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育障碍的评定(2)

发育障碍的评定(2)

发育障碍的评定(2)
发育障碍的评定(2)

发育障碍的评定(2)

南京医科大学江钟立

一、智力落后的定义

1、美国: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同时存在适应行为方面的缺陷,这种缺陷明显地发生在发育时期。(美国心理缺陷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ental Deficiency,AAMD, 1973)。

2、中国(1987):智力残疾(即智力落后或弱智)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损害或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

3、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报道高达3%。我国1973年以后,国内一些单位的发病率调查约为3.4‰-7.8‰。此症是我国儿童残疾中患病率最高的疾患,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康复评定

1、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

2、智力筛查测验:丹佛发展筛选测验(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适用的年龄范围是6岁或6岁以下儿童的智力普查。

3、智力诊断测验

(1) 3岁以下儿童的智力诊断测验:主要采用格赛尔的发育量表,格赛尔认为婴幼儿的行为有两大类,一类是身体发育(physical development),如俯卧、坐、站、走、抓物、捏物等;另一类是智能发育(mental development),如微笑、视、听、简单的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等。他的智力量表,即基于这两方面的成熟、变化而判定的。格赛尔发育量表分有五大行为领域:①粗大运动;②精细运动;③适应性行为;④语言;⑤个人-社会行为。该量表以“发育商”来评价被测婴幼儿的智力水平。5个行为领域就有5个“发育商”,总“发育商”,可将5个“发育商”加起来除5即得。格赛尔认为,判断一个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在一般情况下以适应性行为领域的测查结果为主。也就是说适应性行为领域的“发育商”可以代表该儿童的“发育商”。格赛尔的测验方法如下:

①确定测查年龄

②记录符号本量表有4种符号:“+”通过;“-”未通过;“++”、“+++”超过要求;“?”无反应。5个行为领域分别计算发育商。

③评价方法

发育商=

※乘以100是为了避免小数点以后的数

④评价标准发育商为:52~67(轻度智力落后);发育商为:36~51(中度智力落后);发育商为:20~35(重度智力落后);发育商为:20以下(极重度智力落后)。

(2)4-6岁儿童的智力诊断测验:主要采用韦氏学龄前儿童及初学儿童智力量表(WPPSI),其测验内容介绍于后。内容包括:常识、词汇、算术、类同、理解、背诵语句、动物房、图画补缺、迷津、几何图形、木块图案。

(3)6-16岁儿童的智力诊断测验:可用韦氏儿童智力修订量表(WISC-R),WISC-R有8个分测验性质与WPPSI类似,但具体内容较复杂。

在智力落后儿童的实际应用中,由于一般来说智力落后多可在学龄前发现,加上WPPSI对较迟钝的7岁儿童仍适用,所以以Gesell的发育量表和WPPSI的应用为多。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厘米间,>厘米示营养良好,<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12岁长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厘米间,>厘米示营养良好,<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

发育性语言障碍

发育性语言障碍 发育性语言障碍(developmentallanguagedisorder)是指由于发育延迟而引起的语言障碍,而非因听力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及严重的精神发育迟缓造成的。发育性语言障碍分为表达性语言障碍和感受性语言障碍两种。 目录 1. 1发病机制 2. 2两种分类 3. 3诊断要点 1. ?临床表现 2. ?诊断标准 3. ?鉴别诊断 1. 4疾病治疗 发病机制 据好医生网站资料,该疾病病因尚无定论,可能与脑组织的某些感知觉功能、特别是听觉分辨能力损伤有关。也有人认为是听觉知觉、听觉记忆、听觉整合、听觉理解和表达等脑功能缺陷所致。 两种分类 表达性语言障碍是指一种特定的语言发育障碍,患儿表达性口语应用能力显著低于其智力年龄的应有水平,但语言理解力在正常范围内,发音异常可有可无。 感受性语言障碍是指一种特定的语言发育障碍,患儿对语言的理解低于其智龄所应有的水平,几乎所有患儿的语言表达都显著受损,也常见语言发育异常。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语言发育迟滞为最重要的表现。1岁时不会叫“爸爸”、“妈妈”,2岁时还不能组词,常借手势、眼神及其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或需要。 1.感受性语言障碍

