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

2.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了一个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社会学的想象力”。

3.自我感觉的贫困是指主观贫困。

4.邦加兹模型中提出的四个最有意义的变量是已婚妇女比、避孕、人工流产和产后不育期。

5.人口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

6.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前提、两个级数、三个命题和两个抑制。

7.社会结构的基础是人口的自然结构。

8.国际人口迁移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新经济社会学理论。

9.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是指生育率。

10.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提出了《新人口论》。

11.一个国家最大的国情调研是人口普查。

12.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解决人口过剩的两种抑制是“积极性抑制”和“预防性抑制”。

13.“两种生产”的原理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来的。

14.中国第一个明确提倡晚婚的人是梁启超。

15.戴维斯和布莱克提出了影响生育率的中间变量理论。

16.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是指平均预期寿命。

17.婚姻挤压是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的数量不平衡现象。

18.从空间角度看,城市化过程的发展路径分为扩张型城市化理论和全球化的城市化理论。

19.中国六次人口普查的时间分别是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

20.法国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阿森·杜蒙特认为分析人口变化有三种途径:

社会学方法、变迁的方法、文化的方法。

21.我国传统社会的生育模式是由死亡率控制的多育生育模式。

22.第一个关于人口迁移的理论是由泽林斯基提出来的。

23.一般把家庭生民周期划分为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6个阶段。

24.城市发展的第三阶段是“逆城市化”阶段。

25.根据人口政策的实施目标,人口政策可分为内部人口政策和外部人口政策两种。

26.1961年,邓肯提出了人口、社会组织、环境和技术模式。

27.性别社会分层的表现形态可以从观念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三个方面加以考查。

28.亚里斯多德首次把人口与政治的关系提到了治国的高度。

29.第五次人口普查首次使用的新技术有长表(10%)和短表(90%)。

30.移民以融入的方式进入新的环境被称为文化适应。

31.测量收入分化的指标主要包括基尼系数、工资报酬水平法和五分位法。

32.重商主义主张通过增加人口来达到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富强。

33.贫困线的测量方法有市场菜篮法、恩格尔系数法、国际贫困线标准或收入比例法、贫困发生率。

34.解释人们环境意识变化的理论包括反应理论、后物质主义理论和环境意识的精英理论。

二.名词解释

1.婴儿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是指一定地区在某年内未满周岁的婴儿死亡人数与活产婴儿数的比率,以千分数表示。

公式:该年该地未满周岁的婴儿死亡人数/该年该地活产婴儿数×1000‰。

2.标准化死亡率

标准化死亡率也称按年龄调整的死亡率,是用同一标准年龄构成作为权数来计算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人口死亡率。

公式:标准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标准年龄构成)之和

3.死亡率的阶层分化

死亡率的阶层分化是指通过对职业、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状况来分析死亡率的阶层差异,这其中职业的死亡率分化最具有分析意义,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的内在联系。

4.终生生育率

度过育龄期后一批同龄妇女平均每人生育的孩子数,又称完全生育率。

5.总和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年龄别生育率之和,是指一名妇女如果像统计年那样度过她的生育期,她一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

6.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7.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8.人口过程

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9.人口变迁

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10.生育意愿

生育意愿是指人们关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它包括三方面:一是人们的生育目的,即为什么要生育子女;二是生育数量的看法,即生育几个子女为理想子女数;三是有关子女性别的看法,即希望生育什么性别的子女。

11.人口经济密度

人口经济密度是指一地区的人口规模与支持它的经济条件之间的对比关系。使用不同的经济总量指标,可以得到不同的人口经济密度指标。

12.人口性别结构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13.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是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社会性别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14.贫困人口

贫困人口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

15.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反映一个家庭从形成到解体呈循环运动的过程。一般把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6个阶段。

16.年龄中位数

年龄中位数也叫中位年龄,是所有人口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序时位于中间的年龄,即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相等的部分,一部分在年龄中位数以下,另一部分在年龄中位数以上。

17.“三位一体”理论

三位一体理论是由韦伯提出来的。他认为阶级、权力和身份认同三者共同作用于社会分层。

18.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是对生育进行预先的设计,实行人类自身生产的计划化。

19.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家庭规模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尔萨斯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

第一,人口增加必然地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

第二,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持续不断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有力的控制。

第三,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这三条命题构成马尔萨斯的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

2.简述迁移者选择理论。

迁移者是指参与人口迁移的人。迁移者的选择性理论认为,迁移具有选择性,只有某些特定的人可能成为迁移者。这是有关人口迁移的微观理论。

对于迁移者的选择性来说,有三种进一步的解释:

(1).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处于生民周期的不同阶段的人具有迁移倾向的差异。(2).职业生涯理论。强调职业影响人们迁移的可能性。迁移是一些职业人口通向事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3).迁移的成本和收益理论。该理论认为,迁移是有成本的,包括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迁移的收益理论是指迁移者因迁移能够预期得到的更多的收入。

3.简述现代化工作领域中性别分层的表现。

一.社会劳动领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隔离。工作场所的性别隔离表现为男性的优势和女性的弱势构成了两性间制度化的社会距离。从劳动力市场看,存在着潜在的男性劳动力市场和女性劳动力市场。从工作内容看,性别隔离导致了职业的性别集聚。

二.社会劳动领域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等级秩序。两性在职业进入、工作性质、工资收入和工作评价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别和性别等级化,女性从业人员受到歧视和贬低。

三.性别隔离导致两性收入差距。

四.公共领域中的“社会性别不平等系统”是社会性别关系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结构性的也是象征性的。

4.简述人口迁移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1)人口迁移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肯定了移民对社会变迁和革命的作用。人口迁移是形成了今日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人口分布状况的基本力量之一。

(2)人口迁移的社会功能:第一,人口迁移带动地区发展。第二,人口迁移影响劳动力的合理分布。第三,人口迁移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但是人口迁移也可能会导致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带来环境问题。

(3)社会变迁也影响着人口迁移。社会经济水平、市场条件成熟与否以及环境等因素都对人口迁移有着重要的吸引力。

总之,人口迁移与社会变迁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相互促进式关系。人口迁移刺激社会变迁,社会变迁带来人口迁移。

5.简述适度人口的概念及其特点。

适度人口理论是指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恰好能够最充分地利用本国可获得的资源时的人口,或当某国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高生活水平时的人口。

特点:

