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DNA分子结构练习题

DNA分子结构练习题

DNA分子结构练习题
DNA分子结构练习题

DNA分子结构的练习题

1、组成核酸的单位“

”它的全称是 ( )

A.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 B.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

C.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胸腺嘧啶核糖核酸

2、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每个双链DNA分子通常都会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每个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C、每个DNA分子的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

D.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4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40个鸟嘌呤

3、DNA分子中,稳定不变的是( )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排列

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核糖和磷酸的交替排列

4、DNA分子的一条母链上的部分碱基排列顺序已知为—A—C—G—T—,那么以另一条母链为模板,经复制后得到的子链碱基排列顺序应是()

A.—T—G—C—A—

B.—A—C—G—T—

C.—U—G—C—A—

D.—A—C—G—U—

5、某生物细胞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数占22%,那么,胞嘧啶的分子数占()

% % %

%

6、下列化合物中,不是组成DNA的物质是()

A、核糖

B、磷酸

C、鸟嘌呤

D、胞嘧啶

7、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中,在A≠C的情况下,下列哪组分式会随生物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A、C/G

B、(A+T)/(C+G)

C、(A+C)/(G+T)

D、(G+A)/(T+C)

8、决定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是

A、组成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组成DNA的碱基种类很多

C、组成DNA的脱氧核苷核酸种类很多

D、组成DNA的五碳糖种类很多

9、关于DNA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条链是平行排列

B、DNA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

C、每一个DNA分子由一条多核苷酸链缠绕形成

D、两条链的碱基以严格的互补关系配对

10、已知某DNA分子中腺嘌呤a个,占全部碱基的b,则下列正确的是()

A、b≤

B、b≥

C、胞嘧啶数为a(1/2b-1)

D、胞嘧啶数为b(1/2a-1)

11、有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有一个腺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是( )

A.三个磷酸、三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

B.二个磷酸、二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胞嘧啶

C.二个磷酸、二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

D.二个磷酸、二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尿嘧啶

12、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连接起来的( )

A.氢键 B.—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C.肽键 D.—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13、现有一待测核酸样品,经检测后,对碱基个数统计和计算得到下列结果:

(A+T)/(G+C)≠1,(A+G)/(T+C)=1。根据此结果,该样品()

A、无法被确定是DNA还是RNA

B、可被确定为双链DNA

C、无法确定是单链DVA还是双链DNA

D、可被确定为单链DNA

14、关于下列DNA片段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

15、下列哪一组物质是DNA的组成成分()

A、脱氧核糖、磷酸、核酸

B、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C、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嘧啶、嘌呤、磷酸

16、已知一条DNA分子中,(A+T)/(G+C)=,其一条单链的A占25%,G占20%,则这个DNA 互补链的(A+C)/(T+G)是。

2020年高考生物DNA的结构与复制知识点

2020年高考生物DNA的结构与复制知识点 2017年高考生物DNA的结构与复制知识点: 1、DNA的化学结构: 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 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 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 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 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 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ATGC。 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 酸链。 2、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 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 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点击查看: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3、DNA的特性: 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 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 分子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 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

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 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 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5、DNA的复制: ①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②场所:主要在DNA的结构与复制核中。 ③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 复制都无法进行。 ④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DNA的结构与复制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的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c、形成新的DNA分子。 ⑤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⑥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⑦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主要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复习重点 第一讲绪论 1、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分子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主要遗传物质-基因或DNA的结构及其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的科学。 基因工程是一项将生物的某个基因通过载体运送到另一种生物的活体细胞中,并使之无性繁殖和行使正常功能,从而创造生物新品种或新物种的遗传学技术。 2、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发展简史,特别是里程碑事件,要求掌握其必要的理由 上个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提出了的DNA双螺旋模型; 60年代,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了的乳糖操纵子模型; 70年代,Berg首先发现了DNA连接酶,并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重组DNA分子; 80年代,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 90年代,开展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模式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分子生物学进入“基因组时代”; 目前,分子生物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或“蛋白质组时代”。 3、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专业地位与作用:从专业基础课角度阐述对专业课程的支 撑作用 第二讲核酸概述 1、核酸的化学组成(图画说明) 2、核酸的种类与特点:DNA和RNA的区别 (1)DNA含的糖分子是脱氧核糖,RNA含的是核糖; (2)DNA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RNA含有的碱基前3个与DNA完全相同,只有最后一个胸腺嘧啶被尿嘧啶(U)所代替; (3)DNA通常是双链,而RNA主要为单链;

