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8042中外文学精读》模拟卷

《28042中外文学精读》模拟卷

《28042中外文学精读》模拟卷
《28042中外文学精读》模拟卷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拟试卷

28042中外文学精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下列篇目中属于爱情诗的是()。

A.《无衣》

B.《蒹葭》

C.《芣苢》

D.《硕鼠》

2.“蒹葭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的作者是( )。

A. 谢灵运

B. 谢朓

C. 沈约

D. 班固

3. 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的是()。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欧阳修

D. 苏轼

4. 清初的王士禛论诗以司空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和严羽的“妙语”为宗,力倡()。

A. 神韵说

B. 性灵说

C. 格调说

D. 肌理说

5.“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是在()。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6. 巴金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

A.《家》

B.《春》

C.《秋》

D.《雾》

7.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是()。

A. 高乃依

B. 拉辛

C. 莫里哀

D. 布瓦洛

8. 席勒的成名作是剧本()。

A.《强盗》

B.《威廉·退尔》

C.《华伦斯坦》

D.《阴谋与爱情》

9. 称为儿童期的一个年龄阶段是()。

A.3~6岁

B.6~11岁

C.6~12岁

D.12~17岁

10. 儿童报告文学在写作上与小说相似的特点有()。

A. 真实性

B. 新闻性

C. 故事性

D. 议论性

11.南北朝民歌大部分保留在( )。

A.《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

B.《乐府诗集·清商曲辞》

C. 沈约的《宋书》

D.《子夜歌》

中外文学精读模拟试卷第1页(共8页)

12.《今古奇观》的编者是()。

A. 即空观主人

B. 可一居士

C. 抱翁老人

D. 绿天馆主人

13. 宋代散文的总体美学追求是()。

A. 抒情

B. 尚理

C. 象征

D. 写意

14. 下列属于冰心作品的是()。

A.《十里长安街》 C.《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周总理》

C.《望着总理的遗像》

D.《巍巍太行山》

15. 曹禺的成名作是( )。

A.《日出》

B.《雷雨》

C.《原野》

D.《北京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6. 属于《九歌》的作品是()()()()()。

A.《哀郢》

B.《国殇》

C.《山鬼》

D.《离骚》

E.《湘夫人》

17. 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乐府民歌的有()()()()()。

A.《陌上桑》

B.《行行重行行》

C.《十五从军征》

D.《迢迢牵牛星》

E.《上邪》

18. 下列作家中既写杂剧又写散曲的是()()()()()。

A. 关汉卿

B. 白朴

C. 马致远

D. 纪君祥

E. 乔吉

19. 反对前后七子复古主张的流派有()()()()()。

A. 江右诗派

B. 茶陵诗派

C. 唐宋诗派

D. 公安派

E. 竟陵派

20. 左联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文艺战线上的思想论争,包括()()()()

()。

A. 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斗争

B. 与“新月派”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论战

C. 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证

D.1935年“华北事件”后左联解散,1936年,在革命作家内部发生了“国防文学”

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之争

E. 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讨论

中外文学精读模拟试卷第2页(共8页)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 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________________。

22.《古诗十九首》是最早的成熟的文人五言诗,《文心雕龙》评其为________________。

23. 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称晚唐小品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

24. 江淹的_______________和《恨赋》是两篇主题和题材都很新颖别致的骈赋。

25. 拉伯雷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鲜明的反封建精神。

26. 但丁的《神曲》包括《地狱》、《炼狱》和________________三部。

27.《海的女儿》是丹麦童话大师________________的作品。

28.《核桃和钟楼》是一篇短小精炼、寓意深刻的_______________,是文艺复兴意大利

画家达·芬奇的作品。

29.《巨人和铁马》作者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

30. 古埃及保存下来的人类最早的书面文学作品________________是一部宗教诗歌集。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31. 乐府

32. 新感觉派

33. 反思小说

34. 现实主义文学

中外文学精读模拟试卷第3页(共8页) 35. 童话的象征性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 简述《手推车》的艺术特色。

37. 概括陶渊明创作的田园诗的内容。

中外文学精读模拟试卷第4页(共8页)

38. 简述《财主底儿女们》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性。

39. 《俄狄浦斯王》的主题是什么?这部戏剧在构思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40. 儿童报告文学为什么排斥虚构?

中外文学精读模拟试卷第5页(共8页)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 《苏武传》中,苏武高尚的民族气节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外文学精读模拟试卷第6页(共8页) 42. 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形象。

中外文学精读模拟试卷第7页(共8页) 43.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悲剧的原因。

中外文学精读模拟试卷第8页(共8页)

28042 中外文学精读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B

2.B

3.D

4.A

5.C

6.A

7.A

8.A

9.B 10.C

B.B 12.C 13.B 14.C 15.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6.BCE 17.AC 18.ABCE 19.CDE 20.ABC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尚书》 22. 五言之冠冕 23.“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采和锋芒” 24.《别赋》

25.《巨人传》 26.《天堂》 27. 安徒生 28. 寓言故事

29. 陈伯吹先生 30.《亡灵书》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31.“乐府”是掌管音乐的官署。(1分)后来人们将乐府所唱的诗,也叫做“乐府”,与是“乐府”一词,便由音乐机关的名称,变为诗歌体制的名称,(1分)并对后世文人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分)

32.“新感觉派”是20世纪20年代日本文坛出现的一个新的小说流派。(1分)它是日本最

早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等。(1分)他们受西欧现代

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主张以表现新奇的感觉来代替对现实的客观描述,将意识流、象征、心理分析等手法与日本文学传统的手法融为一体。(1分)

33. 当揭批“文革”的愤怒之情宣泄之后,一批作家开始冷静地反思这场民族悲剧的根源,

反思思潮继之而起。(1分)反思小说代表作有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刘真的《黑旗》、张贤亮的《灵与肉》等。(2分)

34.