一.适度人口是人类追求的人口与资源关系的理想状态。其标志是人口充分就业、平均生活水平高、均衡的人口构成和丰富的资源等,是人口与资源的高度平衡关系。

二.适度人口是个弹性概念。强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之间的可变性,即在不同的技术水平下有不同的适度人口。影响适度人口的变量有国家规模、技术水平、交通状况、信息状况、经济危机以及人们梦想的生活水平。

三.适度人口是个相对的概念,它相对于人们的生活水平。适度人口是个难量化的指标,很难得到验证,是表示人类的生活水平不会下降时的人口规模。

6.简述马寅初《新人口论》中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口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人口与加速资金积累之间的矛盾。他认为,中国最大的矛盾是人口增加得太快而资金积累得似乎太慢,人口多,资金少是一个很重要的矛盾。

二是人口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他认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大力地积累资金,加强每个工人的技术装备,同时还要控制人口。

三是人口与工业原料方面的矛盾。他认为,人口的增殖,就是积累的减少,也就是工业化的推迟。

四是人口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他指出,现在粮食紧张,猪肉紧张等,这一切都牵连着人口众多的问题。

五是人口与科学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7.简述西奥多·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一.人力资本体现为人的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等,是后天获得的能力和素质;

二.当人的素质既定后,人力资本表现为从事工作的总人数和劳动市场上总的工作时间。

三.人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人力资源获得,人力投资是为提高人力而从事的各项费用。

四.人力投资是有收益的。对于劳动者来说,其收益表现为个人收入的提高;从国家来说,其收益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

总之,人力资本是人类通过人力投资而获得的收益,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人口质量。

8.影响人口性别结构的人口过程因素有哪些?

一.出生婴儿的性别比状况构成了各年龄段人口性别比的基础,它决定着一个社会总体的人口性别结构。

二.生育率状况影响人口性别结构。原始社会的高出生率是以孕产妇的高死亡率为代价,性别比必然偏低。现代社会,生育率的下降不仅表明妇女生育数量减少,还降低了孕产妇的死亡率。

三.死亡率状况影响人口性别结构。两性的死亡率的差异主要是由两性生理差异表现出来的女性死亡率低于同龄男性的死亡率。

四.人口性别结构受到人口迁移的影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能够在短期内改变一个地区的人口的性别结构。

9.简述刘易斯二元结构发展理论。

(1)20世纪50年代初,刘易斯提出了城乡“二元结构发展模式”,认为农业存在着的大量零值劳动人口是城市化的动力。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结构是二元结构,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体系和现代城市存在着明显差异。(2)传统农业部门的特点:a.农业所使用的土地资源是一种非再生性的有限资源;b.农业技术简单,变化缓慢;c.农业部门是非商品化、非营利性经济;d.农业人口不断增长,新增劳动力是自然就业,农业人口一旦到达劳动年龄就自然就业,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成为社区或公社的一员,按照“共同体原则”参加劳动产品的分配。

(3)上述因素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相对于土地有限资源基础上的过剩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处于不充分就业或隐性失业的状态。在生产要素不断增加的条件下,人们虽然出工出力,但并不增加产值。在农业经济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新增劳动的产值和边际生产率接近于“零”,甚至是负增长。这部分不能带来经济收益的劳动力成为“零值劳动力”,他们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陷于低水平徘徊的根本原因,这种发展模式是“劳动力无限过剩发展的模式”。

(4)现代工业经济部门与农业部门不同。首先,使用的是可再生性的生产资料,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速度的提高具有超过人口增长的可能。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其就业人口的边际收益呈现出递增的状况,人口收入有稳定提高的可能性。

(5)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间的差异,尤其是收入上的差异导致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只有现代工业的发展才能吸纳农村隐性失业的过剩劳动力,是劳动力收益递减变为递增,国民经济发展由停滞变为稳定增长。

四.论述题

1.试述孩子的质量替代理论。(贝克尔模型)

(1)贝克尔采用消费者选择理论来分析生育行为,其基本假定是:当家庭经济处在嗜好不变的情况下,人们总要在有限的收入范围内获得满足多种消费欲望,消费行为以获得家庭经济最大效用为原则。家庭内部影响生育率的决定性因素是:父母对孩子量与质的选择。

(2)贝克尔认为,以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夫妇决定生育子女的意愿是一种合理的行为,因为孩子可以成为直接的效用资源,类似于耐用消费资料。从父母获得效用的角度来看,孩子的数量和孩子的质量是可以互相代替的。

(3)贝克尔用“孩子的质量”的概念来说明收入与生育率的关系,他指出对孩子支出的增加将提高孩子的质量,所谓优质的孩子就是花费更多支出的孩子。父母通过对孩子支出的自由选择,自由的选择了孩子的质量。因此,生育数量的多少与生育质量之间的选择紧密相关,家庭内部影响生育率的决定性因素是:父母对孩子量与质的选择。

2.试述联合国秘书处划分和测定的人口转变的四个阶段。

1968年,联合固秘书处在《世界转换之际的世界人口》的报告中,根据当时世界人口生育水平、死亡水平变动的实际情况,运用平均预期寿命和总和生育率指标划分和测定了人口转变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人口转变发生之际的阶段。这是传统农业社会人口发展模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其人口发展模式的特点是高死亡率(25‰以上)、高出生率(35‰)和低的人口增长率。平均预期寿命不足45岁,总和生育率高于6。

第二阶段是人口转变的起步阶段。这大致上是工业化的起步阶段,人口发展模式表现为人口死亡率的大幅下降,而出生率却维持原状,甚至略有增长,因而使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第三阶段是人口转变的关键阶段,发生在工业化的后期,此时出现了出生率的下降。在这一阶段,由于死亡率降至15‰左右,加之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重大改变,开始自觉控制生育,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达到低水平,人口再生产逐步变为零增长或负增长。

第四阶段是人口转变的完成阶段,此阶段是第三阶段发展的最终结局,达到了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当的水平,一般出生率为12‰—14‰,死亡率约在10‰左右,平均预期寿命高于65岁,总和生育率低于3。这种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新平衡构成了现代的人口发展模式。

3.试述H·来宾斯坦人口转变的修正模型。

(1)图示

均 D Ym=最小努力轨迹

入 C 不成功的发展途径

B (摆脱当前经济状态的努力)

A

y0=生存均衡收入

0 Po 人口规模

(1)y0表示人均收入的生存均衡时,上方的各个点表示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达到平衡的而维持人口现状。当超过这种收入均衡时,人口增长才有可能。ym表示临界最小努力轨迹,朝右上方延伸表示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摆脱最低生存水平所需的最小努力将逐渐增长。因此最小努力的大小可用ym和y0之间的差来表示。

