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庆医科大学 核医学-名解填空和大题

重庆医科大学 核医学-名解填空和大题

重庆医科大学 核医学-名解填空和大题
重庆医科大学 核医学-名解填空和大题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核物理基本知识

1、同质异能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处于不同核能态的核素互称为同质异能素。

2、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向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3、α

衰变:放射性核素原子核释放出射线后变成另一个原子核的过程。

4、β+衰变:释放出β+粒子的衰变方式

5、β-衰变:释放出β-射线的衰变方式

6、电子俘获:原子核从核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的过程。

7、γ衰变:原子核由激发态向基态或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放出γ射线的衰变过程。

8、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定义为放射性活度 9、俄歇电子:发生电子俘获后,原子的内层轨道缺少了电子,外层轨道电子填充到内层轨道上,外层电子比内层电子的能量大,多余的能量传递给更外层的轨道电子,使之脱离轨道而释出,此电子称为俄歇电子。

第三章 放射性药物

1、放射性药物:放射性药物是指由放射性核素本身(如99mTc 、131I 等)及其标记化合物(如99mTc-ECD 、131I-MIBG )组成,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药物。放射性核素诊断(显像)和治疗时利用核射线可被探测及其辐射作用,同时利用被标记化合物的生物学性能决定其在体内分布而起到靶向作用,能选择性积聚在病变组织中。

第五章 示踪技术与放射性核素显像 1、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是以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的化学分子作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检测仪器通过检测放射性核素在发生核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线,来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的踪迹,达到示踪目的,用于研究被标记的化学分子在生物体系中的客观存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类核医学技术。

2、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是根据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在体内代谢分布的特殊规律,在体外获得脏器和组织功能结构影像的一种核技术。不仅可以显示出脏器和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和结构变化,而且可以进行动态显像和定量分析。除对脏器或组织的形态进行鉴别外,还可根据图像上的放射性分布特点反映脏器的功能,这是核医学显像与其它显像方法的最主要区别之一。

第六章、体外分析 放射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属竞争性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技术,其基础是放射性标记的抗原和非标记抗原(标准抗原或被测抗原)同时与限量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的竞争结合反应。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密度和准确度高以及广泛应用等特点,是疾病诊断和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免疫放射分析法:本法属非竞争性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技术,它与以RIA 为代表的竞争性放射配体分析技术的主要区别有两点,其一是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去测抗原,而不是像RIA 法那样用标记抗原去测抗原;其二是采用过量抗体,而不是像RIA 法那样采用限量抗体。IRMA 法与RIA 法相比较,前者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并使检测范围增宽,特异性和精确度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故已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前景看好。 体外分析:体外放射分析技术的全称是体外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是一类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为示踪剂,以结合反应为基础,在体外完成的对微量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检测的技术的总称。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1.有效半衰期: 131I 在甲状腺部位的放射性强度,会因放射性核衰变和生物代谢的共同作用而逐渐减弱,其放射性计数从高峰减少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有效半衰期。它反映131I 在甲状腺部位滞留时间长短。

2.T3、T4 与甲状腺摄131I 率的“分离现象”: 血清T3、T4浓度增高而甲状腺吸碘率下降,即为T3、T4与甲状腺摄131I 率的“分离现象”,它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一个特征 。

3.甲状腺静态显像:将一种进入人体后能被甲状腺细胞选择性摄取的放射性药物(显像剂)如131I-NaI 或 99mTcO4- 等引入患者体内,一定时间后用特定的核医学显像仪器,如SPECT 、γ相机等,探测甲状腺内放射性核素衰变时所发出的γ射线 ,即可得到反映甲状腺部位、形态、大小及功能等信息的甲状腺影像。

4.甲状腺动态显像:将99mTcO4- 经静脉“弹丸式”注射引入患者体内随静脉血回心进入甲状腺动脉及甲状腺组织。用特定的核医学显像仪器(如SPECT 、γ相机等)连续记录显像剂随动脉血流经甲状腺及被甲状腺摄取的动态变化影像,从而了解甲状腺或其内病灶的血供及功能情况。 5.热结节:结节部位的放射性强度高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放射性强度,或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放射性活性缺乏或稀疏。热结节恶性几率一般仅为3.4%,多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

6.冷结节:结节部位的放射性强度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放射性强度,或结节部位根本无放射性分布。甲状腺冷结节为恶性病变的几率约为20%~30%,其它的可能则为良性病变(如甲状腺腺瘤、囊肿、局部出血等)。 第八章、心血管系统

1.花斑型异常:室壁内出现斑片状放射性稀疏,见于心肌病和心肌炎等。

2.201Tl 的再分布:是指201Tl 在心肌的分布呈动态过程,在摄取高峰后,心肌细胞不断的将201Tl 洗脱至血液,这时放射性活度逐渐降低,一般在3-4小时后达到新的平衡。由于缺血心肌对201Tl 洗脱速度低于正常心肌,因此缺血心肌和正常心肌之间的201Tl 浓度差缩小,形成相对的

再充填现象,是心肌缺血的特征性表现。 3.心肌灌注显像:心肌依靠冠状动脉供血以维持正常功能。放射性药物流经正常的或有功能的心肌细胞时,能被后者选择性摄取,且摄取的量与冠状动脉血流量成正比,因此称为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可逆性灌注缺损 :负荷心肌显像呈现为放射性缺损或稀疏,静息影像显示该部位病灶的放射性填充。见于心肌缺血。 心肌不可逆性灌注缺损:负荷心肌显像呈现为放射性缺损、减低,静息影像显示该部位病灶的仍为放射性缺损。见于心肌梗死何严重的心肌缺血。 混合灌注缺损:静息影像显示原放射性缺损区域呈现部分填充,心室壁不可逆和可逆性缺血同时存在。提示心肌梗死伴缺血或侧支循环形成。 存活心肌细胞:是指冠脉血流长期减少造成的功能受损但仍保持代谢活动的心肌细胞,它能够摄取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剂。 第十章 呼吸系统

1.肺灌注显像:肺灌注显像又称肺血流显像。将略大于肺毛细管直径的放射性微粒注入静脉,微粒随血流到达肺血管床,一过性嵌顿在肺的毛细血管或肺小动脉内,其分布与该处的灌注血流量成正比。在体外用核医学设备对放射性微粒在肺内的分布进行显像,即可得到反映肺血流灌注的影像

2.肺通气显像:肺通气显像是反复吸入密闭系统中的放射性气体或气溶胶,待其充盈气道和肺泡并达到平衡后,其在肺内的分布与肺的局部通气量成正相关。在体外用核医学设备对肺各部位的放射性分布,即可得到反映肺局部通气功能的影像。 5.肺灌注/通气显像的不匹配(mismatch )征象:由于肺栓塞是肺动脉阻塞引起肺循环的障碍,因此在肺灌注显像时会出现相应肺动脉灌注区的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而此时气道是通畅的,故肺通气显像时放射性分布正常,这种征象称为肺灌注/通气显像不匹配(mismatch ),它是诊断肺栓塞的主要依据。 第十一章,骨关节系统 骨三时相显像:是一种在一次静脉注射骨显像剂后,通过三个时相(即血流灌注相、血池相、延迟相)的影像分别显示局部骨骼的动脉血流、血池和代谢情况的显像方法。

“炸面圈”样改变:指在骨显像图上病灶中心呈放射性减低区(或冷区),而其周边却表现为放射性增高的现象。常见于骨缺血性病变(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晚期,其机制是由于病变部位的中心血供减少,呈放射性“冷区”,而周边由于血管的再生修复,成骨作用加强,致显像剂的摄取增加,形成“炸面圈”样改变。

super bone scan :即“超级骨显像”,指双肾和膀胱不显影的骨显像,是骨显像剂在骨组织中积聚明显增加的表现,常见于恶性肿瘤的广泛骨转移或部分代谢性骨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患者。

4骨密度:又称面密度骨矿含量,是用线密度骨矿含量除以扫描处的骨宽度,单位g/cm2。

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凡使股骨头产生血循环障碍的因素,比如外伤股骨颈骨折等,均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1.肾图: 静脉注射通过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分泌而不被再吸收的放射行示踪剂,再体外以放射性探测仪连续记录其滤过、分泌和排泄的过程,来了解两侧肾脏功能状态和上尿路排泄情况,所记录的时间-放射性曲线称为肾图。

2. 肾动态显像 : 静脉注射可快速由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型显像剂后即刻行肾动态显像,可见显像剂依次通过腹主动脉、肾动脉、肾血管床在肾实质浓聚,并从肾实质逐步流向肾盏、肾盂、输尿管并排入膀胱以及排出体外(在需要时)的一系列动态影像。 放射性核素治疗

1、放射性核素治疗:是治疗性放射性药物由于在体内的靶向作用到达病变靶组织,其射线粒子产生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达到对病变的治疗作用。

填空题

第一章 核物理基本知识

核衰变方式有:α衰变、β-衰变 、β+衰变 、电子俘获 、和γ衰变。

2、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制单位是贝克(Bq ),而惯用单位是居里(Ci ) 、 毫居里(mCi )或微居里(μCi )

3、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三种方式。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有电离、激发、散射、吸收和湮灭辐射方式。 第二章、仪器

核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___射线____与____物质__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其探测和测量辐射的机制主要是利用电离辐射_效应,主要是电离作用、_荧光现象_、和 感光作用。

放射性探测仪器按探测原理可分为电离探测仪和闪烁探测仪两大类,前者包括辐射剂量监测仪、表面污染监测仪、 放射性活度测量仪等,后者按用途又可分为放射性核素显像仪 脏器功能测定仪和体外样本测量仪以及少数放射防护仪

γ照相机探测接收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发出的 r 射线,入射的射线能量经 晶体 转换成荧光光子,荧光光子再被___光电倍增管_吸收后转换成电子形成电脉冲信号,信号分析及数据处理系统最后记录并形成 图像 。

SPECT 中文全称为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PET 中文全称为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γ照相机可以完成各种脏器的 静态、_动态_和 全身 像;SPECT 借助计算机处理系统经影像重建组合获得_断层_影像。 SPECT 与CT 探测的射线来源不同,

SPECT 接受的__r___射线是由_体内__发射出来的,为_发射型CT ,反映的是器官组织的功能代谢_状况,而X 线CT 是穿透成像,为__穿透__型CT ,主要反映器官的_解剖形态______状况。

8、闪烁型探测器的组成:闪烁体、光导、光电倍增管。

第三章、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物是由放射性核素本身(如99mTc 、131I 等)及其标记化合物(如99mTc-ECD 、131I-MIBG )组成,主要分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2.放射性核素发声器是从长半衰期的母体中分离短半衰期的子体 的装置,又称“母牛”

3.99mTc 是显像检验中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99mTc 及其标记的化合物占临床放射性药物的80%以上,广泛用于心、脑、肾、骨、肺、甲状腺 等多种脏器疾患的检查,并且大多已有 配套试剂盒供应。

4. 131I 目前仍是治疗甲状腺疾病最常用的放射性药物

第五章 示踪技术与放射性核素显像 1、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核医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核技术方法学基础。 2、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基础是基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学分子与未被标记的同一种化学分子具有同一性、放射性核素的可测性这两个基本性质。

3、放射性核素脏器和组织现象技术是根据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利用放射性核素或者其标记物在体内代谢分布的特殊规律,从体外获得脏器和组织功能结构影像的一种核医学技术。