患儿能听到声音,但对言语常无反应,不能理解简单的命令,不能根据他人的语言要求去行动。表达性语言障碍者,语言理解尚好,仅表达能力差。 2.入学后发育性语言障碍 患儿常有明显的学习困难,主要是阅读困难,特别是感觉性语言障碍患儿的阅读能力较差,且常伴有计算困难,常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3.行为问题 该类患儿到学龄期后常因学习困难及与同学交往时语言表达困难,而出现焦虑、退缩、注意短暂、多动或违拗等行为问题。这些患儿的智力正常,视觉感受及视觉?空间知觉正常,内在的语言发育正常,在完成一些带有创意的游戏、绘画、音乐方面与正常儿童一致。 4.听力减退 感受性语言障碍患儿常有轻度的听力减退,电测听检查的听力曲线常很不稳定,波动大。 诊断标准 1.CCMD-3关于表达性语言障碍的诊断标准(F80.1) (1)言语表达能力明显低于实际年龄。2岁时不会说单词,3岁不能讲两个单词的短句,稍大后仍有词汇量少,讲话过短,句法错误等,其严重程度超过同龄儿童的变异范围。 (2)语言的理解能力正常。 (3)标准化测验总智商正常(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操作智商及总智商≥70)。 (4)不是由于听力缺陷、口腔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发育迟滞,或广泛发育障碍所致。 2.CCMD-3关于感受性语言障碍的诊断标准(F80-2) (1)言语理解能力低于实际年龄。1岁时对熟悉的名称无反应,2岁时仍不能听从日常生活简单的口令,以后又出现不能理解语法结构、不了解别人的语调、手势等意义,其严重程度超过同龄儿童的变异范围。 (2)有语言表达能力和发音异常。 (3)非言语智力测验智商在正常水平(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操作智商≥70)。 (4)不是由于听力缺陷、口腔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发育迟滞,或广泛发育障碍所致。 鉴别诊断 1.精神发育迟滞 该病主要特点是智能低下,操作智商也明显降低。 2.聋哑病 早期即表现出听不到任何声音,无法学习讲话造成聋哑,听力检查可以确诊。 3.婴儿孤独症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一)常用的评价方法 生长发育评价在儿少卫生工作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①评价个体、群体儿童少年现时的生长发育水平,处于什么等级。②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碍、评价营养和生活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保健咨询建议。③列入社区健康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观察指标变化,评价各项学校卫生措施的实效,作为实施学校卫生监督的依据。根据这些需要,生长发育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生长发育水乎、生长发育速度、各指标相关关系等三个方面。 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是进行正确评价的关键。迄今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满足对个体、群体儿童的发育进行全面评价的要求。因此,应根据评价目的选择适当的方法,力求简单易行,直观而不需要附加计算;可结合体格检查、生活环境条件、健康和疾病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较全面、准确的评价结果。 (二)指数法 指数法利用数学公式,根据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将两项或多项指标相关联,转化成指数进行评价。本方法计算方便,便于普及,所得结果直观,应用广泛。常用指数有: (1)身高体重指数,表示单位身高的体重,体现人体充实度,也反映营养状况。 (2)身高胸围指数,反映胸廓发育状况,借以反映体型。 (3)身高坐高指数,通过坐高和身高比值,反映人体躯于和下肢的比例关系,反映体型特点。可根据该指数大小,将个体的体型分为长躯型、中躯型和短躯型。 (4)BMI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m2),又称体重指数。近年来受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认为它不仅能较敏感地反映身体的充实度和体型胖瘦,且受身高的影响较小,与皮脂厚度、上臂围等反映体脂累积程度指标的相关性也高。我国已建立的"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性别一年龄别筛查标准",是BMI在儿童生长发育领域的具体应用。l8岁时该指数≥24和≥28,可分别筛查为超重和肥胖。 (5)握力指数和背肌力指数:均利用肌力与体重的密切关系,借助单位体重的握力和背肌力校正体重的影响,分别显示上臂和腰背部的肌肉力量,比原指标更具可比性。 (6)肺活量指数:分别利用肺活量和体重、身高的密切关系,利用单位体重或身高校正肺活量,以更确切反映机体肺通气能力的大小。 由于身体指数存在显着的种族、域乡、性别、年龄和身高等差异,应结合专业知识应用,注意克服指数的机械性弱点。制定和应用评价标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不能忽视身高因素。同性别、年龄而身高不同的儿童,身材高大而粗壮者和身材矮小而瘦弱者可同样被评价为"体型匀称".克服方法是利用年龄别身高标准,先筛出那些生长发育迟滞者。②充分注意指数(尤其源自体格指标者)鲜明的种族、地区差异。③大多数指数呈非正态分布。因此,最好依据百分位数法先将指数分若干等级,确定其等级含义。 (三)等级评价法 等级评价法是离差法(用于评价个体、群体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现状的常用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它利用标准差与均值的位置远近,划分等级。评价时将个体该发育指标的实测值与同年龄、同性别相应指标的发育标准比较,以确定发育等级。国内最常用五等级评价标准见表9-1. 一般生长发育评价中,身高和体重是最常用的指标。个体的身高、体重值在判定标准均值±2个标准差范围内(约占儿童总数的95%)均可视为正常。但在均值±2个标准差外的儿童少年,不能据此定为异常;需定期连续观察,结合其他检查,慎重做出结论。个体的体重有升有降,易受内外环境影响。若儿童体重连续数月下降,则应先排除疾病再评价营养状况。 等级评价法亦可用于集体儿童的发育评价,称"等级百分数法".评价时先将两个班或两所学校所有学生的测量资料,分别按不同发育指标,采用统一标准,对照相应的等级评价标准,确定各个体的等级。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现状及趋势 上海健高儿科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现状及趋势上海健高儿科 2014年11月16日,上海健高儿童内分泌中心门诊主任李辉给家长们做了题为“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现状及趋势”的讲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状况的不断改善,公共卫生的发展,近30年来,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疾病谱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等疾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先天性畸形、遗传代谢疾病、肿瘤等疾病,随着诊断治疗能力的提高,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变而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根据抽样调查,中国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现有矮小人口约3900万人。所有矮小人口中,4-15岁需要治疗的患儿约有700万,约2100万个家庭受到影响。部分患者不具备正常劳动能力,成为严重社会负担。然而,目前我国每年真正接受治疗的矮小患者不到3万名。 国内矮小儿童治疗也普遍晚于国外。我们在对比了NCGS数据库和金赛患者数据库中矮小患者治疗起始年龄的分布情况后发现,NCGS的数据库中矮小患者起始治疗年龄6~10岁占59%,10~14岁的占34%,而我们的患者起始治疗年龄11~16岁的占70%,而5-10岁的仅占23%。可见我们的矮小患者用药年龄普遍较晚。 国内延误诊治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医学没有对矮小症有系统的记载; · 4-16岁属于学龄前及学龄期的孩子,教育工作者不了解骨龄与智龄发育的相关性; ·儿保及普儿临床医生缺乏对儿童身高偏离曲线的鉴别能力; ·家长老的观念“23岁窜一窜、25岁鼓一鼓”; ·卫生行政管理的知识理念也需提升。 影响正常儿童身高发育的因素包括以下: 1. 遗传:种族、家族、性成熟的迟早、对营养的需求、对疾病的抵抗等。人体高度70~80%取决于遗传潜力 2. 营养:适当的量与比例可使生长潜力充分发挥,但有研究表明对学生补充蛋白质8个月,身高、体重增加的同时,骨成熟度也加速 3. 疾病:急性疾病使体重下降,慢性疾病影响身高和体重 4. 母亲情况:营养、情绪、疾病(高血压、妊娠毒血症、糖尿病、感染)、畸形(子宫、胎盘异常)、药物摄入、X线、酒、烟、尼古丁等 5. 环境因素: 气候、季节、水和空气污染、农药(杀虫剂、除草剂)、铅、放射线 6. 社会和家庭因素:收入、睡眠、职业、教育程度、长辈的关爱、同学友谊(影响1~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

