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学方式的变革

学习《教育新理念》第三章教学方式的变革思考题

1、怎样理解“教学方式能否反映知识增长方式变化,决定着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

首先知识增长方式大于教学方式(知识增长还可靠自学),所以教学方式能部分反映知识增长方式的变化,不能完全反映。不同的学科需采用不同的教学

方式(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因此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取决于在教授不同学科时,你是否采用了适于该学科的教学方式。

2、谈谈你对知识增长方式变革呼唤教育制度创新的看法。

(一)在教育目的方面,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批判意识以及综合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现代知识增长观念的影响,我国有不少的教师和教育学家认为,要使学生将来适宜于从事知识创新或科学研究工作,就必须首先使他们掌握一定数量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或技能(所谓“双基”)。他们也运用建筑的隐喻说,认为这种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打得牢固与否,就像盖房子的地基打得牢固与否一样重要。掌握“双基”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一条“铁的规律”。然而,从上述后现代知识增长的方式来看,这种观念和信念是值得反思的。既然人类迄今为止没有取得任何一条不可质疑的知识,也没有任何一条知识能够对世界提供终极的解释,那么就没有任何一条知识可以成为今后知识增长的稳固“基础”。人类知识的增长不是一种积累式的新知叠旧知的过程,而是一种对原有知识不断修正的过程。因此,对于个体而言,掌握和理解原有的知识尽管重要,但也只是完成了知识创新的前一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批判和反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知识假设。因此,新世纪的教育改革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素质和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这里所说的“批判”不是单纯的“否定”,更多地是指一种积极的“理解”,是要对原有观点(事实、问题、概念、范畴、命题、原理、方法)及其视角、证据、表达方式等等进行重新“检验”、“辩护”和“再思考”。学生们在这种过程中学会质疑、提问、寻找漏洞、检验证据、组织辩护、转换视角等等思想方式。

我相信戒撸不能自愈,我是典型的撸管过度,勃起困难还有前列腺炎,我是给一个中医用中药治好的,有同样问题的朋友可以找他,他徽|星是msdf003,希望能帮助到更多有同样问题的朋友。

但是,对于新知识的生产来说,光有批判意识是不够的。如上所述,后现代知识的增长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综合的”与“合作的”增长模式,越来越冲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组织界限,成为一种跨学科乃至跨领域的活动。所以,当代教育如果想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素质和能力的话,在目的方面除了要强调批判意识的培养以外,还要强调综合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培养。这两点,过去的

教育重视得很不够。一方面,相互独立的学科课程体系和知识传统将整个的知识世界分割为一个个相互独立的知识单元,从而给学生们一种印象,以为人类的知识就是这样分布和发展的;另一方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强调教师和学生个体之间相互交流的同时忽视了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意义,使得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个体活动。而且,传统的课程知识也注重陈述科学家或知识分子个人在知识发展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他们与学术界同行之间的交流、对话与合作。这也给青少年学生留下一种印象,似乎新知识的发现是个体主观努力的结果。实际上,如波普尔、库恩所说,人类知识的进步是各种观点、方法之间相互竞争、对话的结果。离开了这种交流、对话、合作或竞争,就没有任何的知识进步。所以,综合意识和合作意识应该是除批判意识之外当代教育改革应着力追求的教育目的,它们构成了个体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

(二)在课程建设方面,不仅要注重课程内容的精简,而且要高度注重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改革:在课程结构的改革方面,要切实加强综合课程和艺术课程的建设;在课程内容呈现方式方面,要重视课程内容的故事性或叙事性。

现代的课程结构基本上是以各门学科课程为主干,以其他一些活动性课程为辅助的一种形式。从认识论上看,这种课程结构与近代知识结构特别是知识增长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着学科分化和专业训练观念的影响。但是,正如上面的分析所指出的,这种观念是值得怀疑的,因为无论是现代科学兴起和发展还是后现代科学的进步都显示出“综合”在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一个固守在某一学科领域之中,不能发现学科知识与学科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人,是很难做出科学发现的。当前,这种分科课程的合理性已经基本丧失,人们确实需要重新考虑学校课程的结构,将综合化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它反映了人类知识增长的趋势,反映了影响人类知识增长因素的复杂性,也反映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关系的整体性。