第六章、体外分析

1、放免分析的质控指标有—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特异性、稳定性—

2、RIA 分析中,抗体的质量指标有——.亲和力、特异性、滴度

3、与RIA 比较,IRMA 的可测对象 更灵敏 工作范围更宽宽,特异性更高,稳健性更好

在RIA 分离方法中,使离心后沉淀中含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分离方法主要有.PEG 沉淀法、吸附法、双抗体法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1. 甲状腺功能测定的方法包括:甲状腺摄131I 试验 、过氯酸盐释放试验、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和促甲状腺激素兴奋试验。 2. 甲状腺摄131I 率降低,而T3、T4增高可作为亚甲炎的诊断参考。 3. 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的诊断标准是:抑制率<25%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抑制率>50% 为甲状腺功能正常。 4. 甲状腺显像显示甲状腺的位置、 形态、大小、功能及放射性分布,从而帮助诊断某些甲状腺疾病,代表了核医学的特点:功能显像 。 5. 四类甲状腺结节影像的特征为与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比较,其放射性分布表现为:热结节放射性增高,温结节放射性相似,凉结节放射性减低,冷结节放射性缺损。 6. 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瘤,甲状腺显像多表现为热结节。 7. 甲状腺显像临床应用于:异位甲状腺的诊断、甲状腺结节功能的判断、判断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定位、甲状腺大小和质量的估计。 8. 甲状旁腺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正常时甲状旁腺不显影,功能亢进时甲状旁腺显影。

第八章、心血管系统

1、用于判断心肌是否存活最可靠的无创性的心脏检查的方法是“核素心肌代谢显像”

2心肌显像常用的显像剂是“99mTc—MIBI 和 201Tl “ 3、射血分数的临床意义是“反映心脏整体泵功能”

4表示心脏整舒张功能的参数是“ PFR ” 5.PFR 的临床意义是“反映心室舒张功能” 6.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和心血池显像最常用于“冠心病”疾病的诊断。

7.暂时性心肌缺血时,心肌灌注ECT 显像表现为“可逆性缺损”

8.心肌梗塞时,心肌灌注ECT 显像表现为“不可逆性缺损”

9.心肌灌注显像时出现’ 再分布”最可能的是“心肌缺血”

1.心血池功能显像时,出现“心室壁的反向运动”最常见的是“室壁瘤” 第九章、神经系统 1. 理想脑灌注显像剂应具备以下特性:具有穿透血脑屏障能力、在脑中滞留足够时间、具有特定脑区域分布。

2. 脑血流灌注显像可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临床观察和疗效监测。影像表现为梗死部位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 常较CT 显示的低密度区要该放射性减低区包括周围的水肿和缺血区大。

3. Alzheimer 病(AD )的SPECT 脑灌注显像影像的典型表现为颞、顶和枕叶等处皮质局限性rCBF 和脑细胞功能低下,多发性脑梗塞(MD)多表现为呈对称性、大脑各叶皮质多个局部血流和脑细胞功能低下区。 轻中度Alzheimer 病(AD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典型表现为多不对称、双侧颞顶叶代谢降低。

4. 神经脑受体显像是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神经递质或配体引入人活体后能选择性地与靶器官或组织细胞的受体相结合,通过PET 或SPECT 显像,显示受体的特定结合位点及其分布、密度、亲和力和功能 ,称之神经受体显像。

5. 脑血流灌注显像能灵敏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的缺血病灶,在SPECT 影像上常表现为局限性异常放射性减低。

6. 癫痫发作时,脑血流灌注显像可见癫痫灶的放射性摄取比周围正常组织高;而在发作间期则可见癫痫灶的放射性摄取比周围正常组织低。

7. 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中异常放射性稀疏分布的读片要点往往需要在连续的 2个以上层面发现,并在其他层面伴有相应表现。

8. 帕金森病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疾病,SPECT 脑灌注显像表现为基底节前部和皮层内放射性摄取下降。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在早期表现为纹状体部位放射性摄取降低,晚期表现为全脑部位放射性摄取降低。

9. 脑血流灌注显像显像剂99mTc-HMPAO 主要优点是:脑组织内滞留时间长、稳定,缺点体外稳定性差、必须在标记后30 min 内使用;99mTc-ECD 主要优点是体外稳定性好,体内血清除快,图像质量好。

10. β-淀粉样蛋白是AD 老年斑的主要成分,也是AD 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如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探针有: 18F-FDDNP 、11C-PIB 、11C-6-OH-BTA-1。 11. “弹丸”式静脉注射显像剂,如99mTc-DTPA 行血脑屏障功能显像,正常情况下,由两侧颈内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颅底Willis 环;成五叉影像。脑死亡的典型表现为: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颅底Willis 环始终不显影,上矢状窦也没有放射性分布,仅显示颈外动脉的头皮灌注。 12. 亨廷顿病的FDG PET 代谢显像表现为尾状核和壳核代谢减低,而多巴胺受体显像表现为纹状体多巴胺D1、D2受体密度降低。 13. 脑CT 灌注成像与核医学脑血流灌注显像比较具有较好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检查简便、迅速,适合急诊病人特点;而放射性核素脑血流灌注显像可弥补CT 灌注成像缺乏代谢信息的不足。 14. MR 脑功能成像(fMRI )最大优势在于可实时观察脑功能的变化。与放射性核素脑显像最主要区别是:fMRI 得到的功能信号来自功能区活动引起的局部脑区毛细血管床和小静脉内的血流量或脱氧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 15. PET 脑血流灌注显像常用的显像剂为:15O-H2O 、13N-NH3·H2O 。15O 半衰期为 123s ,因而可以在短期内对同一受检者进行重复显像,适用于各种激活试验脑功能显像研究中。13N 半衰期10min ,显像较为方便。 16. SPECT 脑血流灌注显像前准备包括口服过氯酸钾封闭脉络丛、甲状腺和鼻黏膜。注射前病人处于安静环境中,带眼罩和耳塞给予视听封闭。 17. 药物负荷试验用乙酰唑胺原理:乙酰唑胺能抑制脑内碳酸酐酶的活性,使碳酸脱氢氧化过程受到抑制,脑内pH 急剧下降,引起正常脑血管扩张,rCBF 增加 20%-30% ;而病变血管扩张反应很弱,在缺血区或潜在缺血区rCBF 增加不明显,因而在影像上表现为相对的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 第十章 呼吸系统

1肺灌注显像时有局部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区,而肺通气显像时,该部位放射性分布正常,为肺灌注和通气显像的 不匹配 征象,是诊断 肺栓塞 主要依据之一。

第十一章,骨关节系统

1.骨三时相显像包括 血流相、血池相 、延迟相 三个时相的显像。

2._放射性核素骨显像_是诊断骨转移性肿瘤最价值的检查,它通常可比X 射线早 3~6月 发现病变。

3超级骨显像常见于恶性肿瘤广泛骨转移和代谢性骨病 的患者。

4“闪烁现象”通常是骨 愈合和修复的表现,而不是骨转移性病灶加重 的结果。

5骨三时相显像有助于鉴别原发性骨肿瘤的良、恶性。

6骨显像__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有价值的检查之一。

7一般认为, 是目前公认的最主要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手段之 第十五章

1. 正常肾图分为示踪剂 出现段(a 段)、 聚集段(b 段)、 排泄段 (c 段)。

2. 七种异常肾图曲线包括 急剧上升型 、高水平延长线型、_抛物线型_、低水平延长线型 、低水平递降型 、阶梯状下降型___和 单侧小肾图。

3.肾图用以评价分肾的 血供 、 实质功能 和上尿路通畅性

4.正常肾图的b 段主要与 肾有效血浆流量 、和 肾小管分泌功能 有

关。c 段能反映 肾血流量 、和 肾功能 。

5. 肾图的临床应用包括.判断分肾功能、尿路梗阻的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移植肾的监测

6.肾静态显像的临床应用包括 肾脏先天性异常的诊断 、 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和 肾脏占位病变 。 十七、放射性核素治疗

131I 可用于治疗Graves 病、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非毒性甲状腺肿、分化型甲状腺癌等甲状腺疾病

131I 治疗Graves 病的副作用是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 131I 治疗Graves 病(GD )具有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和费用较低等优点,效益成本比是放射性核素治疗学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治疗GD 最高的方法。目前已有不少学者提出将其作为成人GD 的首选治疗方法。 131I 治疗Graves 病时,为保证131I 的充分吸收,患者应空腹口服,并在服用131I 后2小时后方可进食。对131I 投计量较小者一般采用一次口服法,对131I 投予

剂量较大则建议采用分次给药。

目前临床上对非毒性甲状腺肿的治疗方法有甲状腺制剂治疗、外科手术治疗、131I治疗三种。

分化型甲癌术后131I治疗通常包括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清除治疗、分化型甲癌转移灶的治疗两个步骤。

8.目前对分化型甲癌的正规治疗方案是外科手术、131I、甲状腺激素替代、抑制治疗。

简答题

第二章、仪器

1、简述SPECT的工作原理

SPECT工作原理是利用引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发出的γ射线经碘化钠晶体产生荧光,荧光光子再与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光电效应。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子经光电倍增管的打拿极倍增放大后在光阳极形成电脉冲,其经过放大器放大成形,在经过位置计算电路形成X、Y位置信号。各个光电倍增管输出信号之和为能量信号Z。X、Y信号经处理后加入显示器偏转极,Z信号加入启挥极,从而在荧光屏上形成闪烁影像。利用滤波反投影方法,借助计算机处理系统可以从一系列投影影像重建横向断层影像,由横向断层影像的三维信息再经影像重建组合获得矢状、冠状断层或任意斜位方向的断层影像。

2、简述r 相机的工作原理。

准直器通过吸收作用,选择性的允许γ光子通过,到达晶体,从而按一定规律将放射性核素的分布投影到晶体平面上。

γ射线与晶体作用后,产生的次级电子使晶体分子激发,激发分子退激时产生荧光光子,光子通过光导被紧贴着晶体的光电倍增管光阴极吸收,转换成电子再经过十多级的连续成倍放大,形成电脉冲信号。位置电路根据光电倍增管的位置和输出脉冲幅度确定闪烁中心位置并输出相应位置信号。

显示系统在与γ光子闪烁光中心的对应位置显示闪烁光点,成像装置记录大量的闪烁光点,构成一幅图像。

第三章、放射性药物

1. 简述放射性药物(radiopharmaceutical)的定义及其分类。特点

放射性药物是临床核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石,是由放射性核素本身(如99mTc、131I等)及其标记化合物(如99mTc-ECD、131I-MIBG)组成,放射性核素显像和治疗时利用核射线可被探测及其辐射作用,同时利用被标记化合物的生物学性能决定其在体内分布而达到靶向作用,能选择性积聚在病变组织。主要分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诊断用放射性药物通过一定途径引入体内获得靶器官或组织的影像或功能参数,亦称为显像剂(imaging agent)或示踪剂(tracer)。治疗用放射性药物利用半衰期(T1/2)较长且发射电离能力较强的射线(如β-射线、俄歇电子、α射线等)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高度选择性浓集在病变组织而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从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起到治疗作用。

