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洲战火:西线风云

欧洲战火:西线风云

欧洲战火:西线风云
欧洲战火:西线风云

欧洲战火:西线风云

《欧洲战火—西线风云》在前一段的市场销售上取得了不俗战绩,有一些玩家反映游戏的上手比较困难,以下是《欧洲战火》的上手指导,这会令广大玩家尽快容入到游戏当中。

1、行动/开火切

2、换

默认值是行动,显示在工具栏的左边,用Ctrl切换。三个绿色的箭头表示行动,红十字瞄准圈表示开火。

运载部队:战役中有几种运载工具,包括木板车,马匹,卡车,机动拖车,摩托车,自行车,船以及某种坦克等。每一中运载工具的信息栏中都以小图标来显示出它可以运载的部队种类。详情见后。当一个运载工具搭乘了部队时,它的信息栏右下方将显示一个大的全色头盔图标。当标准的运载工具(如马匹或车辆等)未运载部队时,显示在其上的头盔是黄色的轮廓;而非标准的运载工具(如坦克等)上则无此黄色头盔轮廓。

右键点击运载工具的信息栏即可查看它所运载的部队。再右键点击一次,显示该运载工具或处于同一格的运载工具(如果有的话)。注意:马匹,摩托车,自行车,船,橡皮艇只有在搭乘了部队才能移动,而卡车和火炮拖车的行动则不需依赖的搭乘部队,因为它们有固定配备的司机。

运载:只有当空的运载工具与部队处于同一格内,且具有相应的运载能力时,部队才能搭乘到此运载工具上。同时需要足够的行动点。当只有此两者处于一格中时,双击此格选种他们,再点击“运载/卸载”工具栏按钮即可运载或卸载。

组合运载:当一个格中有多个部队或运载工具时,按“U”键打开“工具菜单”,左键点击他们的信息栏进行选择。或者,用左右键在单个的信息栏中进行选择:右键点击可轮流选择该格中的运载工具,左键点击为选中或取消某个工具。被选中的工具将在它的信息栏中高亮显示它的名牌。

搭乘坦克:中型和重型坦克,以及大炮和反坦克炮均可搭乘部队,但不能牵引火炮。每辆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可搭乘两倍于它们的强度的部队,即三点强度的坦克可搭乘六点强度的部队。搭乘后,该车辆的信息栏的左下角将显示“配机枪的士兵”。注意:搭乘部队后,坦克和装甲车辆不能再开火。

卸载:选中已搭乘部队的运载工具,再点击“运载/卸载”按钮即可。只有卸载坦克的搭乘部队仅消耗该部队的10点行动点,大部分的运载工具将消耗25点行动点。在手册的附录中查看每种运载工具的运载/卸载消耗(或在游戏中按F4)

牵引:某些车辆(比如火炮牵引车)能牵引火炮,但不能搭乘部队。一个“反坦克炮”的图标将显示在此类车辆的信息栏左下角。

可达到的目标格:选中一个部队,按“H”键,即可高亮显示此部队在此轮中能达到的目标格(未完)

增援部队:许多关里设置了增援部队。按“S”键可查看设置的增援部队。当“战局迷雾”起作

用时,设置栏中只显示友军的增援部队。每一个增援部队都以一行表示如下信息:

用时,设置栏中只显示友军的增援部队。每一个增援部队都以一行表示如下信息:

加入;加入机会(当“战局迷雾”起作用时,显示为“??”)加入目的格;先头部队。

绝大多数增援部队包括多组部队,双击设置栏的任一“加入”选项,可弹出窗口查看该增援部队的所有部队组。左键点击设置栏中的某一增援部队,地图将自动移到该增援部队将要出现的目

标格。

加入增援部队:当战斗报告提示“增援部队已到”是,按“到达”工具栏按钮(或按“A”键)显示“到达表”。

到达表:在当前一轮中到达的增援部队均显示在此表中。左键双击表中的一个增援部队,即可HAVE THOSE UNITS PLACED。。。

暂时超载:游戏允许在一个方格中加入增援部队而不受方格承受能力限制。

转移敌军:当增援部队加入的格中已被敌军占领,敌军将被转移到临近的格中去。(空降部队例外)

空降部队和滑翔机:当这两种增援部队着陆时,地形和与敌人的接近程度将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伤亡。着陆后,用“分散”命令使他们分散隐蔽。此时他们的行动点为0,并且武器装备少,这与现实中的危险和容易失散的情况一致。

两栖部队:可在陆地和水中行驶。两栖运输工具可在陆地和浅水中搭乘其他部队。在战役中能使用的两栖部队是俄式T-37坦克,T-40坦克,英国的“美洲水牛”SHERMAN DD TANK,DUKW 卡车。

3、行动

此模式下,选定己方部队,用右键点击目标格,或者用鼠标直接拖拉。注意,不同的部队行动的范围不同,点击工具栏右边倒数第二个键即可查看其行动范围。)

积蓄行动点:部队行动时,你希望他能同时开一次火。这一点在与敌人接触上时尤为重要。

最小行动:无论将消耗多少行动点,一个部队在一轮中都可以移动一格。每一次行动最多消耗65点行动点。部队不能进入它在逻辑上无法进入的地区,比如汽车不能开进河里。

注意:游戏有时将提示部队没有足够的行动点,即便该部队有100点行动点,这一般是因为该目的格需要65点行动点,而该部队处于“积蓄行动点开火”的状态,且需要大于35点行动点才能

开火。解除它的“积蓄行动点开火”状态即可移动。

受损部队行动:一个受损部队行动时,将消耗两倍于正常部队的行动点消耗。

集体行动:使一个部队的人员集体行动。

1.纵队行动:选择一个部队,2.点击“显示部队”工具栏按钮,3.按住ALT键,4.右键点击目标5.格,6.该部队的所有人员将移动到目标7.格。如果部队处于道路纵队时很方便。

8.梯队行动:选择一个部队,9.点击“显示部队”工具栏按钮,10.按住SHIFT键,11.右键点击目标12.格,13.该部队的所有人员将向大致的方向移动,14.但不15.是精确的目标16

.格。

双时间行动和疲劳:选择某个部队,按“双时间行动”工具栏按钮即可。当部队、骑兵和马车没有被“F”标记为疲劳时,他们就可以使用双时间行动。能使用双时间行动的部队用“CHARGING SOLDIER”图标在信息栏的左边显示出来。此行动只消耗平时行动的3/4的行动点,但选定后不能撤消。

提示:当骑兵攻击时,不用双时间行动。

部队的信息栏中的F标记表示此部队处于疲劳状态,在此轮中不能进行双时间行动。在下一轮中,此F标记即消失。疲劳部队的攻击力量和防御强度都减半。

固定部队:有些关卡中的部队被固定住了,用一个红十字瞄准圈和白色的“F”显示在他的信息栏的顶部。只有当该部队遭受攻击或被释放时才能行动。战斗报告会提示部队的释放。按“F”键或点击“增援”下拉菜单,选择“释放”,可查看“释放表”中的待释放部队。

例如:释放表中的一行显示为:“12 (20%)罗马利亚第三纵队”。此句表示:罗马利亚第三纵队在地十二轮有20%的机会可以被释放。

战斗:在TALONSOFT公司的战役系列中,有五中战斗方式:

直接开火,间接开火,攻击,空袭和雷区。(空袭也可看作直接开火的一种)。能直接开火的部队不能间接开火。但能间接开火的部队可以直接开火。

通过间接开火和直接开火攻击敌人的基本方法:

1.在开火模式下,2.选择己方部队,3.

