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宾五里村老纪后沟泥石流危险性评判及防治工程设计

新宾五里村老纪后沟泥石流危险性评判及防治工程设计

新宾五里村老纪后沟泥石流危险性评判及防治工程设计
新宾五里村老纪后沟泥石流危险性评判及防治工程设计

新宾五里村老纪后沟泥石流危险性评判及防治工程设计

摘要:研究了新宾五里村老纪后沟工程地质特征及泥石流发育特征,结合地形地貌、物源和水动力条件三方面从内在和外在影响因素分析了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对泥石流各影响因素进行逐一调查、判定打分,综合判定该泥石流沟易发程度属于中易发。在此基础上,防治工程建议采取设置谷坊拦截和在堆积区利用民房外墙设置排水沟疏导,并对主沟内主要松散堆积物岸坡处进行护坡加固。同时,对防治工程设置进行了稳定性验算。

关键词:泥石流,危险性评判,防治

1前言

抚顺新宾五里村老纪后沟1995年雨季曾发生泥石流,冲毁房屋6间,耕地150亩。目前沟谷中仍分布有大量的松散堆积物,若遇久雨或大暴雨可能再次发生泥石流灾害,威胁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该泥石流沟是每年汛期县乡政府主要监测对象之一。

2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工作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属丘陵地貌,区内山脊呈东南向展布。形成区最高海拔430m,位于小山脊前缘,堆积区最低海拔

330m。山体自然坡度15~27°之间。区内山体大部分第四系残坡积覆盖,植被发育,高大乔木及草灌木丛生。

2.2地层岩性

工作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两种:第四系地层分布在山间谷地,冲

积形成,主要为棕黄色砂砾,砂砾粒径3~10cm,碎石含量70%左右,其余由混粒砂充填,结构松散,受强降雨冲刷易水土流失,覆盖层平均厚1~3m;灰绿色安山岩,强风化,块状结构,坚硬岩,受构造和岩性控制,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及短柱状。

2.3地质构造

工作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铁岭—靖宇台拱的龙岗断凸和太子河—浑河台陷的辽阳—本溪凹陷衔接地带。

2.4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赋存特点、含水介质及含水空间特征,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

3泥石流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3.1泥石流发育特征

新宾五里村老纪后沟泥石流为典型的沟谷泥石流,沟后缘形成区为典型的V型山谷,形成区中部有两处大的滑坡,主要组成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强风化灰绿色安山岩,和沟底松散物一起构成了泥石流的主要固体物源。流通区两侧残坡积层随水流冲刷代入泥石流中,是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另一主要来源。

3.2成因分析

泥石流的形成主要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地质环境条件是主要内在因素,雨水条件则是主要外在因素。

3.2.1地形地貌条件

(1)沟谷形态:沟谷断面呈V型,平均宽度30m左右,主沟两

侧支沟发育。

(2)沟谷弯曲程度:泥石流沟有4处明显弯曲和3处陡坎,陡坎高度3m以上。受泥石流下冲和侧蚀作用,明显弯曲处凹侧松散层侵蚀强烈,造成马刀林现象,泥石流携带大粒径块石一起冲向下游,对沟口建筑物及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3)沟床纵坡降:泥石流沟邻近山脊海拔高度最高582m,山脊位于泥石流沟的后缘位置,沟口与山脊的相对高差160m左右,沟床纵坡降16°,地形高差和纵坡降有利于松散固体物质的堆积和泥石流的搬运。

(4)坡面坡度:泥石流形成区滑坡原始地形坡度均在30°左右,有利于松散物源的堆积和泥石流的形成。

3.2.2固体物质来源

老纪后沟泥石流固体松散物质主要为低山丘陵区第四系覆盖层,其岩性为棕黄色砂砾岩夹少量粘土,覆盖于灰绿色强风化安山岩之上,土体结构松散,与下伏岩体的粘聚力、胶结力差,易受水流冲刷。

3.2.3水动力条件

泥石流沟汇水面积共0.24km2。由于泥石流陡坡地形(12°

~21°)所占比例较大,且主要分布于沟谷后缘,沟内汇流快,坡面流量大。

4泥石流易发程度评价及趋势预测

4.1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

由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表《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及现场情况对泥石流各影响因素进行逐一调查、判定打分,综合判定五里村老纪后沟泥石流沟易发程度91分,中易发。

表1泥石流沟评分结果表

综合判定:五里村老纪后沟泥石流沟易发程度91分,中易发。

4.2泥石流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本次野外调查,目前该沟谷后缘附近仍存在有滑坡的可能性,坡体中仍存在着能够启动泥石流的坡积物,沟床内及沟谷两侧地段存在一定厚度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其结构松散,透水性好,与下伏基岩接触不紧密,层间粘聚力小,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该沟潜在的固体物质体积约104m3,地质灾害规模为中型。

5防治工程设计

泥石流防治工程主要有治水、治土和排导等为主的方案。

1.治水为主:利用蓄水、引水和截水等工程控制地表洪水径流,削减水动力条件,使水土分离,稳定山坡。

2.治土为主:利用拦挡、支护工程,拦蓄泥石流固体物质,稳定沟岸崩塌及滑坡;同时辅以排导、截水工程等。

3.排导为主:利用排洪道、渡槽等工程,排泄泥石流,控制泥石流的危害。

5.1防治方案

根据新宾五里村老纪后沟工程地质条件及泥石流灾害特点,防治工程建议采取设置谷坊拦截和在堆积区利用民房外墙设置排水沟疏导,并对主沟内主要松散堆积物岸坡处进行护坡加固。

