖缓慢而持续下降、血糖绝对值低于2.2mmol/L的患者,主要的症状有:虚弱、乏力、头晕、头痛、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听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判断能力减退,视物模糊、复视等,主要体征有:中枢性失明、低体温、癫痫发作、偏瘫、大小便失禁、昏迷等。这种低血糖严重并且危险,病人不能自救,必须靠他人救治。 夜间0:00-4:00时时一天中最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时间,可表现为:做恶梦、梦游,早晨起来感觉头痛,或发现自己的衣服、被子、枕头都因出汗而湿了。严重时发生昏迷,必须靠家人救治。 3、儿童低血糖 儿童与成人的低血糖表现有所不同,婴幼儿低血糖全靠家长细心的观察发现。主要的表现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软弱无力、

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的治疗效果分析

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的治疗效果分析DOI:10.16658/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11678723.html,ki.1672-4062.2016.17.013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餐后低血糖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6月—2016年4月根据该院80例T2DM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顺次编号,将奇数者纳入对照组(40例,应用格列本脲),偶数者纳入实验组(40例,应用阿卡波糖);比较两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第2周、第4周,实验组餐后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7.50%、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15.00%(P<0.05)。治疗后第2周、第4周,对照组及实验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P<0.05)。结论应用阿卡波糖治疗T2DM餐后低血糖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标签:2型糖尿病;低血糖;阿卡波糖;格列本脲 2007年中华医学会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发生率达11.0%(其中,T2DM约占糖尿病总发生率的90%~95%),糖尿病患者人数已逾4千万,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威胁人类公共健康的第三大问题[1]。低血糖是T2DM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控制血糖水平的最主要障碍,它可诱发多种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可见,如何有效预防、改善T2DM患者餐后低血糖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重要课题。该研究中,实验组应用阿卡波糖治疗T2DM餐后低血糖,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6月—2016年4月,根据该院80例T2DM餐后低血糖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顺次编号,将奇数者纳入对照组40例,偶数者纳入实验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9~75岁,平均(48.78±5.62)岁;病程8个月~20年,平均(11.42±2.39)年;身体质量指数(BMI)19.62~31.48 kg/m2,平均(23.77±3.04)kg/m2。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8~77岁,平均(48.84±5.70)岁;病程7个月~19年,平均(11.61±2.40)年;BMI19.74~32.07 kg/m2,平均(23.82±3.11)kg/m2。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程以及BMI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组及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T2DM诊断标准,且合并餐后低血糖[2];年满18周岁,认知能力正常,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严重肾功能受

糖尿病低血糖怎样预防及处理

糖尿病低血糖怎样预防及处理 来源:寻医问药时间:2011-07-07发布者:gyr收藏本文 对于每个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可有生命危险,因此,一定要慎重的预防治疗,那么糖尿病低血糖怎样预防及处理? 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糖尿病低血糖怎样预防: 合理使用胰岛素。胰岛素根据其作用时间长短,分为长效、中效和短效。胰岛素剂量最好请医生根据病情、食量协助合理调整。除剂量外,还要注意作用时间。使用普通胰岛素,应在进食前15分钟用药,但最早不能超过食前30分钟,否则可能发生低血糖。 口服降糖药中,尤其优降糖引起低血糖机会较多,应注意预防。应从小剂量开始,每天服1次,最多两次,晚间药量宜小。 劳动量增加或活动特别多时,要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或及时加餐。口服降血糖药物的病人,也同样要减少用量或及时加餐。 避免过度累及剧烈运动,按时一日三餐进食。糖尿病患者应确保每餐摄入足量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各类主食),严格按时进餐。 经常注意饮食,要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呼应,特别注意观察尿糖变化,在胰岛素作用最强时刻以前,及时加餐。 