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肠瘘非手术治疗期间引流的最佳体位汇总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肠瘘非手术治疗期间引流的最佳体位汇总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肠瘘非手术治疗期间引流的最佳体位汇总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肠瘘非手术治疗期间引流的最佳体位汇总

1.肠瘘非手术治疗期间引流的最佳体位是: ( D )

A.平卧位

B.头低足高位

C.端坐卧位

D.低半卧位

2.牙拔除术后多长时间取出压迫棉球: ( B )

A.20分钟

B.30分钟

C.1小时

D.2小时

3.机械通气时,吸痰操作错误的是: ( D )

A.吸痰前后,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

B.吸痰前,结合翻身、拍背使痰液从周边肺野向中心集中

C.吸引负压不超过19.6kPa(200cmH2O)

D.用吸引口鼻腔的吸痰管再吸引气道

4.上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时的首要护理措施为 ( B )

A.准备急救用品和药物

B.建立静脉输液途径

C.去枕平卧头偏一侧

D.迅速配血备用

E.按医嘱应用止血药

5.抢救溺水时,患者的体位应是 ( D )

A.平卧位

B.头高脚低位

C.半卧位

D.俯卧位

E.侧卧位

6.癫痫持续状态时确保病人安全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B )

A.取头低位或平卧头侧位

B.发作时按压肢体,防止乱动

C.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

D.放置床档,以防坠床

7.下列有关护理工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B )

A.各种治疗、护理、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B.起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36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大包装

C.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D.灭菌物品提倡使用小包装,无菌棉球或纱布罐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E.治疗室、处置室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

8.紧张综合征病人最明显的临床表现是: ( )

A.面色潮红

B.手心出汗

C.紧张性木僵

D.手足不自主的摆动

9.龋齿患者出现 ( A )

A.咀嚼器官的功能及完整性丧失

B.牙齿过早脱落

C.牙髓质逐渐破坏

D.牙齿色、形质无变化

E.不影响身体健康

10.由护士书写的文件不包括 ( B )

A.体温单

B.医嘱记录单

C.医嘱本

D.病室交班报告

E.护理记录单

11.外耳道疖感染肿胀时选用 ( D )

A.酚甘油滴耳

B.硼酸酒精滴耳

C.氟哌酸滴耳

D.鱼石脂甘油滴耳

E.氯甘油滴耳

12.遇热后易破坏的药物是: ( C )

A.酵母片

B.黄连素

C.青霉素

D.盐酸肾上腺素

13.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 ( B )

A.长期卧床

B.留置导尿管

C.膀胱内注药

D.膀胱冲洗

E.膀胱镜检查

14.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排斥反应一般发生在术后 ( C ) A.第3天

B.第7天

C.第10~15天

D.第20天

E.第30天

15.关于阑尾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位于右髂窝,是腹膜间位器官

B.经阑尾孔开口于盲肠下端

C.阑尾附于结肠起始部

D.阑尾根部是3条结肠带集中处

E.动脉来自肠系膜下动脉

16.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决定于 ( D )

A.邪气的性质

B.禀赋的厚薄

C.性别的不同

D.正气的强弱

E.年龄的大小

17.尖锐湿疣的好发部位为: ( D )

A.仅发生于外生殖器及肛门附近的皮肤粘膜湿润区

B.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附近的皮肤、黏膜湿润区

C.常发生于腋窝、脐窝、乳房及黏膜湿润区

D.乳房

18.患者淋浴时水温不可过高,以免产生 ( A )

A.眩晕

B.虚脱

C.昏迷

D.疲劳

E.休克

19.下列有关心理治疗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A )

A.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治疗方法,治疗病人的心理、情绪、认知与行为有关的问题B.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治疗方法,治疗病人的心理问题

C.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治疗方法,治疗病人不正确的想法

D.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治疗方法,疏导病人的心理问题

20.糖尿病病人运动宜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即指最大氧耗量(VO2max)为: ( B ) A.30%

B.50%~70%

C.70%~80%

D.40%

21.严格掌握扁桃体的手术指征是为了避免 ( B )

A.共鸣障碍

B.免疫监视障碍

C.咽淋巴的破坏

D.咽隐窝缺损

E.减少细菌生长繁殖

22.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空腹血浆葡萄糖应为: ( A )

A.≥7.0mmol/L

B.≥6.8mmol/L

C.≥8.0mmol/L

D.≥11.1mmol/L

23.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为 ( E )

A.呼吸快而浅

B.呼吸慢而浅

C.尿液呈碱性

D.呼吸慢而深

E.呼吸快而深

24.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 E )

A.防腐

B.无菌

C.消毒

E.灭菌

25.无菌操作是 ( D )

A.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B.杀灭物体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C.杀灭活的微生物的方法

D.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方法

E.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26.评估患者的生活习惯时不包括 ( D )

A.吸烟

B.饮酒

C.偏食

D.忌食

E.药物

27.下列有关脑梗死的概念,叙述不正确的是: ( B )

A.由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

B.广泛性脑组织病变

C.局限性脑组织病变

D.表现为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28.对老年人实施健康教育时,应避免: ( D )

A.语言简单

B.反复交待

C.运用身体语言

D.高频的尖嗓音

29.关于尿糖,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B )

A.尿糖阳性肯定血糖升高

B.尿糖阳性是由于肾小管不能将糖全部重吸收

C.尿糖阳性肯定有糖代谢紊乱

D.根据尿糖阳性即可诊断糖尿病

E.班氏试剂只检查尿中有无葡萄糖

30.张某。妊娠32周,产前检查发现为臀先露胎位。护士应指导其采取 ( D ) A.头低脚高位

B.截石位

C.侧卧位

D.胸膝卧位

E.俯卧位

31.住院患者病历首页是 ( C )

A.住院病历封面

B.入院记录

C.体温单

D.长期医嘱单

E.病程记录

32.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是 ( C )

