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浅谈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浅谈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浅谈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浅谈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

节作用

我们作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最关心的就是商品的价格。但是商品的价格总是捉摸不定,同样一种商品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价格,甚至在同一时间,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地方的价格也时常是不一样的。价值规律象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商品经济的变化和发展。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我们讲,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一定存在价值规律。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价值规律并不是商品经济唯一的规律,商品经济中有许多经济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价值规律是其基本规律。

市场机制是市场内在的主体机制。市场运用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来调节资源的配置,组织生产为经济服务。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其实质就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客观经济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其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在现时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碰到经济问题中的例子,新上市的西瓜一斤要卖到几块钱,远高于它的价值,而等到西瓜大量上市后同样一斤却只卖几毛钱,又低于它的价值,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主要是由供求不平衡造成的。我们常讲:“物以稀为贵”,西瓜在刚上市的时候供应量比较少,相对来讲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为了买到西瓜,买西瓜的人就会互相竞争,这样卖西瓜的人就会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价值;相反,当西瓜大量上市以后,相对来讲就处于一种供大于求的状态,卖西瓜的人为了把西瓜卖出去,就会互相竞争,降低价格,从而使价格低于价值。可见,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影响价格,引起价格上下波动,使商品的价格常于价值不一致。

而如名人字画,珍贵邮票等价格远高于它的价值,为什么它们的价格没有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因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要有一个条件,就是价格波动会影响供求,价格上涨会促使生产扩大,从而影响供求,使价格下降。而文物、名人字画、珍贵邮票等它们的数量往往是一定的,不会因为价格的上涨而增加,即使价格上涨到惊人的地步。也就是说,价格上涨不会促使这些商品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量,这样就不能反过来抑制它们价格的上涨,在这里能够抑制它们价格上涨的因素就是人们的购买力。

但这是商品交换存在的某种特殊现象,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某些特殊现象,就否定价值规律的存在,无论是研究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都必须以大量的普遍存在的事实作为依据。

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一定会有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我们不能消灭和改变价值规律,但是我们可以认识价值规律并利用它为我们服务。我们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价值规律,就会受到价值规律的惩罚。比如,现在国内市场上普通彩电可以讲是严重的供大于求,如果这时彩电生产商仍大势生产市场上常见的彩电,势必会造成严重亏损。这个时候彩电的生产商应该改进技术,开发新品,生产市场上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样才能立足市场。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商品经济自然也不会例外。决定商品经济运行的最基本的规律就是价值规律。掌握了价值规律,就能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进退自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就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某种商品的供求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在经常的变动之中,比如,VCD刚上市,掀起一股购买浪潮,供不应求,价格很高,可大量厂家投产后,市场上供过于求,价格又暴跌。商品时而供不应求,时而供过于求,使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发生价格背离价值并且经常波动的现象,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它没有违背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正是实现等价交换的具体形式。