所有糖尿病人都要经常随身携带一些水果糖、饼干,以便随时纠正低血糖反应。 那么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怎么处理呢? 低血糖发生后,最好尽快在医生指导下认真寻找低血糖的原因,首先考虑饮食、锻炼、情绪是否合理规律,然后考虑药物是否合理。严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味减少药量。 一定要让家人和朋友了解患者低血糖反应时的前兆和症状,特别警惕无症状性低血糖、夜间睡眠时低血糖,监测血糖的方法和正确治疗低血糖的方法,目的是在患者出现低血糖时能提供及时的帮助。 糖尿病患者如何避免运动低血糖的出现 时间:2013-03-04 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大特点,其实低血糖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关注的一个病症,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好低血糖的预防,下面专家就为大家介绍糖尿病患者如何避免运动低血糖。糖尿病专家指出,避免运动中的低血糖控制运动频率和强度很重要,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做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以运动后微出汗、有轻度疲劳感但不气喘、心率每分钟120次左右为宜。 另外,餐后1~2小时血糖为高峰期,最适宜运动,有助于血糖迅速转化。运动方式可根据各人的体力、爱好、场地和气候条件而定。患者可将运动锻炼与日常工作、生活相结合,如徒步或骑车上班。 避免运动中出现低血糖的方法 1、尽量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如在短效胰岛素注射后1/2~l小时左右,应减少运动量。 2、在运动前后各测一次血糖可及时发现低血糖,并了解哪种运动、多大运动量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3、糖尿病运动尽可能在餐后1/2~1小时参加运动,此时血糖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 4、尽量避免在大腿等运动时需要剧烈活动的部位注射胰岛素。可以选择腹部注射。 5、尽量不空腹运动:如果空腹血糖>120mg/dl,可以空腹适量运动。如果空腹血糖<120mg/dl,最好在运动前吃点食物,吃后10分钟再开始热身。进行中等以上运动量且持续时间较长时,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发表时间:2016-05-16T16:33:15.103Z 来源:《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作者:黄文浩 [导读] 结论:临床应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作的危险因素有深入分析和认识,并给予预防性、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减少低血糖发作例次,保障糖尿病患者生命安全。 黄文浩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太平卫生院 532200)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93例2型糖尿病社区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低血糖发作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积极的防治与干预策略。结果:入组93例患者中9例因低血糖入院,其中抢救无效死亡1例,余8例经积极防治与干预后症状明显缓解;84例住院期间低血糖发作,血糖指数1.8~4.0mmol/L,经临床对症干预后均在短时间内缓解,未见不良后果。结论:临床应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作的危险因素有深入分析和认识,并给予预防性、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减少低血糖发作例次,保障糖尿病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低血糖;影响因素;防治策略 糖尿病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一种,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成人群体中糖尿病发病率已接近10%[1]。在糖尿病病情控制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低血糖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低血糖往往会抵消长时间控制血糖所产生的益处,并有较大几率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器官永久性损害,或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本文就此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93例2型糖尿病社区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纳入标准:①均与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相符;②均伴有体重下降、多饮多食以及多尿等高血糖临床症状;③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不低于11.1mmol/L、空腹血浆葡萄糖不低于 7.0mmol/L、75g葡萄糖耐量2h血浆葡萄糖不低于11.1 mmol/L(三项指标符合任意两个或以上者)。其中男60例,女33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3.5±3.4)岁。 1.2 方法 监测入组患者末梢血糖指数,其中血糖水平超过3.0 mmol/L者应指导其食用水果、糖块或者饼干等食物;症状较为严重或者血糖水平低于3.0 mmol/L者,可给予40~60ml 50%葡萄糖注射液经静脉推注;对于低血糖反复发作、年老体弱以及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可经由静脉滴注5%或者10%葡萄糖注射液,维持患者血糖水平不超过6~10 mmol/L,待其低血糖反应缓解或消失后即可。 