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开阅读2009年江苏历史卷的特点分析与2

公开阅读2009年江苏历史卷的特点分析与2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2009年江苏历史卷的特点分析与2010年高考备考策略

泰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徐明

2010年江苏高考命题将会进一步紧扣考纲所列的考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贴近课改,贴近学生,运用“新材料、新情境”,贯通古今,关联中外,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回顾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仍是以《考试说明》范围内的知识为依据,命题者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和考查内容的平衡问题,考点的选择服从命题的需要;在试题设计上借助于丰富的史料,以独到的视野和角度,从关键细节设置问题,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在多大程度上领悟了应掌握的史实,做到知识源于教材,考查高于教材,这不仅有利于解决江苏“一标多本”的矛盾与问题,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科素质和潜能,能够较好地鉴别考生的学科素质的差异,充分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考试评价原则。总的说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进一步强调对试题材料的分析,把细节作为阅读材料的突破口

材料型选择题在以前的高考中已涉及颇多,09年更突出了历史学科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基本特点。选择题基本上都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但问题的关键是,由于09年的考题以材料的某个细节作为题眼。如第5题,“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学生要了解这是场什么运动,必定先要找出关键词如“基督教国家”,由此想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教义中提到过利用基督教,进而得出答案。

2.重视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

命题者以全新的视野和角度,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在多大程度上领悟了应掌握的史实,从而提高了试题的灵活性。一是个体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如《辛丑条约》的内容一直是学生难以掌握和应用的内容,一般学生能记住内容要点就很不错了,试卷的第8题不是直接考《辛丑条约》的内容,而是从驻华北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与《辛丑条约》的内容联系起

来,命题人对试题切入点的把握可谓是煞费苦心。二是对历史发展过程特征的理解和运用。如选择题第6题,把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发展特点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相类比。如果学生单纯地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就无法全面地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无疑是增加了思维的灵活性。由此可以看出,在能力方面,全面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次的考查目标,加大了能力的考核,单纯考课本知识记忆的少,对知识识记层面的考查也是通过对知识的运用来考查。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较宽的知识面,而且有比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3.重视对历史事件影响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的把握

一是准确性,如第2小题三省精细分工的作用一题,有些学生认为三省的设立是对相权的剥夺,这就说明有的学生对三省制度特点的准确性把握不够,三省制的特点是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来保证君权的独尊。又如第13题古代雅典实行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的影响,实行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与公民大会的决策如何没有关系。

二是全面性,如第18题,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的客观作用,如果仅囿于课本内容的理解,他们只能选择增加就业机会和刺激消费需求,但我们也要懂得,政府兴办公共工程,必然会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又如第20题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四个选项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或存在的弊端。由于有的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作用认识不全面而不能理解为什么要选“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因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劳务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就成为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的重要因素。

4.主观题的设问倾向于对学生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

历史主观题既注重对各种文字或图表形式的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又更加重视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方法的考查。09年的试卷材料精干,文字阅读障碍不大,设问也紧扣材料。但是首先它不仅要求考生具有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要求考生能根据材料内容论证问题的观点。如明代江南士大夫一题就不仅要求考生答出江南士大夫致富的途径和江南社会风气的变化,还要论证试题中学者的观点。其次是试题不仅要求考生思考材料中现象产生的因素,还要通过分析史料,对不同学者的研究视角进行认识和评判。如我国婚姻观的变化一题,试题不仅要求考生分析近代以来人们婚姻态度的变化及原因,还要求分析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并要求学生对视角的不同进行认识。可见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拔高到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能力的层面上来了。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多元史观去分析历史问题,得出历史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对历史的解释是受到一定的历史

观和方法论的影响的。又如考王安石变法,试卷提供了同时代的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四位人物对变法分别提出不同的看法,有全盘赞同、有全面反对、也有区别对待,让考生就此分析评判。另外,对甘地的评价要求考生跳出材料的局限,掌握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方法。使学生了解现在的史学研究领域和掌握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立足江苏,关注社会,突出四大历史史观,时代感强

