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义理与事功之间的徊徨》之读书笔记

《义理与事功之间的徊徨》之读书笔记

《义理与事功之间的徊徨》之读书笔记
《义理与事功之间的徊徨》之读书笔记

《义理与事功之间的徊徨》之读书笔记

一、曾国藩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为数不少的矛盾人物,他维护传统又超越了传统,他保守旧物却突破了旧物,他是“自强新政”的提倡者,但又不自愿为西方以技术为先导的文化开了先河,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代表,因而也被容闳称之为“旧教育中之特产人物”。1曾国藩以镇压太平天国而成为儒学士大夫的出类拔萃之辈,如果说聚集在洪秀全不切实际的天朝理想之下的众多农民显示了小农精神世界的一半,那么,追随于曾国藩之后的众多同样的农民则显示;小农精神世界的另一半。一方是国内动荡不安的社会,另一边是帝国列强的不断侵扰,内忧与外患在并发之中,也一次次冲击了曾国藩的内心世界,使他感到莫名的彷徨与抵牾。为了寻求自强,曾国藩从船炮着手,这一方面表现了他对西学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也放映了他实利主义的选择标准,从制造船炮,再到翻译、西学教育、近代外交、留学,这也反映出了他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入,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传统士大夫的他能够担当起传统制度一系列制度文化的变革,也使得他成为颇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曾国藩曾师从桐城派宗师姚鼐,求取因文见道的家法,他之后也接受了宋学的性命义理之学,他出入于汉学和宋学之间,由汉学以通“经”;由宋学以通“理”,这也使他对儒学精神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义理以“立德”为事,经济以“立功”为事,曾国藩置词章之学与两者同序,则志在“立言”。2“立德”者未必能够“立功”;“立功”者未必能够“立言”,而曾国藩将义理、经济、考据、词章在礼学中汇为一体,贯通了久已变为儒学内外两端的道德与事功、、经与史、道与文,曾国藩的“内圣外王”精神也使他成为晚清思想史上留下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作者使用了“拙诚和智术”、“侠动和淡泊”、“百结忧悒”等词语来形容曾国藩的多重人格,另一方面,曾国藩新开西学东渐的风气,把经世之学作为应对西方列强的盾牌,也成为了走在时代浪潮前列的争议人物之一。

二、李鸿章

李鸿章与曾国藩相比,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无论就当时还是现在而言皆是如此。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中心人物,但是却始终未能成为洋务运动的精神领袖,这与他自身的文采功底有关,他虽然起家于翰林,在清秘堂带过一阵,但是他却并未参透义理、词章、考据之类,因此方面,他也经常成为其他士大夫的争议对象。与文化学术功底相对应,李鸿章更1杨国强著,《义理与事功之间的淮煌》,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页

2

倾向于事务,他性格偏向于刚毅与血性,在朝廷对北洋舰队不看好之际,他一人扛起重担,“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3

李鸿章虽然作为洋务派人士,但是他与后起的维新派之间也存在些许的共同之处,他们都主张效仿西方,一个是器物,一个是制度,虽然不属于同一个路上的人,但是李鸿章对维新派还是有同情之心的,其深知朝廷士大夫的顽固,也知道维新派最终的大致走向,但是他依然会在维新派危难之时发声,明是非、知善恶,在新旧之争中显示出一生中最后的谔谔之气,就像日落之前西天的一片明亮余晖。4李鸿章一生心仪曾国藩,曾国藩虽然生于乱世,但是却心向义理,他所产生的道德感召力,使他周围能够汇聚起一个影响中国历史的群体,而李鸿章却很难参透曾国藩所信仰的义理之乐。从李鸿章的任用也可以看到其任用或者看重的不同之处,而被李鸿章所任用的人却缺少传统文人士大夫所具有的“精神”或“气节”,所以当李鸿章离开之际,却没有留下为后世所称道的人才。

三、不失本色与时俱进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变革的过程,这种变革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于外部而言,同时代的世界各国经历工业革命后,生产方式与生产力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本质是不同于中国传统经济生产方式,当两种截然不同的生产方式相遇时,伴随的肯定是摩擦、冲突、相容和改变。对传统中国社会而言,西方的各种器物、文化、制度等等都是颇为新鲜的,当在冲突之中败下阵来时,也必然会有一些有识之士尝试去学习,以曾国潘和李鸿章为代表,两者都是学习西方的代表人物,然而相比之下我们却可以发现许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有些是他们本身,有些是他们学习的内容。

曾国藩是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熏陶之下的经典代表人物,一方面他对于儒学义理的造诣颇高,另一方面他学习西方;李鸿章虽然也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熏陶,但是他对儒学义理并未参悟,他内心是倾向于事功的,所以他所做的也是围绕着事功开展的。不过他们都不曾深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静态的存在,是保守型的;西方新型资本主义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存在,是扩张型的,当传统士大夫引入西方文化时,其后果也将是一直扩张的,最终也一步步冲击传统文化的存在。但是新时代是由旧时代一步步而来的,旧时代所存在的东西也必然影响着新时代,因而这也要求我们妥善的处理好这传统与现代冲突,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既不失本色又与时俱进,不失本色的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的去接受现代,这样在未来的路上我们才不会迷失,不会徊徨。