什么是市场机制 2

什么是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就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指市场机制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市场机制有一般和特殊之分。一般市场机制是指在任何市场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具体市场机制是指各类市场上特定的并起独特作用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机制、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机制、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机制等。 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市场供求的变化,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是市场经济机体内的供求、竞争、价格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功能。 市场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总体功能,是经济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市场机制的构成 市场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市场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构成。 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上某种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与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变动之 间的有机联系的运动。它通过市场价格信息来反映供求关系,并通过这种市场价格信息来调节生产和流通,从而达到资源配置。另外,价格机制还可以促进竞争和激励,决定和调节收入分配等。 供求机制是指通过商品、劳务和各种社会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运动来影响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一种机制。它通过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在不平衡状态时形成的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并通过价格、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等市场信号来调节社会生产和需求,最终实现供求之间的基本平衡。供求机制在竞争性市场和垄断性市场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 竞争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为着自身的利益而相互展开竞争,由此形成的经济内部的必然的联系和影响。它通过价格竞争或非价格竞争,按照优胜劣汰的法则来调节市场运行。它能够形成企业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促进生产,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实惠。 风险机制是市场活动同企业盈利、亏损和破产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机制,在产权清晰的条件下,风险机制对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理解一般意义上的市场机制 撇开市场的社会属性,一般意义上的市场机制作为市场一种特有的自我调节方式,自市场产生以来,它始 终存在并发生作用,只是由于市场性质的变更及各种外在制约因素的不同,其作用的范围和程度在不同时期是有区别的。为了更准确和全面地理解一般意义上的市场机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市场机制是市场三大基本要素互相结合、互相制约的一个循环运动过程。 马克思曾深刻论述过构成市场的物质内容是供求。即商品供应与商品需求。商品供求是互相对立、统一和运动着的。市场机制作为市场特有的调节方式、调节功能和特殊的运动过程,首先离不开供求这个基本要素。但供求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其运动局势和双方的变化直接受市场价格及市场竞争状况的制约。因此,构成市场机制运动的三大基本要素是价格、供求、竞争,不论市场性质、规模、范围如何,这三大直接要素不会变。这三大要素的组合及交互运动正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平均利润率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共同作用于市场的结果。市场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转化形态和实现形式处于一种运动状态,它与价值不是机械的等量,相反在供求、竞争等直接要素的制约下,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在时间、程度、方向上与价值有一定背离。价格直接影响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利益。市场价格总是首先摆在市场活动参与者的面前,微观单位的市场经济行为一般先都要考虑价格。正因为如此,有的人仅看到这一点就片面地认为市场机制“就是价格机制。” 价格牵动着市场活动参与者的行为。但由于供求的变化,价格或一时高于价值,或一时低于价值,商品价值正是这忽高忽低的干劲十足,趋向自我平衡的现实。这种现象,就是市场机制要素交互运动的奥妙所在。由于价格受供求的变动,市场活动参与者不断调整自己的市场行为。买者与卖者之间、买者之间、卖者之间又根据市场价格状况的变化,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展开了多形式的竞争,竞争又会引起供求的变化。这样,就形成了“价格——竞争——供求——价格”三个要素互相组合、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的一种循环过程。即价值规律通过市场竞争强行得到贯彻,并继而调节供求关系;供求关系的变动又反过来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动,这就是一般意义上市场机制运动过程。价格是这种循环的标志,价格的变化既是上一次市场机制要素循环运转的结束标志,又是下一次新的循环运转的开始,如此周期循环,实现着市场运动的