(2)A点表示生存均衡的位置,在这里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达到了均衡。B点表示人口增长的初期阶段,表示死亡率下降而出生率仍处于高水平状态,但它是否成为前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点,还不可而知。C点表示经济状况处于进步与落后之间,保持稳定均衡的点,死亡率和出生率的关系依然很大。D点表示经济发展将持续一段时间,从而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逐渐接近,

(3)从此模型可以看出,人口规模越小,花费的最小努力越小,因此出生率的下降有必要追上先行下降的死亡率。这个理论中作为内在变量的人口增长率是使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正因为如此,发展中国家必须控制人口,否则经济增长曲线将会重新落回到最低生活生平,即生存均衡收入y0上来。在这种情况下,人口增加是人均收入水平的函数,因而只有人均收入超过y0水平时,人口才能增加。

4.试述A·兰德里的人口转变三阶段模型。

人口转变论的创始人是法国人口学家A.兰德里。他最先分阶段论述人口转变,认为人口理论的中心任务是阐明和领会“人口转变”,即从高出生和高死亡时代到低出生、低死亡时期的转变;他把生产力看作是人口过程的主要因素。他在《人口革命》论文中首次论述了自古以来人口变动的三大阶段及其各自的特点。他把人口发展分为3个阶段,即原始的、中期的和现代的,它们分别与各经济发展时期互相适应和依次更替。

原始阶段,不限制生育率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因素主要通过死亡率来影响人口发展,对生育率没有抑制作用;人口增长的限度决定于生活资料。

中期阶段,生育限制普及;为维持既得生活水平,人们往往较晚结婚,甚至终身不结婚,从而降低了生育率和人口增长速度;经济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婚姻关系来实现的。

现代阶段,自觉限制家庭规模;较高的生活水准和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社会心理变化,逐步地完成了人类生育观的重新塑造;人们通常自觉地限制家庭规模,生育率普遍降到低水平。

根据生育率普遍下降甚至低于替代水平的现象,他认为在现代,T.R.马尔萨斯所说的人口过剩已不存在,新的问题则是人口不足。

五.分析题

1.伊斯特林假说。(相对收入第一假说、生育率抑制临界假说)

相对收入第一假说:

社会学家伊斯特林采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强调生育率随着家庭相对经济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其主要观点是:

(1)批判贝克尔的理论假定,他认为,贝克尔的“家庭经济是以嗜好不变为基础的合理行为”的假定是靠不住的,人们的嗜好不仅是善变的,而且存在差异。人们嗜好的形成与改变是社会化的结果。

(2)收入对生育率有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不同可以说明地位差异所产生的生育率差异。

(3)年轻夫妇生育的愿望或消费嗜好——人们在渴望努力达到的生活标准——受到婚前在父母身边生活经历的影响。年轻人的物质愿望或消费嗜好反映了其父辈的实际收入。他认为,两代间经济状况的相对变化是决定生育率的主要因素。那些经济状况比父辈有所改善的年轻人希望多生孩子;而经济状况不如父辈的年轻人则会减少生育。

(4)影响人们经济状况的因素是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因此它们同样地影响生育率,反映出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生育率抑制临界假说:P66-67

2.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口迁移存在两种动因,一是居住地存在着推动人口迁移的力量;二是迁入地存在吸引人口迁移的力量。两种力量的共同或单方面作用导致了人口迁移。

E.S.Lee 迁移规律:(四个因素、三个规律)

E.S.Lee提出中间障碍的概念,他认为,人口迁移包括了三方面因素:目的地、原居民地和二者之间一系列的中间障碍。

四类因素:一是与迁移者原居住地有关的因素,二是与目的地有关的因素,三是介于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的障碍因素,四是迁移者个人因素。每种因素都可分为正、负或中性三种。

三个规律:

A.迁移规模规律:

(1)迁移规模会因地区间的异质性而变化,地区间的异质性越高,迁移规模就越大。

(2)迁移规模会因人口的异质性而变化,人口间的异质性越高,迁移越大。(3)迁移规模与克服中间障碍的困难程度呈负相关;中间障碍越是难以克服,迁移规模越大。

(4)迁移规模与经济波动有关。

(5)除非有严格的限制,人口迁移的规模和迁移率都与时间成正比。

(6)人口迁移规模与迁移随着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阶段而变化。

(7)迁移本身具有促进迁移的力量,一个有迁移经验的人,更容易再次迁移。

B.迁移流和逆迁移流规律

C.迁移者特征规律

3.死亡率的阶层分化和特点。

死亡率的阶层分化是指通过对职业、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状况来分析死亡率的阶层差异,这其中职业的死亡率分化最具有分析意义,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的内在联系。

由死亡率的职业、文化程度和收入的差异反映的死亡率阶层差异存在着以下特点:(1)当死亡率非常高和非常低的时候,死亡率的阶层差异并非十分明显,其差别主要出现在死亡率下降的过程中,较高阶层的死亡率总是首先下降。(2)发达国家死亡率的阶层差别有所减少,说明当各国都朝着低死亡率方向发展的情况下,低社会阶层的人会逐渐享受到社会进步的结果。

4.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评价。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从问世开始,就遭到了猛烈的抨击。道德论者批评他的规律的残酷性,认为它不符合人类的永恒正义;生物学家批评它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观点不可靠,认为人类越文明、越发达则增长速度就会越慢。而马尔萨斯将贫困、灾难归之为自然规律,对人类的苦痛持冷漠不关心的态度,多年来更是一直受到人们的指责。理论上,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也是根本不能成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人是社会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人首先是生产者,其次才是消费者。而且,人类能够控制人口增长,做到有计划的生育。至于失业、贫困等等是与一定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现象,主要不决定于人口的多少。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揭示了马尔萨斯的荒谬,并进一步阐释出资本主义的人口规律。

但是,不管人们把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当作指南还是靶子,它在客观上提醒了人们注意人口与生活资料比例协调,防止、抑制人口的过速增长的作用,从而成为现代人口理论的开端。就经济学来说,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一些论点还被古典派用来论证某些理论,如地租理论、工资基金理论以及经济发展理论等。