19世纪中、后期欧美文学的主要潮流。(1分)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露具有相当的深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着力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1分)代表作家有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1 分)

35. 童话的象征性是幻想和现实结合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童话创造典型的一种独特方法。

(1分)象征就是用比拟、比喻的方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1分)运用象征手法要巧妙地利用象征物和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将比较复杂比较不容易理解的东西用形象的浅显的东西表现出来。(1分)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七、在艺术上,《手推车》注重诗歌意象的生活细节化;(1分)注重感觉印象与所投入的主

观感情的有机融合;(2分)注重运用散文化的语言与追求自由体形式。(2分)

八、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1)描写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好,歌颂田园生活的自然纯朴,反

映诗人高尚的情趣。(2分)(2)表现诗人自己参加劳动,接近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1

分)(3)反映农村的凋敝和农民贫困的生活。(1分)(4)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1分)九、小说以“一·二八”上海抗战以后十年间我国的社会生活为背景,描写了苏州的头等富

户蒋捷三一家在内外多种力量冲击下分奔离析的过程,集中刻画了财主的儿女们,也就

是出生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大时代激荡下的摸索挣扎,并尽可能辐射更为

广阔的社会面,如编年史般地记录了我国抗战期间的重大历史变迁。(3分)作品以史诗式的结构,展现了一场旷古未有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为认识我国一个重要的历史

时期以及一代知识分子的心历路程提供了极富价值的范本。(1分)在艺术上,作品力求把托尔斯泰的史诗笔触与罗曼·罗兰的“灵魂搏斗”的描写艺术熔为一炉,使中国现实主义小说在他手中与世界文学的潮流更为接近。(1分)

十、《俄狄浦斯王》的主题是表现人与命运的冲突。(2分)在结构布局方面十分完美。全剧

在矛盾即将发展到高潮之时开始,一开始就摆出悬念:谁是杀害老国王的凶手?接着,

五个人物依次上场,一步步揭示出事情的真相,到最后终于解开了谜底。全剧一环紧扣

一环,从开场形成的悬念,到后来一步步不断的“发现”,逐渐推向高潮,最后引导到惊心动魄的结局。(3分)

十一、首先,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感人的东西,找不到写作材料的人,只是下的功夫还不够。其

次,报告文学是以真实的品格来打动读者的,一旦发现写的东西有假,读者就会对作品

中所有内容产生怀疑,报告文学用真实生活打动人的魅力就不复存在了。第三,报告文

学一真实的人和事作为写作对象,如果有所添加和改动,可能会给写作对象带来麻烦。

(3分)但它的真实性和它的文学性并不矛盾,儿童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也体现在对生活素材的必要的提炼和加工,这种加工排斥虚构,但不反对选择和提炼,它的故事情节和

细节只能来自深入细致的采访,决不能虚构。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

本文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民族主义英雄的形象。(1分)苏武高尚的民族主义气节主要表现在:(1)威武不能屈。当苏武因张胜与虞常等人的谋反活动受到牵连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见犯乃死,重负国”。当卫律以杀头胁迫他投降时,在死亡面前,他大义凛然,毫不动摇。(2)富贵不能淫。当卫律现身说法,以富贵利诱时,苏武义

正言辞地痛斥卫律的无耻行径。(3)贫贱不能移。武力、富贵都不能动摇苏武坚定的信念,

艰苦的生活亦没能磨掉苏武坚强的意志,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民族气节。(4)亲情不能动。匈奴人的诱降活动连遭失败,最后,企图以亲情来打动苏武。李陵告诉苏武苏家迭遭不幸,企图挑拨苏武与汉武帝的关系,是他放弃终于汉王朝的决心。但他重国家、民族利益,轻个人恩怨,不为所动,断然拒绝了李陵的劝降。(8分,每一点2分)这段话,充分展示了苏武的内心世界,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2分)

42. 苔丝是一个勤劳、善良、纯朴,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农村姑娘。为了帮助父母亲,她很早就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2分)苔丝的性格中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亚雷想长期占有她,但她憎恨亚雷,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亚雷的家。生下私生子后,她不顾舆论和习俗的压力,带着孩子到田头去劳动。她的孩子生病快要死了,但还没有受洗礼,她就自己给孩子行了洗礼,并且大胆地设想,如果上帝不承认她行的洗礼,那么这个上帝就对谁也不稀罕了。(3分)在克莱追求她的时候,她一方面内心有着负疚感和自卑感,另一方面又对传统的贞操观念产生了大胆地怀疑。(2分)当亚雷再次来纠缠她的时候,她痛斥亚雷的无耻和虚伪。最后她终于亲手杀死了亚雷,表现出她的最强烈的反抗精神。(2分)43. 安娜的悲剧从本质上说,是贵族上流社会的冷酷与伪善造成的。安娜诚实善良,光明磊落,她要求解除不合理的婚姻,正当的与所爱的人结婚,但卡列宁怕影响自己的名声和

仕途不愿离婚,安娜才与伏伦斯基私奔。她的胆大行为触犯了整个上流社会的虚伪道德,动摇了贵族阶级“合法”婚姻的基石,于是,对安娜的非难从上流社会劈头盖脑而来,

使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3分)安娜的悲剧与伏伦斯基也有直接关系。他固然爱安娜,但也不无满足虚荣心和征服欲的动机。他并不能真正理解安娜的痛苦和处境,在他的虚荣心和征服欲得到满足之后,在他的仕宦前程以及社会生活与他和安娜的关系发生冲突时,他对安娜变得冷淡了,终于导致安娜走上轻生的绝路。(3分)另一方面,安娜毕竟是在贵族社会中接受教育长大的,她不可能完全挣脱旧的观念,因此,她在离经叛道的同时,又为深刻的负罪感所缠绕,背负着承重的精神枷锁,最后卧轨自杀。(3分)安娜的悲剧反映了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社会的历史性变化,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潮对俄国的冲击,反映了俄国妇女争取婚姻自由、追求新生活的愿望和要求。(1分)