2 结果 入组93例患者中9例因低血糖入院,其中因合并败血症以及Ⅲ度压疮而抢救无效死亡者1例,余8例经积极防治后症状明显缓解;84例住院期间低血糖发作,均伴有饥饿感、胸闷、乏力、心悸、手抖、面色苍白以及出汗等临床表现,血糖指数1.8~4.0mmol/L,经临床对症干预后均在短时间内缓解,未见不良后果。 3 讨论 3.1 低血糖原因分析 3.1.1 药物因素 (1)胰岛素给药量过高,特别是在静脉泵注治疗的情况下患者极为敏感。(2)以消渴丸以及磺脲类药物为主的口服降糖药物使用不当。(3)患者病情缓解后未及时调整用药剂量;(4)未按照合理比例搭配长短效胰岛素,导致混合胰岛素注射治疗不佳;(5)联合应用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时容易与降糖药物产生协同效果,导致后者作用加强或者药效持续时间延长[3~4];(6)患者盲信广告,私自服用其他治疗药物。 3.1.2 饮食因素 (1)患者注射胰岛素后长时间空腹或未及时进食;因过度饮食控制、进食量过少以及未及时加餐等因素影响;(2)患者空腹饮酒后未及时进餐,糖异生以及肝糖原合成受乙醇抑制,肝脏固有的血糖调节功能被削弱,引发低血糖反应。 3.1.3 疾病因素 (1)患者伴有肝肾功能不全,则会导致磺脲类药物以及胰岛素代谢清除发生变化,体内药物成分滞留时间延长;或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状态下给予中长效胰岛素制剂治疗;(2)受心脑血管合并症影响,机体调节低血糖的功能减弱,有较大几率出现低血糖事件。 3.2 防治对策 3.2.1 做好血糖监测。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医师应重点观察高龄、合并多种并发症、胰岛素持续静脉泵注、病程较长、联合用药的患者,尤其是置泵3~7d属于胰岛素用药调整期,有较大几率出现低血糖反应[5],所以应重视访视,对患者血糖波动展开定时监测。一般应以餐前、午夜以及凌晨3时为监测重点时段。倘若患者出现前期低血糖表现或者血糖值处于正常数值底线、合并异常反应、不典型症状或者神志改变者均应及时对症处理:视具体情况行持续血糖监测或者加餐。 3.2.2 合理用药。首先应高值患者及其家属各类降糖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忌自行增减药物用量。应以短效制剂为药物首选,不建议直接给予磺脲类降糖药物。应遵循小剂量给药原则,餐前服用药物务必在半小时内服下,切忌拖延;餐中嚼服药物也应在进餐时随第一口食物服下。应注意的是,30%~40%胰岛素成分经由肾脏代谢,因此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应适当调低用量,此外还应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重复用药。 3.2.3 饮食指导。告知患者用药量应与饮食量相互平衡,结合患者生活习惯、性别、身高、并发症、体重以及运动量等个人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饮食处方。明确要求患者每天应控制摄入热量,达标即可,严禁超标。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做到定时定量,多摄入高纤维素食物,对血糖浓度稳定较为有利,适用于夜间多发低血糖者。 3.2.4 运动指导。糖尿病患者适度运动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控制体重和降糖药物用量。社区医师应帮助患者制定规律运动方案,通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应急预案及流程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应急预案及流程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应急预案及流程 [风险预案] (一)当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时或平时饮食不当时,随时有发生低血糖反应的风险。病人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必须立即查血糖一次并做好记录。 (二)当监测静脉血糖<2.8mmol/L时即为低血糖症,患者可表现为颤抖、出汗、饥饿、头疼、四肢冰冷、视力改变、心率加快、麻木/口周麻刺感、重者昏迷。 (三)低血糖的处理:应立即采取措施,医护配合,轻者给与口服甜食类食物及饮料,重症患者在通知医生的同时,迅速由当班护士立即为患者静注50%葡萄糖注射液40ml,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复查静脉血糖仍<2.8mmol/L,再重复上述处理直至静脉血糖达5mmol/L以上为止。 (四)低血糖昏迷者处理: 1、昏迷者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心电监护。准确执行医嘱,备好各种用品及药品,如吸痰器、开口器、舌钳、抢救车等。 2、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出入液量,并详细记录,及时报告医生。 3、患者病情好转,逐渐稳定后,向患者及家属了解发生低血糖的其他的诱因,协助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4、在抢救结束6 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程序] 低血糖昏迷急救流程: 监测血糖,判断低血糖→通知医生→口服含糖食物、饮料;静脉注射50%GS40ml →抽血测定静脉血糖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吸氧→监测血糖、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属 → 记录抢救过程→继续观察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 一、适应症:用于各种危重病的生命体征监护,或单一使用于心电、血压的监护,以便及时了解病情。 二、用物准备:电插板一个,监护仪一台,心电、血压、血氧输出电缆线各一,电极片五个,酒精、棉签,护理记录。 三、操作方法及步骤: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论文

