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识组织的变革

认识组织的变革

认识组织的变革
认识组织的变革

认识组织的变革

组织不可能一成不变,即使当企业管理者完成了对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人员的配备之后,组织的相应管理工作也才刚刚开始。这是因为随着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组织依然要经常进行调整,实施有效的变革,这样,才能增强组织的适应性,从而帮助整个企业应对不同的变化和挑战。

组织的变革,实际上是组织在环境变化到来之际所需要做出的战略决策。这种决策是否正确,将会关系到整个组织的长远发展。而对于组织变革的形式,通常有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其中第一种,是将组织的变革看做例外或者突发的行动,管理者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总是将组织看做平衡的集体,只需要在其内部找到各自利益的存在、交流的方式就可以维持。但是,另一种想法则否定了这样的看法,组织实际上本身就是不断运动的状态,像是在一条狭窄河道中上下起伏的木筏,而其上的成员则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影响来保证运行的继续。

可以说,第一种想法,更多地适应过去时代中企业组织的形象,而第二种想法才更好地描述了当代企业组织中变革的必要性。

怎样认识组织变革,是企业管理者应该加以关注的。泽亚管理咨询总结出下面的这些方法值得管理者深刻把握和了解。

一、全面了解组织变革的含义。

虽然组织变革经常性地被管理者提出和引用,但管理者常常并没有全面了解其概念的含义。

1.组织变革是整体的。

组织变革,是组织对外部环境的主动适应和积极变化,因此,更好地适应原有的目标,就需要将组织变革计划和执行的更加具体全面。这就意味着组织变革,不可能只是普通层面意义上对于组织的修修补补,或者是对其中某些领域或部分进行小范围的调整,而是对整个组织进行大范围、有计划、系统性和长远性的变革与开发。

2.组织变革的衡量标准。

看待组织变革是否成功,有如下的衡量标准。首先要看通过组织变革,组织的目标是否变得更加爱明确了。其次要看组织变革之后,组织成员是否对于管理层面有着更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同时还要看组织变革过程之后,组织机构本身

的运作效率是否能够变得更高、决策是否能够更加有效与合理。

二、认识组织变革的作用。

组织变革本身是管理的手段,也是管理的途径。因此,组织想要体现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就应该获得足够的组织保障。而相对来说,组织的设计、建设和运行,是对整个企业提供保障的管理工作。因此,组织变革应当同企业管理切实联系,让企业管理更加高效。

1.让组织使命更加具有可实现性。

企业高效的关键,在于组织的使命是否能够及时获得完成。因此,当组织使命发生变化后,管理者应该对组织进行相应变革。同时,这样的变革,也会带来组织本身在知识上、技术上和管理方式上的创新。通过这样的创新,组织的使命会得到更好的推动力。

2.组织变革带来更加通畅的信息。

组织变革重点将落在对信息渠道的疏通上,同时,也会加强组织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从这个角度来看组织变革,管理者才能明白企业是如何通过变革变得更加高效的。

3.提高组织的业绩。

组织变革的作用,还会体现在组织业绩上。当组织业绩长期不理想时,就会导致组织效率的持续下降,因此,组织变革将会提高组织业绩,同时保证企业的整体发展提高。

组织变革的概念

组织变革的概念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 组织变革的动力来自各方面,不仅来自组织的外部环境,而且来自组织内部。组织变革的动力 (一)目标和价值观 很多人记得IBM发明了PC,但很少人知道,IBM自创立以来,曾两次改变了它的价值观。 20世纪中期,“尊重个人、追求卓越、服务顾客”成为IBM的价值观。当时正处于大型机时代,IBM依靠大型主机技术方面的领先技术以及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赢得大量客户,很快成为世界计算机技术的领航企业。但到了20世纪末,通用计算机小型机和PC市场兴起,而IBM依然专注于大型通用机的生产,由于对市场的错误决策,开始走向低谷。 这时郭士纳临危受命,他提出了“Win”、“Execute”和“Team”三条新的企业核心价值,并对IBM进行了一系列业务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与调整,重新塑造了IBM的竞争力。 当新任CEO彭明盛上任时,IBM已经摆脱了困境。他发动32万名员工一起探讨什么是IBM的核心价值,怎样才能让公司运作得

更好。经过讨论,员工们一致认为“创新为要”、“成就客户”和“诚信负责”这三个要素应该上升成为IBM新的核心价值观。 三种价值观,两次变革,一个传奇。每次组织价值观的变化都伴随着一个商业奇迹的诞生。IBM的实例证明,组织价值观引导企业内部成员达成一种共识,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朝同一个方向努力,达到既定目标。 (二)组织环境的变动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动荡和经济不景气的双重压力下,许多产业开始寻求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以期减低危机所产生的冲击和影响。此前不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向政府得出破产保护的申请,该典型案例表明,即使是这样一家具有百年历史、机构和业务极其庞杂的企业而言,如何降低组织结构成本,实现收支平衡也是其目前和未来必须认真面对的和必须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对于风光不再的通用汽车公司而言,通过组织机构精简和变革,重建核心竞争力也许是确保其继续生存下去的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为了保持企业领先位置,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企业组织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环境变化,是当今企业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三)科学技术的发展 东软,中国最大的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东软十分重视IT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并关注不同领域客户业务的发展,通过将IT技术与客户业务的完美融合,为客户提供更加适用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构造复杂解决方案的技术综合能力,解决方案的快速构造和应客户需求

