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课堂检测题附答案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课堂检测题附答案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课堂检测题附答案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课堂检测题附答案

第1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说法的是()

A “大洋一号”科考船环球航行成功返回

B 电视塔越高,收视范围越大。

C “神七”拍摄的地球照片

D 日食时,月面上的地球阴影为圆形。

2.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地球是正圆形的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能证实()

A.“天圆地方”

B.“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地球的赤道半径是()

A.6356千米

B.6378千米

C.6500千米

D.6371千米

5、地球的表面积约为()

A.960万平方千米

B.5100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960亿平方千米

6、地球赤道的周长约为()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C.2万千米

D.10万千米

7、下列古诗中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二、读图综合题

8、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在图中空格中填上正确的地理事物名称

(2)地球的极半径比赤道半径_____(长、短)__________千米,平均半径为_________千米。

答案

1、D

2、D

3、C

4、B

5、C

6、A

7、A

8、(1)略

(2)长 21 6371

资料来源:回澜阁教育免费下载天天更新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14391208.html,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教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转方向的表示

学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 教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学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 教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学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教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 学生:答略 教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板书:2、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承转:地球不停的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板书: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接着上面昼夜形成的演示进行:教师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

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单元过关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单元过关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 图中大洲所包围的海洋是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 . 图中表示波斯湾海洋油气资源集中分布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 . 下列符合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地方是(▲ ) A.15°W,39°N B.0°,15°S C.15°W,15°N D.120°W,29°N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 如图,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 A.(23°N,20°W)B.(23°N,20°E) C.(23°S,20°W)D.(23°S,20°E) 5 . 图中A点属于纬度区,位于五带中的带。() A.低、北温带B.低、热带C.中、热带D.中、北寒带 6 .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指的是() 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环大西洋火山地震带 C.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D.阿特拉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7 . 2016年8月,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43°W,22°S)举行。请问里约热内卢是位于: A.西半球、南半球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D.东半球、南半球 8 . 关于下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图都表示山地地形B.②图的比例尺比①图大 C.甲-乙的实地距离小于丙-丁的实地距离D.①图的范围比②图大 9 . 以下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B.C.D. 10 . 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 B.图中字母表示山谷的是C C.在图中的①一⑤居民点中,将来最有可能演变为城市聚落的是① D.从A、B出发登山顶M,最省力的是A,因为AM直线距离最短 11 . 地球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B ) A.赤道B.20°W,160°E C.南极点D.0°经线 12 . 根据板块运动的规律推测,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1)红海面积将扩大(2)地中海将会消失(3)亚欧大陆将分裂 (4)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将发生碰撞 A.(2)(3)B.(3)(4)C.(1)(4)D.(1)(2) 13 .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尼泊尔是南亚山区内陆国家,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此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德满都谷地中90%的古老广场建筑、宗教庙宇已在这次大地震及其后的强烈余震中坍塌,共计12座世界文化遗产基本坍塌。读图回答: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什么形状的?。(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哪些?(1)(2), . (3)(4)(5)。 3.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多少?千米。 4. 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是多少?约万千米。 5. 地球的表面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6. 什么是地轴?地球的。 7. 什么是南极?地轴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 在南极怎样定方向?南极是地球上的最端,所有方向都朝。 9. 什么是北极?地轴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10.在北极怎样定方向?北极是地球上的最端,所有方向都朝。 11. 纬线 (1)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周的。 (2)纬线有什么特点? 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3)纬度是怎样划分的?把最长的纬线(赤道)定为°。赤道以北划分为°,越往北数值越,称,用“”表示。赤道以南划分为°,越往南数值越,称南纬,用“”表示。 【结论:向南数值增加的是纬(S)。向北数值增加的是纬(N)。】 (4)纬度数值与纬线长短有什么关系?数值越大,纬线越。数值越小,纬线越。 (5)低、中、高纬度地区是怎样划分的? 为低纬度。为中纬度。为高纬度。 (6)南北极点的纬度各是多少?南极为。北极为。 (7)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以°纬线(赤道)为界,把地球划分 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南为半球,赤道以北为半球。 (8)南纬、北纬与南北半球是怎样的关系?南纬度(S)全部位于半 球。北纬度(N)全部位于半球。 练习1:在图1中填写纬线数值、低中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 练习2:图2中,A、B、C、D四点,属于南纬(S)的是,属于北纬(N)的是。位于低纬度的是 ,位于中纬度的是,位于高纬度的是。位于南半球的是,位于北半球的是。所在纬线最长的是,所在纬线最短的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测试题1 (新版)湘教版