试题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并突出体现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史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新进展。如第1、2题对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感悟;第3题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华积淀的体现;第6、7题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体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脉搏;第10题对当今农村改革有警示作用;第13、15题揭示世界文明多样性;第11、19题说明新时期中国参与联合国事务和冷战时期美苏争霸两个角度揭示中国反霸权主义、和平崛起的外交政策;第18、24题体现应对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合作必要性;第20题体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时代潮流下的不利影响;第21题考查了江南士大夫的活动和近代以来婚姻观的变化,这不仅说明社会生活史的重要性,更说明命题者认识到文明史的内容应涵盖我们以往通史所涉及的内容,并且还包涵了宗教、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多领域,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中认识到中华民族对近代化的追求。不回避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以史为鉴,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6.重视对《考试说明》新增知识点的考查

如试题23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认识程度和对史料的阅读能力。又如第25题王安石变法也是09年考试说明新增的内容。

总之,江苏高考试题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和学科素养,从而把真正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生选拔出来,这个趋势是积极的。但是对今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教师来说,教学中传统的传授书本知识和单纯的题海战术的招数越来越不灵了,必须要转变思想,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还原历史课堂的本来面目;对学生来说,死记课本盲目做题的复习做法意味着死路一条,必须要解放思想,学习中乐于思考,讲究方法,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09年江苏高考的历史试卷,是我省自主命题以来质量较好、难度较高的一份试卷。试题注重考查能力和学科素养,2010年的历史高考试卷中,命题者会继续坚持这个方向。在我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的大背景下,对高三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复习迎考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对201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并灵活运用

《考试说明》是历史高考的命题依据,也是高三师生复习备考的依据。高三复习必须以《考试说明》为复习的指针,始终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研读中得出以下几个变化:①试卷结构中的分值比例有所微调,必做题的比例由09年的84%升至85%,选做题的比例由09年16%降至 15%,体现出2010年历史科高考仍然是注重对必修知识的考查;②从考查内容来看,必修和选修部分皆有调整,必修部分补充和增加内容较多,其中古代史部分,如“西周政权的灭亡、民间手工业、闭关锁国政策、陆九渊心学思想、绘画的起源和演变、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罗马帝国”等;近代史部分,如“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科学与宗教对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及其根源、土地革命、抗战胜利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现代史部分,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等。③必修部分删减的内容不多,如:“中国书画的发展脉胳、巴黎公社的主要措施及其经验教训、三元里人民抗英、二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过渡时期总路线”等;④必修说明中部分内容的表述也有所变化,体现了考查侧重点的调整。如:“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内容和后果调整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二战后美国和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调整为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等;⑤选修内容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部分增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部分删减了“柏拉图、杰出的科学家”等。针对《考试说明》的解读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更应当和课标的《教学要求》相联系,并和新高考样题结合起来深入研究,真正吃透《说明》,达到灵活运用,还要非常熟悉《考试说明》的各种能力要求,在复习过程中指导学生逐渐向高考靠拢。

2.落实学科基础知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不能因高考试题难度的提高而放松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记忆,去进行所谓的能力培养,必须以基础知识的把握促学科能力的提高。复习中要加强知识的梳理、探究、变通与整合。对《考试说明》涉及的知识点逐一过关,通过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反复刺激,历史复习要突出主干,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点的关系图。利用课本标题,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注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打破章节、目录等原有的知识结构,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梳理,把同类知识、相关知识,甚至是中外史知识进行重组,将知识进行纵向的、横向的多方位的延伸、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点对准备考试尤为奏效。

引导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准确把握。针对目前学生存在概念理解不到位(死记硬背而不是随机应变)的问题,要加强对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尤其加强时间概念教学、理