从后现代知识增长方式来看,在当代的课程改革中,除了要加强综合课程的建设以外,还要加强艺术课程的建设。这是因为,正如爱因斯坦、波兰尼等人所指出的,想象或猜测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审美和激情也不仅仅是科学发现的副产品,它们都是科学发现的一些必要条件。这样一来,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内心的激情也就必然有助于它们从事知识创新活动。这就是说,艺术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培养艺术人才,而且具有为人们的知识创新准备心理条件的功能。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实际上是相通的,而不是教育的两极。

在以提高学生知识创新意识、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当代课程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课程编制的改革。在以往的课程编制中,课程知识是以一些简明扼要的学科概念、范畴、命题、原理以及支持它们的事实、经验、实验、例题和习题构成。这种编排的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忽视了知识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种种观念的分歧。这种编排的结果就是给教师和学生造成了一种印象,好像一切课程知识都是被证明了的、唯一可能的知识。在这种知识面前,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去理解它们、记忆

它们和掌握它们。其结果当然是不利于鼓励和培养他们的质疑与批判意识。从后现代知识增长方式看,当代课程知识的编排应该讲述一个个真实的“知识故事”,讲清这些故事发生的“时间”(这些知识是什么时候发现或提出的)、“地点”(在什么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发现或提出的)、“人物”(由谁发现或提出的,他/她的人生经历与这种知识之间有无内在的联系)、“事件”(这些知识的发现或提出是属于什么性质的事件,是对原有知识观念的解释呢还是对原有知识观念的颠覆)、“过程”(发现或提出这些知识的过程是怎样的;在不同观念之间的竞争中,在各种左右它的学术力量和社会力量中,它们又是如何获胜的;它们的身上有没有遭对手攻击时所留下的“疤痕”(注:即由竞争性的理论所提出来的而它自己却没有能够很好回答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它自身的理论缺陷。)与“结果”(它们是如何为人们所接受和叙述的;如何产生其他的知识效果或社会效果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社会文化中人们又对它们有哪些不同的评价)。把这些精彩的故事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一定会吸引他们,一定会促使他们全身心地关注故事中知识的命运,一定会鼓舞他们为知识世界中的公正和美好而不懈奋斗。但是,在现代知识观的支配下,这种知识的故事性被压抑甚至废除了,因为它有损于知识“客观”、“普遍”和“价值中立”的形象,有损于科学家或知识分子的“圣徒”形象,甚至有损于以这些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集团的形象。于是,教师和学生们在课本上所看到的人类知识进步是被大大“简化”甚至“歪曲”了的知识进步。从这种课本中,他们很难理解人类知识增长的实际过程,更不用说能够为着促进人类知识增长做好充分而必要的准备了。

(三)在教学活动方面,应该切实转变教师观和学生观,坚决反对填鸭式教学,大力提倡反思性与合作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各种形式的质疑、交流、对话与合作。

在现代知识性质和知识增长方式的支配下,教师扮演着课程知识的“传递者”、“解释者”以及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组织者”和评价学生掌握课程知识情况的“评价者”与相关评价信息“反馈者”的角色。除此而外,教师也许还扮演着学生学习动机“激发者”的角色,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在这些角色中,最主要的就是课程知识的“传递者”和“解释者”。组织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了为保证课程知识的顺利传递;评价学生掌握课程知识情况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传递知识;向学生反馈评价信息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程知识的学习中去等等。

