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要救治中国出黑暗,不仅要靠民主,而且要靠科学。陈独秀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他又告白社会:只有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等对科学的认识比前人要大大前进了一步。他们所提倡的科学,已不限于自然科学,而且包括社会科学。他们认为,科学不仅能大大提高生产力,而且能解决宇宙人生问题,具有开发民智、反对宗教迷信、反对专制和解放思想的功能。科学与民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若车之有两轮,鸟之有双翼,缺一不可。离开了民主,科学无由发展。而离开了科学,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愚昧、迷信、盲从是同专制相联的。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改造落后的国民性、实现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是无法实现民主政治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重在提倡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首先表现在尊重现实,一切制度、思想,都要拿到现实的审判台前接受审判,辨别其是否有存在的理由。“五四”启蒙思想家们认为:一切思想行为,莫不植基于现实生活之上,一切虚文空想之无裨于现实生活者,都要吐弃殆尽。在他们看来,当时的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无一不与社会现实生活背道而驰,倘不改弦更张之,则国力将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宁日。根据尊重现实的精神,他们激烈地批判中国传统的旧政治、旧道德、旧文学,大倡思想革命、文学革命和政治革命。

“五四”科学精神还表现于推崇理性,反对盲从,反对迷信。启蒙思想家们认为,思想遵循理性,迷信可斩,无知妄作之风可息。为了冲破数千年来教条和习惯势力的束缚,他们提倡尼采的“重新估价一切”和赫胥黎的“拿证据来”,宣传批判精神。李大钊说:古来之天经地义,未必永为天经地义,而邪说淫辞,则又未必果为邪说淫辞,真理正义且或在邪说淫辞之中。胡适认为,“五四”时期的新思潮无论怎样不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评判的态度。凡事都要分别一个好与不好,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独立思索,不可盲从。他说:“评判的态度是新思潮运动的共同精神。”

“五四”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们对中国的旧学有很深的根底。他们坚决地不妥协地反对旧

思想,反对孔教,但他们并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他们认为儒家只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体。陈独秀说,以国粹而论,“阴阳家明历法,法家非人治,名家辨名实,墨家有兼爱、节葬、非命诸说,制器敢战之风,农家之并耕食力,此皆国粹之优于儒家孔子者也”。即使对孔子,他们也并不全盘否定。他们承认孔子在他的时代是伟人,有其历史价值,孔学有其优点。他们一再申说,他们批孔教,并不是批孔子个人,而是因为孔子之道已不适于现代社会生活,成了文明进化之大阻力。所以,以全盘反传统来概括五四精神或五四传统是不符历史实际的。

(摘编自许全兴《简论五四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独秀认为,除了民主与科学,没有其他思想能够救治当时中国各方面的黑暗。

B. “五四”时期的启蒙思想家认为实现民主政治,必须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C. 无论天文、地理还是政治、经济,都属于“五四”时期所提倡的“科学”的范畴。

D. “五四”时期反对孔教,是因为儒家思想只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体。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虽然在开篇指出民主和科学的重要性,但全文主要论述的是“科学精神”。

B. 文章第二段阐述民主与科学密不可分的关系时运用了比喻论证和道理论证。

C. 作者在文中多处引用李大钊、胡适、陈独秀的话,是为了区别于自己的观点。

D. 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五四”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并于末段做了补充说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大钊认为,“天经地义”和“邪说淫辞”自古以来就相互转化,相互依存。

B. 五四先驱们大倡革命,是因为他们认为旧的政治、道德、文学没有“科学精神”。

C. 陈独秀认为,诸子百家中的其他许多流派,在历史上的作用都是优于儒家思想的。

D. 以全盘反传统来概括五四精神或五四传统,这是不符合五四“科学精神”的。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不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D项,“是因为儒家思想只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体”错,这是观点而非原因。据末段“他们一再申说,他们批孔教,并不是批孔子个人,而是因为孔子之道

已不适于现代社会生活,成了文明进化之大阻力”可知,反对孔教的原因是孔道不适于当时社会,阻碍文明进化。D项曲解文意。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 项,“是为了区别于自己的观点”错。依据第一段“陈独秀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第四段“胡适认为,‘五四’时期的新思潮无论怎样不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评判的态度。凡事都要分别一个好与不好,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独立思索,不可盲从。他说:‘评判的态度是新思潮运动的共同精神’。”第四段“李大钊说:古来之天经地义,未必永为天经地义,而邪说淫辞,则又未必果为邪说淫辞,真理正义且或在邪说淫辞之中。”都突出了五四精神民主、科学的特质。故多次引用五四先驱们的话,目的是论证作者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区别于自己的观点”。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选项内容,找准原文区间,然后仔细比对,看是否有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目的复句等复句关系不成立的情况,看“结论”能否由“原因”“条件”推出,看选项中趋势预测是否合理。注意提防因果倒置、推不出、条件不充分等常见错误。

