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五章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综述

第十五章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综述

第十五章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综述
第十五章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综述

第十五章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第一节布尔迪厄的思想渊源

一、法国社会学传统

布尔迪厄在20世纪60年代严厉批评了战后法国社会学一度抛弃了迪尔凯姆开辟的传统,盲目追随美国社会学的趋势,斥之为一种“新实证主义”。在他看来,迪尔凯姆学派对于当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迪尔凯姆关于“应该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的思想,始终构成了一种与战后法国兴起的以萨特式主体哲学相抗衡的力量。

其次,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科学性的反复强调,尤其是他对社会学的各种认识论或元科学问题的思考,使他和法国认识论的传统殊途同归,有助于社会学家(特别是人类学家)避免一种依靠自发理论进行科学研究的极端经验主义倾向。

第三,迪尔凯姆晚年对人类社会中各种认知图式的研究,特别是他和外甥莫斯在上世纪初对分类形式进行的初步探讨,对布尔迪厄的社会学取向影响非常大,促使布尔迪厄关注社会结构与心智结构之间的关系,试图从中发现社会支配现象的隐秘根源。

二、结构主义与关系论

布尔迪厄认为结构主义可以帮助社会学和人类学清除数学和物理学早已拒斥的实体论思维方式。在这方面,结构主义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它的基础假定就是认为经验是一个关系系统。另外,布尔迪厄还将结构主义看作是迪尔凯姆以后的法国社会学传统的一个继承和发展。不过,在布尔迪厄看来,结构主义思潮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他努力通过分析实践、策略、惯习及其与客观结构的关系来克服结构主义的这些问题。

三、马克思与韦伯的学说

尽管布尔迪厄经常强调法国社会学的独创性,但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和美国社会学的“文化霸权”相抗衡,而不是要倡导一种狭隘的社会学“民族主义”。布尔迪厄对德国的两位学者:马克思和韦伯的著作也非常熟悉。当60年代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者排斥韦伯的思想时,布尔迪厄却广泛地引用其作品,特别是韦伯关于宗教的功能的分析,来支持自己的符号权力理论。而当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的学说大肆攻击时,他却开始大量引述马克思的思想,包括马克思对文化的相对自主性的论述,对国家的分析,以及马克思有关意识形态的理论。此外,韦伯关于社会是各种力量相互斗争的舞台,以及马克思对实践的强调,都对布尔迪厄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四、哲学教育的影响

布尔迪厄始终认为自己身在哲学界,而不是在社会学界,哲学训练对于他的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直到今天,布尔迪厄还几乎每天都要阅读或重读一些哲学著作,特别是那些他十分认可和敬重的英国和德国学者的著作。这些哲学家为他提供了思考社会现象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在布尔迪厄看来,美国学术界中哲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分离状态对双方都是有害的,也是美国学术界缺乏批判精神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法国哲学制度以及哲学家一些特有的“惯习”也是布尔迪厄不遗余力予以抨击的对象。他认为,哲学家们往往鄙视经验研究,结果他们的批判往往只是在既有体制中进行的小打小闹,无关大局。如德里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第二节实践、惯习和场域

一、实践

布尔迪厄指出,存在三种理论知识,分别是现象学知识、客观主义的知识和实践理论的

知识。实践理论与前两种理论知识的差别就在于,实践力量不仅关注由客观主义形式知识构建的客观关系系统,而且要考虑这些客观结构和主观性情倾向之间的辩证关系。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试图通过场域、惯习和资本这些基本概念,探索社会生活中实践的奥秘。

在布尔迪厄看来,客观主义是以局外人的眼光来看社会世界。这样的认识往往被认为是科学的、客观的,但布尔迪厄认为这种认识是非实践性的,扭曲了对社会世界的理解。他认为在认识社会世界时应将自己与对象的关系带入对象之中。由于不同的人相对于同一对象具有不同的关系,所以他们会采取不同的行动。这种对客体以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加以全面的社会学的对象化就是他所称的“参与性的对象化”。实践正是在对象化的过程中展开的。

布尔迪厄认为实践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实践具有空间性、时间性和暂存性。

2、实践具有模糊性、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3、实践具有策略性。

布尔迪厄提出从规则走向策略。行动者都有着目的和兴趣。布尔迪厄用策略这个概念和结构主义的思维模式决裂。它就是在结构主义的静态模式中引入时间的要素。他以礼物为例,分析了时间在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他指出以往人类学在探讨礼物交换模式时忽视了礼物交换的时间结构。因为在礼物交换形成的“互惠循环圈”中,时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礼物之所以不同于以物易物的交易,就在于礼物交换中的两个行为在时间上是不同时的。

我们可以发现,面对一次交换,行动者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来选择。一个开始交换的行为总有可能落空,对方没有对你的挑战作出反应,没有回赠你的礼物。参与交换的人总是可以通过操纵时间来使交换获得不同的意义。不过,这种选择并非随心所欲,因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策略性地利用时间来建立或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一个没有足够社会资本的社会行动者在交换策略的这类斗争中就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最终会丧失荣誉。

二、惯习

布尔迪厄把调节人们的理解、选择和行为的过程称为惯习。从辩证的角度看,惯习是人们对社会世界的结构进行内化的产物。在布尔迪厄看来,惯习是一种生成性结构,它塑造、组织实践,生产着历史;但惯习本身又是历史的产物,是一种人们后天所获得的各种生成性图式的系统,正因为这一点,布尔迪厄称惯习是一种体现在人身上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惯习是那些居于同一位置上的人的“集体无意识”,因为它提供了认知和情感的向导,使个人能够以共同的方式去描绘这个世界。

在理解惯习概念时,既不能将它与“主观”混淆起来,也不能将它等同于相对比较被动的“习惯”。必须同时考虑惯习概念的生成性和历史性。

布尔迪厄认为惯习是历史的产物,具有保守性和传递性。当然惯习也会产生不适当的后果,这被布尔迪厄称为“滞后现象”。

惯习既是由社会世界产生,又产生出社会世界。调节惯习和社会世界的媒介是实践,一方面,正是通过实践创造了惯习;另一方面,社会世界作为实践的结果而被创造出来。

三、场域

场域是各种客观位置的关系网络。位置的占有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机构。布尔迪厄在这里强调的是它们的关系性而不是结构性。决定这些位置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不同类型的权力(或资本)分配结构中,各种位置实际和潜在的处境;另一方面是这些位置彼此之间的客观关系(在布尔迪厄的理论中,这些关系包括支配关系、屈从关系、结构上的对应关系等)。这两个方面是密切交织在一起的。

在理解场域概念时,首先可以将场域设想为一个运作空间,场域的效果得以在其间发挥,并且由于这种效果的存在,任何与该空间有关的对象经历的一切事情都必须参照场域中的关系来理解,而不能仅凭对象的内在性质来解释。

