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学名词解释

中药学名词解释

中药学名词解释
中药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用来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物质。

中药学:主要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与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草:由于还原以植物性药材居多,所以古往今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

地道药材:将在同种药材中公认的具有明显地域性,品种良,质量优,疗效好的药材。

四气:也称四性,是指药效所反应的寒热温凉(平)四种药性。

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热证。

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用于寒证(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五味:是药物因作用不同而具有辛甘酸(涩)苦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

辛:能散、能行,可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甘:能补、能缓、能和,即具有补益、缓和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还有解药食中毒之功。

酸:能收、能涩,用于收敛固涩,兼能生津。

涩:作用与酸味相似但不能生津。

苦:能泄、能燥,能坚阴。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

升降沉浮: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毒:分为广义毒,古代乃一切药物的总称以及指药物的偏性;狭义的毒专指药物对人体的毒性和副作用。

配伍:有目的的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性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七情:指药的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以偏纠偏: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去性留用: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适应病情的需要。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煨法: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中加热,或用草纸与饮片隔层分放加热的方法。

淬法: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水或液体中,使其酥脆的方法。

水飞:药物与水共研,细粉随水倾出,粗粉继续加水研磨,多次分离放置后得极细粉的方法。炙法: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

煅法: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

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

火制: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分为炒、炙、煅、煨、烘焙。

水火共制:指包括蒸蒸日上、煮、禅、淬等炮制方法。

单行:用意味药治病。

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相使:在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一药为主,一药为辅,提高主药疗效。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清热药:凡以清里热为主要作用,主治里热证的药物。

清热泻火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用于治疗气分实热证的药物。

清热燥湿药:以清热燥湿为主,用于治疗湿热证和火热证的药物。

清热解毒药:凡能清解热毒或火毒为主,用于治疗各种热毒证的药物。

清热凉血药:具有清解营分、血分热邪作用的药物。

清虚热药:凡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用于治疗虚热证的药物。

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使排便的药物。

攻下药:通利大便,清热泻火,主治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

润下药:润肠通便,主治津枯、阴虚、血虚这肠燥便秘。

峻下逐水药:逐水消肿,主治水肿膨胀、胸胁停饮。

祛风湿药:凡以祛除肌表、经络、关节的风湿,解除痹痛为主,用于治疗痹证的药物。

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活络,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脉拘挛。

祛风湿清热药:祛风湿、清热消肿、通络止痛,主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诸证。

祛风湿强筋骨药: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主治风湿痹证兼肝肾不足,腰膝无力。化湿药:凡以化湿运脾为主,治疗湿阴中焦证的药物。

利水渗湿药: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内停诸证为主要的药物。

利水消肿药:淡渗利湿,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及痰饮。

利尿通林药:清下焦湿热,利尿通淋,主治各种淋证。

利湿退黄药: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

温里药:凡能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

消食药:凡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驱虫药: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止血药:凡以制止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的出血证。

化瘀止血药:化瘀止血,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的出血证。

收敛止血药:收敛止血,主治出血而无瘀滞者,一时性暴出血及外伤出血证。

温经止血药:温经止血,主治虚寒性出血证。

活血化瘀药:凡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活血止痛药:活血行气止痛,主治气滞血瘀诸痛证。

活血调经药:活血祛瘀调经,主治妇女经产诸证,也可治瘀血痛证、ZEN瘕、

跌损、疮疡等证。

活血疗伤药:活血祛瘀疗伤,主治跌打损伤、骨折、金疮出血等也可治疗一般

的瘀血证。

破血消ZEN药:破血逐瘀消ZEN,主治ZEN瘕积聚,也可用于血瘀经闭、

瘀肿疼痛、偏瘫等证。

化痰药:凡以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的药物。

温化寒痰药: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主治寒痰、湿痰证及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

麻、阴疽流注等。

清化热痰药: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主治热痰、燥痰证及痰热、痰火导致的癫痫、

中风惊厥、瘰疬等。

止咳平喘药:凡是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的药物。

安神药:凡以安定神志为主,用治心神不安病证的药物。

重镇安神药:有重镇安神,平定神志,平肝潜阳等作用,主治阳气燥动,心神不安

的实证。

养心安神药:具有滋养心肝,养阴补血,交通心肾等作用,主治心肝血虚,心神不

宁的虚证。

平肝息风药:凡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主治肝阳止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

平肝潜阳药:平肝潜阳兼能清肝热,安心神,主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兼治

肝火上攻诸证及心悸失眠。

息风止痉药:平息肝风、止痉挛抽搐,兼清肝、平肝、化痰。主治肝风内动,

惊痫抽搐,兼治肝炎止攻、肝阳眩晕及痰热咳嗽等。

开窍药: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用于治疗闭证神昏病证的药物。

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证的药物。

补气药:具有补气功能,用治气虚证的药物。

补血药:能补血,治疗血虚证为主的药物。

补阳药:能温补人体阳气,治疗阳虚证的药物。

补阴药:能滋养阴液,生津润燥,治疗阴虚证为主的药物。

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固表止汗药:固表止汗,主治气虚自汗,阴虚盗汗的药物。

敛肺涩肠药:敛肺止咳,涩肠止泻,主治肺虚久咳,久泻久痢的药物。

固精缩尿止带药:固精缩尿止带,主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带下。

涌吐药:凡以促使呕吐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凡以解毒疗疮,攻毒杀虫,燥湿止痒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拔毒化腐生肌药:凡以拔毒化腐,生肌敛疮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