特点:具有放射性,具有特定的物理半衰期和有效期,计量单位与使用量,脱标及辐射自分解。

第五章、示踪技术

1.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是什么?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以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的化学分子作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检测仪器通过检测放射性核素在发生核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线,来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的踪迹,达到示踪目的,用于研究被标记的化学分子在生物体系中的客观存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类核医学技术。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基础是基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学分子与未被标记的同一种化学分子具有同一性和放射性核素的可测性这两个基本性质。同一性表现在: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学分子和相应的非标记化学分子具有相同的化学及生物学性质,只是某种物理学性质不同。可测性表现在:放射性核素与稳定核素在物理学性能方面不同,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在其核衰变过程中发出射线,能够有效地被相应的放射性探测仪器所检测到,可对标记的物质进行精确的定性、定量及定位的研究。

2.简述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原理。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是根据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在体内代谢分布的特殊规律,从体外获得脏器和组织功能结构影像的一种核医学技术。脏器和组织显像的基本原理是放射性核素的示踪作用:不同的放射性药物(显像剂)在体内有其特殊的分布和代谢规律,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病变部位,使其与邻近组织之间的放射性分布形成一定程度浓度差,而显像剂中的放射性核素可发射出具有一定穿透力的射线,可为放射性测量仪器在体外探测、记录到这种放射性浓度差,从而在体外显示出脏器、组织或病变部位的形态、位置、大小以及脏器功

第六章、体外分析

1.简述体外放射分析技术的定义及特点。体外放射分析技术的全称是体外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是一类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为示踪剂,以结合反应为基础,在体外完成的对微量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检测的技术的总称。其特点是:(1)灵敏度极高,可测到物质的最小量在毫微克至微微克水平(10-9~10-15g);(2)特异性很强,被检物质与其同类物质的交叉反应小;(3)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很高;(4)应用广泛,用本技术检测体内各种微量生物活性物质达300多种,包括激素、抗原、抗体、蛋白质、维生素和药物等。

2.简述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放射免疫分析中标记抗原和未标记抗原对抗体都有相同的结合能力,但是当抗体的量有限时,这种结合就出现相互竞争,

彼此抑制。在一定的反应体系中,某种被

测的微量物质(Ag)与标记有放射性核

素的该种物质(*Ag)竞争限量的抗体

(Ab)。Ag和*Ag与Ab的结合量决定于

两者的浓度比例,即其反应遵循质量作用

定律。标记抗原的结合率将岁未标记抗原

量的增加而减少,是负相关关系,即未标

记抗原抑制标记抗原与抗体相结合,反

之,标记抗原也抑制未标记抗原与抗体结

合。故放射免疫分析是以竞争性结合反应

为基本原理。当反应达到平衡后*Ag与

Ab结合的复合物的量(因变量)与Ag

的量(自变量)之间所表现的竞争性抑制

的数量关系是本法定量检测的基础,这种

数量关系可由标准竞争抑制曲线(又称标

准曲线)来表示。

5. 简述放射免疫分析法与免疫放射分析

法在工作原理上的不同之处.

RIA

IRMA

竞争性抗原抗体结合反应非

竞争性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采用标记抗原采

用标记抗体

三种主要反应试剂二

种主要反应试剂

所用抗体是限量的所

用抗体是过量的

*AgAb的量与待测Ag的

Ag*Ab的量与待测Ag的量呈

量呈负相关

正相关

反应到达平衡慢反

应到达平衡快

非特异结合主要影响高剂量区非

特异结合主要影响低剂量区

低剂量区有不确定因素低

剂量区无不确定因素

第七章、内分泌系统

1、甲状腺的摄碘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1)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剂

量计算。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

退症的辅助诊断

(3)亚急性甲状腺炎或2慢性淋巴细胞

性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

(4)了解甲状腺的碘代谢或碘负荷情况,

鉴别诊断高碘和缺碘甲状腺肿。(5)用于

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和促甲状腺激素兴

奋试验。

禁忌症: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禁用。

1.简述甲状腺摄131I试验的基本原理。

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

故131I能被甲状腺摄取和浓集。甲状腺

摄取131I的量和速度与甲状腺的功能有

关。131I能发出γ射线,用甲状腺功能

测定仪可测得甲状腺在不同时间对131I

的吸收情况,以判断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2.影响甲状腺摄131I的主要因素有哪

些?

①生理因素:儿童及青春期、妊娠6周后

及绝经期。

②环境因素:沿海及山区等。

③药物因素:含碘及含溴的药物、甲状腺

素及抗甲状腺药物、激素、硫氰酸盐、过

氯酸盐及硝酸盐等。

3.简述甲状腺摄131I试验的临床意义。

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对未经治疗

的甲亢患者,其判断标准为:a.最高摄

131I率高于当地正常值上限;b.摄131I

率高峰提前出现;c.2小时与24小时摄

131I率之比值大于80%;凡符合上述a

及b或a及c者,均提示甲亢。

②甲状腺功能减低(甲低)甲状腺摄131I

速度缓慢、数量减少,各次摄131I率均

低于正常值下限。

③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摄131I率明显低

于正常,而恢复期可以偏高;慢性淋巴细

胞性甲状炎的摄131I率变化较大,早期

可正常或增高,后期多呈减低。

④单纯性甲状炎肿如青春期的甲状腺肿

或地方性甲状腺肿,表现为甲状腺摄131I

率增高,但无峰值提前,可与甲亢鉴别;

结节性甲状腺肿可正常或增高。

⑤目前甲状腺摄131I 试验主要是了解甲

状腺组织摄取碘的能力,计算投入多大剂

量的放射性131I治疗甲亢或甲状腺癌或

其他甲状腺疾病。

4.简述正常甲状腺显像表现。

正常甲状腺影像位于颈前正中,气管两

侧,甲状软骨和胸骨切迹之间。前位呈蝴

蝶状,分左右两叶,中间有峡部连接,每

叶上下长径约为4.5㎝,横径约为2.5㎝,

峡部或一叶上方有时可见放射性较低的

锥状叶影像。甲状腺内放射性分布均匀。

7.简述甲状旁腺显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原理:甲状旁腺显像主要采用减影显像和

延迟显像。减影显像是利用201Tl或

99mTc-MIBI显影所得到甲状旁腺和甲状

腺两个腺体的合影减去99mTcO4-显像所

得甲状腺影像即为甲状旁腺的影像。延迟

显像:99mTc-MIBI在功能亢进的甲状旁

腺病变组织对99mTC-MIBI清除慢于正

常甲状腺组织,通过进行早期和延迟显

像,可显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病变。

临床应用: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腺瘤和增

生,甲状旁腺腺癌的诊断和定位,异位甲

状旁腺的定位。

11.甲状腺的核医学检查方法有哪几类?

每一类各举两法说明之。

研究甲状腺的核医学方法有四类:

①反映甲状腺摄取无机碘,有机化合成,

分泌甲状腺激素等过程的方法。如甲状腺

摄131I率的测定,甲状腺显像的检查。

②反映循环血液中激素水平的方法,如血

清游离甲状腺激素浓度测定。

③反映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相互关系

的诊断指标,如血清促甲状激素浓度的测

定,促甲状腺释放激素的浓度的测定。

④反映甲状腺免疫功能状态的诊断指标,

如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甲状腺微粒体

抗体的测定。

12.试述甲状腺静态显像对甲状腺结节的

分类及其影像表现,有何临床意义。

甲状腺静态显像上甲状腺结节有四种类

型,分别为热结节、温结节、凉结节、冷

结节。根据甲状腺内放射性分布与邻近正

常甲状腺组织比较,影像表现为:放射性

浓度增高为“热结节”;放射性水平相近

为“温结节”;放射性密度减低为“凉结

节”;放射性分布缺损为“冷结节”。

四类结节的临床意义

①“热结节”:结节部位放射性高于正常

甲状腺组织,或仅结节显影或结节显影而

结节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显影,常见于自主

功能性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局

部甲状腺组织增生增厚,极少数分化较好

的滤泡型甲状腺癌也可呈现为“热结节”。

②“温结节”:结节部位放射性等于或

接近周围正常热结节组织,“温结节”多

见于甲状腺瘤,少数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慢

性淋巴性甲状腺炎也可表现为“温结节”。

③“凉结节”:结节部位放射性低于正常

甲状腺组织。

④“冷结节”:结节部位呈放射性缺损区,

“冷结节”中约有30%为恶性病变,甲

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囊性变、退行性变(出

血、纤维化、钙化等)、胚胎畸形、结节

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等均可

表现为“冷结节”。

第八章.心血管系统

1简述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异常影像有那

些类型?各表示什么临床意义?

答:(1)可逆性放射性缺损:负荷试验

显像呈放射性缺损,再分稍显像或静息显

像原缺损损部分或全部填充,是心肌缺血

的典型表现。(2)固定性缺损:负荷试验

显像和再分布显像或静息显像均呈放射

性缺损,见于心肌梗塞或极严重心肌缺

血。(3)反向分布:负荷试验显像心肌放

射性分布正常,再分布显像或静息显像呈

放射性稀疏缺损,导致原因较复杂,排除

技术因素的影响后可确诊为冠心病。(4)

花班状分布:心肌放射性分布呈散在性分

布不均匀,放射性稀疏或呈花斑状。可见

于扩张性心肌病。(5)运动试验时肺内

201T1浓聚增高,可见于左心功能一过性

低下,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多支冠状动脉

病变。

静息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原理是什

么?

答:心肌显像剂(如99mTc—MIBI

等)正常心肌细胞具有摄取某些阳离子放

射性核素的功能而显影,局部缺血或坏死

心肌的摄取能力减低或丧失而表现为放

射性减低区或“冷区”,心肌摄取该放射性

药物的量与心肌血流灌注员呈正相关,正

常心肌在运动时冠状动脉扩张,其血流量

增加3~5倍,某些心肌缺血患者在静息

状态下,由于冠状动脉的储备功能和侧支

循环形成,心肌灌注显像可无异常表

现.但运动负荷时,狭窄的冠状动脉不能

增加血流量致使该供血区表现为放射性

减低区。

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主要临床应用

是什么?

答: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心肌梗塞

的定位诊断及大小判断;冠状动脉搭桥术

及PTCA治疗的疗效预调和判断;急性心

肌梗塞溶血栓治疗后救活心肌的估计及

危险度判断;心室室壁瘤诊断;心功能判

断.

99mTc-MIBI作为心肌灌注显像的优点是

什么?