3转引自《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二卷,天津《大公报》社印行,第121页

4

《纪录片编导与制作》读书笔记

该书在一版序中写道:纪录片的制作就如恋爱和做生意一样,是要经过尝试与失败,在实践中学会的,而并不是书力所能及的。 还是那句话:实践出真知。 纪录片编导与制作(第三版) 【美】Alan Rosenthal 著张文俊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作者长期从事纪录片编导、制作与教学的丰富经验和杰出成就,以创作理念为主线,配以经典和翔实的实例,全面阐述和探讨了纪录片从创意、制作到发行过程中常常要面对的问题,如纪录片创意与选题、项目建议书的编写要领、调研内容与方法、片子架构、导演的职责、采访、实地拍摄、解说词的写作、编辑方法与复杂性、预算分析、制片与筹资途径、问题与挑战等等,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与技法;不仅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且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影视编导与制作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教材,同时也是从事纪录片创作的从业人员及专业人士的难得的、高水准的参考手册与实用指南。 作者简介 Alan Rosenthal,生于英格兰,曾就读牛津大学攻读法律专业,制作过六十余部影视片,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以色列。著作包括《感受一下耶路撒冷:一位犹太影片制作者的回忆录》(Jerusalem,Take One:Memoirs of a Jewish Filmmaker)、《为什么是文献片?》(Why Ducudrama?)和《纪录片的新挑战》(New Challeges for Documentary)等。曾获皮博迪新闻奖和国际纪录片协会学术成就奖。曾在斯坦福大学、大不列颠和澳大利亚国家电影学院任教,同时也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通讯学院的资深教授。近期进行的项目主要是在耶路撒冷、伦敦、纽约等。最新的影片是《阿道夫〃艾希曼:绝密回忆录》(Adolf Eichmann:The Secret Memoirs)。 目录 三版序 二版序 一版序 译者序 第1章引言 第一部分从创意到初稿 第2章准备 第3章开始工作 第4章建议书的写作 第5章调研 第6章片子构架 第7章开始初稿写作 第8章初稿的完成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

我读《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 作者:龚佳敏专业:工商管理类班级:工管4班学号 一)引言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着名科普作家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在20世纪60年代撰写并出版的一部有关环境保护和呼吁公众环保意识觉醒的书籍。 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发生了一次以生态观为主旨的规模空前的群众性的环境保护运动。这次环保运动是美国历史上自然和资源保护运动的发展和继续,它的直接起因是人们对于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的不满和恐惧,同时它也有着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正是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下。 在书中,她对农业科学家的科学实践活动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挑战,并号召人们迅速改变对自然世界的看法和观点。她大胆预言,农药危害人类环境。因此受到了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强烈抨击。好几家大型化工公司都试图禁止《寂静的春天》这本书的出版;反对者指责她是歇斯底里的极端主义者。不仅如此,因为她女性的身份,很多冷嘲热讽直接与她的性别挂钩。在进行《寂静的春天》创造过程中,卡森正忍受着乳腺癌的折磨。可是她依然坚持着将书写完。此书出版后两年,1964的春天,她就因乳腺癌辞世。 虽然她在书中提出的许多问题并没有被立即解决,但是书本身深受欢迎。销量超过50万册、肯尼迪总统专门为这本书中提出的问题派出调查小组调查、广播公司特地为它作了时长1小时的节目…… 身为科学家兼理想主义者的卡森是孤独的,然而她却善于倾听民众的声音——这对一个声名显赫的人来说,通常是难以做到的。深入研究本书,你会发现:作者除开挑战那些愚昧的行为观念外,更有深层的质疑,而这种质疑反而被人们所忽略。“在所有的这些情况中,人们都回避了去认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是谁做了这个决定?” 二)文本分析 Chapter1—2(明天的寓言、忍耐的义务) 池上的芦苇已经凋零, 也听不到鸟儿的吟唱。——济慈 在书的扉页上,卡森写下了济慈的这句诗。这句诗所描绘的场景正是卡森在《寂静的春天》第一章所描绘的景象: “这个地方被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着。例如,鸟儿去哪儿了呢?许多人讨论着鸟儿的去向,感到不安与迷惑。园中,鸟儿觅食的地方也变得冷冷清清。一些地方能见到几只气息奄奄的鸟儿,它们的身体剧烈颤抖着,奄奄一息,扑腾着翅膀却无法飞翔。 这是一个安静的春天。这里曾经飘荡着乌鸦、鸫鸟、鸽子、橙鸟、鹪鹩的歌声,还有其他鸟儿的鸣唱……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消失了,田野、树林和沼泽被死一般的静默笼罩着。 …… 一个残暴的幽灵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来到我们身边,这个虚构的悲剧很可能轻易变成一个众所周知的活生生的现实。” 卡森接到她朋友的信,信中写到,1957年夏,州政府租用的一架飞机为消灭蚊子喷洒了DDT归来,飞过她和她丈夫在达克斯伯里的两英亩私人禽鸟保护区上空。第二天,她的许多鸟儿都死了。 由此,卡森引出了对杀虫剂的讨论。 “恰恰是人类自己制造的魔鬼最难辨认”艾伯特·施韦策曾这样说道。16世纪开始,欧洲工业生产蓬勃兴起,推动了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创立和发展。19世纪初,建立了近代原子论,突出地强调了各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后,不仅初步形成了无机化学的体系,并且与原子分子学说一起形成化学理论体系。自此,200