其次,场域也是一个争夺的空间,是一个竞技场。场域中各种位置的占据着利用种种策略来保证或改善它们在场域中的位置,不断在场域中展开斗争。

最后,场域也包含一种投入。当一个人进入某个场域时,就同时进入了与场域相连的一套他本人很可能认识不到的前提预设。因此,一个场域是由身体和信念两部分组成的。

布尔迪厄提出分析场域的三个步骤:第一,要找出任何具体场域与政治场域的关系,这反映了权力场域的优先性。第二,描绘出场域中各个位置关系的客观结构。第三,确立出在场域中占据各种职位的人所具有的惯习的性质。

场域与惯习是相互关联的。布尔迪厄认为场域与惯习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约关系:场域塑造着惯习,惯习成了某个场域固有的必然属性体现在身体上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一种知识的或者说是认知建构的关系:惯习有助于把场域建构成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值得行动者去投入、去尽力的世界。

四、资本

在场域中,位置是与资本密切相联系的。人们是根据各自占有资本的多寡和相对的分类来决定各自在场域中应占据何种分量。正是资本使得人能够控制他自己的命运和别人的命运。布尔迪厄讨论了四种资本:

1、经济资本,产生于经济领域。指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那种资本形式。

2、文化资本,涉及各种正统知识。它是指借助不同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物品。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文化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资本,并可以通过教育证书的形式予以制度化。文化资本有三种形式:一是身体化形式,体现在人们身心中根深蒂固的那些性情倾向中;二是客体化形态,体现在那些文化物品中(如书籍、词典、机器等);三是制度化的形态,体现在那些特定的制度安排上(如教育资格的认定制度)。

3、社会资本,由与人们有价值的社会关系所构成。它指当一个人拥有某种持久性的关系网络时,这个由相互熟悉的人组成的关系网络就意味着他实际或潜在所拥有的资源。社会资本赋予关系网络中的每一个人一种集体拥有的资本。一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量,取决于他可以有效调动的关系网络的规模,也取决于与这些网络相关联的各种人拥有的资本的数量。

4、符号资本,源于个人的荣誉和声望。

布尔迪厄尽管反对唯经济主义的狭隘利益观,但仍然承认,至少在现代西方社会里,经济资本可以衍生出其它所有的资本形式,只不过这种衍生不是自然而然的,需要花费程度不同的转变努力。这就是他所说的“兑换”问题。在分析社会世界的再生产时,不同资本形式之间的可兑换性和兑换率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第三节发生结构主义

一、发生结构主义公式

发生结构主义描述的是一种思想方法和一种提问的方式。布尔迪厄用这种方法试图对个人、群体和社会的发生加以描述、说明和分析。为此,布尔迪厄提出了发生结构主义的公式:(惯习×资本)+场域= 实践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实践是惯习和场域之间互动的结果。惯习包含着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是一种建构力量。一个人在场域中的位置会发生变化,而惯习也相应的会发生变化。惯习为实践提供了原则与规则,而实践又能产生新的原则与规则,从而调整着惯习。而惯习的调整是与资本密切相关的。场域中的位置是由资本决定的,而要对资本的价值进行确定就要涉及惯习的社会与文化特性。当个人拥有的资本发生了变化,他在场域中的位置也会改变,相应地惯习也会进行调整。

场域为实践提供了场所,场域是斗争的场所,人们在场域中为获取资本就要争取或保持在场域中的某些位置。

二、语言与符号暴力

1、语言与权力

布尔迪厄认为,以结构主义为代表的语言分析模式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这种思路将语言仅仅看作沟通的手段,而忽视了语言是权力关系的一种工具或媒介。在布尔迪厄看来,语言关系总是符号权力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言说者及其各自所属的各种集团之间的力量关系以一种变相的方式体现出来。他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对纯粹的语言学进行社会学的批判:(1)用合法语言的概念来代替纯粹语言的概念。

(2)用符号权力关系的概念代替构成关系或符号互动的概念,这样,语言的价值和权力问题也就取代了语言的意义问题。

(3)用符号资本的概念取代纯属语言的技能概念,而符号资本又总是和言说者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有关。

布尔迪厄认为,所有的言语都预先假定一个合法的言说者和一个合法的接受者,他们彼此之间相互认可。一个人在说话时,不仅预期听者能够理解他,而且希望听者能够相信、尊敬甚至服从他。在布尔迪厄看来,语言分析中经常谈到的“编码—解码”过程实际上是以一种权威—信念关系为基础的,而这正是纯粹语言分析经常忽视的。所以,每一次语言表达都应视为一次权力行为。

2、符号权力

在布尔迪厄看来,语言学家经常使用的“技能”概念反映了纯粹语言分析的许多问题。孔德就曾将语言视为所有人都能充分享用,又不会因此而有所消耗的公共财富。而布尔迪厄认为这是一种错觉。在他看来,语言学家对技能的理解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技能并不是乔姆斯基理论中的那种抽象物,语言是一种实践,而语言技能是在实践中学会的。

其次,技能并不是单纯的“能说”,还意味着有权利说,有权利通过语言来运用自己的权力。

最后,语言技能的分配并不均匀。在语言的市场中,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资本,因此其技能也互不相同。

布尔迪厄指出,符号权力概念就是强调符号是一种构建现实的权力,它往往能够建立社会世界的秩序。另外,要避免将符号关系化减为沟通关系,仅仅注意到沟通关系总是权力关系不够,还必须认识到符号系统作为知识工具,同时也是支配的手段。

符号权力这一概念强调社会行动者是有认知能力的行动者,当他们受制于社会机制时,也可以通过塑造那些社会机制,对这些社会机制尽自己的一份力。布尔迪厄指出,行动者往往不把那些施加在他们身上的暴力领会为一种暴力,反而予以认可,布尔迪厄称之为“误识”。布尔迪厄以两性支配为例,说明了这种符号暴力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符号暴力是通过一种既是认可,又是误识的行为完成的,这种认可和误识的行为超出了意识和意愿的控制。”男性秩序的根深蒂固就体现在根本无需为之提供什么证明,它已经是一种不言自明、普遍有效的东西。在日常语言中,布尔迪厄发现了非常好的例子。在英语中,man代表了人,代表了人类。

符号权力的概念表明了布尔迪厄的一个基本观念:社会的支配秩序依靠的是一种看不见的、沉默的暴力。

3、教育:文化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

布尔迪厄指出,任何一种权力都要行使符号暴力,通过符号使人们将权力关系合法化。布尔迪厄认为,现代社会中最能体现符号暴力运作的就是各种教育行动,它包括三种方式:一是所谓传播式教育,即当一个人和某个群体或组织中受过教育的成员打交道时,无形中就学到许多东西。二是所谓家庭教育。三是制度化教育,是由明确承担教育任务的制度如学校这样人们早已熟悉的教育机构直接或间接完成的。

这些教育行动实际上是在强加一种文化任意性。布尔迪厄指出:首先,文化任意性表明通过教育行动灌输的意义不是社会秩序的自然形象,尽管这种灌输恰恰就是让人们误以为事实如此;其次,文化的任意性往往超越受教育者的个人选择。布尔迪厄在这里分析教育过程的符号权力,就是要强调教育如何通过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社会互动和话语协商,在被灌输者的主动参与中完成文化的再生产。