答:99mTc物理性能好,适合γ照相机系

统;99mTc物理半衰期短,发射纯γ射线;

99mTc为发生器生产,价格低廉;无肝脏

摄取,不干扰心肌显像;99mTcγ射线能

量低,为69-83keV,可应用较大活度;

不需两次注射即可完成负荷试验;制备简

单,不需加热;注射后数分钟后即可显像。

第九章、神经系统

简述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显像剂有哪

几种,共同特点是什么

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应用一类能自由

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的放射性示踪

剂,其在脑细胞的分布量应与局部血流呈

正比,并在脑组织停留一定时间,通过核

医学检查仪器SPECT或PET进行显像以

获得脑血流灌注显像。

SPECT显像剂包括:1)99mTc标记的脑

血流灌注显像剂:99mTc-HMPAO,

99mTc-ECD。2)123I标记的胺类化合物:

123I-安菲他明(123I-IMP)。3)弥散性

脑血流显像剂:133Xe,81Km。

PET显像剂包括:15O-H2O、

13N-NH3·H2O。

具备的共同特性:⑴具有穿透血脑屏障的

能力,⑵在脑中滞留足够时间,⑶具有特

定脑区域分布。

反映脑组织局部葡萄糖代谢的常用显像

剂是什么,并简述显像原理及临床应用

反映组织局部脑葡萄糖代谢情况的常用

显像剂:18F-FDG。原理:18F-FDG与葡

萄糖一样穿越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并在

脑细胞内经己糖激酶作用变成6-磷酸

脱氧葡萄糖,但其不能继续氧化,因而在

脑组织中不能象6-磷酸葡萄糖那样与

磷酸果糖激酶作用,停止其分解过程,同

时磷酸化的脱氧葡萄糖又不能很快逸出

细胞外,在脑中滞留较长时间。使用PET

测定18F-FDG的速率和数量进行脑葡萄

糖代谢显像,反映全脑和局部脑组织的葡

萄糖代谢状态。

临床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癫痫灶定位

诊断;脑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痴呆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震颤麻痹的诊断;精神疾

患的诊断和疗效观察;脑卒中的诊断、分

期、预后评价;药物滥用和药物戒断及脑

功能研究等。

简述脑梗死的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与

CT、MRI比较脑血流灌注显像诊断脑梗

死有什么优势

脑梗死的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表现为:1)

梗死部位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该放射

性减低区包括周围的水肿和缺血区,因此

常较CT显示的低密度区要大;2)梗死

区同侧或对侧局部脑组织可呈现低放射

性摄取表现,最常见的是交叉性小脑失联

络;3)梗死区周围可出现过度灌注现象。

脑梗死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脑梗死的早

期即呈现异常,而CT、MRI在发病最初

至几天内,由于解剖结构尚未发生变化,

可以表现正常,因此rCBF显像能较CT、

MRI更早地发现病灶,这种结构和功能

显像对脑梗死诊断敏感性的差别大约在

72 h内消失。因此梗死后尽早进行脑血流

灌注显像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估测,对于

临床病人的观察和处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如果能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有

帮助,如临床是否适合做溶栓治疗,则有

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流灌注显

像特点是什么?请与CT、MRI的诊断

TIA价值作比较

脑血流灌注显像发现为:受累部位脑血

流灌注减低。诊断的灵敏度随显像时间的

推迟而明显下降,TIA发作后24小时内

显像,诊断灵敏度为60%,而一周后显

像,则灵敏度下降为40%;应用乙酰唑

胺等药物介入试验,可提高该病的阳性检

出率。

由于TIA发作时间很短暂,脑组织结构

未发生改变,一般头颅CT和MRI检查

多为正常,但MRI弥散加权成像(DWI)

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可显示脑局部缺

血性改变。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rCBF)

检查可见病变部位呈现异常放射性分布

减淡或缺损区,对TIA早期诊断和治疗

决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脑灌注显像的正常影像学特点及读片要

正常影像学特点:

正常影像大脑半球各切面影像放射学分

布左右基本对称,大脑额叶、顶叶、颞叶、

枕叶等灰质结构放射性高于白质和脑室,

呈放射性浓聚区。基底神经节、丘脑、脑

干、小脑皮质等灰质结构放射性也高于白

质而与大脑皮层相近,呈团块浓聚影。枕

叶视觉皮层亦可呈高浓聚区(视觉封闭不

完善),亦说明神经细胞活动程度是放射

性分布的影像因素之一,放射性浓度较高

的部位脑细胞功能和代谢活跃,血流丰

富,局部脑血流量高。脑内白质及脑室系

统放射性明显低下。

读片要点:

影像质量,良好的图像应为脑组织各结构

清晰显示,大脑纵裂、外侧裂和中央沟等

良好分辨,周围软组织、头皮、颅板及蛛

网膜下腔放射性低。

放射性分布状态:图像中放射性分布反映

了rCBF和脑功能状态,脑皮质和灰质核

团神经元放射性分布高,白质区放射性分

布低,脑室无放射性分布。

对称性表现:是判断脑血流灌注显像的重

要标准,正常脑两侧大脑半球各结构大致

对称。

解剖标志:注意观察几个重要解剖标志,

包括大脑纵裂、外侧裂、顶枕裂核中央沟

等。

神经核团的显示:因其功能活跃,局部放

射性分布高于白质。

定位标准:采用OM线作为横断面的基

线,各层面均平行于OM线。

患者,男性,72岁,头痛半年,疑为脑

肿瘤,试想可用哪些核医学检査方法进行

诊断

脑肿瘤核医学诊断方法可从脑血流

(SPECT、PET脑血流灌注显像)、脑代

谢(葡萄糖代谢、氧代谢及氨基酸代谢显

像)、脑肿瘤特异阳性显像、血脑屏障完

整性(脑静态显像)、脑肿瘤特异亲和物、

放射免疫显像及受体显像等方面进行。

脑肿瘤血供:可使用显像剂

99mTc-HMPAO或99mTc-ECD,脑肿瘤

局部血流灌注较正常脑组织低下,显示脑

肿瘤部位放射性稀疏或缺损。也有少部分

显示脑肿瘤呈血流高灌注。

代谢显像:18F-FDG葡萄糖代谢显像通

过测定脑肿瘤代谢情况,除了对肿瘤进行

诊断和定位外,还可识别肿瘤恶性程度,

预测疾病转归。葡萄糖摄取率高意味着糖

利用的增强、肿瘤的活跃或复发。也可通

过11C-氨基酸(蛋氨酸、酪氨酸等)PET

显像,肿瘤蛋白质合成一般旺盛,可表现

为标记氨基酸在肿瘤组织浓聚。

通过亲肿瘤核素或化合物201Tl、

99mTc-MIBI、67Ga、99mTc-GH等,具

有在肿瘤组织浓聚的特性,诊断并定位。

脑肿瘤单克隆抗体及放射性受体显像剂

(如99mTc-奥曲肽等)可在肿瘤部位特

异性浓聚的特性,可用来诊断。

第十章、呼吸系统

7. 试述肺灌注显像及肺通气显像的原理

及早期肺栓塞的核素显像典型表现。

答:(1)肺灌注显像又称肺血流显像。将

略大于肺毛细管直径的放射性微粒注入

静脉,微粒随血流到达肺血管床,一过性

嵌顿在肺的毛细血管或肺小动脉内,其分

布与该处的灌注血流量成正比。在体外用

核医学设备对放射性微粒在肺内的分布

进行显像,即可得到反映肺血流灌注的影

像。

(2)肺通气显像是反复吸入密闭系统中

的放射性气体或气溶胶,待其充盈气道和

肺泡并达到平衡后,其在肺内的分布与肺

的局部通气量成正相关。在体外用核医学

设备对肺各部位的放射性分布显像,即可

得到反映肺局部通气功能的影像。

(3)早期肺灌注影像表现局部肺段性放

射性减低或缺损, 而肺通气影像正常,二

者影像不匹配。肺灌注/通气显像不匹配

(mismatch),是诊断早期肺栓塞的主要

依据。

第十一章,骨关节系统

简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基本原理。

答:1)骨组织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无机物占骨骼干重的2/3,主要成分羟基

磷灰石晶体(Ca10(PO4)6(OH)2),其表面

积巨大,使全身骨骼如同一个巨大的离子

交换柱。2)将亲骨性放射性核素或放射

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显像剂)引入患者

体内后,通过与羟基磷灰石晶体的化学吸

附或离子交换作用,显像剂积聚于骨组

织。3)利用核医学显像设备(如SPECT、

γ相机等)在患者体外探测放射性核素衰减时发射的射线,通过计算机处理,便可得到骨骼的影像。

简述全身骨静态显像的正常表现。

答:1)正常全身骨静态显像可见全身骨骼显影清晰,放射性分布大致均匀,左右相应部位基本对称。2)全身骨骼不同部位由于结构不同、代谢活跃程度不同及血流灌注不同,因此显像剂的分布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如松质骨较密质骨的血供丰富、代谢旺盛,故在骨显像图上其放射性分布强于密质骨。3)儿童及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骨骺未愈合,因此骨显像时骨骺部位的显像剂分布明显增多,高于成人。4)骨显像剂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正常骨显像时,双侧肾影及膀胱影可见。

简述全身骨动态显像的正常表现。

答(1)血流相:静脉注射古县相剂后8~12秒可见局部大血管显影,随后软组织轮廓影逐渐出现,两侧大血管和软组织显像剂分布基本对称,显影时间基本相同,骨骼部位没有或仅见少许显像剂的分布。此时相主要反映的是较大血管的通畅和血流速度的状态。

血池相:软组织先应更加清晰,显像剂分布增多,基本均匀、对称,仍可见大血管影像,骨骼部位现象剂分布较前增加,但不清晰。延迟相:谷歌现象基本清晰(t 图像表现基本同骨静态显像)

第十五章、泌尿系统

1. 简述正常典型肾图三段的名称及其生理意义

答:a段,即示踪剂出现段:静脉注射131I-OIH 10s左右开始出现的急剧上升段,此段60%来自肾外血管床的放射性,10%来自肾血管床的放射性,30%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摄取。

b段,即示踪剂聚集段:继a段之后逐渐上升的斜行段,经2-4min达到高峰,b 段上升的斜率和高度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血中摄取131I-OIH的速度和数量,主要与肾有效血浆流量和肾小管分泌功能有关。c段,即示踪剂排泄段:即b段之后的曲线下降段,其前部下降较快,后段较缓慢,代表显像剂由肾盂经输尿管入膀胱的下行过程。主要与尿流量和尿路通畅程度相关。因尿流量受ERPF和GFR 的影响,所以在无尿路梗阻情况下,也反映肾功能和肾血流量的情况。

2简述常见的异常肾图图形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答:(1)急剧上升型:a段基本正常,b 段持续上升,至检查结束是也不见下降的c段。出现在单侧者多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双侧同时出现,多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所致的双侧上尿路引流不畅。(2)高水平延长线型:a段基本正常,b、c段融合并呈水平延伸。多见于上尿路梗阻伴明显肾盂积水。(3)抛物线型:a段正常或稍低,b段上升缓慢,峰时后延,c段下降缓慢,峰顶圆钝,呈抛物线状,多见于脱水、肾缺血、肾功能损害和上尿路引流不畅伴轻、中度肾盂积水。(4)低水平延长线型:a段偏低,b、c段融合并呈水平延伸,常见于肾功能严重损害和急性肾前性肾功能衰竭,也可见于慢性上尿路严重梗阻伴大量肾盂积水。(5)低水平递降型:a段降低,无b段,只见曲线逐渐下降,且总比健侧同时的计数低。见于肾脏无功能,肾功能极差,肾缺如或肾切除后。(6)阶梯状下降型:a、b段正常,c段呈规则或不规则的阶梯状下降。见于尿返流或因疼痛、精神紧张、尿路感染等所致的上尿路痉挛。(7)单侧小肾图:其幅度明显低于另侧,但图形保持正常,多见于一侧肾动脉狭窄或先天性一肾发育不良。

3简述单侧肾动脉狭窄的肾动态影像、肾静态影像和肾图的特点

答:(1)血流灌注影像:患肾显影延迟,体积缩小,放射性活度减低。(2)肾动态影像:患肾影像出现和消退延迟,可见“倒影”征;病肾体积缩小。(3)肾静态影像:患肾影像较健侧缩小,影像模糊或不显影,如延迟影像可见患肾显示较清晰,而健侧肾脏放射性基本消退。(4)肾图:患肾呈“小肾图”型。

