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七的种类

三七的种类

民间称“三七”或“土三七”的草药较多,如菊科植物菊三七,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等。下面来介绍几种常见的三七:
【其一】: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田七为主要原料制成。田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入药以身干,个大,体重,质坚,表皮光滑,断面灰绿色或灰黑色者为佳。
生于山坡丛林下。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 采制:种后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采挖。去须根,曝晒至半干,用于搓揉,再曝晒,重复数次,置麻袋中加蜡打光。
性状:根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5~5cm,直径1.2~2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黑色,具蜡样光泽,有不规则细纹及少数横长皮孔;上部有数瘤状隆起的支根断痕,顶端残留根茎基。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白色或黄棕色,皮部有棕色小点(树脂道),味苦、微甜。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田七的核心保健功能:
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
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
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
4、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
6、止血、活血化瘀;
7、保肝、抗炎;
8、延缓衰老;
9、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
10、镇静、延缓衰老、对糖代谢有双向调节作用、对记忆获得障碍,记忆巩固障碍有一定改善作用、具有食疗价值。
田七(三七)的禁用情况:
1.血虚或血热出血者禁用。
2.对三七过敏者禁用。

【其二】:藤三七,三七的一种,为多年生宿根

稍带木质的缠绕藤本,光滑无毛。一年的新梢可长达4~5m以上,茎圆形,嫩茎绿色,老熟茎变成棕褐色,叶互生,肉质肥厚,叶片心脏形,光滑无毛,有短柄。原产于巴西,在中国很多地区均有种植,尤其在南方地区种植较多。其栽培容易,病虫害发生少且营养高、口味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具有滋补、壮腰膝、消散痰、活血、健胃保肝等作用。
植物形态:多年生宿根稍带木质的缠绕藤本,光滑无毛。一年的新梢可长达4-5m以上,植株基部簇生肉质根茎,常隆起裸露地面,根茎及其分枝具顶芽和螺旋状着生的侧芽,芽具肉质鳞片。老茎灰褐色,皮孔外突,幼茎带红紫色,具纵线棱,腋生大小不等的肉质珠芽,形状不一,单个或成簇,具顶 芽和侧芽,芽具肉质鳞片,可长枝着叶,形成花序或单花。叶互生,具柄;叶片肉质,心形、宽卵形至卵圆形,长4-8cm,宽4-9cm,先端凸尖,稍圆形或微凹,基部心形、楔形或圆形,全缘,平滑而带紫红,间见叶面扭曲而呈波状,主脉在下面微凹,上面稍凸。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单一或疏生2-4个分枝,花序轴长10-30cm,花数十朵至200余朵;花梗长2-4mm,基都有一披针形、先端锐尖的苞叶;花基合生呈杯状的苞片2,其上有与其交互对生的宽卵形或椭圆形小苞片2枚,较花被片短;花被片卵形或椭圆形,长约3mm,宽约2mm,白色;雄蕊比花被长,花丝基部宽而略联合,在蕾中时外折;子房近球形,上位,花柱上部3裂,柱头乳头状。花芳香,开后变黑褐色,久不脱落。花虽两性,但通常不孕。果未见。花期6、7月起可开放半年。
性状:珠芽呈瘤状,少数圆柱形,直径0.5-3cm,表面灰棕色.具突起。质坚实而脆,易碎裂。断面灰黄色或灰白色,略呈粉性。气微,味微苦。
藤三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尤以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每100克成长叶片含蛋白质1.85克、脂肪0.17克、总酸0.10克、粗纤维0.41克、干物质5.2克、还原糖0.44克、维生素C6.9毫克、氨基酸总量1.64克、铁1.05毫克、钙158.87毫克、锌0.56毫克。藤三七具有滋补、壮腰健膝、消肿散瘀及活血等功效,是一种新型保健蔬菜。

【其三】:兰花三七 ,其形似兰花根像三七,且味也像三七并可入药故名兰花三七。兰花三七是近几年培育的优秀新地被,耐寒耐荫耐涝是其特点,且四季常青佳,春季开出一串串翠蓝的花,景观效果甚佳。
科属:百合科、山麦冬属
形态特征:常绿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叶线性,丛生,长10—40cm,总状花序,花淡紫色,偶有白色。
生长习性:耐寒、耐热性均好,可生长于微碱性土壤,