《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读后感

[《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读后感] 按照劳伦斯.科明汉姆的划分,世界上存在五种投资模式:第一种是价值投资,依靠对公司财务分析寻找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读后感。以格雷厄姆、巴菲特为代表。第二种是增长投资,投资者寻找那些经营收益能够保证公司内在价值迅速增长的公司,以菲利普.费舍尔和彼得.林奇为代表。第三种是指数投资,通过购买股票来复制市场指数,以约翰.伯格为主。第四种是技术投资,采用各种图表来收集市场的行为,为此来显示投资者预期是上升还是下降,市场趋势如何,以威廉.奥尼尔为代表。第五种是组合投资,试图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来管控风险,这种策略始于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伯顿.莫卡尔的《华尔街漫步》。 其中,科明汉姆将技术分析划入了投资模式的一种:技术投资派。他认为技术投资人士并不关心价值,只关心价格。但显然威廉.奥尼尔不仅仅关心价格,他很强调基本面的分析。 实际上技术分析分支出两个不同的流派,一个是基本不关心企业基本面问题,一个是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后者更派生出所谓的“动力交易”(有些叫动量投资模型)(momentum trading)。 科明汉姆认为价值投资是一种思维方式,其特征是习惯性的将股票价格与背后公司业务的价值联系起来。价值投资与所谓增长投资之间根本不存在天然的差异,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价值投资在1929年之前已经得到很多投资者的实践了,但在此之前,世界股市的主流还是投机,投资者甚少对公司价值和股票价格之间的联系感兴趣。价值投资真正的确立就是格雷厄姆主要著作:《聪明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顺便哀悼一下证券分析中文版序言作者王益同志 )。其中前者是投资策略描述,后者是具体技术实现。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第一本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另外两个基石,一个是约翰.威廉姆斯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一个是菲利普.费舍尔发现的成长股理念。 这本书,尽管已经看过很多遍,但仍然值得再次阅读一次。我认为必读的经典,一定是这样的:经典作品;作者长期从事投资、投机(至少30年以上),并且善始善终,最终获得较大财富;具有独立的投资理念;或者在数据分析和事实描述方面有独到性和客观性。 (一) 投资策略: 格雷厄姆在开篇便提及两个投资谏言: 1、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 2、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格雷厄姆在开篇提到人性问题,他认为尽管时代变迁使得证券类型等出现巨大变化,但人性基本是相同的,有些类似于livermore所说的华尔街没有新鲜事一样。格雷厄姆另外精炼的总结了三个不变的基本原则:1、如果投机,最终你将(可能)失去钱。2、当大多数人(包括专家)悲观时,买;而当他们相当乐观时,卖。3、调查,然后投资。

管理学读书笔记(叶国灿)

第一章管理学导论 一、管理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各级管理者有效地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职能,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整合组织力量,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二重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 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即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2.管理的社会属性 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即维护特定社会制度下的生产关系。 (三)管理中的人性假设 1.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 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必须以计划、组织、激励、控制等为主要内容建立管理制度,并以金钱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麦格雷戈提出两种相对的管理理论:X理论与Y理论。 X理论实际上是对“经济人”假设的运用,如下: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听别人的指导。(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工作是为了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该当负担起管理的责任。基于经济人的假设,相应的管理方式和要点如下: (1)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人的情感和道义可以不负责任,只重视任务而不考虑感情,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导和监督。这种管理被称为任务型管理。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3)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二)社会人假设 人的主要动机是追求社会需求的满足。只有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时,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社会需求不仅是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还包括同事之间的接纳和喜爱,即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社会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人”的报酬更激励工人。 管理方式: (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而更应该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集体感。 (3)在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摘录: 建筑成了时代的镜子。 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 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就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切。这是个高尚的时代,人们抛弃了豪华壮丽。 作为一种有造型激情的东西,建筑在它的领域里,也要从头做起,要使用那些易于打动我们意识的、易于满足我们视觉欲望的因素,并且把它们处理得使它们的形象能以精致或粗犷、动乱或宁静、淡漠或热衷来清楚地影响我们; 体块是一种能充分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并使我们能够借以感知和量度的因素。 表面是体块的外套,它可以消除或丰富我们对体块的感觉。 平面是体块和表面的生成元,是它,不可更改地决定了一切。 建筑是一件艺术行为,一种情感现象,在营造问题之外,超乎它之上。营造是把房子造起来;建筑却是为了动人。当作品对你合着宇宙的拍子震响的时候,这就是建筑情感,我们顺从、感应和颂赞宇宙的规律。 我们正处于一个建设时期,一个重新调整以适应于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时期。我们正在绕过一个海岬,新的前景只有在彻底修正现行的手段和确定合乎逻辑地建立起来的新的结构基础之后才能恢复伟大的传统路线。 有序布局是把轴线分等分级,也是目标的分等分级,意图的分类。 如果说数字计算的结果使我们感到满意和和谐,这是因为它们来源于这轴线。如果,根据计算,飞机的外形像一条鱼,像自然物体,这是因为它重新找到了轴线。如果独木舟、乐器、涡轮机,这些实验和计算的成果,在我们看来都像“有机的”现象,这就是说,像某种生命的载体,那是因为它们排列在轴线上。 现代的工程师,首先追求功能而把形式放在第二位,但他的成果总是造型美观的。优秀的现代画家为造型而追求造型,如果他有必要的能力,成品在造型上就会令人满意。 读后感: 看完《走向新建筑》,这是柯布西耶创作的一本现代建筑学的纲领性书籍。但是由于这本书语言的速度很快,而且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晰的条理。所以作为初学建筑的学生不能理解的足够清楚。所以我主要是感受柯布破旧立新的英雄主义激情和对建筑的热情。 柯布的美学观是完全现代主义的,特别偏好当时的立体主义以及某些未来主义。他认为真正的美必须是抽象的,他不停的提到“体块”“比例”“几何”,最反对的就是装饰,特别是住宅里面各种没用的各种风格的家具和装饰。 另外,柯布在开篇就提出的“工程师的美学”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种自然美。因为工程师是忠于数学的,忠于自然规律的,所以是美的,柯布大力赞美了飞机、汽车和轮船的设计,对比建筑的落后。柯布还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但是柯布从来没有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这样,他在提倡“工程师的美学”的同时,又说“凸凹曲折是建筑师的试金石。他被考验出来是艺术家或者不过是工程师。柯布并没有让建筑师变成工程师,而是一个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超越他们而成为一个艺术家。这种艺术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不在意风格、不在意古典的一整套东西。而是从使用者的真实需要出发,首先正确地建造,然后艺术地建造。 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另一部分是确立现代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000字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000字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000字(一) 在瑞秋。卡森的着作中,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实,希望唤醒无知、愚昧的人们,不要再用使用蛮力,来对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虫、植物。也呼吁我们,要尊重生命,谦卑为上,不要自以为是。否则将有一天,会为人类带来无可挽救的灾难,毁灭性的灭亡。 当初,瑞秋。卡森女士,在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曾遭到利益团体,化学药品制造商们的打压和抹黑。但瑞秋。卡森女士,以其专业的认知,和对生命的悲悯,不畏流言,说出事实的真相,提醒世人:了解化学物质,毒害地球的真实事件,和环境生态,所面临的严重危机。 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确实,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 在四十余年后,书中所提,滥用药物的情形,不仅没有改善,更变本加厉。将人类带入更深、更无可救药的境地。因为人类为了更方