1 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45分钟完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世界上海陆比例约是: A 、各占21 B 、32陆地 C 、41海洋 D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下列哪个大州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A 、亚洲 B 、非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3、赤道穿过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A 、亚洲 B 、非洲 C 、大洋洲 D 、南美洲 4、完全处在南半球的大洲是: A 、非洲 B 、大洋洲 C 、南美洲 D 、南极洲 5、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 A 、亚洲 B 、非洲 C 、欧洲 D 、南极洲 6、亚洲地形复杂,以山地,高原为主,占全洲面积的: A 、21 B 、31 C 、41 D 、4 3 7、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A 、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 、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 、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D 、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半球比南半球陆地多 B 、南半球比北半球陆地多 C 、东半球比西半球陆地少 D 、西半球比东半球陆地多 9、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北极地区是陆地 B 、南极地区是陆地 C 、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 D 、南极地区被四大洋包围 10、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面有起伏,但海拔不很高,坡度又比较缓和的地形是平原 B 、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的广大地区叫高原 C 、周围高,中间低,四周山岭环绕的地形叫山地。 D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区叫丘陵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

教案 课型:学习新知识课 课题:(浙教版)第三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上课时间:2012年11月1日下午第一节 学校: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班级:七(4)班 教师:刘振东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正式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教师要将教材的内容尽可能生动、明确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地理知识化难为易,转化为学生感兴趣并易于接受的东西,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并学会联系实际感受地球的形状,探究能真正证明地球形状的论据。 2.从数学的角度,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教学方法: 由教师讲述为主,并适当提问学生,引导学生针对存在的地理现象进行思考,了解和探究地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教学用具: 鸡蛋、地球仪、咖啡罐、纸条、四方板、圆盖

教学过程: (划线部分的内容为板书内容) 一、导入 用猜歌词游戏引入课题: 教师(唱):我和你,心连心,同住······ 引导学生回答:地球村 然后由教师为学生讲解地球村其实只是一个比喻,地球是一个硕大的椭球体。 教师展示一颗外形较圆的鸡蛋——地球是一个外形酷似鸡蛋的椭球体,但比鸡蛋大不止千百倍。以后会学到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把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与鸡蛋的内部结构也很像。 二、讲解 (一)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我国古代: 1.“盖天说”——“天圆地方”——天是一个罩着大地的圆盖,而地像是一个方正的木板。 (用圆盖和四方板做示范辅助讲解) 问:那圆盖与地的四个角怎么合得拢呢?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除此之外,月食、海边看行船和“站的看,看得远”都可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最准确也是最科学的是地球卫星照片。 (3)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km (地心到北极的距离(极半径)为6357km ,赤道半径为6378km ), 亿km 2。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 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 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 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是没有 的。 (4)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 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 (3)、(4)也是地球与地球仪的区别。 (5)认识地球仪上的一些点和线,由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纬线、经线 三、 纬线、纬度

