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册书基础知识梳理课本基础知识详细清单(冲突时的文件备解读

四册书基础知识梳理课本基础知识详细清单(冲突时的文件备解读

四册书基础知识梳理课本基础知识详细清单(冲突时的文件备解读
四册书基础知识梳理课本基础知识详细清单(冲突时的文件备解读

必修一经济生活课本基础知识详细清单

第一单元:

第一课:

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的含义)

2、商品交换的实质是什么?

3、货币的含义和基本职能?

4、纸币的含义

5、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及其公式?纸币发行规律?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第二课: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5、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生活消费、对生产经营(具体是如何影响的)】

第三课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收入是具体如何影响消费水平的?)

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2、消费的类型有哪些?其划分依据?

3、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及其意义

4、消费心理有哪些?请全面评价

5、绿色消费的主旨?核心?要求(5R原则)?

6、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7、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如何看待金钱、如何获取金钱、如何使用金钱)

第二单元

第四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关系?

4、为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坚持?如何坚持?

6、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7、国有经济的的地位、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意义?

8、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9、人的重要性、科技的重要性

第五课:

1、企业如何经营成功?(拓展: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全面理解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2、为什么要解决就业问题?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3、劳动者的权利主要有哪些?为什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何维护?

4、企业的地位、含义

5、公司的含义、义务(P37 第一段)

6、公司的种类(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P38图表全面比较,应对选择题】

7、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定义?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应承担什么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承担什么责任?

8、公司的组织机构(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自的职责?有什么优点)

9、公司制的优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的意义?

10、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利润表现为?利润对企业的意义?

11、企业为什么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12、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哪些?这些竞争优势是如何形成的?

13、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如何形成的?企业诚信经营的重要性?

14、企业兼并的含义和作用?企业破产的含义及作用?企业联合的含义

15、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了解)

16、劳动的含义和意义、劳动者的地位/作用

第六课

1、储蓄的主要类型?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特点?储蓄的风险?收益?【计算】

2、我国商业银行含义、地位、主要业务【基础业务?原因?利润的主要来源?】、商业

银行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巨大作用?

3、股票:含义、性质、偿还方式、股票投资收入的来源、股票市场的作用(意义)(全

面理解)股东的权利?

4、债券的含义(理解)、类型

5、国债的发行主体?发行目的?风险?收益?

6、金融债券的发行主体?风险?收益?

7、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风险?收益?

8、商业保险的含义【阅读并理解】、作用?经营主体?分类?订立原则?

第三单元:

第七课: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

2、按劳分配: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选择题)、为什么?【背诵:必要性

(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意义】、地位(2个点)、实现形式有哪些?

3、按生产要素分配:本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支付生产要素,就要获得相应报酬。

具体形式有哪些?

为什么(必要性+意义)

4、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为什么要重视收入分配公平?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提示:①“为什么”和“如何做”不要死记硬背,能以课本顺序联系和提取相关知识点

②P61最后一段“初次分配”和P62“再非配”第二段全文背诵

5、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为什么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

6、效率的含义?效率的提高意味着什么?

7、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P63相关链接)

第八课:

1、财政的作用?(P65三段全面理解和背诵)

2、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别包括哪些内容?(认真阅读并理解P67、P68相关链接部分小

字)

3、税收的重要性?

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具体是如何影响的?(为什么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5、如何保证财政收入增长?如何更好的发挥财政的作用?

6、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7、个人所得税意义?

8、增值税的特点、意义?

9、税收的主要种类?基本特征?

10、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

11、为什么要依法纳税?如何更好的依法纳税?

第四单元:

复述第四单元的单元题目、课题、框题、目题

第九课:

4、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

5、市场如何配置资源?(方式/优点)

6、为什么要规范市场秩序?如何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

7、诚信的重要性?诚信缺失有什么后果?——--从市场经济、企业发展角度分析

8、市场调节的固有弊端?(理解和区分)

9、仅有市场调节的后果?

10、市场规则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哪些?

11、宏观调控的原因、主要目标、如何宏观调控?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优越性?

第十课:

1、为什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深入贯彻?