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一

下面介绍关于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①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②书吏教育,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 2.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包括①宫廷学校 ②职官学校③僧侣学校④文士学校;(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①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练习书写;练习辞令;重视数学和计算;②以机械教学为主;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重视体罚; 3.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逐步形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教育的目的是维护种姓制度和培养宗教意识,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个等级的人才能接受教育,但三者接受的教育1981-1983年根据等级而不同;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称为“古儒学校”,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常用的教学方法为体罚;(2)佛教教育:印度的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在教育上进行了改革,主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佛教的寺院除了进行教学外,还进行一定的学术研究;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1)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内容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4)教育机构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5)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6)教育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教师的地位较高;(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源远流不长。

中外教育史 论述题整理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 1、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一、儒学的思想体系发展 1、春秋时期: 是儒学的初创时期。孔子初创了儒学体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孔子的主观愿望是通过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从而回到西周尊卑、长幼有序的奴隶制社会。他提出的“仁”是儒学思想的创新,奠定了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借由“礼”和“仁”的关系——克己复礼为仁,巩固窃位之后的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2、战国时期: 孟子沿着“性善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以德治国的王道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善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致良知;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孟子建构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使孔子开创的儒学朝着系统化、伦理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与之并列的荀子沿着“性恶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王道与霸道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以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教育内容上应重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他的学说反映了儒法合流的趋势,丰富了儒家政治学说,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统治方法,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3、汉代: 董仲舒倡导的“天人感应”的学说,为原始儒学提供了一层神秘化的外衣,并对原始伦理道德规范进行了概括提炼,提出了封建宗教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作为建立“法度”,化民为俗的根本,从而在文化政策上为后来以儒为宗的教育模式提供了蓝本。 4、北宋: 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为儒学寻找到了本体论的依据,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以儒家为主体,融合了佛、道的新儒学——理学思想体系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二、儒学的社会地位变化 二、儒学对教育的影响 1、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是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直接影响着当时的教育内容。 每个朝代都有儒学官定的版本,如唐代的《五经正义》,宋代的《十三经正义》(王安石变法时颁布的《三经新义》)等。这意味着儒学的内容要适应不同朝代的统治需要作出调整,这也是儒学本身发展的表现。而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既强化了儒学的思想地位,同时规范了这个朝代对儒学内容方面的改造,直接使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与其他朝代不同。 2、不同朝代儒学的地位确认影响着当时的文教政策。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2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2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古代埃及的文字是写在( )上的。 (分数:2.00) A.纸草√ B.泥板 C.布帛 D.竹签 解析: 3.下面哪个不是苏格拉底方法的局限?( ) (分数:2.00) A.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 B.受教育者对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C.受教育者必须对教育者感到信任和尊敬√ D.谈话对象必须是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人 解析: 4.下列哪项不是智者派教育思想的特点?( ) (分数:2.00) A.相对主义 B.感觉主义 C.理想主义√ D.怀疑主义 解析: 5.古罗马加强国家对教育的监督和控制是在哪个时期?( ) (分数:2.00) A.王政时期 B.共和早期 C.共和晚期 D.帝国时期√ 解析: 6.奥古斯丁的教育目的是( ) (分数:2.00) A.培养演说家 B.认识上帝的至真、至美、至善√ C.培养农民、军人 D.培养公民 解析: 7.以下哪项是西欧中世纪时期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 (分数:2.00) A.文士学校 B.宫廷学校√ C.职官学校 D.僧侣学校

8.伊斯兰教的经典是( ) (分数:2.00) A.《吠陀经》 B.《圣经》 C.《古兰经》√ D.《大藏经》 解析: 9.宗教改革运动最初产生于( ) (分数:2.00) A.德国√ B.尼德兰 C.法国 D.英国 解析: 10.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 (分数:2.00) A.狄德罗 B.爱尔维修 C.卢梭√ D.夸美纽斯 解析: 11.北美殖民地时期,北、中、南三个地区中教育最落后的一个是( ) (分数:2.00) A.南部√ B.中部 C.北部 D.都一样 解析: 12.1886年,日本颁布的各种法令统称《学校令》,以下几项不属于其中的是( ) (分数:2.00) A.《大学校令》√ B.《师范学校令》 C.《帝国大学令》 D.《中学校令》 解析: 13.夸美纽斯生活的环境是新旧两种社会的交替时期,新旧思想的矛盾在他的思想中表现为( ) (分数:2.00) A.其思想既有民主主义,又有人道主义 B.其思想既有民主性,又有宗教性√ C.其思想摇摆不定,自相矛盾 D.其思想既有宗教性,又有反宗教性 解析: 14.裴斯泰洛齐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 )构成的,这是学习的开始。 (分数:2.00) A.统觉团 B.要素√ C.回忆 D.恩物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进步主义教育 思潮 (二)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1.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进步主义教育是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发端的。进步主义运动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进步主义者们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务。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欧洲的“新学校”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意学校的民主化问题。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19世纪末至1918年)、成型(1918-1929)、转折(1929-1943年)和衰落(1944-1957年)。 兴起:19世纪末,帕克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做“进步教育之父”。赖斯则大力揭露美国学校教育的弊端,引起了人们对教育变革的关心。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如约翰逊创办有机教育学校,帕克赫斯特创立道尔顿制,沃特创立葛雷制等等。 成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公立教育已成为世界先锋。美国的许多社区和学校当局表示愿意实验新方法。普及进步教育思想的时机已经成熟。1919年,进步教育发展协会成立,后改称为美国进步教育协会。1920年,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项原则或纲领。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向读者介绍欧洲的教育革新和美国的进步教育实验。进步教育运动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中心。由于运动的这种专业化倾向,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强调“儿童中心”的教育;以康茨为代表主张“社会中心”的教育。 转折: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了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一方面使进步教育运动的重心逐步从初等教育转向中等教育。此前强调儿童中心和个人的自由发展,此后则更加意识到学校的社会职能。另一方面,大萧条加剧了进步教育运动内部的分裂,出现了“改造主义”教育思潮。1940年后,进步教育仅限于空谈理论,失去了原有的感召力。 衰落:1944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更名为“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简答论述题教案资料