教育权威是教育行动中进行的各种文化再生产活动的社会条件,同时也是行使符号暴力的权力。而教育工作则是一个灌输的过程,正是借助它,受教育者的惯习才得以形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制度化的教育体制始终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断生产和再生产各种制度条件。布尔迪厄指出,文化再生产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再生产的过程,而教育部这个巨大的认知机器正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

4、学术场域与符号权力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知识分子自己,有时总会不假思索地认为,知识分子的场域应该是一个纯洁的世界,是与任何权力斗争无关的。另一方面,近代许多人在批评这种幼稚的观念时,又走向了另一极端,好像知识场域完全是社会利益特别是阶级利益的一种反映。布尔迪厄认为这两种观念都妨碍我们理解学术世界的特殊性,前者是一种误识,是对知识场域无意识的神圣化;而后者则是短路,忽视了文化生产场域的相对自主性。

布尔迪厄指出,在学术世界中权威主要依据对文化资本的占有,但这种资本在整个社会世界中却处于从属地位。这样,在学术场域中,文化资本的等级制原则就经常和经济资本或政治权力的等级制原则发生冲突。在具体的经验分析中,布尔迪厄通过研究法国的学术体制,

探讨了这种二元对立的各种不同表现形态,如大学体制与研究中心、知名教授与年轻教授、法兰西学院与外省大学、高等教育的官方捍卫者与年轻的现代主义异端等。

5、权力场域

权力场域是受到不同形式的权力,即不同资本形式之间的关系状态决定的一个力量场域,也是拥有不同权力的个人之间权力斗争的一个场域,还是各种行动者、制度彼此相对,运用各种策略来维持或改变这些权力关系的游戏空间。权力场域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各种不同权力之间的争斗,其焦点是各种不同资本之间的兑换率,因此也就是究竟何为支配的主导性原则的问题。

不过,权力场与和其他的场域如教育场域、学术场域或艺术场域不同,它不是一个小的、分化的、自主化的小世界,而是一个元场域。

第四节布尔迪厄理论的影响与评价

一、影响

1、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布尔迪厄关于阿尔及利亚的人类学研究。它们赢得了包括列维—斯特劳斯在内的许多学者的称赞,其中一些分析已经成为人类学的经典之作。

2、布尔迪厄在英语学术界的声誉是在文化研究领域和教育社会学领域建立起来的。他对文化艺术的分析很早就受到重视。英美的教育社会学界尽管对他的思想有些误解,但至少起到了广泛介绍的作用。

3、正如吉登斯在1986年所言,面对社会学和哲学在研究传统和基本观念方面的分裂,许多学者致力于将两种传统融合起来。而在当代学者中,布尔迪厄对此所作的贡献也许比其他任何人都大。

二、评价

对布尔迪厄理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决定论问题。许多学者认为,布尔迪厄的理论具有浓厚的决定论色彩。有些学者将他的理论概括为“结构产生惯习,惯习决定实践,实践再生产结构”。另一些学者认为,布尔迪厄对文化再生产的分析过于强调社会阶级秩序的惰性一面,忽视了其弹性的一面。

2、文化分析与大众文化。一些关注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研究的学者批评他对文化和艺术的分析实际上是在反艺术;另一些学者指出,他的文化分析似乎过于强调文化的再生产功能,忽视了大众文化对现有文化秩序的反抗意义。

3、实践理论与反思社会学。布尔迪厄理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恐怕是在强调反思的社会学理论和分析与具有模糊性的实践之间的冲突了。如前所述,布尔迪厄的理论发展是与其经验研究紧密结合的。但许多人也因此产生了疑虑,这些与法国特定时期的情况结合得如此紧密的论述,对于其他国家、社会或时代,是否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精选-《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单选题: 1.自1838年(D)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孔德 2.1838年孔德提出(D)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社会形式 B.工具理性 C.有机团结 D.社会学 3.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 B.秩序与进步 C.效率与公平 D.个人与社会 4.从客观的个人主义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B)。 A.社会主义 B.自然主义 C.主观主义 D.唯物主义 5.从客观的(B)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自然主义。 A.社会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唯物主义 6.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军事社会 7.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现象 B.社会规律 C.社会组织 D.社会事实 8.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A.物理学 B.几何学 C.心理学 D.动力学 9.齐美尔曾提出要建立正确研究社会的社会(C)。 A.物理学 B.生物学 C.几何学 D.动力学 10.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 B.社会形式 C.社会规律 D.社会行动 二、填空 1、帕累托将人类行为分为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2、孔德人道宗教基本教义是爱是原则,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的。 3、涂尔干社会团结的类型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4、斯宾塞社会学理论两大支柱是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 5、斯宾塞将社会分为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两种类型。 6、韦伯关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7、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存在两种对立观点社会唯识论和社会唯名论。 8、托克维尔的主要代表作是《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 9、米德将人类心智分为和两种类型。 10、西方社会学理论三大流派马克思主义学派、韦伯学派、孔德学派。 11、戈夫曼分析框架的两种类型喜剧分析和印象管理。 12、齐美尔纯粹社会学基本认为是纯粹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粹形式,社会形式是由活生生的纯粹总和构建起来的,形式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将这种纯粹形式进行归纳,并在心理学上与非社会学的内容和目的区分开来。 三、不定项选择 1、孔德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的阶段是什么? 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 2、帕累托对政治精英的分类是什么? 狐狸,狮子 3、古典社会学理论有哪三大传统?

理论力学第十五章习题

15-1 提升矿石用的传送带与水平成倾角α。设传送带以匀加速度a 运动,为保 持矿石不在带上滑动,求所需的摩擦系数。 解:取矿石m 为研究质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Q 为虚拟惯性力,根据矿石 的动平衡方程知: α tg α cos g a f ma Q ,f N F 0αcos m g N 0Y 0αsin mg Q F 0 X +≥∴=?≤=+=∑=--=∑ 15-2 矿车重P 以速度v 沿倾角为α的斜坡匀速下降,运动总阻力系数为f ,尺 寸如图;不记轮对的转动惯量,求钢丝绳的拉力。h 当制动时,矿车作匀减速运动,制动时间为t ,求此时钢丝绳的拉力和轨道法向反力。 解:取矿车为研究质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Q 为虚拟惯性力。 (1) 匀速下降,Q=0 ) αcos f α(sin P T f )N N (F 0αcos P N N 0 Y 0 αsin P F T 0 X B A B A -=∴?+==-+=∑=+--=∑ (2) 匀减速运动 F F