2、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义?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如何实现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3、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每一条的重要性和如何做)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第十一课:

1、经济全球化:表现、影响(利;弊)、实质(是什么、原因、后果)、载体(跨国公司发展的意义)、发展中国家应对的态度

2、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走出去”的含义、要求?

4、世界贸易组织:地位、作用、基本原则(最重要的原则)【识记】、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熟读课本】

5、对外开放:地位、格局、作用【识记】

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必修二政治生活课本基础知识详细清单

第一单元:

1、复述第一单元的单元题目、课题、框题、目题

2、以“公民”为主体,公民为什么参与……;公民如何参与……(注意: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由近及远的原则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整合

第一课:

13、国家的本质、根本属性、国体的决定因素?

14、我国的国体(国家性质)是什么?其最大特点是什么?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5、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哪些特点?其各自表现是什么?

16、在我国,专政的对象是谁?专政的作用是什么?

17、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有哪些?(准确识记)各自的含义、地位、内容是什么?(全面理解,能做选择题)

18、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如何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第二课:

7、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自的具体方式及意义(※ ※)

8、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全面表述各种选举方式的优缺点(熟读课本,了解即可,应对选择题)

9、在我国,公民参与直接选举的活动有哪些?参与间接选举的活动有哪些?(课本P17相关链接准确识记)

10、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是什么?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选举方式?

11、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为什么、如何做,参考学案)

12、民主决策的重要性?(课本P19第一句话(背过)

13、谈谈你对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的异同的认识?(能够区分、做题)、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各自的依据和意义(背过)

14、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都是我国基层政权组织,是我国的国家机关。上述观点对吗?为什么?

15、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村民如何进行村民自治?居民如何进行居民自治?)(课本P24-25相关内容,分别从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角度)

16、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的比较(对课本内容的熟悉程度:各自的具体方式、特点、作用,能回顾和复述吗?)

17、公民如何更好的行使监督权?

18、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1)、区别:(是什么)

(2)、为什么:新要求;政治素养的检验;国家性质;意义P32

(3)、怎样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 ;坚持三原则;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第二单元:

1、复述第一单元的单元题目、课题、框题、目题

2、以“政府”为主体,政府为什么做……;政府如何做……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知识整合

第三、四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我国政府的性质?

3、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我国政府是不是包办一切、为什么?

4、我国政府的作用:管理与服务

5、我国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公民应怎样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6、公民向政府求助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法律途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注意比较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

7、我国政府的宗旨、工作原则及具体要求/表现(注意比较三个具体要求/表现,

8、依法行政:含义是什么?我国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如何依法行政?

9、政府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具体措施、意义。

10、为什么要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如何制约和监督?

11、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哪些内容?(内:?外:?)

12、实施政务公开:公开的两项内容、意义?

13、政府威信:含义、决定性因素、判断有无威信的标志、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

第三单元:

第五课:

1、人民行使权力的途径(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

2、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体系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职权、地位、常设机关、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

4、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性质、职权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位、职权

6、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职权和义务、产生方式、任期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地位、基本内容、组织活动原则(含义、表现)、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

第六课:

整体把握: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中国共产党如何做……【准确无误背过】

1、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地位、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性质、宗旨、指导思想、执政方式【三种方式能够区分】、执政理念、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义

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基本内容、为什么【优越性】?

3、民主党派:性质、地位、如何参政(参政的基本点)?

4、人民政协:性质、主题、职能

5、政协委员:产生方式、法律地位、职责

6、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是什么?坚持依法执政的作用/意义是什么?

7、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什么?如何实现?

8、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第七课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各自的重要性以及其相互关系?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基本内容【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

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注:课本P7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个优越性的具体内容的理解】

5、为什么要加强民族团结?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6、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认真阅读课本P80—82包括小字部分,应对选择题)

7、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原因?

8、对待宗教的科学态度是什么?

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地位、重要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容及三者的关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地位

(2)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3、我国建立的一系列政治制度有哪些?

第四单元:

第八课:

1、主权国家的地位、构成要素?

2、国家主权的地位?

3、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4、联合国的地位、宗旨、原则、作用

5、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6、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

7、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

8、为什么要为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9、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第九课:

1、当今时代的主题?

2、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障碍?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3、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

4、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

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6、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7、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了什么?

8、什么是和平发展道路?

9、我国为什么走和平发展道路?