郑州大学毕业论文 题目: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 摘要:观察和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避免不可逆严重后果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做好各项护理预防工作,对于可能导致夜低血糖的所有诱因进行全面的了解,收集整理病人的的最新资料,并保持对病人的动态观察,从心里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药物护理等多个层面做好对老年糖尿病人的护理工作,以做到对夜间低血糖的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预防护理 目录. 第一章低血糖的概念及症状 1.1概念:。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 2.8mmol/L称为低血糖,但血糖低于更低的水平才会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叫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于一个特定水平,并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诊断标准为:男<50mg/dl(<2.78mmol/L),女<40mg/dl(<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婴儿和儿童<40mg/dl(2.22mmol/L)。 1.2症状:低血糖分为两种类型:(1)肾上腺素能神经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病人)。(2)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可误认为酒醉),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 第一章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分析 (1) 1.1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1) 1.2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过量 (1) 1.3各种并发症药物的大量使用 (1) 1.4老年人身体状况差 (2) 1.5情绪的变换 (2) 1.6加剧低血糖的药物 (2) 1.7其他外观原因 (2) 第二章.老年人夜间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的预防 (2)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 2.2监测血糖 (3) 2.3加强宣教 (3) 2.4饮食治疗 (4)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28T15:26:55.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9期供稿作者:李芳荣张新芳[导读] 有严重并发症及血糖过高的禁忌运动。 李芳荣张新芳(昌吉州人民医院中医科 831100)【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261-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低血糖反应,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将会给病人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学会及早发现并正确处理低血糖反应。 1 常见发生低血糖的的原因 1.1 饮食不当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最基础的治疗,无论是使用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需要进行合理的饮食,而一些糖尿病病人,因知识缺乏,怕血糖升高,就盲目的节制饮食,高度限制主食的摄入量,导致餐后或餐前低血糖的的发生。 1.2 不合理的运动运动治疗也是糖尿病治疗的手段之一,运动可以减少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用量,运动可以增加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还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延迟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不合理的运动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如许多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老年糖尿病病人,喜欢早晨空腹运动,要知道早上是人一天中胃排空时间最长,血糖相对较低的时间,此时运动最易发生低血糖。 1.3 药物治疗中的低血糖反应也是临床上最多见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原因,特别是在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和调整剂量时间,当血糖越接近达标值时越容易发生,其次是口服降糖药,降糖药有餐前服、餐后服和与第一口饭同v时服之分。临床上常见的错误是未按要求服、多服、剂量不合适、或服药后未按时进餐,造成低血糖的发生。 2 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2.1 给病人讲解低血糖的有关知识当出现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四肢无力、视力模糊等低血糖反应症状时,立即按床头铃叫医生或护士,如在家中,应立即进食2~3块水果糖或两块甜饼干。 2.2 正确的饮食护士应根据每一位患者身高、体重、肥胖度及劳动强度,换算出每天需要的总热量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所占的比例,用饮食交换份换算出具体的食物量,用饮食模具给病人定期集中讲课,详细讲解各种饮食的合理搭配、三餐分配原则及注意事项,使病人掌握正确的饮食原则,从而很好的控制血糖。 2.3 合理的运动护士要教会病人正确的运动方法,以餐后一小时运动为宜。每次30-50分钟,运动的强度是运动后心率=170/分-年龄,运动前饮足水,可选择步行、爬楼梯、游泳、慢跑等方式,禁忌空腹运动。有严重并发症及血糖过高的禁忌运动。 2.4 药物治疗中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护士要指导病人正确服用降糖药物,牢记服药时间,服药后按时进餐,教会病人正确注射胰岛素,认清胰岛素的种类。开始时护士监督,病人操作,直到病人完全掌握为止。让病人随时备一些水果糖,以便应急,护士要加强巡视,尤其是夜间巡视,按时监测血糖,发现血糖偏低,并伴有心悸、手抖、出汗者立即进食水果糖1-2块,并通知医生调整剂量,20分钟后复测血糖,对严重低血糖伴意识障碍者,要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静推50%葡萄糖,并配合医生处理。通过以上措施,使病人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都能认识、预防和正确处理低血糖。

