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现状分析及其意义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现状分析及其意义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现状分析及其意义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现状分析及其意义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现状分析及其意义

摘要:本文是一篇对中国现代女性主义艺术存在状态的理解的论文。在“性别差异”下的女性独有的视角来理解中国现代女性主义艺术的意识,形式以及媒介表现上的特点。同时,结合中国女性艺术的现状来进一步阐述中国女性艺术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现代女性主义艺术视角性别感性现状

引言: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新生物。它不仅与以往的中国女性艺术更具有鲜明的女性特征,且在“性别”这一人类最大,最根本的话题上做了更多的阐述。虽然每个女性艺术家的风格各异,但都是从女性的角度来阐述世界。显现出一种与男性艺术家完全不同的独特视角。随着女性主义艺术渐渐的被国人熟悉并接受,女性在社会中的受重视程度也随之变化。女性主义启发我们对于人类的责任和对自然界的责任的反思,它不仅能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也为我们理解性别歧视的原因提供媒介。所以我们在关注女性主义艺术的同时,更应把握其特点,以建构的姿态来看待中国现代女性主义艺术。下面,通过对中国现代女性主义艺术特点的理解。来进一步解决我在毕业创作中的选题问题。

一中国女性艺术的特点

1 自身关注的视野。

现代女画家申玲说:“以平常心画周围的人和事,是我不变的主题。”而蔡锦就其《美人蕉系列》作品的创作感悟中也说过,她选择此创作主题是因为需要将心中的事物通过绘画这一种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可见,在女性问题研究越来越深入的今天,女性艺术家对自身关注和表达的欲望已经变得越来越强烈和深刻。她们密切的注视着自身的变化和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并往往以这些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如宋红的作品几乎像一面镜子一样单纯而直观的直接反射出她内心的感受和即时的情绪。如《音之花》,《生之恐惧》等都是她从怀孕到生育过程的不同感受的真实记录。而陈羚羊的作品《十二月花》让我们透过传统样式的镜子,看到女性的流着经血的器官,而不是我们习惯看到以往作品中

的美丽的女人的脸蛋或裸体。女性一年十二月月月见红的生理事实通过画中一年十二月月月开花的诗意来隐喻。作者通过对女性生理问题的直接选择,对女性身体的生理事实与画面中花的喻意的强烈对照,体现出十分巧妙的意义。所谓“表现主义手法与现实生活及画家的个性达到了相对的一致”。⑴

生理周期与怀孕生子等是女性特有的体验和记忆,这就给予了女性十分丰富的感性经验,这些经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往往她们表现各种形象时都是以优美的物象作为视觉元素从而托喻个人的感悟和生活中的心境。这是生理特点对女性自身关注这一心理的影响。而在历史传统下和现代社会环境中生活的每个人不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受其重大的影响。女性艺术家当然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女性艺术家自身关注心理的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影响,从古代封建的以男权为中心,妇女要遵守三从四德到二十世纪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以至妇女在一定领域获得相对平等的权利,再到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和现代妇女学学科的建立。女性艺术家目睹了妇女社会性别的历史,感受了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在心灵上,相对男性而言女性艺术家具有更多的切身体验。如袁耀敏的《新秦俑》将具有鲜明男性特征的秦俑通过与花这一具有女性特征事物的糅合,创作出具有两性特征的新事物,企图将两性这一种复杂的冲突通过这种糅合做一次融解。这种表现是女性艺术家特有的心理和敏感在针对自身环境和变化时,以特别的方式和平静的心态对问题的一种思考和描绘。

2对生命的极度关注。

由于女性怀孕时的喜悦与分娩时的疼痛,所以在女性的艺术作品中有关生命的题材是最为广泛的。姜杰说:“幼儿身上所蕴涵的那种神秘,柔软,困惑与凄凉,我从未在一个成年人身上看到过。”她的装置《生命的模样》,《易碎的制品》,《融合》都是通过娃娃模型这一主题加以阐述,通过对生命最初状态的表现从而使人们对生命的意义做出思考,并进一步思考人性这一问题。还有喻红的《目击成长》油画作品展描述了她怀孕到小孩出世的整个过程,从中有刚怀孕时的兴奋不安和小孩出生后无比喜悦等种种情绪,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产生的诸多感触。而恰恰这种孕育生命的过程也是女性独一无二的情绪。

而“人性”和人类的生命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所以女性艺术家自然而然的同时也关注着“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她们不仅描绘世间的人情百态与生活

现状,并自言“女性之上更大话题的人性”。由于女性特有的敏感,她们往往对人性中细小的,模糊的,难以捉摸的事物有很强的捕捉能力和加以表现的意识。如陈妍音的装置作品《一念之间的差异》就是通过给玫瑰花输液,既表达了对生命,爱情的感慨,也表达了作者对两性问题的极度关注。像彭禹的作品《连体》则表达了她对婚姻的看法和感受。她就作品是这样说的:“那时我与孙原要结婚,但结婚并不是一件完全幸福的事,我们都要舍弃一些自己不适应婚姻的东西,然后与另外一个人结合,就像这对身体相连的婴儿,需要一生面对面的共同生长和成熟。于是我们决定用每人100CC的血通过这对婴儿相连,象征我们像他们那样的生活。”⑵作者的陈诉充分的体现了作者对“人性”这一话题的极度关注与敏感。

二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的绘画表现形式

1 对中国文化的大量吸收和运用。

首先,中国传统的人文因素对女性艺术家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思想上,而且还表现在绘画的表现形式上。她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吸收和采纳,特别表现在意境和画面的深度上。现代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大多表现出细腻的文学诗意,并经常显露出中国传统的文人痕迹。她们也大多通过对中国文化中的传统元素的引用和再现,表现出一种中国文化特有的寓意。如刘彦在作品《传统的呐喊与现代的张狂》和《粉墨今生》中对京剧脸谱的沿用;陈羚羊在《十二月花》中采用的老式镜子和花窗格子等中国传统形式;申玲在《花香》中对清宫服饰的引用。而在作品的形式和技法上,女性艺术家们有的在大量吸取中国传统画技法的同时加入新的技法和时代的特征。如上面提到的刘彦的作品《传统的呐喊与现代的张狂》就将借鉴元曲的形式写出来的打油诗题在画旁蓝色窄条上,使画面洋溢着古色古香的书卷气,而在画面的形式上却打破了传统的国画的固有形式。女性艺术家在对传统手工艺的选择和使用上也有很多典型。古代女性高超的编织手艺和中国丝织品蕴涵的文化资源都给女性艺术家提供了学习的资源和媒介。如施慧的《结》,《链》等就是直接用棉线和麻线按一定的规律反复的编制和缠绕,再在其中的缝隙中插入密密麻麻的纸卷。仿佛在繁复的手工制作中默默的编织着生生不息的生命链锁,揭示了人与人在社会中生存的相互联系。就如女画家董枫说的:“女人