4.将鼠标5.移至敌军目标6.上,7.出现一个软攻击或硬攻击的显示。

8.按鼠标9.右键即可攻击。

在一轮中,可多次攻击同一目标。

每次直接/间接开火都会消耗一定的行动点,表示为“开火消耗”。每种部队的开火消耗显示在他的信息栏内。

直接/间接开火的效果将由射击距离和目标的防御强度来决定。

运载工具中的乘客不能攻击,也不能被直接攻击。运载工具受损时,会影响到它的乘客。当此工具是软目标时,此受伤影响会加大。

视线:视线和地形都影响攻击效果。部队不能用直接攻击来进攻他看不见的目标。地形、烟雾和一个格中堆积六个或更多的车辆、坦克残骸,都将影响到视线。详情如下:地形:取决于地形的高度。在第X页查看各种地形。或在游戏中按F3调出参数文件。

海拔变化:与真实情况一样。

天气:每一关中有一定的天气条件会影响到能见度,最大的能见度为晴天的20点,最小的为夜晚的1点。在任务信息表中有天气情况显示。每一关中的天气不会改变。详情见下表:

天气能见度天气能见度

晴朗20大雨(有时有雪)5

多云18-19雾天4

阴天15-17浓雾3

小雨(有时有雪)10-14极浓雾2

大风8-9夜晚1

薄雾6-7

烟雾:当部队处于有烟雾的方格时,可以开火和被攻击,当只有正常时的一半攻击力。X页有烟雾的详情。

部队:当一个方格中的完好部队的强度总值等于或大于13点时,该方格将阻挡视线。

残骸:因为车辆或坦克的残骸会产生浓烟,所以当一个方格中的残骸的强度总和等于或大于6点时,该方格

将阻挡视线。

未知部队:在战场迷雾中,如果友军的非装甲部队(如卡车、马车或火炮牵引车)没有运载乘客并且可看到敌军时,该敌军显示为“?”。但是需要乘客才能行动的非装甲部队(如船、橡皮艇、自行车等)则没有发现敌军的能力。

查看方格视线:左键点击从当前位置能看到的方格,再选择工具栏的“望远镜”或“V”键,即可查看被点击方格的视线。再点一次“V”键即取消此功能。注意:友军能看到某方格并不表示该方格中的敌军都是可见的。

直接开火:只有当部队能看到敌军时,才能直接开火。

在开火模式下,选中己方将开火的部队,将鼠标移至敌军目标上(该目标必须是可见的且在开火部队的射程之内),将显示一个小方框,其中的两个数字从左到右分别为:开火部队的攻击力和硬目标/软目标。攻击力与目标距离成反比。

例如:“10/4”中的“10”可能表示为一个反坦克排将对该目标格内的硬目标(有装甲)造成的攻击效果。“4” 表示为对软目标(无装甲)造成的攻击效果。

在3D图中,将开火指针指向一个有效目标并把它标记为红色时,将显示该目标的强度、名称以及开火部队的攻击力等。

例如:5-BA-20 @10表示一辆有5点强度的俄军BA-20装甲车将被造成10点的攻击效果。

当一个方格中有多个目标时,右键点击该方格,将显示“目标选择表”,从表中选择要攻击的目标即可。一个目标可无数次的被攻击,但一个攻击部队必须有足够的行动点才能攻击。

步兵对装甲部队:只要在射程之内,步兵可以攻击装甲部队,因为步兵配有短射程的轻型反坦克武器(有些MG排配有长射程的反坦克武器)。随着战争的进行,反坦克武器的摧毁力度将

提高。

自动还击:在战役系列中,部队可以对敌军的攻击进行自动还击。条件是敌军在视野内,己方部队有足够行动点用以开火消耗。可以在工具栏中选择“积蓄开火消耗”。

当部队处于“积蓄开火消耗”状态时,一个子弹图标显示在该部队信息栏的左边。这时该部队不能消耗掉其所有的行动点。游戏将自动为该部队保留至少开一次火的行动点。

设置统一自动还击:当地图中未选中任何部队时,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设置自动还击”(或按D键),弹出“自动还击表”,表中显示了所有可以自动还击的兵种。左边列有可开火的部队名单,顶部列有目标名单。开火部队的可选择射程为短、中、长。对同一个目标,一个部队的短射程只有其最大射程的1/3,中射程只有其最大射程的2/3。例如:对于一个软目标,某部队的射程

为15格,则该部队的中射程为6-10格,短射程为1-5格。

取消自动还击:在“自动还击表”中将此部队的射程设为N。

设置特定自动还击:此设置用于:命令某兵种的某个特定部队仅以短射程进行自动还击,而同一兵种的其他部队以其他方式进行自动还击。步骤为:选中某部队,按D键弹出“自动还击表”,则表中的选项仅对该部队有效。(灰色选项为无效)如果同时有多个部队被选中,则表中的选项对所有被选中部队有效。注意:当统一自动还击和特定自动还击的射程不一致时,部队优先服从短射程的命令。

间接攻击:如果敌军在视线内,大炮、迫击炮和火箭可以对其实行间接攻击,并对同一方格内的敌军有波及杀伤。间接攻击必须在上一轮先预定好着弹点(黑色圆形瞄准圈),定好后不能取消。

在工具栏上左边第二个按钮是“火炮支援”,点击它弹出“火炮支援表”,其中显示了每一个可以间接攻击的部队。每一行显示了某火炮的杀伤力、口径、类型和位置。黑色的行表示本轮中可以攻击的火炮,灰色的行表示本轮中不能攻击的火炮。(不能攻击的原因可能是该火炮正在调动,或目标在射程之外,或该火炮与他的侦察员失去联系。)火炮开火后,该火炮即从表中自动消除。双击表中的某火炮,该火炮即显示在地图正中。表中标有星号的火炮表示为“后方火炮”,他们同样可以间接攻击,但不能移动或受攻击。只要行动点足够,火炮可以多次攻击,但对装甲部队杀伤力不大。

下达攻击的命令:

1.在火炮表中双击某火炮,2.该火炮将自动显示在地图正中。

3.所有在该火炮射程内的敌军将以红色表示,4.将鼠标5.移至目的格,6.显示一个小

方条,7.其中的两个数字表示该火炮对此目的格的硬杀伤和软杀伤的效果。

8.点击右键,9.地图上显示着弹点,10.即下达攻击命令。敌军回合结束后,11.

呼叫标记:一块地区被设为间接攻击区或空袭区时,就会被标记上十字符号提醒将会被攻击。

间接攻击密度调整:

作为对正常火力调整的补充(详见本手册命令解析的开始部分,第50页)在间接攻击中,每

一个部队的强度要与正常攻击力相乘,其结果再除以6。

例:一个6点强度的目标拥有标注指数同样的攻击力。一个2点强度的目标部队只有2/6也就

是1/3标注指数的攻击力。这一计算比率是对于单一部队间接攻击的结果,例如,在同一方格中,4点强度部队与两个点强度的部队攻击效果相同。计算过程将按比例参照间接攻击力与攻击目标的强度,这样一场战斗中的结果会被计算为对单一部队攻击的全部攻击力。

施放烟幕弹:

烟幕弹:可以施放烟幕弹的部队会在信息框的左边显示出“烟幕”标记。大多数工程兵可以在间接攻击中施放烟幕,施放烟幕与正常开火一样操作,只是在右击目标空格时要松开ALT键。

效果:一个部队对方格内外实施包含施入烟幕弹的攻击时,攻击力要减半,烟幕弹没有攻击效果,另外,视线全被含有烟幕的方格阻挡。

一场战役中每一方有可用的烟幕次数被列在部队一览中(热键“U”)同盟国的烟幕次数被列在前面,然后是轴心园方面的烟幕次数,另外,状态栏中会返把目前运动方所剩的烟幕弹个数列出,当烟幕弹个数为0时,这场战役中的幸存者不能再使用烟幕弹了。

空袭:

每一回合开始,您都会被告知在整场战役中您一共有多少次空袭机会,(包括当前回合)如果您在一回合中使用了所有的空袭机会,在此后的回合中就不能再使用了,根据空袭的重要性和攻击力,比较明智的是有所保留地使用。不是每一回合都有空袭机会。

呼叫空袭时,在选择要攻击的地方左击一次,然后在工具条上单击空袭键,一个十字标记会出现在已选的地方。(这一标记同时也用于对呼叫间接攻击的标记)村注意的是,一块地区只会被确定空袭一次,如果您希望同一地区被攻击一次以上,只要在附近地区重复以上操作。

重点:一旦被确定攻击后,空袭就不能取消,也不能被再次确定。所以确定攻击前要选择正确的空袭地点。

每一次空袭的强度都可以分别被规定为“轻微”或“猛烈”,这与个别防御值是一样的。根据飞机种类的不同,空袭强度也会不同。

被确定的攻击每回合有65%的概率会来(每回合概率相同,直至空袭开始)。不是每一次空袭都会命中您指定的地区,在指定方格方圆五格的范围内,飞机会“选择”一个适当目标。范围内的目标愈多飞机空袭选定方格的机率就越小。空袭偶尔也会攻击到友军。所以在有大量友军的范围内最好不要呼叫空袭。