糖尿病人预防低血糖吃什么好

预防低血糖五大措施 血糖浓度低于2.8毫摩尔/升被认为是低血糖。低血糖的临床症状有: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且麻木无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低血糖对人体是有害的,尤其是对老年糖友,低血糖的危害更甚于高血糖。 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1、低血糖时,体内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等升糖激素增加,导致反应性高血糖(苏木杰效应),造成血糖波动,病情加重。 2、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病人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 3、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 4、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 预防低血糖五大措施: 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症之一,记住下面五条规矩,可预防低血糖症。 1、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物使用过多是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要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 3、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病人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4、合理食用膳食纤维特纤特膳,特纤特膳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功能食品,是糖尿病人的专用特膳食品。由美国美迪斯达公司的专家团队,联合梅奥医学中心,花费十年时间,1500万美元费用研发而成。从高效提高胰岛敏感性入手,实现天然安全降糖、降脂、防治并发症的多重效果。另外,众多服用特纤特膳的消费反映,除防治糖尿病外,特纤特膳还具有通便、控制体重、预防脂肪肝等多方面的作用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百度搜索一下特纤特膳 5、.每一个糖尿病病人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两件宝物: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二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电话、用药等。

2型糖尿病频发低血糖患者的降糖治疗

2型糖尿病频发低血糖患者的降糖治疗 发表时间:2016-07-28T14:38:04.0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0期作者:郭莉1 刘占中1 张旭2(通讯作者) [导读] 本文对一例2型糖尿病频发低血糖患者进行病例分析,以期找出预混胰岛素的合理使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郭莉1 刘占中1 张旭2(通讯作者) (1江苏省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江苏徐州 221000) (2江苏省宿迁市沭阳仁慈医院江苏宿迁 223600) 【摘要】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不同使用次数在控制血糖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对一例2型糖尿病频发低血糖患者进行病例分析,找出频发低血糖原因并对症治疗,更改治疗方案。结果:将患者降糖方案进行更改,由每日两次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改为每日三次,血糖控制平稳出院。结论:降糖方案由2针预混胰岛素改为3针预混胰岛素,午餐前加注一针预混胰岛素,有利于控制午餐后及晚餐前血糖水平,同时可减少早餐前及晚餐前胰岛素使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低血糖;预混胰岛素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126-02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疗效斐然,但对预混胰岛素的使用次数及时间的研究却很少,合理的安排预混胰岛素的使用次数除可有效控制血糖外,还可大大降低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对一例2型糖尿病频发低血糖患者进行病例分析,以期找出预混胰岛素的合理使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3岁,体重指数为23.10kg/m2,因“消瘦、口干7年”入院治疗。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减轻,由80kg逐渐降低至70kg,伴有口干、饮水增多,未就诊。4年前行胃穿孔手术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先后给予格列美脲(2mg qd)、格列齐特缓释片(30mg qd)、阿卡波糖片(50mg tid)口服降糖治疗,血糖控制不佳。