(4)DNA的分子链一般较长,而RNA分子链较短。 3、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和间接证据; 间接: (1)一种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年龄大小,功能如何,它的DNA含量是恒定的,而生殖细胞精子的DNA含量则刚好是体细胞的一半。多倍体生物细胞的DNA含量是按其染色体倍数性的增加而递增的,但细胞核里的蛋白质并没有相似的分布规律。 (2)DNA在代谢上较稳定。 (3)DNA是所有生物的染色体所共有的,而某些生物的染色体上则没有蛋白质。(4)DNA通常只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上,但某些能自体复制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有其自己的DNA。 (5)在各类生物中能引起DNA结构改变的化学物质都可引起基因突变。 直接:肺炎链球菌试验、噬菌体侵染实验 4、DNA的变性与复性:两者的含义与特点及应用 变性:它是指当双螺旋DNA加热至生理温度以上(接近100oC)时,它就失去生理活性。这时DNA双股链间的氢键断裂,最后双股链完全分开并成为无规则线团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DNA从双链变成单链的过程。增色效应:它是指在DNA的变性过程中,它在260 nm的吸收值先是缓慢上升,到达某一温度后即骤然上升的效应。 复性:它是指热变性的DNA如缓慢冷却,已分开的互补链又可能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的过程。复性的速度与DNA的浓度有关,因为两互补序列间的配对决定于它们碰撞频率。DNA复性的应用-分子杂交:由DNA复性研究发展成的一种实验技术是分子杂交技术。杂交可发生在DNA和DNA或DNA与RNA间。 5、Tm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Tm的含义:是指吸收值增加的中点。 影响因素: 1)DNA序列中G + C的含量或比例含量越高,Tm值也越大(决定性因素);2)溶液的离子强度 3)核酸分子的长度有关:核酸分子越长,Tm值越大

高一生物知识点整理: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讲解

高一生物知识点整理:DNA分子的结构 及其特点讲解 1.基本单位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脱氧核糖通过脱水缩合而成。由于构成DNA的含氮碱基有四种: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因而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它们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分子结构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具体为:由两条DNA反向平行的DNA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DNA链:由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3号碳原子与另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5号碳原子端的磷酸基团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磷酸二脂键,由磷酸二脂键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链。 ⑵5'端和3'端:由于DNA链中的游离磷酸基团连接在5号碳原子上,称5'端;另一端的的3号碳原子端称为3'端。

⑶反向平行:指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总是一条链的5'端与另一条链的3'端相对,即一条链是3'~5',另一条为5'~~3'。 ⑷碱基配对原则: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时,A与T配对、c与G配对。双链DNA分子中,A=T,c=G,A%=T%,c%=G%,可据此得出: ①A+G=T+c:即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相等; ②A+c=T+G: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的数目相等; ③A%+c%=T%+G%=A%+G%=T%+c%=50%: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含量之和相等,占碱基总数的50%; ④/=/=/=A/c=T/G:即双链DNA及其任一条链的/为一定值; ⑤/=/=1/[/]:DNA分子两条链中的/互为倒数;双链DNA 分子的/=1。 根据以上推论,结合已知条件可方便的计算DNA分子中某种碱基的数量和含量。 3.结构特点 ⑴稳定性: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使其结构相对稳定,一般不易改变。 ⑵多样性:虽然构成DNA的碱基只有四种,但由于构成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碱基种类及排列顺序多样,可形成多种多样的DNA分子。