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杜邦公司的组织变革 公司介绍 杜邦公司是美国大型化学公司。1802年由法国移民E.I.杜邦在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附近建立,以制造火药为主。20世纪,开始转入产品和投资多样化,经营范围涉及军工、农业、化工、石油、煤炭、建筑、电子、食品、家具、纺织、冷冻和运输等20多个行业,在美国本土和世界近50个国家与地区设有200多个子公司和经营机构,生产石油化工、日用化学品、医药、涂料、农药以及各种聚合物等 1700个门类,20000多个品种。1983年总营业额达353.78亿美元,居世界化学公司年销售额之首。 变革过程 在19世纪,杜邦公司是一个家族公司,基本上实行个人决策式经营,总管理者亨利在公司任职的40年中,挥动军人严厉粗暴的铁腕统治着公司。公司的主要决策和许多细微决策都要由他亲自制定,所有支票都得由他亲自开,所有契约也都由他签订。他一人决定利润的分配,亲自周游全国,监督公司的数百家经销商。他全力加速回收账款,严格支付条件,促进交货流畅,努力降低价格。亨利接任时,公司负债高达50多万,但亨利后来却使公司成为火药制造业的领头羊。 亨利的侄子尤金作为公司的第三代继承人,试图承袭其伯父的经营作风,也采取绝对的控制,亲自处理细微末节,亲自拆信复函,但他终于陷入公司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1902年,尤金去世,合伙者也都心力交瘁,两位副董事长和秘书兼财务长也相继累死。 正当公司濒临危机、无人敢接重任、家族拟将公司出卖给别人的时候,三位堂兄弟出来廉价买下了公司,并果断地抛弃了亨利的那种单枪匹马的管理方式,精心地设计了一个集团式经营的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权力高度集中,实行统一指挥、垂直领导和专业分工的原则,所以秩序井然,职责清楚,效率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杜邦公司的发展,公司的资产到1918年增加到3亿美元。 可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幅度扩展,以及逐步走向多角化经营,使组织机构遇到了严重问题。每次收买其他公司后,杜邦公司都因多角化经营而严重亏损。 杜邦公司经过周密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创造了一个多分部的组织结构。新分权化的组织使杜邦公司很快成为一个具有效能的集团,所有单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公司组织具有很大的弹性,能适应市场需要而变化。 20世纪60年代初,杜邦公司接二连三地遇到了难题,许多产品的专利权纷纷满期,在市场上受到日益增多的竞争者的挑战,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危机重重。为了摆脱危机,杜邦公司除了实施新的经营方针外,还不断完善和调整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组织结构的创新。1967年底,科普兰把总经理一职史无前例地让给了非杜邦家族的马可,财务委员会议议长也让别人担任,自己专任董事长一职,从而形成了一个“三驾马车式”的体制。在新的体制

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组织变革是组织为适应内外环境及条件的变化,对组织的目标、结构及组成要素等适时而有效地进行各种调整和修正。组织变革是组织保持活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组织为开放有机体的前提下,组织必须随着内在及外在的环境变化,进行调适与改变,对内调整目标为改善组织成员态度与行为、提升组织文化;对外调整目标则是使内部组织优势更加发挥于外部环境机会,达成组织稳定成长,致使组织绩效提升,此适应环境与组织调整策略,称为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的基本步骤: (1)确定问题 (2)组织诊断 (3)制定变革策略并加以实施 (4)评估变革效果 根据上述组织变革定义,组织发生变革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力量与外部力量,前者包括组织内部所有权或经营权变化、组织过度僵滞等等;后者包括:产业竞争环境变化:关键资源变化、市场变化、竞争者变化、科技技术变化等等;一般社会经济环境变迁:政治、经济、法律变化等等。 组织变革类型与过程 组织变革类型依组织内部发动变革之主动性程度,可分成主动性(Proactive)变革,以及反应式(Reactive)变革;组织变革类型依组织发生变化速度,可分成跃近式(Quantum)或革命式(Revolutionary)变革,以及渐进式(Incremental)或衍化式(Evolutionary)变革;组织变革类型依变革标的层次,约可分成组构结构层次、组织策略调整层次、营运层次、以及组织内部成员知觉层次。组织应根据其内部条件以及外部环境分析,选择适合当时情境之变革类型。 所有的组织都会不断地进行一定的变革。组织管理部门需要不断调整工作程序,录用新的干部或员工,设立新的部门或机构,改革原有的规章与制度,实施新的信息技术,等等。组织总是面临各方面的变革压力,有来自竞争对手的、信息技术的、客户需求的各种压力。因此,组织变革已经成为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组织变革可以大致分成三类。 (1)适应性变革。这是指引入已经经过试点的比较熟悉的管理实践,属于复杂性程度较低,确定性较高的变革,适应性变革对员工的影响较少,潜在的阻力较小。 (2)创新性变革。这是指引入全新的管理实践,例如,实施“弹性工时制”或股份制,往往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容易引起员工的思想波动和担忧。 (3)激进性变革。这是指实行大规模、高压力的变革和管理实践,包含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变革的代价也很大。 1960年代以来,管理心理学家和企业家都特别关注“有计划变革”,即从零散的变革活动,转向系统的、战略性的有计划变革,重视变革的理论指导和方法途径。由此,发展出一个新的管理心理学领域,即组织发展,简称为OD,这是组织发展的英文缩写。组织发展是指以人员优化和组织气氛协调为思路,通过组织层面的长期努力,改进和更新企业组织的过程,实现系统的组织变革。进行组织发展,往往要在一些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运用管理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以实现预定的组织变革计划和目标。组织发展比较强调正式的工作群体的作用,它的主要对象是工作群体,包括管理人员和员工。这一点不同于传统方式的组织改进活动,传统的办法集中于个别管理人员,而不是群体。全面的组织发展还包括群体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整个组织系统的问题。