A项,“自古以来就相互转化,相互依存”曲解原文,表述绝对,第四段“李大钊说:古来之天经地义,未必永为天经地义,而邪说淫辞,则又未必果为邪说淫辞,真理正义且或在邪说淫辞之中”,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天经地义”和“邪说淫辞”是可以转化的,不是A项的“就可以转化”,也没说二者“相互依存”,故A错误;

B项,依据第三段“根据尊重现实的精神,他们激烈地批判中国传统的旧政治、旧道德、旧文学,大倡思想革命、文学革命和政治革命”可知B项“五四先驱们大倡革命,是因为他们认为旧的政治、道德、文学没有‘科学精神’”原因提取错误,应该是“因为尊重现实”,故B 错误;

C项,联系现实生活很好判断,儒家思想应该是最受推崇的,选项“在历史上的作用都是优于儒家思想的”表达正好相反,原文末段引用了陈独秀的话,依据“即使对孔子,他们也并不全盘否定。他们承认孔子在他的时代是伟人,有其历史价值,孔学有其优点。他们一再申说,

他们批孔教,并不是批孔子个人,而是因为孔子之道已不适于现代社会生活,成了文明进化之大阻力”,可见批判儒家思想和孔子的是因为“不适于现代社会生活”,是从现实角度考虑的,而不是强调“历史上”的作用小于其他各流派,故C错误。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一般按照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展开,但不同文本会有不同。考生需要通过抓关键句、点睛句、首尾句和关联词等来综合确定。内部结构上有并列、层进、对比三种。论证方式通常有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假设论证、类比论证。考生作答时需要依据平时积累和练习,仔细比对选项,提高准确率。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我国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正经历增长动力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如何理解面临的形势、把握机遇、拉进改革、部署工作将影响地方和企业的未来。

“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这一系列战略部署表明我国正积极参与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并着力抢占先机、弯道超车。

这也必将预示着,中国正在由过去以依靠资本、资源和劳动力的投入,以量的扩张为特点的追赶型经济,全面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

(摘编自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大国蝶变: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材料二:15日,由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主办的数字经济平台的社会价值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央财经大学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雅君指出,数字经济让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匹配更精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使经济形态以及创造价值的方式发生变革,而算法推进经济进步与转型,是意义非凡的生产力。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则认为,数字经济是低熵经济,将为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红利。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总编辑张超文表示,数字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它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负担,创造绿色税收,实现就业升级,带来新增就业。研究显示,数字经济每增加100个就业人口,其中72个是原有就业升级,28个为新增就业。“为什么用工荒和失业同时普遍存在?这是因为就业结构不对应。数字经济很好地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缓解社会矛盾。”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说。

(摘编自金慧慧《专家:数字经济成我国经济转型重要突破口,红利巨大》,中国网2019

年4月16日)材料三:3月9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西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惠宁就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

人民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山西经济已经走出国境、走上转型发展之路。请问骆书记,山西确立的转型发展目标是什么?

骆惠宁:省委认识到,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为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为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政治生态由“乱”转“治”、总体风清气正为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已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当鲜明地确立具体战略目标,更好引领新时代山西转型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新要求,明确了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和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三大目标,计划用5年时间打好转型发展基础,到2030年基本完成转型任务,上述发展目标是符合党中央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部署精神的。

(摘编自黄河新闻网2018年3月10日)材料四: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正在成为西北内陆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陕西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17年,陕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额为8943万美元,主要涉及能源化工、矿产资源开发、建材等领域。一批企业沿着“一带一路”倡议勾勒的美好蓝图走出国门。

凭借区位优势,中国西北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一展身手。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莉莉说,以陕西省为例,通过建设“陆、空、信息、通道”多种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高效便捷的立体大通道正在形成,陕西的国际化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内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马莉莉还说,随着国际开放格局的深刻变迁,中国西部内陆不仅需要,而且有可能通过主导产业的分工深化,嵌入全球及“一带一路”区域产业链来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并为国家的发展方式转变做出应有贡献。

(摘编自陈晨等《“一带一路”让中国西部地区经济转型更具全球视野》,新华社西安

2019年5月12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我国日前处于转变期的经济形势并积极推进改革,我们将不能在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弯道超车。