5.2谷坊设置

设置谷坊横断面为梯形,迎水面采用坡度1:0.5的缓倾面,背水面坡度采用1:0.1的陡倾面,目的是利用上游淤积物重量以增加坝体的稳定性,减轻过流对坝体下游面的冲刷及磨蚀。坝顶宽2m,高4m,坝底宽4.4m,坝身设置泄水孔。

谷坊的设计必须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结构稳定性包括抗滑稳定性和抗倾覆稳定性以及自身的内力验算三个方面。

(1)抗滑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砌体与基础之间的摩擦系数,坝体自重,泥石流重,基底扬压力,水压力,淤积物侧压力。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T0239-2004 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四年十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1总则 1.1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程序 第1.1.1条泥石流防治程度是指泥石流灾害防治项目从决策、勘查、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为保证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泥石流灾害防治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第1.1.2条工程勘查主要根据设计阶段和泥石流灾害体及其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第1.2.3条可行性研究通过初步勘查、监测、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估等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防治工程方案的选定等,提出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依据。 第1.1.4条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泥石流灾害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批准权限,提出立项报告。立项批准后,应立即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第1.1.5条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编制适应这两个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工程图件和工程概、预算。 第1.1.6条工程施工是实现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应做到计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施工图纸、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五个方面落实,保证全面完成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 第1.1.7条竣工验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次会给当地政府或专职单位使用和维护管理。 1.2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 第1.2.1条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防治工程设计对每个泥石流的治理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是互不相同的。所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个泥石流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设计。 第1.2.2条风险性设计泥石流是不良的复杂地质体,为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物理力学参数是随机变量,变异性大;其次,防治工程承受来自泥石流体和外界的各种荷载,不仅自身应具有足够的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而且还要求下伏的地质体也具有优良的性质;另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迄今还是一门不严谨、不完善、在成熟的科学技术。因此,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验和监测,根据检测资料适时进行设计变更,以使设计能更接近实际,保证工程

[云南]河道泥石流拦渣坝及防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德钦县河泥石流拦渣坝及县城河 泥石流防治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云南省 2007年7月4日

目录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 1、编制依据 2、编制原则 3、施工总体目标 第二部分施工布置 1、场内布置 2、弃料场、堆料场的规划布置 3、生产、生活临时设施 4、水、电、通讯 第三部分施工组织机构 1、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置 2、组织机构框图 第四部分施工机械设备 第五部分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施工进度计划 2、工程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第六部分劳动力和材料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1、劳动力安排 2、材料投入计划 3、劳动力、材料保证措施 第七部分主要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 第1节施工测量 第2节土石方开挖 第3节土方回填

第4节浆砌石施工 第八部分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1、本工程质量目标 2、质量承诺 3、质量保证体系 4、质量保证措施 第九部分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1、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2、安全保障组织机构 3、安全保证措施、现场安全预控措施第十部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文明施工措施 2、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一部分冬雨季施工措施 第1节雨季施工措施 第2节冬季施工措施 第十二部分降低成本措施 第十三部分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措施第十四部分防止破坏地下设施措施第十五部分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 1、编制依据 ①、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图纸及现场踏勘资料; ②、与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 ③、与工程有关的国家及专业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④、公司长期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及施工能力; ⑤、公司质量体系文件; 2、编制原则 ①、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要求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要求的原则; ②、与业主、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及有关单位协调施工的原则; ③、充分利用多工作面及充足的施工机械设备,做到有节奏、连续、均衡生产、文明施工; ④、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 3、施工总体目标 我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文明诚信、服务社会”的质量方针,以丰富的施工经验、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的质量做主体系,以事关企业信誉、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认真对待每个承建的工程,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我公司将从战略高度重视本工程的施工,响应招标文件全部条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达到如下目标: (1)质量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文明诚信、服务社会”

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的有关问题——以泥石流灾害为例

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的有关问题——以泥 石流灾害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也不断的发展 进步,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的应用,促进了 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在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笔者就主要是以泥石流为例,对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改进的建 议和措施,促进我国社会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泥石流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地质灾害的治理越越来越深入,国际对这方面 的内容也越来越重视。例如在2004年的时候国土部为了更好的贯彻《地质灾害 防治条例》,就颁布了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简称《通知》) 。从此之后,我国建设用地审批中增加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这一 新的内容。我国在建设用地使用之前,首先是需要对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这是我们从源头上减少地质灾害的重要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而我们对这方面进行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 要求( 试行) ( 简称《技术要求》)进行分析研究,这主要是由于《技术要求》是 《通知》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正是由于其作用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就主要 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促进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我国对这方面内容的重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使得我国地质行业产生 了一种新的资质证书,也就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证书,并且在这个基础上 也出现了一种新的专业队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队伍,甚至 还出现了一种新的业务,也就是地质灾害为香型评估业务。根据相关的统计说明,我国具有这种证书的评估单位承揽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应该已经超过 30 万项。并且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簪进步,这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地质行业比较大 的业务之一,有利的促进了我国地质减灾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保证了人们的生命 安全,减少了经济损失。 2、发展历程分析 我国法定的地质灾害,在国务院公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是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6 种,在这6中地质灾害中要 以泥石流滑坡的危险性是最高的,其相关概念在我国的出现是比较晚的,大约是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出现,并且在各个过程中由于受到地震危险性评 估的影响,我们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估的研究也已经开始出现,并将其作为先导 开始研究。在我国泥石流为现象评估发展的过程中,在1988年就正式的提出了 泥石流危险度的概念以及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估的方法。并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 展以及相关研究的逐渐深入,在1995年的时候就出版了比较具有标志性研究成 果的著作《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这本书是我国现代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的唯一一本著作,正是由于这本书的重要性,因此在2000年的时候将其编入了《地质灾害勘查指南》。随着我国相关学者和专家的不懈努力,在发展的过程中 就逐渐的建立了我国泥石流危险性评估的基本体系,这大大的促进了我国地质灾 害行业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山洪、泥石流、地震