IBM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摘要 组织结构变革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实践问题。企业受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同时,人们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所改变,同样,企业管理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为能适应当今时代与日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同时,组织结构作为企业资源和权利分配的载体,企业很多战略意义上的变革,都必须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来反映和推进。本文选取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组织结构变革的案例,分析了组织结构变革与企业环境,企业战略的辩证关系。案例分析,一方面,是对理论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事实认识的深化。但是,没有普遍使用的组织结构,每个企业的组织结构,都应在组织理论指导下,参考行业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结构要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这是检验组织结构优劣的唯一标准

目录 1.IBM公司背景介绍 (3) 2. IBM目前的市场形势分析 (4) 2.1外部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4) (一)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 (4) (二)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 (4) (三)社会文化环境Sociocultural Fators (4) (四)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5) 2.2 行业分析 (5) 2.2.1行业增长状况 (5) 2.2.2行业竞争状况 (10) 2.2.3行业五种力量对比模型分析(波特5力模型分析) (12) 2.3竞争对手概况 (15) 2.3.1甲骨文公司目前的战略分析 (15) 2.3.2甲骨文公司未来战略 (17) 2.3.3甲骨文优劣势分析和评估 (17) 2.4顾客分析 (18) 2.5 IBM内部分析(swot分析) (19) 2.5.1 搜集信息,调查分析竞争环境因素 (19) 2.5.2基于环境因素分析,构造SWOT矩阵及形成战略对策 (20) 3. IBM80年代组织结构变革分析 (21) 3.1分析IBM组织变革的动因 (21) 3.1.1外部环境因素 (21) 3.1.2内部环境的因素 (22) 3.2 分析IBM组织变革的过程 (22) 3.2.1IBM组织变革的战略目标和总过程 (22) 3.2.2第一阶段 (23) 3.2.3第二阶段 (24) 3.2.4第三阶段 (25) 3.3 IBM80年代组织结构变革的成效和不足 (25) 4 2008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 (26) 4.1 组织变革的动因 (26) 4.2 组织变革的过程 (27) 4.2.1 2008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的战略目标 (27) 4.2.2 2008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的过程 (28) 5分析变革中遇到的阻力及管理对策: (31) 5.1 对IBM组织变革的总结 (31) 5.2 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32)

组织变革的有效途径

浅谈企业组织变革成功的有效途径 摘要:组织变革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很多企业为之陷入困境,我有义务根据多年的知识积累和对企业管理的感悟和理解,帮助广大企业寻求组织变革成功之道,相信这些研究对于企业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组织变革流程管理组织结构企业文化 组织变革是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它是一个严谨的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组织只有不断变革才能成长壮大。遗憾的是,不少企业为了扭转危机盲目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组织变革中,其结果却非常惨痛。据统计,企业组织变革的成功率远远低于失败的比例,很多企业家对组织变革缺乏正确的认知,风险意识淡漠,准备不充分,变革失败,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组织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企业如何实践变革,才能在未来顺势而为,而不被消灭,这就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紧要问题。 组织变革是对组织功能和运作方式的转换或调整,它是以组织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具体来讲是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

的权利结构、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组织变革的结果会使得原系统平衡遭到破坏,从而达到另一个目标平衡点。 1.明确组织变革的目标和核心 组织变革所追求的总目标是降低组织运营成本,提高组织运营效率。我们进一步将这一总目标细划为五个小目标:第一、强化责任;第二、简化工作流程;第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四、促进信息交流;第五、培养人才。 组织变革的根本或者核心是流程变革,具体讲就是以顾客为导向,从职能式管理向流程式管理过渡。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所面临的是非常残酷的市场竞争,而企业的竞争力又集中体现在对顾客的争取上,企业只有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让顾客满意,才能生存和发展,否则就是死路一条。在以顾客为导向的基础上进行流程管理,流程管理的对象是业务流程,主要是指企业价值链中的主导业务流程。所谓流程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共同将企业输入转化为输出,并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就是要围绕这个流程来设计,通过业务重组来优化业务流程,并提高对质量管理环节的监控能力,改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组织变革的核心就是使企业的组织管理从过去的职能式管理转变为流程式管理,因为业务模式变革以后,

组织变革发展策划方案研究

扬帆组织变革进展 0 引子 2000年6月28日下午,扬帆液空公司(以下简称扬帆)的大会议室里,尽快空调机开着,依旧感受到热气憋人。时刻已将近5:00,会议大概还没有结束的迹象。 “我认为,扬帆这些年的起起落落,与企业的变革思路和措施紧密相关,近几年遇到的困境也证明,我们的进展在战略值得检讨。因此,也有同志认为是产品开发思路问题,是人才问题等,我也同意这些观点,归结起来,可能确实是公司的战略问题。”正在讲话的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巍先生,“刚才大伙儿也谈了公司目前面临的困难,分析了企业的现状,提出了专门好的建议。下面,依旧由袁晓悟来详细谈谈对那个问题的看法。” 1 袁晓悟的发言