4.肾动态显象的原理。

答:静脉注射迅速通过型显像剂,最初5分钟内,显像剂聚集在肾实质内,利用核显像仪器得到肾实质影像。5分后随时间推移,显像剂随尿液流经肾盏、肾盂和输尿管到达膀胱,这些部位依序显影。第十七章、放射性核素治疗

简述131I治疗Graves病的原理。

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131I进入患者体内后,能被甲状腺组织选择性摄取,功能亢进的甲状腺组织摄取131I更多。

2)131I进入患者体内后,能停留一定的时间。131I在甲亢患者的甲状腺组织内平均半衰期为3~5天。

3)131I属放射性核素,其衰变时产生β射线,平均射程约2mm,可对甲状腺组织产生集中照射,使其被破坏或功能受到抑制,减少甲状腺激素的释放,达到治疗目的。

4)131I衰变时发射的β射线占90%以上,且其射程短,能量主要释放在甲状腺组织内,因此对周围组织及全身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简述131I治疗Graves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答:适应证有

1)Graves甲亢患者。

2)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或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或用抗甲状腺药物后多次复发,或手术后复发的青少年及儿童Graves甲亢患者。

3)Graves甲亢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4)Graves甲亢伴房颤的患者。

5)Graves甲亢合并桥本氏病,内科药物治疗效差,摄碘率增高的患者。禁忌证有

1)妊娠和哺乳期患者。

2)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3)严重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3、放射性核素治疗原理

是利用载体或介入措施将放射性药物高

度选择性的聚集在病变组织或细胞,或病

变组织或细胞能主动摄取放射性药物,放

射性核素发射出的射线对病变组织进行

密集照射,产生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达

到损毁或抑制病变组织,而对正常组织的

损伤尽可能的小。

甲亢危象治疗原则

使用大剂量的硫脲类药物和无机碘,抑制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β受体阻滞剂

和抗交感神经药物(利血平、胍已啶等),

减少体内儿茶酚胺的数量并阻断其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采用降低代谢的疗

法,换血疗法。透析疗法等。给氧,纠正

电解质及调节酸碱平衡,控制感染。

英译汉

element 元素

isotope 同位素

radionuclide 放射性核素

ionization 电离

excitation 激发

photoelectric effect 光电效应

Compton effect 康普顿效应

imaging agent 显像剂

dynamic imaging 动态显像

negative imaging 阴性显像

stress imaging 负荷显像

whole body imaging 全身显像

tomographic imaging 断层显像

labeled antibody 标记抗体

标记抗原labele antigen

Standard 标准品

Specificity 特异性

Precision 精密度

Accuracy 准确度

Perfectly 健全性

recovery rate 回收率

quality control 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sample 质量控制样品

increasing amounts 梯度浓度

Hapten 半抗原

甲状旁腺减影显像parathyroid

subtraction imaging

perchlorate discharge test 过氯酸盐释

放实验

thyroid blood flow perfusion imaging 甲

状腺动态显像

parathyroid double phase study 甲状旁

腺双时相显像

Plummer disease 功能自主性甲状腺

腺瘤

pheochromocytoma

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33、Pulmonary perfusion imaging:肺灌注

显像

34、Pulmonary ventilation imaging:肺通

气显像

35、Pulmonary embolism(PE):肺栓塞

36、super bone scan:即“超级骨显像”,

指双肾和膀胱不显影的骨显像,是骨显像

剂在骨组织中积聚明显增加的表现,常见

于恶性肿瘤的广泛骨转移或部分代谢性

骨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患者。

骨三时相显像:是一种在一次静脉注射骨

显像剂后,通过三个时相(即血流灌注相、

血池相、延迟相)的影像分别显示局部骨

骼的动脉血流、血池和代谢情况的显像方

法。

flare phenomenon:即“闪烁现象”,指一

些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骨转移病灶在

经过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出现病灶部位的

显像剂浓聚较治疗前更明显,而患者的临

床表现却有明显好转,再经过一段时间

后,骨骼病灶的显像剂浓聚又会消退,这

种现象称为“闪烁现象”。闪烁现象是骨愈

合和修复的表现,而不是转移性骨病的结

果。

39、bone imaging:骨显像

40、flare phenomenon:闪烁现象

41、Paget’s dis ease:Paget’s病或畸形性

骨炎

42、osteosarcoma:骨肉瘤

43、osteomyelitis:骨髓炎

44、hyperparathyroidism:甲状旁腺功能

亢进症

45、pulmonary carcinoma:肺癌

46、breast cancer:乳腺癌

47、prostate carcinoma:前列腺癌

48、giant cell tumor of bone:骨巨细胞

49、osteoid osteoma:骨样骨瘤

50、osteochondroma:骨软骨瘤

51、primary osteoporosis:原发性骨质疏

52、stress fracture:应力性骨折

53、超级骨显像:super bone scan

5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5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56、全身骨显像:whole body bong imaging

57、转移性骨肿瘤:metastatic bone tumors

58、代谢性骨病:metabolic bone disease

59、hepatic blood pool 肝血池

60、gastric emptying imaging 胃排空显像

61、.duodenogastric reflux imaging 十二

指肠胃返流显像

62、urea breath test 尿素呼气试验

63、.hepatic occupying lesion 肝占位性

病变

64、肝胆动态显像.hepatobiliary imaging

65、异位胃粘膜显像ectopic gastromucosa

imaging

66、胃食道返流显像gastroesophageal

reflex imaging

67、胃排空功能测定gastric emptying

study

68、肾外上尿路机械性梗阻:obstructive

hydronephrosis

69、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 TN

70、肾有效血浆流量:effective renal

plasma flow,ERPF

71、肾皮质显像:renal cortical scintigraphy

72、膀胱显像:radionuclide cystography

73、Radiorenogram:放射性肾图

74、Diuretic intervention test :利尿介入

试验

75、Captopril intervention test:巯甲丙脯

酸介入试验

76、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肾小

球滤过率

77、.Ddynamic renography:肾动态显像

78、Bone marrow imaging:骨髓显像

79、脾脏显像: Spleen imaging

80、Spleen imaging:脾脏显像

81、99mTc-热变性红细胞:

99mTc-heat-denatured red blood cell

82、99mTc-heat-denatured red blood

cell: 99mTc-热变性红细胞

99mTc-硫胶体: 99mTc-sulfur colloid

99mTc-sulfur colloid:99mTc-硫胶体

淋巴显像: Lymphoscintigraphy

Lymphoscintigraphy:淋巴显像

前哨淋巴结显像: Sentinel lymph nodes

imaging

Sentinel lymph nodes imaging: 前哨淋巴

结显像

Linear energy transfer:传能线密度(LET)

toxic diffuse goiter:毒性弥漫性甲状腺

肿,又称Graves病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分化型甲

状腺癌(DTC)

thyroid storm:甲亢危象

autonomous function thyroid nodule:自主

功能性甲状腺结节(AFTN)

nontoxic goiter:非毒性甲状腺肿(NTG)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细针穿刺活

检(FNAB)

嗜铬细胞瘤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反义寡核苷酸

放射免疫治疗

(完整版)核医学名解和大题重点

核医学 1反向再分布是指负荷显像为正常分布,而静息或延迟显像出现放射性缺损区;或者负荷显像出现的放射性缺损区,静息或延迟显像时其缺损区更为严重。 2?冬眠心肌:由于长期冠状动脉低灌注状态,局部心肌通过自身调节反应减低细胞代谢和收缩功能,减少能量消耗,以保持心肌细胞的存活,当血运重建治疗后,心肌灌注和室壁运动 功能可完全或部分恢复正常。 3顿抑心肌:指短时间内血流灌注障碍(2-20分钟)引起心室功能严重受损,恢复血流灌注后,心脏功能延迟恢复,恢复时间取决于缺血时间的长短和冠脉血流的储备功能。 4前哨淋巴结:是指首先直接接受原发肿瘤淋巴回流和转移的第一个或第一站淋巴结。若前哨淋巴结无转移,区域内其他淋巴结的转移可能性非常小。 5. 超级骨显像:放射性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呈均匀、 对称性异常浓聚,骨骼影像异常清晰,双 肾常不显影,膀胱不显影或轻度显影,软组织内放射性分布极低。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患者。 6 “炸面圈”样改变:骨显像图上,病灶中心显像剂分布稀疏或缺损,呈明显“冷区”改变,而环绕冷区的周围则出现显像剂分布异常异常浓聚的“热区”改变,即呈现“冷区”和“热区”同时存在的混合型图像,称为“炸面圈”样改变。 7闪烁现象:是骨转移患者治疗中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现象。恶性肿瘤骨转移病灶在经过治疗后的几个月内,因局部血供增加、成骨修复活跃和炎性,病灶可呈一过性放射性摄取增加的 显像,即“闪烁现象”,并不代表患者病情恶化,是骨愈合和修复的表现。 体外分析:泛指以离体组织,血液或体液等作为生物样本,在人体外进行的,分析样本中成 分或其含量的检测技术。具体在核医学中,它是指有别于体内进行的放射性核素核素显像和核素治疗,在体外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配体为示踪剂,以结合反应为基础,在试管内或反应杯 中进行的检测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8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 ):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9同位素(Isotope):凡核内质子数相同(原子序数相同),而中子数(N)不同的一类原子,彼此互称同位素。核素: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 10同质异能素(Isomer):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但所处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激发态的原子与基态的原子互为同质异能素。 11放射性核素: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状态的核 素。 12.放射性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射线,并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 13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 微子的过程称为电子俘获。 14内转换电子:在原子核内,当质子转换成中子后,有时原子核还处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 其将通过放射出丫射线的形式回复到基态,或把能量转给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使之脱离轨道 发射出来,这种电子称为内转换电子。 15特征X射线(characteristic X ray ):在原子核外,内层电子被俘入核内,外层轨道电