a、赤道、纬线的定义;赤道与纬线的关系。 b、纬线的特点:形状:圆圈;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变化: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分别缩短成点;纬线条数:无数条。 c、纬度: ①纬度的划分:赤道的纬度定义为0°,作为纬度的起始线。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那么,北极为90°N(读法:北纬90°);南极为90°S(读法:南纬90°)。 ②纬度变化规律: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北极增大到90°N。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南极增大到90°S。 ③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划分的界限为30°和60°。其中低纬度地区范围为0°~30°N和0°~30°S;中纬度地区范围为30°N ~60°N和30°S ~60°S;高纬度地区范围为60°N ~90°N和60°S ~90°S。 ④南、北半球的划分:划分界限: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的识别:根据极点周边是海洋还是陆地,其中极点周边是海洋的为北极,也就是北半球;极点周边是陆地的为南极,也就是南半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优秀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表示 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 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 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 生:答略 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面貌练习题

4.下列各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A.30°N、10°W B.50°S、10°W C.40°S、165°E D.10°N、165°E (2011山东泰安)1.B 2.C 3.D 4.A (2011福建泉州)读图完成第5~6小题。 5.图中本初子午线是( ) A.A线B.B线 C.C线 D.D线 6.图中构成东西半球分界线的两条经线是( )

A.A线和C线 B.A线和D线 C.B线和C线 D.B线和D线 7、(2011哈尔滨)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 A、北极圈 B、回归线 C、南极圈 D、赤道 (2011福建安溪)读图1.4,回答8~10题: ( )8. 图中王村和李庄所在位置山体部位 的名称分别是: A.山顶、山谷 B.山脊、鞍部 C.陡崖、山脊 D.山谷、鞍部 ( )9. A所在地区的地形是: A.丘陵 B.高原 图1.4 C.盆地 D.平原 ( )10. 若要在图示地区修建水库,水库大坝坝址最好选择在: A. C地 B. E地 C. A地 D. B地 (2011山东济南)11.D 12、(2011黑龙江哈尔滨)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是陆地 B、南极地区是海洋 C、地球表面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D、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011福建安溪)读图1.1,回答下题。

13.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14、(2011安徽巢湖)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交通要道是 A.马六甲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C.直布罗陀海峡D.英吉利海峡 (2011福建漳州)读图,完成15-17题。 15、洲界甲为 A、白令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土耳其海峡 D、苏伊士运河 16、大洋乙是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大 西洋 D、印度洋 17、斑马、长颈鹿生活在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2011江苏无锡)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列是不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复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四个地点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A.20°N、150°E B.50°S、140°W C.70°N、90°E D.25°S、90°W 2、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 A.欧洲、北美洲 B.欧洲、亚洲C、南极洲、亚洲D.非洲、南美洲 3、世界最小的洲和最小的洋的组合是 A.大洋洲、北冰洋B、大洋洲、印度洋C.欧洲、印度洋D、南美洲、印度详 4、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 A.大洋洲 B.南美洲C、非洲D、南极洲 5、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A.西伯利亚高原 B.东非高原 C.青藏高原 D.巴西高原 6、被称为“高原大陆”的大洲是 A.南极洲 B.亚洲 C.非洲 D.南美洲 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当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是冬季 B.太阳能够直射的'地区,白昼时间最长

C.高纬度地区,各地都会出现极昼、极夜 D.夏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 8、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洲又是两大洋分界线的是 A.白令海峡 B.曼德海峡 C.马六甲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 9、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地球的岩石圈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 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10、绘一幅厦门市地形图,用下列哪一种比例尺绘制的地形图内容最详细 A.1:5000 B.1/25000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D、 11、西半球在:A.本初子午线以西到180°经线B.160°E以东到20°W之间 C.180°经线以西到0°经线 D.20°W以东到160°E之间 12、一年之中,厦门正午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A.冬至日B春分日C夏至日D秋分日 13、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一直向南飞,最终能够: A.回到北京B到达南极C到达赤道D到达北极 14、亚洲地形的主要特点是A.地势比较高,以高原为主B地势以平原为主 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D地势西高东低 15、分布在大江大河下游的地形大多是 A.高原B平原C盆地D山地