便的生活,而许多事实的真相,被隐瞒和蒙蔽。许多人因为无知,陷人类于万劫不复的境地,而不知。 因此,我们必须停用这种非自然的方法,以保存最后一片天然的生存空间。瑞。秋。卡森女士如此告诉我们。透过新颖、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式,尝试去解决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会产生的问题。人类唯有更谦卑、尊重大自然,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停止错误的方式,才有可能挽救人类自己。 环境保护,这个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而这在几十年前却是仅仅是一些生物学家脑子里的想象,而真正使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直接导致后来将环保列入政策法规中的却是一本大家似曾相识又不太熟悉的书;;《寂静的春天》,而这本书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将环保作为主题的书。 1992年,该书被推选为近50年来最有影响的书。这些年来,各国也开始了重视环境保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关注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和工业界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个公民自己的分内之事。 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000字(二) 我感恩,感恩生活,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更感恩大自然。每天,我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 在《寂静的春天》我走进了自然,也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有史以来,关于投资的最佳著作。”——沃伦 ?巴菲特“完整地传达了格雷厄姆的巨大成功和广受欢迎的投资方法所包含的基本原则。”——《货币》杂志“格雷厄姆对于投资的意义就像欧几里得对于几何学、达尔文对于生物进化论一样重要。”——纽约证券分析协会“格雷厄姆的思想,从现在起直到 100 年后,将会永远成为理性投资的基石。”——沃伦 ?巴菲特假如你一生只读一本关于投资的论著,无疑就是这本《聪明的投资者》。 ——著名财经杂志《财富》的评论本杰明?格雷厄姆( Benjamin Graham, 1894~ 1976 年)美国经济学家和投资思想家,投资大师,“现代证券分析之父”,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格雷厄姆生于伦敦,成长于纽约,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著有《证券分析》 (1934 年 )和《聪明的投资者》 (1949 年 ),这两本书被公认为“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投资圣经”,至今仍极为畅销。 初读《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是 13 年刚毕业。数学系出身,仅有的一点经济学基础,没有半点金融实操经验,看过一遍之后觉得索然无味,不知所云。前段时间老师要求要写读后感,于是国庆几天又安安静静耐心的把书看了一遍。一年多的金融研究生生活,半年惨痛的投资股票经验,令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经典自有经典之处经典之言,第二遍读下来,不禁佩服几十年前的经济大家,竟能写出二十一世纪的当下依然能作为投资良策的书籍。

研一的时候,将大学没学习过的种种经济金融书籍都略读了一遍,总算是将金融学的基础都大致补齐了。并在股市约四千点的时候入市,投的钱不多,但是没有任何实操经验,也没有良好的投资策略,对股市没有确切的了解而盲目投资,导致了在六月后股市暴跌中损失惨重。带着这些经历,重读本书,也算是一种新的思考经历。 格雷厄姆在开篇中,便给投资者提供了两个投资谏言: 其一,如果你总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或者显而易见的事情,那你肯定赚不到钱。其二,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加重要。对于这两点,我觉得第一点可以反过来说,如果你总是做偏门但是正确的事情,你有可能会赚到钱,因此,学习格雷厄姆,就是在做大家都不愿意或者都不去做的事情。理解了这一点,你就不会总是跟大部分人一样赚不到钱,而有更大的可能性能赚钱。第二点,技术是重要的,但是精神态度,是否能够在狂热的市场面前保持冷静,是否能够在悲观的市场面前保持热情,比技术更加重要。 格雷厄姆在文章中多次描述投资和投机的区别,他认为投资就是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以保证本金安全前提下,去争取满意的回报。而投机则完全试图从市场价格波动 **利。实际上格雷厄姆也并没有强烈的忠诚于价值投资,他非常清醒的认为:“从崇高到荒谬只有一步之遥,而普通股投资和普通股投机也只有一步之遥。”而他分析,投机主要是由于人的本性使然:“投资者潜意识和性格里,多半存在一种冲动,它常常在 .欲望的驱使下,未意识的去投机,去迅速且刺激的暴富。”格雷厄姆最后很通俗的描述了投机者的特征:

《任正非传》读书笔记

《任正非传》读书笔记 《任正非传》亲述任正非跌宕起伏、传奇精彩的一生。知名财经作家孙力科,历时十年,数十次深入华为,采访华为和任正非历程中各个关键人物,几度增删,创作成此书。全书展现了任正非从出生至今70多年的人生画卷,从入伍到退役进国企,从艰难创业到开拓海外市场,囊括其人生道路上各个关键点,时间跨度之长,内容之丰富,前所未有。迄今为止,任正非一生真实讲述,不保留,不回避。追寻任正非创业至今一路心迹,娓娓道理,知无不言。 作者简介 知名财经作家孙力科,历时十年,数十次深入华为,采访华为和任正非历程中各个关键人物,几度增删,创作成此书。全书展现了任正非从出生至今70多年的人生画卷,从入伍到退役进国企,从艰难创业到开拓海外市场,囊括其人生道路上各个关键点,时间跨度之长,内容之丰富,前所未有。 引言

凡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大人物,身上一定有他独特的闪光点,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特质褒义的讲叫执着,贬义的讲叫固执。在任正非的身上,我想这一点更加明显。 第一部分:坚持 坚持,是任正非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地方。坚持这个词,褒义的讲叫执着,贬义的讲叫固执。纵观古往今来王侯将相,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坚持是必须条件。“坚持就是胜利”,三岁的孩子都知道的道理,我有一段时间也将此句奉为座右铭,贴在墙上。华为能有今天的成就,没有任正非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会有今天,尽管很多员工说他是独裁者,说他是军阀,但不可否认是他把华为带到世界通信行业的霸主之林。突然又想到毛泽东,前几天去北京,还看到了他老人家的仪容,就是这个时代伟人,一样有着变态执着的精神,取得了旷古功绩,也犯了严重错误。任正非是学毛标兵,他的管理中时刻都渗透着毛主席的思想。所以他也一样的会犯错,但是这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华为的进步和发展。说到现在我似乎有一点理解,何谓坚持,在大方向上的坚持,再变态也不为过,前提是符合历史的进程,这就是就是个人眼光和时代的要求,两者有匹配,靠的是智慧和机遇!任正非阴差阳错搞了通讯,并且变态的坚持,刚好赶上了这个时代,所以他成功了,盖茨研究了windows操作系统,因为坚持,所以也成功了,如果他们做汽车的,会不会如此成功呢,不一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 导读:《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1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由蕾切尔.卡森写的《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在刚出版的年代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乃至影响了生态学后来的发展。作者在第一章写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并将它一步一步地变得寂静的结果展现给了读者:这个村庄的春天没有知更鸟的欢唱,小路旁的花草已经枯死,河流中没有鱼儿游动,开放的稀朗的花间没有蜜蜂飞舞,动物们都生病了。而造成这一切的源头就是由一种叫做“滴滴涕”的化学农药所致。 用一种很具破坏性的武器来对付自然是何等的不恭啊!我看完书后感到很生气。在书中的第十七章曾提及,可以利用害虫的天敌来防止害虫数量过多,可是使用滴滴涕就可以不由分说地杀死所有虫子。我们原本可以用自然的方法来消灭害虫,而不是消灭所有虫子,更不是用化学的方法来破坏自然。 我想,大部分人是为了追求速度和效果。农场主们为了快点杀死危害自己作物的害虫,好让作物早点收获,使用杀虫药把果园喷了个遍,但这样反而让他们损失更惨重;喷药人为了快点完成任务,把药喷向整片森林,可药就会污染河流,让鱼儿死亡。生物控制法虽然见效缓慢,但是它善待自然;而杀虫神药虽然立竿见影,但会带来万劫不复的灾难。 滴滴涕会让鸟蛋内的雏鸟死亡,也会让吃了含有它的草料的牛生

病,而喝了病牛牛奶的人也会感染疾病,如果我们不善待自然,自然也会同样来惩罚人类,最后是自食苦果。 去年,我成为了一名观鸟者。我发现,在鸟儿的世界中,有的鸟儿有着五彩的羽毛,有的鸟儿歌喉十分动听,有的鸟儿活泼可爱。在公园里、住宅旁、大树上随处可见他们跳跃轻盈的身影,这给我带来了快乐。不敢想象有一天,早上起来,却没有听见鸟儿的歌唱;在公园散步,但看不见一只鸟,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春天啊! 合上书本,听着窗外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我心想,现在不仅有大量的杀虫剂,还有日常生活中各种洗涤剂和化学制品,这些东西也会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尽量少用一些化学合成用品,倡导健康绿色生活方式,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我们的春天才会是鸟语花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2 《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是我托我班同学的爸爸借来的,它的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 《寂静的春天》最触动我的是开头作者所虚设的那个故事。从前,美国的一个小镇,森林茂密,草木繁盛,鸟语花香,景色迷人,人们会长途跋涉来这里观鸟;这里的小溪清澈见底,也有人来小溪边钓鱼。但是自从有居民迁移到这儿开垦土地,这和谐的环境就被破坏了——鱼儿死亡,鸟儿死亡,鸡鸭死亡,春天来了,这里没有鸟的鸣叫,这里死寂一片,这是一个没有声音的春天!

