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复习

201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复习

201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复习
201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复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梳理

绪论

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

理各种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

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基本要素:法律知识,法律观念,用法、护法能力。)

关系:人生需要道德,也需要法律。

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

A.法律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

B.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解决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解决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解决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4)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解决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第一,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

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方法

第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第三,身体力行,切实践履。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1、理想信念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2、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

(1)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2)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3)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3、理想信念的类型

(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4、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第二节科学的理想信念

5、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特点

(1)现实性;(2)科学性;(3)崇高性。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要求:

(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7、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

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

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

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

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

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8、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境界

(1)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段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主义仍有其现实意义。

3)我们正处理在社会主初阶段,正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

9、在确立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10、

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1、爱国主义的含义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它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鼓舞和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3)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4)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5)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4、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7、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统一

(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6)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

8、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强的含义

民族自尊:一个民族坚决维护本民族荣誉和尊严的强烈情感。

民族自信:一个民族对于自己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念。

民族自强:一个民族在高度自尊、自信的基础上,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

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1、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生观的含义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人生观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决定这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3、人生目的的含义

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4、人生态度的含义

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5、人生境遇的含义

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6、人生价值的含义

人生价值就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

7、价值观的含义

是指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8、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人生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一种是人生的社会价值,一种是人生的自我价值。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个体对他人、社会所做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

生价值目标,这是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提高自我素质和能力,这是实现

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

途径。

9、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

利用和改造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干涉自然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尤其是18世纪的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序幕,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与日

俱增。只有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索取自然与回报自然统一起来,才能真正

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动的关系,形成人类以及人类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

10、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

第一,平等原则。

第二,诚信原则。

第三,宽容原则。

第四,互助原则。

11、身心健康的标准

表现在生理方面,要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好,身体发育

匀称,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表现在心理方面,要

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

好的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

化的能力。

第四章加强道德理论学习

1、道德的含义,道德的科学起源,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

进行善恶我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的科学起源: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道德的本质: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

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

2、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

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

能力。

3、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4)道德通过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4、道德的发展规律

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

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含义、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

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会

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

主要内容: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德

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

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

核心: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则:集体主义

重点:诚实守信

8、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

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

9、集体的含义,集体主义的含义

集体是指由于共同利益而联合在一起的生命共同体或利益共同体。

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社会

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0、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1)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1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道德要求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2)先公后私、先人后己;(3)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12、诚实守信的含义

诚是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信是诚实无欺、言行一致、坚守诺

言的品格。诚实就是真实无欺,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信守承诺,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守信是统一的。

13、荣辱的含义、荣辱观的含义

“荣”和“辱”是两个相对立的道德基本范畴。“荣”,即光荣、荣誉,

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产生的自我

肯定性心理体验。“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

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

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通俗地说,荣辱观就是

怎样看待荣与辱,以做怎样的事为光荣,以做怎样的事为耻辱。

1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含义、“八荣八耻”的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耻辱问题的根

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不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第五章培养优良道德品质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点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

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3、公共秩序的含义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4、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特点: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

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上网。

6、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含义

职业是人们靠劳动以维持生活的一种社会性的位置。简单地说,职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劳动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劳动分工后的表达形式。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可操作性和准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特点。

7、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及其重要意义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8、爱情、婚姻的含义

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及由此产生的夫妻关系。

9、恋爱的道德要求

真诚负责、平等互尊、文明相爱。

10、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11、个人品德的含义

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12、个人品德的形成

(1)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2)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3)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13、道德修养的含义

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

14、省察克制的含义

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

并坚决将其克服和整治掉。

15、慎独的含义

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1、依法治国的概念

法治即“法的统治”,它是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的依法办事为核心,以

确保权力正当运行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现代文

明的基本标志。

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

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

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及其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

指导,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共识性、指导行的

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事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

其内容为: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3、执法为民的要求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倡导和注重理性文

明执法、必须做到便民利民。

4、公平正义必须坚持的原则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

5、法律思维

所谓法律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总目标和基本原则

意义:

(1)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职要求和重要保障;

(2)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7、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2)完善立法体制

(3)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4)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8、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3)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4)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6)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9、提高司法公信力