初中七年级地理同步练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初中七年级地理同步练习:地球的形状和大 小 同学们想要取得好成绩就要在平时多下功夫,把老师所讲的内容消化为己用,小编搜集整理了初中七年级地理同步练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助大家学习一臂之力! 一、填空题 1.20世纪,人类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的照片,确证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2. 地球表面积约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千米。 二、选择题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 ) A.4万米 B.8万千米 C.4万千米 D.8万米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0千米 D.6378千米 3.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 4.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5.地球是一个正圆球体,其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8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请找一找引语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 A.亚洲、欧洲、非洲 B.亚洲、北美洲、非洲 C.大洋洲、南极洲、非洲 D.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三、综合题 (1)同学们,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这么漫长的过程,那么你知道我们现在认为的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到底 应该是什么形状,思考一下(也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它为什么会呈现这种形状? (2)在浩瀚的大海中,你的轮船突然遭遇危险,需紧急救援,作为船长的你,该如何准确无误地将自己的位置报告给援救

队员? (3)在一场以谁最先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为主题的地理讨论中,小周说:是麦哲伦最早证明的,因为它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西行驶,最终又回到了西班牙。小张说:不对,是麦哲伦手下的船员最早证明的。因为麦哲伦在航行途中已经死亡,并没有回到西班牙,而是他的手下的船员回到了西班牙。小李说:你们说的都不对,麦哲伦船队向西行驶最终又回到原出发地的事实,不能证明地球一定是球体,只能证明地球可能是一个球体,也可能是一个平面,因为在一个平面上,如果行走路线是一个3600的圆弧,就像一个400米环形跑道,也可以回到原出发地。因此,我认为是第一个从太空看地球的人,也就是前苏联的加加林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 同学们,看了上面的讨论,你赞同谁的观点?或者你不赞同上述意见, 而是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将自己的看法与班级的同学、教师交流一下,相 信一定很有趣。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地球球体 2. 5.1亿6371 4万 二、选择题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word练习题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习题 一、基础题 1.下列自然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①海边远方驶来的航船,先见到桅杆,后见到船身②水往低处流 ③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④太阳东升西落 ⑤站得高,看得远⑥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 ⑦日食时,日面上出现弧形阴影⑧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⑧ C、②④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正确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是() A、地球的表面积为5.1平方千米 B、地球平均半径为4万千米 C、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 D、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3.麦哲伦船队航行的路线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B、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 4.地球的形状是() A不规则的球体B、扁球体C、正球体D、椭圆球体 5.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关系是() A 一样长 B 不可比较 C 前者长于后者 D 后者长于前者 6.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是平的 B 地球是一只倒扣的盘子 C 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D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二、综合题 1.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所示的现象。原因是 (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C.地球由西向东自转 D.地球绕太阳公转 2.在海边看从远方的船,总是先看到() A. 船尾 B.船头 C. 船身 D.桅杆 3.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 麦哲伦环球航行 B.天圆地方 C.月食 D. 地球卫星照片 4.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测量证明,地球是两极_____、赤道______的不规则的_____体,表面积为_______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为__ 千米。 三、提高题 1.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400多年前,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了那次永载史册的航海行动.麦哲伦船队离开欧洲后,依次经过的大洋和大洲是:洲(出发地)、洋、洋、洋,最后又回到了洋,抵达他们的出发地洲。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导学案 第一节认识地球(1) 学习目标: 1、准确说出地球的形状,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认识地球仪,能在地球仪上准确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了解赤道、纬线、纬度的定义。 4、分析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明确南北纬度、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5、根据所给出的纬线图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及所在的纬度区位置。 学习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难点: 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能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及纬度区。 学生自学 学习任务(一)自学本14—16页地球的形状部分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说出地球的形状。. 2、利用图中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并记录。组间:以各组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并互相解答。学习任务(二)自学第16—17页地球仪部分思考回答: 1、什么是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准确指出地轴、南北两极、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经线及纬线。 3、说出赤道、纬线、纬度的概念,南北纬度的是如何划分的,南北纬度各用那个字母表示。 4、观察“纬线与纬度”图分析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填下表。 纬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特点 纬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 零度线的确定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5、说出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6、说说如何判定某点的纬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并记录。组间:以各组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并互相解答。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有关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正圆球体 B、地球是一个扁球体 、地球是一个南北半球对称的球体 D、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球体 面对手中的地球仪,请你解答下面几个问题 2、地球仪的地轴是倾斜的,北极始终指向() A 东方B南方北方D西方 3、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都叫() A 北回归线B经线纬线D本初子午线 4、赤道是() A0°经线B0°纬线90°经线D90°纬线 5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A 北回归线 B 北极圈南回归线D赤道 6、下列纬线中,由长到短排列的是() A 90°S ,60°S ,30°N,60°N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教学目的: 1、通过有关的实验活动、有关的例子和卫星照片,让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2、通过做“活动”的问题,认识地球的大小。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自己对“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看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有关的实验活动、有关的例子和卫星照片,让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教学难点: 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圆的吗?怎样知道地球的大小呢?(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略)。 三、出示自学指导: 1、2个不同的“活动小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最终证明了地球是怎样的? 2、在远古的时候,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是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最终得出什么结论? 3、地球赤道的长度是多少?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是多少? 四、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约5分钟后,进行小组讨论。 五、检测、点评。 1、请个别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活动”,并让学生说出2个实验的结果,其他学生作补充,老师作小结。 小结:在正方体上,先看到小船的船头,再看到船身;在球体上 先看到小船的船帆,再看到船身。证明地球是圆的。 2、指名回答问题2,其他同学补充,老师作点评。 (通过“天圆地方说”、“浑天说”、“卫星照片”进行说明。得出: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请个别学生回答问题3,老师补充。 (赤道的长度是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是6378、140千米)