A.癫痫

C.重症肌无

D.精神分裂症

E.脑出血

33.恶性肿瘤的药物止痛要点,下列哪项除外: ( C ) A.按时

B.口服

C.轻度癌痛首选弱阿片类药

D.个体化给药

6例肠瘘病人的心理护理

6例肠瘘病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探讨腹部手术后,肠瘘病人的心理,通过心理护理和经过一系列护理措施,6例病人治愈,总结了肠瘘病人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同时做好肠外营养和 肠内营养的护理和周围皮肤护理以及双管恒力负压尤为重要。 【关键词】肠瘘;术后护理;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8-0855- 01 1一般资料 2009年到2011我科收治肠瘘病人7例,男性6例,女性1,平均年龄52.1岁,最大83岁,最小年龄21岁,巨结肠手术后1例,肠梗阻行部分小肠切除吻 合术后3例,十二指肠损伤术后1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1例,结肠部分切 除术后1例,通过保守治疗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抗生素控制 感染,肠瘘引流,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肠内营养,和心理护理,瘘口皮肤护理等 措施后7例病人均康复出院。 2护理措施 2.1肠瘘病人的心理护理:肠瘘是指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肠内容物经此通道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者体外,是腹部外科常 见的重症疾病之一,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克引起全身及局部生理功能紊乱,严 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病死率高达15%-25%。病人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均有 手术史,术后出现肠瘘,往往产生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随着病情变化,病人有 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愤怒、急躁、烦闷等消极情 绪经常出现,甚至产生悲观厌食之感,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一旦受到消极 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同时家庭的经济支持情况,家庭成员对病人所患疾 病知识的了解缺乏都能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通过对其心理特点调节病人情绪, 变化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做斗争。心理护理的同 时与生理护理结合,做到身心积极效应相互促进,出现疼痛、发热,易引起不良 情绪,护士亲切安慰,并及时妥善处理,病人自然就会情绪好转。由于经常静脉 点滴,血管难找,常引起病人焦虑,技术熟练的护士常常取得病人的信赖。对病 人及家属进行治疗与护理知识宣教,病人任何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以分散注 意力和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其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 2.2皮肤护理:肠瘘是胃肠术后的并发症,所漏出的消化液对皮肤腐蚀性很强,导致皮肤疼痛、红肿、糜烂及坏死,另外肠瘘液不断渗湿敷料,需频繁换药,大 大的增加护士的工作量,病人感到十分痛苦,肠瘘发生后,设法引流并保持引流 通畅,但引流管周围还是有消化液漏出情况。我科采用持续负压器引流,周围漏 液用恒力负压吸引,保持清洁,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一般周围皮肤无红肿, 加强观察,保持引流通畅,定期观察负压一流是否通畅,即使处理引流管阻塞, 用中性肥皂液清洗周围皮肤,保持有效的引流,避免压力过大,损伤肠粘膜和周 围皮肤。 2.3一般护理:加强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肠瘘病人由于大量丢失消化液,因此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重点观察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皮 肤温度及弹性,观察肠蠕动及腹胀程度,动态监测水、电解质、肾功能和血气变化。 2.4基础护理:病人长期卧床需协助定时翻身及按摩受压部位,垫气垫床、海

T管的作用及护理

T管为乳胶制品,全长约40cm,有双臂伸出,形似T字。 一、作用 凡施行总胆管切开取石或探查时,均需放一根T管引流,把胆管内的残余泥沙样结石及含毒素的胆汁排出体外,其目的是支撑胆道,引流胆汁,以减轻胆道因手术创伤而造成的水肿、炎症,并防止胆汁外流。T管因有双臂插入引流管道或腔内不易滑出,偶亦做其他手术引流用。 二、护理 在胆道手术中放T管引流的病人,术后T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病人恢复的快慢,生命的安危,有赖于T管护理的正确与否,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这是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都应共同注意的。护理上要注意如下几点: 1、T管固定要牢固,谨防脱出最重要。万一脱出非要再次手术不可,更因胆汁渗入腹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害。因此,要在T管引出腹臂处与皮肤缝扎固定以防脱出:在病人没有完全清醒前,谨防病人把T管拉出来,也要防止病人翻身时把管脱出来。对术后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有专人陪护或将其双手固定在床边;在T管上另接一根稍长的橡皮管,再连接床边的消毒袋上。 2、注意无菌。衔接的皮管和引流袋均需消毒,每3天更换引流袋一次,连接的引流管长短、粗细应适中,不能太硬或太软。置引流管的伤口应每天更换敷料并注意胆汁有否外流。 3、每天观察并记录胆汁的颜色、混浊度、气味,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在一般恢复顺利的病人胆汁量由少到多,再逐渐减少,胆汁的颜色由术后1-2天时的淡黄色逐渐变深,由混浊渐变澄清透明,呈金黄色。 4、若T管引出胆汁量突然增加,应疑有胆道下端阻塞的可能,如同时有胆汁混浊或有胆泥时,可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冲洗T管,长期带T管的病人也应定期冲洗(一般每周1-2次),冲洗时不能用力过猛或过快,以免引起胀痛及发热。 5、术后3-4天病人可坐起或逐渐下床活动,但不可把引流袋提得过高以免胆汁倒流进胆