第一章 古儒学校19 古代埃及的“书吏学校”14 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14 简述婆罗门教育的内容形式18 怎样正确理解“教育起源问题”1 第二章 智者派 43 古代雅典的“教仆”35 古代希腊教育中的“三艺”44 试述古希腊雅典教育繁荣的历史原因41 简述智者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贡献44 简述斯巴达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31 简述雅典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34 简述斯巴达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31 简述希腊化时期,教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7 试比较建立在不同的奴隶制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条件下的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第三章 苏格拉底法57 柏拉图“学习即回忆说”68 简述苏格拉底的“知识助产术”。57 试论苏格拉底方法的内容、优点及适用条件57 怎样看待柏拉图关于“学习就是回忆”的观点?68 第四章 《雄辨术原理》95 关于教师,昆体良有何论述?100 简述古代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特点。82 简述古代罗马共和晚期的学校教育制度。83 简述昆体良关于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的思想。97 简述古代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86 简述雄辩家西塞罗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雄辩家必须具备的条件。92 第五章 城市学校 129 骑士教育118 中世纪大学 121 简述西欧骑士教育的主要特点。119 简述中世纪大学的形成有哪些途径?122 简述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基本特点(等级性、宗教性) 简述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108 试论西欧中世纪后期城市学校的产生及其意义。129 第六章 昆它布139 阿拉伯学馆141 简述拜占廷教育特点及其影响149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6.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6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古儒学校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 (A)12年 (B)10年 (C)8年 (D)6年 2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是七艺中的“后四艺”,将这“四艺”列入课程确定下来的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3 西塞罗的代表作是( ) (A)《论雄辩家》 (B)《雄辩术原理》 (C)《忏悔录》 (D)《大教学论》

4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世纪教育的特点?( ) (A)宗教化 (B)神学化 (C)发展缓慢 (D)各学科已具有独立性 5 在拜占庭的教育中最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的是( )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宫廷教育 6 面对各地宗教改革,天主教改革自身以适应变化的世界,这种改革的产物是( ) (A)修道院 (B)堂区学校 (C)新教 (D)耶稣会 7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规定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法案是( ) (A)《费里法案》 (B)《拿破仑法》 (C)《基佐法案》

(D)《富尔法案》 8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分权制,美国政府认识到中央设立教育领导机构的必要性,为此设立了( ) (A)州教育委员会 (B)教育总署 (C)文部省 (D)学术型大学 9 19世纪欧美和日本的教育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教育权基本完成了从教会向政府的过渡 (B)建立了国民教育制度 (C)教育心理学化倾向,教学内容逐步从人文走向科学 (D)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0 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是指( ) (A)教育内容泛化 (B)教育对象泛化 (C)教育方法泛化 (D)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泛化 11 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研究,并建成一门科学的思想家是( )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西欧中世纪教育(主要特点是神学、宗教色彩)】 一、基督教教育——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是最重要的教会学校;(1)修道院学校,以神学和“七艺”构成了主要学习内容,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学,采用问答法,盛行体罚;(2)主教学校,又称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3)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2.基督教的教育思想:托马斯·阿奎那,代表作为《上帝之城》;(1)教育目的就是发展人的通往上帝神性的理智,教育要使不朽的灵魂与上帝沟通;(2)托马斯·阿奎那式的教育方法包括①正反论辩式②开放调和式③启发诱导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二、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1.宫廷学校:以“七艺”为主要内容,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2.骑士教育: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分为①家庭教育(出生到7、8岁)②侍童教育(7至14、15岁)③侍从教育三个阶段(14、15岁至21岁); 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1.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原因:(1)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兴起的需要;(2)疾病防治等的需要;(3)东方文化的影响;2.中世纪大学的组织形式: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根据管理体制的不同,中世纪大学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波伦亚为代表的“南方型”大学,又称为“学生大学”。另一类是以巴黎大学为典型的“北方型”大学,又称为“先生大学”;3.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及培养目标:在中世纪大学中,按学科划分一般有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其中,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机构,为进入其他三个学院作准备,神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大学学习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这与学位制度具有直接联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可选择其他三科,之后获得“博士”的学位;4.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辩论;5.中世纪大学的特点:世俗性、国际性、独立自主性等; 四、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1.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市民阶级主要由商人、手工业者组成,他们组织起行会,组织办理城市学校;2. 城市学校的特点:(1)世俗性;(2)强调职业和技术的培训;(3)虽然宗教教育仍然是所有城市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起地位受到明显地削弱;4城市学校教学水平也比较低,基本都坚持以本国语言教学;

外国教育史期终模拟试卷(同名10696)

外国教育史期终模拟试卷(同名10696)