泥石流 泥石流:在一些山区内,由于暴雨或融雪的影响,形成一种携带着大量固体物质(粘土、砂粒、石块等)沿着沟谷急骤下泄的特殊洪流称为泥石流,也称山洪泥流。 特点:突然性,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破坏力强等 泥石流的成因:1)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 2)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3)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泥石流的应急避险方法 ①当雨量达到临界危险状态时组织有关人员的马上撤离危险区,至避险棚内或其他安全地带; ②当根据各种现象判断泥石流发生之后立即逃逸,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 ③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 ④不要上树躲避,因泥石流可扫除沿途一切障碍; ⑤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⑥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 ⑦长时间降雨及暴雨渐小之后或雨刚刚停止时,不能马上返回危险区,因为泥石流常滞后于降雨而暴发; ⑧白天降雨较多后,晚上或夜间密切注意雨情,最好提前转移、撤离; ⑨人们在山区沟谷中时,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帐篷等住宿。 预防和治理泥石流——上游水土保持,中游拦截防护,下游排泄 ①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 ②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③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 ④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一一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 山体滑坡成因 (一)地理原因: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

大渡河响水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评价(2012-03-22)

大渡河响水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沈远1 ,邓荣贵1 ,张丹2 (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系,成都 610031;2.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成都 610016) 摘要:2009年7月23日,四川甘孜州康定县舍联乡长河坝水电站施工区响水沟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16人死亡,38人失踪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响水沟是大渡河上游段右岸一级支沟,近百年来泥石流活动不明显。由于之前近一个月的连续降雨,沟谷内的不稳定堆积物基本处于饱水状态,而当日的强降雨直接诱发了此次泥石流灾害。本文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就该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灾害成因及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方法和沟谷泥石流危险度计算分析综合评价其危险性。结果表明响水沟在极端气象条件下仍有可能发生中等至大规模暴雨型粘性泥石流。 关键词:泥石流 灾害特征 危险性评价 响水沟 中图分类号:P642.2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沈远( 1985-),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岩土体稳定性及地质灾害方面的研究。Email :5266luyu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2808652.html, 0 引言 长河坝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境内,地处大渡河上游金汤河口以下约4km ~7km 河段。距上游的丹巴县约85km ,距下游的泸定县约50km ,库坝区有省道S211线相通,并在瓦斯河口与国道G318线相接,交通较方便。水库正常蓄水位1690m ,总库容为10.75亿m 3,地下式厂房,装机容量2600MW 。大坝为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240m 。 2009年7月23日凌晨,水电站施工区内大渡河右岸的响水沟突然暴发特大泥石流。此次泥石流过程约有50万立方的泥石流物质堆积到大渡河内,使大渡河河道阻塞,形成回水长约3000米,库容达300万m 3的堰塞湖,造成S211线多处中断,大约3公里道路被淹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约500万元。 近年来,随着山区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泥石流灾害的频繁发生,我国泥石流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成果颇丰。目前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模糊数学法、神经网络法、信息熵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及GIS 等[1-6],主要研究思路大体有以下两种:一是以某一种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为主结合具体泥石流灾害验证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以某一个或几个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运用地质分析和某一种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相结合综合评价其危险性。前者重方法研究,应用范围较广,虽然有个例验证但推广运用时因具体差异往往准确性较差;后者重单沟研究,结合具体的地质环境分析所得评价准确性高,又因条件限定较多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推广应用。 目前公开发表的响水沟泥石流研究成果还很少,包括一篇响水沟“7.23”泥石流灾害纪实短文[7],和一篇此次泥石流灾害气象成因和防御对策研究[8]。后者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对灾害的气象成因及其诱发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短时强降水是导致此次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直接原因。本文在实地详细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分析基础上,以响水沟为研究对象,对其泥石流形成条件及灾害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单沟泥石流危险度等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全面评价该沟的泥石流危险性。结合两者评价结果和响水沟既有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及特征,对其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当地社会生产和水电站后续施工、安全运营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也为今后类似的泥石流研究提供思路。

预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基本知识

预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基本知识 一、泥石流灾害 1、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突然爆发的饱含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山洪。通常在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 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一般必须具备3个条件: 1)大量降雨。2)大量碎屑物质。3)山间或山前沟谷地形。 3、泥石流的发生规律 泥石流的发生具有时间规律: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6-9月),泥石流发生的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 4、泥石流造成的次生灾害 泥石流可造成水灾、堰塞湖、山崩、地震、滑坡等次生灾害。 5、泥石流到来前有何征兆? 1)连续长时间降雨后,可能会发生泥石流。2)暴雨过后山谷中若出现雷鸣般的声响,预示将会有泥石流发生。 自救互救要领: 1)发现河谷里已有泥石流形成,应及时通知大家转移。2)在逃离过程中,应照顾好老弱病残者。 一定不要: 1)暴雨时在山谷中行走。2)听到山谷中有声响而不在乎。 6、野外露宿时如何避免遭遇泥石流?