市场调查与分析试卷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是市场信息工作的范畴,是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系统地生成市场信息,分析所得结果、传达研究发现及其暗含信息,为市场预测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客观过程。 A. 市场调研 B. 市场预测 C. 市场分析 D. 管理决策2.试图扩展知识的范围,而不是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这种调研是( C )。 A 基础调研 B 应用调研 C 学术研究 D 实地调研 3.市场调研系统与(C )乃至信息的分配和使用,有着更为直接和密切的关系。 A 内部数据系统 B 营销情报系统 C 市场管理信息系统 D 决策支持系统 4.(D )主要业务是为企业客户开展定制的、非重复性的营销调研项目。 A 辛迪加服务公司 B 广告代理商 C 企业的市场调研部 D 定制调研服务公司 5.市场调研的一般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 A )。 A 调研对象的确定 B 调查方法选择与设计 C 调研问题确定和目标陈述 D 数据收集 6. 调研信息的质量的根本属性是(A ) A 准确性 B 时效性 C 可获得性 D 适用性 7.(B )指仅根据对目标总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进行调查来估计总体特征所引起的误差。 A 调查误差 B 抽样误差 C 非抽样误差 D 访问误差 8.调研计划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C )。 A 调研问题和目标的确认 B 调查问卷的设计 C 样本量的确定 D 调研可行性分析 9.管理人员根本不知道营销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需要的调研是( A )。 A 探索性调研 B 描述性调研 C 因果性调研 D 预测性调研10.指通过收集已有数据资料,并加以整理和分析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为( B )。 A 文案调研 B 定性调查 C 定量调查 D 实地调研11.为了检测调研初始阶段的环境变化而收集信息并且发现事实是( C )。 A 评估市场潜力 B 确认消费类型,预测消费倾向 C 市场追踪 D 环境检测12.投射技术的最主要优点是( A )。 A 便于对一些保密性、敏感性问题进行调查 B有助于揭示受试者真实的意见和情感 C容易将受访者的谈话与其生理反应相联系 D一对一交流使受访者感到自己是注意的焦点 13.请学生按对食堂就餐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1 代表非常满意,7代表非常不满意,请同学 在1-7 数字进行选择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属于( B )。 A 类别量表 B 顺序量表 C 等距量表 D 等比量表 14. “你最近使用什么品牌的牙膏?”如果按6W准则来推敲,这一问题在哪一方面不清楚?( B )。 A Who(谁) B Where (何处) C When (何时) D What (什么事) 15. (A )用于检查被调查者回答语句的语法是否正确,检查包括是否在规定填数字的地方填上了非数字的字符以及问卷中的回答是否有缺失等各种错误。 A 逻辑审核 B 有效性审核 C 一致性审核 D 分布审核 二、判断题 1?搭车调查可以归入连续性调查类,因为搭车调查每次所用的样本是固定的。(x ) 2. 并非什么样的

微观经济学试题库(含答案)

一、单选题(70题) 1. 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有稀缺性的() A.医生;B.苹果;C.铁矿石;D.空气; 2. 下列中的哪一个问题是最有可能被微观经济学家所研究的() A. 一般物价的膨胀; B. 整个经济中的失业; C. 总产出的增长率; D. 汽车行业中的劳动就业; 3. 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A.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 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 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应 D. 收入与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 经济学有时被称作社会科学的皇后,这是因为:() A.它强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B.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经济学; C. 它的边际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 D. 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区别。 5. 经济学家的理性行为假定:() A.仅仅在其提供有效预测的限度内才是有用的。 B.导致错误的理论,因为人们并非总是理性的。 C.只有当所有人都是理性的,才是有用的。 D.不管人们是否为理性的,都是有效的。 6. 微观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学研究()。 A.现实的经济问题,抽象的经济理论;B.个量经济,总量经济 C.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D.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7.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 8.“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9.失业问题如果反映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图上,可记为() 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一点 B.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一点

市场调查与预测试卷及答案(1)

市场调查与预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价值观念、信仰、兴趣、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属于() A.经济环境B.法律环境 C.政治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 2.市场调查是进行()的基础 A.市场分析B.市场预测 C.市场开发D.市场结构安排 3.简单随机抽样又称为() A.抽签抽样B.随机数表抽样 C.纯随机抽样D.等距随机抽样 4.问卷调查法的应用程序中,首当其冲的是要() A.设计调查问卷B.选择、确定调查对象 C.发放调查问卷D.回收、审查调查问卷 5.市场未来的规模和状况是由过去发展而来的,这反映了市场预测原则中的()A.连续原则B.类推原则 C.相关原则D.概率原则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活动与市场的关系表现为() A.与市场可以有联系B.与市场可能有联系 C.企业受市场的制约和调节D.市场只提供机会 7.抽样调查的最终目的是() A.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相应指标B.样本客观性 C.概率的可计算性D.抽样误差的最合理化 8.相关回归分析要求市场现象的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必须是()A.高度相关B.弱相关C.无关D.交叉相关 9.集合业务人员意见法中的业务人员() A.只是企业外部的业务人员B.只是企业内部的业务人员 C.是全部业务人员D.既由企业内部、也有企业外部人员 10.问卷中设计问题有两种形式,开放式和() A.半开放式B.封闭式C.框图式D.半封闭式 11.()是指在提出问题时不提供任何答案,由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填写。 A.开放式问题B.实质性问题 C.指导性问题D.封闭性问题 12.()是加工信息的基础,主要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记录、原始数据、单据等。 A.二级信息B.生产信息 C.原始信息D.企业信息 13.以年为时间单位对两年以上的市场发展前景进行预测称为() A.短期预测B.近期预测 C.中期预测D.长期预测 14.市场调查中,明确调查目的是市场调查的() A.第一步骤B.第二步骤 C.第三步骤D.第四步骤 15.指数曲线模型的阶差特征是()。

