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北省邢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含解析

河北省邢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含解析

河北省邢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含解析
河北省邢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含解析

河北省邢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

生物

一、选择题

1.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DNA的“手术刀”指的是

A. DNA酶

B. DNA聚合酶

C. 限制酶

D. 解旋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分子剪刀):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分子针线):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分子运输车):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详解】A、DNA酶催化DNA水解,不是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A错误;

B、DNA聚合酶催化DNA的合成,不是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B错误;

C、限制酶是DNA的“手术刀”,C正确;

D、解旋酶催化DNA的双链打开,不是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工程的工具,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下列关于DNA连接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作用于DNA的氢键

B. 都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出来的

C. 都能连接平末端

D. 都能连接黏性末端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是基因工程的“针线”;DNA连接酶分为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

【详解】A、DNA连接酶作用于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A错误;

B、DNA连接酶既可以从原核生物中分离得到,也可以从病毒中分离得到,B错误;

C、E.co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端,不能连接平末端,C错误;

D、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都能连接黏性末端,D正确。

故选D。

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的载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某些动物病毒也可作为载体

B. 单链RNA也可作为基因的载体

C. 应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点

D. 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于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把握:

(1)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2)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

(3)天然的质粒不能直接作为载体,基因工程中用到的质粒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过人工改造的。【详解】A、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A正确;

B、单链RNA不能作为基因的载体,B错误;

C、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必须要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点,便于与目的基因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C正确;

D、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必须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D正确。

故选B。

4.以下经限制酶切割形成的片段中,能通过DNA连接酶与片段—连接起来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连接酶分为两类: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4D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时的效率比较低。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一个黏性末端为,其漏出来的碱基序列是-TTAA-,而DNA 连接酶连接的另一个黏性末端的碱基序列应该与之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则另一个黏性末端漏出来的对应的碱基序列应该是-AATT-,即,A正确;

B、漏出来的碱基序列不能与之间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

C、为黏性末端,而为平末端,C错误;

D、为黏性末端,而为平末端,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连接DNA连接酶的种类和功能,明确不同的DNA连接酶连接的末端的种类不同,但是黏性末端只能与黏性末端连接,且两者漏出来的碱基序列必须能够互补配对。

5.下列有关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组文库中的基因都可在不同物种间进行交流

B. 基因组文库只包含生物的部分基因

C. 构建cDNA文库需要逆转录酶

D. cDNA文库的基因中有内含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其中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而部分基因文库只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以mRNA为模板,经逆转录酶催化,在体外反转录成cDNA,与适当的载体(常用噬菌体或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则每个细菌含有一段cDNA,并能繁殖扩增,这样包含着细胞部分mRNA 信息的cDNA克隆集合称为该组织细胞的cDNA文库。

【详解】A、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的基因只有部分可在物种间进行交流,A错误;

B、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构建cDNA文库需要逆转录酶,C正确;

D、cDNA文库的基因是mRNA经过逆转录形成的,无有内含子,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能够列表比较两种文库:

6.下列有关PCR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理是DNA双链复制

B. 应加入碱基序列相同的引物

C. 需要在扩增仪中加入解旋酶

D. PCR过程中应保持温度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关于PCR技术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原理:DNA复制。

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 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详解】A、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A正确;

B、PCR技术应加入碱基序列不同的两种引物,B错误;

C、PCR技术利用高温解旋,不需要加入解旋酶,C错误;

D、PCR过程中需要改变温度,D错误。

故选A。

7.基因工程的核心是()

A. 目的基因的获取

B.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C.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等。

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

【详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其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综上分析,B正

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明确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其核心步骤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8.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A. 农杆菌转化法

B. 基因枪法

C. 显微注射法

D. 花粉管通道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

(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详解】A、农杆菌转化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常用方法,A错误;

B、基因枪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之一,但不是最常用的,B错误;

C、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C正确;

D、花粉管通道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之一,但不是最常用的,D错误。

故选C。

9.下列过程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 利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B. 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

C. 利用DNA作探针检测水体中的病毒

D. 利用DNA连接酶连接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A、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常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

B、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时,探针与DNA分子之间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

C、利用DNA作探针检测水体中的病毒时,探针与病毒的核酸之间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

D、利用DNA连接酶连接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分子时,两个黏性末端漏出的碱基之间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够分析每一个选项中两种物质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是否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10.下列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方法,是从个体水平上进行的是

A. DNA-DNA分子杂交技术

B. DNA-RNA分子杂交技术

C. 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

D. 抗虫接种实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A、DNA-DNA分子杂交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的检测,A错误;

B、DNA-RNA分子杂交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的检测,B错误;

C、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的检测,C错误;

D、抗虫接种实验属于个体水平上的检测,D正确。

故选D。

11.如图表示BamI和Sau3AI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两种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黏性末端不同

B. 这两种限制酶切割获取目的基因时都会破坏2个磷酸二酯键

C. 能被BamI切割的DNA分子,也一定能被Sau3AI切割

D. 能被Sau3AI切割的DNA分子,也一定能被BamI切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两者限制酶识别和切割的位点不同,但是切割后漏出的末端的碱基序列相同,因此可以用DNA连接酶将两个末端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分子,但是该重组DNA分子的两条链碱基序列不同。【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这两种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A错误;

B、这两种限制酶切割获取目的基因时都会破坏4个磷酸二酯键,B错误;

C、根据两种酶的识别与切割位点分析可知,能被BamI切割的DNA分子,也一定能被Sau3AI切割,C正确;

D、根据两种酶的识别与切割位点分析可知,能被Sau3AI切割的DNA分子,不也一定能被BamI切割,D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识记其识别和切割的特点,明确图中两种限制酶切割后漏出的碱基序列是相同的,但是切割位点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12.科研人员将耐高温的淀粉酶基因整合到芽孢杆菌DNA中,使该基因在芽孢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用该方法生产的淀粉酶能长期在动物肠道中起作用。下列有关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从热泉周围的生物细胞中提取耐高温的淀粉酶基因