如果一方有一种以上的空袭类型可选,空袭开始的顺序是随机的。战役一方的空袭种类和次数会列在状态下拉菜单中的“可选空中支援”项中。如果战场迷雾是处于开启状态中时,对方空袭信息是不显示的。

防空攻击:任何部队能够防空,并且可以造成有效伤害而且没有被装载在车上,会在飞机对有防空能力部队火力范围空袭时随机开火。

注意:防空部队如果配备40mm口径以上的武器时,其攻击效果会减少75%来表现该部队在发

射频率上和反应速度上的降低。这类部队在对高空袭的防御上要优于对低空快速空袭的反应。这类枪械也更常用于对敌方地面部队的打击。

空袭:攻击的突袭值要大于0不能被中断,要处于移动状态,而且要有足够的行动力才能发动突袭(20点行动力加上陆战兵对指定方格发动攻击需要的行动力)。选择要发动突袭的部队,然后右击邻近有敌人占领的方格。如果发动突袭的条件允许,突袭标记会出现并弹出突袭对话框加以确认。如果需要,您可以采用以上方法增加攻击部队。参加突袭的部队越多,突袭成功的机率就越高。一个部队在一回合中可以发动不只一轮突袭,这由该部队的剩余行动点就定。因为突袭发生在被选择突袭的方格中,地形修正在对非机动部队突袭时不起作用。

地形阻碍:在突袭中,只有当部队能正常进入该方格时才能参加突袭。例如,没有部队能够对悬崖方格发动突袭,也不能穿过该部队不能正常通过的方格。

对碉堡突袭:机动部队不能对有碉堡的方格发动突袭(但能对有碉堡的方格发起的突袭进行反击)。该条例对地堡无效。

投降:当一个目标受到来自多方面的突袭时,有可能会投降,特别是来自相对方向的攻击,解除已确定的突袭,单击工具条上的突袭解除却可。取消计划的突袭,在“突袭”下拉菜单中选择“取消突袭”。

攻击数值和防御力修正:

每一个机动部队在突袭中的突袭值都会因攻击的方格不同而进行修正。一个被分割开的部队在被突袭时,其防御值会减半。当反击时(见下),被分割开的部队的攻击力量减半。

防御部队方格中的防御工事的防御力会修正每一个进攻部队的进攻力。攻击部队的攻击力和防御部队的防御力会根据该作战集团的指挥者的存在于否而增减。

装甲运兵车上的士兵的攻击力会减半(例如spw251人),其减半的攻击力会加在攻击装甲车上。

疲劳的攻击部队的突袭力会减半。

山地骑兵可以突袭(攻击力是人数*3)。但是,山地骑兵不能突袭有竖固目标的方格或是对建筑地型进行突袭(例如,包含地堡,碉堡,市效,乡村,特殊建筑或设施的方格)烟幕与突袭:突击进入/出任何一个有烟幕的方格时,对相关部队的进攻力和防御力没有影响。

朝向效果:部队的朝向没有效果,既使装甲朝向影响选项是开启的。

反击:

每一次突袭都会引起防御部队的反击。反击一般是采用正常攻击规则,除非是突袭被分割开的并可反击的部队。

突袭几率:因为每一次突袭都引起防御部队的反击,“突袭几率”对话框会在列出部队突袭的同时,在防御反击时的情况。(信息的详略取决于战场迷雾是否被开启)指挥官是否在场会对战

斗几率对话框中的数据进行修正。弹药不足,被分割和/或是否有防御工事(或地形修正,如果攻击部队是机动部队)在方格中也有同样的修正效果。每一次突袭,执行的人数由攻击/反击部队的强度决定的。

例:一个3点强度的P2VIE“虎”式坦克排(攻8,防2)在攻击有一个2点强度的BA-64装甲车排(攻2,防3)的村庄时,突袭几率显示为“攻击为5(*3)对3”,这一数据显示了攻击力为8

的P2V(由于村庄地形修正,攻击力降低为5)对于防御力为3的BA-64装甲车的攻击强度。(*3)表示根据攻击单位SP而定的参于进攻的攻击人数。反击行显示“防御2对12”表示。攻击力为

听BA-64对防御力为12的虎式坦克的攻击效果。攻击将在一张3:2的战况表中完成,其中有10%的几率会失去1点SP,20%的几率会中断,并有25%几率的士气修正。程序根据攻击SP获取一个相同的攻击数值,并参照各个方面的数值最后给出攻击结果。

如果BA-64排占具的是包括加固阵地的村庄方格时,攻击几率的第一行会显示“攻击3(实为5)(*3)对3”,这是指攻击单位为8的攻击力由于村庄地形修和加固阵地地形正被削减了5点。加固阵地不影响BA-64的反击效果。

解除攻击:如果您决定不对某些方格进行攻击,或将某一部队从攻击命令中除去,您必须解除一切对该部队的已定命令。解除攻击时,在“攻击”下拉菜单中选择“攻击解除”。

雷区和工兵:使用雷区是减缓或转移敌方攻击的有效方法。在游戏情节中,雷区是在每场战役中预先设定的,而且只有工兵才能消除雷区。没有工兵的部队进入雷区时会自动受到地雷伤害。扫雷部队在进入雷区时可以免受伤害。雷区的攻击力由雷区的等级决定。观看雷区的攻击力,切换到2D标准视角地图(热键4),或打开部队一览(热键U),并点击雷区。雷区攻击力被列在部队一览的右边界面中。

工兵施放烟幕:工兵有在占领格中施放烟幕的特殊能力。详见44页。

消除雷区和障碍:一个没有被隔断并处雷区或障碍方格的工兵部队在每回合的开始会自动降低1点雷区攻击力,或清除障碍物。在战役中,唯一的扫雷部队是战斗工程兵。

注意:选择“一览”菜单中“扫雷部队”选项时,所有友军中有扫雷能力的部队都会高亮显示。

桥梁和残垣:一个没有被隔断的工兵部队,在没有使用行动力时可以摧毁一块连续的殖垣或桥梁六角地形,选择工兵部队,在“部队”下拉菜单中选择“摧毁殖垣或桥梁”在对话框中选择方格

方向,并按确定键。一次摧毁行动要耗100点行动力。

战斗详解:当一方向另一方开火时,基本攻击方式算式如下:(修正后攻击力)对(修正后防御力)

这一攻防比较是决定了战果列表中的各项数据。

1、修正后攻击力计算如下:

攻击者的攻击力*防御者所在格的地形/工事修下值

防御者所在格的地形/工事修正值

详见游戏剧情参数数据文件(帮助弹出菜单)

2、修正后的防御力计算如下:

防御者的防御参数+工事附加值

直接攻击密度值:

如果目标方格的总攻击力超过了12,这个数和减去12得到一个超额攻击密度值攻击部队的攻击力再加上该数值与8%的乘积结果。

伤害报告细则:

游戏的初始设定不显示进攻者造成的伤害。选择中等详细,点击“选项”中的“细则”,选择“中等详细”。

只有在“中等详细”有效的情况下才能选择“高度详细”。在游戏运行中,伤害报告出现时,选左上角的开关。选择后会出现“*”标记。这样“高度详细”生效。

直接攻击:

多数战斗部队都是直接攻击的。条件是目标要在视线和射程之内。直接攻击要求选定方格里的特定目标(不同于间接攻击可以攻击一定范围内所有目标)。在3D地图里玩家可以直接点击要攻击的3D图标;在2D地图里,如果攻击方格里有多个目标,游戏会弹出目标确定对话框。

战斗结果:

无效:攻击对目标无伤害作用。

撤退:如果战斗部队士气过于低落,会从当前格内撤出。

分割:一个目标部队被分割后,其攻击力和防御力都会被减半。该部队不能发动进攻(但可以反击),不能向最近的敌方部队靠近,所有行动耗废的行动力加倍(最大为64)。

生命力降低:在攻击中,一个部队有可能失去一些生命力,如果生命力降为0,该部队被消灭。由于士气的低落,部队在每一回合开始也会失去生命力。

消灭:部队在失去所有生命力后,即被消灭。

士气低落:除了以上被列出的战斗结果会影响生命力外,还有35%的几率会使当前部队士气降低1点。

士气回复:

士气低落的部队会在信息框中用黄色字体列出。士气低落的被分隔部队不能回复士气。在3D 地图中,打开即时计量表并选择士气显示,可以很快地看清部队的士气。每回已方行动开始时,每一个友军部队如果士气不满,在通过士气鉴定后,可以得到1点士气。系统对每一个这样的部队投一个10面骰子,如果骰子数等于或少于目前部队士气值,士气鉴定即通过。当前格中如有指挥官在指挥该部队,会增加该部队回复士气的几率。

分割:

每回已方行动开始时,被分割的部队的士气值是满的(例:该部队当前士气比率是最大),在通过士气鉴定后可以从分割状态中解脱。系统用一个10面骰子,当投出与当前部队的士气值相同或少于该值,部队从分割状态中解脱。当前格中如有指挥官在指挥该部队,会增加该部队成功反分割的几率。

防御工事:

游戏中有各式各样的防御工事,各有其作用。

加固阵地:攻击有加固阵地的方格中的目标会使火力下降25%。这是唯一在游戏中可能修筑的防御工事。

壕沟:攻击有壕沟的方格中的目标会使火力下降44%。只有非机动部队才能利用壕沟。轮式部队在通过壕沟阵地时要消耗65点行动力。其它部队也要消耗额外的行动力。

地堡:地堡使防御部队获得额外的20点防御力,并降低25%的火力。只有非机动部队才能利用地堡。

碉堡:与地堡一样,只是防御部队只能被做一个硬体目标攻击。(由于碉堡四周被水泥

保护)。非机动部队可以利用碉堡进行防御,机动部队不能对有碉堡的方格进行攻击。

雷区:

一个没有工兵的部队进入雷区时,地雷立即对该部队造成伤害。在每回合开始时,一个没有被分割的有工兵的部队会对本方格内的雷区进行消除。雷区没有防御特效。

阻断:

被阻断的方格是进行中的障碍物。(路障,铁丝网,断树)。要进入有障碍物的方格每一个部队要消耗65点行动力。每回合开始时一个没有被分割的有工兵部队会对本方格内的障碍物进行消除。障碍物没有防御特效。

挖掘:

在游戏中,加固阵地是可建的。部队只有显示出铁铲图标的才可以进行挖掘。

战役中的地形:

旷地:旷地是大片没有植被的地形。被攻击时,处于旷地上的无装甲部队士气会下降。

TEM:1、0。隐蔽:0士气0高度0米

海滩:海滩是海岸线边平坦的砂质地。该地形适于两栖任务。

TEM:1、0隐蔽0士气0高度2米

田野:有三种不同的田野,“收获季的”,“耕作的”,“收割后的”。“收获季的”会阻割部分

视线,“耕作的”没有植被,但可以影响部分部队的行动。“收获后的”视线与矿地同样。

TEM1、0隐蔽0士气0高度2米

滩涂:这类地形完成允许车辆和步兵通过。在浅滩里的部队除非可以撤退到陆地,一般不会撤退。

TEM1、0隐蔽+3士气-1高度0米

水域:水域一般出现于湖泊、河流、运河或海域中,其深度使地面部队在没有特殊运输工具时不能通过。

TEM1、0隐蔽+3士气-1高度0米

果园:一片果树种植地,也有可能是灌木丛。

TEM1、0隐蔽-1士气0高度8米

森林:由原始树林组成,提供良好的植被和隐蔽性。

TEM1、0隐蔽-3士气+1高度25米

沼泽:一片水淹灌木林地。在苏联北部较为常见。除非有路。机动部队不能通过没有上冻的沼泽。

TEM0.9隐蔽-3士气0高度25米

湿地:有注量植被的低洼湿地。除非有路,机动部队不能通过没有上冻的湿地。

TEM0.95隐蔽-2士气+1高度3米

粗糙地:粗糙地布满了岩石和低矮灌木。没有路的情况下机动部队无法通过。

村庄:乡村建筑。在战役模式中,村庄被认为是木制建筑。

TEM0.7隐蔽-3士气+2高度10米

市郊:通常市郊做为市民居住密集地会出现在大城市的边沿地带。方格的每一面都可以进入市郊。

TEM0.7隐蔽-3士气+2高度10米。

经典战例 欧洲古代八大战役(一)

经典战例欧洲古代八大战役(一):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 一、决定希腊命运的马拉松之战 马拉松平原坐落在雅典东北四十二公里的爱琴海边,面朝阿提克海峡,背后群山环抱。马拉松平原呈新月形,有九公里长,中间最宽处约有三公里。公元前490年9月的一天,一支波斯大军在这里登陆,打破了马拉松平原惯常的寂静。六百艘波斯战舰把月牙形的海湾挤得水泄不通,岸上是三万波斯大军筑起的一座庞大的营垒。波斯大军已经在这里停留了许多天,波斯人的运输船往返穿梭,源源不断地从小亚细亚的基地运来人马,军械和给养。在紧靠马拉松平原的一座山顶上,是雅典军队的营地。雅典士兵可以居高临下俯视整个平原,观察波斯军队的一举一动。两支军队这样对峙有好多天了,山下的波斯人好整以暇,并不急于攻击雅典军队,因为拖到时间越长,波斯海军运来的部队就越多,要知道在爱琴海对岸的小亚细亚,还有十万波斯军队等着被送过来。山上的雅典营地里,气氛却十分紧张,人人都是一脸的凝重。雅典军队只有区区一万人,而这是雅典除去卫戍部队以外,能够拿出来的全部家底。除了斯巴达以外,其他希腊国家都拒绝援助雅典,而斯巴达的两千援军还要等好几天才能到达。雅典的军事委员会,由十位将军组成,分别代表雅典十个最大的家族。委员会设军政长官一名,每年在雅典贵族中选举产生。这年的雅典军政长官是卡利马什(Callimachus),他召开会议,要求大家投票决定是否立刻同波斯人决战。投票结果是五票赞成,五票反对,这就意味着卡利马什的一票将决定雅典的命运。卡利马什没有马上做出决定,他走出大帐,站在山坡上遥望人喧马嘶的波斯大营,心潮澎湃。希腊人面对的是一个近五十年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波斯帝国,无论在国力,军力上希腊和波斯都无法相比。如果选择与波斯为敌,则前途凶险,输掉任何一场战役就可能导致亡国。卡利马什思前想后,始终无法痛下决心。 1历史背景 古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帝国。公元前550年波斯王居鲁士(Cyrus)统一波斯全境,开始大规模扩张,在短短的五十年间,除中国以外的所有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腓尼基,巴勒斯坦,亚美尼亚和北印度等都被波斯征服,沦为波斯的行省或附庸。到希波战争前夕,波斯帝国已经控制了所有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又用武力使希腊周边国家色雷斯和马其顿臣服,希腊在波斯的狂飙突进中宛如汪洋中的一条小船,朝不保夕。

西方20世纪西方音乐的心得

《大学音乐基础与欣赏》的心得 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故我选修了《20世纪西方音乐》,乘此机会,陶冶我的情操,从中学习到些知识,音乐中美的旋律、变化的节奏,对人的精神、情操的陶冶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和力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音乐,大多是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道德、意志、品格和情操。 什么是音乐,生理上是种种机能,物理上是种种声音,心理上是种种情感,道理上是种种人生。归结为一句话,人类用声音表情的听觉艺术!20世纪是人类音乐史上最具表现力的一百年,人类音乐风格上最多元意义的一百年,人类美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一百年......20世纪是西方音乐大交流、大融合、大发展的时代.在这看似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表象之下,音乐思想中的建构与解放运动的交织形成了20世纪音乐发展的基本结构.现代音乐中的这种建构与解放首先始于19世纪末,当时西方世界的历史背景、人文思想和科技发展对音乐形式、内容及风格产生的巨大影响,促使传统的浪漫主义音乐结构逐渐瓦解并在其中孕育了新现代音乐结构的萌芽.在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现代音乐思想呈现出建构与解放双线交织的发展脉络,并分别从音乐本体形式、时代背景及哲学美学思潮、不同流派风格及受众群体三个方面体现出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思想中建构与解放的对立关系、并存关系、继承关系.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现代音乐逐渐进入后现代时期,在全球化经济与反文化潮流冲击下西方音乐思想表现出对现代主义的彻底解构,并逐渐建构起一种新的多元化开放性的音乐思想结构,这种新音乐思想结构也将继续影响21世纪音乐发展. 西方音乐是历史与地理共同作用下的文化体,全球学界公认七个阶段: 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公元前11世纪荷马时代—公元5世纪) 2.中世纪时期(公元5—16世纪) 3.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6—17世纪) 4.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 5.古典主义时期(1750年—1810年)