市场经济的结构及一般规律

市场经济是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并在出现了权利本位、契约自由、法人制度等重要的法权关系和法治状态的情况下正式形成的。从封建专制体制下的义务本位进展到权利本位,重视人权、自由、民主、平等,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伟大进步。 权利本位、契约自由是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法治条件,也是市场经济对法律之需求的深厚基础和源泉。它们并通过民事责任制度中的过错责任原则而得以强化,使对个人人格的绝对尊重和个人意志的充分自由成为市场经济自由发展的宽阔天地。近代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还得益于法人制度的产生和确立。因为生产要素商品化,法人以商品交换为纽带形成交换关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法人制度有利于确认和保护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有利于确认和维护市场经济关系中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它把法律的保护领域和规范范围从经济活动中的自然人个体扩大到社会组织及其行为,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市场机制的社会化程度和进程。 健全法制体系和完备法律手段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有机构成。法律对经济运行不仅起着规范和保障的作用,而且起着调节、引导、组织、管理、预测等作用,它为市场交易行为和整个经济发展提供一种稳定、明确、普遍的准则和模式,提供一种平等、自由、公正、公开的空间和条件。这正是市场经济发展所极为需要的。因为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规律即价值规律所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以及商品交换的等价原则和竞争机制决定了商品和市场都是"天生的平等派",都是自由、民主的载体,都要求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而且市场经济最需要有序化运转,任一方面和环节脱序,都会造成交易行为和经济运行的紊乱。只有法律才是保障经济有序化的最权威的武器,因为法律权威为全社会所共识,法定的权利为全社会所共享、法律规范也必须被全社会所普遍遵行。 市场经济具有二重性,既具有利益原动力和竞争机制所驱使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和价值规律所蕴含的一定自我调节能力;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等非有序化倾向和强调本位物质利益的消极方面,容易滋生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因此,适度的计划调控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也是应当的,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所不可缺少的。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关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政府对市场事务的直接干预越小,政府机构的职能越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就越高。法治经济需要有限的政府权能和受控的政府行为。计划调控和市场调节,二者纵横结合,成为市场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经济法治运作中的两翼。 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市场领域和规模都空前扩展,市场机制也更加成熟,而且国家调控手段也相应完善,尤其是法律手段和法治条件被予以高度重视和强化。 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主要呈现五种模式:(1)美国模式,人称"分散型的市场经济",有的又称为"宏观需求干预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微观经济由市场导向,政府通过法律条文和执法程序来保证市场竞争,同时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这样,投资者就敢于冒风险、把资金投入高科技产业,资金流动也比较灵活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2)英国和北欧等福利国家模式。企业和家庭由市场维系,政府作为第三者调节社会福利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3)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微观经济自发调节;宏观关系政府控制,实行"尽可能多的竞争,最必要的计划"。同时实施提供社会保障、社会公正和社会进步的社会福利政策,但它们都不能妨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展,主张使带来效率的市场和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结合起来。(4)法国的指导性计划模式。生产和交换等由市场组织;由政府制定中长期规划进行指导。(5)日本的国家发展导向模式,或称为"协调型的市场经济"或"社团市场经济"。注重经济关系的协调与和谐,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前提下,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进行引导,限制过度的市场竞争,并与企业巨头紧密协作实施指导性经济计划,着力解决宏观经济体制的互相约束与彼此协调。 可以看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市场机制或是国家的宏观调控都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如何使市场机制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机契合,只有靠法律,关键是实行法治。经济调控手段法制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法律手段是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的基础和效力依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思政作业)—价值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时间:2011年8月末 地点:信阳息县城郊水果蔬菜市场、城郊乡部分村庄 调查对象:某一经营蔬菜批发零售的老板、部分家庭主妇、一位大学生、一位专门经营蔬菜种植的菜农 调查范围:与市场关系比较密切的人群(人员范围)、息县县城及附近地区(地域范围) (具体事例、数据、理论分析、展望、对策、建议、调查手段、过程、分析结果)秋季一到,我县的农村居民又要张罗着买蒜种了,以期自家有一些新鲜蔬菜,方便日常食用。据调查所得,我县去年大蒜价格持续居高不下,达到每斤6元之高;事实上,该现象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普遍,其主要原因是2009年冬季持续低温冷害导致大蒜产量大幅下降而人们的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再看今年,市场上的大蒜已是每斤0.8元的低价了。明明今年大蒜的质量普遍比去年好的太多,为什么不能如去年一样卖个好价钱呢?这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交换价值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大蒜的价格会在一年内迅速回落,而不是持续走高了。在我县市场上,去年出现大蒜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市场上的大蒜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大蒜供应不足,而需求不减,买者同买者就会竞争,从而使价格高于价值;而今年大蒜供应量足以满足市场需要了,甚至过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为了尽快出售自己的库存大蒜,避免其因为库存损耗(如:大蒜变质、脱水而减重等)使成本增加,卖者同卖者就会竞争,从而出现了今年价格低于价值的情况。可见,供求关系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下波动。其实反过来,价格的上下波动也会影响供给和需求。还是以大蒜为例,当大蒜的价格高于价值时,人们看到经营大蒜有利可图,于是很多蒜农加大了大蒜的种植量,甚至有的人舍本业转而种大蒜,导致大蒜生产量增幅较大,使市场的大蒜供应处于饱和甚至过饱和状态,改变了供求关系,导致大蒜价格下降;当大蒜的价格低于价值时,蒜农盈利空间变小甚至亏本,为了获利,他们就会减少或停止大蒜的生产,这样一来,下一年大蒜的产量就会下降,从而改变供求关系,导致大蒜价格再次上涨。这就是为什么大蒜的价格会上下波动、有起有落了。 众所周知,一辆自行车,它的价格再贵,也不会贵过一辆轿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俗语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了。用经济学的语言说,就是生产一辆自行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远低于生产一辆轿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那么轿车的价值量远高于自行车。交换价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我们再看大蒜的情况。据一位农民介绍,每亩地大约需要大蒜蒜种300斤,一斤蒜种正常价格在1元左右。加上耕地、购买地膜、浇水、施肥、田间管理等各种费用加在一起再加上人工成本,2009年以前每亩地的成本大约900元。但是,2009年以来,蒜种价格猛涨,仅此一项就比2008年翻几番,又加上化肥、地膜等产品的价格也不断上涨。所以,2009—2010年蒜农投入的成本比往年大幅上涨,达到约1700元。而由于2009年末—2010年初气温持续偏低,大蒜越冬期长,蒜苗返青推迟,生长缓慢,直接导致成熟期推迟了大约半个月,同时也对大蒜的单产造成了很大影响,由以前的亩产约1200公斤降为亩产1000公斤。付出的成本多了,得到的产品少了,由于2009—2010年全国普遍如此,2010年生产大蒜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上升了,大蒜的价格是以价值量为依据,这也就是为何2010年的大蒜价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高一《思想政治》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主要阐述了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内容,属于商品经济的一般知识。这一课实际上是经济常识的基础课、入门课,内容十分重要,但却比较抽象,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但却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本框是第一课的重点之一,因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作为一只“无形的手”始终贯穿在商品经济中,只有对它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有形的手”,从而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正确认识。 2.教学目标 : 在知识方面: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知识目标为:一是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二是分析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在能力方面: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在觉悟方面:通过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基本规律的分析,让学生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最终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提高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自觉性。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况及课文的内容,我认为讲授本框时,应把重点放在“价值规律的内容”上。之所以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只有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才能真正掌握价值规律的实质,懂得价值规律的作用。 本框的难点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按等价进行交换的商品很少,不等价交换到处都是,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经济学研究的是现象背后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要抓住本质的东西,舍弃非本质的东西,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决非易事。 4.教学模式: 美国着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告诉我们:“有效地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出发点,也是教与学的归宿。因此,我采用目标教学模式,分五个环节,即确定目标,展示目标,实施目标,检测目标,矫正目标。实行分层次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展示目标。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可以为教师定下一则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