B. 有专家表示,数字经济成为经济转型重要突破口,实现就业升级,带来新增就业。在解决用工荒和失业同时存在的问题上,数字经济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C. 山西省委认识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新时代转型发展已有较为有利的社会背景,计划用5年时间打好转型发展基础,到2030年实现三大发展目标。

D. 凭借区位优势,2017年陕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能源化工、矿产资源开发、建材等领域的大量投资。一批企业也走出国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经济有望在未来发挥巨大的社会价值。据研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发展使经济形态以及创造价值的方式发生变革,推进经济进步与转型。

B. 位于新的历史起点,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与时代紧密相连。它的内涵更新源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新的动力则来源于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思想。

C. 陕西的国际化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高效便捷的立体大通道正在形成,这都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转型更具全球视野的体现。

D. 我国正在经历增长动力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无论是山西省还是陕西省,地方政府和各类企业都在进行尝试,中国正进入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

6. 在材料二、三、四中,经济转型的做法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D

6. 材料二:发展数字经济来更精准地匹配供需,缓解企业用工荒和个人就业之间的矛盾,为经济转型做贡献;

材料三:树立新发展理念,做好相应改革配套,为经济转型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制定符合国家强国战略精神的发展目标,有计划地推进经济转型;

材料四:顺应时代发展,借助自身优势,深化产业分工,为国家经济转型做贡献。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不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C项,“到2030年实现三大发展目标”错误,表述绝对;材料三第二段“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新要求,明确了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

命排头兵’和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三大目标,计划用5年时间打好转型发展基础,到2030年基本完成转型任务”可知,原文是说“到2030年基本完成转型任务”,而且文中没说“实现三大发展目标”的确切时间。故C项曲解文意,表述绝对,无中生有。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筛选原文信息,认真比对选项意思,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D项,“中国正进入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这也必将预示着,中国正在由过去以依靠资本、资源和劳动力的投入,以量的扩张为特点的追赶型经济,全面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意为:中国正在“全面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故D项混淆了已然与未然。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题干要求考生概括“材料二、三、四中,经济转型的做法”的不同,即概括三则材料的做法上的差异。考生必须回归三则材料,筛选出各自做法和措施,然后才能比较差异。

材料二,第一段“数字经济让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匹配更精准”、第二段“数字经济是低熵经济,将为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红利”“数字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它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负担,创造绿色税收,实现就业升级,带来新增就业”“这是因为就业结构不对应。数字经济很好地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缓解社会矛盾”,由此可知,材料二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来更精准匹配供需,缓解企业用工荒和个人就业之间的矛盾,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红利。材料三:依据“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为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为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政治生态由“乱”转“治”、总体风清气正为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可知,经济转型应树立新发展理念,做好相应的改革,为经济转型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依据“计划用5年时间打好转型发展基础,到2030年基本完成转型任务,上述发展目标是符合党中央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部署精神的”可知,经济转型要符合国家强国战略精神,制定目标,有计划地推进;

材料四,依据第一段“一批企业沿着“一带一路”倡议勾勒的美好蓝图走出国门”、第二段“凭借区位优势,中国西北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一展身手”“中国西部内陆不仅需要,而且有可能通过主导产业的分工深化,嵌入全球及“一带一路”区域产业链来实现自身的转

型发展,并为国家的发展方式转变做出应有贡献”可知,经济转型要顺应时代和国家发展情况,借助自身优势,深化产业分工,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整合以上信息,考生容易概括出答案。

【点睛】完成选择题,筛选原文比对选项时,一定要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指代词(如“它”“其”等)、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程度词 (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时间词(“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是否有说法绝对、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问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战地医院

周海亮

医院只是连成一片的几顶帐篷,医生神色郑重,护士步履匆匆。空袭中城市被夷为平地,所有建筑被毁,所有百姓撤离。帐篷们卧在近郊,与惨烈的前线,近在咫尺。沾满鲜血的纱布扔了一地,止血钳变了形状,被锯掉的残肢断臂孤零零地指向天空。远处枪炮声连成一片,战士且战且退,脆弱的防线随时可能被对方撕成碎片。不断有卡车停在帐篷外面,车厢打开,撂在一起的伤兵们叠股枕臂。有些人早已死去,或伤到要害,或失血过多,或被上面的人压到窒息,眼球如气泡般迸裂干瘪;有些人还在痛苦地呻吟,呼唤着母亲、妻子、儿女们的名字,一只拳头紧握。突然那拳头訇然倒塌,松开,一张握得变形的照片,血迹斑斑。

