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考中国历史知识点复习资料

成考中国历史知识点复习资料

成考中国历史知识点复习资料
成考中国历史知识点复习资料

成考中国历史知识点复习资料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

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 2(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

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一一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的出土青铜器。(右图)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盛起来。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

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 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春秋五霸” 一般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

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一一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 ――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 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他整理编订了《易》、

《诗》、《礼》、《乐》、《尚书》、《春秋》等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

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 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 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着名的兵书《孙子兵

法》十三篇。

《孙子兵法》提出了着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

商战、体育等领域。

是孙武的后代。

40、齐将田忌与齐王赛马屡败。孙膑教田忌改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 上等马,败一场;再用自己的上等马、中等马分别与齐王的中等马、下等马 对阵,田忌胜二场,总比分2: 1,田忌胜。孙膑赛马”是一个很着名的策略。

41、战国时期开始后,各个诸侯国都和周王一样,自称为王,其中的七 个强国号称 战国七雄”,他们展开了 兼天下”、一宇内”的战争。

4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盛行 钟鼓之乐”。近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 出土了 124件古代乐器。

37、 其不意”、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 《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 不战而屈 人之兵” ” 《孙子兵法》 因此被称为 兵学圣典”,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

39、《孙膑兵法》 是另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时期的孙膑所着,孙膑

43、在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有一套大型编钟,最为珍贵。这套编钟在地下埋藏了2400余年,现在仍能以准确的音调、优美的音色演奏古今乐曲。

(右图)

44、中国古代第一个享有盛誉的名医,是春秋战国后期的民间医生扁鹊

45、扁鹊精通各种医术,又总结前人方法,创造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

46、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战国争雄激烈之时,也是百家争鸣鼎盛之际。

47、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为中国西部的一个诸侯国,疆域较小,国力不盛,始终被中原诸侯鄙视。但自从实行了商鞅变法后,国势蒸蒸日上, 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48、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秦王赢政,开始亲理朝政,经过短短的17年,灭其他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49、秦灭六国后,赢政称皇帝”意即德过三皇,功高五帝”

50、为尽快改变春秋战国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种混乱,巩固秦王朝的统一,秦始皇下令统一币制,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51、秦始皇还下诏统一度量衡,并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 车同轨,书同文”来巩固秦万里长城秦王朝的政权。

52、中国古文字中,最早有甲骨文、金文,西周时期有大篆(籀文),战国时期有蝌蚪文(古文)。此外一些诸侯国还有各自不同的文字。

53、秦统一后,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后来,秦朝出现了一种更加便于书写的隶书,这种字体从汉朝起在官方和民间通行,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54、秦、赵、燕等北方诸侯国,为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别修筑过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把不相衔接的各段长城连成一体,再向东西延伸,全长达1万多华里,号称万里长城。长城大都修筑在高山峻岭之上,易守难攻。

5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刘邦领导的武装力量推翻了。

56、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57、在发生于巨鹿的一次大战中,项羽命士兵砸破锅鼎,凿沉船只(破釜沉舟”,只带三天口粮,以示决战必胜的决心。结果项羽的军队九战九捷,立下首功,分封天下,自称为西楚霸王”

58、刘邦曾与秦朝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并且下令废除秦朝全部苛法,明令禁止犒军扰民。由于实施德政,得到广泛拥护,刘邦被封为汉王”

初中政治知识点背诵口诀

初中政治知识点背诵口诀 七年级 生命可贵,珍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课) 了解情绪,调控情绪,克服消极,保持乐观;(3课) 全面客观,评价自己,不断完善,发展自己;(4课) 个人国家,命运相连,未成年人,四大保护;(12课) 人口现状,计划生育,资源环境,持续发展;(13课) 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平等团结,三个尊重;(14课) 传统美德,民族文化,培养弘扬,民族精神。(15课) 八年级 诚信负责,对人对事,维护诚信,保护消费;(5课) 人格法律,人人平等,真诚友善,尊重人格;(6课) 尊重宽容,和谐相处,对外交往,平等友好;(7课) 权利义务,二者统一,保护生命,尊重隐私;(8课) 接受教育,权利义务,经济权利,财产继承;(12课) 伟大变化,党的领导,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3课) 指导思想,马毛邓三,基本国情,基本路线;(14课) 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共同富裕,全面小康。(15课) 九年级