袁晓悟,看上去才40岁出头,但差不多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他具体负责整个集团的进展规划和市场开发工作。他特不重视今天的会议,也作了较充分的预备。 “扬帆50年的进展历程,代表了中国空分机械行业的全部进展历程;扬帆进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代表了中国空分机械行业进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扬帆的进展史上曾经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最近的波峰出现在1990--1995年,其中1995年达到高峰,年产值为40572万元,销售收入46347万元,利税4467万元。自1996年开始,扬帆又逐步迈入低谷,到1999年跌入了H市扭亏脱困企业的行列。所幸的是,2000年随着第六代产品在市场中地位的重新确立,扬帆的经济状况又出现回升迹象,到2000年8月,扬帆第六代产品的订单差不多达到20个。 “我考察了扬帆进展过程的起起落落,发觉是与公司各个时期的整体战略思路紧密相关,如八十年代末我们搞了产品引进战略和技术改造战略,企业迅速进展; 到1994年我们搞“专业厂

组织变革

?1、杜邦公司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因是什么(结合组织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及变革实践),这个案例对于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及其他企业的的组织变革有什么启示。 变革的原因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诸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产品和工艺的变革等。企业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手段,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 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 (1)技术条件的变化,如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引进新的设备要求技术服务部门的加强以及技术、生产、营销等部门的调整。 (2)人员条件的变化,如人员结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等。 (3)管理条件的变化,如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实行优化组合等。 企业本身成长的要求 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如小企业成长为中型或大型企业,单一品种企业成长为多品种企业,单厂企业成为企业集团等。 1、组织文化和员工素质 例如,企业员工结构改变;员工素质及理念的改变,如:学历、经验、技能、工作态度、作风、期望值、价值观等发生变化;人员数量、规模的增减等都会是企业组织变革的动因 2、决策层的变化 如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层的人事变动及企业股权结构的变更而导致的管理方式的改变,新的决策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势必会对组织进行调整。 3、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使用和升级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使用和升级,企业就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业务处理流程。 4、战略需求 企业战略调整和新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和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正所谓战略决定结构。 5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创建后,由于外部及本身的原因,企业必然要争取成长壮大,企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企业生理周期的变迁过程,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需要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之相配套。 到了1974年在杜邦公司的董事会中,只有5个人和杜邦家族有血缘关系,而整个董事会有24名成员。家族成员也对公司将自己的财产集

组织变革与发展 (1)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转型与创新 —组织变革与发展 黄培伦主讲 □学习目标 ?认识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的异同 ?了解组织变革的过程 ?了解组织变革的方式 ?认识组织变革的阻力 ?掌握克服组织变革的方法 ?了解组织发展的趋势 概念 辨析 有效的组织体现稳定与变革、维持与发展的统一。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 Change, OC) —狭义仅限正式结构的改变; —广义还包括行为、技术等方面的改变。 组织发展(Organization Develop, OD) —狭义指成员行为的改变; —广义还包括结构、技术等方面的改变。 两者狭义有别,广义相通,统称组织变革与发展( OC & OD ) 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L) 组织学习是一种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组织成员能够对组织、环境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获得一致的认识,使组织能够更好地行动,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组织转型,实现组织绩效的提高。 组织转型(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OT) 组织转型强调基于组织学习的企业组织的重构和再造,注重组织的流程化、团队化、网络化、虚拟化。面向整个业务流程,体现集中与机动、集权与分权并重,动态、扁平的网状组织模式。 内容 主要为三大方面的改革 结构改革

组织设计 行为改革 培训和激励 技术改革 技术进步 包括:技术选择、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 模式 系统模型(图6-1) 过程 卢因模式() 解冻(unfreezing) —创造变革的动力 机制1:必须确定地否定目前的行为或态度或者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强化或肯定; 机制2:这种否定必须建立足够的、能产生变革的迫切感; 机制3:通过减少变革的障碍,或通过减少对失败恐惧感来创造心理上的安全感。 变革(changing) —指明改变的方向,实施变革,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和行为 机制1:对角色模型的认同。即学习一种新的观点,或确立一种新的态度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观看其他人是如何做的,并以这个人作为自己形成新态度或新行为的榜样; 机制2: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多种信息加以选择,并在复杂的环境中筛选出有关自己特殊问题的信息。 再冻结(refreezing) —稳定变革 机制1:让成员有机会来检验新的态度和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成员一开始对角色模型的认同可能很小,应当用鼓励的办法使之保持持久; 机制2:让成员有机会检验与他有重要关系的其他人是否接受和肯定新的态度。群体成员彼此强化新的态度和行为,个人的新态度和新行为可以保持更持久些。 吉普森模式()

企业组织变革实施方案

企业组织变革实施案 目录 一、组织变革基本框架··············································P03 二、部门组织职能设计··············································P08 三、相关配套问题说明··············································P31 四、组织变革保障体系··············································P38 附件:各部门权限规定 本实施案依据前期《战略定位与组织变革》的相关指导思想,就公司未来组织的相互关系和业务运作,进行了详细说明和具体阐述,以建立起组织运作的操作原则和实施基础,亦是后期相关材料制作的纲领性文件。 一组织变革基本框架 1.1 组织变革思路

