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虾蟆,会州人。世为保甲射生手,与兄禄大俱以善射应募。兴定初,禄大以功迁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进官一阶,赐姓颜盏。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夏人怜其技,囚之,兄弟皆誓死不屈。朝廷闻之,议加优奖,而未知存没,乃特迁禄大子伴牛官一阶,授巡尉职,以旌其忠。其后兄弟谋奔会,自拔其须,事觉,禄大竟为所杀,虾蟆独拔归。上思禄大之忠,命复迁伴牛官一阶,遥授会州军事判官,虾蟆遥授巩州铃辖。会言者乞奖用禄大弟,遂迁虾蟆官两阶,授同知兰州军州事。是年冬,虾蟆与巩州元帅田瑞攻取会州。虾蟆率骑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为神。城上有举手于悬风版者,虾蟆射之,手与版俱贯。凡射死数百人。夏人震恐,乃出降。盖会州为夏人所据近四年,至是复焉。甲午春,金国已亡,西州无不归顺者,独虾蟆坚守孤城。丙申岁冬十月,大兵并力攻之。虾蟆度不能支,集州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以击攻者,杀牛马以食战士,又自焚卢舍积聚,曰:“无至资兵。”日与血战,而大兵亦不能卒拔。及军士死伤者众,乃命积薪于州廨,呼集家人及城中将校妻女,闭诸一室,将自焚之。虾蟆之妾欲有所诉,立斩以徇。火既炽,率将士于火前持满以待。城破,兵填委以入,廛战既久,士卒有弓尽矢绝者,挺身入火中。虾蟆独上大草积,以门扉自蔽,发二三百矢无不中者,矢尽,投弓剑于火自焚。城中无一人肯降者。虾蟆死时年四十五。土人为立祠。

(节选自《金史·郭虾蟆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B.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C.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

D. 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兴定”,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还有王公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B. “阶”,官员的品级,是区分官员地位高低的等级。北魏、唐、宋都有分品分阶。

C. “遥授”,官员在遥远的地方被朝廷授予官职,其获授官职后再前往就任。

D. “祠”,为纪念伟人名士或者祖先而修建的供舍,也有活人为自己修建的“生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虾蟆忠于国家。他被金人俘获囚禁,誓死不屈,最终逃出;国家灭亡,西州皆归顺,独他坚守空城。

B. 郭虾蟆很有谋略。他拔掉胡须,改头换面,逃归朝廷;攻打会州时,他和部下采用奇策,攻敌不备。

C. 郭虾蟆擅长射术。他攻取会州时总共射死几百人,城上有士兵在悬风版后举手的,手、版都被他射穿。

D. 郭虾蟆作战英勇。蒙古兵破城后,他站在大草堆上,用门板做掩护,射杀敌人直到箭尽,投火自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

②虾蟆率骑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为神。

【答案】(1)A

(2)C

(3)A

(4)①(郭虾蟆)又射死一个人,箭穿过那人的双手射在树上。敌人非常害怕,城池被(夏人)攻破,郭禄大、郭虾蟆一同被抓。②郭虾蟆率领骑兵五百人都披着红色的僧衣,隐蔽着从会州南山下来,西夏人仓卒仰望他们把他们当做神兵天将。

【解析】【分析】(1)本题中,“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意思是:西夏人军攻打会州的时候,郭禄大远远看见西夏军队的主兵将领和战马都披着铁甲出入阵中,在大约两百步的时候,郭禄大一箭射中西夏主兵将领的咽喉,杀死他。“会州”是“攻”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CD;“者”,……的人,“其主兵者”是“遥见”的宾语,应与后文断开,排除B。故选A。

(2)C项,“官员在遥远的地方被朝廷授予官职,其获授官职后再前往就任”错误,“遥授”,为授予官衔,而不须到任。故选C。

(3)A项,“他被金人俘获囚禁”错误,根据“夏人怜其技,囚之”可知,原文说是西夏人囚禁了郭蛤蟆。故选A。

(4)本题①中,“又射一人”,省略句,省略主语“郭虾蟆”;“矢”,箭;“贯”,穿过;“禽”,通“擒”,被抓住。②中,“被”,通“披”披着;“赭衲”,红色的僧衣;“猝”,仓卒。

