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7《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最新7《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最新7《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最新7《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7《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黄淮学院《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381300514

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学 Animal Microbiology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72,其中,讲授学时:52 ,实验学时:20。学分:4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开设学期:第3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动物微生物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在微生物学的一般理论基础上,研究动物病原微生物本身及其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病原微生物和畜禽疾病、人畜共患病关系的科学。其任务在于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微生物与动物生命活动的关系,微生物在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有益和有害的作用,能够运用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鉴定病原微生物,利用免疫学方法预防重要的畜禽传染病,为发展畜牧业服务。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等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营养要求与类型、分类特征、遗传与变异的机理、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生长繁殖的条件及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和了解常见畜禽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致病因子、致病机理及基本的诊断与预防方法。

在实验技能方面,应掌握细菌的各种染色方法和形态观察,常规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实验室检验方法,病毒的鸡胚接种,常用的血清学检验等基本操作技术。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言(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特殊关系,明确本课程在动物科学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任务、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

1.1 微生物的概念

1.2 微生物的分类

1.3 微生物的特点

1.4 微生物的分布及其与人和动物的关系

1.5 动物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1.6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

2.微生物的特点

难点:微生物的特点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共8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学习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核微生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生活特性,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

(二)教学内容

2.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1.1 细菌形态

2.2.2 细菌结构

2.2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2.2.1 单细胞性真菌

2.2.2 多细胞性真菌

2.3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2.3.1 病毒的形态

2.3.2 病毒的结构

2.4 其它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2.4.1 放线菌

2.4.2 螺旋体

2.4.3 霉形体

2.4.4 衣原体

2.4.5 立克次氏体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细菌的基本形态与基本结构

2.革兰氏染色原理及步骤

难点:1.细菌细胞壁结构

2.革兰氏染色原理

第三章微生物的生理(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熟悉微生物营养类型和营养要求,了解细菌及病毒的培养特性,掌握配制微生物培养基的理论知识,为今后对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3.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3.1.1 水分

3.1.2 干物质

3.2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3.2.1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3.2.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2.3 微生物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3.2.4 微生物酶

3.2.5 微生物的呼吸

3.2.6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3.3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3.3.1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3.3.2 真菌的生长与繁殖

3.3.3 病毒的增殖与培养

3.4微生物的培养特性

3.4.1 细菌的培养特性

3.4.2 真菌的培养特性

3.4.3 病毒的培养特性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2.细菌生长与繁殖的条件

难点:细菌及病毒的培养特性。

第四章微生物分类(共1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微生物的分类体系和原则,掌握细菌和病毒的命名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4.1 微生物在生物中的分类地位

4.2 细菌的分类

4.2.1 细菌分类的指征

4.2.2 细菌分类的方法

4.2.3 细菌的分类体系

4.2.4 细菌种的划分和种以下的分类单位

4.2.5 细菌的命名

4.3 病毒的分类

4.3.1 病毒的分类

4.3.2 病毒的命名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微生物的分类体系和原则

难点:细菌三大分类系统,细菌分类等级中几个名词概念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态(共1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分布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掌握微生物与其生活在一起的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

5.1 概述

5.2 空气和水的微生物生态学

5.2.1 空气中细菌分布

5.2.2 空气中病原菌及空气感染

5.2.3 水中微生物分布

5.2.4 水中微生物学检验

5.3土壤中微生物生态学

5.3.1 土壤中微生物的组成和分布

5.3.2 细菌对自然界物质的转化作用

5.4 动物微生态学

5.4.1 反刍动物微生态学

5.4.2 非反刍动物微生态学

5.5 微生态平衡

5.5.1 微生态平衡的概念

5.5.2 微生态平衡的标准

5.5.3 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

5.6 微生态失调

5.6.1 微生态失调概念

5.6.2 微生态失调分类

5.6.3 微生态失调影响因素

5.6.4 菌群失调的调整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微生态平衡

2.SPF动物、悉生动物

难点:1.瘤胃微生物种群关系

2.微生态平衡失调分类

第六章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方式,掌握高温灭菌的几种方法,以及常用消毒药种类和消毒方法等。

(二)教学内容

6.1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6.1.1 温度

6.1.2 干燥

6.1.3 渗透压

6.1.4 光线和射线

6.1.5 超声波

6.1.6 氧化还原电势

6.1.7 滤过除菌

6.2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影响

6.2.1 化学消毒剂

6.2.2 化学治疗剂

6.3 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6.3.1 抗生素

6.3.2 噬菌体和细菌素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灭菌、消毒、防腐等几个概念

2.高温灭菌几种方法

难点:1.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原理

2.常用消毒药种类和消毒方法

第七章细菌的致病性与传染(共2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病原菌传染条件和表现形式,掌握细菌致病性、毒力的概念以及构成病原菌毒力的因素,细菌内毒素和外毒素的区别、注意区别类毒素和抗毒素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7.1 病原菌的毒力