西方微观经济学题目_大一1

一、判断题(在正确的命题前面写“√”,在错误的命题前面写“X”;每小题1分,共20分) ( X )1. 支持价格是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 (√)2. 经济分析中一般假定消费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3.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指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4. 在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需求弹性系数都不一样。 (√)5. 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是消费者花在每一元钱上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 X )6.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无差异曲线是可以相交的。 (√)7.需求规律的含义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8. 规模经济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研究的是同一个问题。 (×)9.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平均。 (√)10、在一个国家或家庭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11. 边际成本曲线总是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12.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13. 一个博弈中存在纳什均衡,但不一定存在占优均衡。 (√)14.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获得相同的满足程度时,每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之比。 (√)15.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 X )16. 经济学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17. 需求弹性这一概念表示的是需求变化对影响需求的因素变化反应程度 (√)18. 消费者均衡表示既定收入下效用最大化。 ( X )19. 经济学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 X )20. 平均产量曲线可以和边际产量曲线在任何一点上相交。 (√)21. 在长期分析中,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划分是不存在的。 (√)22.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与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不相同的。 (√)23. 任何经济决策都必须考虑到机会成本。 (√)24、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弹性表示因变量的变动率对自变量的变动 率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 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5.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一厂商长期均衡时都没有超额利润。 ( X )26. 平均产量曲线可以和边际产量曲线在任何一点上相交。 (√)27. 寡头垄断市场的最大特征就是寡头厂商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中的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前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C ) 1. 在市场经济中,当鸡蛋的供给量小于需求量时,解决鸡蛋供求矛盾的下列办法中最有效的办法是: A. 实行定量供给; B. 宣传吃鸡蛋会导致胆固醇升高; C. 让鸡蛋的价格自由升高; D. 进口鸡蛋 ( C )2、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 A: 均衡价格是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 B: 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C: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 D: 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 (C )3. 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平均固定成本: A. 增加; B. 不变; C. 减少; D. 不能确定 ( C )4、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 A: 满足程度 B: 边际效用 C: 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出的价格部分

《市场调查与分析》试题库

《市场调查与分析》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市场调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 A.确定调查方法 B.选定调查对象 C.明确调查目的 D.解决调查费用 2.实行消费者固定样本持续调查,要求在连续调查过程中( ) A.样本固定不变,持续下去 B.样本隔段时间变换一次,全部更换样本 C.样本隔段时间变换一次,更换比较较小 D.样本隔段时间变换一次,更换比较较大 3.( )的市场信息具有较强的可传递性。 A.可识别 B.有序化程度高 C.目的性明确 D.描述性 4.在访问法中,哪种方法获得信息量最大( ) A.面谈调查 B.邮寄调查 C.电话调查 D.留置

调查 5.市场预测程序是( ) A.明确目的、收集资料、分析、预测 B.收集资料、明确目的、分析、预测 C.分析、明确目的、收集资料、预测 D.明确目的、收集资料、预测、分析 6.判断分析法是从事物的( ) A.量的方面进行预测 B.质的方面进行预测 C.量的方面分析判断,进行预测 D.质的方面分析判断,进行预测 7.时间序列数据会呈出现一种长期趋势,它的表现( ) A.只能是上升趋势 B.只能是下降趋势 C.只能是水平趋势 D.可以是上升、下降或水平趋势8.在一元性线回归方程 =a+bx 中,( )表示当自变量每增减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减量。 A. B. a C. b D. x 9.决策树分析法的决策准则是( ) A.最大收益期望值标准 B.最小损失期望值标准 C.最优损益期望值标准 D.最小风险标准 10.从理论上讲,决策最终选择的理想方案,应该是追求方案( ) A.最优化 B.最满意化 C.最科学化 D.最合

市场调查试题及答案

1.以下不属于有效测量的条件是:P60 C. 及时性 A. 准确性 B. 完备性 C. 及时性 D. 互斥性 2.市场调查有四类测量尺度,请问性别属于哪种?P65 A. 定类尺度 A. 定类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比尺度 3.市场研究根据市场调研课题的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正确答案: 1、探索性调研 2、描述性调研 3、解释性调研 4、预测性调研。 4.简述信度和效度的和关系。 正确答案: 1、信度低的测量工具,其效度不可能高; 2、信度高的测量工具,其效度未必高; 3、效度低的测量工具,其信度可能很高; 4、效度高的测量工具,其信度也必然很高。 5.什么是随机性误差、什么是系统性误差; 正确答案: 随机性误差是除系统性误差之外的另一类误差,是在调查过程中,由于受到无法提前预知的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调查的精确度受到影响。 系统性误差是指测量中产生的持续误差,这主要是因为测量设备、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过程所存在缺陷而造成的。 6.概率抽样的概念是什么?有哪几种形式? 正确答案: 概率抽样就是使总体内所有的个体具有相同的被抽入样本的概率,这样的样本叫随机样本。 概率抽样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以及结合上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抽样方法的多阶段抽样。 7.问卷法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优点:保证调查研究结果的客观性;便于统计处理与分析;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调查;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缺点:调查结果广而不深;调查比较呆板、没有弹性;对访问者有文化程度的要求;调查结果质量得不到保证;回收率难以保证。

8.小组座谈会有哪几种形式? 正确答案: 1、标准座谈会 2、小型座谈会 3、带有事前任务的座谈会 4、再次召回的座谈会 5、头脑风暴座谈会 6、店内(消费场所)座谈会 9.请阐述投射技术的基本假定。 正确答案: 投射技术是以一定的理论假定做基础的,它的形成是有理论渊源的。使用投射测验者,常有下列几项基本假定: 1、人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都是有原因而且可以预测的,而不是偶然发生的,即 使看起来是偶然的反应,也有必然性寓于其中。 2、在测验情境下表现的行为,不仅是个人平日有规律行为的样本,而且可以直 接反映他的人格及其他情况下的行为。 3、投射测验的刺激都是不具确定结构的、没有固定意义的,因而受试者可以自 由地反应,所表现的将为其本身自发性的创见,是具有代表性的。 4、人们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各项刺激,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对外界刺激赋 予某些意义并做出反应。 5、人们平时深藏内心深处不易外露的部分,在某种刺激下会流露出来。 6、人们对刺激的反应各有其特有的方式,这正反映了人格的功能。上述假定是行为科学者共同承认的。 10.市场实验法中实验室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进行实验设计就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对照原则。该原则是指实验因素作用的辨认和测量只有在不同情况的对照中 才能实现。 2、齐同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实验中相互比较的各组之间,除实验因素有计划 的变动外,其他因素应尽可能的相对固定。 3、随机原则。该原则是指要确保研究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被选取的同等机会。 以上三个原则中,对照原则是设计的根本,齐同原则和随机原则是实现对照原则的前提条件。 11.简述市场调查质量控制的原则 正确答案: 1、客观性原则:市场调查的结果能够真实客观地反应市场状况,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来确保市场调查的质量。