(完整word版)第二章:市场经济和市场机制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市场经济与市场机制 主讲:许旭红 一、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即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形式。不存在没有市场的商品经济,离开市场,商品经济无法运行。 但商品经济并不等同于市场经济。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但直到封建社会末期才有市场经济萌芽。从最初的市场经济萌芽,经过发育、发展到逐步完善的过程,才发展现代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 其一,生产要素市场化。不仅产品作为商品实行市场交易,而且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也作为商品实行市场交易。 其二,市场调节要素资源配置。不仅有商品市场,通过市场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而且存在要素市场,通过市场调节要素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 由此可见,不是一有商品经济就有市场经济的,只有当商品经济关系发展到全社会,整个国家或整个地区的总体经济而不是局部经济受市场调节,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时,这种经济才能称为市场经济。 二、资源及其配置问题 (一)资源的经济学定义 资源是指人们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等经济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是稀缺的,而社会对资源的需求却是无限的。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一切时代和社会。正是由于这种稀缺性,社会必须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根据资源的不同用途在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即资源配置。 (二)资源配置及其目标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生产性资源(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使用。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各种有限的资源,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问题,由此而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按比例配置社会资源是一切社会化生产的共有的规律。马克思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然性,绝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所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是一个客观规律,是自发地由市场调节来实现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还是自觉地通过计划调节来实现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不过是这一客观规律借以实现的不同形式。 马克思将经济资源资源配置包括宏观资源配置与微观资源配置两个层次。宏观资源配置是指社会生产性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分配和使用;微观资源配置是指资源在企业内部的配置。 资源配置具有明确的目标,这就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或最有效率,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终审稿)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等基本概念。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 2.能够运用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换问题。能够运用价值规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的、普遍的经济现象。 3.进一步熟悉和领会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科技意识,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引发的商品交换比例的变化、价值规律的实现(等价交换的实现)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的含义 ▲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的产生时间: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人类社会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而出现。