7.1.1 构成病原菌毒力的因素

7.1.2 病原菌毒力的测定

7.2 病原菌的传染

7.2.1 病原菌引起传染的条件

7.2.2 病原菌传染的表现形式

7.2.3 病原菌的排出途径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

2.传染发生的必要条件

难点:1.侵袭力、毒素

2.毒力测定方法

第八章免疫学基础(共1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类型、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原、抗体等免疫学基础知识,掌握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和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能够运用免疫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解答和指导畜牧养殖业生产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8.1 免疫系统

8.1.1 免疫器官

8.1.2 免疫细胞

8.2 抗原抗体

8.2.1 抗原

8.2.2 抗体

8.3 抗原抗体反应

8.3.1 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8.3.2 常用的抗原抗体反应

8.4 免疫应答

8.4.1 非特异性免疫

8.4.2 特异性免疫

8.4.3 抗传染免疫

8.4.4 免疫耐受和免疫缺陷

8.5 变态反应

8.5.1 第Ⅰ型变态反应

8.5.2 第Ⅱ型变态反应

8.5.3 第Ⅲ型变态反应

8.5.4 第Ⅳ型变态反应

8.6 免疫学的实际应用

8.6.1 免疫学诊断

8.6.2 免疫学防治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抗原、抗体、免疫应答的概念

3.抗原抗体反应一般规律,及常见的抗原抗体反应

4.免疫学实际应用

难点:1.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

2.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3.变态反应的分型

第九章重要的病原菌(共10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常见病原性细菌的致病性、形态、培养、生化特性及抵抗力,掌握病原菌的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预防方法。

(二)教学内容

9.1 葡萄球菌

9.2 链球菌

9.3 大肠杆菌

9.4 沙门氏菌

9.5 布氏杆菌属

9.6 多杀性巴氏杆菌

9.7 假单胞菌属炭疽杆菌

9.8 猪丹毒杆菌

9.9 分支杆菌

9.10 厌氧芽孢杆菌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病原菌的形态、染色特性

2.病原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难点:1.病原菌的致病性

2.病原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第十章常见致动物疾病性病毒(共10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常见病毒的致病性、主要生物学特性,掌握其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预防方法。

(二)教学内容

10.1 口蹄疫病毒

10.2 狂犬病病毒

10.3 伪狂犬病病毒

10.4 猪瘟病毒

10.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10.6 猪圆环病毒

10.7 禽流行性感冒病毒

10.8 马立克氏病病毒

10.9 鸡新城疫病毒

10.1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10.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10.12 减蛋综合征病毒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病毒的培养特性和致病性

2.病毒的微生物学诊断,免疫与治疗方法

难点:1.病毒的致病性

2.病毒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

第十一章其他病原微生物(共2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企业诊断)教学大纲-骨伤科影像诊断学广东省中医院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骨伤科影像诊断学(五年制) Diagnostic Imaging of Skeletal Diseases 课程编码:10511026 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1.《医学影像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专业(骨伤方向)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是研究骨与关节创伤、感染、骨肿瘤等疾病的综合影像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中医骨伤专业的专业基础。其内容包括骨伤科X线、CT、MR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对骨与关节各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骨与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骨与关节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培养学生运用影像检查方法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机制、影像表现,以及对骨与关节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第一章骨伤X线总论 4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X线的发现过程,X线发现者伦琴的生平事迹与人生启发。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的发展简史及前程展望。 【熟悉】医学影像学的概念。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 【了解】骨关节系统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掌握】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掌握】骨折及关节脱位概念。 【熟悉】骨折与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表现,骨折的愈合分期,骨折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的X线表现。 教学内容 1. X线的发现过程,X线发现者伦琴的生平事迹与人生启发。 2.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及前程展望,医学影像学的概念。 3. 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 4. 骨关节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价值。 5. 骨与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6. 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7. 骨折及关节脱位概念;骨折及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表现,骨折的愈合分期,骨折 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的X线表现。 教学方式 课堂讲座、幻灯、X线胶片、多媒体课件。 第二章上肢损伤 12学时 第一节肩关节损伤 目的要求 【熟悉】肩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近端各类型骨折的X线表现及肩关节、肩锁关节脱位的X