第一节儿童孤独症 12.1.1 症状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的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社会交往障碍: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起就表现出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不亲,也不喜欢人抱,当人与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被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 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象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孤独症儿童 (二)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表现为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出在代词运用上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请把鼠标放到图上 (三)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保持不变。

吞咽功能障碍评估指引(新表)

吞咽功能障碍评估指引 对于每一个疑似吞咽障碍的病人,根据吞咽功能障碍评估流程进行评估,通过饮水/吞糊测试初步筛选存在吞咽困难的病人,应遵循‘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饮食护理指引’,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进食情况,及早发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做好警示提示,避免误吸,做好安全进食/喂食宣教,根据病人存在的问题进行吞咽训练指导,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同时做好护理记录及交班。 1、吞咽功能的评估必须根据医嘱执行。 2、新入院疑似吞咽障碍的病人,先进行饮水测试,如果测试失败,再进行吞糊测试。 吞糊测试成功:需指导病人/家属暂时进食米糊及进食技巧。 饮水测试失败者:指导避免直接饮水。24h后再进行饮水测试,如果饮水测试仍失败,则需指导病人饮水时加适量米粉或暂进食稠状液体。 饮水/吞糊测试均失败:指导病人/家属暂不能经口进食;并把测试结果报告医生,根据医嘱留置鼻饲管;做好记录和交接班。 (1)停留鼻饲管的病人拔管前:先进行吞糊测试,测试成功后再进行饮水测试,并观察病人进食过程是否出现吞咽障碍的症状,一旦出现,立即停止测试(必要时负压吸痰),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对于以下病人应转介言语治疗师进行吞咽评估的功能促进: (1)意识不清/昏迷的病人 (2)气管切开的病人 (3)吞咽神经功能障碍的病人 (4)痰多需频繁吸痰的病人