故答案为:⑴A;⑵C;⑶A;

⑷①(郭虾蟆)又射死一个人,箭穿过那人的双手射在树上。敌人非常害怕,城池被(夏人)攻破,郭禄大、郭虾蟆一同被抓。②郭虾蟆率领骑兵五百人都披着红色的僧衣,隐蔽着从会州南山下来,西夏人仓卒仰望他们把他们当做神兵天将。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

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宽父无晦,袁州刺吏。宽通略,以文词进,骑射、弹棋、投壶特妙。景云中,为润州参军,刺史韦铣为按察使,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转太常博士。礼部拟国忌之辰享庙用乐,下太常,宽深达礼节,特建新意,以为庙尊忌卑则登歌,庙卑忌尊则去龠。中书令张说谓宽明识,举而行之。再迁为刑部员外郎。有万骑将军马崇正昼杀人,时开府、霍国公王毛仲恩幸用事,将鬻其狱,宽执之不回。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选吏部侍郎,及玄宗还京,又改蒲州刺史。州境久旱,入境,雨乃大浃。迁河南尹,不附权贵,务于恤隐。政乃大理。改左金吾卫大将军,一年,除太原尹。

赐紫金鱼袋。玄宗赋诗而饯之,曰:“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天宝初,除陈留太守,兼采访使。寻而范阳节度李适之入为御史大夫,除宽范阳节度兼河北采访使替之。时北平军使乌承恩恃以蕃酋与中贵通,恣求货贿,宽以法按之。檀州刺史何僧献生口数十人,宽悉命归之,故夷夏感悦。

宽以清简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及韦坚构祸,宽又以亲累贬为安陆别驾员外置。林甫使罗希奭南杀李适之,纡路至安陆过,拟怖死之。宽叩头祈请,希奭不宿而过。宽又惧死,上表请为僧,诏不许。然崇信释典。常与僧徒往来,焚香礼忏,老而弥笃。累迁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银青光禄大夫,入拜礼部尚书。十四载卒,年七十五。诏赠太子少傅,赙帛一百五十段、粟一百五十石。兄弟八人,皆明经及第,入台省,典郡者五人。

(节选自《旧唐书·裴宽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B.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C.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D.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体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投壶,古代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若不会,就用箭投酒壶代替。

B. 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主要职责是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

C. 蕃酋,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的称谓。除“蕃”字以外,还有“蛮”“夷”等字眼。

D. 生口本指俘虏。后以俘虏为奴隶,即用作奴隶的称呼。从文中语境看,是俘虏之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宽官居太常,通晓礼仪礼节。礼部打算皇帝忌日那天在宗庙配乐祭奠,裴宽认为庙尊忌卑就可以登堂而歌,否则不可,张说按这种说法予以施行。

B. 裴宽不惧权贵,敢于秉公执法。万骑将军马崇白天杀人,尽管权贵王毛仲想出卖官爵,枉法断案,但身居刑部员外郎的裴宽依然逮捕了马崇。

C. 裴宽关心百姓,深得皇帝赞赏。他刚来到蒲州任职,久旱的蒲州就下了一场透雨,这件事从侧面表现了裴宽对百姓的体恤,唐玄宗曾赠诗予以褒扬。

D. 裴宽受累被贬,试图躲避灾祸。裴宽因受韦坚的牵连被贬安陆,罗希奭绕路经过安陆,打算恐吓裴宽,让他自杀,裴宽因怕死上表辞官,出家为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

②宽以清简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

【答案】(1)C

(2)C

(3)D

(4)①(韦铣)将他引荐为判官,裴宽清廉干练,善于剖明决断,韦铣着重他的才干,将女儿嫁给他。②裴宽以清廉简约为政,所以他到哪里,人们都爱戴他,当时希望裴宽担任宰辅。