挫折难免,两种作用,开拓进取,战胜挫折;(1课) 正视压力,调控焦虑,树立正确,学习观念;(2课) 做事负责,避免犯罪,违法犯罪,区别联系;(3课) 善待生命,实现价值,为了社会,做出贡献;(4课) 爱是力量,奉献爱心,服务人民,服务社会;(5课) 每一角色,都应负责,责任意识,从小培养;(6课) 良好社会,需要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7课) 社会需要,正义制度,维护正义,两大要求;(8课) 依法治国,监督制约,守法护法,从我做起;(9课) 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新的目标,全面小康;(10课) 世界主题,和平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11课) 科技关键,教育基础,必然选择,科教兴国;(12课) 实现理想,艰苦奋斗,肩负使命,立志成才。(13课) 中考政治学习及应考口诀 学好政治并不难,课本内容要记全。 知识框架记心间,前因后果穿根线。 重点考点心有数,主干知识最关键。 死记硬背不可取,理论实际紧相连。 解题要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点会考学考精简版纯重点必背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体味文化: 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概念/定义:以及特点: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3、文化的范围: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有阶级性,看不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无阶级性,看得见)的部分 4、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5、社会和文化的关系: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6、文化现象的实质:一种精神现象。 7、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8、文化的形式: 静态: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动态: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 ★9、文化的力量(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实质)。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0、文化与经济、政治 ·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关系: ①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 ·为什么不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关系的特点:相互交融 经济: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 ③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 ④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

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主阶段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鉴别各种理论和路线是非的能力。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运作概念的术、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 第一章物质和意识 考点1物质的定义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考点2运动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即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相对的,即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和特殊状态。另一方面,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考点3意识的本质来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db5207109.html,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考点4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意识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程。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展开的。 3.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上。 4.意识能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

(2)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途径与条件 1.要正确发挥能动力作用,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要正确发挥能动力作用,就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 2.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考点5主观能动性欲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强调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承认并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充分发挥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主体作用;其次,客观规律的发现和运用,都需要充分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考点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情况出发,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认识事物,反对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物的真相。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按照客观事物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认识事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如实地揭示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臆断和盲目蛮干。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考点1联系的定义及其性质 所谓联系,也就是关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考点2发展的定义及其实质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发展,是指事物由低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序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考点3矛盾的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来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db5207109.html,

2019年中考政治知识点专题复习汇总(必背知识点)

2019年中考政治知识点专题复习汇总 1、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3、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4、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当今社会,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5、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7、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8、我国的总任务是什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0、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1、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问题的根本途径(或关键)。 1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15、我们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1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7、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各民族之间关系(新时代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9、我们个人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0、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1、“一国两制”的内容(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2、制定“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意义(港澳回归证明了什么?)? “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2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24、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我们要坚持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5、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26、我国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6、如何实行对外开放?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7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28、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9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汇总 1、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 (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 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 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 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先进、 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 们引向歧途。 (7)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 础上发展、创新。 (3)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文 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基本要求: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 外来文化的关系。 (4)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 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5)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 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4、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 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 神文化需求。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只有 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 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 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2、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 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019中考政治考前必背知识点100%汇总

2019中考政治考前必背知识点100%汇总 一、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完整版)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100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100%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 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政治选修3重要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汇编

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考点必背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国家的本质 1、国家性质 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因此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看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实行的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划分国家类型的依据是国家性质。 2、专政与民主的关系(★★) (1)、专政 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从根本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民主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世界上不存在着超阶级的民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专政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国家的根本职能。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与统治阶级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与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统治阶级组织政体的必要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实现政治统治、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必然要采取某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用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②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③政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两种类型的国家制度: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即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从国体、政体两个方面看民主制国家: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从国体意义上讲,都是专政和民主的统一体;从政体意义上讲,则是实行同专制政体相对立的民主政体的国家。) 二、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1、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的国家管理形式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代议制本质上是一种间接民主,也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代议制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原因: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有: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

2020中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

2020中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 从某种思路上来看,政治学科的定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政治学科也不断突破传统的关照范围,表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020中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欢迎参考阅读! 一、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 2、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依法治国(方略) 3、重要观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核心价值观、三个代表、共同富裕、共同理想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关键、核心、中心、保障、保证 1、强国之路是:改革开放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2、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3、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四、目的、目标 1、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党的奋斗目标: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