千万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露宿。 自救互救要领: 1)露宿时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2)可露宿在平整的高地。 一定不要: 1)在山谷中露宿。2)在有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避风、休息。3)在河滩上露宿。 7、日常预防泥石流的措施 1)房屋不要建在沟口和沟道上;2)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3)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4)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5)泥石流监测预警。 8、泥石流来临的避险措施 1)随时注意当地气象部门在电台、电视台上发布的暴雨消息和有关部门发布的灾害消息;当天降大雨或大暴雨时,一定要有人值班,一有情况及时叫醒睡觉的人。2)时刻注意听屋外任何异常的声音,如树木被冲倒、石头碰撞的声音,注意观察沟水流动的情况,如沟水突然断流或突然变得十分混浊时,可能意味着泥石流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应立即撤离。 9、泥石流发生时如何逃生自救? 1)发生泥石流该向哪个方向逃跑?泥石流发生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2)遇泥石流如何脱险?(1)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3)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3)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及其治理措施 一、泥石流简介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二、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措施 泥石流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治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在以坡面侵蚀及沟谷侵蚀为主的泥石流地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在崩塌、滑坡强烈活动的泥石流发生(形成)区,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兼用生物措施,而在坡面侵蚀和重力侵蚀兼有的泥石流地区,则以综合治理效果最佳。 (一)生物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一般采用乔、灌、草等植物进行科学地配置营造,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发生或减小泥石流规模,减轻其危害程度的目的。生物措施一般需要在泥石流沟的全流域实施,对宜林荒坡更需采取此种措施。但要正确地解决好农、林、牧、薪之间的矛盾,如果管理不善,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与泥石流工程防治措施相比较,生物防治措施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风险小,能促进生态平稳,改善自然环境条件,具有生产效益,以及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生物措施初期效益一般不够显著,需三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才可发挥明显作用,在一些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现象严重地段,单独依靠生物措施不能解决问题,还需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才能产生明显的防治效能,生物措施包括林业措施、农业措施和牧业措施等各种措施,通常在同一流域内随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及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因地制宜的进行具体布置。 (二)工程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相应采取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改土护坡工程等治理工程,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通常适用于泥石流规模大,暴发不很频繁、

泥石流

一.泥石流概述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常见自然灾害,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泥石流灾害事件发生。我国是世界上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几十年来,平均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多亿元,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对环境的持续破坏,使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更趋严重。因此,必须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研究、评估、预测预报和减灾管理,组织实施经济有效的防治工程,从而尽可能地防范灾害的发生和尽量减轻灾害损失。二.理论发展趋势 我国学者谭炳炎于1986年提出了泥石流沟严重程度的数量化综合评判方法。1988年,刘希林首次提出了泥石流危险度的判定方法;1993年,唐川、刘希林等应用泥石流二维非恒定流理论建立了危险度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初步应用于实际。我国台湾学者谢成伦、詹钱登等也做了与唐川等相类似的研究,在1996年,建立数学模型,并将数值解与实验室的模拟结果对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际上以美国W.J.Petak和A.A.Atkission所著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与减灾政策》(1982)一书为代表,该书系统地阐述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把灾害风险评估内容概括为风险辨识、风险估算和风险评价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风险辨识着重于描述可能的问题对系统的负作用或影响;风险估算则着眼于定量地描述处于风险中的人口分布,阐明事件的成因、发生的概率、相应于不同强度时的后果,并将这些强度或事件的概率统计作为风险的定量结果。纵观国内外在泥石流灾害研究领域的工作,主要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研究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及运动特征和分布规律。近年来,有少数学者开始从灾害经济的角度做工作,他们主要侧重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成灾和运动特征及区域性危险区划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抗滑桩监理规划范本

监理规划报审表 云南省德钦县一中河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监 理 规 划 编制:审核: 业主单位:德钦县国土资源局 设计单位: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 监理单位:四川四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辽宁绿科环境工程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〇一七年三月十八日