实验诊断学全套笔记完整精华版

第一章 1.危急值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师必须紧急处 理,称之为危急值。 2.灵敏度某检验项目对某种疾病具有鉴别、确认的能力。 3.特异性某检验项目确认无某种疾病的能力。 4.参考值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5.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其标准差。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查 一红细胞检测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国内划分贫血严重程度的血红蛋白标准 Hb<30g/L:极重度 30~60g/L:重度 60~90g/L:中度>90g/L:轻度 红细胞形态改变 小细胞低色素性RBC 缺铁性贫血 巨细胞高色素性RBC 巨幼细胞贫血 大细胞嗜多色性RBC 溶血性贫血 球形RBC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椭圆形RBC 巨幼细胞贫血 口形RBC 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DIC 靶形RBC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镰形RBC 镰形细胞性贫血 泪滴形RBC 骨髓纤维化 棘形RBC 棘细胞增多症 裂细胞微血管病性溶血 缗钱形RBC 多发性骨髓瘤 红细胞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蛋白聚集或沉淀而成的蓝色颗粒。对见于铅中毒。 染色质小体红细胞内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直径约0.5~1μm,一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物质。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卡波特环红细胞内的环形或8字形红色丝状物,为有核红细胞失核后核膜的遗迹。常含于嗜多色性红细胞中,见于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比容测定(Hct)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抗凝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的比值。 Hct增加: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使红细胞相对增多。在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时,常需检测Hct作为治疗参考。 另外在真红、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及慢性心肺疾患时,Hct常可达60%以上。Hct减低:见于各类贫血。

诊断学教学大纲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教学大纲(供口腔、法医、预防、医检、妇幼、医技、营养等)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二O一五年九月 目录

前言………………………………………………………………………………………………绪论………………………………………………………………………………………………常见症状………………………………………………………………………………………… 一、发热……………………………………………………………………………………… 二、疼痛……………………………………………………………………………………… 三、呼吸困难……………………………………………………………………………… 四、咳嗽、咳痰、咯血…………………………………………………………………… 五、水肿、心悸、紫绀…………………………………………………… 六、腹泻、腹痛…………………………………………………………………………… 七、消化道出血……………………………………………………………………………… 八、黄疽………………………………………………………………………………………问诊、书写病历……………………………………………………………………………… 检体诊断………………………………………………………………………………………… 一、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状态检查……………………………………………………… 二、头、颈部检查………………………………………………………………………… 三、胸廓、肺部检查……………………………………………………………………… 四、心、血管的检查…………………………………………………………………… 五、腹部检查……………………………………………………………………………… 六、生殖器、肛门、直肠、脊柱与四肢检查…………………………………………… 七、神经系统检查………………………………………………………………………… 八、病历编写及诊断方法概述……………………………………………………………器械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二、超声波检查…………………………………………………………………………… 三、实验诊断学(检验系)、血常规检查(讲、习)………………………………… 前言

常用骨科医学专业英语词汇

常用骨科医学专业英语词汇 骨科ORTHOPEDICS 1、概论INTRODUCTION *fracture n.骨折 pathological fracture 病理骨折 fatigue fracture 疲劳骨折 *open fracture 开放骨折 close fracture 闭合骨折 *comminuted fracture粉碎性骨折 compressed fracture 压缩骨折 shock n.休克 *deformity n.畸形 tenderness n.压痛 swelling n.肿胀 ecchymosis n.瘀斑 obstacle n.功能障碍 *bone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骨筋膜室综合征infection n.感染 spinal cord injury 脊髓损伤 surrounding nerve 周围神经 *fat embolism 脂肪栓塞 bedsore n.褥疮 arthroclisis n.关节僵硬 ischemic necrosis 缺血性坏死 ischemic contraction 缺血性挛缩 *traumatic arthritis 创伤性关节炎 hematoma n.血肿 *callus n.骨痂 heal n.愈合 *synovitis n.滑膜炎 *ligament n.韧带 *tendon n.肌腱 * pyogenic osteomyelitis 化脓性骨髓炎 *reduction n.复位 *bone traction 骨牵引 *osteoporosis n.骨质疏松 2、上肢骨折FRACTURE OF UPPER EXTREMITIES clavicle n.锁骨 *humerus n.肱骨 *rotation n.旋转 supracondyle n.髁上 blister n.水疱 pulsate n.搏动 thrombus n.血栓 *cancellous n.松质骨 *epiphysis n.骨骺 *injury n.损伤 *joint n.关节stability n.稳定 ulna n.尺骨 radius n.桡骨 metacarpal bone 掌骨 bone graft 植骨 hemostasis 止血 *periosteum n.骨膜 tension n.张力 adhesion n.粘连 *skin grafting 植皮 *arthrodesis n.关节融合 extrusion n.挤压 gangrene n.坏疽 pallor n.苍白、灰白 *amputation n.截肢 plaster n.石膏 paralysis n.瘫痪 bandage n.绷带 2、手外伤HAND TRAUMA avulsion n.撕脱 *dislocation n.脱位 stiff adj.僵硬 3、下肢骨折与关节损伤FRACTURE OF LOWER EXTREMITIES AND ARTICULAR INJURY femur n.股骨 adduction n.内收 separate v.分离 cartilage n.软骨 *synovialis n.滑膜 *spinal column 脊柱 5、脊柱及骨盆骨折FRACTURE OF VERTEBRAL COLUMN AND PELVIS column n.椎体 cervical column 颈椎 *lumber vertebra 腰椎 sacrum n.骶椎 sense n.感觉 movement n.运动 reflect v.反射 *pelvis n.骨盆 6、关节脱位ARTICULAR DISLOCATION congenital dislocation 先天性脱位 pathological dislocation 病理性脱位 *osteoarthritis n.骨关节炎 *total hip replacement 全髋置换术 7、运动系统慢性损伤CHRONIC STRAIN OF MOVEMENT SYSTEM strain n.劳损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苏州大学临床技能教学中心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130059 大纲执笔人:沈海林、诸伟 实习(见习、实践)周数(时数):18学时大纲审稿人:沈海林 学分:1.5 开课学期:7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口腔医学专业2006年教学计划制订 二、实习(见习、实践)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实习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口腔专业人才,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本课程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课程的实习环节。通过本实习,使学生正确掌握影像检查的方法、影像诊断技术的过程,锻炼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实习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实习(见习、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具体内容见下述各章节要求。 四、实习(见习、实践)内容 1、实习(见习、实践)地点:影像实验室及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读片室 1、实习(见习、实践)地点:实习医院为附属第一医院; 2、实习(见习、实践)内容;见下述个章节具体内容 3、时间安排;18课时 五、实习(见习、实践)的形式与方法 包括到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参观、摄片操作、读片等。