分子诊断知识点

1、基因(gene)是含有生物信息的DNA 功能片段,根据这些生物信息可以编码具有生物功能的产物,包括RNA 和蛋白质(多数). 2、基因组genome, 指细胞或生物体一套完整的遗传物质,包括所有基因和基因间的区域(序列)。 3、基因组学genomics 以基因组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包括基因组作图、基因组测序、基因定位、基因功能分析 4、结构基因:编码RNA 或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5、基因表达:DNA 携带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给RNA,mRNA 通过翻译将基因的遗传信息在细胞内合成具有生物功能的各种蛋白质的过程 6、C 值基因组DNA 全部碱基(对)数。C 值是物种的一个重要特性常数。C 值矛盾,C 值悖论:生物体的进化程度与基因组大小之间不完全成比例的现象 7、N 值矛盾,N 值悖论:基因组中的基因数目与生物进化程度或复杂程度的不对称性 8、必需基因(致死基因)关系到生物体存活的基因。可通过基因突变实验确定必需基因。: 9、原核生物基因组1、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蓝绿藻等 10、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 序列,或是指一段DNA 序列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11、操纵子:由一组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连同其上游调控序列共同组成一个转录单位 12、质粒的分类致育质粒F 质粒)编码性菌毛,介导细菌之间的接合传递;耐药性质粒R 质粒)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性;毒力质粒Vi 质粒)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细菌素质粒编码细菌产生细菌素;代谢质粒编码产生相关的代谢酶。 13、严紧控制型拷贝数少,一般<10 个,分子量大;调节因子是蛋白质,复制受限,受染色体DNA 复制系统的控制;严谨控制机理(低拷贝原因),认为是该质粒可以产生阻遏蛋白,反馈抑制自身DNA 合成。松弛控制型拷贝数多,10-200 个,分子量小;调节因子是RNA,复制不受染色体DNA 复制系统限制基因工程使用松弛型(高拷贝数)质粒,以获得较多的基因产物。 14、质粒性质 1、质粒的转移:可以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而由一个细菌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菌细胞中,使两个细胞都成为带有质粒的细胞;质粒转移时,它可以单独转移,也可以携带着染色体(片段)一起进行转移,所以它可成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2、质粒具有选择性标记:质粒有抗药性基因、营养缺陷型基因、抗重金属盐基因等多种选择性标记 3、质粒的不相容性:质粒已成为分子克隆的有用工具,是目的DNA 的载体。载体质粒大多是在天然质粒基础上经人工构建而成, 15、质粒特点:1、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单一切口,可用以重组外源DNA;2、有筛选标记,如抗药基因等;3、插入外源DNA 后,仍能转化宿主细胞,并能复制。 16、质粒基因转移的方式1.接合作用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 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的DNA 转移称为接合作用 2.转化作用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转化作用3、转导作用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受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 转移及基因重组即为转导作用4、转染作用通过感染方式将外来DNA 引入宿主细胞,并导致宿主细胞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染(transfection) 。转染是转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DNA分子的结构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DNA分子的结构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DNA分子的结构 一、DNA分子结构 1 .DNA的元素组成和基本单位元素组成:C、H、O、N、P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由一个脱氧核糖、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组成.其中组成DNA的碱基有两类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因此形成的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 DNA分子的平面和立体结构①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碱基成对排列在内侧③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 3、DNA分子的结构特性 (l)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 (2)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时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3)特异性:每种DNA有别于其他DNA的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二、DNA复制的过程 1、复制的概念: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复制条件①模板:DNA的两条链②能量:ATP ③原料: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④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 4、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5、DNA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2)、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DNA复制的意义 DNA 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7、意义:保证了亲子两代之间性状相象。知识点拨: 知识拓展: 1、两条链之间的脱氧核苷酸数目相等→两条链之间的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数目对应相等。 2、碱基配对的关系是:A(或T)一定与T(或A)配对、G(或C)一定与C(或G)配对,这就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 3、DNA分子彻底水解时得到的产物是脱氧核苷酸的基本组分,高中语文,即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1.基本单位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