医生满头是汗。口罩后的眼睛,噙满泪水。

又一辆卡车刹住,又一堆伤兵扔下。他们喘息着,呻吟着,拉着护士的手,求护士叫着他的名字,求护士用石块砸烂他的脑袋。有人在艰难地嚎叫,试图推开压在身上的伤兵,却用不上力气。护士跑过来,慌慌地拽住他的胳膊。护士用足力气,却只拽下他的一只胳膊,一只粗壮结实的胳膊——尖锐的弹片从他的腋下呼啸而过,他感到一阵冰凉又一阵滚烫。手里却还紧握着枪,那胳膊挂上他的臂膀,轻轻地荡。

六个人被抬上担架。卡车拉回十八个伤兵,只有六个人还有气息。医生用上吗啡,用上止血钳,用上手术刀,用上洗脸盆,绷带,镊子,纱布,酒精,叹息,圣经,微笑,咒骂……兵们不断死去,大喊大叫或者悄无声息。有兵的胸口被打出六个排成一线的圆形孔洞,血从其中一个窟窿汩汩流出,鼓着粉红绚丽的血泡。护士拿手去捂,血又从另一个小洞里冒出。

再捂,再冒。兵平静地看着护士,他说你长得像我的妻子。兵的身体越缩越小,目光愈来黯淡。他像一名婴儿般死去。临死前他想轻吻护士的手。他没有成功。

六个兵,死掉五个。他们的脸上涂满鲜血,没有人记住他们的样子。最后一个兵被抬上手术台,他的髋骨以下,炸得血肉模糊。医生看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他还是一个孩子。他感觉不到痛苦,他说他的身体变得很轻。我的身体变得很轻,他说,现在我跑起来,一定飞快。

医生盯着他的脸,冲他微笑。远处传来嗒嗒嗒的声音,医生知道,那是我们的防空炮火在吼叫。那些子弹或者炮弹在距离飞机尚有几百米的地方便停止上升,它们悬在空中,然后垂直下落。那些炮火形同虚设,它们甚至连恐吓或者警告的作用都起不到。——否则的话,城市不会变成焦土。

有人跑进来,要求医生和护士马上躲进狭窄阴暗的防火洞。飞机就要来了,他说,它们会把这儿炸成粉末。

医生从兵的身体里,取出一个弹片。弹片扔到搪瓷盘里,兀自跳跃,叮当有声。

医生从兵的身体里,取出一枚子弹。子弹夹在骨缝中,变了形状,就像一朵绽开的梅花。

听我的,我们先躲一躲……

医生停下手里的动作,他抬起头,看着来人。很多人已经撤进防空洞,帐篷里只剩九个人。他,来人,一名护士,手术台上喘息的士兵,五个已经死去的叠在一起的士兵。似乎飞机就在头顶盘旋,他甚至听到投弹仓打开的声音以及驾驶员轻轻的咳嗽声。

医生没有走。他坚持把手术做完。一颗炮弹在另一个帐篷里炸开,一把变形的剪刀划破帐篷落到他的面前。他拾起剪刀,扔开,继续他的手术。护士轻握着战士的手,又替医生擦去额上的汗珠。战士是在手术后死去的。战士在临死前咧开他的嘴巴。他的牙齿很白。他有两颗调皮的虎牙。

没有人能够挽救战士的生命。在战场上,死亡是一种必然,只有活着,才是一种偶然。

后来,当然,医生得到长官的训斥。

长官说空袭时必须躲进防空洞,这是命令,你不知道么?

他说,我知道。

长官说你是前线惟一的医生,你的生命远比十个战士的生命重要百倍,你不知道么?

他说,我知道。

长官说那个士兵虽然可怜,可是他身负重伤,即将死去。做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医生,你不知道他终会死去么?

他说,我知道。

长官说你什么都知道,可是在那时,你为什么一定要做那件毫无意义的事呢?