第一章工程项目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建设单位及相关单位 建设单位:德钦县国土资源局 设计单位: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 监理单位:四川四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辽宁绿科环境工程限公司 二、工程名称和工程地址 1、工程名称:云南省德钦县一中河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2、工程地址:德钦县一中河 三、工程投资及工程概况 1、工程投资:总投资约7159140.45元元 2、工程概况: 一中河泥石流位于德钦县升平镇拓展新区东侧,属芝曲河左岸之流,是一条处于旺盛期的山区型高频发粘性泥石流。依据相关勘查单位报告和现场复核情况,一中河泥石流直接威胁着德钦县城新区、县一中、县民族小学、县党委、县委、县政府、县政府下辖的各局办机关等多个单位1940余人,威胁固定资产约22020万元。施工难度大,综合确定该泥石流的防治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桩坝主控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根据所处地形、地质条件,本次防治工程设计拦挡坝采用片石混凝土作为泥石流拦挡措施。主要类型包括谷坊坝(G1~G9)、钢筋石笼坝(S1~S9)、桩板式拦渣坝(1#、2#)、副坝(F1、F2)及修补拦渣坝B1。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 第二章监理工作目标和范围 第一节监理工作目标 监理工作质量要求: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程、施工图纸和有关合同要求

浅谈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浅谈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 摘要: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极端气候发生的频次越来越大。现在地壳活动不断增强,为地质灾害发生提供了一个诱导因素,然而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山区经济落后,人们的经济开发活动不合理,如工程开发、滥伐森林、破坏草场、过度垦荒等,使得泥石流这一地质灾害的危害进一步加大,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大力加强对泥石流及其灾害的风险评估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概述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泥石流灾害事件发生。我国是世界上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年来,平均每年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死亡近千人,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对环境的持续破坏,使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更趋严重。 泥石流灾害同其他自然灾害一样,主要表现为自然现象,它的发生发展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长期以来,人们从被动的人抗争、经验性的抵御,到逐步运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尽可能合理经济地组织实施防灾减灾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泥石流运动的客观复杂性和突发性,真正做到科学有效的防治还需要提高认识,为了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泥石流灾害减灾防灾工程,首要任务是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危险性、危害范围和程度以及破坏损失等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评价,即灾害风险评估。 2 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基本现状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当今世界在减灾领域的热门研究领域。国际上以美国W.J.Petak和A.A.Atkission 所著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与减灾政策》(1982)一书为代表,该书系统地阐述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把灾害风险评估内容概括为风险辨识、风险估算和风险评价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风险辨识着重于描述可能的问题对系统的负作用或影响;风险估算则着眼于定量地描述处于风险中的人口分布,阐明事件的成因、发生的概率、相应于不同强度时的后果,并将这些强度或事件的概率统计作为风险的定量结果;风险评价主要是为决策者提出建议,据此可以权衡风险的大小。 在泥石流灾害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无论是理论研究和野外实地调查分析评价,还是室内实验模拟以及灾害防治工程评价等都有大量的成果。国际上以日本高桥堡编著的《泥石流》(1991)一书为代表,该书系统地总结论述了泥石流的基本特征、运动机理、发生发展及堆积过程。奥地利、瑞士等欧洲国家对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较早提出了采用类似于交通信号中红、黄、绿三色的特定含义、划分泥石流危险区、潜在危险区和无危险区;加拿大O.Hungr等认为泥石流危险范围的确定应以理论做基础,而目前还没有合适的理论,因此强调凭经验,通过实地勘测来确定泥石流灾害的危险范围。我国学者谭炳炎于1986年提出了泥石流沟严重程度的数量化综合评判方法。刘希林、唐川等在泥石流危险性分析评价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1988年,刘希林首次提出了泥石流危险度的判定方法;1993年,唐川、刘希林等应用泥石流二维非恒定流理论建立了危险度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初步应用于实际。我国台湾学者谢成伦、詹钱登等也做了与唐川等相类似的研究,在1996年,建立数学模型,并将数值解与实验室的模拟结果对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 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是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非工程措施,其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为区域经济发展中长远规划提供基础背景资料,为工农业生产布局提供依据。根据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分析结果,特别是区域性评价成果,可划分泥石流灾害威胁的高度风险区、中度风险区、低度风险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观后感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观后感 今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了,说起来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这次泥石流所造成的人员伤害令我震惊。已经发现一百三是多人死亡,两千多人失踪,一个多么令人震撼的数字吗,那些数字代表的是生命,比一切都可贵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是显得多么脆弱。或许那些亡命的同胞,昨天还在向往未来,计划未来的生活,然而今天的灾害是他们的梦想破灭了,碎了。在这里我向灾区的同胞们致敬。希望你们能早日重建家园,回归到你们熟悉的家园中。近来的自然灾害很多,给我国很多地方的同胞带去了无尽的损失,一条条生命受到伤害,我惊呆了。我是多么的希望自己能与大自然对抗,将那些灾害消灭,可那些只会是想象。自然灾害已经发生,我们就应该勇敢的去面对。灾区人民不要担心,在你们的背后有你们的同胞,政府会帮助你们,给你们加油,再苦再难的日子都会过去,衷心的希望你们顺利度过难关,顺利的生活。 今天的舟曲特大泥石流,让我们不自觉的想起汶川8.0特大地震,青海玉树的特大地震,特大雪灾,特大洪灾………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痛,这些都是地球的伤痕。现在人们在伤痛,地球在流泪、。这些伤痛和伤痕,不只是做一些短时的哀悼和短时的物资援助,能够解决的事情。比处理灾后的事情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如何防止类似的灾害的发生以及如果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如何将灾难降到最低。为什么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有那么的人丧生;为什么最近几年,这些特大灾难发生的频率这么高?这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反思,我想这不仅是政府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先进的预警系统和规范的灾后处理方式。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少受灾难的影响,才能过着幸福的生活。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造成了数千人民的丧生,数以万计的群众遭受着泥石流带来的巨大的伤害。为了传达全国人民对舟曲沉重的伤痛,表达支援舟曲的决心,全国人民就在8 月15日举行了隆重的哀悼仪式。全国人民对舟曲受灾人民表示沉痛的哀悼,泪写满了感伤,心铺满了呐喊。不论是身在异国的华人华侨,还是在国防边线的中国官兵,这一刻,所有中国人的心都连在了一起。看着降下的半旗,人们在心中默念: “风雨同‘舟’,威武不‘曲’。” 这次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带给我很大的感触! 在灾难的背后有很多让我们深思的问题。地震的发生我们无法做到预测吗,难道说泥石流,洪涝等等许多灾害也做不到预测吗?是否在预测来大雨将要降临的时候,去通知容易形成灾害地区的人民,让他们顺利的转移,也是否对他们做出了启示,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我想如果这些做到位的话就不会是现在的情况了。难道说灾难后造成的损失小于转移的损失吗?转移的损失大不了就是金钱,而不转移的损失呢?是一条条宝贵的生命啊。生命的意义不用多说相信每个人都清楚,那为什么就要让那些珍贵的生命白白损失在大自然的魔爪上呢?有太多的疑问。我相信我们的政府,相信我们的人民在救援方面的能力是非常棒的。但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灾难发生后救援的场面,那是多么的令人心痛。我觉得有关部门应该深深反思,是否做到了尽职。灾后捐款的场面令人感动,但是其也让我们感到了厌恶。为什么老是灾害发生后才知道捐款去补救,钱能将生命挽救回来吗?为什么就不能在灾难发生前而献出自己那份微薄力让一些有危险发生高频率地区的人民去转移,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呢?灾难的发生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伤害,我们不能亡羊补牢了,应该去尊重生命,努力的去维护生命的安全。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及时的去防止灾难的发生,不管你怎么说,我总认为那些泥石流灾难是可以避免的或者是把生命的伤害度降到最小。就算灾难不可避免,但是,在灾难面前,我们看到的却感人至深。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这打不倒坚韧的中国人,不是我们能够退缩的理由。