制动时间为t ,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V 相反,且: t V a = ?? ????+++-= ∴? =?+==?-?-?+?-?=∑=-+=∑=++--=∑αcos )fd 2b ()gt V α)(sin d h (b P T t V g P Q ,f )N N (F 0 2 b αcos P h αsin P b N h Q d T 0 m 0αcos P N N 0 Y 0αsin P Q F T 0 X B A B A B A 15-3 图示凸轮导板机构,偏心轮绕O 轴以匀角速度ω转动,偏心距OA=e ,当导 板CD 在最低位置时,弹簧的压缩为b ,导板重为P 。为使导板在运动过程 解:考虑OA 与水平线夹角为θ时的情况。 以导板为研究质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Q 为虚拟惯性力。弹力 )θsin e e b (c F ++=. 导板与偏心轮不脱离,两者沿y 向的加速度相同, θsin ωe a 2?= 惯性力是 a g P Q = 根据导板的动平衡条件:

古典及现代社会学理论复习题答案

1、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三阶段及其主要代表理论。 1)古典社会学理论阶段: 涂而干(实证主义传统)、韦伯(人文主义传统)、马克思(批判主义传统)2)现代社会学理论阶段:结构功能主义/交换论/冲突论/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社会行动理论/符号互动论/现象学/常人方法学、批判理论/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3)当代社会学理论阶段:新功能主义系统功能主义、结构化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沟通理论后结构主义. 2、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三大研究传统的主要主。 1)实证主义传统孔德、斯宾塞倡导,涂尔干正式确定。基本观点:社会科学应该以自然科学为标准模式建立统一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的目的就在于对现象的因果关系做出说明/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取向,特别注重量化的研究方法,并强调研究程序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2)人文主义传统韦伯开创。基本观点: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有其独特的性质和规律,所以不能盲目仿效自然科学来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而不是说明,理解行动者赋予其行动及其生活世界的主观意义。 3)批判主义传统马克思开创。基本观点:社会学理论知识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在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检视,从而改造现实社会,而不是维护和修补现存社会结构作单纯性解释。通过对社会的批判来推动知识的反思性发展,以此来引导社会秩序的建立。 3、孔德社会学中“实证”的含义。 1.真实:指知识要注重研究我们的智慧真正所能及的事物,撇开虚幻神秘的东西。 2.有用:知识必须能够有益于不断改善我们个人和集体的现实境况,反对以知识去满足人的无用的空泛的好奇心。 3.肯定:必须善于在个体中建立合乎逻辑的和谐,在整个群体中形成一致的精神,以免引起无穷的疑惑和无尽的争论。 4.精确:我们的知识与现象的性质相协调,并符合我们的需要所要求的精准度,抛弃模糊的认识和主。 5.相对:知识具有相对的意义,必须反对以往哲学追求绝对知识的倾向。知识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人们对现象的研究总是受到在和外在状况的限制。 4、简述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 社会是一个实体,而且是一个有机实体。 (1)所谓生长过程,是指社会规模由小到大的变化。 (2)结构的进化,是指社会组织形式由简单到复杂的改变。 (3)功能分化,这是伴随着社会结构进化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 (4)相互依赖,是指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社会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 与生物有机体间的差异: 1.生物有机体是一个结合紧密的整体,而社会有机体是松散的整体。 2.生物有机体中意识集中于机体的一定部位,而在社会中,意识通常分布于组成它的各个分子(即每个人上),因此它的每个成员都具有程序大体相当的感受能力。 3.生物有机体中部分是为整体而存在,社会有机体中,社会整体作为部分成员的幸福服务。 5、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病具有其固定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社会事实的三个基本特征:外在性(客观性)、强制性、普遍性。 6、集体意识 集体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机械团结以强烈的集体意识为基础,在机械团结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集体意识几乎笼罩着个人意识的绝大部分,社会强制与禁令支配了生活的大部分。在分化的有机团结社会里,集体意识不是表现为具体规上的统一,而是表现为抽象价值层次上的一致。此

理论力学第七版答案 第九章

9-10 在瓦特行星传动机构中,平衡杆O 1A 绕O 1轴转动,并借连杆AB 带动曲柄OB ;而曲柄OB 活动地装置在O 轴上,如图所示。在O 轴上装有齿轮Ⅰ,齿轮Ⅱ与连杆AB 固连于一体。已知:r 1=r 2=0.33m ,O 1A =0.75m ,AB =1.5m ;又平衡杆的角速度ωO 1=6rad/s 。求当γ=60°且β=90°时,曲柄OB 和齿轮Ⅰ的角速度。 题9-10图 【知识要点】 Ⅰ、Ⅱ两轮运动相关性。 【解题分析】 本题已知平衡杆的角速度,利用两轮边缘切向线速度相等,找出ωAB ,ωOB 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Ⅰ轮运动的相关参数。 【解答】 A 、B 、M 三点的速度分析如图所示,点C 为AB 杆的瞬心,故有 AB A O CA v A A B ??== 21ωω ωω?= ?=A O CD v AB B 12 3 所以 s rad r r v B OB /75.32 1=+= ω s rad r v CM v M AB M /6,1 == ?=I ωω 9-12 图示小型精压机的传动机构,OA =O 1B =r =0.1m ,EB =BD =AD =l =0.4m 。在图示瞬时,OA ⊥AD ,O 1B ⊥ED ,O 1D 在水平位置,OD 和EF 在铅直位置。已知曲柄OA 的转速n =120r/min ,求此时压头F 的速度。

题9-12图 【知识要点】 速度投影定理。 【解题分析】 由速度投影定理找到A 、D 两点速度的关系。再由D 、E 、F 三者关系,求F 速度。 【解答】 速度分析如图,杆ED 与AD 均为平面运动,点P 为杆ED 的速度瞬心,故 v F = v E = v D 由速度投影定理,有A D v v =?θcos 可得 s l l r n r v v A F /30.1602cos 2 2m =+??== πθ 9-16 曲柄OA 以恒定的角速度=2rad/s 绕轴O 转动,并借助连杆AB 驱动半径为r 的轮 子在半径为R 的圆弧槽中作无滑动的滚动。设OA =AB =R =2r =1m ,求图示瞬时点B 和点C 的速度与加速度。 题9-16图 【知识要点】 基点法求速度和加速度。 【解题速度】 分别对A 、B 运动分析,列出关于B 点和C 点的基点法加速度合成方程,代入已知数据库联立求解。 【解答】 轮子速度瞬心为P, AB 杆为瞬时平动,有