吞咽功能障碍评估流程

吞咽功能障碍评估:饮水测试表 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登记号 ★饮水测试评估: 有以下任一种“是”的情形,均不能进行饮水测试 ★步骤: 1、评估病人意识(清醒□合作□不合作□),与家属沟通。 2、医生开医嘱。 3、向病人解释测试的目的,配合法,取得合作。 4、器具准备:一杯50ml的温开水,一个5ml的汤匙。 5、病人取坐位,卧床患者抬高床头30°,取半坐卧位。 6、指导病人配合,饮水时不要讲话,喝水时间无限制。 7、前20ml水由护士用汤匙喂,每次5ml。 8、剩余30ml温水如往常一样饮用,注意观察患者饮水经过,并记录所用时间,记录饮水情况,详见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及判断表 9、观察测试过程中是否出现吞咽困难/误吸症状:呛咳、咳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 内容提要:1.熟悉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以及儿童体格发育的规律; 2.掌握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方法以及几种常见的体格发育偏离的评价; 3.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常用的指标以及利用监测图评价儿童生长发育。 对儿童身体和心理行为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是妇幼保健部门的日常工作,也是妇幼保健工作者一项基本技能。准确地对体格发育指标进行测量,选用合适地评价方法,运用地区、全国或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和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现身体矮小、低体重、超重与肥胖等体格发育偏离。 第一节儿童体格发育 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贯穿于儿童期乃至人的一生。生长(growth)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机体各组织、器官在体积、重量和长度方面的增加以及化学成分的变化。发育(development)指机体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成熟与完善,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称之为发展。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和前提,发育寓含于生长之中。发育儿科学将生长与发育连用,或用发育一词代替生长发育,如身高、体重生长,可称之为身高、体重发育;但不用生长代替发育,如不能把心理发育或语言发育称为心理生长或语言生长。 儿童生长发育包括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两个方面,广义的身体发育包括形态、生理和运动能力等多个方面。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是指外部形态发育,可用人体测量指标来反映。 一、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 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包括纵向测量指标、横向测量指标和重量测量指标。 (1)纵向测量指标:身高(3岁以后)、身长(3岁以前)、坐高(3岁以后)、顶臀长(3岁以前)、上肢长、下肢长、手长、足长等。 意义: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骨骼系统的生长有关。在全身各个系统中,骨骼是最稳定的系统之一,受遗传因素控制作用较强,外界生活条件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够得到体现。所以纵向测量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它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过程。 (2)横向测量指标:包括围度测量指标和径长测量指标。 常用的围度测量指标有: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大腿围和小腿围等。 常用的径长测量指标:肩围、骨盆围、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头前后径和左右径等。 (3)重量测量指标:目前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可应用的重量测量指标为体重。 对体格测量指标的选择还需依据年龄和研究目的。婴幼儿时期为了筛查小头畸形和脑积水等常需测量小儿的头围;观察婴幼儿的头围和胸围的交叉年龄,需测量胸围。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情况需测量身高和体重。 二、体格发育指标的意义及其测量方法 1.身长3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不能站立或站立时不能保持足跟、骶骨和胸椎与身高计保持接触(以使婴幼儿维持身体直立位),需卧位测量头顶点至足底距离,称之为身长。 测量婴幼儿身长用量床,两边可嵌钢尺以示刻度。测量时需要两人,儿童仰卧,助手将儿童扶正,头顶抵量床头板;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左手握住儿童双膝,时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足跟。以cm为记录单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e14282297.html, 2010-6-17 39健康网社区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阶段性和程序性、速度的不均衡性、时间顺序性及统一协调性。 (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程序性 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由不同的发育阶段组成。根据这些阶段特点,加上生活、学习环境的不同,可将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成几个年龄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2.生长发育的程序性: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序,各阶段间顺序衔接。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段奠定必要基础;任何阶段的发育出现障碍,都将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影响。 胎儿和婴幼儿期发育遵循"头尾发展律".从生长速度看,胎儿期头颅生长最快,婴儿期躯干增长最快,2~6岁期间下肢增长幅度超过头颅和躯干。因此,儿童的身体比例不断变化,由胎儿2个月时特大的头颅(占全身4/8)、较长的躯干(3/8)、短小的下肢(1/8)发展到6岁时较为匀称的比例(头占l/8强,躯于占4/8弱,下肢占3/8)。从动作发育看,儿童会走路前必须先经过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爬行、站立等发育阶段。手部动作发育的规律性更明显,新生儿只会上肢无意识乱动;4~5个月开始有取物动作,但只能全手一把抓;10个月时才会用手指拿东西;2岁左右手的动作更准确,会用勺子吃饭;手部精细动作(如写字、画图等)要到6~7岁左右才基本发育完善。 儿童期、青春期发育遵循"向心律".身体各部的形态发育顺序是: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青春期足的生长突增最早开始,也最早停止生长;足突增后小腿开始突增,然后是大腿、骨盆宽、胸宽、肩宽、躯于高,最后是胸壁厚度。上肢突增的顺序依次为手、前臂和上臂。手的骨骺愈合也由远及近,顺序表现为指骨末端一中端一近端,掌骨一腕骨一桡骨、尺骨近端。 (二)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 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均衡的。因此,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呈波浪式。从胎儿到成人,先后出现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从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l年;第二次发生在青春发育早期,女孩比男孩早两年左右。身长在胎儿4~6月增长约27.5cm,占新生儿身长的一半左右,是一生中生长最快的阶段;体重在胎儿7~9月增长约2.3kg,占正常新生儿体重的2/3以上,也是一生中增长最快的阶段。出生后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但生后第一年中身长增长20~25cm,约为出生时的40%~50%;体重增长6~7kg,约为出生时的2倍,都是出生后生长最快的一年。生后第二年,身长增长约l0cm,体重增长约2~3kg.2