在现代知识增长方式的支配下,学生则被看成是一个“不成熟的”认识主体,因而需要接受教师的帮助、指导和训练。这种假设决定了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扮演的所有角色行为:上课、听课、完成作业、接受教师的管理、参加考试等等。为了确保他们能够掌握人们所期望他们掌握的知识,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学习规章制度,如“不能旷课”、“必须认真听讲”、“必须按时完成作业”等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一样,在原则上被剥夺了对课程知识进行独特理解、质疑和批判的权利。他们必须接受课本甚至是教师的观点,他们所有的学习方法只是为了牢固掌握或熟练应用这些所谓客观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刻苦或聪明的程度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业表现,那些既不刻苦又不聪明的学生只好遭受

学业不良或学业失败的困扰。然而,无论是成绩良好还是成绩不良的学生,由于长期被动的学习方式和智力生活,很容易产生对学习本身的厌倦情绪。

随着后现代知识增长方式的转变,这种教师观和学生观也应该转变。一方面,教师不应该再将学生看作是“不成熟的认识主体”,而应该将他们看成是一个有着充分认识能力的人。另一方面,教师不应将教材知识看成是“客观的”、“绝对的”和“价值中立的”知识,不应该将其看作是学生将来从事知识创新的“基础”,而应该认识到教材知识的社会性、猜测性、价值性,认识到学生将来从事知识创新的真正基础是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批判意识、合作意识、综合意识等等。而且,教师应该认识到以批判和反驳为核心的知识创新从性质上说并不是学生将来才能胜任的任务,而是他们现在就能够从事的任务。

随着这种知识观念、教师观念和学生观念的转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必须彻底抛弃。尽管很久以来教育界就开始反对“填鸭式”教学,但是“填鸭式”教学却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现代知识性质和增长方式服膺。如果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和“价值中立的”,如果这种知识是学习将来知识创新的“基础”,那么“填鸭”有什么错?从后现代知识的增长方式来看,最近一些年发展起来的反思性教学与合作性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知识创新意识、素质和能力的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反思性教学侧重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对自己原有知识基础、假设和学习背景进行不断地检验和发展,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促使学生个体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增长观念的过程;合作性教学侧重于学习过程中学习之间的合作,从而使得他们各自意见的交流、讨论、对话、反驳、协商以及达到一致等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是他们今后从事任何类型的知识创新所必须达到或具备的要求或条件。

与上述两种教学模式相适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促进各种形式的质疑、交流、对话与合作。在促进学生的质疑方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形式的问题;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方面,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在促进学生之间的对话方面,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将对话引向深入,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观点的分歧和对各自观点的固执上;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方面,应该提出针对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并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充分的意见交流与分工合作,防止依赖现象的发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看起来很“荒谬”,但是可以相信的是,在这些荒谬的问题中都包含着学生积极的思考。让他们将问题提出来,帮助他们将问题表达清楚,引导他们和同学们一起认真地讨论问题、修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就会促进他们的积极思考,就会逐渐地将他们引入到真正地探索和创新知识的道路上。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陈录生 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正象着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表明,教学如果缺少了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差,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可见,教师正确地选择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低年级学生还是对高年级学生,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方法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进行适当的改革.纵观现代世界各国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尽管它们的内容涵义、体系结构、实施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从改革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一、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止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现代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这样,它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或“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国内外推行的“问题教学法”也要求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以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日本学者川上正光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个新方案、新观点,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这种很有见地的观点不仅为许多学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响着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而轻视学,即在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凤来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未来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后,传统教学中的灌输模式将会改变,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逐步引起重视,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未来教育,势必走向信息化,即所谓信息化教育或教育信息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任务驱动式;信息素养;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的影响 1.教与学的方法、目标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写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具有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在社会踏入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的共享才能产生更大的力量,Internet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知识的联网,是古今中外以及全人类智慧的联网,是人脑的延伸。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教与学的方法、目标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变化。让学生的头脑成为创造的火炉而不是装答案的容器,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苦苦追寻的目标。 信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很多信息来不及也不需要装进大脑中,而是装进电脑里,学生只需要学会查询信息的技能。因此,传统的灌输方式,其意义越来越小,而探究性学习方式逐步引起重视。 2.学科教师亟待提高信息素养 当今社会,百分之六十的新工作都离不开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而这一比例越来越高,随着技术日益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们也需要学习全新的生活技能,以编制美好的未来,因此,我们应该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课堂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任何学科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计算机教师。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实际意义。 3.信息技术将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影响,不是简单地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而是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教学模式的变革。如果我们基于传统模式简单地利用信息技术,只能强化传统教学,使传统教学更加传统,达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1。因此,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及特征 1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祝智庭