外国教育史期终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 ()1.古代西方世界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思想家. 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昆体良 ()2.西方封建社会教会学校的”“七艺”是指 A.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天文知识几何音乐 B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天文知识自然知识音乐 C吟诗音乐下棋骑马游泳枪剑角力 D吟诗音乐武术骑马游泳枪剑角力 ()3.在教育史上,首次对直观教学进行了理论论证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4.在西方教育史上不反对体罚学生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 洛克 C 卢梭 D夸美纽斯 ()5.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实行班级教学制的教育家是 A 苏格拉底 B 洛克 C 夸美纽斯 D 赫尔巴特 ()6教育史上,特别重视教师教育,并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教育家是他的代表作是 A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B 赫尔巴特《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C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 D第斯多惠《人的教育》()7外国教育史上特别重视幼儿教学并创立幼儿教育学,使它成为教育理论中的一个独立部门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福禄贝尔 C 蒙台梭利D第斯多惠 ()8被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家视为与柏拉图的《理论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有同等地位的重要教育著作的杜威的代表作 A 《我们怎样思维》 B 《明日之学校》 C 《儿童与课程》 D 《民本主义与教育》 ()9杜威提出的教育原则,成为整个

现代派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要求。 A知识中心主义 B 儿童中心主义 C 教师中心主义 D 教材中心主义 ()10 首次提出了按年龄划分受教育的阶段及在各年龄阶段教育的要求,组织,内容和方法等的具体措施。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夸美纽斯 D 亚里斯多德 二、填空题。 1.首次提出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 2.是古罗马教育理论家,也是著名的演说家。他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3.最早把人文主义的理想付诸于教育实践,他被称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4.夸美纽斯是是十七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是,以及为父母们所写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指南。 5. 的教育思想代表作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本人也被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6.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代表作是一书,该书从理论上为英国的提供了一个完整 的体系。 7.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心理学教科书》,《关于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学的几封信》,《教育学讲授纲要》等。 三、简答题。 1.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2.简要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3.试比较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异同。4.简述教育史上著名的赫尔巴特阶段教学理论。 5. 简述要素主义教育的几项基本要求。 6 .简述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 五、论述题。 1.试述夸美纽斯的教育目标理论,并阐述它对现代教育培养目标的启发意义。 2.试述杜威的教学理论及其基本原则,并进一步阐释它对现代课堂教学的启发和影响。 2、试比较杜威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异同。 外国教育史期终模拟试卷二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教学提纲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 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考古家断定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公元3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后人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 与巴比伦一样,古埃及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科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天文学上能区分恒星和行星,还制作了天体图和太阳历;数学上,采用了10进位的计算法;医学上的木乃伊制作;建筑方面的金字塔的建造都是人类史上的杰作。一般认为古埃及建立的学校是人类最古老的学校。 1、历史背景 ①地处泥罗河流域,农业发达 天文学:观测天象,预测气侯及河水泛滥的同期建立科学几何学:丈量田亩、建造庙宇、房舍 水利学:灌溉 知识体系医学:制造木乃伊、医疗 地理学:对外贸易、军事远征 ②前3500年进入妈奴隶制社会,统治者(法老)采取配置大小官吏,强化国家机器,实行对外侵略和宗教统治,这些知识要有专门的机构传授。 ③文字出现:图形文字→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复合文字 2、学校类型: 最早建立的学校是宫廷学校:培养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学成后充任官吏,产生于埃及古王国末期。 到了中王国时期,一些政府机关在机关内部附设职官学校,招收贵族及官员子弟,以政府办公处所为校址,官吏充任教师。 此外,还有寺庙学校。一些规模宏大的寺庙往往同时又是传授高深科学知识的学府,吸引着要求深造的青年到寺庙里求学,重在学术知识的传授和探讨。 书吏学校:包括绘文书吏、书信书吏、军队书吏、国王书吏等,学习的内容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成年礼:在史前部落中出现。一种通过仪式是“伴随着地点、状态、社会地位、年龄的每一变化而实施的礼仪。” 2、青年之家:与成年礼活动相关,在史前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公共教育机构。 3、智者:公元5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批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以此谋生的古希腊职业教师。 4、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在讲学中形成的一种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是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追寻知识和意义的教育方法 5、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首先提出并使用,指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这段时间,也就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新航路开辟的时间。 6、骑士教育: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的,要求骑士彪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7、导生制学校: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称为导生制。 8、新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改革运动。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体兴趣,主张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新学校运动。 9、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产生于美国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理论和实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包括帕克的昆西方法、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约翰逊的有机教育、沃特的葛雷制、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拉格的社会课程。P356 10、双轨制:欧洲各国从19世纪开始,面向全体公民尤其是下层民众的初等教育和为上层阶级服务的高级中学、大学是分离并且不衔接的,这样就形成了学制中的双轨制,一轨是中下层阶级子弟的普及教育体系,一轨是从家庭教育开始,为有产阶级子弟而设的学校体系。 11、综合中学运动:20世纪以来,在民主社会的背景下和对教育平等的追求中,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下,欧美各国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制度和机构的运动。基本精神是反对造成教育不平等的双轨制,强调中等教育的民主化。 12、统一学校:1919年法国出现。一种面对所有人开放的共同学校,要求平等、义务、免费的基础教育。初等学校与中等学校相衔接,而高等学校的大门也向所有中学毕业生开放。 13、大学推广运动: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伦敦、剑桥、牛津等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形式将大学推广到非全日制学校。 14、新大学运动:在伦敦大学的带动下,19世纪下半叶英国出现了许多民办的城市学院,如曼彻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等。 15、英国11岁考试:在儿童11岁、六年级结束时举行的标准水平测试。水平测试共有三次,分别在二年级结束、六年级结束和九年级结束时举行。该系列考试旨在测试儿童在同龄人中的发展程度。 16、习明纳:起源于德国、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大学教学模式。具体含义是:在教授指导下,学生组成研究讨论小组,定期集中,师生共同探讨研究成果,进行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教学活动。 17、儿童研究运动: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强调以儿童为对象进行身体健康、智力以及情感、态度、兴趣等各方面的系列研究,从而科学地解释儿童的心理及教育等问题,揭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某些规律。 18、德国的实科中学: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实科中学的社会地位也比文科中学低得多,它的学生是不能升入大学的。直到二十世纪初它的学生才有权报考大学。 20、哈勒大学:1694年在德国创办,坚持大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把自然科学引入到大学研究中,