《纪录片导论》读书笔记

《纪录片导论》读书笔记 作者:比尔·尼克尔斯(美) 时间: 对纪录片这一影片制作形式的概述 什么是纪录片?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提出的问题:涵盖了纪录片的道德、定义、内容、形式、种类、政治等论点 第一章:为什么道德问题对于纪录片制作很重要?探究了关于纪录片伦理道德一些方面,并提出了他们与故事片所带来的道德问题的各种类型有什么不同。 第二章:纪录片与其他电影类型的区别在哪里?并考察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可采取的多种互为补充的方式。侧重点在不同历史时期重复出现的影片性质和状况。 第三章:什么赋予了纪录片电影属于自己的嗓音?介绍了从修辞学引入的概念,以展示纪录片如何是在受惠于修辞传统,以及纪录片制作者如何来表达那些要求社会舆论关注和解决的议题。 第四章:纪录片表现什么?为纪录片提供内容或者主题的那些议题的某些特点,特别是那些由纪录片提出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回避了科学上的或者纯逻辑上的解释。 第五章:纪录片是如何起步的?对20世纪20 年代以来构成纪录片惯例的四种起了一定作用的不同方式进行了识别分析。 第六章:纪录片的类型有哪些?纪录片的六种不同的模式或种类,每一个模式都有自己代表性的制作者。典型的影片、制度支持和观众期待的形式。 第七章:纪录片如何反映社会和政治问题?与第四、第五一样,从历史角度切入,探讨社会的中心议题在纪录片中的呈现:国家名族问题、女性主义问题、政治身份问题、多元化主义问题等。 第八章:如何写出有影响力的纪录片评论?提出了一些组织论文结构的基本步骤。 内容:第四章:纪录片表现什么? 对于每一部纪录片而言,至少包含来自三方面的相互关联的故事:制作者的故事、影片本身的故事和观众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我们所要关注的全部内容。 要分析的第一个故事就是影片如何创作以及为什么创作?一部影片与其制作者以往作品和一直以来倾心关注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制作者如何理解和诠释自己拍摄的意图或创作动机?这些想法如何与影片制作所处的社会大环境联系起来?这种对于制作者和作品所处语境的回溯是帮助我们探讨一部影片到底表现什么的方式之一。 另一个内容就是电影文本本身的故事,以及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我们所关注的是影片本身所揭示的内容,即一部纪录片中,电影制作者、被拍摄主体以及影片向我们揭示的我们所身处的社会,这三者的关系。 最后是观众的故事。每一位接触新体验的观众都会带着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的某种观点或动机。 对于一部影片(特别是纪录片)的视线的摄像和期望,会对我们接受该影片的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想知道“纪录片究竟表现什么”时,这些假设和期望便是我们需要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 “纪录片所表现的概念和议题”其本身是无形和隐含的,作为非虚构电影的纪录片,其价值在于它把影片的主题以视觉和听觉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影片的主题本来只是我们用口头或书面语言描述出来的概念。摄像摄影不会向我们提供概念,它们提供的是实例,这就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纪录片需要依靠解说词去指导观众了解其影像含义“正确”解释的原因。纪录片向观众提供了以这种方式组织声音和影像结合的感官体验,它们想传达的不仅是感官的审美印象,更是一种深刻的旨意,代表着更为抽象的本质特征或概念。 纪录片是经过组织的有机镜头序列,从而使这些镜头和影片有了概念性和抽象性。

建筑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对于一名学习建筑的人来说,懂得什么是建筑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我便去看了一些建筑理轮的书籍,例如《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程大锦),《拙匠随笔》(梁思成),《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这些书籍让我深刻的了解了建筑,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让我懂得了建筑的内在涵义。 常常有人把建筑和土木工程混淆起来,以为凡是土木工程都是建筑。也有很多人以为建筑仅仅是一种艺术。还有一种看法说建筑是工程和艺术的结合,但把这艺术看成将工程美化的艺术,如同舞台上把一个演员化妆起来那样。这些都是不全面的,不正确的。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中这样给建筑下定义:建筑是一门技术科学——更准确的说,是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美术等相结合的产物。建筑上问题都必须全面综合地从工程、技术上予以解决。因此建筑师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除了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分析并认识适用的问题,使建筑与环境更加和谐,更加适合人的居住。建筑也需要用技术科学来坚固、经济的实现一座座建筑以解决这适用的问题。但是建筑更注重的是设计,建筑师本身就是一名美术家,从艺术的角度解决美观的问题,使建筑的外形更加美丽,更具有独特的美。这些需要美学的角度来欣赏,来设计出美的建筑。因此建筑师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和要求,我们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建筑师不仅要有艺术的美感,有良好的技术科学技能,更要了解中外的建筑历史和建筑特征。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该了解中国的建筑特点,了解具有民族性的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中讲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一)个别建筑,一般有三个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译状伸展的屋顶。(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是有若干座这种建筑午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为要这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三)中国的建筑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房身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为主要结构。(四)斗拱: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这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五)举折,举架。(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 (七)中国建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_1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说,鸟儿都到哪儿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战栗得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鸫鸟、鸽子、樫鸟、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营田野、树林和沼地。是什么东西使得美国无以数计的城镇的春天之音沉寂下来了呢?这本书试探着给予解答。”——《寂静的春天》。 这本书开篇就虚设这样一个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容易地找到上千个这种翻版的城镇,对齐的一景一物作细致的描写,以此来带领读者进入这本书的主题,同时也让读者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这种环境变化的迫切感。《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这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

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泉溪镇,并在那儿度过童年。她1935年至1952年间供职于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鱼类及野生生物调查所,这使她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环境问题。在此期间,她曾写过一些有关海洋生态的着作,如《在海风下》,《海的边缘》和《环绕着我们的海洋》。这些着作使她获得了第一流作家的声誉。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植物和动物的自然形态和习性都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就地球时间的整个阶段而言,生命改造环境的反作用实际上一直是相对微小的。仅仅在出现了生命新种——人类之后,生命才具有了改造其周围大自然的异常能力。新情况产生的速度和变化之快已反映出人们激烈而轻率的步伐胜过了大自然的从容步态。”主要阐述了人类新型的化学产品或者生化武器给大自然的平衡带来很大的破坏,而且远远超过了其自身修复的能力,已然造成无课挽回的伤害。分别从人们从小就接触的各种化学生产的非自然的药品食品开头,其中透出了深深的无奈,这是每个地球人都无可避免的,再从整个大自然的循环链子来展开,污染了水源,如地表水、地下海;污染了土壤;“地球的绿色帐篷”——植皮也随之被污染;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