高中生物知识点:DNA分子结构及特点

高中生物知识点:DNA分子结构及特点 1953年4月25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揭开了DNA的结构之迷。沃森、克里克和维尔金斯三人也因此共同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么,DNA分子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 1.基本单位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脱氧核糖通过脱水缩合而成(右图)。由于构成DNA的含氮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因而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它们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分子结构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具体为:由两条DNA反向平行的DNA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C与G通过三个氢键相连),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DNA链:由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3号碳原子与另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5号碳原子端的磷酸基团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磷酸二脂键,由磷酸二脂键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链。 ⑵5'端和3'端:由于DNA链中的游离磷酸基团连接在5号碳原子上,称5'端;另一端的的3号碳原子端称为3'端。 ⑶反向平行:指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总是一条链的5'端与另一条链的3'端相对,即一条链是3'~5',另一条为5'~~3'。 ⑷碱基配对原则: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时,A与T配对、C与G配对。双链DNA分子中,A=T,C=G(指数目),A%=T%,C%=G%,可据此得出: ①A+G=T+C:即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相等;

高二生物知识点的总结DNA分子的结构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DNA分子的结构 课 件www.5y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788292.html, 一、DNA分子结构 .DNA的元素组成和基本单位 元素组成:c、H、o、N、P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由一个脱氧核糖、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组成.其中组成DNA的碱基有两类四种: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因此形成的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DNA分子的平面和立体结构 ①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碱基成对排列在内侧③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

3、DNA分子的结构特性 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 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时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特异性:每种DNA有别于其他DNA的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二、DNA复制的过程 、复制的概念: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复制条件 ①模板:DNA的两条链 ②能量:ATP ③原料: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5、DNA准确复制的原因: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 提供精确的模板,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 地进行。 6、DNA复制的意义 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7、意义:保证了亲子两代之间性状相象。 知识点拨: 知识拓展: 、两条链之间的脱氧核苷酸数目相等→两条链之间的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数目对应相等。 2、碱基配对的关系是: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这就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A 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 3、DNA分子彻底水解时得到的产物是脱氧核苷酸的基本组分,高中语文,即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一、名词解释: 1. 基因: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基本单位,是负载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编码具有生物功能的产物包括RNA和多肽链。 2. 基因表达:即基因负载遗传信息转变生成具有生物学功能产物的过程,包括基因的激活、转录、翻译以及相关的加工修饰等多个步骤或过程。 3.管家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组织细胞中和所有时间段都持续表达的基因,其表达水平变化很小且较少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如GAPDH、β-肌动蛋白基因。 4. 启动子:是指位于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能够与RNA聚合酶和其他转录因子结合并进而调节其下游目的基因转录起始和转录效率的一段DNA片段。 5.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协调控制单位,包括有结构基因、启动序列、操纵序列等。如: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等。 6.反式作用因子:指由其他基因表达产生的、能与顺式作用元件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参与调节靶基因转录的蛋白因子(转录因子)。 7.顺式作用元件:即位于基因附近或内部的能够调节基因自身表达的特定DNA序列。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通过与转录因子的结合而实现对真核基因转录的精确调控。 8. Ct值:即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是指在PCR扩增过程中,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荧光阈值所经历的循环数。(它与PCR扩增的起始模板量存在线性对数关系,由此可以对扩增样品中的目的基因的模板量进行准确的绝对和(或)相对定量。) 9.核酸分子杂交:是指核酸分子在变性后再复性的过程中,来源不同但互不配对的核酸单链(包括DNA和DNA,DNA和RNA,RNA和RNA)相互结合形成杂合双链的特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DNA分子结构及特点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DNA分子结构及特点 1953年4月25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 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揭开了DNA的结构之迷。沃森、克里克和维尔金斯三人也因此共同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么,DNA分子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 1.基本单位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脱氧核糖通过脱水缩合而成(右图)。由于构成DNA的含氮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因而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它们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分子结构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具体为:由两条DNA反向平行的DNA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 通过两个氢键相连、C与G通过三个氢键相连),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DNA链:由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3号碳原子与另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5号碳原子端的磷酸基团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磷酸二脂键,由磷酸二脂键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链。 (2)5'端和3'端:由于DNA链中的游离磷酸基团连接在5号碳原子上,称5'端;另一端的的3号碳原子端称为3'端。