外国法制史简答题-(1)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楔形文字法的主要特征①结构体系完整,分为序言、法典本文和结语三部分;②各国统治者有意将法律描绘为神的意志的体现;③法律的内容缺乏一般的抽象概念和立法原则,是习惯的记录。《汉穆拉比法典》的制定原因①迅速消除境内法律的不统一和地方上各自为政的混乱现象;②适应私有关系的发展,调整新产生的各种关系;③缓和自由民内部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汉穆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和特点①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借神权保护王权;②充分保护奴隶主对财产和奴隶的私有权;③反映阶级对立关系和自由民内部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阿维鲁、穆什凯努)④包含着大量调整手工业和商业的规范;⑤保存了若干原始公社制的残余。古代印度法律的特征①印度宗教众多,影响到印度法律的结构、体系异常复杂;②宗教与法律紧密结合,两者互为补充;③公开宣扬社会的不平等,形成一套完整的种姓制度;④汇合法律、伦理道德和哲学为一体,法典实质是三者的混合物;⑤法典是由宗教人士和婆罗门教的僧侣贵族编纂的。《摩奴法典》的主要内容①公开确认种姓制及等级差别;②以婆罗门教教义为指导思想;③将专制君主神圣化,用神权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古希腊法律的特点①由于自然环境,没有出现适用于全境的法律,长期分立;②成文法出现较早,从氏族转变为国家过程中许多城邦进行了立法;③从埃及和西亚邻国的法律中吸取了经验,又对罗马法有较大影响;④缺少对法律条文的理论研究,没有在理论上达到精深的程度;⑤被推广适用到各城邦在各地建立的殖民地中。以下为需要文章数达到20才能浏览的内容雅典民主制确立、发展的过程⒈梭伦立法改革为民主制奠定初步基础。(前594)①以财产多寡作为参与国家管理活动的标准而不像过去依靠地位和身份;②逐步从国家政权机关中排除贵族势力使雅典政治开始民主化;③新设四百人议会和陪审法院,吸引较多的雅典公民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⒉克里斯特尼立法改革使民主制趋于巩固。(前509)"贝壳放逐法"⒊阿菲埃尔特改革使雅典民主制获得高度发展。(前462)"不法申诉制度"⒋伯里克利立法改革使民主制达到顶峰。雅典民主制产生的条件①工商业发达农业落后,因此氏族贵族的势力相对软弱;②较早地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集团;③广大农民、手工业者要求改善自己的政治地位;④雅典的奴隶比自由民多数倍,缓和自由民内部矛盾可加强对奴隶的统治。雅典"宪法"的民主性①形式上允许一切雅典公民参与国家的日常活动;②大多数国家公职人员都是选举产生,且集体职务多于个人职务;③公民能通过各种制度直接捍卫民主制度,免遭反民主势力破坏。雅典"宪法"的局限性①民主制"宪法"的实施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②参加民众大会的公民虽可得到津贴,但仍有不少困难;③通过投票选举的公职人员需符合一定条件且要经过特别审查;④统治阶级采取多种措施限制民众大会的作用。罗马法的渊源1习惯法(十二表法)、2民众大会(①贵族议会②百人团会议③平民会议)制定的法律、3元老院通过的决议、4长官的告示、5法学家的解答、6皇帝的敕令(敕谕、敕裁、敕答、敕示)、7法典编纂。罗马法的分类⒈公法和私法;⒉成文法和不成文法;⒊市民法、万民法、自然法;⒋市民法和长官法(裁判官法)。日耳曼法的基本特点①团体本位的法律;②属人主义的法律;③具体的法律;④注重形式,注重法律行为的外部表现;⑤世俗的法律。债权法的特点⒈债权制度不发达;(①契约种类很少;②契约的订立很重形式〈宣誓、扣押财产和人身、设定动产和不动产质权〉);⒉严格保护债权人 的利益。曼婚姻、家庭制度的特点①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但贵族和国王是一夫多妻;②实行买卖婚和抢夺婚;③实行家长制。日耳曼法律的继承制度:一律实行法定继承。耳曼法犯罪和侵权行为的区别①侵犯私人利益构成侵权行为,侵犯公共利益构成犯罪;②侵权行为引起私人复仇,犯罪由公共权力机关进行惩罚。日耳曼刑法的主要特点①犯罪种类由少到多;②刑罚从简单到复杂;③只要有加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就构成犯罪,不考虑主观意图,没有故意和过失的区别。日耳曼诉讼制度的特点①实行自诉原则但后期出现了纠问主义诉讼;②诉讼证据的原始性和特权性。通常使用的证据是宣誓、神明裁判和决斗。法兰西王国9-13世纪法律特点⒈属地主义代替了属人主义;⒉主要实行不成文的习惯法;⒊法律是分散和极不统一的,但明显划分为南北两部分。法兰西王国13-16世纪法律的变化⒈习惯法的成文化及其分散性逐步减轻;13世纪私人著作《诺曼底大习惯法典》、《圣路易习惯汇编》、《波瓦西习惯集》16世纪官方著作《奥尔良习惯汇编》、《巴黎习惯汇编》、《不列塔尼习惯汇编》⒉王室立法的加强;①巴黎高等法院判例法的形成②国王政府直接颁布的法令也增多起来⒊罗马法复兴和商法的发展。法兰西王国16-18世纪君主专制时期法律的变化⒈法律通过王室立法进一步统一起来而习惯法的分散性、混乱性仍严重存在;⒉王室立法成为主要的法律渊源,地位达到顶峰;⒊教会法仍占重要地位。英国制定法的特点①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只居于次要地位,起补充、解释判例法的作用;②从效力上看在中世纪就确立了制定法优于判例法的原则;③制定法只有在审判实践中适用,"重新肯定"后才能进入英国法体系。英国的土地所有权及其特点中世纪土地占有形式:①自由租赁;②不自由租赁(交租)。中世纪英国根据持有土地期限的长短和享有权利的大小形成了三种地产权:①终身保有的地权;②限定继承的地权;③无条件继承的地权。西欧中世纪"复兴"罗马法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客观需要。直接原因为发现《学说汇纂》的原稿。罗马法"复兴"的过程①罗马法"复兴"的开端,注释法学派的形成及其作用;(伊纳留--"法律之光")②罗马法"复兴"的高潮,评论法学派(后期注释法学派)的兴起及其贡献;③罗马法"复兴"在意大利以外的传播。罗马法"复兴"的意义①有利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②促进了法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③为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中世纪西欧城市法的形成及其表现形式(法律渊源)①特许状;②城市立法;③行会章程;④习惯和判例中世纪西欧城市法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城市法广泛涉及到公法和私法的各个领域?)①市民身份;②城市机关的组织;③行会组织;④所有权和债权方面。教会法的渊源①《新、旧约全书》(俗称《圣经》)公元4世纪编纂;②教皇的教令集;12世纪格拉蒂安编《格拉蒂安教令集》官编《尼卜法八世教令集》、《克雷门五世教令集》16世纪《教会法大全》③宗教会议的决议;④从世俗法借来的法规。(主要是罗马法,也有一些地方法包括习惯法)教会法中的家庭婚姻与继承制度①一夫一妻制;②婚姻以双方合意为成立条件;③禁止离婚;④族外通婚制;⑤夫妻之间的不平等原则。继承方面采用遗嘱继承和无遗嘱继承两种制度,但更盛行遗嘱继承。伊斯兰法的渊源①古兰经;②圣训;③教法学(类比、公议);④其它(哈里发的行政法令、习惯法、外来法律)。伊斯兰法的基本特点①同伊斯兰教密切联系;②具有独特的发展道路,教法学家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③原则上的严格性和实践中的灵活性;④分散性、杂乱性与兼收并 蓄。伊斯兰债法的特点①买卖契约是普遍流行的标准契约形式②应严格履行契约③禁止利息。伊斯兰婚姻家庭法的特点①有条件地允许一夫多妻②夫妻关系上男尊女卑③准许离婚。伊斯兰继承法的特点①较早地赋予妇女继承权;②较早出现遗嘱继承;③在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比例按合法继承人人数的多少来确定。