B. 重组质粒中,淀粉酶基因应插入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之间

C. 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可以判断淀粉酶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D. 导入受体细胞中的淀粉酶基因不能复制,只能表达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了高温的淀粉酶,该酶能长期在动物肠道中起作用;目的基因是高温的淀粉酶基因,受体细胞是芽孢杆菌。

【详解】A、生活在热泉周围的生物细胞中应该含有耐高温的淀粉酶基因,可以提取作为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A正确;

B、重组质粒中,淀粉酶基因应插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B错误;

C、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可以判断淀粉酶基因是否成功表达,C错误;

D、导入受体细胞中的淀粉酶基因既能复制,也能表达,D错误。

故选A。

13.科研小组将某细胞中的一种转运蛋白X的第158位的丝氨酸变成亮氨酸,第240位的谷氨酰胺变成苯丙氨酸,改变后的蛋白质不仅保留了转运功能,还具有催化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应直接对转运蛋白质X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改造

B. 该过程能定向地改造蛋白质的结构

C. 经改造后的蛋白质不需要再进行功能鉴定

D. 经改造后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不遵循中心法则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工程的过程为: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据此获得基因,再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之后还需要对蛋白质的生物功能进行鉴定。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科研小组将某细胞中的一种转运蛋白X的结构进行了改变,进而改变了该蛋白质的功能,采用技术的应该是蛋白质工程。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科研小组采用技术的应该是蛋白质工程,而蛋白质工程直接作用的对象是基因,即应直接对控制转运蛋白质X合成的基因进行改造,A错误;

B、蛋白质工程属于第二代基因工程,能定向地改造蛋白质的结构,B正确;

C、经改造后的蛋白质需要再进行功能鉴定,C错误;

D、经改造后的基因的化学本质不变,在表达过程中仍然遵循中心法则,D错误。

故选B。

14.免疫缺陷症患者因缺失ada基因而患该病,实验人员利用基因疗法将人正常的ada基因转入该病患者的丁细胞中,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da基因是从人体细胞中直接分离出来的

B. 各种遗传病都可以通过基因治疗治愈

C. 基因治疗的实质是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基因修复

D. 病毒的作用是作为携带ada基因的载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据图分析,图示显示基因疗法的两个关键步骤,其中①表示获取目的基因,②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ada基因是从携带人正常ada基因的细菌体内提取出来的,A错误;

B、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其中有基因缺陷的遗传病可以通过基因治疗治愈,B错误;

C、基因治疗的实质是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基因替换,C错误;

D、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的病毒是运输ada基因的载体,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及其原理,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明确基因治疗只是将正常的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并没有对有问题的基因进行修复。

15.科学家将胰岛素的第28和29位的氨基酸调换顺序,成功获得了速效胰岛素,生产速效胰岛素时需要定向改

造的对象是

A. 胰岛素

B. 胰岛素mRNA

C. 胰岛素基因

D. 胰岛B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详解】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将胰岛素的第28和29个氨基酸调换顺序后可获得速效胰岛素,而蛋白质工程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因此要生产速效胰岛素,需要对胰岛素基因进行定向改造。故选C。

16.下列实例不涉及基因工程的是

A. 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基因组中,以降低乳汁中乳糖的含量

B. 将正常的基因导入病人体内并使其表达,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 用航空飞船将种子载到太空中环游,以获得高产的植株

D. 将胰岛素基因导入动物的受精卵中,并在动物乳汁中获得胰岛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转基因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的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详解】A、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基因组,肠乳糖酶基因表达产物是乳糖酶,可分解乳糖,使乳糖含量降低,A正确;

B、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正常的基因导入病人体内并使其表达,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B正确;

C、用航空飞船将种子载到太空中环游,以获得高产的植株,属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C错误;

D、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胰岛素基因导入动物的受精卵中,并在动物乳汁中获得胰岛素,D正确。

故选C。

17.下图表示用某二倍体植株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B. ②的分化程度高于①的

C. ③是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薄壁细胞

D. 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某二倍体植株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其中①表示外植体,即离体的组织、器官或细胞;

②表示愈伤组织,是一群大而无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③是胚状体;④是完整的植株。【详解】A、①→②为脱分化的过程,该过程进行的是有丝分裂,A错误;

B、②是①脱分化形成的,其分化程度低于①,B错误;

C、②是愈伤组织,是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薄壁细胞,而③是胚状体,C错误;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详细过程,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明确不同的过程中需要的条件不同、不同阶段的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

18.下列所应用的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 培养愈伤组织获得紫衫醇——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 将甘蓝和白菜的体细胞融合获得杂种细胞——细胞膜的流动性

C. 向植物导入抗冻基因以获得抗冻植株——基因重组

D. 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酶的专一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植物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

【详解】A、培养愈伤组织获得紫衫醇利用的原理是细胞增殖,A错误;

B、将甘蓝和白菜的体细胞融合获得杂种细胞,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C、向植物导入抗冻基因以获得抗冻植株利用了转基因技术,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

D、酶具有专一性,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可以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D正确。故选A。

19.下图表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过程不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B. ①中选用分化程度低的组织块更容易获得小植株

C. ①→②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 ②→③过程中需加入乙烯利和细胞分裂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将组织块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小植株的过程,其中①→②表示脱分化,该阶段能形成愈伤组织,其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②→③表示再分化过程,该阶段能形成胚状体;③→④表示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的整个过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A错误;

B、细胞分化的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因此①中选用分化程度低的组织块更容易获得小植株,B正确;

C、①→②过程表示脱分化,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

D、②→③过程中需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D错误。

故选B。

20.下图是人工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于包裹胚状体的外部薄膜应具有透气但不透水的特点