?职能部门按占用的资源分类,考核相关资源的配置开发效率 ?业务部门按照产品系列划分,对业务活动的价值链横向切割 经营体制转型: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实行订单式生产和外向主导型的市场开拓,将公司资源进一步向市场一线倾斜配置,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需求 组织变革说明 培育核心人才: a. 通过建立事业部,为公司优秀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成长的空间,培育和形成一大批骨干力量,支撑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 b.打破国企的裙带关系和论资排辈等旧有不良习俗,塑造新的企业文化。放权自主经营:a. 强调有效监控下的权力下放,改变现有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促进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b. 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有利于分清各业务单位的经营责任

【企业变革】组织变革案例分析》(DOC 32页)

长虹营销组织机构变革案例分析 长虹营销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引言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A股简称“四川长虹”,600839),中国著名的家电品牌企业。公司1994年在上交所上市,1997年经营到达巅峰时期,实现主业收入156.73亿元,净利润26.1亿元。自1998年开始,长虹开始出现持续的业绩滑坡。2000年,长虹老帅倪润峰暂时隐退,原副总经理赵勇出任总经理,在国际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协助下,针对长虹的痼疾,提出了在内部实施组织机构和经营机制改革的方案,即实施“新政”。但旋即倪润峰复出,赵勇去职,新政不了了之。时至2004年,长虹的经营状况不仅没有改变,还陷入了巨大的国际债务纠纷中。随着倪润峰的黯然退休,2004年7月赵勇的复出,让世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长虹。 有媒体报道称:“赵勇复出后,将自己一篇写于2001年5月的对长虹战略的思考文章原封不动地下发给公司中层干部。文中把企业描述为一个三层组织:第一层为产权结构,它决定了企业的基本价值取向;第二层含企业治理结构、内部组织构架、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战略等,它决定了企业基本价值取向,是实现的制度保证;第三层包含生产、销售、采购、技术开发等,它决定了企业基本价值取向实现的具体途径和方式。”赵勇这篇堪称是启动改革宣言的文章,揭开了2004长虹又一次变革的序幕。随后,曾经在2000年协助赵勇新政的罗兰贝格进驻长虹。 9月20日,长虹全体领导和中层干部参加了公司经营机制改革启动会,改革方案正式进入运作实施阶段。 本次改革方案在组织架构方面,长虹将所有的机构分为三类:总部职能机构、各产业公司群和服务平台。总部职能机构包括战略发展体系(规划发展部、资本运作部)、综合管理体系(经营管理部、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审计法务部、财务部)、职能服务平台(企业策划部、物资部、质量部)和销售管理体系(海外营销部、对外经营部和营销管理部),这些职能机构将和公司领导层一起成为公司总部。公司总部将退出具体的产品经营,由过程管理转向目标管理,各职能部门也将以规划、监控、服务为重点。各产业公司又分为前端公司和终端公司,

《组织行为学二》之 专题九 组织变革

专题九组织变革 共四页 第一节变革的本质 1.组织变革:是指为适应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变化面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所进行的调整和改革。企业组织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有随着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相应地变革企业才能顺利地 成长和发展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关键性课 题。 2. 变革的原因:中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将带来组织的变革。这些变化的环境可 以概括为(1)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 (4)技术环境等方面. 3.政治法律环境:是指政府的方针政策、经济体制和法律法规等因素的总称,政府的法令政策是企业的外部环境,直接影响着 企业的行为动向。经济环境:是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 政策居民收支结构和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的总称。经济环境的 变化主要表现到经济全球化和发展生态化两个方面。 4.经济环境变化分为:(1)经济全球化(2)发展生态化 5.经济全球化:指生产、交换等经济活动不在局限于一国而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这样一种态势。 6.发展生态化:是指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为指导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7.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文化水平、生活方式、用人理念和人口素质等因素的总称。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最 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用人理念的变化即“用人知识化”理念的形成 用人知识化是指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一种用人观念。 8.技术环境:是指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应用水平的总称。 9.技术环境变化分为:(1)信息网络化(2)技术自动化 10.信息网络化: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基础的信息传递、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模式。 11.技术自动化:是指由机器设备自动完成作业几乎不需要人直接干预的一种发展趋势。 12.变革的动机(动力):(1)劳动力性质的变化(2)技术水平

企业组织变革实施方案

企业组织变革实施方案 目录 一、组织变革基本框架··············································P03 二、部门组织职能设计··············································P08 三、相关配套问题说明··············································P31 四、组织变革保障体系··············································P38 附件:各部门权限规定 本实施方案依据前期《战略定位与组织变革》的相关指导思想,就公司未来组织的相互关系和业务运作,进行了详细说明和具体阐述,以建立起组织运作的操作原则和实施基础,亦是后期相关材料制作的纲领性文件。 一组织变革基本框架 1.1 组织变革思路 ?职能部门按占用的资源分类,考核相关资源的配置开发效率 ?业务部门按照产品系列划分,对业务活动的价值链横向切割 经营体制转型: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实行订单式生产和外向主导型的市场开拓,将公司资源进一步向市场一线倾斜配置,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需求 组织变革说明 培育核心人才: a. 通过建立事业部,为公司优秀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成长的空间,培育和形成一大批骨干力量,支撑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

b.打破国企的裙带关系和论资排辈等旧有不良习俗,塑造新的企业文化。放权自主经营:a. 强调有效监控下的权力下放,改变现有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促进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b. 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有利于分清各业务单位的经营责任 传递市场压力: 事业部之间建立内部市场结算体制,将外在市场压力传递到公司内部,便于增强内部的市场观念,提高全员的市场意识和质量成本意识,加快 内部经营运作效率 分解经营风险: 将各主要事业部作为公司的利润中心,进行独立考核,有利于减小公司的整体经营压力,实现经营风险的有效分解,并为未来公司发展建立新 的利润增长点 1.2 职能部门提升 1.3 业务单位重组