【解析】【分析】(1)本题中,“友爱”是说裴宽性情友爱,而“宦达”是说裴宽的“弟兄”,也就是说“弟兄”应是“宦达”的主语,故应在“弟兄”前断开,排除BD两项;“宦达”的主语是“弟兄”,而“亦有名”的主语是“子侄”,这是两个独立的句子,应在“宦达”和“子侄”之间断开,排除A项,故选C。

(2)C项,“蕃酋”,“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的称谓”错误,“蕃酋”应是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谓。故选C。

(3)D项,“裴宽因怕死上表辞官,出家为僧”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宽又惧死,上表请为僧,诏不许”,意思是“上表请求出家为僧,皇帝下诏不准”,是“上表请求出家为僧”,且皇帝不准。故选D。

(4)第一句,句首添加主语“韦铣”;“引为判官”省略代词“之”,应为“引之为判官”,“引”,引荐,“为”,动词,做,担任;“清干善于剖断”的主语是“裴宽”,“清干”,清廉干练,“剖断”,剖明决断;“重”,看重;“其”,代词,他的,指裴宽的;“以”,介词,把;“妻”,名词活用为动词,嫁给他为妻子;“之”,代词,代裴宽。第二句,“以……为”,用(凭借)……处理“清简”,清廉简约;“故”,所以;“所莅”,所字结构,“莅”,到,“所莅”,到的地方;“之”,代词,代裴宽;“望”,希望;“望”后省略代词“之”,即“裴宽”;“为宰辅”中“为”是动词,担任。

故答案为:⑴C;⑵C;⑶D;

⑷①(韦铣)将他引荐为判官,裴宽清廉干练,善于剖明决断,韦铣着重他的才干,将女儿嫁给他。②裴宽以清廉简约为政,所以他到哪里,人们都爱戴他,当时希望裴宽担任宰辅。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⑵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有些文化常识生疏,可以采用语境法。可以把所给文化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所发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⑶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语段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分析能力。该试题首先要总观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然后把试题选项带入原文相应答题区间进行对照比较,即可找出得失。设题者常常会从语言的准确与否,因果关系,时空关联,张冠李戴人物事件错位或无中生有等角度出题。

⑷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附参考译文】

裴宽父亲名无晦,任襄州刺史。裴宽通晓谋略,凭借文章出任官孽,骑射、弹棋,投壶等技艺特别精通。景云年间,任润州参军,刺史韦铣担任按察使,将他引荐为判宫,裴宽清廉干练,善于剖明决断,韦镜看重他的才干,将女儿嫁给他。裴宽转任太常博士。礼部打算在皇帝的忌日那天在宗庙配乐祭奠,事情交给太常,裴宽深明礼节,特意提出新的理解,认为庙尊忌卑就可以登堂而歌,庙卑忌尊就应当禁止音乐。中书令张说认为裴宽见识高明,都按他的想法施行。经过两次升迁,担任刑部员外郎。有万骑将军马崇白天杀人,当时开府、霍周公王毛仲受皇帝宠幸掌握权柄,准备收受贿赂,出卖官爵,枉法断案,裴宽逮捕马崇,没有回复。宽性情友爱,弟兄大多官位显达,子侄也有名声,在东京建房同住,八座院落相对,外甥和诬辈都有休息的地方,击鼓吃饭,当代的人都认为这是荣耀的事。被选吏部侍郎,等刘玄宗返回京城,又改任蒲州刺吏,州里久旱,裴宽来到这里,雨才下透。升为河南尹,不阿附权贵,致力于救济苜姓,政事于是治理得非常好。改任左金吾卫大将军,一年后。担任太原尹。

被赏赐紫全鱼袋。唐玄宗赋诗赠给他,说:“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天宝初年,任陈留太守,兼任采访使。不久范阳节度李适之入朝任御史大夫,裘宽就接替他破任命为范阳节度兼河北采访使。当时北平军使乌承恩依仗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和太监通好,恣意贪求财物,裴宽依法查办他。檀州刺史何僧献上几十个俘虏,裴宽都让他们回家,所以少数民族部落感动高兴。