对光照适应性强,适宜作地被植物或盆栽观赏。

 【其四】:菊三七,别名 土三七,紫三七,血当归,血三七,血七,血格答,水三七,紫蓉三七,艾叶三七,铁罗汉,乌七,菊叶三七,狗头三七
科目: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
性状:甘苦,温,有小毒。入脾、肝经。根呈拳形肥厚的圆块状,长3~6厘米,直径约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全体多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弧状沟纹,在突起物项端常有茎基或芽痕,下部有须根或已析断。质坚实,不易析断,断面不平,新鲜时白色,干燥者呈淡黄色,有菊花心。气无,味甘淡后微苦。以干燥、整齐、质坚、无杂质、断面明亮者为佳。
 功效主治:散瘀止痛、补气摄血。治跌打损伤、骨折、创伤出血、吐血、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研未,0.5~1钱。外用:捣敷。
资源分布:产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湖南、贵州等地。
其他功效:生用破血,炙用补血。能破血,祛瘀,散血,消肿。通治五劳七伤,跌打损伤。活血,续筋接骨。治内伤积血,痞块,心腹疼痛。治包块症瘕,妇女血滞,腰脚痛,男子遗精,痢症。治血痢,月经过多,分娩后的后期出血等。又遇虎咬、毒蛇咬,蜂刺伤时,取汁涂敷伤处。
附:①跌打,风痛:土三七鲜根二至三钱。黄酒煎服。(《岭南采药录》)
②治吐血:土三七根,捣碎调童便服。(《闽东本草》)
③治痨伤后腰痛:土三七煎蛋吃。(《四川中药志》)
④治产后血气痛:土三七捣细,泡开水加酒兑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蛇咬伤:三七草根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其五】:景天三七,学名费菜,又名土三七、救心菜、旱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草三七、三七草。
植物形态:景天科(菊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无毛,高30~80厘米。根状茎粗厚,近木质化,地上茎直立,不分枝,单生或数茎丛生。叶互生,或近乎对生;叶片质厚,广卵形至倒披针形,长5~7.5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或稍尖,边缘具细齿,或近全缘,基部渐狭,光滑或略带乳头状粗糙。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无柄或近乎无柄;萼片5,长短不一,长约为花瓣的1/2,线形至披针形,先端钝;花瓣5,黄色,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具短尖;雄蕊10,较花瓣短;心皮5,略开展,基部稍稍相连。蓇葖果5枚成星芒状排列。种子平滑,边缘具窄翼,顶端较宽。 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坡岩石上,草丛中,主产我国北部和长江流域各省。
性状:性平,味甘、微酸。气微,味微涩。干燥全草,茎呈青绿色,易折断,中间空心,

叶皱缩,上、下面均灰绿色,但大多已脱落。气无,味微涩。亦有带根者。以色绿、身干、无杂质者为佳。地下块根肉质肥大。根数条,粗细不等,表面灰棕色,质硬,断面暗棕色或类灰白色。支根圆柱形或略带圆锥形。不易干燥,干后质较疏松,暗褐色,表面不平坦,呈剥裂状。茎圆柱形,长30~50cm,表面暗棕色或紫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皱缩,常脱落,互生或近对生,展平后呈倒披针形,灰绿色或棕褐色。聚伞花序顶生,花黄色。
分布与习性: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区;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越南亦有分布。生于山地林缘、林下、灌从中或草地及石砾地。喜阳,稍耐荫,耐旱,耐盐碱,生命力很强。
采制: 夏、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功能主治: 叶或全草入药,消肿,定痛。止血,化瘀。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乳痈,跌打损伤。取汁液涂敷蜂、蝎等刺伤,可消肿止痛。 镇咳。外用止刀伤出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品2~3两)。外用:捣敷。
药品采集:夏、秋间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全年可采,但以秋末至次年春初挖取者为佳。
景天三七是一种保健蔬菜,鲜食部位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磷、铁、剂墩果酸、谷甾醇、生物碱、景天庚糖、黄酮类、有机酸等多种成份。它无苦味,口感好,可炒、可炖、可烧汤、可凉拌等,是21世纪家庭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常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很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