(3)反向平行:指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总是一条链的5'端与另一条链的3'端相对,即一条链是3'——5',另一条为5'——3'。 (4)碱基配对原则: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时,A与T配对、C与G配对。双链DNA分子中,A=T,C=G(指数目),A%=T%,C%=G%,可据此得出: ①A+G=T+C:即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相等; ②A+C(G)=T+G(C):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的数目相等; ③A%+C%=T%+G%= A%+ G%= T%+ C%=50%: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含量之和相等,占碱基总数的50%; ④(A1+T1)/(C1+G1)=(A2+T2)/(C2+G2)=(A+T)/(C+G)=A/C= T/ G:即双链DNA及其任一条链的(A+T)/(C+G)为一定值; ⑤(A1+C1)/(T1+G1)=(T2+G2)/(A2+C2)=1/[(A2+C2)/(T2+G2)]:DNA分子两条链中的(A+C)/(T+G)互为倒数;双链DNA分子的(A+C)/(T+G)=1。 根据以上推论,结合已知条件可方便的计算DNA分子中某种碱基的数量和含量。 3.结构特点 (1)稳定性: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使其结构相对稳定,一般不易改变。 (2)多样性:虽然构成DNA的碱基只有四种,但由于构成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碱基种类及排列顺序多样,可形成多种多样的DNA分子。 (3)特异性:对一个具体的DNA分子而言,其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可使其携带特定的遗传信息,决定该DNA分子的特异性。

高中生物dna分子结构知识点

高中生物dna分子结构知识点 高中生物dna分子结构知识点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该基本单位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由于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因此,脱氧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很多个脱氧核苷酸聚合成为多核苷酸链。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双螺旋。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与T,C与G。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组成DNA分子的碱基只有4种,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若含有碱基2019个,则排列方式有41000种。 1.基本单位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脱氧核糖通过脱水缩合而成。由于构成DNA的含氮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因而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它们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分子结构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具体为:由两条DNA 反向平行的DNA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C与G通过三个氢键相连),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DNA链:由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3号碳原子与另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5号碳原子端的磷酸基团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磷酸二脂键,由磷酸二脂键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链。 ⑵5’端和3’端:由于DNA链中的游离磷酸基团连接在5号碳原子上,称5’端;另一端的的3号碳原子端称为3’端。 ⑶反向平行:指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总是一条链的5’端与另一条链的3’端相对,即一条链是3’~5’,另一条为5’~~3’。 ⑷碱基配对原则: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时,A与T配对、C与G配对。双链DNA分子中,A=T,C=G(指数目),A%=T%,C%=G%,可据此得出: ①A+G=T+C:即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相等; ②A+C(G)=T+G(C):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的数目相等; ③A%+C%=T%+G%= A%+ G%= T%+ C%=50%: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含量之和相等,占碱基总数的50%; ④(A1+T1)/(C1+G1)=(A2+T2)/(C2+G2)=(A+T)/(C+G)=A/C= T/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 基因: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基本单位,是负载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编码具有生物功能的产物包括RNA和多肽链。 2. 基因表达:即基因负载遗传信息转变生成具有生物学功能产物的过程,包括基因的激活、转录、翻译以及相关的加工修饰等多个步骤或过程。 3.管家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组织细胞中和所有时间段都持续表达的基因,其表达水平变化很小且较少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如GAPDH、β-肌动蛋白基因。 4. 启动子:是指位于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能够与RNA聚合酶和其他转录因子结合并进而调节其下游目的基因转录起始和转录效率的一段DNA片段。 5.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协调控制单位,包括有结构基因、启动序列、操纵序列等。如: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等。 6.反式作用因子:指由其他基因表达产生的、能与顺式作用元件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参与调节靶基因转录的蛋白因子(转录因子)。 7.顺式作用元件:即位于基因附近或内部的能够调节基因自身表达的特定DNA序列。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通过与转录因子的结合而实现对真核基因转录的精确调控。 8.Ct值:即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是指在PCR扩增过程中,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荧光阈值所经历的循环数。(它与PCR扩增的起始模板量存在线性对数关系,由此可以对扩增样品中的目的基因的模板量进行准确的绝对和(或)相对定量。) 9.核酸分子杂交:是指核酸分子在变性后再复性的过程中,来源不同但互不配对