清专题核心线索、紧扣考点、抓基础、处理好讲与练习的关系、考点梳理要到位、简约化、抓关键词。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的把握和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纵向梳理,是新课程专题模块史的一个显著方向,也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之一。学生能够记忆和运用一些具体的史实,但是未必能够将它们置于一定的历史阶段和一定的历史走势里去记忆和运用,碰到这样一些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多数是一个词“卡壳”(或“无奈”)。构建以目录、章节标题、课本黑体字为主线的历史知识网络体系;运用课本知识架构横向与纵向联系的网络体系;分地域或时政热点来架构知识体系。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培养学生必备的历史素养和基本的思维方法。

3.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在“五严”新形势背景下,课堂是提高学科成绩的主阵地,要实实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历史教师课堂教学不能放松,要精心安排好仅有而且宝贵的几节课,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守住这块阵地。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应该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力求做到“精讲”“精练”“精评”,讲练结合,练后精评。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自我消化时间,新课程下的高考不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和简单的强化训练,而是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的反思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当然,这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和安排,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规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特别是对历史概念、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线索要加强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上课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记好课堂笔记。课后要认真整理课堂笔记,对整理的内容要及时回顾、集中纠错,消除盲点。

4.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高三历史复习

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信息量进一步加大,这给我们透露的信息是历史课堂教学应该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运用信息“培养能力”型的转变。2010年是实施新课程的第六年, 09年的高考试题在学科思想深度和得分难度都有大幅度的提升,09年试卷给那些习惯于穿新鞋走老路的老师以强烈的震撼。那种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得高分的招数已经不灵了,用新课程的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还原历史课堂的真实面目。一要尊重课标,反对死扣教材,敢于以课标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二要尊重学生,把课堂学习的舞台让给学生,给学生以充分活动的空间。三要尊重学科特点,要充分关注学科前沿,渗透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5.吸纳最新史观,关注史学范式

近年来,文明史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式范式和社会史范式对高考历史试题的设计影响很大。这也是09年江苏卷历史试题的一大亮点。高考命题人员大多数为高等学校历史领域的研究专家,他们对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某些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在命题过程中必然渗透他们关于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学术观点。高三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新学术观点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专业知识领域。第一,要关注文明史。“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总纲,也是2010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文明史观:①必修1政治文明;必修2物质文明;必修3精神文明;②中华文明:辉煌和骄傲的古代文明;曲折和屈辱的近代文明;崛起和复兴的当代文明。第二,要关注现代化史观:世界近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第三,要关注全球史观:放到全球看局部;站在局部看全球。第四,要关注自然。新课程既然关注文明史,必然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第五,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增加对史料的鉴别和评价等方面的训练。对教材知识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6.研究高考试题,训练解题方法技巧

能力只有在训练中得到提高,科学的训练是提高能力的有效方式。切实加强课堂训练,第一,选题要围绕“新材料、新情境、新设计”。多做新课改地区的高考题、模拟题,按题型或内容将其分类汇编,学生加以练习,让学生消除对高考试题的神秘感,增强信心。高考试题的规范性、导向性不容置疑。在二三轮的专题或模拟训练中,要注意加强分析和研究高考试题,可以选做一些江苏、广东近年高考试题。师生共同解答每个题目,领悟并总结解答各种高考题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开阔思维;第二,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没有正确的审题,只能徒劳无功。审题能力薄弱(浅尝辄止而不是深入本质,僵化而不是变式)。审题包括审题目、审材料等,在复习中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删除无效信息、防止干扰信息。引导学生会找“题眼”,领会试题的“立意”所在。依据“找出关键词语→弄清答题的方向和要求→找准试题设问和教材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点”的审题程序,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第三,训练学生学会答题的方法,尤其是要加强对材料题解题步骤的训练,针对学生存在概括能力差(罗列抄袭而不是抽象归纳),指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准确地获取信息,有层次地阐述结论。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第四,注意《考试说明》中例题的使用,学生存在思维方式偏离题目要求(见题背书而不是就题论题),一定要安排好错题训练。第五,强化训练学生的历史语言表达能力,紧扣得分点,规范答题语言,减少