4、老师提出问题:还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六、学生质疑,老师释疑。 七、检测: 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经科学家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的不规则球体。 2、赤道的长度是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读"南极地区国"图,完成下列小题 1 . 关于甫极地区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南极大陆曾经有森林生长B.南极大陆曾经位于中低纬度地区C.是"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证据D.是人们将煤炭运往南极地区储存 2 . 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冰层厚,有a冰雪高原"之称 ②南极地区降水丰富 ③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 ④每年的 6-7 月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图中长城站位于昆仑站的方向是 A.东南B.西南C.西北D.东北读亚洲地图,回答下列各题。

4 .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但人口分布不均。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相比较,人口相对稀少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 . 从图中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可以判断该洲地势的特点是() A.西高东低B.东高西低 C.南高北低D.中间高、四周低 6 . 甲、乙、丙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 A.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B.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 C.中南半岛、青藏高原、华北平原D.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中南半岛 7 . 图为“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图中D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A.20°W,20°S B.20°E,20°N C.20°W,20°N D.20°E,20°S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3月30日2时51分在大洋洲所罗门群岛(9.42°S,159.56°E)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_教案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能用多种方法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3.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每组:有面积不同的洞的纸片两张,排球一个,笔和科学书本自带。 2.多媒体课件辅助。 二、新课引入 由章首导言,借助诗人丰富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进一步详细了解地球全貌的兴趣,从而进入本节课题。 三、新课讲述 1.提问: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 从多种答案的评析中,提出问题:地球是个球体吗?地面是球面还是平面?需要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展示古人的地球观:中国古人——天方地圆。(伏笔) 3.地球球形的证明: 学生讨论、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逐个评价、强化,使明确至少包括以下的几种证据。(次序可以有所变动) (1)通过现象证明: a.实验:分别在排球表面和书本表面移动铅笔,观察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情况。 分析:在球面上,物体的远近不同,所见的长度不同。 展示海边观察逐渐驶近的船只的情景。 得出结论:地球表面是个球面。