B. 胚状体的获得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

C. 离体的细胞形成胚状体的过程始终受植物激素的调节

D. 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某些农药、菌肥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工种子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人工种子中的“胚状体”类似于正常种子结构中的胚,胚乳是营养物质;胚状体的形成离不开激素的调节,外膜具有半透性才能内外交换物质。

【详解】A、由于人工种子中的胚状体要从外界环境吸收水分和氧气,所以外部薄膜应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A 错误;

B、胚状体是离体的植物体细胞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的,B正确;

C、离体的细胞形成胚状体的过程始终受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两种植物激素的调节,C正确;

D、为了防止病菌感染和害虫侵染,在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某些农药、菌肥等,D正确。

故选A。

21.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微型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B. 作物脱毒时应选择植物的分生区细胞进行组织培养

C. 欲获得大量的细胞产物,可大规模培养愈伤组织细胞

D. 获得突变体时,诱导突变的对象是用于组织培养的外植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植物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的工厂化生产等。

【详解】A、微型繁殖技术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无性繁殖,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A正确;

B、利用植物分生组织(刚刚产生,病毒很少,甚至无毒)进行培养可以使新长成的植株脱去病毒,B正确;

C、愈伤组织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和代谢能力,因此欲获得大量的细胞产物,可大规模培养愈伤组织细胞,C正确;

D、在组织培养中会出现突变体,通过从有用的突变体中选育出新品种,D错误。

故选D。

22.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后,需要对其活力进行检查。下列方法最合适的是

A. 观察原生质体能否进行有丝分裂

B. 观察原生质体中细胞质的流动情况

C. 观察原生质体能否发生质壁分离

D. 观察原生质体中各种细胞器的数量的多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可以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详解】A、原生质体已经高度分化,不能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

B、细胞质的流动是活细胞都具有的特征,因此获得原生质体后,需对其进行活力检查,最合适的检测实验是观察细胞质的流动,B正确;

C、原生质体不含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原生质体活力降低后其细胞器的数量一般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23.植物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A. 形成新的细胞核

B. 细胞膜的融合完成

C. 形成新的细胞壁

D. 发育成完整植株

【解析】

【分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

【详解】A、形成新的细胞核属于植物细胞融合的过程,不是植物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A错误;

B、细胞膜的融合完成属于植物细胞融合的过程,不是植物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B错误;

C、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C正确;

D、发育成完整植株是细胞融合完成后进行的组织培养过程,D错误。

故选C。

24.下列有关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细胞融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可以用灭活的病毒促进细胞融合

B. 细胞融合前都要先制备原生质体

C. 依据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

D. 都能够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不完全相同,且动物细胞融合只能形成杂种细胞,而植物细胞融合能形成杂种个体。

【详解】A、不能用灭活的病毒促进植物细胞融合,A错误;

B、植物细胞融合前需要先制备原生质体,而动物细胞不需要,B错误;

C、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细胞融合依据的原理都是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

D、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细胞融合都能打破生殖隔离,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D正确。

故选D。

25.植株甲的基因型为Bb,植株乙的基因型为BB,分别取植株甲和植株乙的体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后,在溶液中诱导这两个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形成的细胞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A. BBbb

B. Bbbb

C. BBBB

D. BBB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经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处理可以获得原生质体,该过程没有改变原生质体的基因型,因此甲的原生质体的基因型为Bb,乙的原生质体的基因型为BB。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溶液中存在基因型为Bb和BB的两种原生质体,当基因型为Bb与Bb的原生质体融合后得到的细胞的基因型为BBbb,A正确;

B、已知溶液存在基因型为Bb和BB的两种原生质体,但是不存在基因型bb的原生质体,因此融合后形成的细胞中不可能出现3个b基因,即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Bbbb的细胞,B错误;

C、当基因型为BB与BB的原生质体融合后得到的细胞的基因型为BBBB,C正确;

D、当基因型为Bb与BB的原生质体融合后得到的细胞的基因型为BBBb,D正确。

故选B。

26.下列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是其他三项技术的基础的是

A. 动物细胞培养

B. 动物细胞核移植

C. 动物细胞融合

D. 生产单克隆抗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核移植技术等。

【详解】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核移植、生产单克隆抗体都必须依赖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技术。

故选A。

27.动物细胞培养要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中,下列操作与其无关的是

A. 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

B. 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

C. 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

D. 向培养液中添加促生长因子等成分

【答案】D

【解析】

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充足的营养供给——微量元素、无机盐、糖类、氨基酸、促生长因子、血清等。

(2)适宜的温度:36.5℃±0.5℃;适宜的pH:7.2~7.4。

(3)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4)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A、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可以为动物细胞培养提供无菌环境,A正确;

B、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可以杀灭细菌,为动物细胞培养提供无菌环境,B正确;

C、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可以为动物细胞培养提供无菌、无毒的环境,C正确;

D、向培养液中添加促生长因子等成分可以促进微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不能为动物细胞培养创造无菌、无毒的环境,D错误。

故选D。

28.下列操作不属于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是

A. 胰蛋白酶处理

B. 通入一定量的CO2

C. 脱分化处理

D. 加入血清或血浆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块,将之分散成单个细胞,A正确;

B、动物细胞培养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如通入一定量的CO2以维持培养液的pH,B正确;

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需要经过脱分化处理,而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C错误;

D、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入血清或血浆等成分,D正确。

故选C。

29.下图表示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下列有关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中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应通入适量的CO2以调节pH

B. 宜用胃蛋白酶将甲中的动物组织块分散为单个的细胞

C. 甲中用于培养的动物细胞宜取自成年动物

D. 丙中细胞大量繁殖后,细胞之间相互接触能促进细胞的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的二氧化碳以维持培养液的pH,A正确;

B、将甲中的动物组织块分散为单个的细胞应该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但是不能用胃蛋白酶,B错误;