肠瘘病人的护理

肠瘘病人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3-10T16:11:40.7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2期作者:赵银花[导读]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联合应用肠内、外营养支持,加强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帮助患者康复的关键。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133000 摘要:肠瘘是腹部手术后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创口愈合、增加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还由于肠瘘导致大量消化液丢失,使机体稳定状态失衡。由于经瘘口有大量的消化液流出,对瘘口周围皮肤产生腐蚀作用,易致瘘口周围皮肤溃烂、疼痛,甚至感染[1]。因此,采取加强内环境和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联合应用肠内、外营养支持,加强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帮助患者康复的关键。关键词:肠瘘;护理 肠瘘是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之间存在异常通道,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的称为肠外瘘[2]。肠外瘘是腹部外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内环境失调、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营养不良、感染、败血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其病程长,病死率高,且患者极其痛苦,因此对肠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术后护理 1.1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应及早发现吻合口瘘的发生,若术后患者持续高热,体温达38-39℃,且伴有腹痛、腹胀、肛门坠胀等临床症状,切口有大量渗出液或引流物中有粪臭味脓汁流出,应考虑吻合口瘘发生的可能[3],此时应尽快引流,控制感染和营养支持,必要时行结肠造口再造手术。 1.2观察有无伤口感染,腹部感染的发生,观察伤口局部有无红肿、痛的感觉征象。观察有无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等腹腔内感染的征象。术后可能因远端肠道不通畅,功能失调,胃肠减压不充分或营养状况欠佳等,发生肠瘘的可能,临床可有“先胀后瘘”表现[4],应注意观察。 2.加强负压引流及灌洗护理 瘘口内放置持续负压吸引管和滴液管,以充分稀释,引流溢出的肠液,减少肠液对瘘口周围组织的侵蚀,利于炎症,水肿消退,肉芽组织生长,从而促进瘘口愈合。 2.1引流管的选择与安放根据瘘口情况,选用合适的引流管,引流管的顶端应放置在肠内口的附近,但不可放入肠腔内,滴液应放在引流管顶端附近,固定引流管并覆盖敷料。 2.2调节负压大小根据肠液稠度,流出量调整,一般负压为4Kpa(1千帕=7.5毫米汞柱)或更低些为宜,但肠液粘稠,流出量大时,负压可略大些,最高可达6.6Kpa,但应避免负压过小致引流不充分或过大造成肠粘损伤,出血。当瘘口形成或在夜间,漏出液少时,应降低压力。 2.3观察记录冲洗液量及肠液量肠液量的计算是24小时引出液总量减去已冲洗的等渗盐水量,通过灌洗和引量判断进量度是否平衡,若灌洗量大于吸引量,常提示吸引不畅,须及时处理。 2.4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各处连接紧密,避免扭曲,脱落,定时挤压引流管,及时清洗引流管内的血细胞液集块,坏死组织等,以免堵塞,可通过灌洗和吸引的声音来判断引流管效果,若吸引过程中听到明显气过水声,表明引流效果好,若出现管腔堵塞可顺时针方向缓慢旋转移动外套管,若无效,应通知医生,另行更换引流管。 2.5体位采取低中卧位,利于呼吸和引流,并使炎症局限。 3.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3.1及时清除溢出肠液是防止肠液腐蚀皮肤的最有效方法,若引流管或瘘口阻塞,必须设法改进引流或瘘口堵塞的方法,使肠液的溢出量减至最少程度。 3.2敞露瘘口敞露瘘口周围皮肤,不加盖敷料,有肠液露出则及时吸净,保持干燥,清洁。 3.3保护瘘口周围皮肤应用具有附着力强,收敛,耐消化液腐蚀等特点的复方氧化锌油膏保护瘘口周围皮肤。 4.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4.1胃肠道或瘘口出血原因包括:a.消化液腐蚀瘘附近组织,导致血管破裂出血。b.胃肠粘膜弥漫性糜烂出血。c.应激性溃疡,应安慰病人,使之保持安静,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预防胃肠道出血的有效措施是充分引流漏出肠液,有效控制感染。 4.2 肝肾功能障碍大量肠液丧失至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循环血流量减少,及腹腔内感染时肠外瘘早期并发肝肾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尿常规等,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合理输液,有效控制感染,减少毒素吸收,早期预防和早期发现肝肾功能障碍。 5.营养支持 肠瘘患者营养支持的目的是改善营养状况和适当的胃肠功能休息,有效的营养支持不仅使患者营养状况改善,促进合成代谢,而且增强机体免疫力,使感染易于控制,提高肠瘘的治愈率。营养支持基本方法包括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两种,肠瘘营养支持,应根据患者全身状况,肠道功能情况和治疗阶段与治疗目的,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营养支持方式,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支持效果。 6.心理护理 肠瘘往往带给患者及家属巨大心理压力,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增加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教育患者及家属相关肠瘘知识,同时也需要耐心回答患者问题,体贴关心患者及家属的痛苦,安抚患者,消除其不良心理想法,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小结

T管引流及护理

T管引流及护理 用于胆道狭窄,胆道探查,胆道结石,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置管位置 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壁戳口穿出体外,接引流袋 引流目的 引流残余结石,引流胆汁,避免胆汁性腹膜炎,支撑胆道 引流的护理 1、妥善固定 将T管用缝线固定腹部皮肤,躁动病人应专人看护,加以适当约束,引流管的长度适宜2、有效引流 经常检查引流是否通畅,注意引流袋放置的高度,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站立活动时不能高于腹部切口 3、评估记录 观察记录胆汁引流的量,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800~1200ml,量多,因为肝细胞功能差;炎症感染后有炎性渗出液者;量少,因为肝细胞坏死,没有制造胆汁功能;中毒性休克全身血容量低,导致肝血流量减少,胆汁分泌相对减少 观察胆汁的颜色和性状,正常应为黄色或黄色,清亮而无杂质。草绿色:胆红素受到细菌作用;红色:胆道内出血;脓性及泥沙样混浊:胆道内感染严重及泥沙样残余结石 4、预防感染 保护好引流管周围皮肤,定时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 5、拔管护理 拔管时间:术后2周左右,在T管腹腔段周围由大网膜等组织包绕粘连形成牢固窦道,此时拔管,不会形成使胆汁漏入腹腔。年老体弱或合并低蛋白症,糖尿病,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的病人应延长拔管时间 拔管指针:无腹痛,发热,黄疸消失,血象正常;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日、清亮无脓液,结石,沉渣,异物等;T管造影显示胆道通畅;夹管试验无不适 6、夹管试验 开始时,每日2~3小时,逐步延长时间至全天;T管造影后应开放引流2日。使造影剂完全排出,避免逆行感染 7、拔管护理 拔管时指导病人与医生配合,避免腹肌紧张;拔管后可用凡士林纱布填塞残留窦道,1~2日后自行闭合 带T管出院病人的健康指导 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活动 2、衣服应宽松柔软,勿使引流管受压 3、指导病人换药,保持清洁干燥 4、指导病人观察量,颜色,性状 5、注意饮食调节,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肠瘘病人的护理