1年前至我院门诊,查HbAlc达9.6%,尿微量蛋白大于300mg/L,A/C>117,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18-18u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偶发午餐前低血糖,遂将降糖方案调整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14-16u早、晚餐前皮下注射,为进一步治疗入院。 该患者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达170/100mmHg,口服吲达帕胺片(2.5mg qd)、奥美沙坦酯(20mg qd)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 qd)控制血压,血压控制于150/90mmHg;2009年于我院行胃穿孔修补术,2012年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入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高血压(2级,很高危)。入院后初始予以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18~16u早、晚餐前皮下注射降糖治疗;予以吲达帕胺片(2.5mg qd)、奥美沙坦酯(20mg qd)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 qd)控制血压。后因午餐后及晚餐前血糖偏高,调整胰岛素剂量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16-9-9u,患者午餐后及晚餐前血糖仍高,而夜间血糖偏低,故将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剂量改为14-11-8u,患者血糖控制稳出院。 2.讨论和分析 T2DM治疗上选择以饮食和运动疗法为基础,一般由单个口服降糖药物治疗[1]开始,当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调整降糖方案,可联合使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理想的血糖控制方案应该是在降低血糖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同时减少血糖的波动[2],从而减少对靶器官的损伤[3]。该患者因合并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下降,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晚餐前皮下注射,频发低血糖,该患者频发低血糖的原因,应如何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该患者使用2针预混胰岛素后反复出现低血糖现象,可能由如下原因引起①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达7年之久,胰岛的自身调节能力较差;②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对胰岛素的降解及清除能力下降,易于出现胰岛素蓄积现象;③门冬胰岛素30包含30%可溶性门冬胰岛素及70%精蛋白门冬胰岛素,即含有短效和中效两种胰岛素,二者在作用时间上有重叠,易于出现低血糖现象;④患者在饮食及运动方面不规律。以上均导致患者血糖水平出现较大的波动,进而会对靶器官产生严重损害。 从患者每天的血糖监测上可以看出,患者午餐后、晚餐前血糖升高明显,主要是由于早餐前予以的门冬胰岛素30的作用随时间而逐渐减弱,无法控制午餐后及晚餐前的血糖水平;患者出现早餐后、午餐前低血糖,主要在于早餐前予以的胰岛素剂量偏大,而夜间的低血糖现象,主要是晚餐前使用胰岛素剂量较大;所以本例患者的降糖方案由2针预混胰岛素改为3针预混胰岛素,午餐前加注一针预混胰岛素,有利于控制午餐后及晚餐前血糖水平,同时可减少早餐前及晚餐前胰岛素使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该患者胰岛功能较差,且肾功能下降,将2针预混胰岛素调整为3针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合理。此外,可以为患者进一步优化降糖治疗方案,可以给予患者四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三餐前及睡前皮下注射,若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可以给予胰岛素泵治疗,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使用效率,使血糖控制更加平稳,减少低血糖风险。 3.小结 该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30早晚餐前皮下注射,频繁出现低血糖反应,将2针预混胰岛素调整为三餐前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可有效维持血糖平稳,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4],减少血糖波动,防止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进展[5]。患者血糖控制平稳,可选择四针胰岛素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 【参考文献】 [1]俞匀,卞茸文,欧阳晓俊等.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降糖方案转换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J].实用老年医学,2013,27(10):823-842. [2]苍爱军,闫明,王雨等.3种门冬胰岛素30联合用药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影响的比较[J].药品评价,2013,10(2):35-39. [3]杨东明,何华伟,鲁立文等.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3777-3779. [4]童跃.门冬胰岛素30不同次数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差异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6):72-74. [5]钟玉萍.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6A):44-45.