最喜爱的那份手工感,其实可完全理解为一种纺织状态的对原始制作的回响。”⑶

其次,中国现代艺术家在对艺术的表现中对中国现代的文化进行也进行了大量的吸收和运用。她们在表现中或重于表现现代的艺术形式和媒介,或重于表现艺术之外的现代人文因素。如申玲的绘画主题多为古今皆有的人物,但她的艺术则打破了传统的绘画形式,而是运用了现代的艺术形式。特别是1970年代末出生的一些更为年轻的女艺术家,则以看似轻松的“游戏”方式,表达出她们在现代生活中的种种特殊感受。如陈秋林的《甜蜜的伤害》,作者以城乡结合地段的工业废墟为背景,在废墟上设置了一个梳妆台,让一身白色长裙的女性在梳妆台上专注的化妆,而身穿西装的男性不断地在周围向女性投掷奶油蛋糕。作者通过作品剖析了光环笼罩下人们真实的心灵,表达了在现代的生存环境中面对浮华掩盖下的废墟般的生活时人们的脆弱,无奈和易受伤害的生存感受。

2在形式与媒介上追求视觉的和谐。

根据女性自身的心理特点,大多数的女性艺术家在媒介的选择上偏重于柔软而具有韧性的易与接近的材料。特别表现在雕塑和装置方面。如张蕾《软档案》中的一系列棉花作品。作者通过棉花剪的飞机,手枪等男性化事物与芭比娃娃和蝴蝶等女性化的事物的对比,表达出女性特有的敏感和女性自我保护的本性。

在女性艺术的形式上,女性艺术家也极力追求视觉上的和谐亲近感。她们要么在色彩上极少有强烈的冲突与对比,追求一种丰富而统一的效果。画面层次丰富,温情,自然,极端抽象的极少。看似杂乱的笔触其实生动而统一,纷乱的色彩其实自然而和谐,同时在统一的画面基调中用细微的变化来达到丰富的艺术效果。如蔡锦的《美人蕉系列》就在大的基调中运用笔触与微妙的色彩变幻出绚丽灿烂,模糊而又和谐的图式。张颂仁对她的《美人蕉系列》有这样的评价:“虽然《美人蕉》的美人与芭蕉都带着明显的性象征,不过这是没有很大发挥余地的象征。她绘画的长处在于她的绘画感,她对油彩的感性,对色彩于笔触的糅合,都能使人感到绘画时的沉醉。”⑷

三创作题材的感受——中国女性主义的现状

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从古代封建制以父权制的禁锢为主导,讲究“三从四德”

⑸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环境到1995年来中国知识女性自我解放的努力。女

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概念的提出为典型。但是,与西方相比,中国女性主义的历史很短,再加上长久以来国人一直受中庸,平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女性主义与西方偏颇而又激进的女权主义相比,它显得比较平和。但在中国女性主义内部,也有一些女性主义者具有较强的两性对抗意识,力求获得男女两性事实上的平等。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受封建影响深厚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想要获得两性之间的平等必要时就必需来点矫枉过正。但在封建主义的历史如此悠久以及其影响如此深厚而又未发生过像西方那么独立的女权运动的中国,要让女性主义让国人所认识接受,那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女性主义在中国行走的路,就像未知空间中生长出的种子,落在中国古老文明与现代化进程交迭作用的土壤中,并参照着“平等”和“自由”的因子生根发芽,它虽然以新事物的身份让部分国人感到陌生。但在一定意义上,推进着中国思想界的解放和社会革新的进程。

由荒林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女性主义》一书针对中国当下女性主义的背景与现状指出“微笑的女性主义”这样一个宣传词。“中国女性主义的犀利的,但不是咄咄逼人的,它探讨女性问题,关怀两性的和谐发展。并最终关注人这一永恒的话题。本书以历史当下,译介与本土化。理论和行动的结合为切入点,学理与时尚兼具,为我们展示出微笑的女性主义。”⑹这段文字言简意赅,既亮明了中国女性主义的宗旨和方向,也亮明了中国女性主义的姿态。而有些人看到“微笑”两字就将“软弱”与之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想法显得过与偏激。这里的“微笑”其实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微笑只是一种姿态,一种态度。因为在中国这一深受封建主义历史影响的国家,只有以“微笑”背后的“犀利”来逐渐对男权中心进行无情的解构。

而这里说的解构,并不是像西方女权主义一样将两性问题激化到对抗的地步。“她主要以两性的和谐发展为焦点,代替了以往两性对抗的意识。她探讨女性问题,关注女性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探讨男性问题,从而谋求两性的和谐发展。”

⑺在女性主义与中国传统和现实相互磨合后的今天,用女性主义的视角丰富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的方式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采纳,而政府决策和社会机构在调整自身角度的同时,也逐渐将性别融入到相关的体系中,并加强了对文化和体制反思的力度。从而将人们的思想从社会旧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四女性主义艺术对我创作的启发

历史教我们关注人类的进程,生活却往往将我们陷于空洞的话语中,我们缺少的,不是表达,而是表达的入口,亦是出口。当我不停的查阅资料,看着一张又一张的图片,竟突然觉得,这个时代应该是一个在繁闹中回归平静的时代。人们逐渐忘却战争带来的伤痕累累,慢慢的包扎好历史过往留下的伤口,开始寻求平静的生活。然而在寻求平静生活的过程中,那么多生活的细节,几乎都要被遗忘了,包括一张脸,一个场景,甚至是一点点心情……但是,我们是感受过这些细小的存在的。是啊,在生命的漫长过程中,所以的瞬间都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我们忘记了我们曾经凝视过多少表情;我们不曾留意每天我们身边细小的情景。但也正是如此,生活也才会因为遗忘而变得更精彩。当你听到一句话想起某一个人,当你听到一个故事想起一个情景,亦当你看到一个画面,想起那很远的被人遗忘的曾经……也许是生活仅仅能承受的也只有细节而已,正是如此,也才容易被人遗忘吧。

细节就像人生的感叹号,它标志着有些东西显然已经流逝了,却真实的停留过,存在过。生活不可逆转,更不会重来。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侧面都可以是艺术承载的对象。从而通过对这些侧面细节的描绘,引起人们最初的记忆。所以,就有了我毕业创作中的《彼岸》。

在《彼岸》中,我将两个不同时代人物的生活细节放在同一个画面中加以表现以求达到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封建社会对人们身体和思想上的束缚,现代女性身体和思想上相对的解放。在整个画面的色调上用大量的调色油和深色以达到水墨画的柔和效果;在人物的造型上,用马克笔进行勾画,使整个画面在放任中带着含蓄。

五总结。

中国女性主义在短短的二十年里。从第一声呐喊到现在女性主义在中国本土化式的发展。无论是在社会地位还是美学品格上,都以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女性艺术仍在为女性能获得和情合理的社会地位而努力。正像申玲说的:“作为一个女人关注的,与男人关注的绝对是两个世界。”在现代社会,女性艺术面貌的独特性是不可漠视,不可取代的。纵观统治中国几千年的男性文化以及对其创造的艺术程式与理念的弘扬,不能不承认对艺术界的影响

是何其的重大;再细析当下女性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偏见和歧视的原因,不能不说女性艺术的发展和弘扬有多么深远的意义。所以我们,特别是女性艺术家们应该理正自己的艺术视角,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关注中国女性主义艺术,从而呈现出中国女性艺术的丰富性和意义。

注释:

⑴参见《申玲高伟川答问录》,原载《美术文献》(中国女画家专辑)1995年,湖北美术出版社

⑶参见贾方舟《性别身份的自我定义》,原载《美术文献》(男性艺术专辑)2000年,湖北美术出版社

⑵⑷参见https://www.wendangku.net/doc/db16048468.html,

⑸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参见http://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b16048468.html,/showtopic.php?threadid=8735

⑹⑺参见《中国女性主义》导言,2005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中国妇女运动》吕美颐,郑永福著,河南美术出版社,1990年。

《中国当代美术史》高名潞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美术概论》王宏建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美术文献》(中国女画家专辑)湖北美术出版社,1995年。

《美术文献》(男性艺术专辑)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

《女性艺术——女性主义作为方式》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

《中国女性主义》荒林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Graduate to create to me to comprehension and female doctrine a rts

【Abstract】:This text is a theory of the comprehension that exists the appearance to Chinese modern and female doctrine arts

Text.The angle of view that female possess singly that is under" the sex difference" to comp rehend th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modern and female doctrine ar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 he form and the medium performance.At the same time, the present condition that combines the Chinese female art come further meaning of elaborate the Chinese female art.