裴宽以清廉‘简约为政,所以他列哪里,人们都爱戴他,当时希望裴宽担任宰辅。等到韦坚遭遇灾祸,裴宽又因亲属关系多次被贬,任安陆别驾员外置。李林甫派罗希奭到南方杀掉李适之,绕路经过安陆,打算恐吓裴宽,让他自杀,裴宽叩头请求,希奭没住下就离开了。裴宽又怕死,上表请求出家为僧,皇帝下诏不准。但他崇信佛典,经常与僧徒往来,焚香忏悔,老而弥笃。多次升迁担任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银青光禄大夫,入朝任礼部尚书。天宝十四载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诏赠太子少傅,赙赠帛一百五十段、米一百五十石。兄弟八人。皆考中明经,在朝中和地方任职的有五人。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画记

(唐)韩愈

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骑而立者五人,骑而被甲戴兵立者十人,一人骑执大旗前立,骑而被甲戴兵行且下牵者十人,骑且负者二人,骑执器者二人,骑拥田犬者一人,骑而牵者二人,骑而驱者三人,执羁靮立者二人,骑而下倚马臂隼而立者一人,骑而驱涉者二人,徒而驱牧者二人,坐而指使者一人,甲胄手弓矢斧钺植者七人,甲胄执帜植者十人,负者七人,偃寢休者二人,甲胄坐睡者一人,方涉者一人,坐而脱足者一人,寒附火者一人,杂执器物役者八人,奉壶矢者一人,舍而具食者十有一人,挹且注者四人,牛牵者二人,驴驱者四人,一人杖而负者,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载而上下者三人,孺子戏者九人。凡人之事三十有二,为人大小百二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马大者九匹。于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行者、牵者、涉者、陆者、翘者、顾者、鸣者、寝者、讹者、立者、人立者、龁者、饮者、溲者、陟者、降者、痒磨树者、嘘者、嗅者、喜而相戏者、怒而蹄啮者、秣者、骑者、骤者、走者、载服物者、载狐兔者:凡马之事二十有七,为马大小八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牛大小十一头。橐驼三头,驴如橐驼之数而加其一焉。隼一,犬、羊、狐、兔、麋、鹿共三十。旃车三两。杂兵器、弓矢、旌旗、刀剑、矛楣、弓服、矢房、甲胄之属,瓶、盂、簦、笠、筐、釜、饮食服用之器,壶矢博弈之具,二百五十有一。皆曲极其妙。

贞元甲戌年,余在京师,甚无事,同居有独孤声申叔者,始得此画,而与余弹棋,余幸胜而获焉。意甚惜之,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集众工人之所长耳,虽百金不愿易也。明年出京师,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因出而观之。座有赵侍御者,君子人也,见之戚然,若有感然。少而进曰:“噫!余之手摹也,亡之且二十年矣。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摹得之,鐽闽中而丧焉。居闲处独,时往来余怀也,以其始为之劳而夙之笃也。今虽遇之,力不能为已,且命工人存其大都焉。”余既甚爱之,又感赵君之事,因以赠之,而记其人物之形状与数,而时观之,以自释焉。

【评论】

“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韩文论述》)(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骑而被甲戴兵立者十人被:同“披”,穿着

B. 骑而下倚马臂隼而立者一人臂:在手臂上

C. 舍而具食者十有一人具:准备

D. 以其始为之劳而夙好之笃也夙:平素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而莫有同者焉古之圣人者,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B. 壶矢博弈之具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 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因出而观之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D. 以其始为之劳以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釜:是古代炊具,类似锅,成语破釜沉舟中的“釜”,就是此意;“釜”还是古代容量单位,六斗四升为一“釜”。