浅谈泥石流对工程的影响

浅谈泥石流对工程的影响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及山前地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它的发生受很多条件的制约,是山地常发地质灾害之一。本文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对工程的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条件防治措施 一、引言 泥石流是一种突然暴发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液体两相混合介质的特殊洪流,呈黏性层流或稀性紊流。泥石流常常具有突然暴发、来势凶猛、运动快速、历时短暂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近年来,我国泥石流有渐趋加重的趋势。鉴于泥石流的严重危害性,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是有必要的。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了堰塞湖。截至28日,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63人遇难,失踪302人,已解救1243人。此次特大山洪地质灾害灾情之大,伤亡人数之多、损失之严重在甘肃乃至全国也都是少见的。下面让我来进一步了解泥石流, 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地质条件 (1)构造:地质构造复杂,断层皱褶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

高的地区,一般对泥石流的形成有利。由于这些因素导致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错落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2)岩性: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的岩层,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岩层易遭受破坏,碎屑物质来源丰富。 2、地形条件 (1)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大,流域的形状便于水流的汇集。 (2)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 (3)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大,使泥石流得以迅猛直泻。 (4)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物质有堆积的场所。 3、水文气象条件 (1)水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搬运介质的基本动力。泥石流的形成与短时间内突然的大量流水密切相关。突然大量来水有:①强度较大的暴雨;②冰川、积雪的强烈消融;③冲川湖、高山湖、水库等的突然溃决。 (2)水的作用:浸润饱和山坡松散物质的侧蚀掏挖作用产生滑坡、崩塌等,增加了物质来源。 4、人类活动的影响