《人口社会学(专科必修)》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口社会学》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中国生育模式转变的特点。 2.简述当代中国婚姻结构的特征。 3.简述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 4.简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5.简述中国出生人口质量干预的途径。 二、论述题(共20分) 6.什么是死亡模式,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死亡模式演变的过程。 三、分析题(共30分) 7.资料:搜狐网站载,轰轰烈烈的“春运”目前已经结束。据开始时预测,这次为期40天 的春运旅客运量将达到16.6亿人次;若以往返折合8.4亿人次,就相当予全国三分之二的人 都挟裹进去,出门打了个来回。而在民工、学生、探亲、旅游“四大潮”中,以民工潮最大。1月 31日广州两大火车站的到达客流约33万人,其中南下淘金的民工占了总客流的95%以上。2月2日消息:据广东省劳动厅掌握的资料,从1月27日至30日,从铁路、公路、水路和民航进 入广东的共有317万人,其中外地民工就占了300万人,占95%以上;“数十万新民工和超过 300万的返程民工给广东省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2月5日,“火车南下抵穗的人数跌至23.2 万,比节后春运最高峰减少了近一半”;“广州东站到达客流7.2万人次,南下广州的民工人数 充其量只有5万多。”这还占到了80%以上。 请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民工潮算是人口迁移吗?(4分) (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农民进城给城市带来的影响,试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缓解春运民工潮高峰压力的看法。(20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筒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答;无论从人口生育率变化的历史过程和趋势,还是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生育模式转变过程具有显著的特征。(2分) (1)中国生育率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分)

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就是问题,这是建立在资源具有的前提下而得出的结论。资源配置,稀缺性 4、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心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是。1/4 1、每个社会必须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即生产什么、和。 1、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1、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的,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B的需求曲线向方向移动。 2、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各点相等。 6、土地的供给曲线的是一条线,它表示。 1、左 2、总效用 6、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土地的稀缺性 2、某人对于牛奶对面包的边际替代率为1/4,即一单位牛奶相当于1/4单位面包,则牛奶价格为1,面包价格为____________时,张某获得最大效用。 2、4 1、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____可能导致黑市交易。 2、如果商品X对于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小于X和Y的价格之比则该消费者可以减少X的消费,_____Y的消费,以获取最大效用。 8、土地的供给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形状 1、下。 2、增加8、接近于垂线。 1、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均衡数量。 3、实证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是,规范经济学要回答的是。 1.下降;增加。3,是什么;应该是什么。 1.在前提下,经济学研究面临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即生产什么、 和。 3.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 方向变动。 6.一个厂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其投入劳动应处在劳动的平均产量为,边际产量为的区间范围内。 9.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其需求价格弹性为。(填数值) 1、资源稀缺性,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3、反,正 6、最大,0 9、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 1、实证经济学解决的是问题,规范经济学解决的是问题。 1、是什么,应该是什么 1、选择包括、、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1、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二、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2、政府为了扶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D、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 3、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 A、消费者的收入 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 D、商品的价格

市场调查与预测试题及答案

市场调查与预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题2分,共16分。) 1、一部正在畅销的小说被作者、编剧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并投入制作,搬上荧屏,这是 信息的特征。 A.可检索性 B.可共事性 C.可转换性 D.可存贮性 2、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信息,提 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供营销管理人员了解营销环境,发现机会与问题,作为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的依据,我们把它称之为 A.营销信息系统 B.市场调研 C.市场预测 D.决策支持系统 3、企业在情况不明时,为找出问题的症结,明确进一步调研的内容和重点,通常要进行 。 A.探测性调研 B.描述性调研 C.因果关系调研 D.临时性调研 4、将某种经济统计指标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序列,再将此序列数值的变化 加以延伸,进行推算,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这是。 A直线趋势法 B.时间序列分析法 5、11.某产品的销售额时间序列符合加法模型Y=T+C+S+E,此模型中的T是指。 A..趋势变动 B.周期变动 C.季节变动 D.随机波动 6、随着行业营销费用的增加,刺激消费的力度加大,市场需求一般会随之增大,但当营 销费用超过一定水平后,就不能进一步促进需求,市场需求达到极限值,这个极限值被叫做 。 A.市场需求 B.企业需求 C.市场潜量 D.市场最低量 7、运用直线趋势法对某商场连续7年的营业额建立的直线趋势方程为Y=+(亿元),则第8 年可能实现的营业额预测值是。 亿元亿元 亿元亿元 8、下列市场调查中,最适合运用自由式问题问卷的是。 A.编辑和出版科技丛书的市场调查 B.经营一家大众快餐店的调查 C.生产中低档化妆品的市场调查 D.售卖家用厨具的市场调查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6分。) 1、只有文字、数据类的信息,才能用某种物理介质贮存起来。( × ) 2、信息在通过人际渠道传递过程中,可能会使接收者接收的信息与信息源发出的信息有很大的差异,即信息传递发生了失真现象。( √ )

市场调查与预测试卷及答案

《市场调查与预测》题库 层次:高职 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把正确答案的标号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价值观念、信仰、兴趣、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属于() A.经济环境B.法律环境 C.政治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 2.市场调查是进行()的基础 A.市场分析B.市场预测 C.市场开发D.市场结构安排 3.简单随机抽样又称为() A.抽签抽样B.随机数表抽样 C.纯随机抽样D.等距随机抽样 4.问卷调查法的应用程序中,首当其冲的是要() A.设计调查问卷B.选择、确定调查对象 C.发放调查问卷D.回收、审查调查问卷 5.市场未来的规模和状况是由过去发展而来的,这反映了市场预测原则中的()A.连续原则B.类推原则 C.相关原则D.概率原则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活动与市场的关系表现为() A.与市场可以有联系B.与市场可能有联系 C.企业受市场的制约和调节D.市场只提供机会 7.抽样调查的最终目的是() A.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相应指标B.样本客观性 C.概率的可计算性D.抽样误差的最合理化 8.相关回归分析要求市场现象的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必须是()A.高度相关B.弱相关C.无关D.交叉相关 9.集合业务人员意见法中的业务人员() A.只是企业外部的业务人员B.只是企业内部的业务人员 C.是全部业务人员D.既由企业内部、也有企业外部人员 10.问卷中设计问题有两种形式,开放式和() A.半开放式B.封闭式C.框图式D.半封闭式 11.()是指在提出问题时不提供任何答案,由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填写。 A.开放式问题B.实质性问题 C.指导性问题D.封闭性问题 12.()是加工信息的基础,主要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记录、原始数据、单据等。 A.二级信息B.生产信息 C.原始信息D.企业信息 13.以年为时间单位对两年以上的市场发展前景进行预测称为() A.短期预测B.近期预测 C.中期预测D.长期预测 14.市场调查中,明确调查目的是市场调查的()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 一、人口社会学简介 1、人口的概念 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的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关系。 2、人口的双重属性 人口的生物属性也成为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第一,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第二,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第三,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的。 3、社会学的想象力 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掌握我们的个人生活和更大的、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力量之间关系的能力。 4、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 (1)认识和分析人口过程 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人口过程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下进行的,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影响。(2)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关系 人口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社会结构是社会各要素之间的组织模式和相互关系。第一,人口的自然结构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人口的空间结构和人口的社会结构是社会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二,一定的人口结构受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观念和社会控制力量的影响的制约;第三,透过对人口结构的研究还可以透视各种社会力量的变化,因为人口结构与各种社会力量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各种社会力量的变化。 (3)认识和分析人口变迁 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结构性变迁:新体制逐步取代旧体制的变迁过程。 突发性变迁:原有体制的突然中断,并产生一在全新的体制,是一种革命。 二、中外人口社会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经济学家,发表《人口论》,提出人口的增长快于生活资料的生长,主张采取各种措施限制人口繁殖。