【Keywords】:Chinese modern and female doctrine art Angle of view Sex Sensitive f aculty Present condition

中国当代艺术的特点

中国当代艺术的特点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由于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互联网和电子媒体的出现,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都将面临着许多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艺术创作上, 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既深受自身文化传统的浸染和影响而表现出自身强烈的地域性特色,同时也处在国际文化大背景的交互作用当代性之中。因此,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就是在深厚的文化传统基础之上,同时体现了我们时代的文化特征,以及艺术家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的创新之作。 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考察当代艺术家的文化背景和身份时我们注意到许多艺术家已具有多元的文化背景, 因而很难简单地用一种单一地域性来加以界定。当代社会由于交流与移民的日益频繁,许多艺术家在世界各国漫游,如著名当代中国艺术家蔡国强、徐冰、谷文达等都先后在几个不同的国家长期居住和从事艺术创作。20世纪以来由于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领先地位, 西方国家的文化和艺术也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似乎形成一种西方艺术也处于领导国际艺术发展潮流的错觉。亚洲、非洲、拉美第三世界国家的艺术只能尾随其后, 亦步亦趋地模仿或照搬。今天这种局面应该有所改变。 中国当代艺术应该包括在中国大陆的艺术家和旅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已逐渐分化和发展成为以大陆为基地的艺术家和居住在海外的艺术家,长期以来一部分海外中国艺术家已融入西方主流艺术的大军,他们无论在艺术语言上还是在主题上都出于西方主流的话语范畴,唯一保留的只是作为早期文化背景上中国的身份。如蔡国强、谷文达、徐冰和黄永砅等人。他们的艺术创作更多地关注对文化冲突和权力的思考,特别有关文化权力的斗争。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日益开放以及文化传播和信息交流发达,中国的大陆艺术家也分化成传统中国画型,学院架上油画型和新媒体和材料型(行为、观念、装置、多媒体等)等各种艺术观念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同而越来越多元化。从艺术生态和社会赞助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由于艺术的展示方式、渠道、策划方式,赞助来源的多样化使今天的中国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生态。海外中国艺术家由于所处的国际文化背景中,因此,每天每时都在接触和思考更加广泛、深入的艺术问题,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种族、历史和文化权利斗争的主题与问题。从而使他们的艺术创作具有更大的国际性。 关注中国历史与现实、中国的当代艺术第一要强调中国的当代性,中国近百年来的发展与变革,同时也交织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全球化与本土化,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冲突与交融的时代性之间。因此如何面对中国文化传统,以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重合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必须关注的问题与特点。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后现代文化)并不完全等同,当代中国同时具有前现代社会,现代社会与后现代社会的交织并存的状态。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及社会形态不断变革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必须关注的中国当下社会与文化的问题。如人性与价值问题、环境与生态问题、民族与地域问题、生存与权利问题等。从而构成中国艺术的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有人说它是中国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有人说它是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鲜明标志,有人说中国当代艺术已步入世界艺术强国之林。也有人说,中国当代艺术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精神文明严重滞后的具体表现,也有人说它是中国痞子文化的最典型代表,也有人说那些都是垃圾。面对这些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们如何做出自己的判断,如何给它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如何思考其价值和弊端,这一切都需要在历史中进行寻找、分析、梳理、定位。 一、发展初期的中国当代美术状况 上世纪70年代末,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宣告结束,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正值此时,国家在思想领域中的解禁以及更为广泛的对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为中国学术思想的开放提供了绝好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文化介入获得了成熟的条件,于是启蒙主义就漂洋过海进入了敞开的国门。正是在这样一个发生学意义上的被动发生或刺激应变的过程中,启蒙主义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 这股思潮从诗歌界开始,很快波及了整个文学艺术界。与此同时,美术界开始了一系列重要发展:星星画会,85美术新潮,黄山会议,89现代艺术大展等。现代主义的欢呼,打破了传统的保守与陈旧。各种标榜西方绘画先验的群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这种波澜壮阔的景象汇成一股洪流,冲击着我们的思维与观念。一场以青年人为主的美术新潮运动,以其独特的活力与锐气,开始向中国传统官方艺术

挑战。 热情一直持续到1989年的北京中国现代艺术大展。这次大展是80年代中国当代美术运动的大阅兵,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大集结。而颇具意味的是,展出场地是中国美术界最高殿堂的中国美术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在地位与认同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二、随之而来的中期发展阶段 80年代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的当代艺术虽然天生带来了某些缺陷和弊端,但它也展现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它的“当代性”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带着迷茫、激情和喧闹,中国当代艺术步入了90年代。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过程中,随着真正的商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到来,现代化和城市化带来的中国社会的剧烈转型,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诸多变化,个人主义思想愈演愈烈,集体意识逐渐淡薄。在艺术上表现为从集体主义经验到个人经验的转换,大众文化和微观政治时代的来临。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一种被称之为“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艳俗绘画”等的架上绘画开始活跃起来。1990年的刘晓东、俞红画展,王劲松、宋永红画展,1991年的方力钧、刘炜画展,新生代画展,曾凡志画展等让我们意识到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开始出现,并迅速形成一种风气。加之刘震云的新现实主义文学,崔健吼出的“在雪地上撒点野”等摇滾之声,这种种文艺界的响应,使当代艺术进入一个泼皮艺术的时期。无聊成为他们对当下生存状态唯一的体验,意义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消遣,用荒唐、无意义、平庸、幽默