b.演示手影、书本影、球影。 通过对比分析:影子的形状可以反衬出物体本身的形状,并直观球体的影子。 展示月食时月面上的地影。 得出结论:地球表面是个球面。(简略介绍亚里士多德。) (2)通过事实证明: a.通过多媒体,模拟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通过讲解,明确时间的意义和作用。 证明地球是个“封闭体”。 b.介绍人类进入太空所见的情景,及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使确信地球是个球体。(简略介绍世界及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激发爱国情怀。) 4.地球是个椭球体: 数据展示:极半径和赤道半径,通过比较,形象展示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扁球体。(简略介绍这是地球自转的缘故。) 地球大小: (1)平均半径:6371千米;(不是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和的平均) (2)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通过学生的计算,近似后得出。锻炼数据的处理能力。 说明地球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而有限的空间! 5.地球是个“梨形体”: 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讲解。 四、小结 1.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三次飞跃。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和计算精度的提高,人们对地球形状将有新的发展。 3.解释人站在平原上观察大地时:“天方地圆”的感觉的形成原因。(照应开头) 小组活动:分别将有洞的两张纸片紧贴到排球表面,通过洞口观察表面形状。 得出结论:地球巨大而认得视野有局限,造成地面是平的错觉。 五、练习 1.列举能证实地球是个大球体的现象和事实。 2.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七年级上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习题(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习题 一、基础过关 1.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 A.正球体 B.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平面 D.透明的不规则球体 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3.老师在自己的博客里上传了《地球的面貌》的课件,同学们浏览了课件之后纷纷留言,请你指出下列哪位同学的说法有误() A.玲玲: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B.贝贝: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C.齐齐: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 D.芳芳:只用纬度就可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4.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下图中①至③所示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D.海平面上升 5.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的远 C.日全食D.水往低处流 6.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6375千米B.6371千米 C.6378千米D.6336千米 二、综合训练

7.能够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A.地球是个球体B.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卫星照片D.自转周期为1天 8.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形状是规则的正圆球体 B.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赤道周长约8万千米 D.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9.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B.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分明 C.站得高,看得远 D.海边远方驶来的航船,先见船帆,后见船身 10.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A.“沧海桑田”的变化 B.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C.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D.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11.下列表示地球的大小的数据正确的是() A.平均半径6357千米B.赤道周长4万千米 C.地球表面积51万平方千米D.极半径6371千米 12.下列说法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3.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天圆地方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天如斗笠地如覆盘④地球卫星照片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 三、拓展应用 14.连线题。(5分)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内容标准: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目标:1.通过展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并树立探索地球奥秘的远大理想。 2.通过动画演示、计算和对比,使学生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并能够感知地球的大小。同时,使学生能够在对比中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将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和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大小这两个课标点整合成一课时,目的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情感态度的升华。虽然难度较大,但意义极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许许多多像太阳、地球和月亮一样大大小小的星球,它们美丽而又神秘,而能够孕育生命的就是这颗蓝色的星球-----地球。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地球,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球体,而这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之谜。让我们伴随这首敕勒歌穿越到亘古荒凉的年代,感受一下古人眼中的大地。 学生齐读《敕勒歌》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反映出了中国自远古以来很长时期人们对

大地的认识,同学们请看注释。 古人眼中的天和地是什么形状的? 为什么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视野范围狭小,于是人们便把看到的想象成整个大地。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视野不断扩大,一些善于观察的人发现海上来去的帆船在视野中的范围是发生变化的,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又产生了质疑:大地到底是个平面还是曲面?让我们动动手,做个实验来寻找答案。 师生配合做帆船行驶的实验,学生观察并描述视野中的帆船发生的变化。 看来我们的实验结果解答了古人的质疑,大地并不是平面,而像一个倒扣的盘子,于是就有了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这个认识比天圆地方有了巨大的进步。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在变化着。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推测地球是球体。同学们知道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播放月食成因和过程的视频验证。 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推测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什么? 可是有人对这个结论产生怀疑。其中可能有哪些原因呢?学生先思考,后讨论。再相互交流、教师总结。 面对怀疑,如果你是亚里士多德会怎么做?