他说因为他还没有死去……他躺在手术台上,他还在喘息……我得让他知道,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我们,还有他的祖国,也没有将他抛弃。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首段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战斗的激烈、紧张和医院环境的危险,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B. 对伤兵的描绘,既有寥寥数笔的群像展现,又有对个体的细节描摹,有详有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C. “弹片扔到搪瓷盘里,兀自跳跃,叮当有声。”以动衬静,凸显战地医院内环境的安静。

D. 医生救治伤员要用上“叹息,圣经,微笑,咒骂等”,看似不合理,但恰恰体现战争时药品的极度匮乏、医生的无能为力。

8. 小说中的人物都没有具体的名字,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你为什么一定要做那件毫无意义的事呢”这句话,既是理解医生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作者不给人物取名,而用“医生”“护士”“长官”“士兵”“战士”表身份和职业的词代替名字,简洁直观体现人物关系,便于读者厘清人物形象和情节;

②用“战士”“士兵”“兵”泛指所有的士兵,“撂在一起的伤兵们叠股枕臂”“又一堆伤兵扔下”等说明士兵人数众多,死伤惨烈,无法一一写出名字,证明战争的惨烈;

③长官和医生没有名字,结合二人的对话,表现了战争中两种身份的人的不同立场和价值观,烘托了医生救死扶伤,尊重战士生命和情感的人道精神。

9. ①这句话是长官质问医生明知手术救不了士兵生命,为何执意不放弃;

②烘托了医生不顾生命安危,执意救死扶伤的恪尽职守精神;

③长官的考虑与医生的想法形成对比,赞美了医生危难中舍己为人的无私精神和关注战士身体及情感的人道主义精神。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把握文本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基础上,分析选项中的人物、时空、事件、艺术手法、情感等,常见错误类型有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C项,“凸显战地医院内环境的安静”理解错误。“弹片扔到搪瓷盘里,兀自跳跃,叮当有声”的前一

段“有人跑进来,要求医生和护士马上躲进狭窄阴暗的防火洞。飞机就要来了,他说,它们会把这儿炸成粉末”,写敌机即将来轰炸,来人要求医生护士撤离,而医生护士不仅没撤离,反而“从兵的身体里,取出一个弹片”“扔到搪瓷盘里”,所以弹片的“叮当有声”,细节描写,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凸显的是医生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之下全神贯注、沉着冷静做手术的神态。故C项曲解文意,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小说中的人物都没有具体的名字,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考生要回归原文找出小说写的是人物的哪些方面,不写人物名字,对刻画人物、展现情节、营造氛围和抒发感情等有什么作用,然后分要点作答。原文写了医生和护士、来人、长官和一群伤兵,虽然没有名字,但是作者用“医生”“护士”“长官”“士兵”“战士”凸显了战争的环境和人物的身份、职业等;结合“车厢打开,撂在一起的伤兵们叠股枕臂”“又一辆卡车刹住,又一堆伤兵扔下”“卡车拉回十八个伤兵,只有六个人还有气息”“六个兵,死掉五个”等句子可知,不写士兵名字,是因为死伤惨重,无法一一写名字,以身份代指一群人的群像,突出战争的惨烈;结合长官说“你什么都知道,可是在那时,你为什么一定要做那件毫无意义的事呢?”,而医生说“因为他还没有死去……他躺在手术台上,他还在喘息……我得让他知道,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我们,还有他的祖国,也没有将他抛弃”,长官和医生的对话表现的是战争中两种身份的人的不同立场和价值观,赞美了医生救死扶伤,不仅注重每一位战士的生命,更注重战士的情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学作品中重要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注意题干的提示作用:“理解医生的关键”说明句子对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说明句子对主题的作用,而这两点都只有明白了该句的意思才能作答。而句子内容和意思的理解,要抓准代词“你”“那件”和原因词“为什么”、情态判断词“一定”“毫无”去理解。“那件毫无意义的事”指的是“他(那个士兵)身负重伤,即将死去”“他终会死去”,医生给他手术也救不了士兵的命。对照医生的回答“因为他还没有死去……他躺在手术台上,他还在喘息……我得让他知道,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我们,还有他的祖国,也没有将他抛弃”可知医生为他手术,救一个救不活的人,是从感情和人道角度去考虑的,体现了医生不顾自己生命安危,救死扶伤,关爱战士的特点和精神。思考主题,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医生那种不顾自己安危,救死扶伤、恪尽职守精神的赞美,对医生尊重生命和关注战士情感的人道主义精

神的赞美。

【点睛】探究句子丰富意蕴的题,解题思路如下:①抓关键词句,理解表层含义;②结合语境,分析手法、理解深层义;③探究主旨情感或与主旨情感相关的意蕴;④从背景、现实入手,探究其时代意义或现实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篾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诧异。十三

岁补诸生

..第一,文名籍甚。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有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宴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及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

或会食浮屠

..、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固耽内典①,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未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襥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

王中丞

..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

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先生生明天启壬戌

..,年七十一。

..,卒廉熙壬申

【注】①内典:佛经。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B.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C.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D.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 浮屠,亦作浮图。即佛陀之译。佛教为佛所创。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亦称佛塔为浮屠。