糖尿病的护理常规

糖尿病的护理常规 糖尿病的护理 一、概念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 二、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低血糖/高血糖与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稳或突发事件有关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或感染、创伤等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高于机体需要量 3、有感染、受伤的危险与糖尿病病人组织中糖含量高及免疫功能受损有关与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功能障碍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 5、知识缺乏与糖尿病缺发相关知识及保健措施有关 6、焦虑与血糖控制不稳定及需长期治疗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患者血糖控制基本平稳的情况下可进行日常活动和工作,避免过度疲劳.如果出现任何症状加重或感觉不适,应适当休息. 2、严格饮食管理,给予糖尿病饮食. 3、遵医嘱糖尿病治疗,观察降糖药的副作用,及时处理低血糖.如出现心慌、脉速、出汗、饥饿感,甚至昏迷等低血糖反应时,及时报告医师并抢救处理。其处理:一旦确诊低血糖发生,立即口服能快速升高血糖的物品,如一杯饮料(雪碧、可乐、果汁等)、糖果(水果糖、奶糖、巧克力糖)、糖水(温开水冲白糖或葡萄糖25~50g)、口服葡萄糖片、一勺蜂蜜或果酱等,如果5分钟内症状仍无改善,应再服糖1次,若10分钟仍无改善,考虑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切不可用低热量饮料或甜味剂食品治疗低血糖。......感谢聆听 4、评估病情变化,注意监测生命体征、血糖、血酮、尿酮、电解质及体重等情况,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 5、指导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注意运动安全.如患者出现下列情况,应禁止运动:血糖> 16. 7mmol/l.或空腹血糖<4. 5mmol/l(应适当加餐后再运动);尿中有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护理对策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6-08-03T13:48:53.9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作者:安景慧郭莉[导读] 探讨糖尿病患者出现无症状低血糖的原因,提出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减少发生率。 新疆库尔勒市上户镇中心卫生院841000 安景慧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 841000 郭莉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出现无症状低血糖的原因,提出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减少发生率。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26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情况加以分析。结果3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经及时抢救均转危为安,未发生心、脑并发症;13例有低血糖症状患者经进餐后缓解,其中1例因反复多次发生低血糖致神经异常,1例发生眼底出血;10例无症状低血糖患者经加餐后血糖均恢复正常。结论分析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的临床原因,探讨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保障患者健康非常重要。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护理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三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低血糖,短暂的低血糖可导致脑功能不全,而严重和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血糖可引起脑死亡。因此积极防治低血糖极为重要。现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26例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低血糖的知识和紧急处理能力。 1 临床资料 1,1本组患者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6岁至76岁,病程1月至15年,其中Ⅰ型糖尿病6例,Ⅱ型糖尿病20例,口服药物治疗者4例,普通短效胰岛素治疗者12例,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者10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26例中,有3例是以低血糖昏迷急诊入院的,3例为Ⅰ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最低者2mmol/L。立即给予50%葡萄糖40毫升静脉注射并给10%葡萄糖500毫升静滴,2例患者2小时内苏醒,1例患者经上述处理无效,并伴有烦躁不安,谵妄等神经症状,经激素氢化可的松50mg加5%葡萄糖250毫升静滴,4小时苏醒,留下永久性脑损伤。23例为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反应,其中13例出现饥饿、出汗、乏力、头晕等症状,血糖低于2.8mmol/L,进餐后缓解,10例为无症状低血糖,于常规监测血糖时发现。2结果 3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经及时抢救均转危为安,未发生心、脑并发症;13例有低血糖症状患者经进餐后缓解,其中1例因反复多次发生低血糖致神经异常,1例发生眼底出血;10例无症状低血糖患者经加餐后血糖均恢复正常。3原因分析 3例Ⅰ型患者院外低血糖昏迷,均由于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大引起。即因感冒晚餐量减诺和灵30R用量未适当减少而致。口服的药物者4例均为优降糖,2例为夜间发生低血糖,进食后缓解,2例因晨练运动量过大,未进早餐发生低血糖,经休息进食后缓解。胰岛素治疗者,因胰岛素用量过大造成低血糖3例;因患者缺乏胰岛素用药知识,护士监视不及时,患者擅自放快滴速致低血糖2例;皮下注射胰岛素后延迟进餐发生低血糖3例,进食量过少致低血糖5例。4护理对策 4.1预防为主,按时进食,生活规律;不可随便增加药量;每次用胰岛素均应仔细核对剂量;运动量恒定;常测血糖;随身带糖果、饼干以备用;随身携带病人急救卡。。要认真观察糖尿病患者神志和活动情况,有无脸色苍白、浑身无力、饥饿、发抖出虚汗、视力模糊、头晕嗜睡等,老年人因反应性低,可能体会不到低血糖的发生,特别在夜间可能会出现无警惕性低血糖,直接进入昏迷状态。 4.2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4.2.1饮食指导:糖尿病患者要合理平衡饮食,饮食量和用药量要保持平衡,饮食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应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制订严格的、科学的饮食方案。饮食方案的制定既要避免血糖过高,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控制过度,导致低血糖。根据每日总热量适当搭配主副食。