10、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课:

1、文化的含义

2、文化的特点

3、文化的形式

4、文化的力量

5、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第二课: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第三课

1、民族节日的重要性、庆祝民族节日的意义?

2、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3、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4、为什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5、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6、尊重文化多样性,为什么要首先培育好、发展好自己本民族的文化?

7、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8、传媒的含义、发展阶段

9、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传媒真正面向大众开始传递信息的标志

10、什么是大众传媒、特点?(为什么大众传媒会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1、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2、如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第四课

【基于考点的问题梳理】:

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的特点

3、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4、相对稳定性的内涵

5、鲜明的民族性的内涵

6、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7、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8、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9、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0、怎样处理二者的关系

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1、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2、科学技术如何推动文化发展?

1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第五课: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

2、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的关系是什么?

3、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4、如何推动文化创新?

5、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是怎样的?

6、在文化创新过程中,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

7、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如何推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

8、如何成为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第六课: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3、文字/汉字的重要性

4、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特点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

6、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所有知识(地位、含义、意义)

7、中华文化的力量

8、中华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第七课:

1、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爱国主义的相关知识【地位+作用(为什么、特点、主题)】

4、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6、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7、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的含义?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内容熟读,尽量记忆)8、课本P75虚框小字“爱国主义应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如……”两个整合的问题:

1、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

2、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第八课:

1、文化生活中“喜”与“忧”的原因及表现

2、如何解决低俗文化问题,令人忧虑的现象?

3、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

4、什么是主旋律?为什么要奏响主旋律?(必要性+作用+地位)

5、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义、表现、危害、对策【区分比较】,存在原因

6、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什么?

第九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含义(是什么)、意义(为什么)、如何做【最后综合探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什么?为什么要走?如何走?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根本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要建设?如何建设?

4: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必要性、【含义(来源)、表现、要求】如何做

5、发展教育事业:为什么【教育的作用综合】、如何发展?

6、发展科学事业:为什么、如何做?

7、如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8、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目标、主体、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是什么

9、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依据是什么?

10、我们今天为什么能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条件)

第十课: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大全(pdf豪华版)

公共知识笔记大全(pdf豪华版)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房屋建筑学知识点整理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房屋建筑学知识点 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概论 1、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2、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主要依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规模来划分等级。 3、不燃烧体:砖、石、混凝土等天然或人工的无机矿物材料和金属材料。 难燃烧体:沥青混凝土、水泥石棉板、板条抹灰。 燃烧体:木材等。 4、耐火极限用小时(h)表示。 5、设计任务的必要条件:主管部门的批文、城建部门的批文、设计任务书c 6、建筑工程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 7、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是确定建筑内部各种空间尺度的主 要依据。 &建筑模数:基本模数和导出模数。 导出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9、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 基本模数的数值为100mm,其符号为M, —般是3M。 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 1、功能空间:主要使用部分、辅助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 2、房间是组成建筑物的最基本单位。 3、一个房间的面积由家具设备占用面积、人们使用活动所需的面积和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 4、矩形教室的优点:便于家具布置、房间平面利用率较高。结构简单,施工方 便,且便于构件统一,有利于建筑构件的标准化。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5、《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 2.2m ; 最后一排课桌的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m,中学不宜大于 9m;前排边座座椅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6、楼梯的基本形式:直跑楼梯、双跑平行楼梯、转角楼梯、三角楼梯。 7、楼梯间的形式:开敞式、封闭式、防烟楼梯间。 &建筑平面组合形式:走道式组合、套间式组合、大厅式组合、单元式组 合、混合式组合。 9、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L=H/tanh L-----日照间距 H-----南向前排房屋檐口至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高度 h-----当地冬至日或大寒日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1/tanh-----日照间距系数 第三章建筑剖面设计 1、C值:视线升高值 C值与人眼睛到头顶的高度及视觉标准有关,一般为120mm。 2、房间的净高:室内地面到吊顶或楼板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楼板或屋盖 的下悬构件影响有效使用空间时,房间的净高应是室内楼地面到结构下缘之 间的垂直距离。 房间的净高不宜小于2.20m。 第四章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1、符合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比例与尺度。 第五章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建筑学基础知识