浅谈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艺术设计发展取得突破性成就的黄金时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在社会发展稳定,综合国力排名不断上升的环境优势下,艺术设计得到了蓬勃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逐渐显示出重复的国际主义刻板面貌、过分依赖计算技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底气不足等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现状;发展趋势 探究分析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现代艺术设计逐渐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具体表现在设计队伍逐渐壮大、设计产业迅猛发展、设计观念更新快速、艺术水准全球化等等,笔者主要从整合本土化与全球化、中国的艺术设计将走向世界、艺术设计将进入个性化设计时代、绿色设计是21世纪的设计主流四个方面,浅析了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抛砖引玉,旨在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进上绵薄之力。 1.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弊端 (1)重复的国际主义刻板面貌 从中国目前的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状况来看,市场的发展和商业形式的急功近利导致相当一部分平庸之作产生,其对于国外某种流行“艺术语言”进行大量复制和抄袭。这种“重复”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为了获得短期的艺术效应,一部分人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而沉酒于对形式与技法等视觉刺激的追求,我国相当多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追随国际潮流之后,走别人已走过的路而乐此不疲,“照猫画虎”,生硬地设计出一批“国际主义”的刻板面孔,用国际风格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和个性,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现代艺术设计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设计师的创造力是现代艺术设计内在的发展动力,而设计师的创造源泉更多地取决于自身在信息和文化大背景下接收与转换艺术资源的能力。 (2)计算机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艺术设计的发展不是孤立、片面的,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它自身还必须不断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发展自己,从而更好地实现为社会服务的宗旨。电脑作为一种表现的工具对艺术设计有着非凡的贡献,电脑参与设计的最大好处是它为设计者带来了空前的快捷和便利,使设计者减少了手工制作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对设计者是极大的解放,同时电脑的灵活组合性可以使平常看不到的现象变成可视的画面,对于开发创作思路有了很多好处,这是设计领域的一次革命,是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走向”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走向”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观念走向:传统的回归 艺术家从本土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然后完成一系列的成长与蜕变,而所有的成就都需要文化之根做支撑。艺术家离不开母体的滋养,需要以传统文化作坚实依托,这不仅是艺术家生命的归宿,而且是文化的自觉回归。 艺术大师马蒂斯对东方文明充满了无限憧憬,他的作品也表现出了东方绘画的线条律动,他的率性与纯真,散发着浓厚的东方写意气息。但是马蒂斯的根在西方,他用色彩拓展了西方野性十足的装饰画风。画家张大千通过重彩的泼墨写意,创造了有别于传统画风的全新气象,两位大师不仅有相似的愿望,而且有相遇的机缘,但是两人最终还是选择以本土文化作为自己的生命与艺术归宿。虽然艺术是不分国界的,但文化是有根的,艺术是在交融互通中得到发展的。但若是画家失去了本土文化的支撑,就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与那些急功近利的艺术家相比,大师们少了些空想和浮躁,多了些沉潜与内涵,这也是为何他

们总能在变幻的精神空间中始终坚持自我。 因此,中国当代艺术要在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中,在新旧的更迭与对接中,牢牢抓住传统文化的根,实现艺术观念向传统的回归。 二、心灵走向:自然的回归 艺术作品要凭借内容的美来吸引和打动人心。没有好的内容,形式毫无意义,同样没有好的形式,内容之美也难以彰显。没有不同的形式就不可能有独特的、个性的艺术创造。好的内容源于艺术家丰富的心灵收藏。事实上,抽象艺术并非形式与内容的完全抽象,而是以形象元素为支撑的形式抽象。所以,艺术家不仅要向大师和传统学习,而且要丰富生活体验,让心灵回归自然。 许多艺术家之所以创作不出满意的作品,主要是因为心灵收藏匮乏,没有深入自然和生活中去挖掘艺术价值。正如清初画家石涛所讲的,要“收尽奇峰打草稿”。万事万物都有其灵性所在,我们疏远自然,自会被自然抛弃,古今中外的伟大艺术家,无一不深深热爱着大自然,并将大自然作为最大的灵感源泉和素材宝库。 有些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作品中蕴含着生活的美和对人性的思考,是源于生活却高

我对当代艺术的感想

我对当代艺术的感想 上了《中国现当代绘画艺术》这门课,我认识了解了许多现当代的艺术家,以及他们作品所要代表的当代的一些深层涵义!~~受益匪浅,现在我来谈谈我对当代艺术的一些感想!~~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类走向全球化的更加开放的世纪。当然,首先是经济全球化。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经济是基础,文化艺术等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将不可阻挡地到来。世界要走向中国,中国也要走向世界。经济如此,文化艺术也必定如此。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挡是挡不住的,躲也是躲不掉的,唯一正确的态度是迎上去,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弄潮儿都有坚实的基本功。这些画家都在名师指导下经过严格的、长期的写实主义训练,他们创作现实主义作品也是上乘的,正因此,他们才有足够的实力进行新的探索与创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连写实的人像都画不象,又如何去创造人性更深刻的内涵呢?人们以为画一些歪扭的样子就是现代艺术,实在是莫大的误解。果真如此,那恐怕只是精神病人的涂鸦而已。正如不是游泳高手就去弄潮,几个浪头就会令之没顶的。 弄潮儿永远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你独立潮头,好;他在潮头上翻腾,也好;两个人乃至更多人共舞潮头,都是好嘛!各个流派百花齐放,新的流派不断涌现,才是艺术的春天。我可以不同意您的艺术理念和风格,但是我尊重您的艺术追求,这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应有的胸怀和品格。各个流派互相借鉴,砥砺切磋,是艺术繁荣的康庄大道。我想这也是这次巡回展的重要意义。 弄潮儿既敢于逆潮也善于顺潮,才有起伏跌宕的壮观。艺术具有社会批判的功能。艺术家们具有最敏锐最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力,总是最早感受社会的弊病,而人类认识正是首先从感性开始的。没有社会批判,人类认识如何提高,人类社会如何不断前进!这是艺术家可贵的前卫与可爱的真诚,应该受到赞扬和支持。然而,一个艺术家只是社会批判,一辈子社会批判,仅从心理学上讲也是容易产生心理变态的。艺术家的责任和高超本领还在于揭示人性和人类社会中美好的东西,从而鼓励人们奋斗的方向,指明人类光明的未来。人没有奋斗的理想,就失去生存的价值;人类没有光明的未来,就会落入邪教"世界末日"的陷阱。把社会批判与