的核酸单链(包括DNA和DNA,DNA和RNA,RNA和RNA)相互结合形成杂合双链的特性或现象,依据此特性建立的一种对目的核酸分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技术则称为分子杂交技术。 10. 印迹或转印:是指将核酸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通过一定的方法转移并固定至尼龙膜等支持载体上的一种方法,该技术类似于用吸墨纸吸收纸张上的墨迹。 11. 探针:是一种用同位素或非同位素标记核酸单链,通常是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 12.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或DNA微阵列,是基于核酸分子杂交原理建立的一种对DNA进行高通量、大规模、并进行分析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大量寡核苷酸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待测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进而对待测样品中的核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13. 基因文库:是指通过克隆方法保存在适当宿主中的一群混合的DNA分子,所有这些分子中的插入片段的总和,可代表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组序列或全部的mRNA序列,因此基因文库实际上是包含某一生物体或生物组织样本的全部DNA序列的克隆群体。基因文库包括两类: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 14. 克隆:是来自同一始祖的相同副本或拷贝的集合。 15. 载体:为携带的目的基因,实现其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 16.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DNA的特意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17.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操作(gene manipulation)、DNA重组(DNA recombination),是指采用类似于工程建设的方式,按照预先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知识讲解

D N A分子的结构知识讲 解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DNA分子的结构 【典例导悟】 【典例1】如图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虚线表示碱基间的氢键。请据图回答: (1)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__________平行;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___________。 (2)________和_______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3)图中有_____种碱基,__________种碱基对。 (4)含有200个碱基的某DNA片段中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请回答:①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_____个,C和G构成的碱基对共________对。 ②在DNA分子稳定性的比较中,_________碱基对的比例越高,DNA分子稳定性越高。 【规范解答】(1)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是反向平行的;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3)图中涉及到4种碱基,4种碱基之间的配对方式有两种,但碱基对的种类有4种,即A—T、T—A、G—C、C—G。 (4)假设该DNA片段只有A、T两种碱基,则200个碱基,100个碱基对,含有200个氢键,而实际上有260个氢键,即G—C或C—G碱基对共60个,所以该DNA中腺嘌呤数为×(200-2×60)=40个。C和G共60

对,由于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因此,G与C 构成的碱基对的比例越高,DNA分子稳定性越高。 答案:(1)反向碱基互补配对(2)脱氧核糖磷酸 (3)4 4 (4)①40 60 ②G与C 【互动探究】(1)图中的A与ATP中的A有何不同? (2)该图中的DNA片段最多可形成几种? 提示:(1)图中A为腺嘌呤,而ATP中的A为腺苷。 (2)44种。 【规律】DNA结构的“五、四、三、二、一”记忆 五种元素:C、H、O、N、P; 四种碱基:A、G、C、T,相应的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三种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两条长链: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 一种螺旋: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变式训练】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每个DNA分子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每个DNA分子中,都是碱基数等于磷酸数等于脱氧核苷酸数等于脱氧核糖数 C.一段双链DNA分子中,若含有30个胞嘧啶,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 D.每个脱氧核糖均只与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相连

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

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 型细菌:菌落 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 型细菌:菌落 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 S 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 毒性的S 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 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 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 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一转化因子 、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的思路:将 S 菌的DNA 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分别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2、 实验证明:DNA 才是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 (即: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 从变异的角度看, R 菌转化成S 菌,属于基因重组(R 菌的DNA 中插入了可表达的外 源DNA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S^DNA + DNA#