肠瘘护理常规 一、按普通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 (1)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象; (2)体表有无瘘管开口; (3)漏出的肠液对瘘口周围皮肤的损伤程度,有无并发感染; (4)行非手术治疗者,观察双套管负压引流是否通畅及堵瘘治疗的效果。 (5)是否出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脉速等全身中毒症状; (6)全身营养状况,有无消瘦、乏力、贫血或浮肿表现; (7)有无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等脱水征及心律异常等电解质紊乱表现。 (8)辅助检查:了解病人的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病人有无营养不良及电解质紊乱; 2、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给予病人积极有效的心理支持。 3、肠道准备:术前3天进少渣半流质饮食,并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术前 2天进无渣流质,术前1天禁食。术前3天始以生理盐水灌洗瘘口,术日晨从肛门及瘘管行清洁灌肠。 三、术后护理 1、维持体液平衡: (1)禁食、胃肠减压; (2)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征及症状、体征的变化; 2、控制感染: (1)体位:取低半坐卧位; (2)加强负压引流及灌洗护理:①调节负压大小:一般情况下负压以10~20kPa(75~150mmHg)为宜;②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各处连接紧密,避免扭曲、脱落;定时挤压引流管;每天更换引流袋。③调节灌洗液的量及速度:灌洗液的量及速度取决于引流液的量及性状。一般每天的灌洗量为2 000—4 000ml左右,速度为40~60滴/分,保持灌洗液的温度在30一40℃; ④观察和记录:灌洗过程中应观察病人有无畏寒、心慌气急、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灌洗,对症处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状; (3)合理应用抗菌药:观察病人腹部疼痛、腹胀及腹膜刺激症有无缓解,并遵医嘱应用有效抗菌药控制感染。 3、营养支持:行全胃肠外营养,应注意输液的速度和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避免导管性感染; 4、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保持充分有效的腹腔引流、减少肠液的漏出是预防皮肤损伤的关键。 (1)加强观察,保持引流通畅:应定期观察负压吸引是否通畅,及时处理引流管堵塞。 (2)瘘口护理:及时发现并吸净漏出的肠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局部清洁后涂抹复方氧化锌软膏保护 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预防堵片移位或松脱:若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T管的护理

T管的护理 T管引流的目的: 1引流残余结石 2引流胆汁,避免胆汁性腹膜炎 3支撑胆道 T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T管。将T管用缝线固定于腹部皮肤,避免将导管固定在床上,防治病人 翻身或活动时拉出或误拔,躁动病人应专人看护,加以适当约束,引流管的长度要适宜。一旦脱出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并做好重置引流管的准备。 2、观察并记录引流出胆汁的性状,颜色及量。记录24h总量。正常情况下,每天分泌 的胆汁量在800-1000ml,色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有一定粘性;术后24h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进食后,每日可有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 左右;术后一到两天胆汁的颜色可呈淡黄色混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引出,提示引流管阻塞,受压、扭曲、折叠或脱落,应及时查找出原因和处理;若胆汁过多常提示胆管下端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T管受压,扭曲及折叠,以免胆汁引流不畅,胆管内压升高 而致胆汁渗漏和腹腔感染,定期从T管的近端向远端挤捏,以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袋抬高高于管口,以免引起但到逆行感染。 4、每周更换引流袋(视引流袋型号决定更换时间),注意无菌操作,观察引流口有无胆汁 渗出,如有大量渗出,应立即更换敷料,必要时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5、T管放置两周者,如体温正常、食欲增加,大便颜色正常,黄疸消退,说明但到炎 症消退,下端通畅,可以考虑拔管。 拔管的护理 拔管指征:黄疸消退,无腹痛,无发热,大小便正常,胆汁引流逐渐减少,颜色呈黄色或黄绿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夹管无不良反应,行胆道造影证实胆道下端通畅。 ①夹管:拔管前应试行夹管,术后7天左右,病人全身情况好,无腹痛,发热,黄疸可 试行夹管。先饭前饭后夹管1h,如无不良反应,可改为白天夹管,夜间开放,再行持续夹管72h,如无不良反应,即可考虑造影后拔管。 ②胆道逆行造影:继夹管72h无不适,可向T管内注入76%泛影葡胺20-40ml后照片, 以了解胆道通畅情况。造影后,开放T管1-2天后即可,并观察。 注:拔管后一周内,应警惕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观察体温,有无黄疸与腹痛发作,有异常者应及时报告医生作处理。 拔管注意事项 ①必须行T管造影,如造影无异常,再持续开放T管24h充分引流造影剂后再次夹管2-3 天,病人仍无不是即可拔管; ②T管应尽量采用胶质管; ③拔管后残留窦道可用凡士林纱布填塞,1-2天可自行闭合; ④若胆道造影发现有结石残留,则需要保留T管6周以上,再作取石或其他处理; ⑤长期使用激素者,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老年人等T管周围窦道形成时间长者,均 应延迟拔管。 ⑥拔管时忌暴力,防止撕裂胆管及窦道。 出院健康教育

肠瘘护理常规

肠瘘护理常规 按外科疾病一般护理,手术及麻醉后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健康史,了解有无腹部外伤史及手术史。 2、评估全身营养状况,有无消瘦、乏力、水肿等表现。了解有无外瘘及瘘口周围皮肤受损程度。 3、了解血常规、电解质、腹部B超等检查情况。 4、评估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识、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根据肠瘘部位采用适当卧位,如半坐卧位、侧卧位等。长期卧床者,协助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2)营养支持,纠正负氮平衡。遵医嘱给予全静脉高营养或胃肠道要素饮食;低位肠瘘者,进富于营养、易消化和少渣的饮食。必要时加服维生素B、维生素C等。 (3)遵医嘱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4)保持瘘口及周围皮肤清洁,必要时使用双套管持续负压抽吸;涂氧化锌糊剂保护瘘口周围皮肤。 (5)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 (6)给予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2、手术治疗的护理

(1)术前护理 1)术前做好肠道准备:①术前3~5天开始禁食;②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③做好瘘口及旷置肠袢的灌洗,术日晨从肛门及瘘口两个进路作清洁灌肠。 2)除去胶布,清除瘘口周围油膏的污垢,保持瘘口干燥。 3)给予心理疏导,树立积极治疗疾病的信心。 (2)术后护理 1)术后体位按麻醉后护理常规,6小时血压平稳后改半坐卧位。 2)应用TPN给予营养支持,直至肠功能恢复。开始进食时应以低脂肪、适量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低渣饮食为主;随着肠功能的恢复,逐步增加蛋白质与脂肪量。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遵医嘱补液、抗炎等治疗,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4)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有无伤口渗血、渗液、伤口感染、腹腔感染和再次瘘发生。 5)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注意观察腹腔引流注液的性状、颜色和量。 6)鼓励和指导早期活动。 7)观察有无发生肺炎、腹腔内感染、胃肠道或瘘口出血、肝肾损害等并发症的征象。 【健康指导】