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

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 一、中国当代艺术目前基本的发展状况 中国现、当代美术的特点是多样性和丰富性。在20世纪中期比较简单,就是大家熟悉的国、油、版、雕,年、连、宣,现在就比较多样了。再一个就是在渠道和结构上的多样。过去比如美术家协会就可以把全国的美术家组织引导起来。但是现在除了体制内的也有体制外的艺术家和艺术活动,而且也有体制内外之间的艺术家和艺术活动。 近十年来,全国美术空前繁荣,美术形式也很多。比如油画、国画、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等等。原有的主流品种象国画、油画、雕塑等方面,这些东西在发扬和继承原有传统的基础上也有很多新的发展,比如中国画,它的整体格局已经和近百年的格局完全不一样了。在50年代,当李可染、黄胄这些人出来的时候,他们把写生、速写放到国画里,老的国画家对他们的作品持一种批评的态度,但现在李可然已经成为国画传统的代表人物了,而在50年代他们代表的是新的观念,他们在那个时候也是有“前卫”色彩的。黄胄以速写进入国画,李可染是以写生进入国画。再拿油画来说,以前是“苏派”的,学习俄罗斯,现实主义的这一路为主流样式。而到现在,从80年代开始,中国的油画有各种风格和样式,目前很难说哪种风格,哪个“主义”完全代表了中国的油画。 像一些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等所谓的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是有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它有一个时间因素在里面,它就是表现或者说是关注艺术家所处的这样一个时代的这么一种艺术;另一方面就是一般认为当代艺术在观念上,形式上,在艺术语言上与传统的包括与“现代艺术”有所区别。要比较客观和全面地理解当代艺术的话,不能放开它的时间性,它属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一般来说,从时间上来讲,做美术史的人就把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艺术划到当代艺术当中,但是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艺术有些还坚持了传统的样式、坚持了传统的风格,而且继续关注着传统艺术所关注的问题,比如宗教、神话题材、写实的肖像、静物等,人们一般不把这些划到当代艺术当中。 拿绘画来说,我们提到当代艺术一般要提到装置艺术、行为、新媒体艺术,但是有些绘画也有很强的当代性,比如像刘晓东的绘画,徐唯辛最近的绘画,徐唯辛在绘画技巧上是写实的,但他前一阶段创作了70年代中国众生相,画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不同位置的人物肖像,从普通百姓到领袖人物,他的观念已经很前沿了。再比如大家很关注的画家张晓刚、刘晓东,特别是刘晓东,他是学院的教授,他也一直从事写实的绘画,但是他关注的问题,比如关注当前社会民生底层状态,包括三峡移民,包括社会底层的、处于边缘状态的人的精神状态,这显然是非常当代的。 目前刚刚开始兴起的新媒体艺术,一般所谓的新媒体就是通过数字化的影视和图象来创作的作品。在国际上,通过数字化的图象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的作品已经比装置和传统的行为艺术更加前卫和当代一些。就拿行为艺术来说,一个人把自己关在什么地方,在笼子里待多少天,牛肚子里待多少天,半年时间不和别人说话等等,这种样式虽然不能说已经落伍,但是至少它在60年代已经在国外出现了,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前卫艺术就是要不断地把自己放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对立面,它一旦失去了这种针对性,它也就失去了它的前卫性。在这种情况下,当代艺术就越来越重视艺术的观念性,所谓的当代性就是你关注当代最关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环境问题、性别问题、种族问题、宗教冲突问题等等,这是当前全人类都

中国当代艺术欣赏论文

课程论文 学年学期2012~2013(一)课程名称中国当代艺术欣赏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任课教师 提交时间 成绩

摘要:陈丹青,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西藏组画》开创了一种风格,他,是一个大师;一张辞呈,无奈的离开清华,他,是一个先驱者。看他的朴实,看他的无奈,看他心中的忧郁——中国的当代艺术,该何去何从? 为期九周的当代艺术课,让我对艺术有了些许思考。我不懂艺术,写点东西,也许都是外行话。望老师多多包涵。 关键字:陈丹青西藏组画辞职清华一个外行者的话(——艺术艺术创作什么是艺术)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70年—1978年辗转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1980年以《西藏组画》轰动艺术界,成为颠覆教化模式,并向欧洲溯源的发轫,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绘画之余,出版文学著作十余部。陈丹青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洋溢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人物概述 一路轰动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祖籍广东台山市三合镇良村。自幼喜欢绘画,在初中毕业还是个16岁的孩子时,即被“文革”流放农村。1970年至1978年,陈丹青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远离亲人,在水深火热的生活、劳动中仍坚持自习绘画。期间创作连环画《边防线上》《维佳的操行》,油画《泪水洒满丰收田》等等,并入选“全军美展”“全国美展”。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已是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陈丹青属于初中文化,自学成才,在多个领域成就斐然。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使他获得了一纸文凭。 1980年,陈丹青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油画——《西藏组画》而成为中国艺术界巅峰人物,引起极大轰动,至今余韵不绝。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1982年,陈丹青辞职移居美国。2000 年陈丹青回国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因对教育制度的教条、刻板难以认同,陈丹青遂于2004年10 月愤然辞职。再次轰动社会,并引起极大关注。陈丹青被推崇为“影响中国的五十位公共知识分子”“2005年度中国十大精英男士”“大时代锐仕”,并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聘为荣誉教授。 人格魅力 陈丹青是位通才,作为画家,他的写作风格卓然;他的臧否深刻犀利痛快。他对中西艺术及社会现象等诸多问题都进行了颇有价值的思考。陈丹青做过很多演讲、访谈,他对教育、城市、影像、传媒等文化领域、社会诸多现象有独到见解。并以其率性与机智,给予公众心智与感受力的冲击,是目前中国

中国当代艺术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当代艺术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种与世界接轨的中国艺术,代表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必然与世界艺术发生联系,其联系的纽带就是符号。目前,全球化发展使得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其机遇反映在官方的认可和艺术市场的繁荣,而西方话语权和政治象征符号的过度使用则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必须面对的挑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艺术家对于当代艺术概念的理解失误,另一方面是唯市场论现象的结果。解决问题的关键还需要艺术家在艺术发展的规律中探寻原因,继承和发展乃是解决之道。 关键词:当代艺术;当代艺术符号;艺术话语权 一、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不同的学者对当代艺术的定义有不同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当代艺术是一种时间的概念。以中国发展进程看,我们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后到今天的艺术,都是“当代形态下的艺术”或者“当下时代的艺术”。“从狭义看,是指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注重艺术语言形式,包括观念艺术和艺术主题探索的部分艺术现象”[1]。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从“星星美展”算起已经有30多年了,逐渐发展成熟,这种成熟表现在艺术生产阶段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也反映在艺术消费阶段的艺术欣赏者、艺术市场和艺术批评层面。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启蒙阶段,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西方艺术形态如潮水般的涌入,一部分不满足于传统写实绘画和学院派艺术的艺术家找到了个人艺术语言的突破,在摆脱绘画叙事性上找到了个人艺术存在的价值。“星星画派”和85中国现代艺术展为他们提供了展示个人绘画实验的舞台。当然我们今天在谈到他们时或多或少会定性他们当时的艺术语言和观念主要是以西方现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为模板的模仿和参照,其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的存在为后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喜忧参半埋下了伏笔。当下,中国当代艺术一直受到艺术批评家的关注、讨论和评价。之所以当代艺术成为热点议题,一方面是中国当代艺术积极介入生活,获得了市场强烈反应,产生了一个又一个“高价”神话,塑造了一批“千万俱乐部”成员,得到了艺术批评界和大众的积极关注。另一方面无条件的紧跟西方流行样式,将日常生活等同于艺术,将艺术与历史、人文价值的联系切断,表现自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一个既然提出就必须讨论清楚的问题 高岭 2009年7月6日—8月9日我在去年底《今天我们为什么依然要喜爱当代艺术——也谈建构当代中国艺术的核心价值观问题》[①]一文中,首次对近一年来国内艺术界一些学者在访谈或着述中每每提及的中国当代艺术在价值观和内容上的特征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担忧。为此,我在该文中专门用一定的篇幅探讨了“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个名词概念和一种艺术实践,在中国最近二十年来生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境,指出描述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和内容特征,不能不首先考虑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事实和语境,任何艺术批评不能脱离艺术实践的历史语境,任何价值观的梳理不能不面对既有的事实实践。在最近完成的为2009年第四届成都双年展图录撰写的《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多元化叙事方式》论文中[②],我又具体从话语叙事方式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当代艺术中写实风格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和抽象观念风格的形式主义叙事手法,都是艺术家主体在意识和观念的层面上建构自己与现实生存环境的想象性关系的努力。我特别在论文的结尾部分强调:“对艺术叙事方式和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与这种工作在中国具体社会背景下被理解和