颈椎病功能障碍康复评定

颈椎病功能障碍康复评定 以往的研究多借助影像学进行颈椎疾患的诊断,但是影像学常无法确定与颈痛症状相关的结构病理改变。从正常人和无症状人群的颈椎M RI 研究中发现有很高的退行性变和异常率。 因此临床医师应当转移重心去评估颈痛患者的肌肉、结缔组织、神经的功能,美国物理治疗学会骨科分会2008 年有关颈痛的指南中指出:临床医师应当改变以往依据影像学去判断颈痛的病因,而应重视颈椎功能评估。 因此,针对颈椎病功能障碍进行治疗,首先面临的是如何客观评价颈椎功能。本文将从颈椎功能的评价角度进行综述,目前国内外对颈椎功能的评价主要包括有肌肉力量、活动度、肌肉耐力、疲劳度、协调性、运动控制、稳定性、本体感觉等方面的评定。 1 颈部肌力评定 颈椎肌力的评价在临床中有多种方式,其中徒手肌力测试(M anual muscle testing,MMT) 使用非常普遍,可能与它低成本和节省时间有关。然而,MMT 肌肉功能的评估一直因为简单的测量尺度及可靠性低备受批评,并不建议用于肌力3 级以上的评估。 手持式测力器是由MMT 衍生而来,用于测量颈椎肌肉力量也是有限的,因为无法测量旋转等动作,以及它们的准确性容易受到操作者影响。也有学者用等速肌力测试仪进行力量测试;朱清广等应用BiodexsystemⅢ等速运动测试系统对颈椎病患者手法治疗前后进行颈部肌群力学性能分析,但无法测量出其确切数值。 固定框架测力仪可以测试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肌力,部分还能测试旋转时肌力。其中颈椎多功能评估训练系统(M ulti-Cervical Unit,MCU)/(M ulti-Cervical Rehabilitation Unit,MCRU) 就属于此类仪器。 目前国内外已有学者用MCU 进行颈椎等长肌力测试,可以测试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肌力,以及颈部左右旋转肌力测定,从而判定颈椎各个方向肌群的肌力大小以及肌力是否对称,对颈椎肌肉功能的最大肌力进行准确评估。 Burnett 等研究表明MCU 训练能有效增加颈椎肌肉等长收缩的力量以及较好地检测颈部力量。Pearson 等使用MCU 量化评价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力量,并取得理想结果。少数研究者使用单轴负荷传感器进行颈椎肌力及屈伸肌力比值研究。 2 颈椎活动度评定 颈椎活动度为最常使用的客观测量结果。目前临床上测量颈椎活动度的方法很多,包括传统目视测量、皮尺测量、量角仪与倾斜仪、颈椎活动度测量(Cervical range of motion,CROM) 器、电磁式动作分析仪、超声三维动作分析仪、电位计测量和X 线测量等。 但各种方法均存在各自的缺点,如目测及皮尺测量可靠性较低;电磁式动作分析仪测量颈椎活动度的报道仍较少,缺乏大样本证据;Zebris 超声三维动作分析仪目前仅限于实验室研究应用,其可靠性和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探讨。CROM 和改良方盘量角仪由于设计过于简单,容易误差,临床上并不实用。

性发育障碍

颈短而宽,蹼颈,后发际低呈“W ”型 面部表现两眼距宽(指两眼内眦间的距离大于两眼外眦间距离的1/3 ),内眦赘皮,鼻梁低而宽(图9),腭宫高举,上颌狭窄,下颌内收,形成错咬合,牙齿排列不整,耳大低位,面部或背部有多发黑痣 呈桶状胸或盾状胸,肘外翻 骨骼改变:骨质疏松,骨骺延期愈合,骨龄小于年龄,此两种改变几乎所有病人都存在。骨骼还表现不同部位畸形,肘外翻,往内翻,脊柱侧弯后突畸形,颈骨平台凹陷,膝内翻,第 4 掌骨及第 4 骨短缩等等。 伴有脏器畸形:常常合并心血管畸形如右位心。主动脉弓窄等等。 22% 的病人合并泌尿系统畸形如马蹄肾、游走肾、双肾盂、肾旋转不良、双输尿管等。 皮肤纹理改变:部分病人呈通贯手, 10~20% 的患者掌纹中三叉点 t 向掌心移位呈三叉点 t ′ 两眼距间稍宽,面部多处黑色素痔,腭宫高举,牙齿排列不齐,后发际地,呈“W ”型,肘外翻,环指及第四指缩短,蹼颈,桶状胸,乳房未发育,乳头小,乳距17cm ,无腋毛。 智力发育普遍低下:学习成绩属中下等,但生活可自理。 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意义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测定 人体内血循环中大部分的IGF是与特异性结合蛋白(IGF-binding proteins,IGFBP)相结合的,人体中有6种不同性质的结合蛋白(IGFBP-1~IGFBP-6),其中IGFBP-3与生长激素关系密切,是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症有价值的指标。 IGFBP-3主要是由肝脏合成和分泌的,在血循环中以两种复合体形式存在: (1)大相对分子质量三聚体(150 000):它携带约80%的IGF,该复合体难以通过毛细血管屏障,仅在IGFBP-3蛋白分解酶的作用下从复合体中释放出来的IGF-1才能通过血管内皮屏障到达组织血管发挥作用; (2)小相对分子质量二聚体(40 000):该复合体能通过毛细血管屏障,转运IGF-1到达靶细胞。IGFBP-3起着延长IGF-1半衰期的作用,可调整IGF对细胞的增殖、代谢和有丝分裂的作用。IGFBP-3的产生时受GH调节,其血中水平在日间无变化,但随着年龄的变化,健康儿童在青春期达到高峰,9~18岁的女性比同年龄的男性高出10%左右,在吸收不良、肥胖、糖尿病、肝功能异常等情况下IGFBP-3水平下降,经生长激素治疗后会升高。GH兴奋试验GH峰值>10ng/ml的身材矮小儿中,可发现有些病例的IGF-1和IGFBP-3水平恢复正常。上述结果显示,血清IGFBP-3降低常提示生长激素缺乏症,其敏感性可达97%、特异性达95%,是筛查生长激素缺乏症良好的指标。有报道,正常儿童的血清IGFBP-3水平与其24hGH分泌量关系