C、甲中用于培养的动物细胞宜取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C错误;

D、丙中细胞大量繁殖后,细胞之间相互接触能抑制细胞的分裂,D错误。

故选A。

30.下列有关细胞核移植中的供体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能是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的细胞

B. —般选择传代培养10?50代的细胞

C. 供体细胞要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 供体细胞的细胞核应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克隆动物)。

【详解】A、核移植技术分为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细胞核移植,因此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低的体细胞也可以作为供体细胞,A错误;

B、核移植时一般都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因为正常细胞在传代10代以内时能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B错误;

C、受体细胞要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错误;

D、供体细胞的细胞核应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正确。

故选D。

31.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

A. 具有2种生物的遗传信息

B. 能够无限增殖

C. 能够产生抗多种抗原的抗体

D.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

(2)获得杂交瘤细胞:

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

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详解】A、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细胞(B淋巴细胞互为骨髓瘤细胞)的遗传物质,A错误;

B、杂交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B正确;

C、杂交瘤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原的抗体,C错误;

D、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D错误。

故选B。

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分析报告

黄石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和难度 1、试题的结构: 本次考试我们采用自主命题,从高二的范围来说应该是第三章第二节结束,但总的来说,更侧重于第一二章的内容。 知识点涵盖:反应热概念与计算;反应速率大小比较、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平衡常数概念与运用;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滴定。 2、试题的难度及特点: 本卷的阅读量大,但落脚点底。本卷有三面,共3173字,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我校有部分学生看到化学题就怕,看到文字多的题目更怕,不愿意阅读和分析。本卷通过考试,让学生明白:阅读量大,不代表题目难,要想得分,必须思考。高考时时间有限,思维量大,很多学生因做不完题目而失分,所以平常考试要在阅读、思维量、速度等方面加强训练,但又不能加大试卷的难度。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总分100分,选择题1-16题共48分,非选择题17-20题共52分。 2、总体得分情况分析: 1、选择题1、 2、5、6、7、9、10、11、16做的较好,集中失分在 3、 4、13三题。非选择题总体做的不好,17题总分12分平均分只有3.2分;18题总

分18分平均分只有3.15分;19题总分10分平均分只有3.24分;20题总分10分平均分只有2.92分. 3、各班成绩汇总分析 三、考试总结和改进措施 1、成绩分析总结: 总体来说,这次期中考试考得不理想,及格人数和高分段都较上次月考有所减少,其中原因之一是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习惯差,对所学的知识没有进行及时的复习,平时课外所花的时间少,不能深入思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对于一些题目的变换形式不能理解,因而不能正确作答,平时作业抄袭比较严重,所以一些讲过的知识也做错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低,学习比较被动,课后不肯复习并做相应练习来巩固知识,难做到对知识的联系和回顾。另外因为赶进度,第三章只上完了新课,没有时间处理习题,所以第三章的内容出错率更高。 2、改进措施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 1、蝉一般在24℃以下时不鸣叫,而在24℃以上,光照达到一定强度时才鸣叫,决定这种现象的是 A. 应激性 B. 变异性 C. 遗传性 D. 适应性 2、春天一到,鸡的生殖腺就发达起来,这是由于白天变长,通过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作用于什么部位及如何调节的结果 A. 脑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 B. 甲状腺,分泌刺激性腺的激素 C. 脑垂体,分泌激素刺激性腺的活动 D. 脑垂体,分泌激素刺激肾上腺的活动 3、既是光合作用产物又是呼吸作用产物的是 A. [H]、ATP 、C 5 B. O 2、[H]、ATP C. [H]、ATP 、CO 2 D. [H]、ATP 4、在适宜时期取材,能观察到植物细胞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的实验材料是 A. 根尖 B. 茎尖 C. 花药 D. 种子 5、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将在蔗糖溶液中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 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B. 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 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D. 将双缩脲试剂加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6、右图表示人体内氨基酸与其它物质之间的关系,与之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①过程既能获得非必需氨基酸,又能获得必需氨基酸 B. ④过程能增加氨基酸种类 C. ⑤和⑥过程必须经过脱氨基作用才能形成 D. ②和③过程都不需要能量 7、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刚孵化的小天鹅总是紧跟着自己的母亲这是它的一种本能 B. 蜘蛛织网是通过对年长者的模仿来学习的 C. 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形式 D. 激素调节在动物行为形成中处于主导的地位 8、下列哪一组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⑥易分散转移 ⑦呼吸速度减慢 ⑧膜透性改变 A. ①③⑥ B. ②④⑤⑦⑧ C. ①②⑤⑦ D. ②④⑥⑧ 9、如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 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①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A 、B 、C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 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③D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 ④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某种毒素作用于正在运输氨基酸的细胞后,细胞停止了该氨基酸的运输,加入一定量的ATP 后,运输没有得到恢复,那么该毒素可能作用于: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细胞膜上的载体 D 、细胞膜上的糖被 11、如图所示的过程为过氧化氢被分解速率的 曲线,说明酶的哪一特性 A .专一性 B .高效性 C .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D .催化需要适宜的pH 12、科研人员在研究某种植物时,从收获的种子开始作 鲜重测量,画得如图所示曲线。下列对曲线变化原因的 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oa 段鲜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自由水的减少 B .ab 段种子中的细胞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物质 变化量较小 C .bc 段鲜重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增多,种子开始萌发 D .c 点以后增幅较大,既有水的增加,又有有机物的增加 13、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发现RNA 干扰机制而荣获2006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常的mRNA 称为正义RNA ,而与正义RNA 互补配对的RNA 称为反义RNA ,正义RNA 与反义RNA 混合后生成双链RNA(dsRNA),正是dsRNA 导致产生了RNA 干扰现象(RNAi 现象)。dsRNA 在生物体内是存在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经酶处理后形成很多小片段称为siRNA ,这些小片段一旦与mRNA 中的同源序列互补结合,会导致该mRNA 失去功能,不能翻译产生蛋白质,也就使基因“沉默”了。请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哪项分析氨基酸 组织蛋白 血糖 体外 脂肪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0 10 10 10 10 生长素浓度mol/L 促进 抑制 生 长反应 A B C D 根 芽 茎