[重庆医科大学]简体诊断学小抄

若取300~450 心房上缘 可用手 当吸气 30秒至2 与许 颅内压增高 呼吸中枢抑制 如脑炎 脑膜炎 巴比妥中毒等 10mmHg

式呼吸常减弱,可有腹壁水肿,腹壁静脉显露或曲张,由于腹水而腹内压力显著增高,脐可突出而形成脐疝②触诊:可有腹壁紧张度增加及液波震颤,伴有感染时可出现压痛或反跳痛③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④听诊:肠鸣音多正常,伴有感染时间可减弱或消失,水坑征可阳性 简述生理反射的检查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生理反射包括浅反射和深反射。浅反射包括(1)角膜反射,凡直接与间接反射均消失者为三叉神经病变(传入神经);如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位病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深昏迷患者角膜反射消失。(2)腹壁反射,上、中或下部反射小事分别见于胸7~8、胸9~10、胸11~12病损;双侧上、中、下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椎体束病损;肥胖、老年及经产期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3)提睾反射,双侧反射消失为腰髓1~2节病损;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椎体束损害;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阴囊水肿等也可影响提睾反射。(4)跖反射,如拇指背伸,余指呈扇形展开,见于椎体束病损。(5)肛门反射,反射障碍为骶4~5节,肛尾神经病损。 深反射包括(1)肱二头肌反射,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2)肱三头肌反射,反射中枢为颈髓7~8节。(3)桡骨骨膜反射,反射中枢在颈髓6~6节。(4)膝反射,反射中枢在腰髓2~4节(5)踝反射,反射中枢为骶髓1~2节。 某女,38岁,患乙型肝炎12年,因腹胀/纳差2个月就诊,在做颈部体检时发现一红色小斑块,这最可能是什么?如何判断?这一红色斑块最可能是蜘蛛痣。可以从其特点上进行判断。蜘蛛痣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如面、颈、手背、前胸和肩部等处。大小不一,直径可由帽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检查时用棉签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其辐射状小血管网立即消失,去除压力后又复出现。部分病人仅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某女,28岁,因患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当她走进诊断室就诊时,请你描述你所见的患者面容。该患者呈满月面容,表现为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走进时可见脸上痤疮和胡须生长。 女性,30岁,心悸,低热,多汗,易饿,消瘦3个月,伴脾气急躁,手抖。 1.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若作眼部检查时最可能发现哪一种眼征? 双侧眼球突出。 3.为了确诊,可以选择哪些辅助检查?可以选择查血TT3,TT4,FT3,FT4,TSH明确 诊断。 体查时发现某患者(1)望诊:右侧胸廓塌陷,呼吸运动减弱。(2)触诊:气管右移,右下肺语言震颤消失;(3)叩诊:右胸为浊音,8肋间以下实音。(4)听诊:右胸肺泡呼吸减弱,8肋间以下呼吸音消失。请写出诊断及进一步检查项目。 诊断考虑阻塞性肺不张,进一步检查:胸片。 青年男性,受凉后发热,体温39℃,咳嗽,咯铁锈色痰,左胸痛,查体:左肺泡呼吸动度减弱,左下肺触觉语颤增强,叩呈浊音,左下肺可闻及管样呼吸音,请写出最可能的诊断。 诊断考虑左肺大叶性肺炎。 男性,63岁,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10年,因呼吸困难一直需要家人护理和照顾起居,晨起大便时突然气急显著加重,伴左胸痛,送来急诊,考虑诊断体检可能的发现? 诊断考虑左侧自发性气胸,体检可能的发现:视诊:左侧胸廓饱满,触诊:左侧呼吸动度减弱,左侧音震颤减弱,气管向右侧移位,叩诊:左侧过清音或鼓音,听诊:左侧呼吸音减弱。 患者女,39岁,因劳力性心悸气促6年,加重伴夜间不能平卧2天入院,既往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查体:BP110/72mmHg P70次/分二尖瓣面容,心界向左扩大,心率92次/分,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齐,心尖区S1亢进,并可闻及隆隆样舒张中晚期递增杂音。①该患者最可能有哪种心律失常?②若在肺动脉瓣区闻及递减型高调叹气样舒张早期杂音,考虑为何种杂音?其临床意义?③写出最可能的临床诊断。①心房颤动②Graham Steell杂音,常提示二尖瓣狭窄伴明显肺动脉高压形成③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心脏扩大,心功能IV级,心房颤动 患者男,43岁,因心悸、头晕伴心前区不适1年就诊,查体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递减杂音。①该患者初步诊断考虑是?还可能有哪些体征?②进一步确诊需做何种检查?1初步诊断考虑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其可能体征还包括有①脉压增大②心尖抬举样搏动,心界向左下扩大,心浊音界呈靴形③主动脉瓣区S2减弱或消失,S1减弱,在二尖瓣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④有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Durozicz双重杂音。2需做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明确诊断。

重庆医科大学历年病理学考博试题

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病理学考博试题 来源:互联网划词:关闭划词收藏 1、名词解释 biophy老化早期肝癌异位激素肿瘤肾病综合症(英文)调理素和调理化Burkitts淋巴瘤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假幽门腺化生 2、简答题 急性坏死性肝炎和亚急性坏死性肝炎的病理形态变化区别 肝硬化腹水病人大量抽取腹水后会出现什么反应,机制如何? 什么是肉芽组织,在损伤反应中的作用 写出5种COPD疾病,并说明其引起肺心病的的病理机制 调亡和坏死的病因和组织学改变的区别 3、问答题 以胃癌为例,说明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及其病理机制 解:(每题2分) 肠上皮化生、减压病、脂性肾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霍奇金淋巴瘤 (英文)交界性肿瘤、上皮内瘤变、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永久细胞、代偿性肥大 简答:(每题5分) 1、白细胞吞噬的过程及机制 2、羊水栓塞的病因、发病机制、引起猝死的原因 3、凋亡和坏死的区别 4、良、恶性高血压的区别 5、克隆恩病的肉眼和镜下表现 6、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7、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8、肿瘤异型性的形态学表现 论述: 1、说出至少五种可引起便血的疾病,并叙述其病变 2、男。56岁,发现左颈部淋巴结,说出至少五种可能的疾病,并叙述其病变 3、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分子机制 4、某人被枪弹伤及右胸至肋骨,说出可能引起的病变,转归及结局(这个记得不太准了) 1、arteriolosclerosis 2、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3、autopsy; 4、bridging necrosis; 5、pulmonary carnification 6、red neuron; 二、填空:

儿科学填空题

儿科学填空题 1、新生儿期:出生至生后28天。 婴儿期:生后至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 幼儿期:1至3周岁 学龄前期:3至6岁 学龄期:6岁至青春期开始 青春期:男13至20岁;女11至18岁;个体相差2-4岁 2、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3、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体重、生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等。 4、体重非匀速增长过程:生后第一年内前3个月体重增长≈后9个月体重增长。 关于体重公式:12个月体重(kg )= 10kg ; 1~12岁体重(kg )= 年龄(岁)×2+8 5、< 3岁,仰卧位测量,称身长; ≥3岁,立位测量,称身高。 6、身高非匀速增长过程:生后第一年内前3个月身长增长≈后9个月身长增长。 出生时50cm ;2岁-12岁身高估计公式: 年龄× 7cm+75cm 7、坐高(顶臀长):<3岁 卧位量:顶臀长;≥3岁 坐位量:坐高。 8、头围:出生34cm ;1岁时46cm ; 1岁以内前3月头围增长(6cm )≈后9月头围增长(6cm )。即1岁时头围约为46cm 。 9、胸围:出生32cm ;胸围交叉:1岁左右。以后指青春期:胸围=头围+年龄-1cm 。 10、上臂围筛查1~5岁营养状况:>13.5cm ,营养良好;12.5~13.5cm ,营养中等;<12.5cm ,营养不良。 11、体格生长等级划分:三等、五等、六等级。 三等级划分法以>为下为中、 为上、SD X SD X SD X 2-22<±+>; 五等级划分方法: 等级 离差法 百分位数法 上 >X+2SD >P 97 中上 X+(1SD~2SD) P 75~97 中 X ±1SD P 25~75 中下 X-(1SD~2SD) P 3~25 下

核医学试题库

核医学试题库一 单选题(共150 题,每题 1 分) 1.根据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置,核医学属于:( ) A.影像医学B.影像诊断医学C.放射医学D.影像医学与核医学E.以上均不对 2.有关骨显像的适应证,下列情况中不属于这个范围的是:( ) A.不明原因的骨痛B.前列腺癌,PSA>10μg/L C.临床可疑骨折,X 线阴性 D.类风湿性关节炎非活动期E.代谢性骨病 3.骨肿瘤可出现放射性缺损区的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骨转移病B.Legg-perthes 病C.骨梗死D.骨髓炎E.Paget 病 4.下列选项不是骨显像对骨转移性病变诊断优点的是:( ) A.灵敏度高B.可显示全身骨病灶C.提供放射性核素治疗的依据D.特异性高E.属无创检查 5.骨显像用于原发性骨肿瘤主要是:( ) A.良恶性鉴别B.定性诊断C.排除炎症性骨病变 D.排除外伤性骨病变E.发现多发病灶和转移性病灶 6.下列哪种显像检查不能服用过氯酸钾:( ) A.肝胆动态显像B.胃肠道出血显像C.异位胃黏膜显像D.肝血池显像E.脾显像 7.异位胃黏膜显像其显像剂是:( ) A.99mTc-胶体B.99mTc-RBC C.99mTc-IDA D.99mTc-DTPA E.99mTcO4- 8.肝脏血管瘤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 ) A.肝动脉B.肝静脉C.肝小叶中央静脉D.门静脉E.肠系膜上静脉 9.消化道出血显像正确的说法是:( ) A.显像剂必须采用99mTc 标记的红细胞B.腹部异常放射浓聚位置固定无移动 C.消化道出血经常是间歇的,检查时需要多时相摄片D.本检查仅适用于成年人 E.出血部位局灶性浓聚并可移动 10.静脉注射肝胆显像剂后可被肝内何种细胞摄取:( ) A.肝巨噬细胞B.胆管细胞C.血管上皮细胞D.肝细胞E.转移性肝癌细胞 11.肝胶体显像剂静脉注射后由肝内何种细胞摄取或吞噬而显影:( ) A.肝细胞B.枯否(Kupffer) 细胞C.胆管上皮细胞D.血管上皮细胞E.转移性肝癌细胞12.关于消化道反流显像剂,错误的是:( ) A.锝标记植酸钠B.锝标记硫胶体C.锝标记D.TPAE.高锝酸盐 13.下列药物中,一般不用于转移性骨肿瘤治疗的是:( ) A.89SrCl2 B.153Sm-EDTMP C.188Re-HEDP D.186Re-HEDP E.131I-IC 14.下列选项为放射性核素治疗转移性骨肿瘤适应证的是:( ) A.细胞毒素治疗后 2 周B.WBC80g/L C.骨显像见多处放射性浓聚 D.X 线片未见骨折E.骨显像仅见溶骨性冷区 15.下列一般不能作为肿瘤显像剂的是:( ) A.99mTc-MIBIB.99mTc(v)-DMSAC.67GaD.99mTc-DTPAE.99mTc-GH 16.关于骨质疏松诊断方法,以下方法中最为准确和常用的是:( ) A.单光子骨密度测量法B.双能X 线骨密度测量法C.定量CT D.定量超声E.X 线摄片 17.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属于:( )

儿科试题及答案

儿科试题及答案 一,名解(20分)1、早产儿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3、肾病综合征4、新生儿败血症5、心 肺复苏 二,单选题(20分) 1、小儿前卤闭合的时间为出生后() 2、正常2周岁小儿,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倍 3、在等渗失水补液时,需补液体的张力为() 4、正常小儿断母乳适宜年龄是() 5、出生后2个月内的小儿应接种的疫苗是 6、等渗性脱水时,血清钠的浓度是() 7、小儿乳牙总数的推算方法是() 8、婴幼儿最常见的贫血是() 9、小儿生长发育顺序的规律,下列哪项正确 10、小儿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最先减少的部位是 11、口服铁剂的给药时间最佳选择是() 12、急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13、给鹅口疮患儿清洁口腔应选择的溶液是() 14、治疗肾病综合症的首选药物是() 15、腹泻患儿“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其下列护理哪项不妥 16、婴儿生理性贫血出现的月龄为 17、用铁剂治疗贫血时,可同时服用 18、以下哪种先天性心脏病属右向左分流型