防山洪、泥石流应急预案

防山洪、泥石流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了保障本项目部各个营地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有效落实防汛责任,确保本项目人员安全度汛,保证防汛工作有效开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工作原则 本项目部防汛应急工作遵循以下原则进行: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三、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根据西藏气候条件,6-8月份为雨季丰水期,雨水较为 集中,容易导致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之本项目 部施工现场及驻地均处于山脚,山体结构不稳定,因此 汛期驻地存在泥石流、滑坡以及机械、设备、材料等被 掩埋的风险。 四、应急组织结构及职责 项目部成立防山洪、泥石流应急响应指挥小组, 负责指挥及协调工作 组长:李玉生 副组长:张凯 组员:付旭东、程庆、刘浚、李东杭、步玉杰 付云波、朱建康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领导小组组长,项目总工为副组长,项目部各个部门成员及各施工队队长为组员的应急领 导小组。综合办车辆、道路管制工作,对外事故报警联 系工作。 工程部(张凯):负责现场技术资料支持,并协助各副 经理及施工队进行现场抢险提供技术指导工作。 物资部: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工作,包括施工现场电源、水源、材料控制、协助抢救工作。 财务部():负责事故抢救资金保障。 各副经理及各施工队队长:由项目各副经理组织各自分 管的队伍组成抢险突击队,配合以上各部门开展抢险和 救援工作。 五、预防与预警 1、预防 项目部通过业主与气象部门建立联系,取得气象部门的 早期天气预报,避免由于大雨产生泥石流、边坡失稳等 现象对各驻地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威胁,应提前对危险部 位人员进行安排,做好预警和撤离工作。 2、预警与上报 当紧急事态出现,各驻地负责人或防汛值班人员应立即报告项目部防汛值班领导或其它成员,项目部根据 事态情况决定是否启动紧急预案,当紧急事态超出现场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措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措施 一、防治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 泥石流灾害工程防治是防治泥石流灾害最根本、最重要的手段,对那些危险程度高、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往往须通过生物、工程防治才能得到根治。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也是一项基本建设工程,为保证工程的科学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必须遵循防治工程方案的可行性论证、防治工程设计、防治工程施工等基本程序与步骤。每一步骤都有不同的任务和工作内容。 (一)拟定防治工程方案和可行性论证 为拟定合理可行的防治方案,一般需作下列工作。 1.开展泥石流区的专门性地质调查研究,查明泥石流沟固体物源、水源和地形等形成条件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划分各泥石流沟的危险程度。调查各泥石沟,在暴发泥石流时可能遭受危害的人口数量;住房等家庭财产的类型、数量、价值;耕地、林地、草地的数量和年产值;工业、交通设施、设备的类型、数量、价值及其受损至恢复时段产值等,结合泥石流沟的危险程度,评价其危害性。编制泥石流危害程度区划和防治区划,拟定相应防治方案。 2.对危害性大泥石流沟谷,应进行生物、工程防治。为此须开展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1)收集或测绘泥石流形成区、堆积区内,比例尺为1:1000—1:5000的地形图,流通区内比例尺为1:200—1:500。测定各地段斜坡和沟谷坡度。 (2)对泥石流沟进行全流域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查明流域内松散土层(包括已有崩、滑坡分布、体积,大块石直径)斜坡的稳定状况,可能产生滑坡、崩塌的地段和规模;沟内松散土层的分布、厚度,大漂砾直径,土层下伏岩层的埋藏深度、岩性和物理力学指标;流域内井水、泉水的分布及流量,流通区、堆积区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和水量。 (3)收集、观测流域内的降雨量和水文资料(包括沟谷水量、水位、泥砂含量和洪水发生时的树枝杂草含量等)。 (4)在上述资料基础上编写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拟定包括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在内的多种防治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比推荐优选方案报请主管部门审批。 (二)防治工程设计 在防治工程方案可行性报告得到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即可组织防治工程设计。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2000.10.28

目录 前言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基本符号 1 总则 1.1 泥石流防治的基本程序 1.2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与特殊性 1.3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原则1.4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 1.5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1.6 泥石流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划分 1.7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和要点 2 荷载分析与计算 3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 6.1 一般规定 6.2 排导槽 6.3 拦砂坝 6.4 谷坊 6.5 格栅坝 6.6 停淤场 6.7 渡槽 6.8 沟道整治工程 6.9 坡面治理工程 6.10 生物工程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号)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并主持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本规范编制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某些最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如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地质环境,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统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标准,推动防治工程设计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高防治工程设计的技术水平;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近十余年来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并对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总体设计,荷载分析与计算,危岩及崩塌防治工程设计,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 本规范的归口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国土资源部标准化研究中心、四川地矿厅地质环境管理处和成都理工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单位起草。本规范的解释单位为国土资源部环境司。 本规范系首次编制,由于受水平和各种条件的限制,尚存在许多不足,甚至错误之处,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议和修改意见及时函告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地质灾害处,以便在适当的时候作进一步修改。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有:刘汉超、柴贺军、晏鄂川、邓荣贵、葛文彬、徐 均

舟曲“8.8”山洪泥石流记事(一)