神经发育障碍

神经发育障碍 智力残疾(智力发育障碍) 对智力残疾(智力发育障碍)的诊断标准强调了对认知能力(IQ)与适应功能两者都要评估的必要。严重性建立在适应功能而非智商分数上。DSM-4所用的术语为精神发育迟滞,而智力残疾在过去20年来被医学,教育,其他专业人士,一般公众与宣传组织更广泛采用;Rosa法律也用它取代了精神发育迟滞的说法。除了名字的改变,认知能力的缺陷开始于发育阶段,连同其诊断标准,被考虑构成一个精神障碍。智力发育障碍被放在括号内,反映的是国际疾病分类系统所有疾病都是以“障碍”列举(ICD;ICD-11将在2015年出台)并且把所有残疾建立在功能、残疾与健康国际分类(ICF)基础之上。 沟通障碍 DSM-5沟通障碍包括语言障碍(DSM-4中表达性语言障碍与接受-表达混合性语言障碍),发音发声障碍(一种新的语音学障碍)以及儿童起病的流畅性障碍(口吃的新的命名)。还包括社会沟通障碍(语用),是一种表现为在言语和非言语的社会性使用上存在持续性困难的新的情况。由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表现之一就是社会沟通缺陷,因此,沟通障碍不能在有局限、重复的行为、兴趣和活动呈现的背景下诊断。DSM-4广泛性发育障碍NOS可能符合DSM-5的社会沟通障碍的标准。 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DSM-5的新名词,它反映了这样的一种科学共识,先前四个独立的障碍实际上是在两个核心领域表现为不同症状严重性的单一医学状况。孤独症谱系障碍现在包含以前DSM-4的孤独症性障碍,阿斯伯格障碍,儿童瓦解性障碍,以及广泛性发育障碍NOS。孤独症谱系障碍两个特征:1)社会沟通与社会互动的缺陷;2)局限的重复性的行为,兴趣与活动(RRBs)。如2)不在,1)可诊断为社会沟通障碍

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

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 生长发育指标是评价儿童健康水平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有以下几项: 一、体重 体重是衡量营养状况最重要的指标。对于一个出生体重正常的婴儿来说,体重增加是有一定规律的:即生后头3个月增长速度最快,以后随月龄增长而逐渐减慢。一般生后3个月的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1周岁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1—2岁内全年体重增长约2.0—2.5公斤,2—10岁每年增长约2公斤,青春期体重增加较快,男孩每年增重约5公斤,女孩约4公斤。 二、身高 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常用来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身高的增长也以生后前半年最快,前3个月平均每月增长3.0—3.5厘米,3—6个月每月平均增长2.0厘米,6—12个月平均每月增长1.0—1.5厘米,故第一年共增长约25厘米。第二年全年约增长10—11厘米,以后每年增长5—8厘米不等。与出生身长相比,1岁时身长约为出生时的1.5倍,4岁时约为2倍,13—14岁时约为3倍。男女青春期时身高的增长明显加速。青春期开始的平均年龄为10—12岁,男孩较女孩迟1—2年。青春期身高突增的时间一般持续3年左右。男孩每年可增长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这样整个突增期平均长高28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长6—8厘米,整个突增期平均长高25厘米。一般身高突增开始时,儿童的身高可达到其成

年身高的80%,到达突增高峰年龄时,儿童身高可达到其成年身高的90%。突增期过后,身高减慢增长,直到女17岁,男20岁身高基本停止增长。 三、头围 头围是指自眉弓上缘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头围表示头颅的大小和脑的发育程度,是婴幼儿及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头围是按一定规律增长的,年龄愈小,增长速度愈快。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头围平均34厘米左右,生后第1年全年约增长12—14厘米,第2年约增长2厘米,第3年约增长1厘米。可见婴儿期是脑发育最快的1年。婴幼儿定期测量头围,可以及时发现头围过大或过小的异常现象。如果头围过大,要注意有无脑积水、佝偻病等疾病;头围过小常常伴有智力迟缓。 四、胸围 胸围表示胸廓的容积以及胸部骨骼、胸肌、背肌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平均32.6厘米,以后随着心肺发育胸廓也随之增大,胸围很快赶上头围,并于1岁半左右超过头围,形成了所谓的头胸围交叉,此后胸围一直超过头围并以每年递增1.5—2厘米的速度快速发育。头胸围交叉出现的早晚常被作为营养好坏的一个指标。一般营养状况好的小儿头胸围交叉出现早,反之,则出现晚。 五、颅骨 婴儿出生时各颅骨缝均未闭合,后囟已接近闭合。前囟位于两顶