3.商品经济产生与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经济的内容: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总和。 5.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商品经济发展至今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占统治地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新型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关系 ▲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 ▲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区别和共同点.(略) ▲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是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生产.;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是先有商品生产,后有商品交换. ▲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 商品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只存在于流通领域,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则成了消费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为什么市场经济更容易遵循经济规律

为什么市场经济更容易遵循经济规律 李义平 2013年08月07日08: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类经济发展史表明,如果人们遵循经济规律,行为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经济就持 续健康发展;如果违背经济规律,或迟或早必然遭到经济规律的惩罚。进一步观察还可以 发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程度与实行什么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容易遵循 经济规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更可能违背经济规律。其原因就在于经济规律更容易与市场 经济体制相协调,而不容易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协调。 从规律本身的特点来看,规律深藏在现象的背后,在无数偶然中展示着必然,在无序 中潜藏着有序。所谓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可谓一语中的。没有“自发”就没有价值 规律的作用,去掉“自发”就阉割了价值规律最基本的东西。逻辑和历史都表明,人们一 开始认识的只是事物的现象,常常只有在事后才能感觉到规律的存在,特别是在遭到规律 惩罚的时候。 从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来看,它为遵循经济规律提供了体制基础。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就是通过市场价格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引导资源的流向。在 市场经济中,分散的个体无力左右经济大势。分散个体的不能“支配”,使其只能顺应, 只能在市场价格的诱导下,根据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各种要素价格的比较进行经济活动。 这自然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于是在冥冥之中符合了经济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经 济规律是强大的,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生动地写道:“在交 换者看来,他们本身的社会运动具有物的运动形式。不是他们控制这一运动,而是他们受 这一运动控制……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关系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 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力量居于支配地位,计划者的意志和强制无处不在。在市场 经济中个体左右不了大局,只能作出自己的选择;在计划经济中计划者则强大到可以支配 和控制一切,规律似乎可以被任意利用。然而,实践表明,计划者还是力不从心,因为计 划者的知识和信息是有限的。在计划经济中,虽然人们也提出自觉利用价值规律,但从自 觉利用到主观唯心主义仅有一步之遥。所谓自觉利用,就是把价值规律作为手段,就是人 为地设定价格支持某个产业或抑制某个产业,达到某种设定的目的。这种做法从一开始就 违背了价值规律,从而违背了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计划经济体制为知识有限者提供了支配 一切的体制基础。从实践来看,正是这种事无巨细的支配,压制、扭曲了经济规律发挥作 用的空间。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结果却以违背价值规律而告终。计划经济体制被淘汰,就 是因为它违背规律、效率低下。 我国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目前正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路径依赖,计划经济的思维和行为仍然存在。有的人依然看不上市场的“自发”,试图取消市场机制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利与弊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利与弊 摘要: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价值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等价交换这一客观规律。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这里价值规律仍然发生作用。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同商品经济相联系的经济条件已与资本主义制度下大不相同,因此,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程度和形式也和资本主义制度下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①对社会主义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不仅要受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支配,而且也要受价值规律的调节。价值规律对生产的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杠杆来实现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安排和贯彻计划时,必须利用价格杠杆,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作用。 ②对商品流通也具有调节作用。 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同一个经济过程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表现,两者是紧密联系着的。价值规律调节商品流通,是通过价格机制对商品需求的变化贯彻其作用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消费资料价格的降低或提高,在劳动者购买力既定的条件下,会极其灵敏地影响需求的变化。生产资料需求变化的弹性虽然较小,但是价格的变化也会对生产资料需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需求调节价格,价格也调节需求,并相应地也调节生产。 ③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的科学依据,它对于督促社会主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必须充分利用价值、成本、利润、税金等经济杠杆,来确定企业对国家的经济责任和国家考核企业的标准。只有依据价值规律,才能规定有科学依据的价格,使社会主义责任制有合理的衡量赏罚的标准,从而有效地督促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不论对于同一生产部门的不同企业或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企业,反映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合理价格,都是督促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和正确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手段。 而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才能达到节省劳动耗费而实现效益最大化。所以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正确理解价值规律就必须深化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新认识 首先,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其次,以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标准,制约或节省劳动耗费。 再次,就同行业各企业来说,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精华版)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试题: 价值规律的基本资料是什么? 答案: 价值规律的基本资料是: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解析: 价值规律的基本资料: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相关题目】 价值规律的基本资料包括。 选项A、价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选项B、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选项C、商品交换的比例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 选项D、商品交换务必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选项E、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 价值规律的基本资料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选项E,价格决定于价值,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相关阅读】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善,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务必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实行等价交换。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发生主要是商品生产技术的比较,优胜劣汰,以此不断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其表现形式是市场供求影响商品价格,商品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其优胜劣汰、促进生产力发展作用,不论在私有制社会还是在公有制社会,只要有商品经济,都发生作用。 基本资料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 交换原则 ①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生产者总想提高价格,而消费者又想降低价格,所以在长期的市场交换中,必然构成等价交换的趋势。 ②在商品交换中,如果一方总占便宜,另一方总吃亏,那么这样的商品交换是不能持续下去的。 客观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务必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在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衡量,表现为价格。价值规律所要求的等价交换,也就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就应与价值相符。价值规律的这一客观要求,作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支配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运动,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刺激着商品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败。 实质比较 实际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是偶然的,不一致却是经常发生的。这是因为,商品的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发生变动。 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务必等价交换这一客观规律,对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起着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自发地调节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也就是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是什么?基本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价值,不是指每一次交换都相等,它只能存在于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如何建设我国的民主政治?①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②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 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④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为什么我们要反对台湾独立?①领土和主权是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主权对外具有独立性。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容分割。中国拥有对台湾的主权自古以来就没有改变过,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②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关系到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民主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维护国家统一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③所以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都要坚持反对。(结合上两题试一试为什么说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最敏感问题?) 为什么要实施依法治国方略?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②有利于国家权力真正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④有利于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⑤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如何推进依法治国?①始终坚持党的领导;②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立法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依据);③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④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⑤要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⑥要切实做好普法工作,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⑦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为社会保持良好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考研政治马原考点: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总结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商品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 (4)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本质上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5)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价值的物品可以有使用价值,但这只是普通的使用物品,而不是商品。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由劳动二重性决定。劳动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两方面。 (2)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1)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 (2)商品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商品价值的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是按劳动时间来计量的。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它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5)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包括: 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③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6)商品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5、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以及货币形式。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商品经济规律2