古典社会学理论

古典社会学理论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 第一节孔德的科学观 一、实证主义哲学观 科学研究只能以可以经验的现象为对象(即可以实证的),知识不能超出现象的范围,是相对的。规律只是对现象间前后相续或彼此相似关系的知识。 科学不研究"形而上"的东西,追求本质或终极原因的是神学或形而上学的任务。 "实证"被解释为: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相对。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 二、科学的分类 科学分为抽象科学和具体科学两类。抽象科学是研究一定种类现象规律的科学,有五门抽象科学: 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 具体科学是把抽象科学揭示的规律认识运用到局部领域,比如医学就是运用生物学知识的具体科学。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 天文学观察 物理学观察实验 化学观察实验分析为先 生物观察实验综合为先 "社会学比任何其它科学都重要。此外,唯有它才提供逻辑的和科学的环节,借此我们对现象的其它各种不同的观察能够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 孔德科学观的基本点: 1、科学是以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对象的,是可以实证的。 2、科学是探讨现象之间经常的、反复出现的联系,即现象之间的规律。 3、在每一种类的科学中,抽象科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性。 4、社会学是最复杂、最终要的科学。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 第二节社会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社会学的对象 "我所谓的社会物理学是指专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它本着和天文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同样的精神来考察社会现象。也就是说社会现象受到不可变更的自然规律制约,揭示这些规律是社会物理学研究的特定目标。"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 二、社会学的方法 1、观察法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历史文化的遗迹、风俗、仪式等) 2、实验法直接实验 间接实验(研究社会由于动荡产生的病态性偏差,由此显示社会的主要规律)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 3、比较法动物社会与人类社会比较 同一历史时代不同类型社会比较 同一社会不同阶层比较 4、历史法把不同社会现象依其发展秩序做纵向比较,从而发现各种因素的对立运动,发现社会现象运动的一般趋势。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 孔德试图从自然----历史的立场出发,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社会。 一方面从自然科学方法中引伸出社会学方法。 一方面通过历史方法使社会学获得独立于自然科学的地位。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 第三节社会静力学 一、社会静力学的任务 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构成,研究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社会秩序是社会静力学的核心。 二、人性结构 人性是由感情、智力、行动构成。人们为感情而行动,为行动而思考。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 感情是人类的灵魂,包含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本性,是行动的动力。利他主义有三种禀性:敬慕、崇敬、仁爱。人性中的这些禀性维持着社会秩序。其历史发展是从利己主义支配到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和谐一致。 智力的功能是控制由感情支配的行动,智力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上崇高东西的可能,从而有利于利他主义禀性的发展。

第十五章拉格朗日方程习题解答

习 题 15-1 如图15-7所示的升降机,在主动轮C 上作用一驱动力偶M ,使质量m 1的物体A 上升。已知平衡物B 的质量为m 2,主动轮C 和从动轮D 都为均质圆轮,半径和质量分别为r 和m 3。如不计胶带质量,试求A 物的加速度。 图15-7 a m F A 1I = a m F B 2I = ra m r a r m M M D C 323I I 2 1)(21 == = 动力学普遍方程 0δ)(δ)(δ)(I 2I 1I I =-++---s F W s F W r s M M M B A D C 0)()(1) 2 12 1(221133=-++--- a m g m a m g m r ra m ra m M r m m m gr m m M a )()(32112++-+= 15-2 图15-8所示调速器由两个质量各为m 1的滑块及质量为m 2的平衡重块组成,长l 的杆不计重量,弹簧刚度为k ,当θ = 0时,为原长。若调速器绕铅垂轴等角速度旋转,试求 ω与θ的关系。 图15-8 θωsin 2 11I l m F = )c o s 1(θ-=kl F 动力学普遍方程 0δ)(δ22211I =+-r F g m r F θθcos δsin δ21r r = θt a n δδ12r r = 故 0tan δ)]cos 1([δsin 21212 1=-+-θθθωr kl g m r l m θ θωcos 2) cos 1(122 l m kl g m -+= 15-3 如图15-9所示,板DE 质量为m 1,放在三个质量均为m 2的滚子A 、B 和C 上,今在板上作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 ,使板与滚子运动。如板与滚子,以及滚子与水平面之间均无滑动,试求板DE 的加速度.滚子可视为均质圆柱,不计滚动摩擦。 图15-9 DE a m F 11I = 2/22I DE a m F = DE DE O ra m r a r m M 22 2I 4 1)2( 2 1= = 动力学普遍方程 0δ3δ3δ)(2I 22I 11I =---?C M r F r F F

南开社会学考研·社会学理论部分真题汇总

南开大学社会学理论部分真题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2010 简述社会分层造成的社会反应 简述韦伯对社会冲突论的影响 简述当代中国性别角色变迁 简述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简述社会变迁的基本形式 简评布劳对社会交换论的贡献 2009 当代女性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些共同议题 举例说明社会问题过程的三个阶段 简述吉登斯的“双重解释学”思想 简述社会交换论的思想来源 试析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体系的主要特征 简评米尔斯对社会冲突论的贡献

2008 请举例分析亚文化的正、反功能。 简述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犯罪现象的主要特点。如何理解贫困问题分析的文化视角和结构视角? 简述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基本命题。 简述功能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 简评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 2007 如何理解社会分层中的“地位不一致”现象。简述舆论形成的要素、过程和功能。 简述迪尔凯姆的宗教社会学观点。 什么是社会问题?如何识别社会问题? 简述布鲁默提出的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原则。 简述经济行为分析的社会学视角。 2006 简述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 简述西方学者论“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 简述戴维斯和摩尔提出的功能主义社会分层观如何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 试述默顿的“中层理论”思想。 简要评述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 2005 试述性别分层的社会学理论 试述文化的构成 试述社会运动发展的“资源动员”理论 试述现代化的构成要素

试述社会学的研究模式 简要评价“功能主义”、“冲突论”和“互动论”。 2004 试述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 简述科层制的优缺点 影响社会化的主要社会环境 历史上的分层制度都有哪些? 简述功能论的基本观点 简述标签理论的主要观点 2003 简要说明学习社会学对个人有哪些作用 简述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 简述文化的基本功能 简述西方社会学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简述符号互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请说明组织的目标体系 简述社会控制的基本形式 简述“科层制”理论的基本观点 2001 简述唯实论和唯名论在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不同立场 人类婚配模式有哪些共同特点 不平等在社会分层结构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文化传播如何影响社会变迁 为什么说社会化不足和社会化过度都会妨碍个人成为胜任的社会成员2000

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理论力学练习册答案-第十五章 虚位移原理

第15章 虚位移原理 15-2 图示曲柄式压榨机的销钉B 上作用有水平力F ,此力位于平面ABC 内。作用线平分∠ABC 。设AB=BC ,∠ABC=θ2,各处摩擦及杆重不计,求对物体的压缩力。 解: (1)取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 拆掉被压榨物体,用力D F 代替。 此时主动力为:D F F , ,约束为理想约束。 (3)给虚位移求关系D B r r δδ, C B ,点虚位移在BC 连线上投影相等: )90cos()902cos(0θδθδ-=-D B r r 即:D B r r δθδ=cos 2 (4)由虚位移原理: 0)90cos(0 =--D D B r F r F δθδ 代入虚位移关系: θF t g F D 2 1 =

15-3在图示机构中,当曲柄OC 绕O 轴摆动时,滑块A 沿曲柄滑动,从而带动杆AB 在铅直导槽K 内移动。已知:OC=a ,OK=l ,在点C 处垂直于曲柄作用一力F 1;而在点B 沿BA 作用一力F 2。求机构平衡时F 2与F 1的关系。 解: (1)取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 主动力为:21,F F ,约束为理想约束。 (3)给虚位移求关系C A r r δδ, 虚位移满足合成关系:r A e A A r r r δδδ+= ?δδcos A e A r r = A A e A C r l a a l r OC OA r r δ???δδδ?=?=?=2cos cos /cos (4)由虚位移原理: 012=-C A r F r F δδ 0cos 212=?-A A r l a F r F δ?δ 则:l a F F ?2 12cos = 1 1

《理论力学》考试知识点.