高二上学期生物10月月考试卷第6套真题

高二上学期生物10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拟核上有抗青霉素的基因 B . 此培养基是天然鉴别培养基 C . 此培养基可以用来检测自来水中细菌含量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 D . 此培养基可以用于选育转基因大肠杆菌菌种的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 2. 在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中,选取的原料、相应的成分名称及适宜的提取方法不正确的是 A . 玫瑰花、玫瑰精油、水蒸气蒸馏 B . 橘皮、橘皮精油、压榨 C . 胡萝卜、胡萝卜素、石油醚萃取 D . 胡萝卜、胡萝卜素、乙醇萃取 3. 下列有关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在果酒发酵后期拉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B . 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C . 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会有所下降 D .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4. 下表所列微生物与其特点、应用等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5. 下列有关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4:1)混匀装瓶 B . 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 C . 在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发生重氮化反应 D . 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6. 若大肠杆菌和圆褐固氮菌混合在一起,采用下列哪组培养基可将它们分离 A . 加食盐的培养基和蛋白胨培养基 B . 伊红一美蓝培养基和无氮培养基 C . 加青霉素的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D . 斜面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7. 硝化细菌广泛存在子通气性较好的土壤中,其部分代谢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培养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碳源为葡萄糖 B . 培养时需隔绝空气 C . 氮源是氮气 D . 培养时需冷藏 8. 近年来,我国内地市场食品中多次检出大肠杆菌超标。有关大肠杆菌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②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需添加有机物; ③拟核DNA 因为比真核DNA 分子小,因此通常可作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载体; ④其遗传性状主要由拟核中DNA 控制 ⑤其代谢产物有抗生素、维生素、毒素和激素等; ⑥其生殖方式是通过细胞分裂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语文期末考试 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本次高三语文试题在命制过程中严格依据2018年课标卷《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在题型设置上紧扣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变化特征,做到高度契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高考语文,把握命题的基本特征,从而实现心中有数的测试目标,全卷总分150分,分为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以及写作等四个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积淀和语文解题能力。通过考试后的成绩分析来看,达到了测试的预期目标,一方面,让学生明确了高考语文试题的基本特征和命题规律,有效检测了学生前期的学习状况,同时为教师了解学情,明确现状提供了依据,为后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答卷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薄弱。病句、成语题普遍较差,据不完全统计,成语题的正确率不会高于20%,名句名篇默写平均分只有1.35分,如此低难度的题目考试效果却不十分理想,显示出的根本问题在于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下功夫去背诵,对语文学习总的时间投入过少。

(2)缺少规范意识。就高考语文而言,许多题目的解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理解句子含义题”,在解题时就要树立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主旨意义等三个角度,着重从关键词语,上下文语境,以及文章主题等三个角度去思考。许多同学在完成该题时缺少规范的表达,甚至于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入手。 (3)应试技巧欠缺。如选择题不少同学选中某项,一见钟情后不再用别的选项来检验,以致出现差错。现代文阅读解题时不知道"回到文中",对于主观题而言,尽量用原文有关词句回答问题,即使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也要从原文找根据,树立起文本意识。 (4)文言能力较差。遇到文言翻译题,要么不会,要么翻译与原文大相径庭,要么翻译出的句子有明显的语病,达不到“信”、“达”的基本要求,该题得分率不到40%,提升空间很大。 (5)写作缺少结构。许多同学的写作毫无章法,不顾应试作文的特点,洋洋洒洒,下笔千言,结果大大超出了800字的范围,叫人产生视觉疲劳,反而出力不讨好。答题过程中字迹潦草,与整洁美观的卷面要求相差甚远,不仅扣掉显性的卷面清洁分1—2分,而且隐含的文面印象分也大打折扣。 四、应对措施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大多数学生不重视语文学科的状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

(完整版)高二生物期末考试分析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分析 一、试卷评析本次高二生物联考试题试题主要考察三本必修教材内容,结合已实行新课改省份高考试题的特点和我区各校教学实际情况,适当考察了选修3的内容。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分布广泛,并重点考察了高考的热点,比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遗传变异等。从题目的形式来看,注意了从图和表格中读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考察,从题目的难度来看,既有基础内容的考察,又有较好的能力考察题目。选择题侧重基础知识考查,多为基础知识的直接考查,难度不大,部分试题涉及知识的灵活应用,有一定的综合性,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转化能力有较高要求。如选择题2、17、24、26、28、29、30。非选择题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等。整套试题考查学生对中学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在难度与综合性上都适当控制,力图能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命题遵循考纲,为高三生物备考复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有利于公正评价目前我区学生生物学习的能力水平,是一份优秀的试题。 二。考试成绩统计和答卷情况分析1.选择题部分(共60分)本次共抽查163份试卷,计算了每个小题的得分率如下表: 题目12345678910得分率0.770.480.750.640.760.950.930.6201940.50题目1112131415161718192019率0.7201950.930.750.690.770.6201940.620192题目21222324252627282930得分率

黑龙江省绥化市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卷(A卷)