肠瘘病人的护理

肠瘘病人的护理 肠瘘(intestinal fistula)是指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之间存在异常通道,肠内容物经此通道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至体外。肠瘘时腹部外科中常见重症疾病之一,病情腹胀、并发症多,可引起全身及局部病理生理功能紊乱,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病死率高(15%--25%)。 【病因和分类】 按肠瘘发生的原因、是否与其他器官或体表相通、肠道的连续性及所在部位有不分类。 1、按瘘发生的原因 (1)先天性: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如卵黄管未闭所致脐肠瘘。 (2)后天性:占肠瘘发生率的95%以上,与多种因素有关。 ①腹腔或肠道感染:如憩室炎、腹腔脓肿、克罗恩(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或肠结核。 ②肠道缺血性疾病 ③腹腔内脏器或肠道的恶性病变:如肠道恶性肿瘤。 ④腹部手术或创伤:绝大多数肠瘘都是由手术或创伤引起,如腹部损伤导致的肠管损伤或手术时误伤、吻合口愈合不良等。 (3)治疗性:是指根据治疗需要而施行的人工肠造瘘,如空肠造瘘或结、直肠造瘘等。 2、按肠腔是否与体表相通 ①肠外瘘:指肠腔通过瘘管与体表相通。肠外瘘又可根据瘘口的形态分为管状瘘及唇妆瘘。前者是肠外瘘中较常见的类型,是指肠壁瘘口与腹壁外口之间存在一瘘管;后者为肠壁直接与皮肤粘着,瘘口处肠粘膜外翻成唇状。 ②肠内瘘:指肠腔通过瘘管与腹内其他脏器或肠管相通,如胆囊横结肠瘘、直肠膀胱瘘、直肠阴道瘘和空肠空肠瘘。 3、按肠道连续性是否存在 ①侧瘘:肠壁瘘口小,仅有部分肠壁缺损,肠腔仍保持其连续性。 ②端瘘:肠腔连续性完全中断,其近侧端与体表相通,肠内容物经此全部流出体外,亦称为完全瘘。此类瘘很少见,多为治疗性瘘。 4、按瘘管所在的部位 ①高位瘘:指距离Treitz韧带100cm内的消化道瘘,如胃十二指肠瘘、十二指肠空肠瘘。 ②低位瘘:指发生Treitz韧带100cm以下的消化道瘘,如空肠下段瘘、回肠瘘和结肠瘘。 5、按肠瘘的日排出量 ①高流量瘘:指每天排出消化液在500ml以上。 ②中流量瘘:指每天排出消化液在200--500ml范围内。

肠瘘护理常规

肠瘘护理常规 (一)定义 肠腔内容物经过肠管中任何部位的不正常孔管流出,统称为肠瘘。一般分为肠内瘘和肠外瘘。 (二)临床表现 1、腹膜炎期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3-5天 局部:病人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乏力、大便次数增多或由于麻痹性肠梗阻而停止排便、排气。 全身:继发感染的病人有体温升高;病人可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等全身症状。 2、腹膜内脓肿期多发生于瘘后7-10天。 3、瘘管形成期多发生于肠瘘发生后1-2个月。 4、瘘管闭合瘘管炎症反应消失、愈合,病人临床症状消失。 (三)观察要点 术前 1、完善相关术前准备。 2、观察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有无消瘦、乏力、贫血或浮肿表现。 3、观察瘘口周围皮肤与组织情况 术后 1、注意敷料有无渗血以及血压、脉搏变化。 2、引流管护理放置引流管者,可见有血液流出;若未放置引流管,应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情况。 (四)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护理 (1)嘱患者取半卧位,采用腹腔持续负压吸引的方法充分引流,准确记录冲洗液和肠液量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2)保持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用温水擦净,然后用氧化锌软膏涂抹。 (3)及时更换潮湿敷料、被褥,加用护架,以避免管腔及皮肤受压。 (4)遵医嘱予以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能力,促进机体康复。 2、手术前护理 (1)抗感染应用抗生素,做好肠道准备。 (2)皮肤准备,术区备皮、并且保持瘘口周围皮肤并保持清洁干燥。 (3)加强营养,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恢复能力。 3、手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肠瘘患者手术剥离面大,术后可能出现弥漫性渗血,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面色的变化,伤口负压引流液和敷料的渗血情况。 (3)患者术后和腹腔内均有潜在感染的机会,应注意观察体温、腹痛、腹胀、恶心等腹腔内感染的体证。 (4)术后放置的各种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通畅,严密观察,准确记录。 (5)早期下床活动,待腹部伤口愈合曾加活动范围及时间。 (六)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了解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得心理状况;掌握影响病人情绪波动的因素。 2、健康指导病人自主排气、排便后可进食时应低脂,适量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宜低渣、切细、煮烂,量逐渐增加,防止消化不良。

T管引流护理

T管引流 T管引流术是胆管手术后患者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它对于保证手术效果,防止胆管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1],现将T管引流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宣教指导,给患者解释留置T管的意义及重要性,使患者消除顾虑,稳定情绪。 二、术后护理 .1妥善固定 妥善固定T管并保持引流通畅是胆管疾病手术成功的关键。在T管引出腹壁处与皮肤缝扎固定,并用胶布将T管固定在腹壁上,同时绑腹带,以防T管脱出,但T管不可固定于床上,防止患者翻身时或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将T管拉出,对术后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专人陪护或约束双手避免将T管拔出[2]。一旦不慎将T管拔出,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重新置管。如T管脱出时间较晚,且患者无明显症状,可拔去T管或放置无菌导尿管继续引流。 2病情观察 观察并记录24h胆汁量、性状、颜色、透明度、有无脓血、结石等。在正常情况下,手术后T管引流的胆汁一般应由少到多,再从多到少。术后1~2天引流约为100~250ml/d.手术后3~4天引流每天约500ml,经手术解除梗阻,药物治疗胆总管炎症消退,括约肌松弛,胆总管下端通畅,T管引流也逐渐减少至200ml/d 左右,量过少可能因T管堵塞或肝功能衰竭,量过多可能因胆总管不够通畅所致,胆汁色泽正常为深绿色或棕色,较稠,但清而无渣。术后1~2天胆汁显混浊的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清亮,显黄色。(1)草绿色:胆汁内的胆红素受细菌作用或受胃酸的氧化。(2)白色:胆囊颈管或肝胆管内由于长期梗阻,胆汁中胆色素及胆盐被吸收,由胆囊黏膜,胆管黏膜所分泌白胆汁所代替,这种白胆汁都在手术后几小时内引流出来。(3)脓性、泥沙样浑浊说明胆管内炎症感染严重或泥沙样残余结石。(4)红色:胆管内有出血情况,主要由于胆管内发炎而引起小血管破裂而出血。 3保持引流通畅 随时观察,避免牵拉扭曲;挤压T管时应将一手靠近腹侧管固定T管,另一手由T管近端向远端挤压,不可反向挤压,以免引起逆行感染,也不可贴近腹壁处挤压,以免造成T管脱出。术后5~7天内不可加压冲洗引流管,如术后1周内发生堵塞,可经常挤压T管,或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观察到引流突然减少,应注意是否有泥沙样结石或蛔虫堵塞,如有堵塞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保持引流袋高度,当患者平卧时,引流袋不能高于腋中线,下床时应低于腰部,防止胆汁逆流。若引流袋的位置太低,可使胆汁流出过量,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3]。 .4严格无菌操作 引流袋应每天更换,无菌操作,更换时,接头处以0.5%碘伏擦拭。如有胆汁渗出应及时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干净,用干棉球擦干后予氧化锌软膏涂局部保护皮肤,并立即更换敷料,保持敷料干燥,防止局部的感染及胆汁侵蚀皮肤引起发炎,红肿。 5健康教育 为患者及家属讲解T管引流的注意事项,如翻身时勿将管脱出、牵拉;卧

