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测量学计算题及答案

测量学计算题及答案

测量学计算题及答案
测量学计算题及答案

五、计算题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0L。

1.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λ=112°47′,试求它所在的6°带与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2.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测点编号

@

丝前

方向

尺号

~

水准尺中丝读数

K+

高差

中数

注上

后视距前视距

(m)

(m)

视距差

d

∑d

1

BM1

ZD1

后5

K5=

\

K6=前6

"

后—前

~

`

2后6

ZD1

, A

前5后—前

3.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测站测

水平度盘

读数

° ′ ″

水平角

?

草图

半测回值

° ′ ″

一测回值

° ′ ″

^

平均值

° ′ ″

O 1

A0 12 00

—B91 45 00

A180 11 30

B271 45 00

2

A90 11 48

B181 44 54

A

270 12 12

B

1 45 12

4.试算置仪器于M点,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的数据。

已知300°25′17″,X M=,Y M=,X A=,Y A=,试计

五、计算题

1.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1/100万,试问多大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

2.调整下列闭合水准路线成果,并计算各点高程。

其中:水准点的高程H BM1=

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

¥测站数高差值高程备注

测点

观测值m

改正数mm 调整值m

m

BM1

(

N1

]

N2

N3、

N4

|

BM1

∑~ 实测高差∑h= 已知高差=H终-H始=0

高差闭合差f h= 容许闭合差f h容==

一个测站的改正数=

3.完成下表竖直角测量记录计算。

测站目

竖盘

位置

·

竖盘读数

° ′ ″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指标

竖盘形式

4.一根名义长为30米的钢尺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为米,用这根钢尺量得两点间距离为米,求经过尺长改正后的距离。

5.已知下列左角和右角,试计算线路的转角α,并说明路线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1)左角:β1=170°24′30″;2)右角:β2=165°2五、计算题

1.丈量两段距离,一段往测为米,返测为米,另一段往测、返测分别为米和米。问哪一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为什么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各等于多少

2.完成下列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调整表。

2

14

8

%

3

13

`

B

]

辅助计算:

# 3.计算下图各边的方位角、反方位角和象限角。

计算结果:

α23=α32=R23=

α34=α43=R34=

α42=

α24=R42=

4.完成下表中平测量记录的计算。

测点

水准尺读数(m)视线高程

(m)

高程

(m)

备注后视中视前视

BM5

'

K4+980

,

K5+000

)

+020

|

+040

+060

,

ZD1

>

+080

+

+100

#

ZD2

~ +120

+140

|

+160

[

+180

+200

ZD3

5.等精度观测某四边形各内角为,每个角的观测中误差均为,设四边形角度闭合差为,为了消除闭合差,将其平均分配到各角中得改正后的角度为,,和,求角度闭合差的中误差和改正后的角度中误差。

五、计算题

1.设丈量了两段距离,结果为:l1=± ;l2=± 。试比较这两段距离之和及之差的精度。

2.已知αCB=290°50′10″,如图所示,求αAB 、αED 。

3.闭合导线的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如表所示,试求B、C、D三点的坐标。(取为至㎝)

点号坐标方位角

距离

(m)

增量计算值

(m)

改正后增量

(m)

坐标值△x△y△x△y x y

{

A

125°30′30″^

B53°18′43″【

C306°19′15″"

D

215°53′17″;

A

?

辅助计算:f x=

f y=

f D=

K=

X

D

A d AB

C

B

&

4.如图,仪器安置在A点,要测定M点的距离和高程,今测得仰角α=17°02′,视距间隔=,

量得仪器高i=,目标高l=,已知A点高程为HA=,试计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M点高程。

五、计算题

1.设拟测设AB的水平距离D0=18m,经水准测量得相邻桩之间的高差h=。精密丈量时所用

钢尺的名义长度L0=30m,实际长度L=,膨胀系数α=×10-5,检定钢尺时的温度t=20℃。

求在4℃环境下测设时在地面上应量出的长度D。

2.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

测站高程HO= 仪器高i= 指标差x=-1′

3.

如图,已知αAB=150°30′42 ″,αCD=28°44′02″ ,试计算附合导线各边的方位角。(fβ容=±40″)

4.已知M、N为已知控制点, XM=,YM=,XN=,YN=,P点为测设点,XP=,YP=,现以M点为测站点,N为后视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试:(1)计算测设所需的元素β、D;(2)简述测设的步骤;

五、计算题

1.完成下列竖直角测量的计算测

竖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角值

°′"

备注O

A112 09 54

右A247 50 30

2.根据下图所示水准路线中的数据,计算P、Q点的高程。

'

3.如图所示,三角形的三个观测值列于图上,已知:αCB=124°15′,求αBA和αCA。

4.已知交点的里程为K3+,测得转角αy=25°48′,圆曲线半径R=300m,求曲线测设元素及主点里程。

:

1.完成下列附合水准的内业计算

测点测站

高差栏

高程备注观测值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BM1

7

1

9

>

23

(

3

11

4

8

BM2#

Σ

'

辅助计算:fh=

fh允=±12=

2.完成下列测回法测水平角的计算

测站盘

;

水平方向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角值

°′"

备注

∠AOB

O

A0 01 06

B181 09 54右

A180 00 54

B 1 10 00

3.视距测量中, 已知测站点HO=,量得仪器高i=,测点为P点,观测得:视距读数为,中丝读数为,竖盘读数为95°06′(顺时钟注记),竖盘指标差为+1′,计算平距和P点的高程。

"

4.如图,已知点1(,)m,点2(,)m,D23=,β2=112°25′06 ",β3=109°24′54 ",β4=89°54′30 ",

试求: α23、α34、α45、及点3的坐标。

/

5.已知M、N为已知控制点, XM=,YM=,XN=,YN=,P点为测设点,XP=,YP=,现以M点为测站点,N为

后视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试:

(1)计算测设所需的元素β、D;

(2)简述测设的步骤;

[

五、计算题

1.完成下列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调整表

2.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

测站高程H O= 仪器高i= 指标差x=-1′

站点

·

视距间

隔读数

m

中丝

读数

m

竖盘

(

读数

° ′

水平角° ′竖直角

° ′

水平

距离

m

高差

$

m

高程

m

O

P91 0665 24

*

Q88 2598 30

$

路线长度(Km)实测高差(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m)

A*

+

1

-

2

3

B

∑~

辅助计算:

3.如图所示,已知,,观测角为:,,,求方位角。

五、计算题

1.下列为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请完成表中各项计算(计算取到秒)。

测站竖盘

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则回角值各测回平均角值o ′ ″o ′ ″o ′ ″o ′ ″

?

O 左

A

0 05

30

B

!

120 18

24

2.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

测站高程H O= 仪器高i= 指标差x=-60″

3.已知,请按图中所注观测角值推算BC,CD,DE边方位角。

-

B

C

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