(一)商品经济基本理论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 关系:(1)区别: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②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③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体现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体现了生产关系。④只有商品才有价值,并非只有商品才有使用价值。⑤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说明了为什么要交换;不同商品价值相同,说明了为什么能交换。 (2)联系(统一):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交换的根据和基础。 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一般等价物) ①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金银≠一般等价物≠货币 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商品流通) 判断货币职能是考查的重点。⑴从是否需要现实货币来看: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而其他均需现实的货币。⑵从是否能用纸币替代来看:纸币可以代替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但不能代替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只有某种纸币具有世界货币职能。⑶从关键词来看: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汇,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词汇,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词汇,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等词汇。特别注意:在银行存款不是贮藏手段 ) 4.金属货币与纸币(关系见优化P 5 (1)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分别对应卖方和买方市场)见优化P 5 联系:略 区别:①表现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则表现为物价的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②原因不同③后果不同④实质不同⑤解决办法不同:抑制通货膨胀主要运用紧缩的货币

对价值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客观的存在并发生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1.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在供求影响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后者是前者的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是价值规律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实现的。也就是说,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质上是价值规律发挥调节作用、刺激作用、优胜劣汰作用的结果。 价值规律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商品经济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商品进行生产和交换,在此过程中必然产生商品的供求关系的复杂多变,出现商品价格的忽高忽低,而商品价格和供求之间是一种双向制约的关系,这就必然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重要资源(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价值规律这一作用实际上是使生产资料等资源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合理有序的流动配置,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广大商品生产者的最重要意义就是: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所以各个商品生产者必须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合理有效的安排本企业内部的资源,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从而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获得额外收益,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价值规律这一作用实际上是使生产资料等资源在本企业内部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由于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各不相同,生产条件好、经营管理水平高的生产者,其市场发展潜力大,后劲足,能够不断地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会不断地因优取胜。反之将被淘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行业、同部门