神经发育障碍概述

神经发育障碍概述 最新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 ICD-11 和 DSM-5 均已取消了“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将这些儿童青少年特有的疾病分类全部纳入成人体系,按生命发展周期排序和分类。这一变化强调了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与成人精神障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可对成人精神健康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无论是 DSM-5 还是 ICD-11,按生命周期进行分类的精神疾病均从神经发育障碍开始。在ICD-11 中,神经发育障碍是指在发育期出现的以行为和认知障碍为主要特点的一类疾病,该类障碍在获得和执行特定的智力、运动或社交功能方面存在显著困难。尽管在发育期出现的其他精神和行为障碍也会存在行为和认知缺陷(例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但是只有当其核心特征是神经发育的障碍才归于此分类中。神经发育障碍的病因非常复杂,并且在许多病例中其病因是未知的。作为一组疾病,这些障碍通常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期(表14-1)。

在ICD-11中,神经发育障碍的首要变化是用智力发育障碍代替了精神发育迟滞。同时,取消了广泛性发育障碍这一疾病分类。ICD-10中,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syndrome)、雷特综合征(Rett syndrome)、童年瓦解性障碍、未特定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等。但ICD-11中,这些疾病已不再被认为是独立的疾病实体,而是一类谱系障碍,即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kinetic disorder,ADHD)作为神经发育障碍的重要疾病,在ICD-11中仍分为两个症状维度,即:注意障碍和多动/冲动,但是ICD-11突出强调了症状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特点,并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细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和混合型。 ICD-10中的“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在ICD-11中修订 为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是ICD-11中神经发育障碍的一个重要类型。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发生于发育阶段,主要特点为难以理解或使用言语和语言,并超出了相应年龄和智力功能水平的正常变化范围,同时并非归因于社会或文化因素(例如区域方言),也不能通过解剖学或神经系统异常来解释。与 DSM-5 相似,ICD-11 中的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也增加了在社交情境中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障碍相关的内容。 ICD-10中特定性学校技能发育障碍在ICD-11中被修订为发育 性学习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学习技能获得存在严重而持续的困难,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表现及治疗方法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表现及治疗方法 目前中国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高达9.9%,总数居全球第二。临床上我们把3岁以下的发育迟缓的孩子诊断为“精神运动发育迟滞”或者“精神发育迟滞”,而把3岁以上的存在智力障碍、并伴有适应行为缺陷的孩子诊断为“智力低下”。也就是说,一些早期的发育迟缓,可能会导致以后的智力水平低下,学习能力障碍等等。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有哪些表现? 1、婴儿身体发软,运动明显减少:这是肌肉张力底下的表现,在婴儿一个月时期表现为多;身体发硬,即是肌肉张力亢进的表现。 2、反应迟钝:大多表现在于听力以及视力上面。这是听力系统损坏或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 3、头围异常:头围是脑发育的形态指标,脑损伤婴儿往往会出现头围异常的现象。 4、体重增加不良,进食减少,哺乳无力。 5、固定姿势:大多是由于脑损伤导致肌肉张力异常所导致。例如弓角反张,蛙位,倒U字姿势等。 6、不笑:3个月婴儿正常会开始微笑现象,运动迟缓则会不笑或者推迟发笑时间。4个月大是不能发声笑。 7、小手紧握:时常握拳不饿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不能伸手抓物。 8、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出现身体扭转现象,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9、头不稳定:如4个月大婴儿坐立是头部无法竖直或者不能抬头。 10、斜视:3~4个月婴儿出现斜视现象或者眼球运动不良。 11、注视手:6个月后仍然出现的情况;临床表现为3~4月大的婴儿不能抬头,7月大的婴儿不能坐立,1岁还不能走路的现象。

解放军211医院主任记艾勤 三甲名医记艾勤主任说,不说话是在儿童言语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发育迟缓,经过及时纠正是可以克服的,但如果不及时消除问题,有部分儿童会慢慢形成不良发音习惯,吐字不清,形成较严重的语言障碍,产生阅读困难,影响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到孩子长大成人的工作和生活。 治疗发育迟缓的疗法 先进科技,提供准确治疗参考:引进国际一流的量子医学分析仪,全方位、多角度 患者病况,为治疗医师直接提供更加准确的。 多途径治疗,康复效果更佳:从患者病因、病史、症状表现等各种因素出发,专家团队制定实际方案,采用现代化仪器辅助治疗、中成药健康调理、定向行为指导等多途径治疗方式,康复效果更佳。 均衡用药,治疗更高保障:直接从患病孩子治疗情况,最大降低孩子在治疗过程中承受的痛苦,用药均采用无毒副作用的天然中药,平衡调理内脏机能组织,保障患病孩子正常发育,治疗更高保障! .