(1)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2)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3)推进严格司法

(4)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5)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6)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10、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精神

(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4)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11、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1)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

(2)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3)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12、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1)坚持依法执政

(2)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3)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4)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

1、法的概念及其作用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指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模式的调整作用。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五个方面的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2、法律规范的概念、逻辑结构及其种类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逻辑结构:

假定——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这一规则的前提、条件或情况的部分;

处理——法律规范中具体规定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内容的部分,是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

制裁——法律规范中对于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规定,也就是法律后果。

法律规范的种类:

授权性规范——规定人们可以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义务性规范——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包括禁止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

复合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相互重合的法律规范,它既授予人们权利,同时也设定义务。

3、法律关系概念和特征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特征:

首先,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其次,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再次,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最后,法律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4、法律关系的构成

(1)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法律关系中享有权

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公民(自然人)

法人和其他组织

国家

(2)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物。三大特征:为法律所认可、为人们所支配和利用,能够为人们带来某

种利益。它可以是自然物,如森林、土地,也可以是人的生产物,如建筑物、

机器、各种产品。

行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也称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如旅客运输合同的客体是运送旅客的行为。

智力成果。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如文学艺术作品、科学著作、科学发明、电脑软件等。

(3)法律关系的内容

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的内容。

权利是法律允许的、主体为了满足某种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

务所保证的法律手段。

义务是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应该按照权利人要求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以

满足权利人的利益。

4、法律事实的含义与分类

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等法

律后果的客观情况或现象。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注意:非客观的现象如纯粹主观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不能成为法律事实;没有法律意义的客观事实也不能成为法律事实。

法律事件是法律规定的,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

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事件包括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

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

或消灭的事实。从后果上划分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从当事人认知状态划分,分为善意行为和恶意行为。

5、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也称法律渊源,简称法源。是指法的效力和形式的来源。制定

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主要渊源,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经

济特区法规、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国际条约。

6、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是指由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

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我国的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组成,这些法律部门又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所谓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

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1)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宪法和其他与宪法相关的法律,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刑法等。

(2)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主要有《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仲裁法》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法。

7、我国社会主义法的运行

(1)法的制定——立法机关及权限: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权限

全国人大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各部门的基本法,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

应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法律;

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部、委、人民银行等职能部门制定规章(即部门规章);

地方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地方人民政府制定规章;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特别行政区有独立的立法权。

(2)法的实施

法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以

贯彻和实现的活动。

法律的实施包括法的遵守、法的执行和法的适用。法的适用是国家司法机

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

动。

(3)法律监督

有广、狭两种理解。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广义的法律监督是

指由所有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

和督促。

国家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监督

社会监督:是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各种法律活动进行的监督。具有广泛性和人民性。

第八章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

1、宪法的特征、基本原则

宪法的特征:(1)宪法规定了最根本的内容;(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5)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2、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公民基本义务的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应当履行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责任。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公民的人身自由;(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6)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7)特定人的权利。

4、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保守国家秘密;(4)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5)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概念: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

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

对公务员的行政处分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6、经济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基本原则:(1)、保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2)、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3)、权、责、利统一原则;(4)、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5)、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7、民商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以及海商法、票据法等。

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商法调的对象是商事关系,商事关系是特殊的民事关系,因此,商法可称为民法的特别法,但在法律适用上,商法优于民法,在商法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民法的相应规定可作为商法的补充。

商法的基本原则:促进交易迅捷的原则、强化商事组织原则、维持交易安

全的原则、维护交易公平原则。

8、知识产权法的概念

知识产权法指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业标志过程

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社会法的概念

社会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

10、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概念: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

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犯罪构成

(1)犯罪的主体——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等。

(3)犯罪的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4)犯罪的客观方面——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称,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等。

12、行政诉讼法的概念

行政诉讼法是指规范行政诉讼活动,调整行政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13、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人民法院、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的