《人类文明史图鉴丛书》(又名《全球通史》) 全24卷中文版介绍

人类文明史图鉴全24卷彩图中文版资源类型: ISO 发行时间:2004年 地区: 美国 语言: 普通话 简介: [通过安全测试] 杀毒软件: Symantec 版本: 8." 1. 0."821 病毒库:2005-10-5 共享条件: 百灵带宽,上载理论不限 共享时间:12小时开机在线,除非线路故障或者机器故障。[通过安装测试]WindowsXP SP2

软件版权归原作者及原软件公司所有,如果你喜欢,请购买正版软件 原图: http: 48."jpg|800x249 《人类文明史图鉴(全24卷彩图中文版)》 开本: 大16开 封面形式: 精装本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定价:8800元 现卖价:1680 [特色及评论] 《人类文明史图鉴》(全24卷彩图版)该书是美国着名的时代华纳(Time-Warner)公司(时代生活出版公司)的品牌图书。400万字,附有精美插图近5000幅。该书剑桥、牛津、哈佛及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着名学府、博物机构的专家学者撰稿,对人类文明人生、发展的历史作了全新的阐述。全书就人与自然、城市、家庭、战争等文明侧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该书涵盖世界各大文明,并十分重视历史的分析。对各个文明的起源、发展演变、现状都以通俗明快的语言作了历史的评析。浏览全书如同漫游人类文明史的“纸上博物馆”。 权威该书是全球顶尖级出版公司,美国时代华纳(Time-Warner)公司(时代生活出版公司)最有影响的图书。

新颖绝大多数是全球出土的各种文物照片,包括一些雕塑、绘画图片。 精美既注重日常生活场景的细部描述,又不忘勾勒历史文明发展的部体面目与线索。 生动一流的专家撰稿,一流的编务班子策划制作,学术性、普及性、鉴赏性浑然一体。 视野宽阔在厚重的历史氛围中,以全新的角度提供另种历史思考的坐标。 气魄宏大从文明初曦崛起的帝国;从东方之光到独裁的阴影各种场景撼天动地。 风格独特在叙述中营造历史的现场感,引领读者想象、触摸、体验和思考历史。 内涵丰厚融汇考古学、艺术史、自然史、文化人类学、历史地理学等诸多学科的新成果。 思想深遂深切的人文关怀再现文明历程,简洁通俗的语言与历史和未来对话。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时代华纳公司(时代生活出版公司)人类文明史图书系列中的一个重要产品,原名《时代生活之世界史》是一部美国出版界极为典型的品牌图书,充分利用时代出版公司(拥有《时代》、《生活》、《人物》、《财富》、《娱乐》等着名期刊)藏量丰富的图片、文字资源来展示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 [本书目录] 第1卷人类的黎明 进化之路/人类的分布/驯化自然/初民社会的创立者 第2卷神王时代

简要回顾党史

简要回顾党史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

智慧树 20世纪西方音乐 毕明辉 章节小测正确答案

20世纪西方音乐智慧树章测答案 第一章章单元测试——音乐的史纲 1、《塞吉洛斯的墓志铭》的音乐形态是单声歌曲 2、“散而有序”中的“散”指的是区域的变化 3、西方音乐历史,目前全球公认的段分为7个阶段 4、文艺复兴之前的西方音乐历史阶段是中世纪时期 5、一部出现在1607年名为《奥菲欧》的歌剧,是巴洛克时期的作品 6、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音乐的核心活动地区为意大利 7、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重要音乐家,他一生没有离开过德国 8、古典主义时期的西方音乐活动中心在维也纳 9、泛欧洲的艺术浪潮在19世纪被称为浪漫主义 10、本集课程视频的4分35秒处,出现了一段芭蕾舞。聆听并观赏,音乐的风格属于20世纪 11、本集课程视频的4分41秒处,音乐的情绪发生了变化,此时的舞蹈者在表现紧张 12.反复聆听《塞吉洛斯的墓志铭》,旋律与里拉琴伴奏的旋律是相同的 13.中世纪时期,西方教会音乐以哪种形式为主: 人声曲 14 以下哪种音乐是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 奥尔加农 15 圣咏是一种怎样的音乐形态: 单声音乐形态 16 中世纪圣咏采用的语言是:

巴赫 B. 亨德尔 C. 维瓦尔第 D. 蒙特威尔第 18 《尤丽迪茜》是哪个音乐时期的开端标识作品:巴洛克 19 古典主义音乐三杰不包括以下哪位作曲家:威尔第 A. 莫扎特 B. 海顿 C. 威尔第 D. 贝多芬 20 20世纪西方音乐的第一时间界标是:1945 21 本集课程视频的4分35秒处,出现了一段芭蕾舞。聆听并观赏,你认为音乐的风格属于:20世纪 22 本集课程视频的4分41秒处,音乐的情绪发生了变化,你认为此时的舞蹈者在表现:紧张 第二章:音乐的风格 1、西方音乐历史段分的客观依据是风格特征 2、音乐的不同种类为称为乐种,区分不同乐种的客观依据是风格构成 3、风格一词的西文原义是一种带尖的工具 4、风格一词的中文语源要追溯到中国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前207年)建立的乐府文化运动 5、风格一词中的“风”,在中国音乐里的解释是:民歌 6、风格体的构成包括几个部分:6个 7、音乐风格体的空间构成包括几个部分:5个 8、与音乐风格体空间构成相对应的是:时间构成

人教版-政治-六年级下册--《战争风云下的苦难》教案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巨大破坏力,感悟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2.通过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 1.如何拉近战争与儿童生活的距离,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 2.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探究性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好准备以恰当的方式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和探究。 2.调查经历过困长春的老人,请他们回忆当年的情景和感受。 3.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资料和相关历史知识水平等学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同学们,童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终身难忘的记忆。可今天的伊拉克儿童,他们美丽的童年正被无情的炮火演化为一场场噩梦。(出示课本图片1)请看,照片中的这个孩子为什么这样伤心难过?(他那撕心裂肺般的哭喊声牵动了世界人民的心,成为战争带给伊拉克人民灾难的真实写照) (出示图片2)战争也让伊拉克人民的家园变成了废墟,曾经朝夕相处的乐土只能在梦中回忆,这些背井离乡的孩子,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在炮火的轰炸和摧残下,他们对这个世界只有恐惧。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痛苦和灾难呢?今天我们要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了解战争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初步感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说到战争,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同学们知道近百年来世界上发生过哪些重大战争? 2.的确,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影响世界历史、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重大战争。尤其是上个世纪的前50年,竟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至今人们还心有余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和影响?请同学们结合课本49页的历史资料,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格。 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填写完整的表格,让学生对照自己填写的内容是否一致。

简述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

简述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 众所周知,西方音乐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从宗教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到之后的浪漫主义音乐,直至20世纪的现代主义音乐。这学期我对西方近代音乐进行了大致的了解,本文主要简单介绍分析一下西方现代音乐的几种流派与形式。 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十分复杂,一百年间,音乐思潮、作曲风格、音乐技法和表现手法变化十分迅速而频繁,日新月异。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音乐创作受到了象征主义文化和印象派绘画的影响,随之出现了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印象派音乐,如同印象派绘画风格一样,主要表现倏忽朦胧的主观现象,用迷离恍惚的音乐语言,渲染出闪烁的气氛和色彩。创作手法上打破了完整的旋律和曲式,配乐上和声纤细柔和,展现给人一幅模糊的、色彩捉摸不定的音画,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奇幻的音乐世界。如德彪西的代表作《牧神午后》,一开始,长笛的主旋律就奠定了全曲田园风的基调,柔和的音色将我们带进了一个梦一般的世界。 如果说印象主义是把人们对外界的印象描绘下来,那么,把人们内心的体验表现出来的就是表现主义。表现主义音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流行在德国和奥地利的一个现代流派,同样是由绘画、诗歌领域扩展到了音乐领域。印象主义常常以大自然为主要描绘对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色彩、光线和气氛,而表现主义抓住的是人的内心的、灵魂深处的感觉和体验。表现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作曲家勋