失分。学生答题不规范是失分的一个“大户”,因此,在后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错误为反例,加强规范解题的指导,重视答题思维的逻辑性、思路的广阔性、表述的严密性和科学性、答题的完整性,而要求学生规范答题,教师在复习中也需做到规范,如语言规范,板书规范等等。第六,限时训练,提高解题速度,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7.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焦点

历史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其学科属性决定其必然与当今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关心的问题相联系,突出其“学以致用,资政教化”的社会功用。09年的各地高考历史试卷中,以当今社会和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的试题大量出现。所以在考前复习时,应尝试以某一个社会问题为主题用历史思维展开综合阐述,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整体与逻辑性,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分享改革成果、经济刺激、德国统一等热点主题。

同时注重四个结合:(1)传统与创新交替。传统指的是基本题型没有改变,还是采用了两大类型:选择题和材料题型。内容以考查基础与主干知识为主,没有出现全新的题型。创新则指的是题目内涵的设计上摆脱了过去就事论事的模式,开始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基础与能力并重。突出了以能力立意素质考查为中心,着重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3)情感与生活结合。新高考在题目的设置上较好的地体现了三类价值观:一是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如民生、人权、民主等;二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三是爱国主义精神。注重树立全球意识、国际意识、多元意识、社会问题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等重要的价值观念。(4)历史与现实互映。重视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和试题的综合性。从现实立意,从古今联系中取材是新高考试卷最为鲜明的特色。

充分认识到历史学科的人文色彩,理解、阐释和表达其实已经成为历史学科决定高考胜负的关键因素。尽管表达不是大段叙述而只是1—2句话的事,但这1—2句的概括甚难。后阶段的历史复习当关注这些方面。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平时练习只重视材料的形式,而忽略材料的阐释价值,是应当诫勉的。关注现实但绝对要防止滑向为现实作注脚的时政方向,那就不是历史,也不是江苏高校历史教授们的擅长,学术之气、雅正之风既是江苏卷特点,平时的练习当力求诫勉图片繁多、语言罗嗦、端庄不够的弊病。

8.注意收集信息资料,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加强对高考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做到信息互通有无。要科学应对外来信息,进行

题目再加工,为进一步发展提升我市历史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徐明

2010-3-28

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19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A.天然火的运用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D.原始农业的兴起 2.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是() A.澄湖陶罐符号B.甲骨文C.利簋金文D.居延汉简文字 3.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①“仁者爱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④ “贵贱有序”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① 4.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5.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6.阅读右图《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中考模拟历史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 一、命题特点 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75分,题目类型有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实践探究题,共计19小题。考试时间、试题分值、试题结构、题型设计均参照中考。试卷出题范围是七、八、九年级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客观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 分值是30分。该题难度适中,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常识性内容的识记能力与掌握。 主观题:共45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总体来看,试题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能够达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能力的目的。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前半段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以及时政热点,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突出了历史的学科特点。总体比中考试题偏易。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卷面答题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很多同学单凭个人感觉答题,忽视了基础知识是答题遵循的依据。很多同学只是对其进行片面的个人分析,并没有运用教材所学的知识,这样是得不到高分的。 2、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如不仔细审题,就会领会不到题的内在意义,从而很粗糙的作答,很难答到点子上。 3、学生回答问题不能结合材料。有材料的,要结合材料。但是有不少学生根本不结合材料。 三、试卷给我们教学的启示 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切实改进我们的教学。时代在发展,教学要求在不断提高,要使我们的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符合时代的节拍。 2、加强教师自身对课标、新教材的刻苦钻研。要让学生负担减下来,我们教师要静心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在此基础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联系实际准确、规范地掌握重点知识 3、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4、抓实、抓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要分单元进行过关检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联系课本,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联系实际。要让学生知道一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此时,汉武帝早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钱币铸造与赋税征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最终确定了五铢钱的地位。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 ...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8.