伊斯兰刑法的特点①没有形成犯罪的一般概念,没有把民事侵权责任和犯罪明确划分开;②把犯罪分为《古兰经》规定了固定刑罚的犯罪和《古兰经》未规定固定刑罚的犯罪;③刑罚很残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封建法律的继承和发展①法官和法学家用17-18世纪的精神来解释普通法的古老原则,使其适合资本主义的要求;②通过审判以判例形式吸收适合资本主义需要的法律制度、原则推动普通法的资本主义化;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法令和条例,作为对旧法的补充和修改,以弥补旧法的不足。产业革命后英国法律制度的近代化改革和发展①整顿和改革了旧的刻板繁琐的诉讼程序;②精简和改革了旧的分散重叠的法院组织;③制定了大量成文法,革除了封建法的残余并创立了一些新的法律制度。英国法律的基本特点①判例法是法律的主要渊源;②遵循先例原则和判例汇编具有重要意义;③法官和法学家对法律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④受罗马法的影响不同于大陆法。英国宪法的基本特点①英国宪法是不成文宪法;②英国宪法渊源的多样性和分散性;③英国宪法是"柔性"宪法。英国宪法的基本内容⒈肯定了英国的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①英王是世袭的国家元首;②议会是唯一立法机关;③内阁是政府的领导核心;④司法独立,法官审判只服从法律。⒉规定了臣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英国的财产法①革命时期的土地立法;②革命后对旧法的改革和土地无限私有制的确立。英国的契约法及契约成立的条件①当事人必须具有缔结契约的能力;②必须由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③必须具备有价值的对价;④契约内容必须合法;⑤某些契约尚必须遵守法定形式。英国的侵权行为法及侵权行为的成立条件①侵犯了他人的权利;②非法的作为或不作为;③行为人应存在故意或过失。英国的家庭法和继承法19世纪后英国刑法有哪些主要发展变化①犯罪;②刑罚。19世纪后英国法院组织和诉讼制度经过了哪些改革①确立了辩论式诉讼;②继续实行陪审制;③实行辩护制度。现代英国法律发展的趋势①制定法的比重和作用上升,并逐渐趋于系统化;(法令汇编、法律编纂)②英国法律在英格兰以外地区的使用范围缩小;③欧洲共同体法对英国法的影响。现代英国宪法的变化①《退位法》和《摄政法》的制定;②议会和内阁之间实际权力的某些调整,委托立法的增多;③选举制度的改革;④两党政治的加强;⑤文官地位的提高。现代英国财产法的改革①废除了对财产的封建性分类,即废除"物的财产"和"人的财产"的分类,正式采用了罗马法关于动产和不动产的分类方法;②统一了土地和动产的移转规则;③扩大了动产所有权的范围。英国财产法对所有权的限制,(所有权"合理使用"的理论)。现代英国契约法的变化①"标准式契约"出现,"契约自由"受到限制;②契约效力"阻碍"说得到发展,"契约神圣"的原则受到限制;③诚实信任原则和不可抗力条款成了契约效力的一般原则,起着指导和补充契约履行的功能。现代英国侵权行为法的发展⒈出现了一些新的侵权行为;(类似于无过失责任)⒉侵权行为构成条件方面的变化;(强调主观恶意)⒊侵权行为责任原则方面的变化。①扩大了无过失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②出现了"比例责任制";③废除了共同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原则,代之以分摊责任原则。现代英国婚姻家庭法的变化①以感情"破裂"的离婚 原则取代了过去的"过错"离婚原则,妇女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离婚权利;②废除了"夫妻一体制"的封建残余,妇女在法律上享有取得、占有和处分任何财产的能力。现代英国继承法方面的变化⒈遗嘱继承方面的变化;(①规定妇女享有完全的遗嘱能力②对遗嘱绝对自由进行了限制)⒉无遗嘱继承方面的变化;⒊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取得平等继承权。英国商法不同于罗马日耳曼法系商法的特点①英国没有统一的商法典,因而它同其他部门法的界限不十分明确;②英国商法的渊源中惯例占重要地位。英国知识产权法的发展⒈工业产权;(①发明专利②工业品外观设计③商标)⒉版权。现代英国经济法的发展①国家通过国有化法令直接控制重要的工业和公用事业;②国家通过财政等措施来控制和影响全国工业发展的进程;③国家通过立法对限制性贸易的维持,以及垄断和合并实行控制;④国家通过保护消费者利益法对零售商业进行管理。现代英国刑法的变化⒈犯罪方面:①废除了关于重罪和轻罪的分类代之以应予起诉罪、简易审决罪和既可起诉亦可简易审决罪三类;②颁布了大量单行刑事法规对过去关于某些犯罪的法律规定进行了某些修改和补充。⒉刑罚方面:①废除了肉刑、刑事劳役和苦役;②宣布永远废除死刑。美国法律与英国法律的关系①美国采用了英国普通、衡平和制定法的传统形式继承了许多概念和原则;②美国法律与英国法律之间存在着渊源关系。1787年宪法以前所发布的宪法性文件①独立宣言;②邦联条例。《独立宣言》的内容①宣告了"天赋人权"原则;②宣告了"人民主权"原则;③最后列举了英国的28条罪状后宣告脱离英国,成立共和国。《邦联条例》的内容①宣告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邦联",名称为"美利坚合众国";②规定缔结邦联的目的是"为了共同防御和彼此间负有互相援助的义务等";③规定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和独立,以及除授予国会的权力以外一切权力;④规定邦联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一院制的国会,没有常设行政和司法机关,只在国会闭会期间设立"各州委员会"代行国会的职权。1787年美国宪法的基本特点①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的共和国;②国家权力的分配采取"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③宪法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以后追加的;④对宪法的增修采取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宪法修正案前十条即权利法案。13条废除了奴隶制;15条规定不得因种族肤色限制或剥夺公民投票权;17条规定参议院议员由每州人民直接选举。路易斯安那州为罗马日耳曼法系。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0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以下哪一项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 (分数:2.00) A.教育内容以生产劳动为核心 B.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C.普遍采取班级授课的方式 D.教学方法比较丰富灵活 解析: 3.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 (分数:2.00) A.哲学家 B.治国人才√ C.公民 D.军人 解析: 4.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认为,人的灵魂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 (分数:2.00) A.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 B.知觉的灵魂、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 C.感性的灵魂、理性的灵魂、动物的灵魂 D.植物的灵魂、营养的灵魂、人的灵魂 解析: 5.以下哪一项是古罗马时期初等学校重要的教学材料?( ) (分数:2.00) A.《十二铜表法》√ B.《吠陀经》 C.《荷马史诗》 D.《雄辩术原理》 解析: 6.以下几组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2.00) A.西塞罗——《雄辩术原理》 B.昆体良——《论雄辩家》 C.奥古斯丁——《忏悔录》√ D.亚里士多德——《法律篇》 解析: 7.中世纪,以终生做圣职为目的进入修道院学习的学生称为( ) (分数:2.00) A.“外学” B.“内学”√ C.“俗学” D.“门生”

