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编辑词条

目录

原文

注释

译文

背景

赏析

作者

展开

编辑本段原文

第220首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编辑本段注释

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已被编入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第七首、义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第八首和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第八首)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沉默不语。

5.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6. 究: 终究,毕竟。

7.天公:造物主。

8. 重:重新。

9. 抖擞: 振作精神。

10.降:降生。

1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12.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

编辑本段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

编辑本段背景

“不拘一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种格局。

这个成语来源于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他是个爱国主义者。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20年左右的官。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1839年,在他48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在回乡的旅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一天,龚自珍路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当地在赛神。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诚地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听当代文豪也在这里,一位道士马上挤上前来恳请龚自珍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全诗共四句:“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中九州是整个中国的代称。诗的大意说,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来吧。

后来,人们把“不拘一格降人才”精简成“不拘一格”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拘泥于一种规格、办法。

诗里还引申出“万马齐喑”这个成语,比喻空气沉闷的局面。

编辑本段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已亥杂诗阅读及答案(1)

已亥杂诗 龚自珍 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2.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3.作者拿自况,表达了。 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2005年湖北恩思主州) 5.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请你说说对三、四句的理解。 b) 从三、四句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湖北十堰市) 7.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_______,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____ _____。(每空只填一个词语)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2.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3.落红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4.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离别京城的忧伤乐于奉献的情怀 6.(1)以落花自喻,表明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仍乐意为社会作贡献的心态。(2)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7.离愁志愿或志向 8.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②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 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④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己亥杂诗》赏析

《己亥杂诗》赏析【部编版七下】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原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作者】 龚自珍(1792—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代表作:《定庵文集》。【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落红”自喻,抒发了诗人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满腔热情和献身精神。 【赏析】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

己亥杂诗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己亥杂诗》赏析题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继续忠心报国的志愿(或“志向”)。 (2)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 (3)“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落红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比喻诗人自己)。(4)“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5)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6)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 (7)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隐,仍为国效力的决心。现在常被用来赞颂牺牲自己,培育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2.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怎样的复杂心情 答: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 3.请你谈谈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4.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答: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5.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答: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6.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请你概括。 答: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或: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8.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答: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9.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答: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10.诗歌中流露了诗人的两种感情:舍与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答:诗人想舍的是当朝的黑暗与腐朽,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11.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 答: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解甲归田的惆怅,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精忠报国的信念。 12.本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在花开花落的变化中寄寓了怎样的深意 答:诗人以“落红”暗喻自己是具有爱国情怀的志士,“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思想感情。 13.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或者: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炽热的爱国热情。 或者: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

古诗己亥杂诗翻译赏析

古诗己亥杂诗翻译赏析 《己亥杂诗》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龚自珍。此诗一共两首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220首七言绝句,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125首被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第一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翻译】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鉴赏】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

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第二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 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鉴赏】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

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教案.doc

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_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教案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爱国诗,关于己亥杂诗的教学该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

诗》。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A.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B.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

《已亥杂诗》赏析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赏析】一二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三四两句笔锋陡转,以落红化泥护花作比,说明自己身虽脱离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蕴沉著。 作者:龚自珍(1792-1841),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主旨: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 ●全文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内容: 夕阳西下,我怀着无边无际的离愁.挥动马鞭,离京东去, 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炽热的爱国热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作者以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已亥杂诗阅读题及答案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2.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3.作者拿(落红)自况,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_______。(离别京城的忧伤乐于奉献的情怀) 6.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a) 请你说说对三、四句的理解。 (1)以落花自喻,表明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仍乐意为社会作贡献的心态。 b)从三、四句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7.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_______,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____。(每空只填一个词语)(离愁志愿或志向)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②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 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④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己亥杂诗龚自珍 1.朗读《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3.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5.朗读并背诵诗歌。 四、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以“落红”自现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

“己亥杂诗”阅读鉴赏及答案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内容简介: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句的意思是落花不是无情的,就是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运用比喻,表明了作者的心志,表明作者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写作特色: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赏析】一二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三四两句笔锋陡转,以落红化泥护花作比,说明自己身虽脱离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蕴沉著。作者:龚自珍(1792-1841),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主旨: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全文▲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内容:夕阳西下,我怀着无边无际的离愁.挥动马鞭,离京东去, 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炽热的爱国热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作者以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答: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②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④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部编版小学语文《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教研公开课教案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A. 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B. 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C.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己亥杂诗》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己亥杂诗》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作者】 龚自珍(1792—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代表作:《定庵文集》。【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落红”自喻,抒发了诗人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满腔热情和献身精神。 【赏析】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是指诗人的