(完整)初三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1、题型结构 这套试卷在题型上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非选择题。按照考试要求,历史试卷总分为75分,选择题15个,每小题2分,共30分,非选择题共40分,由简答题和材料阅读,探究三部分组成. 2、考查内容 本套试卷主要考察全部历史知识. 3、试卷特点 (1)、突出基础 本套试卷增加了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的大部分和判断改错题主要针对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问题直白,易于回答。从材料分析题来看,所选历史事件都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分别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中 从试卷整体上来看本套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突出重点历史知识,很少有偏题,与中考题型及难易程度相当。 (3)、注重学以致用 新课改以来,历史学科的试题一反过去的面貌,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结合,注重了学以致用,注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本套试卷充分的体现了现在历史命题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材料分析题当中。材料分析题构成了非选择题的主体部分,他侧重于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程度的考查,一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套试卷的材料分析题其难度是不断递增的,尤其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如果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掌握不够,根本无法做出判读和回答。 二、答题情况 从整个历史考试情况来看,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从得分率上来看,得分率较高的是一些基础知识和简单知识的记忆,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失分较多的是在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基础上的提高与扩展,主要是材料分析题。从本次考试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比如他们在做题的时候不审题,做选择题时不能全面去权衡选项,看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后就盲目下结论,导致失分。对主观题做总结的时候草草行事,思路不完整,总结不全面,以完成试卷为目的,结果成绩可想而知。 三、教学启示 1、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在总分值中占得比例最大,同时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也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

完整word版,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学科.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2015年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Word版含答案

2015年高考历史(江苏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 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 ...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201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学@科网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 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解析】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比如“鼎”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土地的同时把“鼎”也一同分封给诸侯,天子和诸侯享有的鼎的数量是不同的,故B项正确。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精编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今年历史考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紧扣 《考试纲要》,凸显“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征。试卷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难度适中,关注时局,试题灵活新颖,体现了历史开卷考试的特点。一、题型与题量,试题板块分布,分值比例 表一2012与2013中考卷题型、题量、分值表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1)今年中考试题型和2012年一样,仍是五大题,即从单选题、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探究题;(2)安徽史与去年一样是三分。(3)组合列举题与去年相比由两小题变为三小题,分值由6分提升到10分。难度提升。(4)辨析改错题由原来的两小题变为一小题,只有句子改错,没有短文改错,分值由12分将到8分,难度降低。(5)材料解析题和活动探究题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整套试卷既具有全面性,又有一定的针对性,试题难度呈梯度分布,选择题第二和七题,组合列举题第11题的第三小题,第13题的第二小题,材料解析题第16题的第三小题,这9分是拉开学生分数的重要环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各有所得。