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4、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刑事诉讼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我们在大学阶段要良好的发展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我们也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我们要学会怎样做人、做什么样子的人,怎样的生活会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它是一门能够提高我们自身修养的课程,对我们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有重大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 我还记得我们刚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对这门课程是不屑一顾的,因为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门考查课而已,我们都只想到这门课程很容易通过,丝毫没有要想学好这门课的冲动。直到后来我们听了一节我们杨老师讲的课之后,对这门本来不是很看重的课有了浓厚的兴趣。在绪论部分,杨老师首先讲述了大学新生教育的内容。我们匆匆踏入大学校门,走在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中,一切都充满着迷茫,不知下一步该走向哪里。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思修课的内容为我们这些孩子指明了方向,廓清了眼前的迷雾。讲课过程中,杨老师捡取了许多的事例来讲述我们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把这些个具体、生动的事例作为珍珠,串联起来,授予我们每一位学生。这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目标都有了一个良好的认识,以及定义。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与法律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最后一个部分便是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复习资料

1.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使命: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1)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2)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3)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理想的含义、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关系: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人生为什么需要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原因:是人生的精神向导,是人生的精神动力,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引领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4.爱国主义的内涵、时代价值?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理解 內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理解: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5.怎样做忠诚的爱国者? 答: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3.增强国防观念 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6.何谓人生观?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答: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7.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是怎样的? 关系: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8.什么是人生态度?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人生态 答: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自己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 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5、人才素质是什么? 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 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 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 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018年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 ①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新时代的内涵①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⑤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全面理解中国梦 (1)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2)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复习要点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意味着1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 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 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大学生怎样才能成为时代新人? 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大学生成为做有理想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究奉献,实干进取; 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3.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4.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5.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总之,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人生态度表示以怎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判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6.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7.人类社会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8.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2018思修与法律基础-期末试卷与答案

XXXX学院XXXXXXXXX学年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B) XXXXXXXXX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答题卷上。 1.思想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A 思想道德与法律是互不相关的两个学科领域,遵循不同的规律 B 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但遵循不同的规律 C 思想道德和法律既具有各自的领域,但又彼此相联系 D 思想道德和法律是相互对立和排斥,两者水火不容。 2.实现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是() A、志存高远 B、社会实践 C、理论学习 D、人际交往 3.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高尚品质的是( )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人生观的核心是() A、人生价值 B、人生态度 C、人生目的 D、人生信仰 5.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强调( ) A.维护小团体的利益B.先私后公,先己后人 C.压制个人,束缚个性D.重视、保障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 6.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 A、宪法和法律 B、社会道德 C、社会习惯 D、风俗和礼仪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 A.党的领导B.人民政协C.人民当家作主D.人民代表大会 8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下列哪个机关行使。()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人民政府 9 社会道德规范是人们为了社会稳定和发展所必须遵守的( ) A、公共原则 B、行为准则 C、法律规范 D、社会标准 10 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主要体现的是法律的( )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强制作用 D、预测作用 1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人民群众 B、中国共产党 C、人民代表大会 D、司法机关12.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中,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3.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下列哪个机关行使。()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人民政府 14.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遵纪守法 D、保护环境 15.社会主义道德以()为重点 A、团结友善 B、诚实守信 C、勤奋自强 D、敬业奉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漏选均不给分) 1.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形式实现() A、禁止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强制性规范 D、义务性规范 E指引性规范 2.宪法的基本特征是() A、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B、法律效力最高 C、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D、坚持法治原则 E是我国第一部规范性法律 3.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E 、奉献社会 4.人生目的决定() A人生道路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标准 D 人生观 E 人生价值 5. 道德的功能主要是() A 强制功能 B 认识功能 C 调节功能 D 指引功能 E 评价功能 三、材料分析题(15分) 根据以下材料,请你结合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试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哪儿?(5分)并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10分)晨报讯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50万人,比2007年增加50多万。据介绍,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2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多的一年。到2007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351万人,虽然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万人,但是仍有大约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2007年毕业生中到基层就业的人数稳步增加。”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些毕业生到县和县以下单位就业的达到58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16.6%。到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了55万人左右。这一变化和目前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有关,比如到西部农村地区的毕业生可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可以代偿国家助学贷款。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143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40.7%。另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有1.3万人左右,占已就业毕业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卷(有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A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注意:请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每道答案前标明试卷纸上的题号。 一、简答题(3题×6分=18分,在以下四题中选做三题) 1、《参考消息》2011年6月10日第14版撰文称,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被很多人视为是一个没有理想主义的时代,但现在有人认为中国理想主义思潮在中国重新回来了。请以此观点为基础,简要分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2、我们经常提到“爱国主义”一词,请简要谈谈该词中的“国”有哪两种不同的解释。 3、试简述“我爸是李刚”的用语表达的理念,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有什么冲突? 4、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无效情形及后果。 二、辨析题(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或是否合理,并给予说明、解释,4题×7分=28分,在以下五题中选做四题) 1、求神拜佛也是一种信仰。 2、大学生若不对社会作出贡献便不具有人生价值。 3、恋爱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 4、“法不禁止即可为”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5、被告人黄杰(15岁)在上学途中见同学王某骑车驶来,想与王某开一玩笑,就趁王某骑到身边之时,将一树枝扔进王某自行车的后轮,结果由于车轮被缠绕,王某翻车倒地,头部撞上坚硬的石块,当即昏迷。黄杰立即打电话给120,将王某送往医院,后王某因抢救无效死亡。本案中黄杰对被害人王某应负刑事附带民事责任。