《己亥杂诗》赏析讲解

《己亥杂诗》赏析讲解 (蓝色字体来自教参)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关于作者】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学者家庭。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烟。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 【写作背景】 已亥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等。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诗句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讲解】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酒脱的气概。 首句明点“离愁”。诗人与北京,可以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祖父、父亲都在北京做过官。他自己幼年在京人塾就读,后来又多次赴京参加会试,直至在京做官。离开与自已生活关系如此密切的京城,产生“离愁”原很自然。但这里用“浩荡”来形容“离愁”的广大无边,说明愁绪之深,用“白日斜”这种带有象征色彩的描写来点明“离愁”产生的背景,却使人感到,这并不单纯是离开一个生活过多年的地方时的卷恋、惆怅之情,而是有着更深广的内涵。从客观形势看,清王朝的统治已进人“衰世”,“白日斜”并不单纯指离京的时间,而是象征着当时的国运与局势。正因为有这样深广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这“离愁”便包含着政治的内涵,是对国事的忧虑。 次句说自己一离京师,从此便如远隔天涯。诗人此次离京,先东行至通县,再沿运河南下,故说“东指”。“吟鞭”,是挥响马鞭的意思。“即天涯”,一出国门,即同天涯。这里有对朝廷的眷恋,也有对国事的忧念。从“浩荡离愁”和“即天涯”,便自然引出下两句来。 后两句展开联想,用比喻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掉落的花瓣并不是冷酷无情,自哀自怜的,是消融在泥土中以更好地保护盛开的鲜花,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在形象的比喻中,融人议论,自然而朴实。“化作春泥更护花”,也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问题探究】 1.请解释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古诗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翻译赏析

古诗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翻译赏析《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作者为清朝文学家龚自珍。其古诗全文如下: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前言】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220首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注释】 1浩荡: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 3天涯: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 4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5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 这首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此番一别,不知何年后才能相见;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orG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令人叹惋。 诗的后两句: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 [教材解析] 《己亥杂诗》(其五)是语文七年级下册(新编)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第五首。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1、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 2、画出你对课文感悟最深的地方,并写上评语。

4.对古诗词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媒介]PPT课件,班班通。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理念] 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初中阶段新课标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5、简介龚自珍

“己亥杂诗”阅读鉴赏及答案

“己亥杂诗”阅读鉴赏及答案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内容简介: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句的意思是落花不是无情的,就是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运用比喻,表明了作者的心志,表明作者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写作特色: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赏析】一二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三四两句笔锋陡转,以落红化泥护花作比,说明自己身虽脱离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蕴沉著。 作者:龚自珍(1792-1841),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主旨: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 ●全文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内容:夕阳西下,我怀着无边无际的离愁.挥动马鞭,离京东去, 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

己亥杂诗 公开课

《己亥杂诗》考评课教案 主讲人:班级:八(四)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当 堂背诵全诗。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拳拳爱国之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会作者拳拳爱国之心。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联想想象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言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同学们一起跟着书写。 (二)解题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己亥杂诗》。 (三)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现在杭州市)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道光九年(1829)进士,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1839)愤然辞官南归。 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一十五首也”,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这首诗写诗人离京感受。 (四)朗读诗歌 1.学生自读 2.磁带范读 3.划分节奏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学生齐读 (五)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主要意思,联系课后注释,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小组同学试着翻译这首诗歌。 2.汇报交流(找一些同学来解释并翻译) A.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广大无边。离:离开京城、朝廷。白日:太阳 B.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鸣鞭。即:走向。 C.落花不是无情物:落红:落花。

已亥杂诗中考试题及答案

已亥杂诗中考试题及答案 已亥杂诗中考试题及答案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考试题一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 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景(物)抒情(间接抒情)(1分),诗人抒发了继续为国家(民族) 效力(或: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思想感情(1分)。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 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政治抱负个人志向 3、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 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 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 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护花”是崇高 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王老师已 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

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4、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 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卸甲归田的惆怅 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5、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浩荡离愁(离愁)。 中考试题二 (1)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 (2)“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落红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 的志士。“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 想感情。 (3)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作者从花开花落的生死更替中悟出生命的真谛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5)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 (6)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 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 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7)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 异曲同工之妙。 8、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3分)

《己亥杂诗》名篇选析

名篇选析 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抽响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3.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4.花:比喻国家。 5.护:保护。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