股市真规则pdf 股市真规则读后感三篇

股市真规则pdf 股市真规则读后感三篇【--合同书】 看完了一遍《股市真规则》,感觉在脑海中好像只留下了一个 大致的印象。看来要想真正领会,还要结合实际操作多读几遍才行。 书的后半部分是关于各个一级行业的分析。看了之后,对于这 些行业的状况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包括:行业模式、该行业的一般盈利能力、主要竞争优势、主要存在哪些风险、需要着重注意的指标等。以前对行业的概念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看了这些分析,真是觉得大开眼界。 长江电力应该属于书中所讲的“公共事业行业”吧。不过长电 的所处的环境似乎跟书中所说的不太一样。国家的管制程度不一样吧。 《股市真规则》给了我很多启发,但我觉得读一遍还远远读不懂。就像Steel给我的指导那样,结合实践,反复阅读体会。 到目前为止读完了《股市真规则》的前半部分,主要介绍了怎 么分析公司、给公司估值。我觉得收获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聪明的投资者》使我知道了价值投资的意义,《股市真规则》使我感受到价值投资的乐趣。看着书中一步步地去分析一家公司,我觉得很受吸引。书中的例子,戴尔和惠普,我对这两家公司的产品都有所了解,名字也不陌生,可是显然说不出这两个公司各有什么优势,有什么缺点。看了书里的分析顿觉大开眼界,原来公司是这样的……好佩服作者犀利的目光!我觉得分析公司,预测将来世界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会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很有挑战性也很有乐趣的事情。 二、看了序言之后,我深刻地感觉到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需要广泛阅读。晨星公司创始人、序言的作者乔?曼索托阅读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所有的年报,并说“这一切使我的生活随之改变”。因此,我也想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所有年报。 三、分析公司、估值的方法。不过这些方法我还没有实际试过,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应用好。看着作者分析一家家公司,思路很清晰,感觉好像并不难;我会试着分析长江电力看看。 另外,也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既然有像晨星公司这种咨询公司存在,为什么我们还要自己分析呢?

《创造性的采访》读书笔记

《创造性的采访》读书笔记 第一章你的采访问题何在 一、采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泼咖啡”事件。如果你需要的是坦诚,是人性化的反应,而不是有防御性倾向的夸大和虚假的外在敷衍——那么就尝试在对话中暴露一下自己。为了追求采访技巧的完美而做的努力,往往容易破坏采访的坦诚性。 最好的记者往往能够从被访者人性化的回答中,品出其出人意料的成分,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把它传达给听众。 大多数人会对平和、友好的提问方式抱以最大限度的真诚。不带个人判断的提问方法对于增强对方的信赖和坦诚,作用是最为明显的。 这种职业性并不是要求你赢得一场辩论或者表现出道德上的高尚,而是要求你从与采访对象的接触中学到一些东西,从而可以和以后的读者一起来分享。 二、显性问题: 缺乏自信——运用社交技巧 难以获取完整的信息——为采访做准备,认真地倾听,最重要的是,能够识别谈话中“新鲜的和与众不同的”东西 知道接下来要问什么问题——“你的回答真棒!请再说得具体一点儿,好吗?” 做笔记——识别谈话要点并把它们记录下来;通过速记和录音记录引用、事实、数据等证据 应对沉默寡言的采访对象——找到共同的兴趣点 应对喋喋不休的采访对象——寻找有创造性的解决途径 三、隐性问题: 由于害怕背上无知的名声,对提问普遍感到反感——提问是痛苦的,这已经很糟糕,但不提问,问题会更加糟糕。“勤问者愚一时,不问者愚一生” 不能明确陈述采访目的——向采访对象明确采访目的,他们就不会跑题了对人对物缺乏热情和天然的好奇心——“在采访中,好奇心是第一步”“好奇心”是19名美国著名记者评价自己的工作时使用品频率最高的词” 不能倾听——如果有某些迹象表明采访者没有在倾听,那么采访对象所表现出来的沉默寡言或者托词回避,可能就是对此的回应 缺乏准备——没有做准备,采访时必然会感到紧张。确定自己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以及什么样的提问能够帮你得到该信息 不作深度探究——对采访准备的越充分,就越容易在现场即兴草拟出新的问题。重要的是采访中的倾听和思考 提问含混——记者所需的是支撑抽象的具体细节,只有具体细节才能营造出戏剧化和冲击力。 不修边幅——“穿得职业些” 主题先行——“倾听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问题,外部的、内在的、与它相关的。以及关于此问题要不要和其他的什么人聊聊等等。“武断家”:经常知你于对立的一面。他们似乎以及拥有了所有的答案,因而仅仅是想要你证实他们的想法。