1) 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2) 如何标记噬菌体:用 被标记的细菌 培养噬菌体(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 体) 3) 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4) 离心的目的:使上清液析出噬菌体,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 5) 对照:两组实验之间是 相互对照 6) 误差分析:35S 标记蛋白质,搅拌不充分,会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升高 32P 标记DNA 若保温时间太短或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即: DNA 是遗传物质) (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四、 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 在只有RNA 的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质。 五、 小结: 细胞生物 (真核、原核) 非细胞生物 (病毒) 核酸 DNA 和 RNA DNA RNA 遗传物质 DNA D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所以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DNA 勺结构和 、DNA 的结构 1、 DNA 的 组成元素:C 、H 、ON 、P 2、 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 核苷酸(4种) 3、 DNA 的结构: ① 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 旋结构。 ② 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 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 T ; G 三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④ 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 -磷酸-脱氧核糖” 连接 4、 DNA 的特性: ① 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 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 (n 为碱基对对数) ② 特异性:每个特定 DNA 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特定的。 (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5、 DNA 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 排列顺序 代表遗传信息)。 6、 与DNA 有关的计算: DNA 勺复制】 吟 G 吗喋呻 C 胞囁症 T 胸滋聽毗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汇编

分子生物学 1.DNA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2.DNA的二级结构:指两条DNA单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三股螺旋结构以及四股螺旋结构。3.DNA的三级结构:双链DNA进一步扭曲盘旋形成的超螺旋结构。 4.DNA的甲基化:DNA的一级结构中,有一些碱基可以通过加上一个甲基而被修饰,称为DNA的甲基化。甲基化修饰在原核生物DNA中多为对一些酶切位点的修饰,其作用是对自身DNA产生保护作用。真核生物中的DNA甲基化则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有重要作用。真核生物DNA中,几乎所有的甲基化都发生于二核苷酸序列5’-CG-3’的C上,即5’-mCG-3’. 5.CG岛:基因组DNA中大部分CG二核苷酸是高度甲基化的,但有些成簇的、稳定的非甲基化的CG小片段,称为CG岛,存在于整个基因组中。“CG”岛特点是G+C含量高以及大部分CG二核苷酸缺乏甲基化。 6.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1)DNA是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 (2)DNA双链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了10对碱基,螺距为3.4nm. DNA 双链说形成的螺旋直径为2 nm。每个碱基旋转角度为36度。DNA双螺旋分子表面 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目前认为这些沟状结构与蛋白质和DNA间的识别有关。(3)疏水力和氢键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DNA双链结构的稳定横向依靠两条链互补碱基间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 7.核小体的组成: 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被称为核小体,由DNA和5种组蛋白H1,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各两分子的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八聚体的核心组蛋白,DNA双螺旋缠绕在这一核心上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核小体的核心颗粒之间再由DNA和组蛋白H1构成的连接区连接起来形成串珠样结构。 8.顺反子(Cistron):由结构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序列亦称为顺反子。 9.单顺反子(monocistron):真核生物的一个结构基因与相应的调控区组成一个完整的基因,即一个表达单位,转录物为一个单顺反子。从一条mRNA只能翻译出一条多肽链。10.多顺反子(polycistron): 原核生物具有操纵子结构,几个结构基因转录在一条mRNA 链上,因而转录物为多顺反子。每个顺反子分别翻译出各自的蛋白质。 11.原核生物mRNA结构的特点: (1) 原核生物mRNA往往是多顺反子的,即每分子mRNA带有几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 (2)mRNA 5‘端无帽子结构,3‘端无多聚A尾。 (3)mRNA一般没有修饰碱基。 12.真核生物mRNA结构的特点: (1)5‘端有帽子结构。即7-甲基鸟嘌呤-三磷酸鸟苷m7GpppN。 (2)3‘端大多数带有多聚腺苷酸尾巴。 (3)分子中可能有修饰碱基,主要有甲基化。 (4)分子中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14.tRNA的结构特点 (1)tRNA是单链小分子。 (2)tRNA含有很多稀有碱基。 (3)tRNA的5‘端总是磷酸化,5’末端核苷酸往往是pG. (4)tRNA的3‘端是CCA-OH序列。是氨基酸的结合部位。 (5)tRNA的二级结构形状类似于三叶草,含二氢尿嘧啶环(D环)、T环和反密码子环。