市场调查与分析试卷含答案精编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是市场信息工作的范畴,是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系统地生成市场信息,分析所得结果、传达研究发现及其暗含信息,为市场预测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客观过程。 A.市场调研 B.市场预测 C.市场分析 D.管理决策 2.试图扩展知识的范围,而不是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这种调研是(C )。 A基础调研 B应用调研 C学术研究 D实地调研 3.市场调研系统与( C )乃至信息的分配和使用,有着更为直接和密切的关系。 A内部数据系统 B营销情报系统 C市场管理信息系统 D决策支持系统 4.( D )主要业务是为企业客户开展定制的、非重复性的营销调研项目。 A辛迪加服务公司 B广告代理商 C企业的市场调研部 D定制调研服务公司 5.市场调研的一般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 A )。 A调研对象的确定 B调查方法选择与设计 C调研问题确定和目标陈述 D数据收集 6. 调研信息的质量的根本属性是( A ) A准确性 B时效性 C可获得性 D适用性 7.( B )指仅根据对目标总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进行调查来估计总体特征所引起的误差。A调查误差 B抽样误差 C非抽样误差 D访问误差 8.调研计划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C )。 A调研问题和目标的确认 B调查问卷的设计 C样本量的确定 D调研可行性分析 9.管理人员根本不知道营销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需要的调研是( A )。 A探索性调研 B描述性调研 C因果性调研 D预测性调研 10.指通过收集已有数据资料,并加以整理和分析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为( B )。 A文案调研 B定性调查 C定量调查 D实地调研 11.为了检测调研初始阶段的环境变化而收集信息并且发现事实是( C )。 A评估市场潜力 B确认消费类型,预测消费倾向 C市场追踪 D环境检测 12.投射技术的最主要优点是( A )。 A便于对一些保密性、敏感性问题进行调查 B有助于揭示受试者真实的意见和情感 C容易将受访者的谈话与其生理反应相联系 D一对一交流使受访者感到自己是注意的焦点 13.请学生按对食堂就餐的满意度进行评价,1代表非常满意,7代表非常不满意,请同学在1-7数字进行选择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属于(B )。 A类别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等比量表 14.“你最近使用什么品牌的牙膏?”如果按6W准则来推敲,这一问题在哪一方面不清楚?( B )。 A Who(谁) B Where(何处) C When(何时) D What(什么事) 15.(A )用于检查被调查者回答语句的语法是否正确,检查包括是否在规定填数字的地方填上了非数字的字符以及问卷中的回答是否有缺失等各种错误。 A逻辑审核 B有效性审核 C一致性审核 D分布审核 二、判断题 1.搭车调查可以归入连续性调查类,因为搭车调查每次所用的样本是固定的。(×)2.并非什么样的调研信息都可以有效消除或减少不确定性,为决策提供支持。(√)

市场调查技术试题及答案

市场调查方法与技术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共5小题) 1.市场调查的类型根据调查尺度划分有探测性研究调查因果性研究调查描述性研究调查。 2.市场调查过程的五个阶段有确定调查问题设计调查方法数据的采集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拟写调查报告 3.非概率抽样包括哪几种抽样:判断抽样方便抽样配额抽样自愿抽样 4.现场培训的几种方式:讲授模拟陪访试访 5.量表根据测量尺度划分有类别量表顺序量表定距量表定比量表 二、简答题(共48分,每题8分,共6小题) 1.简述什么是市场调查与市场调查的作用? 答:市场调查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商品或服务在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关市场营销情况的资料,从而掌握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依据的信息管理活动。 市场调查的作用:(1)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总的供求情况,据以调整、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2)通过市场调查,企业可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并按照消费者的需求组织生产和销售;(3)通过市场调查,可以发现市场机会并促进开发新产品。 2.简述什么是调查方法设计及调查方法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调查方法设计是根据调查目的,恰当的确定调查客体、调查内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方式,确定调查时间,进行经费预算,并制定具体的调查组织计划。 设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 3.简述文案调研的优缺点? 答:优点:成本相对较低,资料比较容易找到,收集资料所用时间相对较短缺点:(1)较多依赖于历史资料,难以适应和反映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2)搜集的资料与调查目的往往不能很好地吻合吗,数据对解决问题不能完全适应;(3)要求调查人员具有较广泛的理论知识、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难以把握文案调研所搜集资料的准确程度。

人口社会学

名词解释: 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再生产模式: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由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所构成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稳定状况。人口再生产有原始传统型、过渡型、和现代型。 性别的社会差异:是指两性的生物差别经由社会制度化力量的作用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以及性别分层和性别不平等。 社会分层: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口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表现为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和不平等状况。 家庭结构:是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家庭结构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家庭人口要素。即家庭规模大小,由多少成员组成;二是家庭模式要素,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 婚姻挤压:是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数量不平衡现象,表现为男性相对不足或女性相对不足现象。 社会变迁:是指经济、文化、政治、技术所引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迁,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部分的改变。 新生态范式:简称NEP。“新生态范式”认为,首先,人类是生态系统中彼此相互依赖的许多物种之中的一种。其次,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事务不仅受社会、文化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自然界中彼此内在联系的原因、结果与反馈的影响,因此有目的的人类行为会产生非预期的结果。再次,人类生活依赖与自然环境,同时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具有潜在的限制。再再次,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观点,强调尽管人类发明及其从中获得的能力可能一时扩大地球承载力的限度,但人类不可能摆脱生态法则的制约。 家庭计划:也称家庭生育计划,是指以家庭为单位各自考虑其经济条件和妻子的健康状况而有意识地安排生育数量和生育间隔的措施。家庭计划的核心是节制生育。 人口质量:从微观角度看,人口质量是个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是指个体的素质;从宏观角度看,人口质量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口综合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以及认识人类自身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条件和能力。 简答题: 1、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答:人口社会学研究内容主要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1)认识和分析人口过程。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对人口过程以及它们与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人口社会学的 研究对象。 (2)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3)认识和分析人口变迁。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认识和分 析人口变迁以及人口变迁之间与其他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人口社会学研究的 基本内容。 2、论述马寅初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1)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新人口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要求客观地估