六、实习(见习、实践)考核和成绩评定 掌握口腔颌面部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读片、诊断要求。 七、实习(见习、实践)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部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读片、诊断要求。 八、实习(见习、实践)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马绪臣主编 九、其他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马绪臣主编 《口腔颌面影像医学图谱》马绪臣主编 一、前言: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以研究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外伤、颌骨囊肿、肿瘤、颌骨畸形、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疾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为内容的学科。 实验课18学时。实验课主要为读X线片。 二、教学要求:

实验诊断学 总结笔记

一、实验诊断学概论及质控 (一)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前过程是指从医生开出检验医嘱开始,到实验室收到标本这一阶段,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及标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分析前过程大部分由医生、护士、护理人员在实验室以外完成。 (1)实验的准确性受下列因素干扰/影响: ①标本因素:全血、血浆、血清、体液等。 ②生理因素:年龄、性别、饮食、运动、服用药物、应激状态等。 i.昼夜周期变化举例: 清晨:皮质醇↑、ACTH↑、血清铁↑、胆红素↑ 入睡时:生长激素高峰,皮质醇最低 午夜:蛋白质最低 垂体激素:多在入睡1~2小时开始升高,在睡眠的中段达高峰 ii.月周期变化 性激素:女性按月经周期而变化 胆固醇:月经前高,排卵时最低 纤维蛋白原:月经前增高 iii.长周期影响 维生素 D夏天高,冬天低 副甲状腺激素、钙有轻度的相同变化 ③运动因素 长期运动可导致: CK↑,AST↑,LDH ↑,尿酸↑(男性, 可能因排泄减少),内分泌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性激素) (停止运动后数日可恢复正常) ④饮食因素 ⑤药物因素 药物对血、尿等成分及试验结果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2.分析中质量控制 3. 分析后质量控制 (二)检验结果的临床评价(流病学过) 1.确立金标准 2.诊断方法的对比 3.列出四格表 4.诊断性实验的评价 真实性、精确性、实用性(诊断效果、成本-效益) (三)循证实验医学的概述 二、循证实验医学(evidence 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 EBLM):是根据临床应用的经验和当今研究的最佳证据,结合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 合理明确评估和应用实验室检验项目和检验结果,使病人获得最大的利益。 二、临床一般检验与疾病 (一)血液 1.血液常规检验 (1)红细胞参数 ①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

临床诊断学教学大纲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目得与任务: 临床诊断学就是研究诊断疾病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诊断思维得一门临床学科。就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得一门必修课,就是临床各学科得基础课,也就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得桥梁。本课程得任务就是讲解问诊与体格检查得基本内容与方法技巧;心电图、肺功能与各种内镜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得基本原理与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得结论——临床诊断。 二、课程基本要求: 在深入领会各个症状得病因与机制基础上,学会与患者接触与交流,独立进行全面系统得问诊,深入理解患者得主诉与病史。能用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掌握常见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得内在联系与临床意义。熟悉心电图机操作,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得图像分析。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得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规范、描述准确、用词恰当、字迹清晰、书写全面、符合要求得住院病历。 (一)问诊 掌握问诊得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得重要性。熟悉特殊情况得问诊技巧。 常见症状学 掌握常见症状得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掌握询问常见症状得方法,通过分析症状得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除课堂讲授外,部分内容自学。 (二)体格检查 1、掌握视、触、叩、听、嗅诊得基本检查方法。 2、掌握一般检查各项内容得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得临床意义。 3、掌握头、颈部各器官得检查方法、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 检查。 4、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与肺部得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得检查结果。 掌握胸部得体表标志、肺部异常体征、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了解乳腺得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学习询问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5、掌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得临床意义。掌握震颤、心脏浊音界得检查 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S1、S2得产生机制及听诊特点。掌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得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心脏杂音得产生机制、听诊要点、鉴别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心包摩擦音得产生机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得区别。掌握血压测量、周围血管征得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熟悉脉搏、血管杂音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学习询问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6、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掌握腹部视、触、叩、听检查方法(重点为肝、胆、脾触诊)。 掌握压痛、反跳痛、腹部包块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学习询问消化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7、熟悉肛门、直肠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 8、掌握脊柱、四肢、膝关节得检查方法及病理改变得临床意义。 9、熟悉神经系统检查得内容及方法(颅神经、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掌握神经