被使用的方式是存在着重要区别的,因为一旦我们从包括艺术叙事在内的艺术象征形式进入到它的社会运用,那么,我们就必须面临它在中国社会背景下被用于建立特定价值观和规范化的社会共识的复杂性。”[③] 现在,我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问题在进入社会运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实和理论困惑与争议,做进一步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以期比较全面和准确地描述出这个问题的复杂性的全貌,从而表明任何学术命题的提出决非主观愿望和情绪所能左右,必须首先明确该命题的逻辑自恰性。 价值观问题提出的背景分析 正像上面提到的,价值观问题只有在艺术作为一种象征形式被带入到社会运用领域里的时候,才会显露出来。换句话说,价值观问题只有在对同一社会内部的不同艺术象征形式之间或者不同社会的艺术象征形式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时候,才会突现出来。单一的艺术象征形式,即单一的艺术作品的视觉符号,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尚未上升到思想观念和原则规范的层面。因此,价值观总是在具体社会这样的背景和语境的运用中形成的。 那么,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问题是如何被带入到中国的社会背景中的呢? 一.现实背景分析 这首先与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成为了发展中国家的最大经济体有关。最近据预测,中国的经济今年年底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

西方艺术影响下的中国当代艺术

西方艺术影响下的中国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是观念性的、自由与创新的、具有批判性的艺术。受西方艺术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很大一部分作品是在形式上对美国等西方艺术的模仿或美其名曰“挪用”显得极其相似,缺失中国自身当代艺术应有的创新性。 西方艺术史大致由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三大部分构成,在美术史上习惯于把1860年法国库尔贝举办的“库尔贝落选作品展”视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开端,至1960年前后波谱艺术的出现宣告现代艺术的降温,同时也是当代艺术起始。 阿纳森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将西方美术史分为两条线,一条是现代艺术史,一条是前卫艺术史。现代艺术是包括从塞尚、立体主义、构成主义到波洛克等等;前卫艺术则是指杜尚、博伊斯、安迪.沃霍尔等等。由前卫艺术发展而产生了当代艺术。现代艺术是关注艺术语言的实验,离现实社会特别是具体到社会问题上是相对较远的;而当代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介入社会。现代艺术的特征是表现人的主观精神,主张个性张扬与个性解放。而当代艺术是对文化价值进行重组,其特征体现在对生活的介入,以直接的方式去影响社会精神、文化、体制与消费。当代艺术有最大的创作空间,是自由的,但是作品必须是创新的,即是当代艺术的语境一定是前所未有的,不能重复别人的语境(作品),更不能回归传统,但可以用一切传统手法来重组和实现自己全新的艺术观念。

一、当代艺术的特点 (一)当代艺术更加注重对观念的表达 当代艺术作品更加直接面对生活,更加创新,在作品中反映对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关注和思考等人文关怀。当代艺术更加注重对观念的表达,作品的观念性更强。如徐冰的作品《9.11灰尘》、《种树》、《烟》、《天书》文字系列作品等都是对人类生存与环境问题、人类文化的关注与思考。 (二)当代艺术是更加的自由 当代艺术对美的范畴的大大拓宽,特别是生活中现成品进入艺术作品或是成为艺术作品,改变了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人人可以成为艺术家,生活即是艺术,当代艺术提出更多的促使人们思考的问题。 (三)当代艺术的批判性 当代艺术家具有超前的敏锐视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掘社会问题,作品具有时代性批判性。如称为当代艺术的先锋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通过对农民贫困生活状况的描绘,来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进行批判,呼唤社会改革。张晓刚的作品《大家庭系列》《同志系列》都反映了一个时代人的生存状态,批判文革带给这代人生存与心理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说当代艺术作品必定会与当下社会产生共鸣,同时对未来生活有启示和精神的指引。 (四)当代艺术必须在观念、技法、思想和语境上都是全新的。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西方浪漫主义到先锋艺术脉络的区别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西方浪漫主义到先锋艺术脉络的区别 [摘要]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与西方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有很大的相似处,相较之下它们都有反官方反学院反传统的思想。而西方的浪漫主义的兴起更是审美现代性所引发的先锋艺术的基础。三十几年间中国学习西方艺术样式到现在慢慢走出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化或中国样式的当代艺术,而在此过程中中国艺术家或者艺术工作者也经历了很多弯路,也有很多对西方艺术的误读,而就其发展方向来看,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一样它都是一场是思想解放的艺术思潮。 [关键词]浪漫主义审美现代性先锋艺术“星星美展” “八五思潮”“八九艺术大展” 自从“八五新潮”至今的二十几年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当代艺术打开中国先锋艺术的新视野,开辟了新的篇章。在这样一个思想独立、开放式的时期,很多艺术样式也如雨后春笋般的迸发出来,无论是从题材、风格还是从媒介语言上都有很多标新立异之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其期间无论我们的装置、架上还是行为都有许多是“拿来主义”,都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当代艺术有相似性,但是我们只是在短短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运用了大部分西方艺术的样式,而这些西方艺术样式已经在其社会中发展了百年的历史。就其发展时间跨度的不同,我们的当代艺术确实存在着许多不成熟不完善或者说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但是这种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自身特点。 中国当代艺术在近三十年短短的时间内,就将西方一二百年的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演绎了一遍。从“八五新潮”时期,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立体主义到九十年代至新世纪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多媒体艺术、女性主义等的发生,在中国这样长期封闭、艺术为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大一统的文化体制下,这样大规模的集体出演的现代艺术可谓是前所未有,其突破性和跨越性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少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先锋性、前卫性仅仅是局限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需要学习借鉴甚至重复西方现代主义发展的一部分经验。 从“八五艺术思潮”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一特点。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文学、哲学、艺术理论被翻译到国内,各类画册书籍被解禁中国的艺术家或是当时还是美院的学生已经可以接触到这样的现代艺术,涌现出一批活跃的艺术家群体,他们的作品都有类似模仿西方现代流派的痕迹,甚至在当时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劳森伯格在中国个展之后,中国很多先锋艺术家也都纷纷开始使用现成品做作品,模仿、借用、“拿来”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表面的形式。这里所谓的“拿来”,是在中国刚刚打开国门的环境下提出的。中国本土是没有现代主义发展的脉络和根基的。五四时期曾有过短暂的现代主义发端,如林风眠的表现主义油画,庞薰琹带有立体主义风格的油画,但这条线索随着建国,和后来的美术教育苏化和之后的文革就断掉了。因此,八五时期的艺术样式是直接在中国现代艺术这块贫瘠的土地之上从西方“嫁接”过来的,既没有完备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也没有紧密的现代主义发展史,这种“嫁接”、“拿来”仅仅是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表面的形式、艺