3、墙体 (1)墙体的分类: 按其在平面中的位置可分为内墙和外墙。凡位于房屋四周的墙称为外墙,其中位于房屋两端的墙称为山墙。凡位于房屋内部的墙称为内墙。外墙主要起围护作用,内墙主要分隔房间作用。另外沿建筑物短轴布置的墙称为横墙,沿建筑物长轴布置的称为纵墙。 按其受力情况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直接承受上部传来荷载的墙称为承重墙,而不承受外荷载的墙称为非承重墙。 按其使用的材料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砌块和大型板材墙等。 对墙面进行装修的墙称为混水墙;墙面只做勾缝不进行其它装饰的墙称为清水墙。 根据其构造又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复合墙。实体墙由普通黏土砖或其它实心砖砌筑而成;空体墙是由实心砖砌成中空的墙体或空心砖砌筑的墙体;复合墙是指由砖与其它材料组合成的墙体。 (2)砖墙的厚度 砖墙的厚度符合砖的规格。砖墙的厚度一般以砖长表示,例如半砖墙、3/4砖墙、1砖墙、2砖墙等。其相应厚度为:115mm、(称12墙)178mm、(称18墙)240mm、(称24墙)365mm、(称37墙)490mm、(称50墙)λ 墙厚应满足砖墙的承载能力。一般说来,墙体越厚承载能力越大,稳定性越好。λ 砖墙的厚度应满足一定的保温、隔热、隔声、防火要求。一般讲,砖墙越厚,保温隔热效果越好。λ (3)过梁与圈梁 过梁:其作用是承担门窗洞口上部荷载,并把荷载传递到洞口两侧的墙上。按使用的材料可分为: 钢筋混凝土过梁:当洞口较宽(大于1.5M),上部荷载较大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两端深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240λ mm。 砖砌过梁:常见的有平拱砖过梁和弧拱砖过梁。λ 钢筋砖过梁:钢筋砖过梁是在门窗洞口上方的砌体中,配置适量的钢筋,形成能够承受弯矩的加筋砖砌体。λ 圈梁:为了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的震动荷载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常在房屋外墙和部分内墙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或钢筋砖圈梁。其一般设在外墙、内纵墙和主要内横墙上,并在平面内形成封闭系统。圈梁的位置和数量根据楼层高度、层数、地基等状况确定。 4、地面与楼板 (1)地面:是指建筑物底层的地坪。其基本组成有面层、垫层和基层三部分。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地面,还设有防潮层、保温层、找平层等构造层次。每层楼板上的面层通常叫楼面,楼板所起的作用类似地面中的垫层和基层。 面层: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生产直接接触的地方,是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地面与楼面表层。λ 垫层:在面层之下、基层之上,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均匀地传至基层。λ 基层:垫层下面的土层就是基层。λ 地面的种类: 整体地面:其面层是一个整体。它包括水泥沙浆地面、混凝土地面、水磨石地面、沥青砂浆地面等λ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着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着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着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打印版)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三部分法律 1、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4、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5、宪法的基本理论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法律特征: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根本问题;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政治特征: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宪法是对民主政治的保障;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宪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西方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