2010年8月7日晚,天气特别闷热,吃过晚饭家里就坐不住了,和老婆孩子到外面的大街上乘凉。天阴沉沉的,没一丝风,不象要下雨的样子。街上来来往往的全是乘凉的人。我站在白龙江边,看着滚滚东去的江水,听着哗哗流淌的河水声,烦躁的心情稍稍平静了点。过了半小时天黑了,夜色中的白龙江在两岸五色灯光的映照下,像一个风姿绰约的娇羞少女,欲藏还露,温婉可人。街上的行人和白天一样多,来来去去。空中没有一丝风,人仿佛在一个密不透风的大蒸笼里,身上油汗一个劲的往外冒,粘粘的,难受死了。我刚刚平静下来的心情又烦躁起来。还是回家吧,我想。 回到家,躺在地上的凉席上看电视,空调吹出的风仿佛也是热的。一往引人入胜的电视剧看来索然无味,在这样的气氛里哪儿还有心情看电视呢。于是和孩子们东一句西一句的闲聊。九点左右,一道明亮的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接着雷声隠隠从天边传来,狂风把窗户吹的响声大作。要下大雨了。我们心头一阵狂喜。老天爷,下点雨吧,让大家清凉清凉。 轰隆隆、轰隆隆&&雷声响起来了,好像不住地绕着城周围的山打转。不时夹杂着天崩地裂般的咔,咔声。仿佛有人拿着一把巨斧劈开了周围的山似的。随着巨响,房子搁楞楞地颤抖起来,人的心禁不住地狂跳,好像要从嗓子眼蹦出来。我们惊恐地面面相觑,支楞起耳朵听着声音过后的动静。不祥的预感如梦魇一样挥之不去。闪电也不甘寂寞,如一把利剑不停的在天空划过,唰、唰&&在阴云密布的天幕上撕开了一个又一个血红的口子。刺痛了人的眼睛。狂风从地而起,裹挟着纸屑、尘土,怪叫着扑向家家的门窗,吓得胆子小的人缩成一团。 今晚是个不眠之夜。儿子说。 我爬起来,伸手到窗外,没有一滴雨。干打雷,不下雨的天没事的。我说。心里失望到了极点。妻子不放心的跑到西边的窗外去望,天太黑了,啥地方的人要遭殃了?!她说。一脸的不安。 十一点四十左右灯忽然灭了,一往发暴雨有时候会停电。我们谁也没想到无情的灾难此时悄悄地降临到人们头上,无情地滚滚洪流已经夺去了许多鲜活的生命。儿子点上蜡烛去学习,我、妻和女儿都去睡觉。这时候风停了,屋子里凉爽了许多。我躺在床上身上的汗依然往外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雷声还满天价响着,在雷声喘息的间隙,还能听见街上乘凉的人们说话声。大概他们感觉到了恐惧,睡不着。时间不长,外面的人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嘈杂,出事了吗?雨大了吗?我想着起身来到客厅,打开窗户伸手试了一下,只有零星的一点雨。这些人在吵什么呢?我想着又躺到床上。 爸爸,外面人说河水涨到街上了。刚躺下,儿子就大声说。我一骨碌爬起身,匆匆跑到楼下去看。这时候水已经涨到一楼的两步台阶处。儿子挽起短裤跑到楼外的小巷中,哪儿的水没过了他的大腿。 别的人淌着水跑了,咱们也跑吧。儿子说。 儿子敲别人的门通知,妻子喊熟睡的女儿,我则简单的收拾了点该带的东西。我们一家就又下楼去了。不到十分钟,水又上升了五十厘米左右,到了人们的胸部。我们都没游过泳,听说在齐腰深的水中,人站立不稳,夜里地上高高低低有看不清楚。万一有人跌倒,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已经跑不出去了。妻子很惊慌,声音都带哭腔了,担心水一直涨下去,还担心楼在水的浸泡下倒塌。 外面听不到人声,周围死一样的寂静了。不一会楼中没出去的人陆续下来了,都看着不断上涨的水一筹莫展。你一言我一语的猜测这次灾难的原因,一边观察不断上涨的水位,在

凉山州喜德县红英镇桃源村5组1号泥石流群泥石流防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目录 1、前言 (3) 1.1 任务来源 (3) 1.2项目地理位置、行政区别、坐标 (3) 1.3勘查报告的主要结论 (3)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4) 1.5 设计依据 (4) 2 项目必要性和紧迫性 (5) 2.1 地质灾害灾情分析 (5) 2.2 项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 3 地理地质环境 (5) 3.1 自然条件 (5) 3.1.1 气象 (5) 3.1.2 水文 (7) 3.2 地质环境条件 (7) 3.2.1 地形地貌 (7) 3.2.2 地层岩性 (8) 3.2.3 地质构造 (10) 3.2.4地震 (10) 3.2.5 水文地质条件 (10) 3.3 人类工程活动 (11) 4 泥石流基本特征 (12) 4.1 泥石流灾害史及灾情、危害性分析 (12) 4.1.1 泥石流灾害史及灾情 (12) 4.1.2 泥石流危险区范围及险情 (13) 4.1.3 泥石流堵溃下游河道的可能性分析及危害性 (13) 4.2 泥石流各区段冲淤特征 (14) 4.2.1 邓家河沟泥石流 (14) 1、形成区冲淤特征 (14) 2、堆积区冲淤特征 (14) 4.2.2 杨湾沟泥石流 (15) 1、形成区冲淤特征 (15) 2、堆积区冲淤特征 (15) 4.2.3 桃源沟泥石流 (15) 1、形成区冲淤特征 (15) 2、堆积区冲淤特征 (16) 4.3 泥石流堆积物特征 (16) 4.3.1 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特征 (16) 4.3.2 泥石流堆积物叠置关系及成因分析 (17) 4.4 泥石流发生频率和规模 (17) 4.5 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和引发因素 (17) 5 泥石流基本特征值的计算 (18) 5.1 泥石流流体重度 (18) 5.1.1 现场配方法 (18) 5.1.3 综合取值 (18) 5.2 泥石流流量 (19) 5.2.1 雨洪法 (19) 5.2.2 形态调查法 (19) 5.2.3 综合取值 (20) 5.3 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 (20) 5.4 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 (21) 5.5 泥石流整体冲压力 (21) 5.6泥石流中单块块石最大冲击力计算 (21) 5.7 泥石流爬高和最大冲起高度 (22) 5.8 泥石流弯道超高 (22) 6 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 (22) 6.1 防治目标与原则 (22) 6.2 设计标准、工况和参数的确定 (23) 6.2.1 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和设计标准的确定 (23) 6.2.2 设计工况及荷载组合的确定 (23) 6.2.3 设计参数的确定 (23) 6.3 治理工程总体设计 (2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