C. 中丞,汉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御史中丞。因中丞居殿中而得名。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D. 壬戌、壬申,古人常以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文中传主的生卒年便是帝王即位年次和干支兼用纪年。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 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 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吋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读书生活。。

D. 梁煕深硏佛典,志愿清雅。他博览佛经,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2)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先生唯独淡泊宁静,在宫中当值结束,回家就焚香扫地(过着清闲幽静的隐逸生活),整日平静地坐着,就如一个脱离寺院的僧人;

(2) 先生对古文不多写,如果有写的作品,一定符合古人的规矩法度。而那些写“禅悦”的文章更好。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比较选项断句异同处,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特殊句式和句间逻辑关系来断句。结合前一句“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写先生贫穷,生活简朴只爱书。故“不名一钱”从逻辑上讲,肯定不局限于“于秦”才穷困;且“先生巡视茶马”中“茶马”为地点,“于秦”交代“茶马”所在区域,故“于秦”划入上句才合理,可排除AC;BD的区别是“利”的归属不同,结构上,“居官”对“谋利”都是动宾结构,且“居官”的主语是“先生”,“为……计”指“为……打算”,主语也应该是“先生”而不是“利”,所以“利”划入上句更好,故排除D。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A项,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故A项中“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说法不完整,A项错。故选A。【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内容,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原文“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他政绩斐然,在咸宁知府任职半年后,就去云南道担任监察御史。这其实说明他受到了重用。B 项“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的说法无中生有。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注意一些虚词也有意义;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1)独:唯独;直:通“值”,当值;晏坐:安坐,闲坐;(2)于:对;第一个“作”:动词,写,撰写;第二个“作”:名词,作品;矩度:规矩法度。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兼词等往往都被设置为得分点,一定要依据前后语境补充出相应的主语、宾语、介词等,对难翻译的地方,要依据语境的提示,结合文中事件发展的逻辑事理合理推出。

【译文】先生姓梁,名熙,字叫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生于一个世家大族,年幼时就不喜欢富贵子弟的习气,爱读古书,名声与利益毫不看重。对诗歌,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有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老人们很诧异。十三岁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县学生员,文才的名声很大。顺治三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顺治十年又考中进士。到西安的咸宁担任知县,在神面前发誓,不因为一文钱的原因来玷污自己名声。对待百姓就如家人,政绩在西安府所辖地区最好。在咸宁任职半年,就到云南道担任监察御史。这时,世祖章皇帝正重视地方官员向朝廷进言途径的开放,台、省的官员个个都逞强好胜、趾高气扬,往往表现得严酷凶悍,来博取高的名声。唯独先生淡泊宁静,在宫中当值结束,回家就过着清闲幽静的隐逸生活,整日平静地坐着,就如一个脱离寺院的僧人。有闲暇就和他的好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等人到丰台、草桥一些圣地去游玩,有时在寺庙、道观相聚宴饮。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只有先生默默地坐着,或微笑,但不说一句话。偶尔说一句,大家就觉得自己不足而若有所失,觉得自己说的不得要领。先生本来就沉迷于佛经,对三藏(经、律、论)十二类的书没有不研究的,对《楞严》尤其明了“悟、初、因、证、果”的要义。我每次经过他的住处,除了绳床、药灶外,只有几卷经论罢了。先生到秦地任茶马司巡视,极其贫困。有人向他建言(谋取钱财),他却笑着说:“我已经仔细考虑过了。做官谋取利益,是替子孙打算罢了。如果子孙没出息,而又为他们积聚了富裕的财物,三种坏事就会随之而来:一是偷窃、劫夺的人,二是赌徒,三是娼妓及优伶。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在京师,每天都怀有辞官回乡的想法,就嘱托长洲的文点画了一幅《江村读书图》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我们这些人都替图画写诗。不久,他就称病回到家乡。淄川高念东侍郎赠给他一首诗,说:“燕台襥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大概说的是实情。回归家乡后,更加耿直方正,固守自我,不和当权的人来往。同榜录取的王中丞到河南担任巡抚,多次送去的礼物,一件都不接受。回信说:“我一生的癖好就是酷爱古代的碑帖,和古人品尝龙团茶、享有廷珪墨的意思是一样的。听说宋仲温书写的《兰亭十三跋》的摹本在松江府亭,赵子昂书写的《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如果能各自馈赠一件,我将非常感谢。”他高尚的操守就像这样。先生对古文不多写,如果有写的,一定符合古人的规矩法度。而那些写“禅悦”的文章更好。先生生于明朝天启