建筑学知识 第一篇建筑学 第一章各类建筑得功能组合 一、公共建筑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功能分析与组织得核心问题就是建筑得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 (一)公共建筑得功能与空间组成 各种性质与类型得公共建筑一般都就是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这三类功能与空间组合而成。 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教室、实验室、教师备课室、行政办公室就是主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贮藏室等就是次要使用部分;而走廊、门、厅、楼梯等则就是交通联系部分。公共建筑空间组成都可以概括为主、次要使用空间及交通联系空间这三大空间。三大空间以不同得方式组合,就形成了不同得设计方案。 使各使用空间建立起密切得有机联系,依赖于交通联系空间把各种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通常将过道、过厅、门厅、出人口、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等称之为建筑得交通联系空间。交通联系空间得形式、大小与位置,服从于建筑空间处理与功能关系得需要。一般交通联系空间要有适宜得高度、宽度与形状,流线直简单明确,不宜迂回曲折,同时要起到导向人流得作用。此外交通联系空间应有良好得采光与满足防火得要求。建筑得交通联系部分,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与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二)公共建筑得功能分区与人流组织 1.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就是进行建筑空间组织时必须考虑得问题,特别就是当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时,更需要将空间按不同得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得密切程度加以区分,并找出它们之间得相互联系,达到分区明确又联系方便得目得。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从空间得“主”与“次”、“闹”与“静”、“内”与“外”等得关系加以分析,使各部分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 (1)空间得“主”与“次” 建筑物各类组合空间,由于其性质得不同必然有主次之分。在进行空间组合时,这种主次关系必然地反映在位置、朝向、交通、通风、采光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等方面。功能分区得主次关系,还应与具体得使用顺序相结合,如行政办公得传达室、医院得挂号室等, 在空间性质上虽然属于次要空间,但从功能分区上瞧却要安排在主要得位置上。此外,分析空间得主次关系时,次要空间得安排也很重要,只有在次要空间也有妥善配置得前提下,主要空间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2)空间得“闹”与“静” 公共建筑中存在着使用功能上得“闹”与“静”。在组合空间时,按“闹”与“静”进行功能分区,以便其既分割、互不干扰,又有适当得联系。如旅馆建筑中,客房部分应布置在比较安静得位置上,而公共使用部分则应布置在临近道路及距出人口较近得位置上。 (3)空间联系得“内”与“外” 公共建筑得各种使用空间中,有得对外联系功能居主导地位,有得对内关系密切一些。所以,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具体分析空间得内外关系,将对外联系较强得空间,尽量布置在出入口等交通枢纽得附近;与内部联系性较强得空间,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得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得区域。 2.人流组织 公共建筑就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得场所,因其性质及规模得不同,不同建筑存在着不同得人流特点,合理地解决好人流疏散问题就是公共建筑功能组织得重要工作。 (1)人流组织方式 一般公共建筑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可归纳为平面与立体得两种方式。 1)平面组织方就适用于中小型公共建筑人流组织,特点就是人流简单、使用方便门图l-1-1所示)。 2)立体组织方式:适用于功能要求比较复杂,仅靠平面组织不能完全解决人流集散得公共建筑,如大型交通建筑、商业建筑等,常把不同性质得人流,从立体关系中错开门图ll电所示人

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 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正面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 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 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 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P3 *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P3 2.2三者关系: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教学实践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 和要求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作用与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 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3.教育的形态: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与近代 社会的教育。 P4 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 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P5 5.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最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P6 (二)6.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4)劳动起源说](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水平低下、传递生产经验、言传身教、耳口相传),(2)古代社会(鲜明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3)现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 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P7 7.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手段和技术现代化P8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8.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P9 9.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本质,解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3)教育目的问题,(4)教育制度问题,(5)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问题,(6)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7)学校管理问题。P10 *10.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萌芽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昆体良的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2)独立形态时期: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独立 - 1 -

教育公共基础 知识点总结.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7、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8、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9、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10、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11、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关键期。 12、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 CA×100。 1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14、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

和准备律。 15、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发展。 1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扎实的事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等方面。 1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清晰的自我意识等方面。 1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1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教育_而生,又为教育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教育功能。 2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21、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22、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23、“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24、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5、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26、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教育内容。 27、教育通过对文化的传递、选择、融合、创造来促进文化的发展。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及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P3)※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及教学组织的规范) 3、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 二、教育的要素(P3-P4)※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和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作用及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三、教育的形态 含义: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及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没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生产及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的发展。 (二)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

房屋经纪人培训教程-建筑学基础知识(5)