成人高考升本政治考点汇总精编版

1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常考点汇总 一、选择题(单选)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是在:党的十六大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关系 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6.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50.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工农联盟 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52.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53.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5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100%汇总,没有最全,只有更全! 一、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选择题(必背280)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选择题 一选择题(单选)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 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 “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 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 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 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 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 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 “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7.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 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 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 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 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5.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大全(精华版)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大全(精华版) ② 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②责任的来源:① 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的国际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① 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同时,个体也只有紧紧的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的理解:① 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二世纪五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⑤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的意义:① 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⑥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① 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的奉献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 也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①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我国的最基本国情:①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或原因:①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

善。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①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④国家的根本任务:①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①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①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们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⑦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⑧ 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①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① 兴国之要② 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① 立国之本② 政治基石改革开放:① 强国之路② 活力源泉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集中到一点:① 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①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①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稳定压倒一切。②我国基本政治制度: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①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④新型的民族关系:①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⑤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

成人高考政治教材知识点

成人高考政治教材知识点 【篇一:成人高考政治教材知识点】 101112. “存在就是被感知”;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古希腊柏拉图:“理念世界”;中国朱熹:“理在事先”;德国黑格尔: 【篇二:成人高考政治教材知识点】 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三个特点(1)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想的。(2)联系具有普遍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从性质上看,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 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4)联系的观点与系统的观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 定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之为系统。 系统的特征如下:①整体性。②结构性。③产生 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则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 客观规律,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 (2)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这是由 新旧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第一,新事物有新的要素、新 的结构和新的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或历史条件。第二,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第三,在社会历 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阶级、人民群众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3)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规律,在社会生活矛盾就是指事物之间和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立又相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 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 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初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 1、社会生活变化主要包括:物质生活变化、文化生活变化、政治生活变化。 2、五个文明建设:①物质文明建设②精神文明建设③政治文明建设④生态文明建设⑤社会文明建设。其中物质文明是其它文明的物质基础。 3、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是“根本动力”),极大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课本P4 4、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只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和谐课本P5(以下“课本”两字略) 6、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P7 7、了解时事政治的途径: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P7 8、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不只是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和国家公民,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P8 9、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P10 10、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P12 11、自觉服务社会是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注意表述顺序不能颠倒)P12 12、承担责任最重要的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P13 第二课 1、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不能写成唯一载体)课本P18 2、中华文化的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灿烂的一页。P19 3、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P26 4、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P26 5、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P30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P30 7、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P31 第三课 1、导致挫折的因素概括起来不外乎客观和主管两个方面,外在的客观因素通常难以控制,内在的主观因素多数可以控制。P34 2、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P36 3、现代社会,学习已经成为生存的一种方式: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要求的活动,不可能没有压力;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P38 4、克服考试过度焦虑,关键是要对症下药,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基础等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方法。P39 5、在人生道路上,不在于有无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怎样对待困难和挫折P40 6、创新和挫折的关系:挫折激励创新,创新战胜挫折。勇于创新是战胜挫折的必由之路。P42 7、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P44 第四课 1、分工是合作的前提,合作是分工的必然结果P47 2、公平是良好合作的前提P55 3、有效合作首先要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P52 合作可以扬长避短,最充分、最有效地使用人力和资源。P48 4、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不是完全一致的)P48-50 5、在合作中出现矛盾和分歧是难免的,关键是及时沟通,消除隔阂P54 6、竞争的类型:有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排他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竞争P56 7、人是竞争的主体,各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P57 第五课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财富,是做人的首要之德P62-63 2、诚信政府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基础P65 第六课 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2、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都是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P77 3、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P77 4、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与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P77 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P77 6、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P77 7、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P78 8、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P79 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P81(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国策、战略、方略、发展观、道路 1、国策:改革开放国策、对外开放国策、合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国策、计划生育国策 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又好又快发展战略思想、三步走战略。 3、方略:以德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方略 4、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5、道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树立几个意识: ①亲社会意识②合作意识③良好竞争意识④诚信意识⑤法律意识 ⑦自我保护意识⑧忧患意识⑨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