临床检验诊断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Cli ni cal laboratory diag no sties (专业代码100208) I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是由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各领域广泛渗透和交叉而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不仅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实验数据和临床信息,而且已成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监测疗效、评判预后等的重要手段。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高层次综合型医学技术人才,对研究生的具体要求是:(一)政治思想 1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为医学事业服务的奉献精神。 2?学风严谨,道德高尚,热爱专业,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3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专业培养要求 1 ?系统掌握临床检验与诊断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技能,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的动向及发展的趋势,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2 ?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分析和思维能力,熟练掌握临床检验的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和临床意义。熟悉各类自动化仪器的性能、使用、维护、保养和有关的计算机知识。能够做好实习医师的带教工作,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3 ?具有较熟练阅读临床检验诊断学外文资料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第一阶段:时间一学期。学习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相应的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 第二阶段:时间2.5学年。研究生要掌握如何查阅文献,检索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方向,搞好论文设计,完成开题报告,完成课题,写出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根据实验进度安排临床实践工作。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即可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的新兴学科。超声诊断学属医学影像诊断学范围,是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内容包括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术语;超声诊断的正常声像图和病理声像图表现;介入性超声等。其总任务是使学生能运用超声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常见病进行诊断。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讲授、演示、讨论、阅读、电教、录像、课件和见习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并通过提问、测验和操作,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水平。 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影像专业,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课程共70学时。理论42学时,实践28学时 三、各章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超声诊断学的概念,性质和内容,超声诊断学的发展史略。 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学的概念及临床应用特点 2、超声诊断学发展史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学时分配 理论0.5学时,实践0学时 第二章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 目的要求 了解:超声诊断的物理特性、超声诊断仪的种类、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1、超声波基本物理量 2、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3、超声波的生物效应及诊断安全性 4、超声成像一般规律 5、超声显像特点 6、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结构及类型(A、B、M、D) 7、超声诊断仪的使用与维护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电教 学时分配 理论1.5学时,实践1学时 第三章超声诊断基础 目的要求 掌握: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超声回声的描述和声像图分析,超声报告的书写。 熟悉:超声诊断常见的伪像 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2、超声诊断的特殊检查方法 3、超声回声的描述 4、超声回声分析的内容 5、声像图分析的方法 6、超声伪像形成的原因 7、灰阶超声常见的图像及伪像的辨识和消除方法 8、超声报告的书写原则、要求及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