()年中考分值年的中考分值;第五行是2013注:第四行阴影部分为2012由上表可以看出,对古代史的符合内容考查的较少,重点突出对近现代历史的考查,“薄古厚今”,突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从分值比例看,中国历史40分,世界历史 30分,比例是4:3。 二、试题特点 稳中有变,反映新课改。如选择题的第四题是漫画,第五题是地图,延续 2012年的对图片的解读能力的考查,重视对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的考查。 试题紧扣考纲,注重课本知识的迁移,以历史资料为载体,设计新的历史情境,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渗透学生对价值观的判断。如选择题第二题,以古诗考查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材料解析题第16题以凯恩斯的信件,罗曼·罗兰的信件和日记,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经济和国家建设方面的探索。 继续延续安徽历史试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今年中考题有历史人物图片,有漫画,有地图,有年代尺,有条形图,有报纸杂志等,充分体现历史资料的丰富性。 试题知识点分布合理,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试题涉及世界古代史内容大量减少,世界近现代史内容增加,做到了突出重点。 重视学科知识的渗透,关注家乡,关注经济、外交、文化发展。选择题第六题是新中国外交成就,组合列举第十二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第十一题安徽史考查安徽经济的发展,第十三题考查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史论结合,注重能力考查。引用大量史料,如第十六题引用凯恩斯写给罗斯福的信件“您已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实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目前这些政策包含某些消极的东西……”,材料是教材中没有的,突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历史基本技能实际运用。关注时事,合作探究以中国梦为契子,填表格,解读表格,拓展延伸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关注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梦进行不懈的探索, 精神,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看,难易适中。选择题、组合列举题和辨析改错题所考查的内容基本属于识记层次和在此基础上的简单运用层次;材料解析和活动与探究,所考查的内容属于理解层次,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的内容既有对知识点的考查,也注意到了线和面的结合,点多面广,而且重点突出。除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注意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描述能力,彰显了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如选择题的第2、3、4、5、7、9小题和材料解析题第16题的第(3)小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文字材料,识图解表的能力和利用这些直观形象的材料学习历史知识的技能。至于理解层次的材料题和探究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最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最能展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人文精神。今年中考的试题依然延续的一个特点是,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热点问题。如当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活动探究题就围绕这展开,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等设置问题。 三、学生答卷情况及出现的问题 改完中考试卷和其他老师交流,总体感觉今年的试题,学生的材料解析和活动探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学科.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I2015高考历史江苏卷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试题简析 2015年高考落下帷幕,《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再次给数万名师生以惊喜!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作者唯一授权经销网店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12702936.html, 全套资料包括《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必修123》《选修1234》《解题技巧+新史观+通史》,776页,130余万字,图片、示意图数百幅。该教程适合老师备课,优等生扩大知识面,有效提高高考成绩! 注:江苏卷与海南卷是历史单科,不是政史地综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A 【解析】天子、诸侯、诸伯、诸子等次依次递减。 【与《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的关系】依据各种版本教材均可作答,从略。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答案】C 【解析】《淮南子》与“琅邪石刻”,信哪一个?淮南子里面还访道求仙、鬼神灵怪呢! 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 ..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答案】B 【解析】注意本题为逆向选择(不正确的是)。题干与无为而治无关。 【与《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的关系】《四合一教程必修3》P38原文:1.背景:⑴汉朝政治统一,政局稳定,经济发达,国力强大。⑵统治者广建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⑶出于润色鸿业、歌舞升平的需要。3.特点:专重描述,铺陈辞藻,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手法夸张。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答案】B 【解析】从唐朝到宋代,淮北由“泉声水阔”到“沙土漫天”,该咋办呢? 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 全国有四套历史教材(人教、人民、岳麓、北师大),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对各版本的历史教材都有所了解。《高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参考人:884 人,平均分:最高分:50 最低分:5 二、试题分析 1、题型题量分析 本次历史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最大限度地与中考接轨。本次试卷共分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三种题型。分值分配合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2、试题特点分析 (1)本次试卷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在单选题中,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学生一眼就可看出答案,只有少数的几道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须在掌握较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作答,例如关于“条条大路通罗马”一说,今天,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谚语的准确含义的。 (2)知识覆盖面广,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谈谈在改革开放中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的得失分情况分析 单选题,填空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失分最多的是第3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干不理解,不明白提示的意义。其次是第10题、第14题失误原因:一是在学习新课时不求甚解,对有些历史事实似是而非,;二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较强的历史知识不太理解,三是对老师要求的记忆知识点没有记忆牢固。材料解析题失分率较高,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迁移应用,答案不是很准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第一册内容没有很好的复习。

【精品试卷】江苏省盐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有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 要求。 1.《殷周制度论》载:“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由此可见当时 A.“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B.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 C.封建君主专制正式确立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某思想家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价值观B.体现了普通民众尚贤节用的要求 C.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礼乐制度的需要D.表达了道家因循自然的处世方法 3.宋人陈深评论某书法作品说:“此帖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如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该作品是 A.李斯《会稽刻石》B.柳公权《玄秘塔碑》C.颜真卿《祭侄文稿》D.赵孟頫《洛神赋》 4.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到江北抢夺民船。宋军伏击,“忽放一霹雳砲,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金军大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B.火药技术在南宋时开始用于军事战争 C.西方火炮的传入增强了南宋军事力量 D.火药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5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B.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 D.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 6.《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B.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已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