发展性障碍儿童的鉴别标准

发展性障碍儿童的鉴别标准 2010-09-16 22:28:08| 分类:特殊教育|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弱智儿童的鉴别标准 弱智儿童是指在发育期间智力发展显著地落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 在适应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的儿童。 对弱智儿童的鉴别,目前一般采取以下三条标准: ①智力功能显著地下,在个别施测的标准化智力测验中,其智商(IQ)在70 分以下。 ②有适应行为方面的缺损或障碍,即在下列十项技能中至少有两项存在缺 损或障碍:沟通、生活自理、居家生活、社会技能、使用社区、自我管理、功能性学科技能、工作、休闲活动、健康与安全。 ③在18岁之前发病。 1987年4月,我国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在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弱智学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智力残疾(弱智)的分级标准,内容如下 中国智力残疾的分级标准 智力残疾级别分度与平均水平差距(--SD)IQ值 适应能力 一级极重度≥5.01 20---25以下 极度适应缺陷 二级重度 4.01---5.00 20---35或25---40 中度适应缺陷 三级中度 3.01---4.00 35---50或40---55 中度适应缺陷 四级轻度 2.01---3.00 50---70或55---75 轻度适应缺陷 (2)学习障碍儿童的鉴别标准 学习障碍是一组异质性障碍的统称,指的是因注意、记忆、知觉、推理、感觉运动协调等基本心理过程中存在一种或多种障碍,从而导致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运算能力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 阅读障碍 学业性学习障碍书写障碍 计算困难等 学业障碍注意障碍 知觉障碍 发展性学习障碍记忆障碍 思维障碍 语言障碍等 对学习障碍儿童的鉴别一般采取以下三条标准: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阶段性和程序性、速度的不均衡性、时间顺序性及统一协调性。 (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程序性 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由不同的发育阶段组成。根据这些阶段特点,加上生活、学习环境的不同,可将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成几个年龄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2.生长发育的程序性: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序,各阶段间顺序衔接。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段奠定必要基础;任何阶段的发育出现障碍,都将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影响。 胎儿和婴幼儿期发育遵循"头尾发展律".从生长速度看,胎儿期头颅生长最快,婴儿期躯干增长最快,2~6岁期间下肢增长幅度超过头颅和躯干。因此,儿童的身体比例不断变化,由胎儿2个月时特大的头颅(占全身4/8)、较长的躯干(3/8)、短小的下肢(1/8)发展到6岁时较为匀称的比例(头占l/8强,躯于占4/8弱,下肢占3/8)。从动作发育看,儿童会走路前必须先经过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爬行、站立等发育阶段。手部动作发育的规律性更明显,新生儿只会上肢无意识乱动;4~5个月开始有取物动作,但只能全手一把抓;10个月时才会用手指拿东西;2岁左右手的动作更准确,会用勺子吃饭;手部精细动作(如写字、画图等)要到6~7岁左右才基本发育完善。 儿童期、青春期发育遵循"向心律".身体各部的形态发育顺序是: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青春期足的生长突增最早开始,也最早停止生长;足突增后小腿开始突增,然后是大腿、骨盆宽、胸宽、肩宽、躯于高,最后是胸壁厚度。上肢突增的顺序依次为手、前臂和上臂。手的骨骺愈合也由远及近,顺序表现为指骨末端一中端一近端,掌骨一腕骨一桡骨、尺骨近端。 (二)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 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均衡的。因此,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呈波浪式。从胎儿到成人,先后出现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从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l年;第二次发生在青春发育早期,女孩比男孩早两年左右。身长在胎儿4~6月增长约27.5cm,占新生儿身长的一半左右,是一生中生长最快的阶段;体重在胎儿7~9月增长约2.3kg,占正常新生儿体重的2/3以上,也是一生中增长最快的阶段。出生后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但生后第一年中身长增长20~25cm,约为出生时的40%~50%;体重增长6~7kg,约为出生时的2倍,都是出生后生长最快的一年。生后第二年,身长增长约l0cm,体重增长约2~3kg.2岁后至青春期前,生长速度减慢并保持相对稳定,平均每年身高增长4~5cm,体重增长1.5~2.0kg,直到青春期开始。青春期开始后生长速度再次加快,身高一般每年增长57cm,处在生长速度高峰时一年可达l0~12cm;男孩增幅大于女孩。体重一般每年增长约4~5kg,高峰时一年可达8~l0kg.青春期突增后生长速度再次减慢,约在女17~18岁,男19~20岁左右身高停止增长。男孩突增期增幅较大,生长持续时问较长,故进入成年时其大多数形态指标的值高于女孩。 (三)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与统一协调性 根据不同组织、器官的不同生长发育时间进程,可将全身各系统归纳为四类不同的生长模式。 1.一般型:包括全身的肌肉、骨骼、主要脏器和血流量等,生长模式和身高、体重基本相同,先后出现胎婴儿期和青春期两次生长突增,其余时间稳步增长。青春发育中、后期增长幅度减慢,直到成熟。 2.神经系统型:脑、脊髓、视觉器官和反映头颅大小的头围、头径等,只有一个生长突增期,其快速增长阶段主要出现在胎儿期至6岁前。由于神经系统优先发育,出生时脑重已达成人脑重的25%,而此时体重仅为成人的5%左右;6周岁时脑重约l200g,达成人脑重的90%。头围测量在评价学前儿童(尤其3岁前)神经系统发育方面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3.淋巴系统型:胸腺、淋巴结、间质性淋巴组织等在出生后的前10年生长非常迅速,l2岁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