《理论力学》考试知识点 静力学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1、掌握平衡、刚体、力的概念以及等效力系和平衡力系,静力学公理。 2、掌握柔性体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光滑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和球铰链的性质。 3、熟练掌握如何计算力的投影和平面力对点的矩,掌握空间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之矩的计算方法,以及力对轴的矩与对该轴上任一点的矩之间的关系。 4、对简单的物体系统,熟练掌握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 1、掌握力偶和力偶矩矢的概念以及力偶的性质。 2、掌握汇交力系、平行力系、力偶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3、熟练掌握如何计算主矢和主矩;掌握力的平移定理和空间一般力系和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4、掌握合力投影定理和合力矩定理。 5、掌握计算平行力系中心的方法以及利用分割法和负面积法计算物体重心。 第三章力系的平衡条件 1、了解运用空间力系(包括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平行力系和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条件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2、熟练掌握平面力系(包括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熟练掌握利用平面力系平衡条件求解单个物体和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3、了解静定和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4、掌握平面静定桁架计算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掌握判断零力杆的方法。 第四章摩擦 1、掌握运用平衡条件求解平面物体系的考虑滑动摩擦的平衡问题。 2、了解极限摩擦定律、滑动摩擦系数、摩擦角、自锁现象、摩阻的概念。 运动学 第五章点的运动 1、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弧坐标法,能求点的运动方程。 2、熟练掌握如何计算点的速度、加速度及其有关问题。 第六章刚体的基本运动

理论力学(第七版)思考题答案

理论力学思考题答案 1-1 (1)若F 1=F 2表示力,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若F 1=F 2表示力,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是否相同,难以判定。 (3)说明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效果均相同。 1-2 前者为两个矢量相加,后者为两个代数量相加。 1-3 (1)B 处应为拉力,A 处力的方向不对。 (2)C 、B 处力方向不对,A 处力的指向反了。 (3)A 处力的方向不对,本题不属于三力汇交问题。 (4)A 、B 处力的方向不对。 1-4 不能。因为在B 点加和力F 等值反向的力会形成力偶。 1-5 不能平衡。沿着AB 的方向。 1-7 提示:单独画销钉受力图,力F 作用在销钉上;若销钉属于AC ,则力F 作用在AC 上。受力图略。 2-1 根据电线所受力的三角形可得结论。 2-2不同。 2-3(a )图和(b )图中B 处约束力相同,其余不同。 2-4(a )力偶由螺杆上的摩擦力和法向力的水平分力形成的力偶平衡,螺杆上的摩擦力与法向力的铅直方向的分力与N F 平衡。 (b )重力P 与O 处的约束力构成力偶与M 平衡。 2-5可能是一个力和平衡。 2-6可能是一个力;不可能是一个力偶;可能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2-7一个力偶或平衡。 2-8(1)不可能;(2)可能;(3)可能;(4)可能;(5)不可能;(6)不可能。 2-9主矢:''RC RA F F =,平行于BO ;主矩: '2C RA M aF =,顺时针。 2-10正确:B ;不正确:A ,C ,D 。 2-11提示:OA 部分相当一个二力构件,A 处约束力应沿OA ,从右段可以判别B 处约束力应平行于DE 。 3-1

古典社会学理论 2 0 0 7 年秋季 授课大纲 孙中兴 第

古典社會學理論 325M4210 授課大綱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九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授課老師:孫中興教授 授課時間:周二下午14:20-17:20 授課地點:校總區社會系館110教室 會談時間:請事先約定 會談地點:臺灣大學校總區社會系大樓417室 聯絡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聯絡電話:02-3366-1251 傳真:02-2368-3531 電子郵件信箱:catsun@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11234398.html,.tw 個人網頁〔「烘培機」〕:您應該可以找得到 一、課程簡介 今年因為大學部和研究所的理論都由本人授課,因此在研究所的教學上採取

和去年不一樣的措施。 這門課程的整體設計是以一學年為考量的。上學期以古典社會學理論為主,下學期則討論當代社會學理論。 教學的內容和作業是由本人的教學理念為基礎而設定的。所以這門課一開始會先說明老師的教學理念,如此一來學生方能明瞭這門課的許多不同做法,以及我所堅持的做法和理由,以便完成教學目標。 其餘各週將分別依照出生先後順序討論Mary Wollstonecraft、Auguste Comte.、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Herbert Spencer、Vilfredo Pareto,Ferdinand Toennies、Emile Durkheim、Georg Simmel、以及Max Weber。為什麼選定這些人,以及為什麼選定指定的教材,我都會在第一堂課中說明。 近年來古典社會學家的中文翻譯越來越多,特別是大陸的譯本,可是本課程仍然希望以英文材料為主要的閱讀材料。 平常會以電子郵件傳送上課講義,希望也能藉由多重管道的溝通,幫助同學的學習。如果有任何學習上的困難,請和我保持聯絡。如果您對老師不能有所信賴,希望您不要選修這門課。 二、作業規定 作業的目的不是懲罰學生,而是要幫助學生實地運用所學。所以本課程的設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

西方社会学理论导言 一、社会学发展史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大约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是社会学的诞生和形成时期,主要特征是: 1.社会学发展的重心在西欧,但20世纪初已经开始转向美国:孔德(Comte,法国人);斯宾塞(Spencer,英国人);滕尼斯(Tonneis,德国人);涂尔干(Durkheim,法国人);韦伯(Webber,德国人);马克思(Marx,德国人)、帕累托(Pareto,意大利人);齐美尔(Simmel,德国人);曼海姆(Mannheim,匈牙利人)。社会学发展重心由西欧转向美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凡勃伦(V eblen),库利(Cooley),帕克(Park),米德(Mead),托马斯(Thomas). 2.使社会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尤其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确立了独特的学科地位,主要表现为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此一时期的社会学思想形成了社会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论题,对以后的社会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modern sociological theory),大约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末,这是社会学的发展时期,其主要特征有: 1.社会学的发展重心转移到了美国。社会学的基本假设是human behavior is shaped by society and social environment;那么人的思想也是植根于社会条件中的。 2.围绕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展开,首先是帕森斯综合西欧的古典社会学理论,适应当时美国社会的需要建立了宏大的结构功能主义体系,形成了“一统天下”的局面,其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对结构功能主义进行批判,形成了社会学理论在美国的“群雄并起”的局面,因此很多学者就把这一时期称为“帕森斯”和“反帕森斯”阶段。 3.在古典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基础上,各个理论家从不同的理论立场出发,发展完备了各个理论传统,形成了结构功能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等几大理论体系。我们在讲解这一部分的时候,和上一部分的讲法有些区别,这一部分主要是按照不同的理论体系进行讲解。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eory),指80年代以来各个理论家对社会学理论传统进行修正、综合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有: 1.社会学理论在全球范围内遍地开花,仅过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世界各国慢慢地纳入了统一的世界体系,各个国家也接受了西方的各种社会学说,他们都遵循社会学传统开始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学研究。所不同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学理论建立在对理论的继承、批判和发展基础上;而不发达国家更多地立足于本国实际,进行了社会学理论的“本土化”实践,更多地是针对本多的社会问题进行的应用研究。 2.突破了“帕森斯”和“反帕森斯”的对立思维,开始了理论的综合,出现了以吉登斯(Giddens)、哈贝马斯(Habermas)、布尔迪尔(Bourdieu)、科林斯(Collins)、卢曼(Lumann)、亚历山大(Alexander)、科尔曼(Coleman)为代表的综合理论价,由于吉登斯的综合性社会学理论的巨大影响,有人又把这一阶段成为“吉登斯时代”。