2015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答案与解析

2015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 1.(5分)(2015?江苏)已知集合A={1,2,3},B={2,4,5},则集合A U B中元素的个数为5 . 考点:并集及其运算. 专题:集合. 分析:求出A U B ,再明确元素个数 解答:解:集合A={1 , 2, 3}, B={2 , 4, 5},则A U B={1 , 2, 3, 4, 5}; 所以A U B中元素的个数为5; 故答案为:5 点评:题考查了集合的并集的运算,根据定义解答,注意元素不重复即可,属于基础题 2. (5分)(2015?江苏)已知一组数据4, 6, 5, 8, 7, 6,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 考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专题:概率与统计. 分析:直接求解数据的平均数即可. 解答:解:数据4, 6, 5, 8, 7, 6, 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4+6+5+8+T+6=6 . 6 故答案为:6. 点评:本题考查数据的均值的求法,基本知识的考查. 4 2 4(5分)(2015?江苏)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可知输出的结果S为7

考点: 伪代码. 专题:I 图表型;算法和程序框图. 分析:: 模拟执行程序框图,依次写出每次循环得到的I ,S 的值,当I=10时不满足条件I V 8, 退出循环,输出 S 的值为7. 解答:: I 解:模拟执行程序,可得 S=1 , I=1 满足条件I V 8, S=3, I=4 满足条件I V 8, S=5, I=7 满足条件I V 8, S=7, I=10 不满足条件I V 8,退出循环,输出 S 的值为7. 故答案为: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循环结构的程序,正确判断退出循环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属于基础 题. 5. ( 5分)(2015?江苏)袋中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 4只球,其中1只白球、1只红球、2 只黄球,从中一次随机摸出2只球,则这2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 . 考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专题:概率与统计. 分析:根据题意,把4个小球分别编号,用列举法求出基本事件数,计算对应的概率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记白球为 A ,红球为B ,黄球为C i 、C 2,则 一次取出2只球,基本事件为 AB 、AC 1、AC 2、BC i 、BC 2、C 1C 2共6种, 其中2只球的颜色不同的是 AB 、AC 1、AC 2、BC 1、BC 2共5种; 所以所求的概率是 P^. 6 故答案为:5. 6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列举法求古典概型的概率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 6. ( 5 分)(2015?江苏)已知向量 a = (2, 1), b = (1, - 2),若 m ≈a +n b = ( 9,- 8) ( m , n ∈R ),贝U m - n 的值为 -3 . 考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

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套试卷难度中等偏上,注重对学生知识理解迁移能力的考查, 二、试题分析:本次考试试题总的来说,试题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题目知识面广,综合性强。 2.试题难易适中,重点突出。本份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如5题、7题、18题等试题的难度系数接近中考,且考查的是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只是学生没有经过综合训练,所以成绩不是很理想。 3.命题形式灵活,侧重能力。 本份试题命题形式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试题总的来说,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如11题、16题等考查的是知识的迁移能力、学生的应变能力体 现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 总之,这份试题有一定的分量,加上学生没有认真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所以总的来看,分数不是很高,不及格的学生接近一半,但试题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满分20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5分左右。出错较多的是1、3、11、16几个小题。7、12、15这几个题学生存在问题是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导致出错。 (三)材料解析题 第21题,该题2个材料该题满分7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3分左右,学生出 错的原因还是不能认真读题,所记忆的知识不牢固,容易混淆,大多数学生回答不全面。 第22题,学生出错的原因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不牢固,造成失分现象严重。