临床诊断学复习笔记.doc

诊断学绪论 张晓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诊断学(diagnostics):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 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从基础学科过渡到临床医学各学科的桥梁课; □临床各专业学科(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等)的童娈 基础; □从医生入门——到终身的应用? ※诊断学的内容 ◎问诊: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这 一过程又叫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通过病史采集可以获得病人的症 状。 ◎症状(symptom):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即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只有 主观感受到的,瘙痒.疼痛.恶心等;主观感受到客观检查也能发现的, 发热.呼吸困难等。 ◎体格检査(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 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 检査,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体征(sign):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 肝脾月中大、 心脏杂音等。 ◎实验室霧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 验室方法 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 等进行检查,从而 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 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辅助检查(assistant examination)如心电图.肺功能等。 ※诊断学的学习要领 ◎学习如何接触病人,如何通过问诊确切而客观地了解病情,如何正确 地运用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等物理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方法来发现和 收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而了解这童临床表现的病理生 理学基础,以阐明哪 些征象为正常生理表现,而哪些属于异常病态征象。 ※正确的诊断思维 ◎做全身CT 的意义? 一个诊断的正确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正确的临床思维。当前医学 科学的 飞速发展,突出表现在诊断领域高技术的应用,如计算机体层扫 描(CT).防真 内镜等。但临床医师面对的是病人.环境.社会相互作 用和动态变化的有机整体。如仅依据某一特殊检查的结果贸然作出诊断, 往往就会顾此失彼,造成抓不住主要矛盾的局面。目前,发达国家将系 统评价的结果作为临床制定诊治指南的 主要依据。 ※学习诊断学的要求 ◎能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 ◎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査。 ◎熟悉常用化验检查方法及临床目的和意义。 ◎心电图的分析。 ◎完整病历的书写。 ◎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所提供的资料,进行 分析提出初步诊断。 ※问诊(inquiry) 为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 ◎问诊内容 住院病历中所要求的内容 一般项目(general data) 主诉(chief complaints) 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 號柱史(past history) 个人史(personal history) 婚姻史(mairitai history) 月经史(menstrual history)和生育史(childbearing history) 家族史(family history) ◎主诉(chief complaint):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 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要求: ?可初步反应病情轻重与缓急,并提供对某系统疾患的诊断线索。如紅咽 痛.发热2天”。 ?尽可能用病人自己描述的症状,不用诊断用语。 ?对当前无症状,诊断资料和入院目的又十分明确的患者可适当用诊断 ◎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 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可按以下内容和程序询问: ① 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患病时间:从起病到就诊的时间。(年.小时) ② 主要症状的特点:主要症状出现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程度,缓 解或加剧的因素。 ③ 病因与诱因:病因一如外伤.中毒.感染等。诱因一如气候变化.环 境变化.情绪等。 住院病历中所要求的内容3—现病史 ④ 病情的发展与演变:包括患病过程中主要症状的变化或新症状的出现。 ⑤ 伴随病状:主要症状的基础上又同时出现一系列其他症状。阴性症状 —按 一般规律在某一疾病应该出现的伴随症状而实际上没出现。 ⑥ 诊治经过。 ⑦ 病程中的一般情况:如病后的精神.体力状态,食欲.睡眠.大小便。 ◎既往 史(past history) 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患过的疾病。 外科手术 预防注射 过敏史 ◎系统回顾(review of systems) 目的:作为最后一遍搜集病史资料,避免问诊过程中患者或医生所忽略 或遗漏的内容。 内容: ① 呼吸系统: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 ② 循环系统:心悸.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水肿.头晕。 ③ 消化系统:腹痛、腹泻.食欲改变.暧气.反酸.腹胀.呕吐.呕血. 腹痛。 ④ 泌京系统: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量改变、尿的颜色改变. 尿失禁.水肿.腹痛。 ⑤ 造血系统:皮肤粘膜苍白.黄染、出血点.瘀斑.乏力.头晕、眼花 等。 ⑥ 田分泌系统及代谢:怕热.多汗.乏力等。 ⑦ 神经精神系统:头痛.失眠、意识障碍.情绪状态.智能改变等。 ⑧ 肌肉骨骼系统:肢体肌肉麻木.疼痛.痉挛萎缩,关节肿痛等。 ◎个人史(personal history) 社会经历:出生地.居住地.受教育程度等 职业及工作条件:工种.劳动环境.对工业毒物的接触情况等。 习惯与嗜好:吸烟.吸毒.饮酒等。 冶游史:不洁性交。 ◎婚姻史(family history):未婚或已婚,配偶健康状况等。 ◎月经史(menstrual history)和生育史(childbearing history) 行经期(天' 初潮年龄 -------------------- 末次月经时间或绝经年龄 月经周期(天) 妊娠与生育次数,流产等。 ◎家族史(family history) 乙型肝炎一一家庭集聚现象(传染) 高血压一遗传有关。 探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类型的提问。可从一般性提问开始,如“你今天 来, 有哪里不舒服? ”。获得一些信息后,再着重追问一些重要问题。诱 导性提问或暗示性提问可能得到错误的信息或遗漏有关资料。如“你的胸 痛放射至左手,对吗? ” □患病的时间:追朔首发症状开始的确切时间,可以顺着问,也可逆着 帮助回 忆;如有几个症状同时出现,必须确定其先后顺序。 □尽可能让患者充分地陈述和强调他认为重要的情况和感受,只有在患 者的陈 述离病情太远时,才需要根据陈述的主要线索古灵活地把话题转 回,切不可生硬地打断患者的叙述,甚至用医生自己主观的推测去取代 患者的亲身感受。 苛提问时要罡意余统性和目的性,杂乱无章的重复提问会降低患者对医 生的信心和期望。 □避免医学术语。 □有时医师要引证核实病人提供的信息。如病人用了诊断术语,医生应 通过询 问当时的症状和检查等以核实资料是否可靠。如“我5年前患了肺 结核 石仪氨 礼节和友善的举止,有助于发展与病人的和谐关系。 □医生应明白病人的期望,了解病人就诊的确切目的和要求。 □如病人问到一些问题,医生不清楚或不懂时,不能随便应付.不懂装 懂,甚至乱解释,也不要简单回答三个字“不知道% □对焦虑与抑郁者应给予宽慰,但在说话时应注意,不要乱下保证。 ※常见症状 ※水肿(edema) 水肿的定义 人体组织间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不包括内脏 器官的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等。是医生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 (一) (-)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 一般项目(general data):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出生地、民族. 婚姻、通讯地址.电话号码、工作单位.职业.入院日期.记录日期. 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 数语。如“2周前超声检查发现胆囊结石”。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医学英语归类词汇