《5.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习题1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习题 一、选择题 1、有关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个正圆球体 B、是一个扁球体 C、是一个南北半球对称的球体 D、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2、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长度相比()。 A、相等 B、本初子午线稍短于赤道一半长 C、赤道稍长 D、赤道的长度为本初子午线的三倍多 3、对东、西半球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是东半球 B、0°经线位于东半球,180°经线位于东半球 C、西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是东半球 D、0°经线以西、180°经线以东是西半球 4、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A、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B、有无极昼和极夜 C、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D、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5、关于温带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中纬度 B、不可能有极昼极夜现象 C、都位于高纬度 D、有的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 6、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 A、热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南寒带 7、地球上东时区的范围是()。 A、从0°经线往东至180°经线之间 B、从西经20°至东经160°之间 C、从西经75°往东至180°经线之间 D、东半球的时区就是东时区 8、关于日界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B、日界线东西两侧都是西半球

C、日界线东侧是东十二区,西侧是西十二区 D、日界线是东经度与西经度的分界线 9、下列地点中,一年内太阳直射两次的是()。 A、赤道 B、北纬23、5° C、南纬30° D、北纬36° 10、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 A、北回归线附近 B、热带 C、温带D寒带 11、冬至日的北极圈出现()。 A、昼夜平分 B、极昼 C、昼短夜长 D、极夜 12、关于南纬66、5°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的最南界 B、阳光直射地面的最南界线 C、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D、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 13、在同一地区采用下列哪种比例尺画出的地理事物的内容最详细()。 A、1:500000 B、1:6000000 C、1:100000 D、1:1000000 14、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示()。 A、南方 B、北方 C、东方 D、西方 二、填空题 1、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__________,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_________________。 2、国际上规定,把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条经线,定为_______经线,也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_________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___________千米。 4、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表明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了____倍。

初一地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相关练习题

初一地理练习题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初一地理练习题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填空题 1.20世纪,人类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的照片,确证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2. 地球表面积约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千米。 二、选择题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 ) A.4万米 B.8万千米 C.4万千米 D.8万米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0千米 D.6378千米 3.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 4.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5.“地球是一个正圆球体,其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8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请找一找引语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 A.亚洲、欧洲、非洲 B.亚洲、北美洲、非洲 C.大洋洲、南极洲、非洲 D.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三、综合题 (1)同学们,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这么漫长的过程,那么你知道我们现在认为的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到底应该是什么形状,思考一下(也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它为什么会呈现这种形状? (2)在浩瀚的大海中,你的轮船突然遭遇危险,需紧急救援,作为船长的你,该如何准确无误地将自己的位置报告给援救队员? (3)在一场以“谁最先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为主题的地理讨论中,小周说:“是麦哲伦最早证明的,因为它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西行驶,最终又回到了西班牙。”小张说:“不对,是麦哲伦手下的船员最早证明的。因为麦哲伦在航行途中已经死亡,并没有回到西班牙,而是他的手下的船员回到了西班牙。”小李说:“你们说的都不对,麦哲伦船队向西行驶最终又回到原出发地的事实,不能证明地球一定是球体,只能证明地球可能是一个球体,也可能是一个平面,因为在一个平面上,如果行走路线是一个3600的圆弧,就像一个400米环形跑道,也可以回到原出发地。因此,我认为是第一个从太空看地球的人,也就是前苏联的加加林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 同学们,看了上面的讨论,你赞同谁的观点?或者你不赞同上述意见, 而是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将自己的看法与班级的同学、教师交流一下,相 信一定很有趣。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