古典西方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绪论 1.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 柏拉图:特别强调社会的有机统一性。他明确规定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从属于它的整体。他把社会看作是一个包含着分工与不平等的统一体。 亚里士多德: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种独立的要素在结合为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政治学》《国家篇》(填空)2.社会契约论(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卢梭) 社会契约论是社会进步理论的一种形式。它强调社会“是自私力量的自然状态的个人对现代国家和政治义务形成的自愿默认的产物”。强调人性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础。社会契约论没有把社会看成是由不同的层次构成的复杂结构。 3.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和《论社会不平等的起源中》分析了财产的起源及其分工不平等和社会冲突的关系。卢梭特别强调社会不是一盘散沙的个人集合体,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里个人利益被融合为一种普遍的共同意志。 孟德斯鸠:认为社会是一个以客观结构构成的自然体系,而不是以集个人意志而形成的普遍意志为基础的神秘的有机体。 4.苏格兰的启蒙思想(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苏格兰启蒙运动对社会学的重大贡献在于:它意识到社会是一个客观过程,是一定的经济社会和历史力量的产物,它可以通过经验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和分析。 5.实证主义与圣西门“工业社会观” 实证主义主X科学和事实,反对形而上学与思辨哲学。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统计分析要应用到社会研究之中,并对社会现象作出因果解释。 工业社会一词是圣西门创造的。他认为,封建社会是好战的,工业社会是和平的。圣西门认为社会是有机统一体,社会发展的实证阶段(即工业阶段)具有以下特征 ①科学处于中心地位②社会各组成部分处于功能和谐状态③市民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基础④社会成员之间是伙伴合作关系⑤社会是生产货物为中心的大工厂,治人的权利变为治物得权利。 6.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英国功利主义的传统;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简答) 7.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三个动向(20世纪80年代以后) ①微观—宏观的整合 ②能动性—结构 ③整合与理论的综合 8.黄金时代是说人们对奴隶制度的评价,是对社会变迁的理性思考,是古代社会第一个模糊的社会变迁理论。(填空)

理论力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理论力学》考试知识点 静力学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1、掌握平衡、刚体、力的概念以及等效力系和平衡力系,静力学公理。 2、掌握柔性体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光滑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和球铰链的性质。 3、熟练掌握如何计算力的投影和平面力对点的矩,掌握空间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之矩的计算方法,以及力对轴的矩与对该轴上任一点的矩之间的关系。 4、对简单的物体系统,熟练掌握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 1、掌握力偶和力偶矩矢的概念以及力偶的性质。 2、掌握汇交力系、平行力系、力偶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3、熟练掌握如何计算主矢和主矩;掌握力的平移定理和空间一般力系和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4、掌握合力投影定理和合力矩定理。 5、掌握计算平行力系中心的方法以及利用分割法和负面积法计算物体重心。 第三章力系的平衡条件 1、了解运用空间力系(包括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平行力系和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条件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2、熟练掌握平面力系(包括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熟练掌握利用平面力

系平衡条件求解单个物体和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3、了解静定和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4、掌握平面静定桁架计算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掌握判断零力杆的方法。 第四章摩擦 1、掌握运用平衡条件求解平面物体系的考虑滑动摩擦的平衡问题。 2、了解极限摩擦定律、滑动摩擦系数、摩擦角、自锁现象、摩阻的概念。 运动学 第五章点的运动 1、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弧坐标法,能求点的运动方程。 2、熟练掌握如何计算点的速度、加速度及其有关问题。 第六章刚体的基本运动 1、掌握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方程、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掌握定轴转动刚体角速度矢量和角加速度矢量的概念以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积表达式。 2、熟练掌握如何计算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七章点的复合运动 1、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理解哥氏加速度的原理。 3、熟练掌握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和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

清华大学版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第6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分析 6-1 图示半径为r 的齿轮由曲柄OA 带动,沿半径为R 的固定齿轮滚动。曲柄OA 以等角加速度α绕轴O 转动,当运动开始时,角速度0ω= 0,转角0?= 0。试求动齿轮以圆心A 为基点的平面运动方程。 解:?cos )(r R x A += (1) ?sin )(r R y A += (2) α为常数,当t = 0时,0ω=0?= 0 22 1t α?= (3) 起始位置,P 与P 0重合,即起始位置AP 水平,记θ=∠OAP ,则AP 从起始水平位置至图示AP 位置转过 θ??+=A 因动齿轮纯滚,故有? ? =CP CP 0,即 θ?r R = ?θr R = , ??r r R A += (4) 将(3)代入(1)、(2)、(4)得动齿轮以A 为基点的平面运动方程为: ??? ? ?? ??? +=+=+=22 2212sin )(2cos )(t r r R t r R y t r R x A A A α?αα 6-2 杆AB 斜靠于高为h 的台阶角C 处,一端A 以匀速v 0沿水平向右运动,如图所示。试以杆与铅垂 线的夹角 表示杆的角速度。 解:杆AB 作平面运动,点C 的速度v C 沿杆AB 如图所示。作速度v C 和v 0的垂线交于点P ,点P 即为杆AB 的速度瞬心。则角速度杆AB 为 6-3 图示拖车的车轮A 与垫滚B 的半径均为r 。试问当拖车以速度v 前进时, 轮A 与垫滚B 的角速度A ω与B ω有什么关系?设轮A 和垫滚B 与地面之间以及垫滚B 与拖车之间无滑动。 解:R v R v A A ==ω R v R v B B 22==ω B A ωω2= 6-4 直径为360mm 的滚子在水平面上作纯滚动,杆BC 一端与滚子铰接,另一端与滑块C 铰接。设杆BC 在水平位置时,滚子的角速度=12 rad/s ,=30,=60,BC =270mm 。试求该瞬时杆BC 的角速度和点C 的速度。 习题6-1图 A B C v 0 h 习题6-2图 P AB v C A B C v o h 习题6-2解图 习题6-3解图 习题6-3图 v A = v v B = v