转变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 "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以全新的姿态迈向21实际的战略举措,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学中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十几年的英语实践,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主要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学生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常常地依赖老师从事学习活动。既没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看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不能使学生成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后者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去,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由消极变成积极,由被迫变成资源,这样,教学也就会达到不教而教的不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就思维能力而言,要把给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

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始末放他人是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这种教学无异于老师在表扬一场木偶戏,老师怎样动作,学生就怎样活动,如此一来,一个富有潜力的生动的学生就变成了老师一个机械呆板的玩偶。诸多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天才",由于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被"扼杀"。素质教育又成为一句空话。而后者,学生的思维是自我探索的真思维。真正的思维应是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就实践能力而言,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设计形式多样且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这一活动,老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新的语言知识,当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可以表情达意并可以获得更多和更新的信息时,便会产生运用英语的欲望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就感。于是,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二是要把学生坐在教师里上课,做作业然后参加考试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创设广阔的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并全身心活动起来的教学方式。如:"英语日"、"外语角" 、"课本剧" 、"英语晚会" 、"英语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语言,让学生获得用语言去做某些事的成功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100条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100条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期编选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成果,建议无论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还是与教学有关的其他同志,都能仔细地读一读,并结合本学校本学科的实际,认真地思考和实践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期望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优秀教师方面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综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综述 1.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和辩论式等形式,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经常选择一些成功与失败的工程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还采用师兄师姐传帮带的方式,带学生到上一届毕业生工作的单位现场,请毕业生现场讲解,或请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师兄师姐的成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包含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大部分,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许多课程中,有很多问题是比较难以分辨清楚的,在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等方面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例如:综合布线是一门引入我国只有10多年的新型综合性学科,在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等方面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用户投资、技术指标等诸多条件进行选择,授课教师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在教学中选择综合布线领域的几个热门技术话题,如“选择超5类还是6类布线系统”、“采用光纤还是双绞线”、“屏蔽双绞线系统与非屏蔽双绞线系统的选择”,将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使学生在辫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增强对技术的运用能力。 (2)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从2003年首届“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实训”教学开始,就进行了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由唯康通信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2001/2002/2003三届学生已分别完成5栋学生宿舍的网络布线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由模拟环境向真实环境,从独立分项的技术实践向综合性的工程实践跃进,在教学中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工程项目实训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了专业技能训练外,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了解认识了工程过程及管理运行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综合素质,从而深化了教学的综合效应,较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与未来工作岗位间的“短距离对接”。 2.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除英语和高等数学等基础课外的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必修课多媒体使用率为100%。“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已开发成为网络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全放在校园网上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网站设立答疑室,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网上教学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学习,该课程已在2005年评为学校及广东省精品课程,并被推荐参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示范教学、实物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模式。在讲解服务器结构时,将服务器拿到教室拆开来讲解;讲授网络拓扑结构时,将学生带到校园网或其它现场进行教学;讲授光纤熔接技术时,教师做示范教学。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自评等级:A 本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研究性教学,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2.积极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必修课有35%以上使用多媒体授课。 随着航海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 21 世纪将赋予航海一个全新的概念,因此,航海专业课程应不断地调整课程结构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航海事业的需要。 为实现改革目标,我们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调整:

关于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五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第一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就是要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应该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自己要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自主学习又是具有内在规定性的,它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坚持学’”。(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三)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富于个性的独到见解,教师应积极赞赏。 二、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多边”的合作,其中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实际上,合作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会合作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与基本要素 目前世界上合作学习的模式主要包括:学生团队学习模式、共同学习模式、团体探究模式、结构方法模式、复杂指导模式、合作方法模式。在我国的长期教学实践中,也创造了许多合作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如分层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会计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按照职业需要转化成若干个教学项目,交给学生去完成,围绕着项目来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以《基础会计》、《财政与税收》教学为例,来探讨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分析 1、在《基础会计》课程中,通过项目设计,使学生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能掌握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填制常见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总账,进行财产清查处理,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一整套会计核算程序。 课程模块设计:课程模块设计打破原有教材的理论结构和目录体系,以原有教材理论体系为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会计核算实务的流程设计课程模块体系,进一步明确课程设计程序和各大项目所分配的课时数量。具体模块设计如表1所示: 表1《基础会计》课程模块设计表

课程能力项目设计:在课程模块设计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设计出《基础会计》课程的能力项目。通过能力项目设计使教学中的任务更加明确,有利于项目教学的开展。具体的课程能力项目设计如表2: 表2 《基础会计》课程能力项目设计表.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项目活动的内容及实施目的,然后按照任务对学生合理分组,为充分发挥不同程度学生的优势,在组内分工时,要予以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组内学生的相互配合。其次,借助于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演示,增强学生对实训操作的兴趣。再次,要准备好实训材料和工具,如各种凭证、单据、账簿、报表,小刀、胶水、棉绳、锥子等,最后要在机房安装会计实训仿真软件,以利学生上机进行仿真模拟练习。在学生分组实训操作时,教师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进行分别指导,每次实训要给予考评,考评不仅要看实训结果完成情况,还有看学生的分工合作情况,工作态度,对出现问题的应变能力等。 2、在成本会计教学中,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理论与实践并重,以能力培养为主。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方案的制定与选择、结果的反馈与评价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课堂讨论,将项目中的难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来设计方案,解决该问题。 项目案例1:在授课过程中,将项目中的某玻璃钢厂造船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全部展示给学生,如附表1所示。从该表可以看出,每条船所用胶带纸为11.04盘。而实际工作中,每条船只有防水线须用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提纲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 变革

精品资料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五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第一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就是要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应该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自己要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自主学习又是具有内在规定性的,它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坚持学’”。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三)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富于个性的独到见解,教师应积极赞赏。 二、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多边”的合作,其中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实际上,合作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会合作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与基本要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运用信息技术 变革教学方式

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方式 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胡湾中心小学胡静秋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学生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堂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善了教与学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我们选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介入教学活动以后,如何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开发并提供给学生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精心设计,科学管理和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成为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为自己的“教”准确定位,即: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生发展服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能起到促进作用。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信息技术无疑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用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阵阵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的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这样的问题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更多的思考,使学生全身心进入学习状态。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