组织的发展和变革(组织行为学论文)

组织的发展和变革 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大市场的接轨,企业组织的稳定与变革之间,管理者会不会陷入无所适从的状况?因为管理者如果极力维护组织的稳定就有可能导致组织的僵化,如果积极推进组织的变革,又有可能造成组织不稳定和人心涣散。管理者盲目地推行变革也同样会使组织消亡,甚至会使组织消亡得更快。这就要求管理者在推动组织变革时要非常谨慎,必须首先确定组织的变革已经是非常必要的,才能展开变革的进程。在组织的变革中,还需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也就是说,必须根据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趋势,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组织进行变革。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的变革获得成功,才能使组织得到生存和发展,反之则会使组织倒退或消亡。 一、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概念 组织变革是指对组织结构、组织关系、职权层次、指挥和信息系统所进行的调整和改变。组织建立起来,是为实现管理目标服务的,当管理目标发生变化时,组织也需要通过变革自身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的要求。 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有小到大,有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有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既事物的内因。所以组织发展的概念是“组织的自我更新和开发”。它是组织应付外界环境变化的产物,将外界压力转化为组织内部的应变力及解决问题能力,以改善组织效能。在人力资源方面,它能通过参与,增加成员的激励水平,提高士气和满意度。二、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过程及特征 (一) 组织发展思路与方法的演变 组织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演变而来,一是对工业组织运用了实验室训练方法;二是用调查反馈方法了解并改进企业和组织成员的态度。 (1)实验室训练方法。这个方法主要从1940年代开始运用,采用群体讨论和案例研讨等方式,认识和改变各个管理层次的工作行为。例如,举办群体人际关系训练班,逐步发展成了“群体训练实验室”,从事群体训练。这种训练方法成为组织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 (2)调查反馈方法。组织发展的另一来源,是在群体人际关系训练的同时,运用态度调查和结果反馈方法,进行详细的多层次态度调查,然后对所搜集和整理的材料进行分析,并把结果反馈给参加训练的人。 从上述两个方面,逐步发展成目前的系统多样的组织发展技术,迅速而广泛地在各类企业和组织中应用。 (二)组织发展的基本特征 组织发展是提高全体员工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手段,也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有效途径。组织发展有几个显著的基本特征。 (1)组织发展包含深层次的变革,包含高度的价值导向。组织发展意味着需要深层次和长期性的组织变革。例如,许多企业为了获取新的竞争优势,计划在组织文化的层次实施新的组织变革,这就需要采用组织发展模型与方法。由于组织发展涉及人员、群体和组织文化,这里包含着明显的价值导向,特别是注重合作协调而不是冲突对抗,强调自我监控而不是规章控制,鼓励民主参与管理而不是集权管理。 (2)组织发展是一个诊断──改进周期。组织发展的思路是对企业进行“多层诊断”、

组织变革的设计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13734825.html, 组织变革的设计方法 作者:陆建熙石教立 来源:《销售与管理》2016年第02期 商业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钱德勒在1962年提出“结构跟随战略”。他观察到,那些成功的公司的组织架构都是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变化。钱德勒的关于组织通过演进来支持战略的洞见至今依然适用。但挑战却更为复杂,因为组织必须设计成用于支持更多增长的途径,包括新产品,价值链的新步骤,新地域,新细分顾客以及新渠道。 贝恩在项目实践中发现,组织通常会犯两个错误: ·错误之一是组织演进速度不够快,无法适应战略的转移。 ·错误之二是全新的组织设计与业务创造价值的方式不相匹配。 因此组织如何避免这些错误,来确保战略和组织之间的有效匹配呢?贝恩公司给出的方法是,需要超越组织架构来定义整体的运营模式,定义蓝图来看资源如何组织运营,以此来达成战略。 运营模式中的所有元素——结构、可信度、治理、必要的行为以及员工、流程和技术整合实现关键能力的方式——必须加以清晰设计。有了这种高水准的蓝图定义,更为细致的组织设计才能跟进。 设计一个正确的运营模式的关键第一步是把战略转化为一组设计原则——简单但特定的说明用来定义组织必须做什么以使得战略得以执行。一个仔细起草的设计原则通常有7-15条说明,帮助领导团队围绕客观标准来设计运营模式。 定义关键点 设计原则详细说明了运营模式必须加以支持的战略需求,也同样指出组织中需要加以保留的优势以及有碍未来的战略实施。 设计原则可以覆盖很多范围,但通常需要强调与业务最相关的一些领域的组合。 ·专注于业务中特殊资源的价值。 ·召集关键决策。 ·正确地界定商业边界和范围。