建筑师的二十岁读后感

《建筑师的二十岁》读后感 《建筑师的二十岁》对于我们专业的同学来说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在我们初识建筑的时候,能够了解到英雄级大师级人物的经历对我们也是一种正确的导向,不至于让我们在茫茫求学之路上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对大多数建筑工作者来说,二十岁正是求学的年龄。而在大学期间的经历,恰恰是今后孜孜不倦谈论的话题。我们的二十岁,也正是所选择事业的起点,解那些大师在20岁——这个与我们年龄相仿时的学习经历和所思、所想,对我们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在这本书中,我更是对大师们的思想,经历,人生的道理,学术的哲学深深折服。也深深了解到了要成为一名杰出建筑师必备的素质修养。这也给正处于摸索中的我指明了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一)对建筑诚挚的热爱 作为一名建筑业的同学,也是致力于在建筑事业中有长足发展的追求者,对建筑自然要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诚挚的热爱,如此在今后的道路中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看书中的大师们,不管是出身建筑世家的皮亚诺,还是平民草根成就卓越的贝聿铭,都怀揣着对建筑深深地热爱。 在进入CAUP前,填写高考志愿时确实有过迷茫,有过犹豫。然而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济建筑。到而今,想起当时做出的决定,也从未后悔,甚至于感到非常幸运。建筑是一门涵盖门类非常广的专业,而且它绝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学习,也不是纯粹的实践,而是在理论和实践当中不断地培养不断地激发一个人最本真的创造性,从而使得自己的思想不再受原理概念的束缚,这一点至今深深吸引着我。不仅如此,建筑学同时也一直在探讨着一个人对于生活,对于自然,对于世界最本质的理解。在各种高端的理论当中也从不乏艺术气息。我爱上了建筑,它的魅力在于并不在于一个建筑本身的构成外形,而在于它表达的思想,传达的信息,以及给人的启示甚至是震撼。这没一样都这的人深深地思考和反思。 (二)从事建筑事业的纯粹性 看《建筑师的二十岁》,了解到大师们的生活并非开始都风光无限。贝聿铭曾漂洋过海,在异域的文化中苦苦挣扎着前行;弗兰克盖里由于家境窘迫做过卡车司机,上过夜校……然而生活的困难并没有阻止他们在建筑道路上的脚步。之所以成就卓越的原因还在于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建筑。 在我的身边,从来不乏这样一种人,为了金钱走上了建筑的道路。我想这样的人今后的路会越走越窄,不会有长足的发展。他们的思想被物质的欲望紧紧束缚,不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

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刚涉猎到这个字眼的时候就觉得这应该是一本文艺加煽情味儿偏凄凉的书,但坦白说,了解一本书必须要从阅读开始,阅读一本好书,更应该用“心”阅读,春天是生命的开始,是希望的摇篮。但在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中,“春天”的前面硬生生放了个形容词“寂静”。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清晨早起,原来到处可以听到鸟儿的美妙歌声,而现在却只是异常寂静。 寂静的春天,这个书名是有几分悲凉并且神秘的,当看到本书的序是由副总统阿尔?戈尔作的,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央视主持人柴静,于是我又增添了100分的阅读激情。作者蕾切尔?卡逊是个勇敢的人,虽然在出版本书的时候遭到大多数化工公司的阻扰,但是为了唤醒人类保护自然的意识,作者不惜自身受抨击,以其专业的认知,和对生命的悲悯,不畏流言, 说出事实的真相,提醒世人:了解化学物质,毒害地球的真实事件,和环境生态所面临的严重危机,他这种畏人的勇气不是常人所能具有的。 初次见到这本书的时候,素淡的封面,给人一种淡淡的哀凉。《寂静的春天》以一则明天的寓言开始。寓言里如桃花源般虚构的城镇,在人类定居之后发生了可怕的变化,各种动物和孩子不断地死亡,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蕾切尔〃卡逊通过大量充分的科学论证,表明这种由杀虫剂所引发的情况正在美国的全国各地发生。它们污染了水源、土壤,破坏了从植物、浮游生物到鱼类、鸟类、兽类直至人类的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卡逊说:“它们不应该叫做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 在书的开头,作者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村庄,“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环境生活得很和谐。这个城镇坐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中央,其周围是庄稼地,小山下果林成林。春天,繁华像白云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静悄悄地穿过了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组画面,任何读者在读到这段文字时无不沉醉其中且不由自主的在脑海中勾画出那美丽的村庄。然而,接下来,我们会发现“直到许多年前的有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儿建房舍、挖井筑仓”、“一切都开始变化”、“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鸟儿到哪里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农场里的母鸡在孵窝,但却没有小鸡破壳未出”。读完这些,心里一个狰狞的幽灵已向我们袭来。当然,以上的村庄只是作者“明天的寓言”,但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的感到这个想象中的悲剧可能会很容易的变成一个我们大家都将知道的活生生的现实。 作者称杀虫剂为杀生剂,因为在它杀死害虫的同时,侵害着居民的健康、动植物的生长、大地的景观。新情况产生的速度和变化之快已反映出人们激烈而轻率的步伐胜过了大自然的从容步态。杀生剂甚至反而造成了害虫的猖獗。于是,人虫之战即刻打响。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实,希望唤醒无知、愚昧的人们,不要再用使用蛮力,来对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虫、植物。也呼吁我们,要尊重生命,谦卑为上,不要自以为是。否则将有一天,会为人类带来无可挽救的灾难,毁灭性的灭亡。 事实上,大多数人们并不清楚杀虫剂的危害因为人类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许多事实的真相,也被隐瞒和蒙蔽。生活里,清洁剂、芳香剂、洗洁精等,更是变成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物质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只有方便和效果,被商业化的宣传和推销。正如作者所说,“我所争论的是我们把有毒的和对生物有效力的化学药品不加区分地、大量地、完全地交到人们手中,而对它潜在的危害却全然不知。我们促使大量的人去和这些毒物接触,而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甚至经常不使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不公平的,也是非人道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