三、论述题(2题×12=24分,在以下三题中选做两题) 1、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将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走报效祖国之路? 2、有人主张“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如何认识这种观念,请阐释。 3、运用你观察到的真实生活情境,论述法律与人情的关系。 四、材料题( 1题,共15分) 目前在我国公共生活领域,道路交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据统计,我国现有机动车近两亿辆,拥有驾驶执照者近一点五亿,公共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一个公共问题。 请阅读以下两份表格,回答问题。 表一:《人民日报》关于不文明开车行为及其原因的调查 表二:某市交管所一年中查处交通违章统计数据 有专家指出,在公共道路交通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私事,却折射出一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缺失,要构建文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的呼唤也是法律的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 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与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要求,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修养和素质、落实高校德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主要渠道,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当今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做人做事的基本素质,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格品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等培养的任务,在课程体系中起主导地位。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对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三、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 本课程适用于全校大一年级学生。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为3学分,每周4学时,共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开设一学期。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六、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 2、课外自学。 3、课堂讨论。 4、课外作业。 5、实践活动。 6、期末考查。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绪论 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重点: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含义和历史机遇 难点:教育学生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2、正确的人生观 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学习要求: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大学生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正确的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 目录

绪论 我们处在社会主义新时代P1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历史方位的关键词。中国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进入了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世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个新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新时代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P3 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务实综合基础素质,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展现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一)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决定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大学生要保持对理想理念的激情和执着,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内化为担当的自觉,外化为实际的行动,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大学生应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树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奉献祖国、奉献人们、尽心尽力、勇于承担,讲求奉献,实干进取;坚持实践第一,知行合一有为善为 (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做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人的本质是社会一切关系的总和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法制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律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法律义务的素质、修养的能力,对保障人们崇尚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一含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的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分析:绪论中(二)社会主义就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教材3页“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参考答案:A.社会主义荣辱观 2.“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其中,信念是指 A.人们对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分析:理想信念含义问题在第一章《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中有详细介绍;13页 参考答案:D. 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3.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其中,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魅力,做一个为他人所喜欢、为社会所推崇的人,属于 A.生活领域中的理想信念B.职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D.社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分析:一章《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理想信念的四种类型。要求掌握每种类型的包含的内容。17页 参考答案:C.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4.在人类历史上,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源远流长。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工业化B.实现共产主义