B. 贞元甲戌:贞元是皇帝年号,甲戌是以干支纪年。

C. 独孤生申叔:复姓独孤,名申叔,字子重,生是对未仕青年男子的尊称。古人名与字互有关联,韩愈字退之,名与字有协同关系。

D. 君子: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文中的赵侍御就是个有道德的人。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B. 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C. 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D. 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首段以“……而……者几人”句式为主,对男女老少各色人物连同其活动动作以及具体人数细加描写,画面感十足。

B. 第二,三段描绘马匹及剩余的其他事物。以马的活动动作为叙述重点,动感十足;其他事物诸如牛驼驴隼、犬羊狐兔麋鹿,旃车兵器、饮食服用之器、壶矢博弈之具等等一应俱全。

C. 前三段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由人及物再及物品,其行文错落有致,层次感分明,从简到繁,由粗到细,动而至静。

D. 第四段叙事抒情,简述画作的由来,既有对画的珍视,又有对画的不舍,寄寓了事业上的失落感,又有失去至亲的失落感。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甲胄执帜植者十人,负者七人,偃寝休者二人。

②牛牵者二人,驴驱者四人,一人杖而负者,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

③余之手摹也,亡之且二十年矣。

【答案】(1)B

(2)D

(3)C

(4)A

(5)C

(6)①穿戴盔甲的拿着旗帜站立的十人,背负的七人,仰卧休息的二人。②牵牛的二人,赶驴的四人,一人执杖背负东西,妇女和小孩子乘车可以见到的有六人。③这是我亲手临摹的画,丢失将近二十年了。

【解析】【分析】(1)B项,臂,架着。故选B。

(2)A项,焉:①句末语助;②代词;B项,之:①指示代词;②结构助词;C项,因:①于是,连词;②趁,介词;D项,以:①②因为,连词。故选D。

(3)C项,解说错误,韩愈,名愈字退之,愈是向前,退是向后,正好相对。名与字,相反相成。故选C。

(4)句中,“但一节须只叙一事”是一个整体,中间不可断开。据此分析可排除B、C。“前后贯穿彼此互应”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前后贯穿”“彼此呼应”,中间需要断开。据此分析可排除D。分析可知,A项,断句正确。故选A。

(5)C项,“从简到繁,由粗到细”分析错误,应是“由繁到简,由细到粗”前三段中,第一段记述人最详细,第二段记述马略简、第三段记述牛以外动物仅有数量的“繁简之别”、其他事物也只是简单概括,由对人物细致入微的描写到对马、牛及其他事物的粗略概括。故选C。

(6)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①甲胄,名词活用作动词;植,站;负,背负。②宾语前置句;以,与,和;孺子,小孩。③判断句;亡,丢失;且,将。故答案为:⑴B;⑵D;⑶C;⑷A;⑸C;

⑹①穿戴盔甲的拿着旗帜站立的十人,背负的七人,仰卧休息的二人。②牵牛的二人,赶驴的四人,一人执杖背负东西,妇女和小孩子乘车可以见到的有六人。③这是我亲手临摹的画,丢失将近二十年了。

【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3)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6)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附参考译文】

绘有古今各种人、物的小画共一卷:骑着马站立在那里的有五人,骑着马穿着铠甲握着兵器站立在那里的十人,一个骑马的人手握大旗在前面站着,骑马而且穿着铠甲握着兵器边走边要下马、牵着马走的人十人,骑马而且背上背着东西的二人,骑马且手里拿着兵器的有两人,骑马抱猎狗的一人,骑马拉着走的有两个人,骑马追赶的三人,拿着马笼头和缰绳站立的两人,骑马下马靠着马,胳膊上架着隼站立的一人,骑着马驱赶在淌水过河的两个人,步行驱赶、看管牲畜的两个人,坐着指挥的一个人,穿戴着甲胄,手里拿着弓箭斧钺站立的七个人,穿戴盔甲的拿着旗帜站立的十人,背负的七人,仰卧休息的二人。披甲戴盔坐着睡觉的一人,正在淌水过河的一人,坐着脱鞋袜的一人,因为冷烤火的一人,拿着各种器物做活的八人,捧着投壶用的壶、箭的一人,在屋下准备饭菜的十一人,舀水灌进器皿中的四人,牵牛的二人,赶驴的四人,一个人拄着拐杖、背着东西,妇女、幼儿坐在车中可以看见的六人,上车下车的三人,幼儿在游戏的九人。共描绘人物活动三十二项,画大小人物一百二十三个,没有形貌相同的。