中国现当代艺术之我见

现当代中国艺术之我见 姓名:蒋丽洁 学院:美术学院 班级:12-5班 学号20122503141021 指导老师:王凡 日期:2014年6月

作为一名学习油画专业的大二学生,在本学期学习了《艺术概论》这门课程,并参观了几次画展后,我想谈谈我对现当代中国艺术的理解与看法。 艺术是人类最具特色的一种创造,也是人类文化史上最为动人的部分。对艺术的思考、探究,始终追随着人类的艺术创造与艺术实践,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民族对艺术有着形式不同、角度各异的思想与讨论。 纵观中国艺术发展史,无论是自然类的题材还是人物类的题材,由始至终都强调着“大象无形”“意境”“灵肉合一”这样的主题,而反映出的正是中国式独有的世界观,抽象的“天人合一”,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始终都在认识和探索外在大自然和人自身这个自然体的奥秘,“天”这个词从我们理解的角度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天空,而是与“人”相对立而又共生的“自然”的结合体,它反映着是人们对未知或者是不可抗力的敬畏,由此诞生的哲学系统。自封建社会开始,人类创造了宗教,老子,周庄等学说,更是贯穿着中国两千多年的艺术、文学发展。 我觉得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二者本质的区别。中国艺术要出世,西方艺术要入世。(对于中国人学习艺术而言)为什么这么要说呢?中国画又称国画,它是古人艺术的精华,中国山水画要早于西方绘画1000多年,可以说古人对于绘画技法已经是炉火纯青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学习完古人的技法后,就要去

创造发展这门艺术了,让它走出世界,如果现在还是一味的守古守旧,那么中国艺术必将走向死亡,传世精品就在我们身边,也就是说中国画精华,我们随处可学,很多学画的人,老师一定给你说过一句话,你要走的进去,还要出的出来。现在我们就是要走出来,走出去。而学习油画的人呢?我建议你们要去入世,真正的去学习一下西方绘画的思想,了解他们的精华,我所见过的一些油画画家,动不动来一个所谓的现代油画,在我看来也不就是一些投机取巧,骗骗外行人的“作品”罢了。 毕加索这两位被人称为“东张西毕”的艺术大师,就算是小孩子也能说得出来吧,当两位大师的见面,张大千看过毕加索的作品后,才发现毕加索所谓的抽象艺术,并不是胡乱涂抹,而是有着很深厚的绘画基础的前提下,所表达的个人语言。毕加索则说,真正的艺术在于中国,其次是越日,日本的艺术也是借鉴与中国,所以说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 新中国以来,美术教育有三次飞跃式发展: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解放前,20世纪前半叶初具规模的、尚属草创性质的美术教育进入新中国,随着国家整个教育系统的正规化,美术教育也获得了正规化和普遍提高的第一次飞跃;第二次是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随着整个教育生产力的巨大释放,美术教育也迎来了一次飞跃式发展,这是和文艺界改革开放后迎来“文艺的春天”这样一种创作的繁荣模式相适应,也可以说形成了支持;第三次是从90年代初

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大事件

1990 理想主义的前卫艺术走向衰弱。 1月,《中国美术报》这份在前卫艺术中占据重要角色的周报被迫关闭。 前卫艺术在学院内仍然有所保留,出现了谨慎地讲激进主义和保守形式融于一体的折中主义。5月,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刘小东举办了个人油画展,他被视为“新生代”的重要代表。另一个学术展览“女画家的世界”展出了喻红等八位女艺术家的作品。徐冰完成了他的装置艺术作品《鬼打墙》,材料是来自北京金山岭一段长城和一座烽火台的拓本。完成这一工程后随着徐冰移居美国越来越多的中国前卫艺术家离开中国寻找更宽松的环境,并将目光转向国际艺术舞台与市场。(实际上,尽管在国内他们的作品无法找到出路,却能够在国际上被接纳)7月,由中国艺术批评家费大为策划的“中国明天”(ChineseDemainPourhier)在法国波利耶尔展出,此展被称为在西方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中国现代艺术展。 1991 1月,在中国,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试图突破保守主义的压力。“新时期艺术创作研讨会”在北京郊区的西山召开,参加者基本上为当代著名评论家。这次座谈会受到《美术》杂志的批评。7月,“新生代艺术展”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这是新一代学院派画家的集体展览,包括“玩世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王劲松、宋永红和刘炜。 12月,由冯梦波、王蓬参与的装置艺术作品展在北京当代艺术画廊被官方关闭,这是自1989年以来第一次公开的装置艺术作品展。 1992 1月,1989年之后的第一次全国艺术大展——“首届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

分)”在广州举办,其目的旨在提高中国前卫艺术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价值。展览中,一些艺术家(包括王广义)的作品充分展示了“政治波普”的风格。这是1989年之后的一个主要艺术倾向,但并不为官方所支持。“政治波普”艺术家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或文化大革命形象与毫不相干的美国波普艺术结合起来。在整个30世纪90年代早期,“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在国际艺术展上都颇受欢迎。 北京东村是继北京“圆明园画家村”后的又一个流浪艺术家的聚集地,它位于北京东郊长城饭店东侧约一公里的村落——大山子和四路居。两年前,蛰居在此的艺术家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班的学生为主。随后,一些外地艺术家也投奔到这从事各种艺术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行为艺术和观念艺术。 如今北京东村与“圆明园画家村”已经不复存在,部分艺术家已经搬到了宋庄,在那里建立了20世纪90年代极有影响力的画家村。 1993 在受到全球化冲击的大背景下,中国前卫艺术开始针对由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引起的一系列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行创作。这一点在“大尾象”群体的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由’后’89中国新艺术展代表的中国前卫艺术引起了国际关注,1月艺术家们受到意大利艺术评论家的邀请参加了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这是中国新艺术首次进入西方重要的大型展览。 1994 缺乏政府支持和被大众文化拒绝的双重压力迫使前卫艺术家们选择另类渠道,如编辑杂志、书籍,或在家庭空间以及郊区农村举办展览。

浅谈对当代艺术的看法

浅谈对当代艺术的看法 尹佳 当代艺术的定义 什么是当代艺术,在讨论这问题之前是必须先要弄清楚的概念。“当代艺术”它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那些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之所以现在的展览普遍冠以“当代艺术”的提法,是因为用“现代艺术”的名词容易与“现代派艺术”这个概念混淆,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所置身的是当代的语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现代向当代的过度,变化的主要契机是“二战”引起的人对生存价值的思考。在西方国家的学者习惯把“二战”结束看作为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在时间上的分水岭,然后依据文化取向和美学诉求的异同,而将19世纪中期到二战前的艺术称为“现代主义艺术”,其后的则称为“后现代主义艺术”或“当代艺术”。从严格的意义上,西方学术界则将1969年举办的“当态度成为形式”展览视为当代艺术的起点,因为正是这个展览强调了:无论是作品、观念,还是过程、状态、信息等艺术形式,最终都是为了表达艺术家的立场和态度。从此,艺术家对现今状况所作的意识判断,成为当代艺术展开工作的基础,“当代艺术”一词正式出现。 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现代主义艺术”和“当代艺术”这两个概念其实并没有被明确定义过。面对各种艺术现象,结论也不一致。最典型的观点主要三种:一种是将上世纪80年代的艺术看作是“现代艺术”,将上世纪90年代的艺术理解为“当代艺术”;第二种观点是将过去三十年出现的实验艺术看作为“当代艺术”;第三种则以艺术现象和艺术风格为依据,认为“当代艺术”涵盖了政治波普、新生代、泼皮艺术、卡通艺术等。这几种结论无法统一的现状,是由中国艺术本身短暂的发展历史的现实条件所决定的。当代艺术特别在意艺术作品在它所处的时代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这样一来,“当代性”不仅是当代艺术的价值核心,也意味着当代