改革教学方式

掇刀区白石坡中学彭声贵韩芳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不少学生认为上课听得懂,自己不会独立做。学生常常抱怨数学作业太多,考试次数多,每天加班加点,结果考分还是较低,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严重。每次考试后教师总是牢骚满腹,讲过多次的原题学生还是做错。现在的学生真难教! 这些些现象集中反映了当今数学教学的现状。传统的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讲得多,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低,课堂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空,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忽视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教学过程。我认为,不是现在学生难教,而是我们的教育方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探究学习是指从学习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正确的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地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它强调的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现的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基础教育,应将学科、学生社会三要素结合起来,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大胆进行课堂改革,提倡自主教育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过程中,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一、改革教学方式,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与中外记者畅谈中国教育时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改变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改革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构师生关系。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一种传统的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权感,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指导思想 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 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 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 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设置专业模块,有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1 、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2、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来说,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最为直接相关的一个问题,而且这也正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情境设置”“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动手实践”等新的教学方法的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从而自然就获得了你们广大教师的极大关注。 当然,就这一方面的实际工作而言在过去几年中我们也可看到一些明显变化,即是由某些片面性的主张转而采取了更为科学、更加辩证的立场。例如:由片面强调“数学的生活化”转而认识到了数学教学不应停留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不能以“生活味”取代数学课所应具有的“数学味”;由片面强调“学生主动探究”转而认识到了人们认识的发展不可能事事都靠自己相对独立地去进行探究,恰恰相反,学习主要是一个文化继承的过程,更必然地有一个优化的过程;由片面推崇“合作学习”转而认识到了教学活动不应满足于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应更加关注实质的效果;由片面强调“动手实践”转而认识到了不应“为动手而动手”,并应注意对于操作层面的必要超越。一般地说,人们现今更已建立起了这样的共识:我们又不应以教学方法的“新旧”取代教学方法“好坏”,并因此对新的教学方法或模式采取绝对肯定的态度,对旧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则持绝对否定的立场,而应明确肯定教学工作的创造性质,也即应当积极鼓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以及教师本人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 毋庸置疑,上述认识相对于曾经一度盛行的形式主义倾向是一个进步;但是,在作出这一肯定的同时,我们又应清醒地看到:上述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常识的回归”,也即是由“被煽动起的浮躁”重新回到了常识,从而,目前最为需要的就是如何能够通过认真的总结与反思、包括新的探索与研究真正实现对于“常识”的超越。因为,不然的话,我们就将始终停留于“低层次的摸索”,而这又必将为未来再一次的“钟摆现象”留下直接的隐患。 具体地说,相对于上面所提及的各个认识而言,我们就应更为深入地去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去处理“情境设置”与数学化的关系?什么又是数学教学中实现“去情境化”的有效手段?除去积极鼓励学生的主动探究以外,教师又应如何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什么更可看成数学教师在这一方面的基本功?什么是好的“合作学习”所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从数学教学的角度看我们又应如何去实现这些要求,特别是,数学教学在这一方面是否也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我们又应如何认识“动手实践”与数学认识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什么是“活动的内化”的真正涵义与有效途径? 就上述各个问题而言,一线教师已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积累起了一定经验,从而,当前我们就应十分重视如何能从理论高度对此作出认真的总结,包括有针对性地开展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应当强调的是,在这一方面我们也应积极吸取和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例如,就“情境设置”而言,这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认识:学习的“主要问题是它们发生在学校里……这就导致学习情境脉络从社会生活中隔离开来。”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情境设置的意义及其局限性,并就构成了学习理论的现代发展、特别是所谓的“情境学习理论”的一个直接出发点。再例如,美国学者科比的以下论述显然也为我们超越形式追求、并真正实现“合作学习”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互动“不应被看成线性的和纯因果性的”;恰恰相反,这一过程应被理解成“反思性、循环性和相互依赖的”。 2.教学思想的转变与教学工作的新定位 自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学生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此要指明的是,就当前的普遍认识而言,人们又往往不自觉地将这一思想转变成了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去进行教学。当然,就后者而言我们又应清楚地看到建构主义的影响,特别是,在这一方面我们也可看到各种“误读”或简单化的理解,如“将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理解成应当唯一采取‘动手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新思维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新思维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根本是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实质是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关键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因为教学方法是体现教育理念、实践教育理论、传输教学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第一,确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体,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体应该分两步走,一是确立过渡性主体;二是由过渡主体到真实主体。第二,建立或确立教学方法改革理论,教学方法改革理论既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行动指导。不同的教学方法改革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可以来自心理学,也可以来自教育学,亦或是二者的结合。第三,构建新教学方法的框架,目前高校多数课程教学还在沿续着以教师全程讲授为主的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普遍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第四,建立教学方法改革服务体系,普遍开展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教学改革工程,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学科专业的增长,学生、教师、课程及教学条件等情况也更加复杂,给教学方法改革带来许多困难,需要学校建立教学方法改革服,务体系,为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以及学生提供更多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支持。第五,建立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评价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学改革更是如此。一方面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改革的成果需要得到承认,教师为此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第六,建立教学方法改革的激励机制,教学方法改革的激励机制应该从尊重教师的劳动、劳动成果出发,从教师的关心出发,包括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优先考虑投入教学改革的教师,为积极投身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师带去实惠,提高这些教师的声誉和地位。