马,大的有九匹;在马当中,又有站在高处的,处在低处的,正在走的,被牵着的,渡水的,跳着的,抬腿打算跳的,回头看的,发出啸声的,歇息的,被惊醒而活动起来的,站立的,高举前两足、像人那样站立的,咬东西的,喝水的,小便的,往高处奔的,往低处下的,靠着树擦痒的,嘘气的,闻气味的,因为高兴在一起嬉戏的,因为发怒相互踢咬的,正在吃草的,被人骑着的,骑马奔跑着的,用双脚在跑的,驮着衣物的,驮着狐狸、兔子的。共描绘马的活动二十七项,画有大小马八十三匹,却没有相同的。

牛大小十一头。骆驼三头。驴的数目除同骆驼数目一样外,再加上一头。鹘鸟一只。狗、羊、狐狸、兔子、麋鹿一共三十只。插有红色曲柄旗的车子三辆。各种兵器、弓箭、旌旗、刀剑、矛盾、弓袋、箭壶、铠甲、帽盔一类的东西,以及瓶盂、伞笠、方筐、釜一类饮食服用器物和投壶、下棋用的器具,有二百五十一件,都委曲精细,神妙到了极点。

贞元甲戌年,我在京城里,没有什么事可干。和我住在一起的有位独孤申叔先生,他才弄到这幅画,就和我打赌弹棋,我幸好胜了,于是得到了这卷画。我心里十分爱惜它,认为它不单是一个画工能够构思得出,大概是许多画工发挥长处画出来的,即使是有人给我百两金子,我也决不出卖。第二年,我出了京城,到了河阳,和几位客人谈论画的品格,于是把它拿了出来。在坐的有位赵侍御,是位道德高尚的人,他见到画便露出悲哀的神色,好像很有感触。过了一会儿对我说道:“唉!这是我亲手描摹的画呀,我失掉它都快二十年了。我年轻时有志于绘画这件事,得到了一个可贵而不易得到的画本,就抛开人世间的事情亲手描摹出了这卷画。可在漫游闽中时把它丢失了。当我一个人闲居时,它便时常浮上我的心头,这是因为起初我为它付出过劳动,而往常又很喜爱它的缘故。现在虽然遇见了这卷画,我自己的力量已不能把它描摹下来了,姑且让画工把它的大概画下来吧。”我既十分喜爱这卷画,又为赵君的事迹所感动,因此把画送给了他,而记下了画上人、物的形状和数目,常常观看它,用来自我宽慰排遣。

【评论】凡是一篇文章必然是分成几节的,但是一节必须只叙述其中一件事,只表达一个主旨,前一节的内容不可侵扰后一节的内容,而后一节的叙述不可以和前一节的内容纠缠,前一节侵扰后一节就是僭越,后一节纠缠前一节就混乱了;至于几节合并的时候,又必须做到前后节的文意贯通,彼此呼应,前一节内容必须和这一节内容的终结相关联,而后一节内容必然和前一节内容的开始相关联。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梅圃君家传

姚鼐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日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溉民田。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若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淫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著,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调贵阳,亦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清釐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于是调杭嘉海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日:梅圃,乾隆间循吏也。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当严。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词焉。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节选自姚鼐《周梅圃君家传》)(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并河有三渠并:通“旁”挨着

B. 力争无少逊逊:谦让

C. 障山潦,导之入汾潦:积水

D. 身自誓不取纤毫润润:好处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以溉民田焉用亡郑以陪邻

B. 以泄淫水于河则移其民于河东

C. 而其时海塘方急不知其几千里也

D. 为相知之家作家传为击破沛公军(3)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B.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C.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D.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4)下列各句,全都能表现周克开耐勤苦的一组是()