社会学分章复习题

第一章社会学学科概述 1.社会学观察问题的独特之处是什么?(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特点) 2.社会学的含义 第二章社会学的发展 1.简要分析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2.西方古典社会学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3.古典社会学理论有哪三种主要的研究传统?其主要的理论分析视角分别是什么? 4.西方社会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它们各自有何特点? 5. 比较埃米尔·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社会学思想的差别。 6.涂尔干所著《自杀论》被许多社会学家誉为社会学圣经。 7.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分为哪几个历史阶段? 8.简述现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式及其基本观点。 (1)结构功能论:社会系统是由许多相互依存的部分所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在功能上共同发挥作用,致使社会系统处于一种均衡状态;如果一部分出现功能失调,必然会影响到其他部分以至社会整体结构;社会具有自恢复能力,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社会结构的平衡;社会结构的协调与平衡是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前提。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帕森斯和默顿。 (2)社会冲突理论(简述社会冲突理论的主要观点):社会冲突理论

是作为对结构功能理论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认为:社会冲突是社会本身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引起冲突的原因是社会的不平等(特别是财富、权力分配的不平等),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合;社会冲突既是社会的破坏因素,又是社会变迁的促进因素;社会应当建立“安全阀机制”以控制社会冲突的危机发生。 (3)社会互动论: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乔治·米德的“互动论”思想以及欧洲早期社会学者(如齐美尔、涂尔干、韦伯)的有关互动思想而形成的具有美国特色的理论流派。社会互动论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借助姿态、语言等符号相互交往,彼此沟通与互动,从而形成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以至社会本身。其理论特色是侧重社会微观行动的研究,其重要代表任务有布鲁默、库恩、戈夫曼等。 (4)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论是20世纪50~60年代兴起的强调社会生活中的交换关系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它的产生与美国社会倡导个性发展、强调个体行为的民族传统有着密切关系。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的“以交换实现利益互惠”的思想、人类学“以交换建立人际交往关系”的观点、行为心理学的交换理论以及社会学中马克思和齐美尔的有关交换的思想,都成为社会交换论重要的理论来源。他们认为交换行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所以把个体之间的交换关系看作是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因此,社会交换论正是综合运用经济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等理论的概念、观点和基本原则,分析和说明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交换关系及其社会功能的社会学理论。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1章达朗贝尔原理及其应用

(a ) 第11章 达朗贝尔原理及其应用 11-1 均质圆盘作定轴转动,其中图(a ),图(c )的转动角速度为常数,而图(b ),图(d )的角速度不为常量。试对图示四种情形进行惯性力的简化。 r , 0 ,α I ( d ) I =F , αα2 I 2 1mr J M O O = = 11-2矩形均质平板尺寸如图,质量27kg ,由两个销子 A 、 B 悬挂。若突然撤去销子B ,求在撤 去的瞬时平板的角加 速度和销子A 的约束力。 解:如图(a ):设平板的质量为m ,长和宽分别为a 、b 。 αα375.3I =?=AC m F ααα5625.0])(12 1 [222I =?++==AC m b a m J M A A ∑=0)(F A M ;01.0I =-mg M A ;2rad/s 04.47=α ∑=0x F ;0sin I =-Ax F F θ;其中:6.05 3sin ==θ N 26.956.004.47375.3=??=Ax F ∑=0y F ;0cos I =-+mg F F Ay θ;8.05 4sin ==θ N 6.1378.004.47375.38.927=??-?=Ay F 11-3在均质直角构件ABC 中,AB 、BC 两部分的质量各为3.0kg ,用连杆AD 、DE 以及绳子AE 保持在图示位置。若突然剪断绳子,求此瞬时连杆AD 、BE 所受的力。连杆的质量忽略不计,已知l = 1.0m ,φ = 30o。 解:如图(a ):设AB 、BC 两部分的质量各为m 直角构件ABC 作平移,其加速度为a = a A ,质心在O 处。 ma F 2I = ∑=0)(F O M ; 04 sin )(43 cos 4cos =+--l F F l F l F B A A B ??? (1) ∑=0AD F ; 0cos 2=-+?mg F F B A (2) 联立式(1)和式(2),得:A B F mg F 3+= 习 题 ( (

社会学理论主要内容

西方社会学理论导言 一、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目的 通过学习社会学发展史上各个思想名家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理论,在自觉模仿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 二、社会学发展史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大约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是社会学的诞生和形成时期,主要特征是: 1.社会学发展的重心在西欧,但20世纪初已经开始转向美国:孔德(Comte,法国人);斯宾塞(Spencer,英国人);滕尼斯(Tonneis,德国人);涂尔干(Durkheim,法国人);韦伯(Webber,德国人);马克思(Marx,德国人)、帕累托(Pareto,意大利人);齐美尔(Simmel,德国人);曼海姆(Mannheim,匈牙利人)。社会学发展重心由西欧转向美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凡勃伦(Veblen),库利(Cooley),帕克(Park),米德(Mead),托马斯(Thomas). 2.使社会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尤其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确立了独特的学科地位,主要表现为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也有两种意见。一种以社会研究方法的转向为标志,比如Garner就认为社会学起源于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的《君主论》(the Prince),until the renaissance, most books upheld general notions of normative behavior, were non-empirical, and did not observe,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actual human behavior. Machiavelli included into his book all the violent, fierce, savage, coercive, and even compassionate acts that the ruler implement in order to stay in power. The prince is based on reality-the observations of real people, not just moral ideals. 另外一种意见便是以“社会学”一词的提出为标志,那就是法国社会学家August Comte1838年,在他出版的阐述社会哲学原理的《实证哲学教程》的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虽然我们本课程的讲解从孔德开始,但是要是想理解社会学思想家的思想源流,还是要追溯得更久远一些。 3.此一时期的社会学思想形成了社会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论题,对以后的社会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modern sociological theory),大约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末,这是社会学的发展时期,其主要特征有: 1.社会学的发展重心转移到了美国。社会学的基本假设是human behavior is shaped by society and social environment;那么人的思想也是植根于社会条件中的。 2.围绕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展开,首先是帕森斯综合西欧的古典社会学理论,适应当时美国社会的需要建立了宏大的结构功能主义体系,形成了“一统天下”的局面,其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对结构功能主义进行批判,形成了社会学理论在美国的“群雄并起”的局面,因此很多学者就把这一时期称为“帕森斯”和“反帕森斯”阶段。 3.在古典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基础上,各个理论家从不同的理论立场出发,发展完备了各个理论传统,形成了结构功能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等几大理论体系。我们在讲解这一部分的时候,和上一部分的讲法有些区别,这一部分主要是按照不同的理论体系进行讲解。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eory),指80年代以来各个理论家对社会学理论传统进行修正、综合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有: 1.社会学理论在全球范围内遍地开花,仅过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世界各国慢慢地纳入了统一的世界体系,各个国家也接受了西方的各种社会学说,他们都遵循社会学传统开始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学研究。所不同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学理论建立在对理论的继承、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