什么是“好”的中国当代艺术

什么是“好”的中国当代艺术 什么是好得中国当代艺术,首先我们应把中国“好”的概念界定清楚。 首先,从时间范围内来划分:从1978年到至今,其风格特征:中国当代艺术是从1978年到至今的艺术,其在作品风格上表现出“实验性”的基本特点。 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语境背景下来解读。国外视角:1政治意识形态国际对中国的态度 2 经济因素(外资出钱、牵引部分当代艺术发展) 3中国艺术家的自我妖魔化(即艺术的自律性) 国内视角:1.1978—1984年:“民族形式” 2.1985—1989年:“走向西方” 3.1990—1998:年:“身份迷失、黄金变革” 4.1999—2008年:“自我意识地逐渐恢复”关于美,很多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这是对的——但这仅仅是指出了使用“美”这个字眼的一种语境。 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也是对的——但这仅仅是指出了使用“美”这个字眼的另一种语境。 XXX说“美是YYY”,这是对的——但这仅仅是指出了使用“美”这个字眼的第ZZZ种语境。语言分析哲学认为:语言就是一切,因此语言分析哲学家主张一切都从语言分析入手 维特根斯坦认为:一个词没有准确的字典意义,他的意义只存在于其使用中。 例如:一朵花是美的 此外,艺术概念的开放性使我们对此次课题有了多维度的解释:1.如果一个概念的正确使用条件是可变的,那么这个概念就是开放性的。 2如果一个概念的使用必要条件和充足条件能够被确定,那么他就是封闭性的 3韦兹:艺术是开放性的概念,美学家可以确定概念的正确使用的相似条件,但无论如何也不能确定必要和充足的条件。 什么是“好”的中国当代艺术 一、中国性 “中国性”的去留问题 1、丹托的在《普通物品的转化》一书中指出:作为艺术品应该满足的条件,一个是这个对象是关于某物的,另一条件是它必定表达了一定的意义。第一点指的就是艺术一定是“关于”某物的,这呈现在当代中国艺术中,就是说艺术一定是要有所“指向”。中国艺术之为“中国艺术”就需要指向某种本土文化结构,并将某种本土文化意味深深地蕴涵在其中。这就需要一种“本根的创造性”。 2、在这个全球文化一体化的独特时代,你的艺术拿到跨文化语境之内,本土化的必要价值就呈现了出来。因此当代艺术的民族化这也是世界文化对于中国艺术的基本要求。 举例:吴冠中的《早春》吴冠中一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二、时代性 王宏建的《美术概论》中提到:“真正的艺术作品,并不是对一个在此之前存在着的抽象“时代精神”的客观化地反映,而是本身即参与创造时代精神。 这一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在艺术家所创造的新的感知方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现实为作品的形式与风格的不同时代内容。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电影的困境

平顶山学院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电影的困境崔志刚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毕业论文 题目: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电影的困境 院(系): 文学院 专业年级: 戏剧影视文学 2008级 姓名: 崔志刚 学号: 081110203 指导教师: 孟伟伟讲师 2012年4月23日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试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平顶山学院。本人完全了解平顶山学院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平顶山学院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平顶山学院。本人离校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平顶山学院。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老师签名:日期: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电影的困境 ——以王小帅,侯孝贤为例 摘要 以王小帅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人面临的现状,循环了之前以侯孝贤等人为代表的台湾新电影运动的轨迹——在电影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上严重的失衡。最终形成的现象是,影片在国际上获奖连连,在国内却得不到市场和观众的认可。更一步说,当代艺术电影人以牺牲电影的观赏性、通俗性、商业性为代价,换取了个人电影的艺术成就。面对商业化的冲击,李安与台湾新一代电影人成功的找到了艺术性和观赏性之间的平衡点,即重视大众观赏性和商业性,不再偏执于个人话语的表达,妥善处理社会共性和艺术个性之间的关系。在商业上突围为处理电影艺术性和观赏性之间的冲突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也为中国艺术电影的生存发展拓宽了空间。 关键词:王小帅;侯孝贤;艺术电影;困境

对现当代艺术的看法

我对中国现当代艺术的看法 对于当代艺术,人们的看法也是各有千秋,有人认为艺术是时尚的,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有人认为艺术是个性的,应该秉持自己的风格…… 在学习三周的中国现当代艺术,使得我充分认识到了当代艺术的特点,由此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门艺术,直接从字义上看,“当代”可理解为当下的、正在发生的,与“过去的”、“传统的”相对。一般来说,国外美术机构都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艺术统称为“当代艺术”。 从严格的意义上,西方学界则将举办于1969年的“当态度成为形式”展览视为当代艺术的起点,因为正是该展强调了:无论是作品、观念,还是过程、状态、信息等艺术形式,最终都是为了表达艺术家的立场和态度。从此,艺术家对现今状况所作的意识判断,成为当代艺术展开工作的基础,“当代艺术”一词正式出现。 然而,在中国,“现代主义艺术”和“当代艺术”这两个概念并没有被明确定义过。面对各种艺术现象,结论也不一致。最典型的观点有三种:一种是将上世纪80年代的艺术看作是“现代艺术”,将上世纪90年代的艺术理解为“当代艺术”;第二种观点是直接将过去三十年出现的实验艺术看作是“当代艺术”;第三种则以艺术现象和艺术风格为依据,认为“当代艺术”涵盖了政治波普、新生代、泼皮艺术、卡通艺术等。这几种结论无法统一的现状,是由中国艺术本身短暂的发展历史所决定的。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艺术史曾发生过断裂的地区来说,情况的确总会复杂得多。 中国当代艺术在今天几乎已是人人皆知的名词。尤其在艺术界,好消息和坏消息几乎都和它有关。正像评论家朱其所说:“这个词越来越像一个箩筐,好像什么东西只要扔进去,都是当代艺术。它在中国正在变成一个没有标准的时髦标签。” 问我“什么叫当代艺术”、“当代艺术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我的一些想法是“当代艺术”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还是一个类型或风格的概念。人们之所以要在某种艺术的命名过程中铭刻下年代的痕迹,一定是这个时代无论是社会还是艺术、包括类型和风格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当代艺术事实上指的是某些具体类型和风格的艺术,如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波普艺术等风格的艺术,以及装置、行为、景观、影像等类型的艺术。通常与这些类型搭边的,都被归入了当代艺术的阵营。 艺术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的存在。人类是伟大的动物,造就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和名词,艺术便是其中之一,我想正因为人的个体不同,也就使得艺术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一件艺术品,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厌恶,那么我们就不能评价这件艺术品的优劣,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有各种艺术形式之分的原因。 艺术家的作品是与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密切联系的,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敦煌莫高窟时,就被它所深深的迷住了,坚持花了几天时间把所有的石窟看完,随后又找了有关的临摹画册、资料等等。它所吸引我的不仅仅是绚丽多彩的艺术形式,其实在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也能看出当时作者对社会、历史、文化、政治的理解。仅仅是飞天这一个形象就有很多种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朝代,甚至同一朝代不同时期。其实,艺术在这一点上都是相通的,当然也包括当代艺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