关于组织优化和组织变革

关于组织优化和组织变革 2010-01-27 10:43:51来源: 全球品牌网作者: 金松跟贴1条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 我们在进行组织设计的项目时,常因组织的现实与理想之间不可调和的予盾而使得方案的设计和推进困难重重,即便有时成果最终拍板定案,终有四不象、貌合神离之惑!为什么会这样呢? 无论最初组织设计的初衷是做织组优化还是组织变革,一但进入设计与“人”有关的行动中,企业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均不自觉地在优化和变革的思考之间游动、混淆,他们的困惑在实际上已影响了组织设计工作推进,甚至偏离! 由于组织优化和组织变革所遵循的目标和原则不一样,不澄清这个实事则使具体的设计工作不能得以顺利的进行,为便于分析如何顺利实施组织设计,这里,我们对这两个概念做出这样的界定:“组织优化”是在尊重现有的组织格局以及组织政治等条件下,以做出最佳组织效率的组织结构选择(包括通常的组织“四定”:定岗定编定责定员),本质上不具备颠覆性。而“组织变革”则以理想的组织效率为前提来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或者称之为理想的组织结构,本质上带有一定的颠覆性。 实际上进行组织变革是需要企业高层莫大的决心和各种充分的准备,即便如此,在一家已经有管理历史的企业,变革也不能一步到位的实现,通常都会做过渡方案,这类所谓的过渡方案实际上类似于组织优化,只是力度大小不一而同而已。 即使那些选择做组织优化的企业,在具体行动中,你会发现,几乎无一例外的,在讨论方案时,总会有一股思考的力量抑或是愿望,不自觉地把设计方向推向组织变革,包括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以至于长期在理想方案和现实方案之间矛盾、周旋,在无谓的焦虑中耗尽时间。

组织变革

1、杜邦公司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因是什么(结合组织理论和组织 变革理论及变革实践),这个案例对于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及其他企业的的组织变革有什么启示。 变革的原因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诸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产品和工艺的变革等。企业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手段,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 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 (1)技术条件的变化,如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引进新的设备要求技术服务部门的加强以及技术、生产、营销等部门的调整。 (2)人员条件的变化,如人员结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等。 (3)管理条件的变化,如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实行优化组合等。 企业本身成长的要求 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如小企业成长为中型或大型企业,单一品种企业成长为多品种企业,单厂企业成为企业集团等。 1、组织文化和员工素质 例如,企业员工结构改变;员工素质及理念的改变,如:学历、经验、技能、工作态度、作风、期望值、价值观等发生变化;人员数量、规模的增减等都会是企业组织变革的动因 2、决策层的变化 如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层的人事变动及企业股权结构的变更而导致的管理方式的改变,新的决策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势必会对组织进行调整。 3、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和升级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和升级,企业就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业务处理流程。 4、战略需求 企业战略调整和新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正所谓战略决定结构。 5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

三星的组织变革

案例分析:三星的组织变革 三星公司的概况如下: 三星电子成立于1969年,初期业务主要以生产廉价产品为主,1980年代开始发展半导体业务,其后逐渐向高端产品业务发展。至21世纪,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半导体、数字媒体、通讯网络及数字应用业务。 以Intel为主要竞争对手的半导体是三星的核心业务,三星主要集中在内存市场发展。1980年代,三星以发展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为主要业务,现已扩展到静态随机存取内存(SRAM)、闪存、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及移动数码产品。三星于DRAM业务中的市场占有率过去10年有不俗成绩,稳占第一,而闪存的市场占有率亦达到全球首位。 在数字媒体业务方面,三星以发展电视、DVD 播放器为主,产品包括等离子及液晶显示屏,薄膜晶体管液晶(TFT-LCD)显示器等,主要竞争对手有夏普、索尼和LG。 三星亦发展通讯网络业务及数字应用业务,三星是手机第三大厂商,仅次于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亦是CDMA手机全球第一大厂商。数字应用业务则以发展高端家庭电器为主,产品有冰箱、冷气机、洗衣机、微波炉。 三星的技术变革情况如下: 科技公司在发展初期,一切研发项目都只能从零做起(阶段0)。可是,因“阶段0”的研发需要不断尝试及不断从错误中改良,所需成本及研发时间亦因而大大提高。 三星电子的研发方向正相反。李健熙曾说:“如果付出1亿韩元,就能以一周的时间获得技术;硬要投入10亿、20亿韩元,还必须经过3-5年的开发,那是一种浪费。付5%的技术费用没关系,只要能获得Know-how,获得10%的利益就好了。” 作为一家迟来的科技公司,三星明白自己首要的工作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尽快缩短与同行先发企业在技术开发上的距离。因此,三星在研发技术中采取了一种与别人不同的研发方向--“反向工程”。通过支付专利金引入技术,然后以模仿的方式学习他人的技术,再改造成适合三星使用的研发方向,这正是“反向工程”的要点所在。三星就是以购入专利及模仿技术去取代所需成本及研发时间较长的“阶段0”研发,以最短的时间缩短与技术领先者的距离。 三星技术变革的成果如下: 半导体是三星最早获得世界领先称号的产品。在最初缺乏半导体核心技术的阶段,三星派出7名高级技术人员向美国美光科技公司先后两次要求授权技术,以支付专利金的代价引进美光的半导体技术,其后经过不断的技术钻研,三星半导体由推出64Kb动态内存技术(落后4年)到64Mb动态内存技术(与美、日同步)以至256Mb动态内存技术(世界领先),前后只用了6年的时间。 液晶显示器是三星第二个创造先进的产品。与半导体一样,三星在最初阶段都是以支付专利金的方式,取得美国国家半导体生产液晶体芯片的授权,解决缺乏核心技术的问题。在加入自己行业的低压差分信号(LVDS)及低振幅差动讯号传输(RSDS)互联技术后,元器件数量减少了一半,大大降低了成本。最后在主动拉低液晶显示器价格的策略下,三星成功取得全球第一的市场占有率。 三星的手机在短时间内成功进入三大手机生产商行列,除了三星手机在市场上花了不少功夫外,CDMA的发展亦十分重要。在与美国高通合作取得当时不