19、婴儿营养不良最常见的病因是 20、 2岁小儿,发热、咳嗽,气促3天,体温39?,呼吸60次/分,心率170次/分,心音较纯,面灰、唇绀、两肺布满湿罗音,肝肋下3.0cm,考虑() 三、判断题(10分) 1、婴儿服用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每日剂量为 2、急性肾炎恢复期患儿,上学的最重要指标是 3、3岁小儿常向家长执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其心理发展特征是 4、出生时已存在以后永不消失的反射包括角膜反射及吮吸反射 5、4:3:2液是2/3张含钠液。 四、填空题(20分) 1、小儿年龄分期为__胎儿_期,_____新生儿____期,__婴儿______期,__学龄前____期,______期,__学龄_____期,__青春_____期。 2、生理性黄疸指新生儿生后__2-3_____天开始出现黄疸,_4-5_____天最明显,7-14________天自然消退,早产儿可延迟___3-4____周,一般情况良好。 3、添加辅助食品的原则应遵循___又少又多_、_由稀到稠_、由细到粗、____由一种到多_的原则。 4、新生儿溶血病以ABO血型系统不合多见,其母子血型关系又以母__O_____型,子_____A或B_型多见。 5、对传染病患儿必须做到____早诊断____、__早隔离_______和_____早治疗___,并按传染病报告制度迅速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及早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病继续传播。 五、问答题(30分) 1、试述母乳喂养的优点。(4分)

核医学重点名词解释大题总结

名词解释(百分之百涵盖率) Α衰变:原子核自发放射α粒子的核衰变过程。α粒子是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的氦核He。散射:带电粒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或/和能量的过程 核素:指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及特定能态的一类原子。可以表示某种院子的固有特征。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上处于同一位置,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学特征。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而核能状态不同的核素。激发态的原子和基态的原子互为同质异能素。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成为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的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物理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说明衰变越快。 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指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和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 剂量当量:衡量射线生物效应及危险度的辐射剂量。单位为希沃特(Sv),不仅与吸收剂量有关,还和射线种类有关。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是:剂量当量=吸收剂量×射线的权重因子 最大容许剂量:经过长期积累或者一次照射以后对机体损害最轻也不发生遗传危害的剂量。全年不能超过5雷姆。 天然放射本底:指原有的放射性水平,包括宇宙射线,环境中的放射性,体内放射性。 核素发生器:用特定的洗液将母体长半衰期核素洗脱后获得短半衰期子体核素的一种装置,称为母牛。 内照射: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体,使生物受到来自内部的射线照射称为内照射 放射性免疫分析中的非特异性结合率:不加抗体时标记抗原与非特异性物质的结合率,一般要求<5~10% 放射性免疫分析中的最高结合率:又叫零标准管结合率,指不加非标记抗原时,标记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率,要求在30~50% GFR: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PFR:心室充盈期的最大容量变化速率,是目前最常用的心脏舒张功能参数 LVEF: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是专门探测体内正电子发射体产生湮灭辐射而设计的显像仪器。它克服了平面显像的缺点,所获得的图像反应人体的生化、生理、病理及功能,并能进行定量分析,能获得核医学显像中最理想的三维图像,空间分辨率好,灵敏度高且不受深度影响。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检测疗效和判断预后有很大价值。SPE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是高性能、大视野、多功能的γ照相机和支架旋转装置、计算机和图像重建软件等组成,可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数据采集,最后将获得的多幅二维投影图像,利用计算机重建软件显示出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三种断层显像,完成各种脏器的动静态显像。 时相图:在心血池影像基础上以不同的颜色和灰阶代表每一像素开始收缩的时间,构成时相图,亦称相位图。正常情况下左右心室收缩基本同步,故具有相同的灰阶和颜色,反映心肌收缩良好;心肌缺血或梗死时,病变局部时像明显延迟,灰阶或颜色与正常部位有较大差异。极坐标靶心图:在心肌灌注显像影像图中,以短轴断面自心尖部展开所形成的二维同心圆,构成靶心图。缺血区域在靶心图上表现为变黑区。靶心图与冠状动脉供血区相匹配,因而能明确责任血管之所在。 利尿肾图:对肾图出现梗阻型曲线者给予利尿剂,经一定时间再次检测的肾图称为利尿肾图。临床上主要用于机械性梗阻与单纯扩张性肾盂和输尿管的鉴别。若利尿肾图无明显恢复即仍呈梗阻型肾图则为前者,若利尿肾图改善或恢复正常为后者。 超级骨显像:是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特殊表现。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软组织分布很少,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旁亢等患者。 肿瘤受体显像:用67Ga显示肿瘤的一种方法。67Ga通过转铁蛋白受体结合到肿瘤细胞表面,然后被转运到细胞内与胞浆蛋白结合,这些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浓度通常很高。67Ga 被生长旺盛有活力的肿瘤组织摄取,而坏死或纤维化的肿瘤不能摄取,进而对活动肿瘤进行显像。

重庆医科大学 病理生理学 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 ●疾病:机体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下,因自身调节紊乱而发生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 以及内环境紊乱,并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 ●病因:能够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决定疾病的特异性。 ●条件: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诱因:能够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 ●低渗性脱水:失Na+大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 ●高渗性脱水:失Na+小于失水,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脱水貌:低渗性脱水中,由于血容量减少,组织间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间隙液体向血 管内转移,组织液减少,出现“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凹陷、面容消瘦,婴幼儿前卤门凹陷”的症状。 ●脱水热:高渗性脱水中,由于细胞内脱水造成汗腺细胞脱水,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散热 受到影响,使得机体体温升高。 ●水肿:过多的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 ●凹陷性水肿:皮下组织积聚过多的液体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 可有凹陷出现。 ●隐性水肿:全身性水肿的病人在出现凹陷之前已有组织液的增多,并可达原体重的10%。 ●超极化阻滞:急性低血钾症时,由于静息电位与阈电位距离增大而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 低的现象。 ●去极化阻滞:急性高血钾症时,由于静息电位等于或低于阈电位引起的兴奋性降低。 ●标准碳酸氢盐(SB):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即PaCO2为40mmHg,温度为38℃,血 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测得的血浆中HCO3-的量。 ●阴离子间隙(AG):血浆中为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的差值。 ●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外液H+增加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减少、pH降低 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反常性的酸性尿:一般代谢性碱中毒尿液呈碱性,在低钾性碱中毒时,由于肾泌H+增 多,尿液呈酸性。 ●缺氧:因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过程。 ●发绀:当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超过5g/dl时,皮肤和粘膜澄青紫色。 ●肠源性青紫:因进食导致大量血红蛋白氧化而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发热: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过热: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以及产热器官功能障碍,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体温 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内生致热源(EP):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够引起体温升高的 物质,本质是共同信息分子。 ●发热中枢调节介质:EP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其释放出能够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的 介质,包括正、负调节介质。 ●应激: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 反应。 ●全身适应综合征(GAS):应激源持续作用于机体,产生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 致内环境紊乱、疾病。

儿科填空题

1.头围反映颅骨与脑的发育 2.前囟出生时 1 .5~2.0 cm,其测量的方法为对边中点连线,应于12~18个月时闭和。 3.前囟闭和过晚常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和克汀病。 4.小儿乳牙生后4~10个月开始萌出,于2~2.5岁时出齐,共有20个。 5.新生儿初脱离母体,适应外界的能力较差.故此期小儿的保健要点是注意保暖,合理喂养、预防感染。 6.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有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假月经、马牙或板牙。 7.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特点: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 8.新生儿经母体获得的抗体是IgG ,其3~5 个月后消失。 9.新生儿败血症生后感染的主要途径为脐部、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 10.新生儿硬肿症硬肿发生的顺序为下肢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部、躯干,上肢。11 造成营养不良的主要病因是喂养不当和疾病因素。 12 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最先减少的部位是腹部,最后消失的部位是面部。1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主要病因是日照不足、摄入不足、需要量不足和疾病影响。 14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血钙降低,血磷明显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1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骨骼改变,头部表现有哪些方颅、出牙延迟、颅骨软化和囟门晚闭。 16.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骨骼改变,胸部表现有哪些肋骨串珠、肋隔沟、鸡胸和漏斗胸。 17.引起小儿腹泻的最常见的细菌是大肠杆菌,最常见的病毒是轮状病毒。18.小儿腹泻补液原则为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和见尿补钾。 19.小儿腹泻脱水后静脉补液,补钾浓度不超过0.2~0.3% 。 20.小儿支气管肺炎引起全身各系统病理生理变化的关键是低氧血症和高氧血症21.婴幼儿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肺泡小而数量少,肺脏含血多而含气少。 22.肺炎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固定湿罗音为主要表现。 23.生长发育必须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 24.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常选用的快速洋地黄制剂有西地兰和毒毛旋花子甙K 。 25.小儿各系统发育快慢不同: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生殖系统发育最晚。26.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四大特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度浮肿。 27、营养性巨幼性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是维生素B12 和叶酸缺乏引起。 28、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尿、水肿少尿、高血压 29.小儿风湿热的主要临床表表现是心脏炎、关节炎、舞蹈病、皮肤症状。

核医学科试题及答案(二)

核医学科试题及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 1. 核医学的英文是___________。 2. 1959年美国科学家Berson与Yalow建立了___________,并首次用于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在此基础上后来人们逐步发展到能够测定人体各种激素和微量物质。因此1977年,Yalow获得了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二. 简答题。 1. 核医学的定义是什么? 三. 选择题 1.1926年美国波士顿的内科医生________等首次应用放射性氡研究人体动、静脉血管床之间的循环时间,被誉为“临床核医学之父”。 A.卢姆加特 B.亚历山大.丹拉斯 C.卡森 D.特克尔 2.1968年美国John Hopkins医学院的Henry Wager教授确立“______”的概念,1969年开始医院的同位素科开始改名为______科。 A.同位素 B.核医学 C.放射免疫 D.核素 答案:一. 填空题:1. Nuclear medicine 2. 放射免疫分析法 二. 简答题: 1. 核医学定义: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核医学是应用放射性核素或核射线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领域研究的学科。核医学是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结晶,是理工科与医科相结合的典范。 第一章 一. 填空题。 1.有效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由于______和_______两者的共同作用,在体内的放射性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2.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三种类

型。 3.当快速运动的入射粒子通过介质时,由于受到_______的作用,运动速度突然_______,这时入射粒子能量的一部分以_______形式辐射出来,称为轫致辐射。 4.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的_______、________及______的原子。 5.母体放射性核素发射出α粒子后转变为质子数______,原子序数______的子体核素。 二. 选择题 1.下列核素中,哪一种不发射β射线? A.I-131 B.P-32 C.Au-198 D.Tc-99m 2.放射性核素衰变衰变的速度取决于____。 A.衰变常数 B.放射性活度 C.衰变时间 D.环境温度 E.比活度 3.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特性____的影响. A.受压力因素 B.受温度 C.受化学状态 D.不受任何环境因素 4.伴随电子浮获和内转换而作为跃迁的结果放出的电子称为___ A.β粒子 B.Auger电子 C.光子 D.K层电子 5.β-衰变是指母核发出β_粒子而转变为______的子核过程。 A.原子序数减1,质量数不变 B.质量数减1,原子序数不变 C.原子序数加1,质量数不变 D.质量数加1,原子序数不变 6.γ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______。Ⅰ.散射Ⅱ.激发Ⅲ.光电效应Ⅳ.弹性碰撞Ⅴ.康普顿效应 A.ⅠⅡ B.ⅢⅣ C. ⅣⅤ D.ⅢⅤ 7.1Kg受照射物质吸收1 J的辐射能量称为或等于_____。 A.Gy B.rad C.Sv D.rem 8.1Kg被照射物质吸收1 J的辐射能量即等于100______。 A.rad B.Bq C.Gy D.rem 9.带电粒子通过物质介质时,单位路径形成的离子对数目称______。 A.电离 B.激发 C.电离本领 D.电离密度 10.下列核素中,哪一种不发射β射线? A.131 I B.32 P C.198 Au D.99m Tc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2