壬戌年,死于廉熙壬申,终年七十一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①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②。

日色才临仙掌③动,香烟欲傍衮龙④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注】①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②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这里指皇帝。③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④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首句先写“鸡人报晓”,引出下句“进翠云裘”,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B. 颔联“万国衣冠”后着一“拜”字,通过地位上尊与卑的对比,表达了使臣对大唐王朝的崇敬。

C. 颈联通过写日色才临,仙掌即动,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小中见大,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D. 本诗按照时间顺序,由上朝前到早朝结束,描绘了皇庭早朝时的庄严肃穆、气派非凡。

15. 前人评价此诗“气象阔大”“盛丽极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空间的阔大:从宫门到层层叠叠的宫殿,再到大明宫中的朝拜,最后写到凤池阁官员的忙碌,给人空间上的阔大繁盛之感;

②物件的繁盛富丽:人物衣着和宫廷物品上鸡人的红巾,宫殿的华美层叠、皇帝的翠云裘、冕旒、仙掌仪仗、龙袍,万国使节之多、万国衣冠的华丽、凤池官员的玉佩和起草的五彩诏书都给人繁盛华丽之感;

③气象的繁盛:本诗依照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的时间顺序写宫门报晓、尚衣进裘、万国朝拜、凤池起诏等内容,展现了君臣司职,上下井然、万方臣服的大唐盛相。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B项,“表达了使臣对大唐王朝的崇敬”曲解文意,本诗选取唐朝大明宫早朝前后的情景为叙述立足点,“万国衣冠拜冕旒”,应该是以“万国衣冠”对皇帝的“拜”(跪拜),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故选B。

【15题详解】

本诗考查鉴赏语言风格的能力。鉴赏诗词语言风格题属于诗词常考题型,解答时,要综合注解、标题、意象及主旨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词主旨而空谈语言,要从诗词语言的格调、色彩、意境、情感等角度入手。考生要先理解题干中“气象阔大”“盛丽极矣”的意思,回归原文筛选相关信息,最后分角度、分要点作答。答题格式是“要点+分析”。“阔大”可指空间空大,联系“九天阊阖”“万国”“凤池”等词容易概括出;“气象”和“盛”指唐朝风貌,即大唐内外的整体繁盛气象,联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万国衣冠拜冕旒”等内容容易分析;“丽”可指华丽的色彩和质地,联系“绛”“翠云裘”“九天阊阖”“冕旒”“衮龙”“五色诏”“佩”容易分析。

【点睛】句意理解:

戴着红巾的卫士在宫门报晓,尚衣官员向天子进上绣着翠云的皮袍。层层叠叠的宫殿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异邦万国的使臣一齐向着皇帝跪见朝拜。日色刚刚照临,君王的仪仗已排列成扇形屏障。御炉中香烟袅袅,缭绕着天子的龙袍浮动飘忽。早朝过后紫服玉佩的中书省官员退到凤池上,纷忙不休地用五色彩纸起草皇上的诏书。

诗句鉴赏:

这首诗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别具艺术特色。

诗一开头,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这里以“鸡人”送“晓筹”报晓,突出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诗人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万国衣冠

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如果说颔联是从大处着笔,那么颈联则是从细处落墨。大处见气魄,细处显尊严,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作者于大中见小,于小中见大,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感。日光才临,仙掌即动,“临”和“动”,关联得十分紧密,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傍”字写飘忽的轻烟,颇见情态。“香烟”照应贾至诗中的“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诗以沾沐皇恩为意,故以“身惹御炉香”为荣;王维诗以帝王之尊为内容,故着“欲傍”为依附之意。作者通过仙掌挡日、香烟缭绕制造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氛围。

结尾两句又关照贾至的“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其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文件,所以说“朝朝染翰侍君王”,归结到中书舍人的职责。王维的和诗也说,“朝罢”之后,皇帝自然会有事诏告,所以贾至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了。“佩声”,是以身上佩带的饰物发出的声音代人,不言人而言“佩声”,于“佩声”中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这首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阶段,写出了大明宫早朝的气氛和皇帝的威仪,同时,还暗示了贾至的受重用和得意。这首和诗不和其韵,只和其意,雍容伟丽,造语堂皇,格调十分谐和。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说:“盛唐人和诗不和韵”,于此可窥一斑。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出作者与朋友乘坐的小船在江面上自由飘荡的状态,“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出作者感觉像凌风而行的状态。