教学方法改革心得体会3

学习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心得体会 大桥学校胡孝红 “作为一所学校,它应该追求升学率,而且应该追求尽可能高的升学率,但绝对不能片面追求,更不能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去追求”。考试、升学率,是任何学校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新课改理念绕不开的礁石。作为教师,我们承认:“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仍是目前对付国内基础教育考试普及面最广的方法。为什么呢?是因为这种方式教师最省力(而非学生)、应试效果最理想,是因为除此之外还没有可以替代的、可操作性强、易推广的好方式。“真正的素质教育成功模式”是什么样?恐怕目前人们还很难回答,实践层面的成功尝试凤毛麟角,众多的“优秀经验”往往只开花不结果,或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杜郎口中学在和其他农村中学一样的学生作息时间内,不仅创造了提高“升学率”的“深圳速度”,更创造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能让学生做的事都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学方式,与我们“教师越俎代庖,教学效果低下”的传统教学相比有了质的不同。 ⑴杜郎口中学“开放的课堂”分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反馈各有特色,“动”字是核心;课堂是“超市”式的,讲台上有学生,黑板前是学生,甚至地板都是学生板书的场所;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发言大胆,非常自信,学习专注,这种彻底得“开放”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能力,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⑵见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新”就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环节上,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唇枪舌战的辩论的场面令人羡慕,教师在课堂上几乎不讲课,真有点不可思议。 ⑶杜郎口中学教师的主导“功夫”主要体现于“预习课的筹划、指导、了解”,“展示课的组织、精点、释难”,“反馈课的纠偏、整合、总结”等方面,而不在于“讲的是否精彩”“讲的是否到位”“讲的是否透彻”“讲的是否明白”。⑷教师和学生的阅历、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以教师的欣赏水平要求学生欣赏,以教师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感悟,不断加深传授的知识难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目标,用个人甚至高于个人的理解水平要求学生,致使所传授的内容、选择的训练、采取的方式,脱离了多数青少年的实际认知能力和身心特征,从而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不但没有实现教学成绩质的飞跃,反而导致了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英语学科中学生的听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仅仅学生敢说、敢做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教师的领读和师生对话很难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杜郎口中学学生说的外语我们英语教师都听不明白,说明他们的听说能力训练有问题;从杜郎口中学课堂现场来看,学生给学生讲,只顾自己讲自己的,其他学生听懂听不懂,主讲的学生不管不问,他(她)们也没有能力监控其他同学,不如教师讲课可以提问、可以重复,直至达到理想的效果;英语一节课学习的新知并不

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们应结合本学校本学科的实际,认真地思考和时间教学方法的改革,期望在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优秀教师方面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为指导,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学生学习的转变为目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素质。紧密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教学改革。 二、改革的必要性 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陈旧的教学方法,造就了低下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大量地使用的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陈旧教学方法,大量地占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细致讲、反复讲,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依赖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剥夺和削弱了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自我内化的权利和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缺乏整合,技巧和能力难以内化等等。 鉴于此,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大胆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让广大学生自主、和谐、健康、全面发展也成为当务之急。 三、教学改革要做到 1.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 2.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注意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相适应。 5.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密切结合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 四、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 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 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 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五、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 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 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 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 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六、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 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以学习教学理论为基础,以职高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以整合的教育观点为指导,努力遵循以下的教学原则: 1.全面性原则: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同时要兼顾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