(完整)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推荐文档

四.名词解释与简答 1.斯巴达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坚韧不拔的战士和绝对服从的公民。 ——教育阶段,①优选婴儿,只有部落长老认为健康的儿童可养育; ②“儿童督导”教育:七岁后,开始在专门机构家受教育;在公共教育机 构中过艰苦生活;强调集体性的养成,不允许有任何个人意志;③青丁“艾弗比”(青年军事训练团)教育:十八岁后,接受直接由军事首领组织的为期两年的强化军事训练,并进行“秘密服役”。 ——评价:斯巴达教育没有给智育留下余地,他们几乎拒绝一切文化知识,甚至连基本的读写都拒之门外,造成了整民族的素质低下。这种封闭的状态最终导致了斯巴达城邦的衰落。 2. 雅典教育 ——教育目的:造就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阶段:①新生婴儿由父亲决定是否养育;②六岁前接受家庭教育,六岁后,女孩由母亲教育,男孩则由“教仆”进入音乐学校,接受专门教育;③十三岁起,在体操学校接受体育教育,包括“五项竞技”;十六岁后,少数人进入体育馆接受专门教育;④十八岁后,接受艾弗比军事训练——评价:雅典教育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后世的自由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3. 智者学派 ——智者:原来泛指有智、有才之人,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们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的人,因此,可以把智者视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的特点: (1)哲学上的感觉主义、相对主义;(2)论辩术、文法和修辞学方面的研究与建树;(3)以教书为职业并收取学费;(4)重视实际利益及个人主义倾向。 ——智者的贡献: (1)关心社会政治和人的道德问题。促使希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和社会的变化;(2)是一批真正意义的教师; (3)智者们之力于文法、修辞和逻辑的研究和教学,使这门学科得以建立和发展,并发展成为西方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4.产婆术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中,教师的责任不在于传授现成的真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误会,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产婆术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构成,即在谈话中,通过不断的追求和辩难,迫使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的谬误,进而从具体现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 ——产婆术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找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但这种方法是主观片面的。它不是在学生注意观察实际现象或阅读掌握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是进行对话,其结果对问题的探讨很难深化,不易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