(2)古人喜用高洁之物喻高洁之品行,如梅兰竹菊等。屈原的《离骚》中便有大量体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出现了荷花这一典型意象。

(3)古之学者必有师。《论语》中孔子的择师标准和《师说》中韩愈的择师标准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凌万顷之茫然 (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 制芰荷以为衣兮(4). 集芙蓉以为裳 (5). 诲人不倦 (6). 道之所存

【解析】

【详解】名句默写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1)领悟名句和关键字词含义;(2)圈点强记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3)边诵边写;(4)规范书写,做到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5)看清默写要求和句中提示的关键词。(1)依据“作者与朋友乘坐的小船在江面上自由飘荡”“描写出作者感觉像凌风而行的状态”,容易推知答案;(2)依据“用高洁之物喻高洁之品行”“出现了荷花这一典型意象”,容易推知答案;(3)依据“《论语》中孔子的择师标准”“《师说》中韩愈的择师标准”,容易推知答案。易错字:凌、冯、芰、诲。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正音”,如今要被“别字”________地取而代之?专家们陈述如此“修正”的理由,“就比如说‘确凿’的‘凿(záo)’字,大家都这样读,读着读着就成了‘对的’。”这让大家愈发不淡定了。语言文宇从来都是变动不居、与时俱进的,当然不能________,全依祖宗,一字不能易。否则,我们“也许”仍在之乎者也和繁体字中呢喃沉浮呢!然而“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传递和表达。”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代表着国家尊严和文化传承,兹事体大。如果少了________的敬畏之心,在改动时随意性太强,会带来简单粗暴、杂乱混淆甚至人文历史的断裂。()但这并不是说,祖先魂魄所依的皇皇汉字,就一定要向“错误的大多数”屈服。像“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这样的名句,几乎是每一代小朋友开蒙必读,这个读音不仅合辙押韵且________。倘若改成“xié”,便让晩唐七绝圣手杜牧陷入不会“押韵”的窘境。久而久之,我们的后人还怎么体会唐诗的铿锵优雅、宋词的婉转清丽?怎么告诉孩子某处读音的别扭该由谁来负责?兹事体大,且请广开视听,慎之又慎。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堂而皇之抱残守缺诚惶诚恐浑然天成

B. 冠冕堂皇食古不化战战兢兢浑然天成

C. 堂而皇之食古不化诚惶诚恐水乳交融

D. 冠冕堂皇抱残守缺战战兢兢水乳交融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标点使用有误,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传递和表达。”

B. “对于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

C. “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

D. “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语言文字的改革,要兼顾历史流变、地域融合,要尊重约定俗成,也要注意外来语言的转化吸收。

B. 语言文字的发展,要兼顾历史流变、地域融合,要注意外来语言的吸收转化,也要尊重约定俗成。

C. 语言文字的改革,要兼顾历史流变、地域融合,要注意外来语言的吸收转化,也要尊重约定俗成。

D. 语言文字的发展,要兼顾历史流变、地域融合,要尊重约定俗成,也要注意外来语言的吸收转化。

【答案】17. A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多积累词语成语,多练习辨析近义词和成语。辨析时从适用对象、褒贬情感、结构搭配、语意轻重、范围大小等角度进行判定。堂皇:官署的大堂。堂而皇之:形容体面或气派大,也指公开或不加掩饰。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体面的样子(含贬义)。依据原文“千年流传下来的‘正音’,如今要被‘别字’”取而代之,且专家说“大家都这样读,读着读着就成了‘对的’”可知,文意突出的是“别字”公开且不加掩饰地取代“正音”的。故选“堂而皇之”,排除CD;抱残守缺:抱住残缺的东西,不肯放弃;比喻因循守旧,不愿接受新事物。食古不化: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依据原文“语言文字从来都是变动不居、与时俱进的”,当然不能“全依祖宗,一字不能易”可见,语意强调的是语言可以变动,不能守住旧文字不变,选“抱残守缺”更好,排除BC; 诚惶诚恐:表示臣子对皇帝的敬畏,后也用来形容因敬畏而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战战兢兢:形容恐惧得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结合原文“敬畏之心”,可见文意降调“敬畏”之意,用“诚惶诚恐”更好;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水乳交融: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依据原文“这样的名句,几乎是每一代小朋友开蒙必读,这个读音不仅合辙押韵且”“七绝圣手”“体会唐诗的铿锵优雅”可知,原文强调“斜(xiá)”的读音与诗句的严密自然,故用“浑然天成”更好。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完成病句部分,要考生应先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