伯格,作品强调夸张手法的应用,表现内心强烈的感受,通过梦境象征的手法来释放出心灵深处的痛苦和对现实的不满,并广泛性地运用无调性的作曲技法,作品极富表现力,如勋伯格的《乐迷披埃罗》。 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年,诞生了新古典主义乐派。它强调艺术整体各方面均衡、完美稳定,追求适度的、有控制的、理智的、普遍的感情。提倡纯音乐,使听众集中精力于音乐本身,而不是借助音乐以外的手段。代表人物有著名的斯特拉文斯基,创作时,与现代人的思想感情相结合,并使用现代作曲技法,对古典音乐进行改造。 同时,20世纪也出现了新民族主义音乐。与19世纪的民族主义音乐目标不同,19世纪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把人民的生活理想化了,抓住的是民族色彩和气氛,广泛地加以传播。而新民族主义乐派则更为深入地以科学研究的精神来探讨民族音乐,强调汲取民间音乐固有的特征和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20世纪的新民族音乐是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与西方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和技巧相结合,使用尖锐的和音,打击乐般的节奏和古典调式,丰富了现代音乐,同时也促进了现代音乐与19世纪音乐理念的决裂。 当然,提到西方近代音乐,就不得不提音乐剧艺术。百年音乐剧的发展之中,它的发展、兴旺与风靡,几乎贯穿了20世纪,横贯欧美大陆。音乐剧的巨大魅力,令全球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观众为之着迷。音乐剧作为20世纪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从最本真的意义上实现了寓教于乐。

永恒的愿望教案

四、永恒的愿望 1、回顾20世纪的战争风云 教学目标: 1、回顾历史,不忘过去。 2、了解历史上发生的战争对人类的伤害。 3、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热爱和平。 教学重点:知道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 教学难点:反对战争,尊重生命,爱好和平。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20世纪的战争风云 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学生概述1914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情况。 讨论:世界大战对人类造成的伤害 教师引导点拨世界大战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深刻认识到战争带来的灾难。 二、了解世界大战期间的大事件 结合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学生在填写课本第3页的表格。通过此表格熟悉历史事件,了解过去,了解历史。 三、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原因、 让学生结合资料,讨论: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儿童是最无辜的受害者。战争不仅剥夺了他们的生命,扭曲了他们的心灵,而且还摧残了他们的健康和生命。 第二课时 一、不忘过去 让学生把了解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主要事件,按时间的顺序写一个大事记。 二、记住英雄人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和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和英勇斗争,为最终打败法西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学生课前通过上网和其他渠道,查找到详细的资料,把其中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给大家听。 三、放飞和平的心愿。 纪录下第二世界大战的大事,为的是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场人类历史上的空前的浩劫,记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雄,珍惜和平。 让学生表达了全世界的人民对和平的期盼和对未来的祝福。把祝福写下来 四、小结。 2、迈向和平的世界 教学目标:1、了解联合国。 2、了解奥运会,体会奥运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20世纪西方音乐回顾

20世纪西方音乐回顾 钟子林字体: 【大中小】 人类已经迈入一个新的世纪。 回顾过去百年来的西方音乐,在整个西方历史发展中,它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得失如何?这些问题也许几十年后回过头来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 即便是现在,我们也能从回顾中提出一些问题来加以探讨,以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借鉴西方现代音乐。 (一)1909年在20世纪音乐史中或许是很重要的一年。 那年8月,勋伯格完成了他第一首无调性作品《钢琴曲三首》(op.11)。 无调性音乐语言显得夸张、怪诞,是与世纪初流行于德奥的表现主义流派相联系的。 表现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用极端主观的方式,把内心的苦闷、孤独、恐惧、绝望、悲痛等情绪表现出来。 欧洲音乐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自1600年以来,几个世纪所遵循的调性原则被打破了。 不过,调性原则的打破并不是突如其来的。 勋伯格之前,在德彪西印象主义作品里的模糊调性、斯克里亚宾的"神秘和弦"、理夏德·施特劳斯的乐队织体、瓦格纳的半音化和声中,调性已经趋于瓦解。 无调性音乐的进一步发展是十二音音乐。 勋伯格于1923年完成了他第一首十二音作品《钢琴组曲》(op.25)。

从此,十二音音乐作为一种作曲方法被确立下来。 十二音的原则在勋伯格的两个学生贝尔格和威伯恩--特别是后者--的作品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威伯恩把勋伯格音乐中的序列原则应用到节奏、音色等方面,以发展了一种高度浓缩和简练的音乐语言著称。 与无调性相联系的是多调性。 斯特拉文斯基在舞剧《彼得鲁什卡》(1911)中创造了所谓"彼得鲁什卡和弦",把C大调与#F大调并置在一起。 艾夫斯早在19世纪末,在没有受到同时代其他作曲家影响的情况下,使用了多调性,如《美国变奏曲》(1891)。 卡赛拉在《11首儿童曲》(1920)中运用多调性,多少含有逗趣的意味。 多调性用得最多的是米约,特别在他的《屋顶上的牛》(19)中表现明显。 兴德米特也对传统调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他的音乐是有调性的,但不同于大小调体系,而有他自成一家的、非常广泛的调性理论体系(有人称之为"泛调性")。 在节奏领域,斯特拉文斯基受俄罗斯民间音乐启发,在《彼得鲁什卡》(1911)中使用了不断变化的拍子记号。 在接着上演的《春之祭》(1913)中,不对称的节拍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巴托克在对匈牙利等地的民歌收集中,也发现了不对称的节奏,它们不同于欧洲传统音乐,如5/ 8、7/ 8、11/8等质数节拍,并将它们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之中。 于是,几个世纪以来欧洲音乐中按照规则交替的重音思维习惯被打破了。

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课《战争风云下的苦难》第二课时《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战争是一个离儿童生活较远的话题。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感受战争的残酷和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两个方面来认识战争。在本课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上仍然在不断发生的战争与冲突,激发学生去关注战争中的人们,通过对比体会战争中的儿童生活有多么困苦与艰辛,产生热爱和平的情感,进而从战争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战争后遗症等角度,让学生看到战争巨大的破坏力,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深远影响,懂得和平的美好;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和探究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巨大破坏力,感悟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2.通过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 战争引发的多种灾难和影响。 教学难点 1.如何拉近战争与儿童生活的距离,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 2.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探究性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好准备以恰当的方式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和探究。 2.调查经历过重庆大轰炸的老人,请他们回忆当年的情景和感受。 3.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资料和相关历史知识水平等学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1.同学们,童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终生难忘的记忆。可今天的伊拉克儿童,他们美丽的童年正被无情的炮火演化为一场场噩梦。(出示课本48页图片1)请看,照片中的这个孩子为什么这样伤心难过?(他那撕心裂肺般的哭喊声牵动了世界人民的心,成为战争带给伊拉克人民灾难的真实写照) 2.(出示课本48页图片2)战争也让伊拉克人民的家园变成了废墟,曾经朝夕相处的乐土只能在梦中回忆,这些背井离乡的孩子,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3.在炮火的轰炸和摧残下,他们对这个世界只有恐惧。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痛苦和灾难呢?今天我们要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板书课题:《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 (二)活动一:了解战争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初步感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说到战争,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同学们知道近百年来世界上发生过哪些重大战争? 2.的确,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影响世界历史、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重大战争。尤其是20世纪的前50年,竟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至今人们还心有余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和影响?请同学们结合课本49页的历史资料,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格。 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填写完整的表格,让学生对照自己填写的内容是否一致。 (出示表格的前3项内容)从表格里的这几组(红色)数据中,你发现世界大战的影响范围有多大?你有什么感想? 3.这两次世界大战战争费用分别是多少?造成了多大的财产损失?(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 也许这些抽象的数字,还不能让我们明白战争对人类财产的破坏和损失有多大,可下面的这些图片资料,就是历史最有力的证据──(出示二战期间上海、伦敦、斯大林格勒、华沙等地被轰炸为废墟的一组图片,教师简短介绍。) 看了这一组历史照片,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一次战争就意味着城市的毁灭以及众多的百姓无家可归。刚才的统计数据和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足以证明战争对财产的破坏让人触目惊心。(板书:财产的损失) 4.战争的双方本身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物资和军费,因而世界大战也是全人类最沉重的经济负担。伊拉克战争已经让美国耗费了500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相当于一个普通非洲国家十多年的全部工农业生产总值。孩子们,假如没有战争,你最希望把这些费用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情?(教师随机点评) (三)活动二:深入探讨战争对生命的摧残 1.战争对财产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损失让我们深感痛心,可战争对生命的摧残却更让人恐惧和震惊。谁来告诉大家,两次世界大战分别伤亡了多少人?总共伤亡了多少人?(9000万)