每餐确保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按比例供应,既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又符合营养配餐的要求; 4.2.3运动指导:运动指导运动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强末梢组织特别是肌肉对胰岛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将更多的皮下注射储存的胰岛素调动到血液中,使肥胖患者的体重降低。因此要根据患者体质、年龄、耐受强度、血糖情况、个体差异安排运动时段、运动量, 如: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慢跑、太极拳、体操、蹬车等要求患者每天坚持运动30 min ,于早餐、午饭后1 h 进行,睡前不安排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运动锻炼。不宜空腹运动,长时间运动者应适当增加食量。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但活动要以不感觉疲累为主,运动时手边要备有糖块或饼干等易食用的小食品,一旦自觉有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食用,以预防或减轻低血糖症状。 4.2.4心理护理:向患者耐心解释无症状低血糖是低血糖的一种特殊形式,只要治疗方案合理、配合治疗,可以避免和及时纠正。另外鼓励患者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以保持良好心态; 4.2.5健康教育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低血糖发生的原因、表现、危害及处理方法。提高糖尿病病人对低血糖的认识及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要学会基本的低血糖识别和护理知识。鼓励患者家中自备血糖仪,加强血糖自测及时发现低血糖的发生并能进行自救。嘱患者自备急救盒,内放含糖食物,随身携带。.糖尿病人要做到定期检查血糖、尿糖,发现有低血糖倾向时与医师密切合作,以确定低血糖原因,或者及时口服糖水或遵医嘱立刻给予50%的葡萄糖注射液40ml进行静脉推注,维持血糖在8-11mmol/L之间[1]。5讨论 糖尿病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发生低血糖、糖尿病肾病、血管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2]。其中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且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不及时进行干预,很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并发低血糖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心悸、四肢发冷、面色苍白等,当出现晚期症状时提示较为危险。因此,分析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的临床原因,探讨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保障患者健康非常重要。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低血糖症发作时的血糖,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100例40~79岁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例进入本次研究。以10d为观察期限,监测各时点手指血糖,并在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监测。结果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发生低血糖频率显著低于有并发症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P<0.001)。30~49岁年龄段组在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龄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01),而50~59、60~69岁年龄段组发生低血糖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发生低血糖概率与年龄及并发症的个数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病例经胰岛素治疗之后,年龄和是否有并发症是决定低血糖发生概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年龄较大、并发症较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加强卫生宣教,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血糖,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标签:2型糖尿病;低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的慢性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是血糖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长。目前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采用胰岛素来控制患者的血糖,以此来缓解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低血糖症一直被认为与糖尿病患者饮食不当、运动过度、口服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应用过量有关[1]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对于胰岛素治疗都存在惧怕的心理,对这种治疗方式比较抗拒,甚至拒绝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要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我们在内分泌病房以100例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监测三餐前后、睡前、凌晨0 点、3点手指部位血糖,并在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监测血糖水平,探讨初次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低血糖发作与个体差异的相关性,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1998年WHO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选取2010年6月~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0例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40~79岁,平均52岁。 1.2方法 1.2.1胰岛素治疗方法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睡前注射诺和瑞。 1.2.2分组方法根据并发症数量分为4 组,即第1组无并发症,第2、3、4 组分别为1 个、2个、3个及其以上并发症。并发症的诊断标准根据内科学第6版,包括:糖尿病合并肾病、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变及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根据年龄分为4组,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