肠瘘病人的临床护理

肠瘘病人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1-05-16T16:47:42.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潘玉英[导读] 按形态分为管状瘘、唇状凄、完全瘘;按数目可分为单个瘘、多发瘘;按部位可分为高位瘘、低位瘘潘玉英 (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 1541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286-02 【关键词】肠瘘临床护理 各种致伤原因导致肠壁上有异常穿孔,可由开放性腹部损伤、医源性外伤(损伤肠管、手术操作错误、吻合口愈合不良、腹内异物存留或引流物安置不当等)、腹腔内化脓性特异性感染、肠壁有孔,致肠内容物由此漏出体表或穿入腹内其他空腔器官、体腔,中者,称为肠瘘。肠瘘可引起感染、体液丢失、营养不良等全身或局部病理生理紊乱,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处理难度较大,死亡率较高。肠瘘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形态分为管状瘘、唇状凄、完全瘘;按数目可分为单个瘘、多发瘘;按部位可分为高位瘘、低位瘘;按流量可分为高流量瘘和低流量瘘。肠瘘的并发症多,80%的肠外瘘为手术后并发症,处理难度大,死亡率高,应予重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肠瘘病人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在16-69岁,平均47.2岁;其中腹部外伤1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5例,阑尾炎5例、胆道疾病5例;经过系列的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 周围皮肤的护理。 1.2 临床表现因为肠瘘可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和营养不良,病人可表现为精神不振、恶心、乏力、消瘦、营养不良、浮肿等;并发严重感染者,可有寒战、高热、脉快、呼吸急促等,进一步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高位肠瘘的流出物中含有大量的胆汁、胰液,有强烈的刺激性、腐蚀性,常使痊周围的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糜烂,瘘口周围的皮肤更为严重。肠瘘患者的体液丢失较多,护理不当常会对生命产生较大的危险;低位肠瘘的症状则较轻。 2 临床护理 2.1 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有关肠瘘的知识及治疗、护理方法,让病人了解目前的病情及肠瘘的治疗步骤,即早期尽量采用全静脉营养,使消化道处于休息状态,关心、安慰病人,消除其焦虑的心理,要消除患者的顾虑、心理恐惧、增强病人对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做好造瘘口的护理,减少异味并经常鼓励病人的任何微小的进步,以分散注意力和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其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对局部瘘口的护理保持瘘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避免瘘液外溢伤害周围皮肤;对适合使用造口袋者,可用造口袋收集肠液。对瘘口周围的皮肤,每天要反复的用氯化锌膏或防漏膏涂抹保护皮肤,保持瘘口引流管的通畅,每天都要及时的更换渗湿敷料。如果瘘口周围的皮肤发生了糜烂感染,可行超短波或红外线等理疗处理,以促进其愈合。对于用来治疗肠瘘的人工肠造瘘口,还要注意观察造瘘口肠黏膜的血液循环,有没有出血及坏死;手术后早期要勤换药,在肠管周围用凡士林纱布保护,直到切口完全愈合;造口拆线后,每日进行扩肛1次,防止造口狭窄。 2.3 术前护理除常规护理外,还要在术前3天到5天对患者进行禁食,每日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菌药物,做好瘘口及旷置肠袢的灌洗,术前2天进无渣流食,术前1天开始禁食,术日晨作清洁灌肠(从肛门及瘘口两个进路)。使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去除胶布,暴露局部皮肤,清除瘘口周围的油膏等污垢。使其保持干燥。根据创面与瘘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2.4 术后护理①观察病情: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复杂的肠外瘘手术创伤大、术中失血失液多,术后腹腔内可继续渗血、渗液、腹部体征的变化、切口敷料等情况,以及腹腔引流管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量,警惕出血性休克和再次瘘的发生。②手术后需要对病人进行禁食并进行静脉营养,提供病人每天所需的水、电解质及其他营养物质,持续胃肠减压3到4天后,肠功能恢复后,可拔除减压管。开始肠内营养,饮食从半量流食逐渐向普食过渡,并做好相应的护理。③对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病人腹部和全身情况的变化,一旦发生腹腔感染,若发生腹腔感染,应协助医师行腹腔引流、保持引流通畅、全身应用抗生素药物等。充分引流漏出的肠液,有效控制感染,预防胃肠道或瘘口出血,可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 3 讨论 保持良好的饮食干净的卫生及好的生活习惯是对患者康复非常重要的,防止食物中毒等原因引起的腹泻,指导病人适当掌握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增加腹内压,病人可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如散步,以增强其生活的信心。教会病人进行自我护理,如肛门袋的使用、局部皮肤的护理等,指导病人掌握有关饮食方面的知识,术后宜进均衡的,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太稀和粗纤维太多的食品。训练排便习惯,如为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造口术者,可定时反复刺激,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叮嘱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如果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超过38.5℃,腹部异常疼痛,腹胀等要及时就诊,嘱病人定期门诊复查。 感染,肠吻合部的组织不健康、吻合部有张力以及全身性营养不良等是肠瘘的复发外瘘术后再瘘的原因。瘘发生后,肠液多能从术中放置的双套负压吸引管引出,只要能保持引流通畅、继续给予完全静脉内营养支持,2-3周后多能自然愈合,仅少数需再次手术治疗。 腹腔感染是肠外瘘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经采取术前肠道准备,虽然经过术中大量盐水冲洗,术后持续双套管负压引流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可明显降低,但仍是术后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腹腔双套负压引流管是一项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一般持续至术后7天左右才拔除。 参考文献 [1]张洪义.完全胃肠外营养及适应证[J].中国医刊,2001,36(2):6-7. [2]仲蓓,陆莲芳.肠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年,10(3):120. [3]仲蓓,陆莲芳.肠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年,10(3):120. [4]孔禄生,王庆林主编.创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0:260.