1、中医学科 中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药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中医基础理论:basic theory of TCM 中药:Chinese material medica 中药学: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y 中西医结合:integre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中医诊断学:diagnosis of TCM 中医方剂学: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ormula 中医内科学:internal medicine of TCM 中医皮肤病学:dermatology of TCM 中医肛肠病学:proctology of TCM 中医妇科学:gynecology of TCM 中医儿科学:pediatrics of TCM 中医眼科学:ophthalmology of TCM 中医耳鼻喉科学:oto rhino laryn gology of TCM

中医骨伤科学:orthopedics (矫正外科学) and traumatology (创伤学) of TCM 针灸学: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中医推拿学:traditional Chinese tuina 中医养生学:traditonal Chinese life cultivation 中医康复学:traditonal Chinese rehabilitation 温病学:warm disease study / science of epidemic febrile (发热的,发烧的) disease of TCM 中医各家学说:theories of different schools in TCM 中药炮制学:processing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als 2.医院部门及科室名称 Out-patient department 门诊部 In-patient department 住院部 Nursing department 护理部 Admission office 住院处 Discharge office 出院处 Registration office 挂号处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编写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实验课上通过教师示教,学生阅片,病例讨论等方式,与理论课相互验证,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综合驾驭能力,使学生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和X线鉴别诊断,掌握口腔颌面部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熟悉口腔颌面部常用X线检查设备。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相对应,并同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学时。 四教材:《口腔医学实验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嘉德,2版,2003年。 Ⅱ正文 实验一口腔颌面部X线技术特点 常用口腔颌面部X线片正常图像 龋病、牙髓病X线诊断 一教学目的 认识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学习常用口腔颌面部X线片投照技术和正常图像,学习龋病和牙髓病X线诊断。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根尖片投照技术(包括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和平行投照技术)。 (二)掌握根尖片上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图像。 (三)掌握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X线表现。 (四)掌握牙合片正常图像。 (五)掌握曲面体层摄影片、华特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侧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髁状突经咽侧位片的正常图像。 (六)掌握浅龋、中龋、深龋的X线诊断。 (七)掌握牙髓钙化的X线诊断。 (八)熟悉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包括曲面体层X线机、X线头影测量机,牙科X线机)。(九)熟悉牙合片投照技术。 (十)熟悉牙合翼片正常图像。 (十一)熟悉X线头影测量片、下颌骨开口后前位片、颧弓位片的正常图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笔记一

---------------------------------------------------------------最新资料推荐------------------------------------------------------ 1 / 3 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笔记一 医学影像诊断学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影像诊断学教研室 欧阳羽 ◎什么是影像诊断学? 影像诊断学是: 借助影像诊断设备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以了解人体解剖 与生理功能状态及病理变化,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 科。 影像诊断学是: 借助影像诊断设备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以了解人体解剖 与生理功能状态及病理变化,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 科。 医学影像学: 影像诊断学+ 影像介入学 ◎医学影像学包含哪些内容? 放 射诊断学; 介入放射学; 超声成像; 同位素成像; MRI, DSA, ECT 成像等。 -RAD, teleradiology ◎影像诊断学的发展 1 895年- 伦琴(Rontgen) - 放射诊断学 20世纪50-60年 代 超声,同位素成像 70-80年代 CT , MRI, ECT DSA, 影像诊断学 特别是70年代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使影像诊断进入了一 个崭新时代(诊断+治疗)形成特别是70年代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使 影像诊断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诊断+治疗)形成 医学影像学 ◎现 状与未来 一 一 影像诊断设备的高速发展与更新换代 1 X 线机

TV 透视;摄片影像数字化 CR,DR 2 高档 CT, MRI ,DSA 特别是螺旋 CT 及应用软件(CTA, 重建及内窥镜等)。 二二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成为三大治疗体系之一(外科、内科)。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成为三大治疗体系之一(外科、内科)。 三、影像数字化和 PACS 及远程诊断。 计算机辅助检测 CAD (computer aided detection) 计算机辅助诊断 CAD 四、现代医学影像学包括形态、功能、及代谢成像并用的综合诊断(分子影像学包括形态、功能、及代谢成像并用的综合诊断(分子影像学-研究)。 她已成为应用高科技最多、发展最快、作用重大的学科之一。 研究)。 她已成为应用高科技最多、发展最快、作用重大的学科之一。 五、临床诊断,治疗与医学影像的关系更密切 DSA CT MRI DR 乳腺钼靶机◎学习医学影像学时注意事项: 、各种检查技术的成像原理及图像特点、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方法、识别正常与异常表现以及代表的病理基础及诊断中的意义、了解各种检查的价值与限度而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但非病理诊断,因此需结合临床材料,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但非病理诊断,因此需

诊断学教学大纲(特选参考)