高考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易错雷区,步步为赢】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2.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第28任总统,他所秉持的国际事务中的理想主张被后人称为“威尔逊主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非常有兴趣地观察到,从所有的地方,从所有的思想中,从所有的讨论中,都建议:现在必须有的不是实力均衡,不是一个反对另一个的强大的国家集团,而是建立一个单一的、压倒一切的强大的国家集团,它是世界和平的委托人。 ——1918年12月28日威尔逊的演说(1)材料中提出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主张针对哪一国际问题? (2)结合史实,说明威尔逊的主张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 材料二 1945年9月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说,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标是……使日本从属于美国。同时,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把日本作为将来合作者的想法,无论在道德上和感情上都是不能接受的。 ——高兴祖《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战后初期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而不是日本?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导学案《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导学案 课题:《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学习小主人:六年级班学生 主备教师:审核教师: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的学习,能够说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2.通过搜集、整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他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图片、文字资料,培养收集、整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学习重点: 战争引发的多种灾难和影响。 学习难点: 1. 拉近战争与我们生活的距离,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 2.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探究性解决问题。 课前: 结合课文内容搜集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的相关资料。 课中: 一、自学交流一: 1.播放视频:《战争请你离孩子远点》(4分钟)

看后结合教材48页内容讨论交流战争给带来了什么? 交流后总结:战争给儿童带来的是恐惧、是流血、是失去亲人、是无家可归,是生命,是痛苦,是灾难…… 2.请对教材49页收集的有关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进行整理,完成下面的表格: 结合表格及教材50页内容,再次谈谈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总结: 战争对财产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损失让我们深感痛心,可战争对生命的摧残却更让人恐惧和震惊。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都同样的残酷而惨烈,每场战争都轻而易举地夺走了双方士兵的生命,这是人类的灾难和悲哀。 战争造成的物质损失,可以通过重建来补回;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心灵创伤,将长久难愈。 二、自学交流二 请同学自学课本51页,结合佐佐木贞子,说一说高科技战争带给人类的是什么? 交流后总结:人类经过几千年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积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可一次小小的战争就足以让她毁于一旦。高科技战争带给人

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本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根本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支配全球的世界格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欧洲在地理上、政治制度上和意识形态方面都被一分为二,并处于美国和苏联的控制之下。19世纪欧洲建立的世界霸权地位如落花流水,一去不复返了。与欧洲的不断衰落同步进行的是它所代表的殖民主义的步步后退以及最终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终于得以完成。这是人类历史的极其巨大的进步,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变化。 与欧洲的衰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与苏联的不断崛起,这一过程同样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它使美苏对峙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取代了西欧列强主宰全球的时代。这个新的两极格局的基石,就是二战中后期由“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确立的雅尔塔体系。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雅尔塔体系反映了二战以后的世界现实,并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它对战后的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留给冷战后的世界的宝贵遗产。首先,雅尔塔体系第一次将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这就在总体上制约了美、苏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能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因此,在二战后东西方紧张对峙,局部战争始终不断的情况下,冷战中的两个主要角色美国和苏联之间从未发生过直接的军事冲突,这便形成了冷战的最基本特征:它既是战争,又是和平,从而使世界维持了整体的和平状态。其次,雅尔塔体系所提倡的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决定了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潮流。不仅如此,在雅尔塔体系演变而来的两极格局中,也蕴育着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在雅尔塔体系下,衰落的欧洲通过西欧的联合而走向复兴。这一联合进程使西欧成长为相对独立于美苏两极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级力量,成为促进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动力之一。 与此同时,亚太地区的变化同样翻天覆地。在战败的日本逐渐发展为经济大国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当中国终于恢复了它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时候,全世界也看到了一个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崛起,并成为国际事务中最不能被忽视的力量。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正是在雅尔塔体系实际运作而导致的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它蕴育了两极解体的力量,蕴育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互宽容态度,蕴育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方向。 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世界大战是20世纪的特有现象。然而,50多年来世界无大战也是一个基本的事实。这无疑引起了人们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

欧洲殖民史及三十年战争

欧洲殖民史及三十年 战争 本文重心在大明与早期列强争夺殖民主导权,以下历史为殖民者开辟领地的过程及手段,有耐心的朋友不妨一看,没兴趣的朋友大可略过,直接点击正文。 欧洲殖民扩张伴随新航路的开辟而开始。继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后的殖民国家是英国、法国和荷兰。它们后来居上,压倒了西班牙和葡萄牙。 英国的殖民扩张新航路发现以后,英国成了世界航路的中心。它也开始试图进行海上探索活动。但是,16世纪,西班牙是掌握海上霸权的殖民大国,英国还不具备同它抗衡的力量。因此英国海外活动伴随着海盗行径,出现了许多冒险家如霍金斯、德雷克等。他们到非洲掠夺黑人卖作奴隶,截击西班牙人从美洲运回金银的船只,还不时袭击西班牙的殖民港口。他们的海上抢劫活动还得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支持和鼓励。 早在1497年,居住在英国的意大利人约翰•;卡波特经英王授权,从英国出发远航,寻找通往印度的西北航线,结果到达纽芬兰,宣布那里为英国殖民地。第二年,他同他的儿子航行到今天美国的东海岸。16世纪后半期,英国的海外活动更加频繁,他们又沿西 伯利亚北部试航,寻找通往中国的东北航线,但是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找到通往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同时英国的贵族和商人相继建立了许多公司,扩大海外贸易,并企图抢占殖民地。 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17世纪开始,英国积极在海外进行殖民扩张。1600年,伦敦商人组成英国东印度公司,不久又组成伦敦公司和朴 茨茅斯公司,开始向亚洲和美洲殖民。100余年间,英国在印度控制了许多殖民据点,站稳

了脚跟。与此同时,英国的伦敦公司于1607年开始向北美移民,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1620年,由朴茨茅斯公司组织的移民,到达北美,奠定了另一块殖民地马萨诸塞的基础。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共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另外,它还在西印度群岛夺取了许多岛屿。 17世纪初,英国开始集中力量侵略印度。1613年,在印度西海岸的苏拉特建立了贸易据点,然后相继在东西海岸取得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孟买,此后就是从这些据点向印度其他地区扩张的。在北美,除13个殖民地以外,加拿大北部的哈德逊湾地区也属于英国,在加勒比海,英国还占有百慕大群岛和牙买加岛。 法国的殖民扩张早在16世纪上半期,法国也在海上探索新航路。航海家雅克•;卡提耶沿着卡波特的路线航行,到达北美的圣劳伦斯河流域,同样没有找到通往亚洲或印度的航线。法国在北美进行殖民活动,也同英国一样始于17世纪初。经过几十年的开拓,法国控制了从圣劳伦斯河到密西西比河的广大地区。 1600年,法王准许法国公司在圣劳伦斯河流域建立居民点,进行贸易。几年以后,魁北克城作为一个皮毛贸易中心建立起来,后又建立了蒙特利尔城。沿圣劳伦斯河到五大湖区,法国建立了一块广大的殖民地,称新法兰西。法国殖民者同印第安人进行皮毛交易,牟取暴利。他们探索大湖区,又沿密西西比河试航,1682年沿河南下,到达河口。法国宣布这一广大地区为它的殖民地,称之为路易斯安那。在西印度群岛,法国后来占有一些岛屿如海地等。 法国还成立了许多公司,对东方进行殖民扩张。法同占有东非的马达加斯加岛。1673年,法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东海岸建立殖民据点本地治理,几年以后又把殖民势力向北推进到孟加拉,建立了另一个殖民据点昌德纳戈尔。法国殖民者还雇用印度人组织军队,掠取领土,一度势力强大。