生物 选择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如图是生物体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Ⅰ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处 Ⅱ ③在生物体中共有8种 Ⅲ 若③为腺嘌呤,则④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Ⅳ 若②为核糖,则④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Ⅴ 若③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④这种化合物 Ⅵ 非典病毒的④有8种,②有2种 A. Ⅰ Ⅵ B. Ⅱ Ⅴ C. Ⅲ Ⅳ D. Ⅳ Ⅴ 2.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个图形,要想图2转化成图1,正确的叙述是() A. 视野变暗 B. 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 视野观察到的实际面积变大 D. 图2放大的倍数小于图1 3.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含Ca2+、Mg2+、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水稻和番茄培养液中离子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植物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B. 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食用番茄的补钙效果比水稻好 C. 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Ca2+、Mg2+小

D. 植物吸收水和吸收无机盐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4.满江红鱼腥藻是由固氮蓝藻和水生蕨类植物满江红(又叫红萍或绿萍)共生在一起(叶中)形成的。下列关于鱼腥藻和满江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两者的直接能源物质都是ATP C. 两者都能通过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 D. 两者都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5.如图是某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结构1和2都含有磷脂 B. 细胞器3和8只分布于植物细胞中 C. 同时含有核糖和脱氧核糖的细胞器是3和4 D. 该示意图可表示高等植物细胞 6.在不同温度和pH下对酶的作用进行研究,下列符合图的含义的是() A. 随pH从5升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 随pH从5升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C. 温度O-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D. 该酶的最适pH为7 7.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生活在人的大肠内的细菌等生物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2019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高二生物月考试题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A. 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 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 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2.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 . Q、血红蛋白、H+B C .尿素、Ca :载体D 3?激素对生理机能的调节一般所具有的特征是: A. 可为化学反 应提供能量B C.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泛D 4. 根据图示分析a、b、c、d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 素含量,正确的结论是 A. a > b > c B. c > b > d C. b > a > c D. a = b < d 5.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效应T细胞产生的抗体可消灭抗原 B. 吞噬细胞可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 C. 抗体和淋巴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 浆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6. 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1.下图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图,①一⑤相关内容正确的是: ?细胞呼吸酶、抗体、激素 2 .HPO、葡萄糖、氨基酸 ?对生理生化过程一定起促进作 用

A.氨基酸和核糖体 B .氨基酸和咼尔基体

7. C.核苷酸和核糖体 D .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F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 的 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A.①②.②③.①③ D .②① 8.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B . HIV 是一一种RNA病 毒 C. HIV可通过血液、拥抱等途径传播 D . HIV主要破坏人体T细胞 9.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执 A.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B.时间t1?t2,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 C.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IP,: C 10.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 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MB 11 th(1 > 1 --I (1 / Ip U- > > i i a 11 、 F图表示信号传导的一种方 式。 甲表示产生信息分子X的细胞,乙是X的靶细胞。下 列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A. 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 胞, B. 甲是下丘脑细胞,乙是垂体细 胞, C. 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肌细胞, D . 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 胞, X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X促进乙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 X促进乙中储能物质水解 X加快乙的新陈代谢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袁庄乡中心小学二.一班李喜玲 一、试卷的评价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为60分钟。本学科期末考试的题型填空题、选择题、辨析题、连线题、简答题,这五个部分组成。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道德法制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比较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这张试卷主要考察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的内容。从总体考试成绩来看,班平均分87.9,优秀率65%,及格率为96.8%, 三、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1、首先,第一部分是填空题,共计20分,得分率为8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教师的教及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指导),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2、其次,第二部分为判断题,共计20分。本题先对某个观点进行判断,其次再说明理由此题得分率为60%左右,相对来说比较低。这也说明学生在答题时没有认真审题。 3、第三部分选择题,共计20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查找答案的能力等,每位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考生政治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4、第四部分连线,共计12,分此题做的较好,没有失分现象。 5、第五部分为简答题,共计28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和做笔记的能力。一般来说,简答题考的就是课本上原原本本的知识点,认真听讲和认真做笔记的同学则容易拿满分。但此题失分较多其主要表现在: (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 (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3)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理解考试的问题,不能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道法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和综合能力。 2、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分析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从试题角度分析,题量适中、难度中等偏下,适合中低水平学生考察。主要考察后必修三全册知识占92%,必修一二占8%,试题主要考察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个别题目也注重文字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的考察。能量流动的题比较灵活,重在思维迁移的能力。难易搭配,既考察记忆水平,又考察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适合我校基础薄弱学生的考察,难度与低于平时练习的水平,也低于高考。 二、卷面分析 1、成绩分析: 部分班级成绩尚可,高分段同学有所增多,80分以上人数比上次月考有明显增加,70分以上分数段也大大增加。不及格(60分以下)人数明显减少,紧抓提高60~75分这部分同学的成绩,我校生物成绩会更上一个台阶! 2、得失分情况和原因分析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25题,50分,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 比较有难度的题目主要有3、4题,这两道题是必修二的知识,本身有难度,加之学生遗忘严重,另外还有7、8、13、19题。 其中第2题,需要知道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及增值方式,这是一个系统的知识点,在不现场画图的情况下,学生需具有比较好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属于对抽象过程的考察,另外学生需熟知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结构组成,这无疑为本题增加了难度。 第4题,遗传病方式的判断本身对学生是一个难点,虽然我们教给了判断口诀和识图方法,但是一方面由于知识点的遗忘,一方面由于此题无法用常规口诀判断,只能挨个选项试一试,所以难度较大,此题应当是选择题中耗时最长,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了,需要学生本身解遗传题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第7题,属于过程分析类问题,人体从20度突然进入零下20度的环境,会发生哪些变化,一方面结合生活常识,骨骼肌会战栗(不自主收缩),学生对全身酶系统被激活这个选项普遍有疑问,可见知识学的有点死,尤其是对酶的特性的理解不到位,也可以说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遗忘。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9)

-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题【新课标】 试卷说明 1、本试卷满分9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直接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性激素的合成 B.抗原与抗体结合 C.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D.氨基酸的脱水缩合 2.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①血浆蛋白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稳定只取决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C.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4.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构成D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B.图中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5.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6.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 7.小杨同学将部分生物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第2套真题