2 Cortisol ↓ ACTH ↓ No hyerpigmentation Graves TT4 FT4↑ TSH ↓ GD or or TSAb ATD 131I β ATD TH ATD TH T4 T3 β TH GDM ( ) Somogyi 1. “ ” 2. 1) DKA HHS 2) 3) DM + ≥11.1 or ≥7.0 or OGTT2 ≥11.1

Addison 1 2 α 3 T1DM DM T1DM DM T2DM T2DM β DM 4 DKA (0.1U/kg/h) Nelson ACTH 1 ACTH ACTH 2 ACTH ACTH ACTH Hyperpigmentation( ) ACTH ↑ ACTH Cortisol ↓ ACTH ↑ ACTH stimulating test (+) Sheehan’s syndrome Cortisol ↓, ACTH ↓ No hyperpigmentation 1 α 2 β α 2 CA CA — >420umol/L >350umol/L

\ \ \ 1 2 (ChE ) MCV<80? MCHC<32% 1 2 1 2 AA SAA <15×109/L <0.5×109/L <20×109/L Aucer AML PH CML t(9,22) AML ALL Evens ITP AL 1 MICM ALL FAB L1 ( ≤12um) L2 ( ≤12um) L3(Burkitt): 2 3 — — ≥1.5 ≥100 ≤5% Auer ALL VP →VDP VDLP AML DA →HA/MA HAA APL + CML 1 2 ( ) HSCT CLL ——

儿科护理学复习题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儿科护理学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1、小儿身长增长较快, 1 岁时约为( 75; )cm,2 岁时约为( 85 )cm ,2 岁后平均每年增长为 5~7.5 ) cm 。 2、测量儿童身长时取立正姿势,双眼( ),头部( ),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 60 度。:平视正 前方;保持正直位置 3、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 )、( )、( )、( )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 与水肿的一种疾病。 3、答案 受寒;早产;感染;缺氧; 4、 婴幼儿盆浴时应关上门窗,调节室温至( )左右,水温为( )C,盆底最好铺毛巾以免 滑动。4、答案25C; 38?40; 5、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生后( 2~3 )天开始出现, ( 4~5 )天最明显,( 7~14 )天消退。 病理性黄疸一般发生时间为( 出生 24小时内 ) 6、 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有( )、( )、( )、( ) 6、答案 连续性与阶段性 ;各系统器 官发育不平衡,顺序规律 ;个体差异 7、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是( )、( )、( )、( )。 7、答案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 疸;生理性乳腺肿大;阴道流血 8、 手足搐搦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 )、( )、( ) 8、答案 惊厥;喉痉挛;手足搐 搦;惊厥 10、 重度脱水伴周围循环衰蝎时应迅速滴注或推注( ),低渗性脱水,输液速度应( ),高 渗性脱水宜慢些,否则易发生( )。 10、等张含钠液;快;慢;惊厥 11、 婴儿生后 1 周内可有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 ),常于生后( )日恢 复到出生体重。 11、答案: 3% ? 9% 7? 10 12、 病房中如发现传染病患儿应及时 ( ),患儿污物及所住病室及时行 ( ),对曾与其接触过 的易感儿应酌情作 ( )。 12、 答案 隔离或转院 ;者说 消毒处理 ; 被动免疫 13、 腹泻脱水时血钠浓度:高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 13、答案 > 150mmol/L.; v 130 mmol/L ; 130 一 150 mmol/L 14、 卵圆孔瓣膜在解剖上关闭一般为生后( )个月。 14、答案 5?7 15、 对急性心衰病情严重者应( ),等待心力衰竭控制( )周后,方可在床上适当活动。 15、 答案 绝对卧床休息; 2 16、 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是(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 )感染引起 16 、 答案 腺病毒; 柯萨基病毒 、判断题: 请把"或x 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身长的个体差异较大,若低于正常的 20%以上为异常( ) 2、 心理学家将学龄期称为“第 2 反抗期”。( ) 3、 急性肾炎患儿家中带来的食物经医务人员允许方可食用。 ( ) 4、女婴在生后 3~5 天可见阴道少量流血,连续 5~7 天消失,如出血时间延长或血量增多则应考虑 新生儿出血症。 ( ) 5、每次哺乳时应尽量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以保证吃够足量的营养素。 ( ) 9、小儿乳牙于生后( 岁; 20 )开始萌出, 于( )时出齐, 共有( )个 9、答案 6 个月左右 ;2~2.5

影像核医学试题及答案

影像核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核医学 6.阳性显像 2.临床核医学 7.单光子显像 3.放射性药物 8.分子影像学 4.放射化学纯度 9.放射性核素治疗 5.平面显像 10.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三、填空 1.核医学在内容上分为和两部分。 2.诊断核医学包括以和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和以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 3.放射性药物包括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药物。 4.99Yc m核性能优良,为发射体,能量为,物理半衰期为。 5.临床应用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和 获得。

6.核医学显像仪器主要包括、、和。 7.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受检病变部位中主要机制有:、、、、和等。 8.根据显像的部位、影像的采集及显示时间、方式、核射线的种类,放射性核素显像可分为:、、、、、、和。 9.放射性核素治疗具有、、、 等优点,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法方法。 10.放射性核素治疗常用的方法有:、 , 、等。 11.医学中常用的核素发生器有:和等。 12.分子影像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人体的、、 及变化,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进行无创、实时的,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选择题 (一)A型题 1.放射性核素治疗主要是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正电子

2.放射性核素显像最主要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俄歇电子 3.以下哪一项不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 A.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 B.动态定量显示脏器、组织和病变的血流和功能信息 C.提供脏器病变的代谢信息 D.精确显示脏器、组织、病变和细微结构 E.本显像为无创性检查 4.下面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A. γ闪烁探测器由锗酸铋(BGO)晶体、光电倍增管和前置放大器组成 B. γ照相机不可进行动态和全身显像 C.SPECT是我国三级甲等医院必配的设备 D.PET仪器性能不如SPECT E.液体闪烁计数器主要测量发射γ射线的放射性核素 5.指出下面不正确的描述 A.Roentgen发现X射线 B.Becqueral发现铀盐的放射性 C.Curie夫妇成功提取放射性钋和镭 D.Joliot和Curie 首次成功获得人工放射性核素 E.Yalow和Berson开创了化学发光体外分析技术

儿科练习题一

儿科护理学练习题(一) 一、概念:儿科护理学、围生期、生长发育、计划免疫、臀红、ORS液 二、填空题 1.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身高为()厘米,体重为()公斤,头围为()厘米。 2.一般是在()月,婴儿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 3.儿童下部量的测量方法是取()至()的垂直距离。 4.小儿会翻身的年龄是()个月,会爬的年龄()个月,走稳的年龄是()个月,双脚跳的年龄是()岁。 5.儿童乳牙萌出一般()个月,全副乳牙()出齐。儿童()岁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磨牙,既有()颗牙齿。 6.三大营养素为()、()、()。 7.婴儿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约占总热量的()、()。 8.母乳的成分在产后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可分为()、()、()、()。 9.小婴儿颅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而因腹泻至脱水前囟会出现()。 10.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分期为()、()、()、()、()、()、()。 11.新生儿期是指:()、婴儿期是指()。 12.轻度脱水补充累计损失量()、中度脱水补充()、重度脱水补充()。 13.补充累计损失量所需时间为() 14.小儿静脉补钾浓度,一般不得超过() 15.小儿补充生理需要量,所需的溶液量() 16.我国卫生部规定小儿在1岁内必须完成的五项基础免疫为:()、()、()、()、()。 17.儿科大病室设床()张、小病室设床()张,床位占地大于()平方米。床间距、床与窗台各相聚为()米。 18. 6个月小儿每日每公斤体重对热量及水的需要量是()、()。 19.足月新生儿生后()即可让母亲喂奶 20.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常选用()静脉、()静脉、( )静脉。 三、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预防儿科学范围的是() A.生长发育监测 B.儿科护理学 C.小儿生长发育和行为特点 D.先天疾病的早期筛查E预防心理疾病 2.女,5个月出生体重 3.5kg,现体重应为() A.6.20kg B.7.00kg C.8.15kg D.8.50kg E. 9.0kg 3.新生儿生长发育参数中正确的是() A.身长平均为60cm B.体重平均为5公斤 C.头围平均为38厘米 D.头长占身长的比例1/4 E.胸围大约头围 4.1岁婴儿的生长发育指标正确的是() A.身长是出生时的1.5倍 B 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C头围达到53厘米 D 头长为身长的1/4 E.有20颗牙齿 5.0.9%氯化钠80ml加10%葡萄糖80ml,张力为() A.等张 B.1/2张 C.1/3张 D. 1/5张 E.2/3张

核医学试题、试卷及答案

核医学: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放射性核素显像:利用放射性药物能选择性的分布于特定的器官或病变组织的特点,将放射性药物引入患者体内,在体外描记放射性药物在体内分布图的方法。 1.核素:指具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及特定能态的一类原子。 2.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 3.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放出某种或几种射线,使结构能态发生改变而成为一种核素者。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成为稳定的核素。示踪原理:同一性、放射性核素的可探测性。 4.放射性衰变的定义: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的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5.放射性衰变方式:1)α衰变;2)β- 衰变:实质:高速运动的电子流;3)正电子衰变(β+衰变);4)电子俘获;5)γ衰变。 6.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7.物理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8.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9.超级骨显像:显像剂分布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而肾影常缺失。 10.闪烁现象:骨转移患者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出现病灶部位的显影剂浓聚较治疗前更明显,随后好转,表明预后好转。 11.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12.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基本试剂:抗体、标记抗原、标准品、分离剂 13.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 14.甲亢时:FT3、FT4、摄I增加,TSH降低,高峰前移 15.甲状旁腺显像方法:减影法,双时相法 16.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17.非随机效应(确定性效应):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18.随机效应:辐射的生物效应的发生几率与照射剂量线性相关,不存在剂量阈值,且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19.同位素:同一元素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 20.半衰期:由于核衰变,放射性核素减少到原有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21.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的药物。 22.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制单位:贝克(Bq)(放射源强度) 吸收剂量的国际制单位:戈瑞(Gy) 剂量当量的国际制单位:希沃特(Sv) 23.ECT发射成像:反应组织器官的内能代谢和生物学信息的情况,早期反映疾病情况(射线源在受检者体内,向外部发出射线)。 ICT透射成像:反映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病变位置界限及其周边关系,其图像与分辨率高于发射成像(放射源在受检者体外,射线穿过受检者机体) 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是以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探测仪器来检测其行踪,借此研究示踪剂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代谢及其变化规律的技术。 RIA:放射免疫分析 IRmA:免疫放射分析 RIA与IRmA的比较 RIA IRmA 反应系统竞争性非竞争性 试剂三种二种 标记物标记抗原标记抗体 抗原决定簇 1个》=2个 影响高剂量反应影响低剂量反应 阴性显像:病灶部位的显像剂分布低于正常组织的异常影像(稀疏或缺损)“冷却”显像,如心肌灌注显像等。 阳性显像:病灶部位的显像剂分布高于正常组织的异常影像(稀疏或缺损)“热区”显像,如急性心梗病灶、骨骼病灶等。 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 1.辐射防护的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得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2.辐射防护的原则:1)实践的正当化;2)防护的最优化;3)个人剂量限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