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医学影像学、护理专业用) 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内科学教研室 二○○四年三月 《诊断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diagnosis learns the syllabus 课程编号: 学时:140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76学时 学分:7.5学分 适用专业: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专业用 先修课要求:全部基础课程 一、前言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是各科临床医学的基础。诊断学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一定要把对学生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到诊断学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诊断学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断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病史、综合和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专业课奠定基础。 在诊断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锻炼和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诊断学教学中,通过理

论学习,课间实习或实验和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诊断学》教学大纲是以第六版教材为依据编写。诊断学中的问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诊断、诊断思维方法与病历书写,为课堂讲授内容,其他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2.能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能较熟悉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3.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并掌握各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心电图各波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段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 5.熟悉血、尿、粪便等常规项目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及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目的和临床意义。了解实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6.能将问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器械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书写格式规范、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学时分配] 根据1991年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对《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诊断学总教学时数为14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4学时,实习76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内容讲授实习合计讲授∶实习 绪论 1 0 1 问诊 2 3 5 常见症状8 2 10 基本检查方法 1 2 3 一般检查 1 2 3 头、颈部检查 2 3 5

医学英语新教材下册unit5翻译

癌症患者指南 1.本章是对疾病和器官特异性等有关内容的导言,侧重介绍癌症治疗的一般方法,并着重强调我们将要深入讨论的有关癌症诊断,治疗,康复和全面护理等方面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 2.控制癌症最有效的办法是预防。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合理饮食,保持正常体重,坚持锻炼等都是降低患癌几率的有效措施。此外,临床防癌药疗实验对乳房癌、头颈癌或其它癌症在未来几年内将作为首选实验疗法,该临床实验是利用癌症生物学知识优势瞄准特定的高位人群。 3.一旦患癌,越早发现越有利于治疗。对癌症的早期病变,及早的发现和确诊不仅能够避免晚期的高强度治疗,而且能够保证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其次,严格周密的治疗方案在每一个病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4.针对癌症或疑似癌症患者的现代疾病诊疗方法和康复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的医患关系准则。对于医疗人员来说,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担忧和恐惧心理同掌握某种癌症的确切治疗方法一样重要。前者要求医生或其他医护人员秉承职业道德,真正聆听患者的声音,并引导他们顺利通过这场医学上复杂难解又令人畏惧的经历。此类信息的科学依据可从现今多个专业数据资源中搜索到,如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PDQ(Physician Data Query癌症信息库)系统、美国癌症协会的国家癌症信息中心、有关教科书、会议以及肿瘤专家们的会诊等。 5. 通常,从事基础护理保健的医生在癌症的早期确诊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精确的病史采集中,一些可能被检测到的线索(通常是一些轻微的症状)会提醒医生注意并判断病人是否罹患癌症。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癌症协会依据这些线索提出了癌症的7大危险信号,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然而,许多这种广为人知的症状已是癌症后期的表现,于是我们要想在可治愈阶段检测出人们是否患癌就必须把重点放在筛选无症状人群上。 6.对于疑似患癌的病例中,医生需明确迅速地做出判断,给出诊断结论。病人在诊断期间须接受全面的健康评估,这样有利于医生制定出全面的治疗方案。癌症患者所患疾病不仅仅是医学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患病期间,诊断可能会使病人、家人和朋友产生焦虑;会给医生带来焦虑,因为医生必须告诉患者这种诊断的后果;会给医生办公室和医院工作人员带来焦虑,因为他们给病人看病、与病人接触。所以医生必须对病人进行冷静的,理智的,指导性的诊断,并基于对所有可用治疗方法的斟酌,尽可能给出乐观的治疗方案。 7.无论是对疾病的远端控制还是局部控制,其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和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提高无病生存率。为达到这些目标,医生在制定整体方案时应考虑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相关花费,以及其他各项病人、家属及社会的无形花费。 跨学科诊断和计划 8.在过去的几年里,对病人的跨学科综合管理很被重视,这是一种进步。一旦发现病人有患癌症状,就要确定需要何种专业技术进行治疗。而通常情况下,这些专业技术并非由一人提供。现代临床肿瘤学的特点就是治疗过程由多个学科医师,连同承担病人早期健康护理工作的护士,社工,营养师以及其他人员的共同参与。尽管对病情的评价和治疗通常需要一个跨学科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以达到最理想结果,但该团队仍需要一个见解深刻,知识渊博的医师进行协调。该医师可能是一位肿瘤学家,初级护理医生,内科医生或外科医生。另外,针对有癌前病变的病人或遗传性易患癌症者,就可能需要向该方面的专家咨询相关风险(如可否使用照射疗法)以及可供选择的防病方法。 9.除单方面专家的见解,还需要肿瘤会诊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多学科的考虑因素,会议中观点的交流有助于形成集中一致的治疗方案。尽管一些患者仅需某一个学科的专家进行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