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的高中生物知识点

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的高中生物知识点 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的高中生物知识点 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的高中生物知识点 2019-11-23 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的高中生物知识点 掌握概念和理论方面的知识点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生物,小编搜集了这篇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的高中生物知识点解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基本单位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脱氧核糖通过脱水缩合而成(右图)。由于构成DNA的含氮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因而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它们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分子结构 DNA 分子的立体结构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具体为:由两条DNA反向平行的DNA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C与G通过三个氢键相连),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⑴DNA链:由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3号碳原子与另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5号碳原子端的磷酸基团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磷酸二脂键,由磷酸二脂键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链。⑵5 端和3 端:由于DNA链中的游离磷酸基团连接在5号碳原子上,称5 另一端的的3号碳原子端称为3 端。⑶反向平行:指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总是一条链的’5 端与另一条链的3 端相对,即一条链是3 ~5 ,另一条为5 ~~3 。⑷碱基配对原则: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时,A与T配对、C与G配对。双链DNA分子中,A=T,C=G(指数目),A%=T%,C%=G%,可据此得出:①A+G=T+C:即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相等; ②A+C(G)=T+G(C):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的数目相等; ③A%+C%=T%+G%= A%+ G%=

高三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全解:DNA分子结构

1.基本单位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脱氧核糖通过脱水缩合而成(右图)。由于构成DNA的含氮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因而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它们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分子结构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具体为:由两条DNA反向平行的DNA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C与G通过三个氢键相连),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DNA链:由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3号碳原子与另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5号碳原子端的磷酸基团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磷酸二脂键,由磷酸二脂键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链。 ⑵5'端和3'端:由于DNA链中的游离磷酸基团连接在5号碳原子上,称5'端;另一端的的3号碳原子端称为3'端。 ⑶反向平行:指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总是一条链的5'端与另一条链的3'端相对,即一条链是3'~5',另一条为5'~~3'。 ⑷碱基配对原则: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时,A与T配对、C与G配对。双链DNA分子中,A=T,C=G(指数目),A%=T%,C%=G%,可据此得出: ①A+G=T+C:即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相等;

②A+C(G)=T+G(C):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的数目相等; ③A%+C%=T%+G%=A%+G%=T%+C%=50%: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含量之和相等,占碱基总数的50%; ④(A1+T1)/(C1+G1)=(A2+T2)/(C2+G2)=(A+T)/(C+G)=A/C=T/G:即双链DNA及其任一条链的(A+T)/(C+G)为一定值; ⑤(A1+C1)/(T1+G1)=(T2+G2)/(A2+C2)=1/[(A2+C2)/(T2+G2)]:DNA分子两条链中的(A+C)/(T+G)互为倒数;双链DNA分子的(A+C)/(T+G)=1。 根据以上推论,结合已知条件可方便的计算DNA分子中某种碱基的数量和含量。 3.结构特点 ⑴稳定性: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使其结构相对稳定,一般不易改变。 ⑵多样性:虽然构成DNA的碱基只有四种,但由于构成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碱基种类及排列顺序多样,可形成多种多样的DNA分子。 ⑶特异性:对一个具体的DNA分子而言,其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可使其携带特定的遗传信息,决定该DNA分子的特异性。

DNA的结构和复制知识点总结

DNA的结构和复制知识点总结 一、DNA分子的结构 1、DNA的化学结构: ①组成的基本元素是等。 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一个和一个。 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A TGC。 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2、DNA的双螺旋结构: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是),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3、DNA的特性: ①: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 ②: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 (n为碱基对的数目) ③: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 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即是+ =50%,+ =50%。 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A1+G1/T1+C1=m,则A2+G2/T2+C2= 。 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即A1+T1/G1+C1=m,则A2+T2/G2+C2= 5、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