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 .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 C .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 . 内环境中Na+不足,不利于动作电位的产生 2. 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 B .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 C . 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D .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3. 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 . 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 C . 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D . 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4.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血糖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 . 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B . 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C . 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 . 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5. 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 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 D .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 6.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 . 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C . 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D . 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7.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直接关系 B . 体液调节某种情况下可看成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C . 神经调节某种情况下可看成体液调节的一个环节 D . 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只受神经或体液的调节 8. 人体的体温之所以维持稳定,依赖于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人体在夏季高温环境中,热量散出的主要途径为() A . 汗液的蒸发 B . 呼气 C . 排尿 D . 排便 9.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B . 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过程 C . 人体的体温是一个定值 D . 人体的热量来源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10.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 . 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 .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D . 图示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 11. 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 .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 .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 . 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 . 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12. 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后不会引起()

(完整版)高二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二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二数学备课组 本次月考高二数学试卷基本上符合数学教学实际,难度设计较全理,试题起点低,而我就结合我所教的班级现状和学期的知识现状为此次考试进行整体的评价,分析一下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一、对试卷的总体评析 本试卷合计150分,选择题12个小题,合计60分,填空题4个小题,合计16分,解答题6大题,合计74分,试题无偏题、怪题,注意知识点的覆盖。主要考察导数部分内容,由于学生底子较差,计算能力薄弱,所以时间相对来说较为紧张,不够用。试题重视基础,大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和通性通法,对重要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等都进行一定的考查。注重数学的思想性和应用性与灵活性,强调对数学技能的考察。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及错误原因分析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 2.学生自学能力差,不会找重难点,不会提出问题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3.课堂缺少解题积极性,上课心不在焉,不肯动脑,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4. 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完成的质量不高,不复习,平时不预习,不能正确灵活运用定理、公式,死搬硬套。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文科班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今后教学中要注意。 1 突出知识结构,打好知识基础。 在教学中首先要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注意知识间的横纵向联系,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要加大力度,抓落实,夯实基础,在公式使用的准确性和计算的准确性上狠抓实效 2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切忌千篇一律地老师讲同学听,提倡多一些思维变式题目的训练,强化学生感悟能力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求精务实,提高课堂效益回归课本,抓好基础落实 3 增强学生动手实践意识 重视探究和应用关注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对学生的答题规范要提出更高要求,“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计算能力偏弱,计算合理性不够,这些在考

(完整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邹平双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中生物组创新试题 学区: 二学区 级部: 高二 姓名: 张珊珊 所教班级: G2.6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细胞外液的流动方向是( ) A .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B . 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浆 C . 血浆→组织液→血浆→淋巴 D . 血浆→淋巴→血浆→组织液 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Na +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脏排出 B . 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C . 大量出汗后应喝些淡盐水,这样可以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 D . K +在维持细胞内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血钾含量过低会导致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3.体液调节中,激素从内分泌腺产生之后,通过体液传送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下列激素与 靶细胞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甲状腺激素与下丘脑细胞 B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 C . 胰高血糖素与骨骼肌细胞 D . 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 4.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 . 望梅止渴 B . 膝跳反射 C . 缩手反射 D . 吮奶反射 5.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B . 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C . 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D .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 6.仿生学是目前飞速发展的一门科学,如全球卫星地面定位系统扫描等就借鉴了某些生物的回 声定位系统的特点,这是利用了生物的( ) A . 直接价值 B . 间接价值 C . 潜在价值 D . 生态功能 7.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 . 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 . 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 . 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 . 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鱼数量 8.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 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 细胞,再由B 细胞呈递给T 细胞 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 细胞 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⑤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②⑤④ C . ①③⑤④ D . ①③④⑤ 9.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 . 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 C .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导致血糖浓度上升 D . 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 10.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 . 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C . 细胞a 只能为B 淋巴细胞,细胞b 只能为T 淋巴细胞 D . 细胞c 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 只能为效应T 细胞 11.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会导致呆小症 B . 激素到达作用部位,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立即分解 C . 胰岛素促进细胞对糖的氧化分解与细胞膜蛋白无关 D .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体现了生物膜有流动性,但膜成分不会更新 12.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 .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 .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 .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13.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是( ) A . 内环境的稳态 B .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C .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 .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4.下列对于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测试,考核知识内容全面,覆盖面广,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能突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考评,以实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本试卷通过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难易程度看,总体上说难易适度,结构合理。考试时间充沛,学生都能从容答题。 参考人数47 良好人数1 良好率100优秀人数32 优秀率6808 平均值9130 二、错题分析 (一)填空。本题注重于本册数学基础知识的题型,共有1小题,其

中第13题、14题和1题错得较多。第13题,从100到300的数中,有()个十位和各位相同的数。多数学生填30,算成3段,实际上100-200,200-300是两段,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不强。第14题考查的内容是组合,少数学生出现错误,基本上是讲过的原题,少数学生基础不扎实。第14题是一道排列题,讲过好多遍,学生觉得自己会了,自己一做就出现错误。 (二)判断。本题共有题。考察小数、面积、年月日、等知识,学生正确率较高。 (三)选择题。本题共有题,得分率较高。错的比较多的是第题要使34×□的积是三位数,□中最大填几?部分学生分析能力不强。 (四)计算。本题分口算和笔算两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分率较高。但也有个别学生做题比较粗心,如口算算错,笔算中进位、退位忘记,数字抄错,得数忘记写等等。 (五)比较大小。得分率较高。 (六)数据分析题。错误原因主要是小数计算出现问题。 (七)解决问题。第3题和第题的错误率较高,第三题要先求宽,用

