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附答案)(3)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附答案)(3)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

(附答案)(3)

一、选择题

1.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之一。下面遗址保留了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遗迹,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遗址,正确的一项是

A.②③①B.①②③C.③②①D.③①②

2.对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

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D.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3.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改革是A.秦国的商鞅变法B.魏国的李悝变法

C.楚国的吴起变法D.齐国的邹忌改革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B.适者生存C.国家数量减少D.逐渐趋于统一5.《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

A.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6.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局面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

7.《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8.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 B.民贵君轻 C.舍生取义 D.得道者多助

9.今年暑假,学校将组织同学们到历史古迹“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去进行游

学,孩子们去游学主要是为了

A.探寻“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

B.了解倡导改革和法治的法家思想的影响

C.认识墨子因为提倡“兼爱”“非攻”而被世人所敬仰

D.去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内涵

10.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而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11.《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世袭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华夏族的形成

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12.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而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A.盘庚B.吕尚C.周公D.纣王

13.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4.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位思想家曾经主张提倡法治,他是( )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

15.《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高产者可免除徭役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废除旧贵族特权

D.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16.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其中,最原始的造字法、约占40%甲骨文数量的是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字

A.象形、形声

B.指事、会意

C.假借、形声

D.象形、假借

17.电视剧《封神榜》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你由此回忆起的历史事件是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18.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指

A.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B.促进了土地国有化

C.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D.使奴隶主贵族势力增强

19.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20.“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的歌词。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 B.夏王朝的建立C.禅让制的实行D.分封制的建立21.下图所示为利簋,簋内有铭文33字,记述了武王伐纣的事迹。这件青铜器见证了

A.夏朝灭亡B.盘庚迁殷C.西周建立D.平王东迁

22.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管子·牧民》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表述来强调民心向背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下列历史人物的结局与“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启②夏桀③商纣④盘庚③周厉王⑥周武王

A.①③⑤⑥B.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③④⑥

23.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下列哪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A.B.

C.D.

24.《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25.从下面两幅图片中,你能得出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信息是

A.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B.诸侯争霸战争十分频繁

C.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D.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在我国陕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原始农耕村落遗址,被定名半坡村遗址;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北京人生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能直立行走,会使用天然火。按时间排列③②①正确,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刘邦推翻了秦朝的统治,A项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领导人是陈胜吴广;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诸侯车中最强大的国家,为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是变法中最成功的,故A符合题意;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邹忌改革均曾经使魏、楚、齐强盛一时,但最终衰落并为秦国所灭亡,变法效果不如秦国的变法,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本是以变法为切入点,考查商鞅变法的意义。掌握,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变法中最成功的。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减少的原因是强国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国家。强国每吞并一个弱小的国家,它的疆域就会扩大,国家就慢慢走上了统一。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结合所学知识,该内容反映的是西周时期诸侯负有定期朝见天子进行述职的义务。C项符合题意,ABD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故选C。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限,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符合材料“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的说法,C 符合题意;AB属于政治领域,与学术思想无关,排除;D属于经济领域,排除。故选择C。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约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

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故A符合题意。商朝开始出现分封制,西周分封制最典型,东周分封制解体,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他主张实行仁政,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故B符合题意;人性本善、舍生取义、得道者多助是孟子的主张,但是未体现“民主主义”,故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孔庙、孔林、孔府)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有关,山东济宁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汉武帝时期把儒家思想立为正统思想,因此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正确;A对应的是道家思想,B对应的是法家思想,C对应的是墨家思想,排除。故选D。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数字”,结合所学知识,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室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由此可知,题干材料说明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D符合题意,ABC不正确,故选D。

1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所以D符合题意,启继承王位,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A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始皇时期开始建立的,B不符合题意;华夏族在黄帝炎帝时期形成,C不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解决本题的同时注意复习夏商周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及亡国君。归纳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解析:A

【解析】

【详解】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A符合题意;BC项人物都不是商朝的国王,不符合题意;商纣王当国王前商朝的都城已经迁到了殷,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与礼,强调个人德行与修养的提升。“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的主张,故A. ①②③符合题意;“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与题干无关,故含有④的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故排除含有④的BCD。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思想家韩非。故选C。

15.C

解析: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宗室贵戚多怨望,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引起了旧贵族的反对怨恨。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宗室贵戚多怨望”是解题的关键,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废除旧贵族特权,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16.A

解析: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故A符合题意;B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文王死后,继位的儿子武王,决心乘商朝政治混乱,伐纣灭商。他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向商纣进攻。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自焚而死,商朝灭亡,C符合题意;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发生在炎帝黄帝时期,与题干内容无关,A排除;商汤灭夏与周武王无关,B排除;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末,D排除。故选择C。

【点睛】

本题考查周武王伐纣和牧野之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牧野之战的背景、时间、结果及其影响。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表明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促进了井田制瓦解,导致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排除BD,C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转型,周王朝的统治进一步瓦解,排除A。故选C。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内容涉及土地私有、重视农业和军功,富商提高地位可以通过买地、耕织、建立军功,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本题应选C。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夏朝筑有大型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B符合题意;炎黄部落打败蚩尤时国家还没有产生,A排除;禅让制的实行是在国家产生之前,C排除;分封制的建立发生在我国早期国家产生之后,D排除。故选择B。

2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利簋记述了武王伐纣的事迹。”结合所学知识,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C选项符合题意;夏朝的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A选项不符合题意;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商朝统治稳定。B选项不符合题意;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东周建立,史称西周。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指的是实行暴政,引起人们反抗。依据所学,夏桀、商纣、周厉王是夏商周时期的著名暴君,因实行暴政,引起人们反抗,②③⑤符合题意;启继承王位、盘庚迁都到殷,周武王建立西周,他们与“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不符,①④⑥排除。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2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C符合题意;ABD项的出现都促进农业的发展,但与“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符,排除。故选择C。

2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题干说的是楚庄王“问鼎中原”的典故,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史实。尊王攘夷是诸侯为称霸打着的旗号,与题干无关;题干中没有提及迁都,也没有提到

列国征战,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分析题干内容相应的典故,分析出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特点,或分析选项,排除与题干诸侯争霸无关的选项即可。

2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片中的文物可以看到,题干这些文物都与战争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正处于诸侯争霸时期,ACD项图片没有反映出来,故选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