肠瘘护理常规

肠瘘护理常规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液不足与禁食、肠液大量外瘘及胃肠减压有关。 2、体温升高与腹腔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肠液大量丢失、炎症和创伤引起的机体高消耗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瘘口周围皮肤被消化液腐蚀有关。 5、潜在并发症:堵片移位或松脱、肝肾功能障碍、胃肠道或瘘口出血、腹腔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等。 护理目标 1、病人体液能维持平衡。 2、病人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 3、病人全身营养状况得以改善并维持。 4、瘘口周围皮肤得到有效保护。 5、并发症能得到预防或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1、维持体液平衡 (1)禁食、胃肠减压:保持有效吸引,避免因食物引起的神经及体液调节所致的肠液大量分泌,减少消化液的持续漏出。(2)回输引流的消化液:收集和回输引流的消化液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污染。 (3)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症状的变化;正确

记录出入量;遵医嘱收集血标本,分析血清电解质及血气 分析结果等。若病人出现口渴、少尿、皮肤弹性差及生命 体征的改变,应及时调整输液种类、速度和电解质。 2、控制感染 (1)体位:取低半坐卧位,以利漏出液积聚于盆腔和局限化、减少毒素吸收及引流。 (2)加强负压引流及灌洗护理 1)调节负压大小:一般情况下负压以10~20kPa(75~150mmHg)为宜,具体应根据肠液粘稠度及日排出量调整。注意避免负压过小致引流不充分或负压太大造成肠粘膜吸附于管壁引起损伤和出血。当瘘管形成,漏出液少时,应降低压力。 2)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各处连接紧密,避免扭曲、脱落。定时挤压引流管,及时清除双腔套管内的血细胞凝集块、坏死组织等,以免堵塞。可通过灌洗和吸引的声音判断引流效果,若吸引过程中听到明显气过水声,表明引流效果好。若出现管腔堵塞,可顺时针方向缓慢旋转松动外套管;若无效应通知医生,另行更换引流管。通过灌洗和吸引量判断进出量是否平衡,若灌洗量大于吸引量,常提示吸引不畅,须及时处理。 3)调解灌洗液的量及速度:通过腹腔灌洗可稀释浓稠的肠液,减少其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同时有利于保持负压吸引的通畅。 灌洗液的量及速度取决于引流液的量及性状。一般每天的灌

肠瘘护理常规

类别:护理常规·疾病护理常规 组稿者:沈雪凤审核者:陆美艳批准者:执行时间: 一、执行普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护理评估 1.评估有无腹部外伤史及手术史、全身营养状况; 2.肠瘘发生的时间、有无腹痛腹胀,外漏肠液的性状及排出量; 3.有无外瘘及瘘口周围皮肤受损程度。 三、观察要点 1. 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有无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 2. 观察外漏肠液的性状及排出量,正确记录。 四、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时应根据肠瘘部位采用适当卧位,预防压疮发生。 2. 应用TPN或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低位肠瘘者,可给营养丰富、易消化和少渣的饮食。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 回输引流的消化液:收集和回输引流的消化液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污染。 ①肠液回收:可采用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收集患者瘘口流出的肠液,应用无菌或洁净收集 瓶,收集1次/2~4小时;(双套管负压吸引见肠瘘护理常规)。可用造口袋收集唇状瘘患者流出的肠液。 ②肠液回输要求:回输肠襻长度必须>50cm、腹腔感染得到控制、肠道功能开始恢复。 ③回收肠液用双层无菌纱布过滤后及时回输,可与肠内营养液通过不同的输液瓶借助三通 管相连同时输入远端肠管; ④复杂肠外瘘患者可通过肠管分段应用泛影葡胺造影显示远端肠管后从瘘口置入鼻肠管 或硅胶尿?管以输入回收肠液及营养液; ⑤回输肠液速度控制在20~50滴/min; ⑥回收肠液若暂不回输可放冰箱保存,24h内回输; ⑦如患者出现高热、腹腔脓肿或回收肠液有异味、混有脓性液体时肠液不可回输; ⑧加强瘘口及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4.保持瘘口及周围皮肤清洁,必要时使用双套管持续负压抽吸和冲洗; ①根据楼?口情况选择型号合适的双套管,放置位置合适。 ②调节负压:在持续负压引流过程中,要根据肠液流出量、黏稠度进行负压的调整。负压 过小,达不到引流的目的,肠液会外漏;负压过大,容易造成瘘管周围组织被吸入内管,造成肠粘膜损伤、出血等。一般负压为4KPa或更低(≤30mmHg),但肠液黏稠时可高

T管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要点及评分标准

T管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要点及评分标准 科室_________姓名________ 考核日期监考人员得分 项目赋 分实施要点与标准 评分等级得 分 备注 ABCD 准备 前准备10 1.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2.用物:治疗碗2个、其中1个内放碘伏棉 球5个、止血钳1个、引流袋1个、治疗巾 1个、必要时备凡士林纱布、胶布、氧化锌 软膏。 3.洗手,戴口罩。 3 5 2 2 4 1 1 3 2 评估10 1.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 如有无发热、腹痛、黄疸等。 2.评估患者的皮肤、巩膜黄染消退情况及大 便颜色;“T”管周围皮肤有无胆汁侵蚀。 5 5 4 4 3 3 2 2 操 作要点70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正确核对患者床号、 姓名,向患者解释目的,取得配合。 2.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暴露“T”管及右腹壁, 注意遮挡患者。 3.再次核对患者,铺治疗巾于所换引流管口 的下方,用止血钳夹住“T”管。 4.检查、打开引流袋,挂于床边,拧紧出口 按钮。 5.消毒“T”管与引流袋连接处,范围约5 cm,分离旧引流袋,将旧引流袋放于医用 垃圾袋中。 6.将新引流袋与“T”管牢固连接,松开止 血钳,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7.观察“T”管周围皮肤,有胆汁渗漏时, 及时更换伤口敷料,局部皮肤涂氧化锌软膏 保护。 8.再次核对患者,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9.整理用物,洗手,签字,记录。 7 5 12 6 10 10 10 5 5 5 3 8 4 7 7 7 3 4 3 2 6 2 5 5 5 2 3 1 1 4 1 3 3 3 1 2 评价10 1. 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有效。 2. 清醒后患者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并配合 操作。 5 5 4 4 3 3 2 2 备注:100分