毕明辉20世纪西方音乐章节答案参考

智慧树毕明辉20世纪西方音乐 章节答案参考 (本人经过初步整理材料筛选的,未经过精加工。不能作为标准答案,仅供参考。若材料整理有误,谅解,谢谢合作) 第一讲:音乐的史纲 1、《塞吉洛斯的墓志铭》的音乐形态是单声歌曲 2、“散而有序”中的“散”指的是区域的变化 3、西方音乐历史,目前全球公认的段分为七个阶段 4、文艺复兴之前的西方音乐历史阶段是中世纪时期 5、一部出现在 1607 年名为《奥菲欧》的歌剧,是巴洛克时期的作品 6、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音乐的核心活动地区为意大利 7、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重要音乐家,他一生没有离开过德国 8、古典主义时期的西方音乐活动中心在维也纳 9、泛欧洲的艺术浪潮在 19 世纪被称为浪漫主义 10、本集课程视频的 4 分 35 秒处,出现了一段芭蕾舞。聆听并观赏,你认为音乐的风格属于 20 世纪 11、本集课程视频的 4 分 41 秒处,音乐的情绪发生了变化,你认为此时的舞蹈者在表现紧张 12、反复聆听《塞吉洛斯的墓志铭》,旋律与里拉琴伴奏的旋律是相同的 13、中世纪时期,西方教会音乐以人声曲形式为主

14、奥尔加农是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 15、圣咏是单声音乐形态 16、中世纪圣咏采用的语言是拉丁文 17、巴洛克音乐晚期三杰: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 18、《尤丽迪茜》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开端标识作品 19、古典主义音乐三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20、世纪西方音乐的第一时间界标是 1945 年 21、本集课程视频的 4 分 35 秒处,出现了一段芭蕾舞。聆听并观赏,你认为音乐的风格属 20 世纪 第二讲:音乐的风格 1、西方音乐历史段分的客观依据是风格特征 2、音乐的不同种类为称为乐种,区分不同乐种的客观依据是风格构成 3、风格一词的西文原义是一种带尖的工具 4、风格一词的中文语源要追溯到中国秦朝(公元前 221 年至前207 年)建立的乐府文化运动 5、风格一词中的“风”,在中国音乐里的解释是:民歌 6、风格体的构成包括几个部分:6 个 7、音乐风格体的空间构成包括几个部分:5 个 8、与音乐风格体空间构成相对应的是:时间构成 9、旋律的希腊语原义是:歌曲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教学设计 合肥市高刘小学郑学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巨大破坏力,感悟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2、通过搜集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习搜集、整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 战争引发的多种灾难和影响。 教学难点: 1、如何拉近战争与儿童生活的距离,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 2、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探究性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资料和相关历史知识水平等学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1、同学们,在没上新课内容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新闻,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这段视频新闻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在

这件事情当中,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生:这段视频新闻讲述了一件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 生:在这件事情当中,老百姓是最大的受害者。 2、师:老师这里搜集了两张在这场战争中拍下的照片。 (出示课本图片1)请看,照片中的这个小男孩为什么这样伤心难过?(他那撕心裂肺般的哭喊声牵动了世界人民的心,) (出示图片2)这些人坐上卡车,准备到哪去?他们为什么要离开自己朝夕相处的家园呢?战争也让伊拉克人民的家园变成了废墟,曾经朝夕相处的乐土只能在梦中回忆,这些背井离乡的孩子,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3、师:在炮火的轰炸和摧残下,无辜的老百姓成了这场战争的最大受害者,许多孩子美好的童年被无情的炮火演化成为一场场噩梦。他们有的失去自己挚爱的亲人,有的失去自己朝夕相处的乐土,有的成为孤儿,有的不得不背井离乡。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痛苦和灾难呢?今天我们要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板书课题:《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二)活动一:了解战争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初步感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说到战争,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同学们知道近百年来世界上发生过哪些重大战争? 2、的确,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影响世界历史、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重大战争。尤其是上个世纪的前50年,竟然爆发了两

欧洲的二战反思

欧洲的二战反思 历史上,欧洲是近代两次世界大战的源头,也是对战争的惨烈感受最深刻的地区之一,因而这里有着丰富的战争文化反思。 对一战,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春秋无义战”,只是新老强权之间一场“竞于力气”的战争;对二战,由于法西斯主义的极端反人类性质,便有了一种大是大非的分野,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战后思索。 在欧洲,对战争的反思是与对文明、文化和人性的深层思索相联系的。以德国法西斯主义为例,从表层看,它以种族优越感为精神基础,以反犹主义为煽情手段;从思想特征上看,它具有神秘主义和非理性崇拜的特点;从深层看,它与西方文明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暴力推崇倾向有相当的关联。60年来,欧洲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法西斯主义的分析批判一直在进行,而且越来越深入,以至直指西方文明核心价值的某种缺失。 在欧洲,对战争的反省具有一种全民性质。希特勒只是一狂热偏执的煽动者,但民众在狂热中迷失,在狂暴前怯懦,却是他得以登台的背景。历史证明,犯罪行为一旦披上一种“政治正确”的外衣,便是一场社会灾难。反犹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的根源之一,但在欧洲,反犹主义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文化。二战后,法国、波兰等国对此也进行过反思乃至道歉,说明反思并不是战败国的专利,而是人类对人性的再梳理和提升。 在欧洲,对战争的反思,对历史的态度有一句名言:宽恕,但不忘记。一方面,在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关系史上,恩怨之事所在多有,如无宽恕之心,或会化为冤冤相报的“西西里式仇杀”。另一方面,历史的事实和是非如不理清,历史的教训如不记取,战争罪犯如不被绳之以法,不仅受害者人心难以平复,加害者还会图谋东山再起,悲剧还会重演。 在欧洲,对战争的反思,也是一种良知的拷问,是一种人生态度的重建。记得看过一个纪录片,二战后,法国出现了对通敌者的街头追打、游街、妇女剃光头之事,法国人对此也进行了反思:如果你反对纳粹,就不能仿效纳粹对犹太人的行事方式。正义的裁判是基于人格尊重的法律裁判,并非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今天,在欧洲,人们已安享了60年和平。但在世界范围并非如此。在二战之前和期间,犹太民族饱受磨难,流离失所;今天,在中东,另一个民族也在饱受磨难,流离失所。悲剧在角色转换后继续上演,令人长叹。60多年前的战争离我们并不远,导致战争和灾难的文化基因仍然存在,借用伏契克的一句话:善良的人们,你们要警惕。 二战结束和德国统一的欧洲意义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笼罩欧洲的二战硝烟终于熄灭。今年,战争结束60年后,欧洲人将再一次打开历史的闸门,让痛苦、悲哀的记忆涌流。然而,不管是当初的失败者还是胜利者,欧洲人将不再沉湎于对战争的回忆,他们更着眼于未来。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来说,其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大陆保持和平的时间记录。更重要的是它给人们带来的欧洲人致力于开启永久和平之门的深刻启示。 欧洲是一个不断产生新事物的大陆,其中不乏影响深远的制度创新。战后的历史证明,欧洲文明正以一种新的制度在延续。欧洲人用创造新的共同发展模式来应对战争、冲突以及全球化的挑战。这个模式就是“欧洲一体化”,它既是一种制度,也是追求“欧洲大同”宏伟理想的一个漫长过程。欧洲人从来没有这么自信与雄心勃勃。2004年5月1日,欧盟接纳了10个新成员国,并决定在2005年10月与土耳其正式举行入盟谈判,欧洲的政治家们正准备实现“一体化”模式跨出欧洲的梦想。 欧洲的真正的统一始于德国的统一。战后,德国人始终敢于直面纳粹历史,认真谢罪、深刻反省已成为德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1990年10月3日,德国结束了分裂的历史,欧洲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德国虽为统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德国人也因此成熟了许多,特别是他们融入欧洲的意识和促进欧洲一体化的主动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有更多的德国人首先会将自己视为欧洲人,然后再称自己是德国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