关于价格机制及价格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作用

关于价格机制及价格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作用,为什么不同流派有产生争论与分歧?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争论与分歧的关键在哪里?你更赞成哪派观点?你有不同于他们的观点吗?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它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机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节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敏感、最有效的调节机制,价格的变动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商品供求关系变化;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又反过来引起价格的变动。价格机制在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多方面的调节作用:调节生产和投资的方向及规模,即调节资源的配置;调节商品供求关系,调节消费需求方向和结构;调节收入分配;调节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 我认为由于各流派学说对到底应采取市场调节还是政府干预存在不同理解和主张,有的认为应坚持市场自由调节,有的认为应进行政府干预经济,还有的认为应把两者结合起来。此外,不同学派的假设中市场是否是完全竞争的也会影响其对价格机制的看法。 新古典主义模型和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之间的关键性分歧在于对待价格确定行为上。 新古典主义支持自由巿场经济,个人理性选择,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以边际调节来实现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价格机制是一切调节的原动力,从而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总之,他们十分强调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认为经济发展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实现均衡发展。 新凯恩斯主义: 与价格接受者(他是新古典模型的主角)形成对照,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假定制定价格的是垄断企业,而非假定是完全竞争企业。新凯恩斯主义是认为经济中有一定垄断力的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菜单成本的存在阻碍了厂商调整价格。菜单成本的存在使得名义价格水平有了粘性。在价格粘性的条件下,当总需求冲击使得价格偏离利润最大化水平时,只要存在着微小的价格调整成本,垄断企业就可能宁愿维持错误的价格不变,并且这种价格刚性还将导致远比菜单成本大的多的社会福利损失,经济中就会出现大的波动。在此作用下,货币不再是中性的,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政府应采用矫正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对经济运行发挥作用。 我赞成新凯恩斯学派的观点。因为这与现实情况比较相符,多数情况下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信息也经常不对称,因而垄断厂商常常是价格的决定者,价格是粘性的,调整是缓慢的,易导致较大的社会福利损失,所以政府应对经济进行干预,以保证其平稳运行。而不像新古典主义所说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虽然市场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任其发展也会导致很多问题,所以国家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王琳s132520074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重点: ⑴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⑵等价交换原则; 难点: 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⑵等价交换原则; 素质要求: 1、知识方面: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2、能力方面 通过分析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 使学生懂得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必须自觉地遵循价值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重点的解决办法: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我国正在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只有对价值规律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正确认识。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 对价值规律应明确以下几点: (1)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3)价值规律的客观性; 难点的解决办法: 等价交换的原则怎样贯彻?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靠直观教学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对一些现象的分析,运用抽象思维的方法才能认识清楚。 要讲清这个问题,应教给学生看问题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按等价进行交换的商品很少,不等价交换到处都是。但应该看到经济学研究的是现象背后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在研究过程中,要抓住本质的东西,舍弃非本质的东西。否则,科学研究就无法进行。在知识上,要依次讲清以下几个问题: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在货币出现后,应表现为价格和价值相符;价格和供求之间的关系。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示意图进行,也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 复习旧课 提问上节课复习题(1)~(3)题。 导入新课 通过商品、货币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商品及其属决策,商品的价值量决定,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纸币等方面的知识,那么,我们又怎样认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呢?例如,新上市的西瓜要卖几元钱一斤,而大量上市后则几角钱一斤;冬春大棚里种的菜价格昂贵,夏秋大田里种的菜就便宜得多;每到春节前夕,果蔬鲜品价格要比平时高2~3成,甚至一两倍;为什么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一下子冒出的那么多冰箱、彩电厂家,现在有的已销声匿迹,90年代以来纷纷上马的空调、V C D厂家也会重蹈覆辙吗?如此等等。透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