T管的护理

T管的护理 【摘要】 目的:针对胆道术后t管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介绍护理t管的体会和经验,根据t管引流患者置管期间及拔管前后的病理生理特点,提出各阶段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期间60例胆道术后行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论:临床治疗6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其中1例发生提前拔管 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对t管引流患者在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胆道术后;t管引流;并发症;护理 【文献综述】 目前胆道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的趋势,其中胆道结石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我国人口正向老龄化社会发展,发病曲线已呈逐年增高趋势[1]。t管引流是治疗胆道结石的重要手段,t管护理又是此治疗的重要环节。,因而胆总管探查,t型引流术也相应增多,t型引流护理不当常引起严重并发症。胆道手术虽然在腹部手术中损伤不多但死亡5%~10%.胆总管切开探查手术后常需在胆总管内放置引流管使胆汁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宜承受过高张力而造成胆汁外溢同时不能促使炎症消退,有利愈合,可防止狡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周此做好护理十分重要[7]。目前有些医院仍然采用功能制护理,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自护能力差,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多。自我院1997年开展整体护理后,以病人为中心认真实施了全方位的t管护理及健康教育的介入,使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t管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我现院60例t型管外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并发症以下简述 1 临床资料 2007年9月-2008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对不同文化程度,病程3个月-6年的患者开展了胆道手术。本组60例患者,男20例,女40例,年龄20—84岁,平均年龄50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5例,初中35例,高中以上10例;健康状况:入院查体60例患者均意识清晰,身体黄染35例;健康教育方式:护士口述,发宣传册,面对面交谈,现场示范等形式;术式: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35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0例,空肠胆总管roux—en—y吻合术4例,胆总管损伤修复术1例。 2 护理策略 在临床上,护理胆道术带有t管引流的患者,在许可的范围内我们可以指导患者及家属和护士共同参与护理过程,即满足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需求,使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同时也解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也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1置管期间的护理 2.1.1“t”管的固定:胆道术后带有t管引流的患者,护理时要将t管在患者腹带上再加以固定,并告知患者其目的是起到缓冲的作用。由于t管出腹壁处是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如果t管的外露部分处于游离状态,引流管口处的皮肤就会直接受到外力的牵拉刺激,如果外力作用过大就会导致局部皮肤裂伤,造成引流管脱出。本组中有3例患者自行解下固定在腹带上的引流管。1例出现皮肤裂伤,2例出现针眼处皮肤发红、肿胀、疼痛,给予重新固定并给予健康指导,患者认知、乐意接受并积极配合后好转。另外,如果引流的管道衔接不紧有缝隙,就会引起胆汁的渗漏,不但影响了患者休养环境的清洁,也可导致细菌的侵入,造成逆行感染,在护理中我们要指导患者及家属和护士一起随时注意引流的整个装置是否处于密闭状态,从而减少感染机会。本组中有1例患者自t管接头处渗出少许胆汁被患者发现,

胆道T管引流及护理

胆道T管引流及护理 一、目的: 1、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 2、支撑胆管,防止胆管狭窄。 二、适应症: 1、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肿瘤等行胆总管探查术后。 2、肝外胆管扩张、胆管直径在1.2-1.5cm以上。 3、肝总管内脓性胆汁或泥沙样胆汁。 4、肝总管坏死、穿孔。 5、肝外梗阻性黄疸。 三、护理 1、T管妥善固定:T管接引流袋后,用胶布固定于腹壁皮肤上,防管道脱落。 2、保持T管有效引流: (1)平卧位引流管高度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防引流液逆流。(2)T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应经常挤捏。 (3)定时更换体位,防引流管斜面紧贴组织造成引流不畅。 (4)血块及小结石堵塞管腔时,应反复挤压引流管或等到渗盐缓慢低压冲洗。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量、性状:正常成人每日胆汗分泌量约为600-1000ml或800-1200ml,呈黄色、稠厚无渣。术生24h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境到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术后1-2天胆汗量混浊的淡红色或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呈黄色。 4、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1)按无菌操作更换引流袋。 (2)在改变体位或活动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部切口高度,防引流液返流。(3)遵医嘱预防性用抗生素。 5、保护引流管口周围皮肤:每日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T管周围垫以无菌纱布,局部涂氧化锌软膏或皮肤保护膜,防止胆汁浸渍皮肤引起破溃或感染,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 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黄疸:在T管引流通畅情况下,术后黄疸时间处长,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胆管狭窄或术中损伤胆管等。应密切观察血清胆红素,肌注vk1,防抓伤皮肤,保持皮肤清洁。(2)、出血:术后早期出血多由于止血不彻底或结扎血管线脱落所到,后期出血可能为T 管压迫胆总管形成溃疡或局部炎症出血。应密切观察出血量,若第小时超过100ml、持续3小时以上,或病人血压下降、P细速、面色苍白等休克征象,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3)、胆瘘:多因胆管损伤]胆总管下段醒阻、T管脱出所致。注意观察腹腔引流情况,若切口处有黄绿色胆汁样引流物,每小时50ml以上者,提示有胆瘘发生。长期有胆瘘者,要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营养失调。 7、拔管: (1)、拔管指征: ①术后两周,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象、血清胆红素正常 ②胆汗引流是减少,每日少于200ml,色清亮 ③胆道造影显示胆管通畅,或胆道镜证实胆管无狭窄、结石、异物 ④夹管试验阴性:饭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逐渐增加到全天夹管1-2天无不适主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