①皆引河水入渠

②又颇改其水道

③君修复之

④因公累解职

⑤修复风峪山堤堰

⑥请移使治海塘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克开考中举人后,先被派到甘肃陇西做知县,后来调任宁朔,主持整修了黄河边的汉来渠、唐延渠和大清渠,减轻了百姓的旱涝之苦。

B. 周克开在宁夏任职期间,在治水等方面成绩显著,深受广大民众爱戴和感激。在山西、浙江官任上,他同样在水利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C. 周克开为人刚强正直,办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对执法不当、压榨百姓的行为敢于据法力争、直言相谏,对自己的上司宫兆麟也不留情面。

D. 周克开发誓不谋私利,曾奉劝浙江巡抚王亶望廉洁奉公,却招来忌恨,最终被借口调离,积劳成疾,以身殉职。王亶望后因贪财身败名裂。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

②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

③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

【答案】(1)B

(2)C

(3)A

(4)C

(5)A

(6)①把唐延渠的水都引入到汉渠,来造福宁夏的百姓,但(这样一来)宁朔就受害了。②官吏中有人用征收粮食加害百姓来取悦上级官员,(他们对这样的事)习以为常了,周梅圃向来听闻(这种事情)就深恶痛绝。③巡抚表面应答说“好”,而实际上十分讨厌周梅圃,只是没有办法使他离开。

【解析】【分析】(1)B项,“逊”意思是“退让”,故选B。

(2)A项,两个“以”都表目的,来。B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到。C项,“其”分别为代词,那;代词,它。D项,两个“为”都是介词,替、给。故选C。

(3)本题正确断句: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取事简”谓语宾语都全,应断开,排除CD项;“以为后有良史”谓语宾语都全,应从后断开,排除B项。故选A。

(4)原文“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灌民田”,可见①只是介绍当地的做法,不都是周克开主持挖掘的;原文“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可见④是说周克开因耿直被解职,介绍的是他“耿直”的品质,不合题干要求;原文“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可见⑥是说王亶望有意调开周克开,也不

符合题干要求。有①④⑥的排除,故选C。

(5)A项,“主持修整了黄河边的汉来渠”错,原文“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曰汉来、唐延、大清……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文中并未提到修正汉来渠。故选A。

(6)①“尽”译为“都”;“利”译为“使……得利”“造福”;“病”译为“受害”。②“毒”译为“加害”;“习为恒矣”译为“习以为常”;“素”译为“平时/向来”;“疾”译为“痛恨”。③“姑”译为“表面”;“无术”译为“没有办法”;“去”译为“使……离开”。

故答案为:⑴B;⑵C;⑶A;⑷C;⑸A;

⑹①把唐延渠的水都引入到汉渠,来造福宁夏的百姓,但(这样一来)宁朔就受害了。

②官吏中有人用征收粮食加害百姓来取悦上级官员,(他们对这样的事)习以为常了,周梅圃向来听闻(这种事情)就深恶痛绝。③巡抚表面应答说“好”,而实际上十分讨厌周梅圃,只是没有办法使他离开。

【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3)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6)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附参考译文】

梅圃,长沙人,姓周,讳号克开,字乾三,梅圃是他自己起的号,凭借举人的身份被派到甘肃,被任命为陇西知县,调往宁朔。他为人懂得事理,敢作敢为,做事情有魄力,刻苦耐劳。宁朔属于宁夏府,并河有三条水渠:叫做汉来、堂延、大清,都是引河水入渠,用来灌溉百姓的农田。唐延渠经过的地方多沙而且容易漫上岸边,梅圃整治该水渠使它变得狭长而且深邃,又稍微改变它的水流流向,唐延渠行水得以畅通,而且渠道中设有暗洞,用来排泄河中的洪水,所以旱涝天气都依赖那条水渠。唐延渠的暗洞坏了,宁夏县的官吏想填了暗洞,而把唐渠的河水都引入到汉渠,以利于宁夏的百姓,但这样一来,宁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