第23题,题考查学生对人类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的准确识记和理解。学生得分不高原因还是不认真审题,(3)小题是开放性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学生对开放性试题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 第24题,历史小论文,这样的题型也是中招考试的重点,题型新颖,学生失分最严重的地方。语句不完整,组织能力差。 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注重对知识进行巩固、整合,形成知识体系,着重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夯实基础知识;夯实基础,从落实知识做起。对于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重点知识,一定要重点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反复记忆,重视检查落实,一定不要忽视基础,不要让学生应得的分失去;应重视对知识的查缺补漏。 2.提高综合能力;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应训练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起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3.加强专题复习;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往往以专题的形式出现,在复习时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加强专题复习,突出历史的整体性。 4.提高答题技巧;复习阶段,应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性训练。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认真审题、避免出现答错题;加强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针对以上情况在以后教学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夯实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一定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争取使他们能够及格。 2.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7年1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⒈《左传》记载:“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制也。”由材料可推断这一时期 A.等级秩序取决于贡赋轻重B.血缘亲疏维护了等级秩序 C.贡赋轻重反映了爵位高低D.宗法制度决定了爵位高低 ⒉《春秋谷梁传》记载:“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文献中的记载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被废除B.公田也要按亩收税 C.法律上承认私田地位D.只有私田按亩收税 ⒊史言有“吴中四士”之称的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其书法特点是 A.气粗字险B.逸势奇状C.气郁字敛D.雅俗共赏 ⒋《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宋高宗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当时的海外贸易 A.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B.重视买卖船舶获利 C.主要服务于皇室享乐D.是国库最重要的财源 ⒌孙中山认为:“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唐宋至明清之间的考试,不符合此评价的是 A.选才制度的程序公正B.科目一直不合时用 C.试题的体裁屡有变化D.选拔出了很多人才 ⒍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如棉纺织业、制针业等行业日益衰落,但类如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这时发展较快的行业主要是因为 A.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继承传统工艺品质优良 C.清廷允许民间设厂D.产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 ⒎右图是何剑士在1911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作 品把腐朽的清朝廷比作“石磨”,将人民比作“芝麻”。同时,一 个清朝官员在把芝麻往石磨里倒,另外两个清朝官员正用地推动 石磨,而榨出的香油却漏进了写有“外国”字样的木斗里!下列 选项,对此漫画解读最正确的是 A.担负起了宣传民国政府的责任B.揭露了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C.暗示清政府对内拼命压榨人民D.展示帝国主义无法满足的贪欲 ⒏1917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采用西欧美术界早已风行的人体模特儿写生,参观者初见那

2015-2017历史中考试卷分析

2015-2017近三年云南中考历史试卷浅析 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刘春红 一、近三年云南中考历史试卷双向细目表分析 云南省2015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双向细目表(昆明、曲靖及各州用)

云南省2016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双向细目表(昆明、曲靖除外)

云南省2017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双向细目表

二、试卷的结构和题型 全卷考试时间90分钟,卷闭书面考试,试卷总分为100分。全卷分为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小29题。其中单项选择题占50%,共25个小题,在每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非选择题占50%,4个小题,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题型结构 2015年的考试时云南省统一命题(所有各州使用),2016年云南省命题(昆明曲靖除外),2017年云南省命题(昆明除外)但从上表可以知道,2015-2017年试卷的结构、题型没有变动,只是题量、分值的分配上稍有变动,从2014年开始的学业水平测试在题型上有所变化,即:第26题不再是传统的读图改错,并从中得到什么信息、感悟、启示,而是中外古代史的综合题,更侧重于考生对知识综合归纳能力的考查,这也更加接近全国的学业水平测试的题型,更与时俱进。

2、各部分知识占分比例: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基本上沿用云南省考试说明各部分所占比例进行编题(中国古代史约占15%,中国近现代史占45%,世界古代史约占5%,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5%)。虽然各部分知识在分值上有一定的变动,但中考历史主要考查中国史较多,八年级近代史和现代史最近三年维持在43-45分之间(选择题和材料题分值各约占50%);九年级世界古代史和七年级中国古代史基本维持不变,波动较小(七年级上下册古代史14-16分之间;世界古代史九年级上册前三单元4-6分之间)。然而九年级世界近现代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九年级下册)变动较大(选择题分数比材料题分数偏小),维持在35-43分之间。总的来时重点放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部分(2015年:80分,2016:85分,2017:80分)。

2015年高考江苏历史卷含答案

2015年高考江苏历史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 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