(完整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037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B ) A.理想 B.信念 C.人生观 D.价值观 2.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 许多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D ) A.片面性 B.政治性 C.共同性 D.多样性 3.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全民族抗日战争等,这些都表现了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D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B.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D.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4.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题。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D ) A.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救亡图存 B.加强国防建设,维护世界和平 C.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地位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启迪和指引历代优秀人物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C ) A.功利主义 B.爱国主义 C.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6.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 C ) A.自然观 B.历史观 C.人生观 D.世界观 7.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评价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第一位的是看他( A ) A.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从社会获得的尊重和满足 C.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D.从事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思想动机 8.下列选项中,正确运用了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是( C ) A.时刻提防、猜疑他人 B.冷漠严肃,不苟言笑 C.宽容待人,诙谐幽默 D.尽量拉近人际空间距离 9.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反映 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是道德的( B ) A.调节功能 B.认识功能 C.教育功能 D.评价功能 10.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强调一个人在独处、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严于律己、保持操守。这种道德修养的 方法叫作( A ) A.慎独 B.学思并重 C.积善成德 D.由学而进 l1.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C )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诚实守信 D.为人民服务 1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其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D )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C.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D.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13.在家庭生活中努力劳动、不辞辛苦、不懒惰,且爱惜财物、合理支出、不浪费。这是家庭美德中( D ) A.尊老爱幼的要求 B.男女平等的要求 C.夫妻和谐的要求 D.勤俭持家的要求 14.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称为( C ) A.经济生活 B.私人生活 C.公共生活 D.文化生活 15.乘车、登机、坐船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游览观光、购物、提款时按先后顺 序,不插队等。这是社会公德中( A ) A.文明礼貌的要求 B.爱护公物的要求 C.助人为乐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16.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 不假公济私等。这是职业道德中( C ) A.爱岗敬业的要求 B.诚实守信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服务群众的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本感想体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得体会 崭新的大学生活让我们这些还有点朦胧的新生感到新鲜却又不知所措,在学习、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思考去解决,去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但是,人的思想总是随着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的经历而丰富的,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结合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学习的感受,所见所闻所思,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追求。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使我们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其中,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可以分为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三个部分。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在适应转变、健康成长部分,是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科学的世界现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在树立理想、把握人生部分,是树立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和共产主义接班人。在提高修养、完善人格部分,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提升——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我认为,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是在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和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方面。生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把人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大学似乎是最美好、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活,使我们对自己的大学环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在一些突入其来的问题,有了应对思想准备和认识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大学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从不同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人生的品质在于不断地净化——树立理想、把握人生。在《思想道德修养》课里,对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方面,我认为,要树立好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蓝色为注意出选择题,红色为注意出简答题,紫色为注意出论述题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要求的需要。 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 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3、理想的类型:①、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②、 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③、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④、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社会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4、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 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5、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世界、不 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Eg:马克思主义 6、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包括:(1)理想与信念的作用:①、指引人生的目标。②、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①、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③、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7、如何正确立志?①、立志当高远。②、立志做大事。③、立志须躬行。 8、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①、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②、坚定的 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③、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9、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错误认识,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两种错误认识,有一种认识偏向,是 用理想来否定现实。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认识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①、理想与现实存在对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②、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三、第二章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 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④、爱自己的国家。 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①、热爱祖国,矢志不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 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维护统一,反对分裂。④、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补考试卷 1. ( 单选题)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一格言说明了同学们应培养的优良学风是()。 (本题4.0分) A、严谨 B、求实 C、勤奋 D、创新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这是唐代思想家韩愈的名言,意思是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得分:4 2. ( 单选题) 创新学习的基础是()。 (本题4.0分) A、标新立异 B、求真务实 C、开拓创新 D、博大精深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得分:4 3. ( 单选题) 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 (本题4.0分) A、实践性 B、预见性 C、层次性 D、科学性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 得分:4 4. ( 单选题) 信念的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 (本题4.0分) A、信仰 B、理想 C、志向 D、意志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 得分:4 5. ( 单选题) 钱学森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而受到国家表彰时,他 这样说:“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在这里‘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对钱老这段话的理解是()。 (本题4.0分) A、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 B、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理应为全人类服务 C、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联系 D、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得分:4 6. ( 单选题)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 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本题4.0分) A、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 B、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4. 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地成才之路;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

201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纲要完整版

201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提纲总结 作者---frank 第一章 1、什么是人生观?9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2、正确认识人的本质:9 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认识人的本质,只能立足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而不能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更不能依靠神的启示。 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生观的主要容:10 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4、什么是人生目的?10 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 5、人生目的的现实作用:10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的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6、正确人生目的的作用:11 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7、错误的人生目的带来的影响:11 错误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或是投机钻营、违法犯罪,或是虚度人生、放纵人生,或是悲观消沉、厌世轻生。 8、什么是人生态度?11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9、什么是人生价值:11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10、人生价值的涵:12 人生价值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