组织变革因素

组织变革因素与员工对变革反应关系研究 2014年07月01日 10:16 来源:《管理评论》(京)2013年11期作者:张婕/樊耘/纪晓鹏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作者简介】张婕,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樊耘,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纪晓鹏,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引言 世界经济技术迅猛发展,全球化进程日益趋近,外界环境日新月异,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无法帮助企业顺应环境的要求。企业想要生存,想要成功,必须要有准确快速的计划与实施变革的能力。已有对组织变革的研究中很大一部分关注于变革的宏观层面,如组织变革与组织战略、组织文化等组织特征间的关系等。然而,归根结底,变革的成功离不开员工对变革的积极反应。Pettigrew曾指出21世纪组织变革研究的方向应逐渐由宏观转入微观。如何将宏观视角下研究 出的理论成果用于启发微观视角下对变革的研究,成为学术界探讨的问题。 Armenakis和Bedeian指出组织变革中存在四种因素:情境(context)、过程(process)、内容(content)与结果(outcome)。这些变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员工对变革的反应,从而成为从宏观研究转入微观研究的关键。受到这一观点的启迪,许多学者通过构造不同模型,解释上述因素如何影响员工对变革的反应。遗憾的是,学者们对各个因素之间的影响机制尚未达成一致,且缺乏系统性的论述框架。此外,变革情境、过程、内容与结果这四种因素是站在组织层面以宏观视角提出的,当这四种因素转化为员工层面微观的感知视角时,是否具有合理性,以及应如何进行转化与对应,值得进一步讨论。 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聚焦于:在微观层面上,员工感知到的变革因素如何影响员工对变革的反应,其系统性的影响机制如何产生?下文将基于对前人研究的整理与回顾,通过探讨相关因素,以整合模型的方式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理论基础 1、员工对组织变革的反应 员工对变革反应表现为组织发动变革时,变革参与者(组织中层及以下员工)对变革产生的一种态度。研究者往往采 用不同构念研究在变革实施时,员工对组织变革的态度。这些构念包含:变革抵制、变革承诺、变革开放性和变革意愿等。通过对已有研究回顾,本文对这些构念的定义进行总结,如表1所示。 纵观上述构念,研究者均认为员工对变革的反应是一种消极或积极的态度。这种态度包含员工对变革发生的必要性、给个人与组织带来的结果、组织是否有能力完成等事件的认知评价,还包含变革引发的情感,以及员工所持有的支持或阻碍变革的行为意向等。员工对变革的反应可以预测其在组织变革实施过程中的行为。 表1员工对变革反应概念

如何成功实施组织变革

如何成功实施组织变革 在这个环境飞速变化的时代,任何组织只有不断变革才能在环境中生存。但是,据统计,组织变革的成功率远远低于失败的比例。组织理论专家们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组织变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我们每个企业成功实施变革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一.组织变革通常面临的障碍 组织变革之所以失败率大于成功率,就在于在变革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组织层面或个人层面的抵制。这些抵制有认识上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利益原因。主要障碍有: 1.过度关注成本。有些企业的领导人头脑中经常有这样一个观念,控制成本是最重要的工作。这种现象在采用低成本战略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如果有一项变革不是去降低成本,那企业领导人可能就没有什么兴趣。 2.不能明确变革的收益。任何有意义的变革项目都会产生正负两种效应,有的人可能看不到正面效应,却只看到负面效应,这样就会对变革产生抵制行为。 3.缺乏协调和合作精神。组织中的变革通常是涉及到全组织的行为,需要各部门一起行动,互相合作,变革才能成功。比如,在企业中推行绩效管理,就需要各部门互相配合,一起行动。但是,许多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精神往往很差,这对变革是一种巨大的障碍。 4.规避风险倾向。从人性的角度讲,组织中的个体多数是风险规避型的,在东方社会,这点表现得非常明显。而任何一项变革都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即风险),如果缺乏深入沟通,组织中的成员就可能出于规避风险的本能出发而抵制变革。 5.害怕利益受损。使得组织全体员工都收益的变革项目很少,一般变革项目都会造成组织中一部分人利益受损,利益受损的人往往就是变革的阻力。 二.变革的战略、战术 下面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成功的实施组织变革。 1.找到组织真正需要变革的原因并使得员工相信这个原因。如果组织没有出现危机,或者组织中的成员没有危机意识,要他们积极参加变革是比较困难的。变革的发动者要想赢得成员对变革的投入和支持就要在资组织成员中树立一种危机意识,必要的时候,着重宣传组织中的问题,把问题放大,增强成员的危机意识。 2.主动寻找适合变革需求的构思。寻找沟通通常的途经是:与管理人员交谈、指派一个任务小组专门研究变革问题、向客户和供应商发出征求构思的信函、向普通员工征求构思方案等。寻找构思的过程,也是让员工积极参与变革的好机会。 3.赢得高层的支持。成功的变革需要组织最高管理人员的支持。对于重大变革,如组织架构调整,组织的负责人必须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于一些小的变革,也需要相关部门的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