微观经济学题库完整版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稀缺的?() A、医生; B、苹果; C、铁矿石; D、经济学课程; E、空气。 2、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A、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映? D、收入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经济学可定义为( )。 A、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 B、企业获取报酬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分配稀缺资源及不同的用途 D、人们靠工资生活 4、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 A、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 B、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盈利 C、何时无法作出选择 D、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 5、“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要被消耗光 6、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市场上贩卖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7、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

A、供给大于需求 B、失业或者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资源得到最适度分配使用 8、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则只有减少一种物品的生产才能 导致另—种物品生产的增加 C、改进技术会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 9、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紧缩 C、资源增加或者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减少,资本品生产下降 10、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11、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 A、 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己超过30000美元 12、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根本思想或目的是 A、一般均衡论 B、“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C、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D、完全竞争市场下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及两重属性。

市场调查与预测考试试题

市场调查与预测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有目的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分析市场信息,使之集中化、有序化,成为可利用的信息,这一过程是( ) A.市场调查 B.市场分析 C.市场预测 D.整理资料 2.对于企业来讲,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不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的调查形式是( ) A.几率抽样 B.非几率抽样 C.典型调查 D.市场普查 3.下列有关信息,可通过实验调查法获得的是( ) A.国民收入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B.物价指数的变动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C.股价对房价的影响 D.改变包装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4.在访问调查法中,获得的信息量最小的方法是( ) A.面谈调查 B.邮寄调查 C.电话调查 D.留置调查 5.“你穿什么牌号的旅游鞋?为什么?它的优点是什么?”这种个人面谈方式称为( ) A.倾向偏差询问 B.强制选择 C.非强制选择 D.自由回答 6.预测对象自身在较长时间内所呈现的数量变化特征保持相对稳定,这要求我们在市场预测

中遵循( ) A.类推原则 B.连续原则 C.相关原则 D.概率性原则 7.集合意见法适合于( ) A.短期市场预测 B.近期市场预测 C.近短期市场预测 D.中长期市场预测 8.时间序列综合预测模型中,其变动有正有负,正负可以抵销,故均值为零,其影响消失的变动是( ) A.随机变动 B.循环变动 C.季节性变动 D.长期趋势 9.在多元回归模型的检验中,目的是检验每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在指定显著性水平上是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的检验是( ) A.r检验 B.t检验 C.f检验 D.DW检验 10.经营决策应始终贯彻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 A.效益原则 B.科学原则 C.民主化原则 D.系统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收集市场信息要讲究效用,就是说( ) A.要将信息保存起来,以便以后有效使用 B.加工整理时,要提取有价值信息 C.要合理选择传递工具和渠道,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时间传递信息 D.要及时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E.要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信息 12.要调查“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态度”,它涉及需要收集的资料有( ) A.消费者的基本资料 B.市场营销环境 C.该商品的评价工程 D.生产商的生产情况 E.商品经销商的经营情况

市场调查试题及答案

第1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按购买对象、购买用途的不同分类,市场可分为消费品市场和(产业市场)。 2. 在正式的市场调研中,收集、整理和分析与市场营销有关的资料和数据的方式,必须是系统的和(集中的)。 3. 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 4. 较适用于数量方面的调查是(抽样调查)。 5. 市场调研的主要主体是(企业)。 6. 对调查方案的编写格式一般应包括几个部分的内容,但下述哪项内容不是必备内容(摘要)。 7. 事前编码适合于(封闭式问题)。 8. 与组织市场相比较,消费者市场具有的显着特点表现在(高频率性)。 9. 一般来说,重复抽样的误差与不重复抽样的误差相比(前者大于后者)。 10. 某市在国庆“黄金周”的市场商品零售额比平时增长330%。这属于(定量市场信息)信息。 1. 调研方案的模拟实施形式很多,主要有(客户论证会和专家评审会)。 2. 电话调查是一种非常省力、省时的直接调查方法,但它的问题是(沟通不畅)。 3. 为了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人,对其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整群抽样)。 4. 一般不制定详细而周密的计划,但能使我们对要调查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进一步深入调查提供思路的调查是(探索性调查)。 5. 当不大符合要求的问卷较少,而且不符合要求的回答的变量不是关键变量时,可以(按缺失数据处理)。 6. 判断分析法是从事物的(质的方面分析判断,进行预测)。 7. “神秘购物者测验”这种调查方法属于(观察调查)。 8. 试验法与访谈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是:采用实验法时(调查者直接干预被调查者的活动)。 9. 代填式问卷适合的调查方式主要是(访问调查、座谈会调查和电话调查 )。 实验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这主要是因为(它能证明实验变量与目标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 1. 文献资料主要来源于( AC)。 A. 企业内部资料 B. 电子邮箱 C. 企业外部资料 D. 实验对比 2. 问卷的作用包括( BCD)。 A. 容易取得对方合作 B. 便于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 C. 节省调查时间,提高调查效率 D. 实施方便,精确度高 3. 市场调查将主要经历哪些阶段( ADE) A. 准备 B. 设计 C. 组织 D. 实施 E. 总结 4. 问卷调查编码可分为( AB)。 A. 前编码 B. 后编码 C. 连续编码 D. 匹配编码 5. 选择文献资料的基本原则有(ABCD )。 A. 相关性原则 B. 时效性原则 C. 系统性原则 D. 经济效益原则

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题库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稀缺的?() A、医生; B、苹果; C、铁矿石; D、经济学课程; E、空气。 2、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A、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映? D、收入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经济学可定义为( )。 A、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 B、企业获取报酬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分配稀缺资源及不同的用途 D、人们靠工资生活 4、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 A、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 B、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盈利 C、何时无法作出选择 D、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 5、“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要被消耗光 6、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市场上贩卖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7、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 A、供给大于需求 B、失业或者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资源得到最适度分配使用 8、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一种物品的生产才能导致另—种物品生产的增加 C、改进技术会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 9、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紧缩 C、资源增加或者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减少,资本品生产下降 10、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11、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 A、 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己超过30000美元 12、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根本思想或目的是 A、一般均衡论 B、“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C、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D、完全竞争市场下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二、简答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