最新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高二生物组 本次月考采取组内教师集体命题的方式,就命题的过程和考试成绩分析来看,全卷难易程度设计还算合理,学生成绩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学生成绩也反映出我们高二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该努力改进的教学方向。 一、试卷的结构: 1、考试范围: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前三节,第一章 内容较少,第二章内容较多。 2、试题:选择题25道,每道2分;非选择题5道,每空2 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分值分布:第一章:11道选择题,2道非选择题,共占40 分;第二章:14道选择题,3道非选择题,共占60分。 二、考试结果:

三、反映出的问题: 1、反映出知识点上的问题:(1)、对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和生 命活动的调节本质理解程度不够;(2)、没有把握知识应 用技巧。生物题目千变万化,任何的知识都可作为考查生 物知识点的载体,只有掌握了这个规律,才能更好解决生 物知识应用的问题。 2、学生能力方面:(1)、对图形的识别能力较弱;(2)、不能 正确分析问题的背景材料;(3)、|对于非选择题大部分学 生不能用正确的生物学术语回答。 3、本次试题试卷难度不大,对于9、15、16班来说没有过于 难的题,题量也较少,这是出题时的一个不足,但对于平 行班来说,还算可以。 4、对学生关注不到位,尤其是对优生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四、策略: 针对这次月考暴露出来的问题,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1、抓好常规教学工作,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掌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好有针对性的辅导。每 个班找出学习刻苦、有潜力的学生作为重点辅导对象,努力 提高优生数。

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2019年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带 答案) 2019年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蓝藻、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结构是 A. 细胞壁和内质网 B. 细胞膜和核糖体 C. 线粒体和中心体 D. 细胞核和线粒体 2. 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 B. 激素的合成场所是高尔基体 C. 激素在成分上都含有元素C、H、O D. 激素是由外分泌腺细胞分泌或人工合成的高效能物质 3、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对两种生物细胞中的何种物质进行化学分析( ) A.糖类 B.磷脂 C.蛋白质 D.脂肪 4、将用3H标记的尿苷酸引入某类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 ) 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 5、噬菌体、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各具有碱基和核

苷酸的种类依次分别是( ) A. 4、8、4和4、8、4 B. 4、5、4和4、5、4 C. 4、5、4和4、8、4 D. 4、8、4和4、5、4 6、下列关于实验鉴定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鉴定还原糖和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鉴定脂肪的存在,要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7、右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I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A.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Ⅰ染色体、ⅡDNA、Ⅲ基因 C.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D.Ⅰ蛋白质、Ⅱ酶、Ⅲ激素 8. 有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本次考试成绩来看,相对期中考试有所上升。本班共有学生31人,参加考试31人,优秀人数:,优秀率;及格人数:及格率:;低分人数:低分率:;均分是分,最高分分,最低分分。主要原因是:学生粗心大意,做题不够细心,特别是计算题出错最多。后进生的基础太差,优生的成绩不够理想。 三、各题得分情况分析: 第一题: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本题得21分以上的同学不多,主要是第7、8、10、12小题,学生失分严重。 第二题:填空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该题14、15小题绝大部分考生能有正确答案,但13、16、17两小题错误者占80%左右。这反映学生对问题缺乏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特别是第17小题,学生对数学语言意义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问题。找规律大多数学生理解不了题意,找不到规律,说明平时教学中对数学

观察、理解、分析、建立思维方法培养训练意识仍有缺失。 第三题:解答题 18、20计算题及解方程(共18分)这是学生最好得分的题目,但也是易失分的题,后进生都做的较好,但解方程的第二小题失分率70%。这反映学生对于去分母这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计算题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强,能熟练应用解题技巧进行计算,但仍有少数学生粗心出错。 第19题:(共2个小题,共9分)这一题完成的较差,失分率只有85%,这说明学生在进行多项式加减时仍然忘记带括号和去括号法则的符号变化。 第22题:(共10分)本题考察学生对含有分母的方程(含有参数)的解法,学生在解方程过程中不能明确x,m的关系导致这个题失分严重 第23题:解决实际问题(共2小题,10分)该题得满得4分以上的占30%,0分的占10%,这说明学生的理解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力不强,对问题该如何正确回答理解不清导致丢分。 第24题:(共3小题,12分)该题考察学生对角平分线概念的理解,第(1)小题学生掌握较好,但是(2)(3)题失分严重,主要原因是对未知角度学生不能结合图形很好的转换,不能列出相关角的关系式。 四、改进的措施: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

八年级生物考试卷分析

初中生物月考试卷分析一、试卷整体分析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综合题,其中选择题部分共有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选择题考查的知识面广,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应用,而简简单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的题目很少。考生只有牢固掌握教学内容,才能活化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答好试题。综合题部分共六题,共50分,前五题都是根据图片完成相关题目。总的来讲,该份试题比较浅显,学生对所考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本次考试成绩来看,与上一次考试成绩相比,有所下降。平均分是60分左右。最高分100分。主要原因是: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练习力度不够,学生主动性差,学过的知识没有复习,学生都忘了。个别学生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草草了事。 选择题50分,最高者得50分,最低者仅仅6分,差距很大。综合题失分较多,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一些生物专业术语书写出现错别字。如接穗,砧木。 2.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相关知识点理解不到位。如29题,是教材中出现的原题,部分学生还是出现错误。

3.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需多做相关联系加强训练。30题性状的显隐性判断,学生还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做题,失分较多。 4.部分学生没有上进心,认为自己基础差,不想学了。甚至选择题连题不看,直接放弃。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基础 知识掌握牢固。 2.加大学生的练习力度,督促学生课后及时将相关联系跟进。 对于学生感觉困难的部分再次集体讲解,并加强练习。 3.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关心不够,也没想出好的办法来帮 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后进生的提高上,使全班的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4.继续抓基础知识。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是不够扎实,所 以在平时要多训练基础的题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