房屋经纪人培训教程:建筑学基础知识(5) 房屋经纪人培训教程:建筑学基础知识(5) 3、墙体 (1)墙体的分类: 按其在平面中的位置可分为内墙和外墙。凡位于房屋四周的墙称为外墙,其中位于房屋两端的墙称为山墙。凡位于房屋内部的墙称为内墙。外墙主要起围护作用,内墙主要分隔房间作用。另外沿建筑物短轴布置的墙称为横墙,沿建筑物长轴布置的称为纵墙。 按其受力情况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直接承受上部传来荷载的墙称为承重墙,而不承受外荷载的墙称为非承重墙。 按其使用的材料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砌块和大型板材墙等。 对墙面进行装修的墙称为混水墙;墙面只做勾缝不进行其它装饰的墙称为清水墙。 根据其构造又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复合墙。实体墙由普通黏土砖或其它实心砖砌筑而成;空体墙是由实心砖砌成中空的墙体或空心砖砌筑的墙体;复合墙是指由砖与其它材料组合成的墙体。 (2)砖墙的厚度 砖墙的厚度符合砖的规格。砖墙的厚度一般以砖长表示,例如半砖墙、3/4砖墙、1砖墙、2砖墙等。其相应厚度为:115mm、(称12墙)178mm、(称18墙)240mm、(称24墙)365mm、(称37墙)490mm、(称50墙) 墙厚应满足砖墙的承载能力。一般说来,墙体越厚承载能力越大,稳定性越好。 砖墙的厚度应满足一定的保温、隔热、隔声、防火要求。一般讲,砖墙越厚,保温隔热效果越好。 (3)过梁与圈梁 过梁:其作用是承担门窗洞口上部荷载,并把荷载传递到洞口两侧的墙上。按使用的材料可分为: 钢筋混凝土过梁:当洞口较宽(大于1.5M),上部荷载较大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两端深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240 mm。 砖砌过梁:常见的有平拱砖过梁和弧拱砖过梁。 钢筋砖过梁:钢筋砖过梁是在门窗洞口上方的砌体中,配置适量的钢筋,形成能够承受弯矩的加筋砖砌体。 圈梁:为了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的震动荷载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常在房屋外墙和部分内墙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或钢筋砖圈梁。其一般设在外墙、内纵墙和主要内横墙上,并在平面内形成封闭系统。圈梁的位置和数量根据楼层高度、层数、地基等状况确定。 4、地面与楼板 (1)地面:是指建筑物底层的地坪。其基本组成有面层、垫层和基层三部分。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地面,还设有防潮层、保温层、找平层等构造层次。每层楼板上的面层通常叫楼面,楼板所起的作用类似地面中的垫层和基层。 面层: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生产直接接触的地方,是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地面与楼面表层。 垫层:在面层之下、基层之上,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均匀地传至基层。 基层:垫层下面的土层就是基层。 地面的种类: 整体地面:其面层是一个整体。它包括水泥沙浆地面、混凝土地面、水磨石地面、沥青

安徽省省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全讲解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建筑学理论与基础知识

建筑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建筑物的分类 一、建筑物的用途分类及特点 1、民用建筑:供人们生活、居住、从事各种文化福利活动的房屋。按其用途不同,有以下两类: (1)居住建筑:供人们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宾馆、招待所。 (2)公共建筑:供人们从事社会性公共活动的建筑和各种福利设施的建筑物,如各类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等。 2、工业建筑:供人们从事各类工业生产活动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总称。通常将这些生产用的建筑物称为工业厂房。包括车间、变电站、锅炉房、仓库等。 二、按建筑结构的材料分类 1、砖木结构:这类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用砖、木构成。其中竖向承重构件如墙、柱等采用砖砌,水平承重构件的楼板、屋架等采用木材制作。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层数较少,多用于单层房屋。 2、砖混结构:建筑物的墙、柱用砖砌筑,梁、楼板、楼梯、屋顶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成为砖—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多用于层数不多(六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及小型工业厂房,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梁、柱、楼板、基础全部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梁、楼板、柱、基础组成一个承重的框架,因此也称框架结构。墙只起围护作用,用砖砌筑。此结构用于高层或大跨度房屋建筑中。 4、钢结构:建筑物的梁、柱、屋架等承重构件用钢材制作,墙体用砖或其他材料制成。此结构多用于大型工业建筑。 三、按建筑结构承重方式分类 1、承重墙结构 它的传力途径是:屋盖的重量由屋架(或梁柱)承担,屋架支撑在承重墙上,楼层的重量由组成楼盖的梁、板支撑在承重墙上。因此,屋盖、楼层的荷载均由承重墙承担;墙下有基础,基础下为地基,全部荷载由墙、基础传到地基上。 2、框架结构 主要承重体系有横梁和柱组成,但横梁与柱为刚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通常通过端部钢筋焊接后浇灌混凝土,使其形成整体)连接,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刚架(或称框架)。一般多层工业厂房或大型高层民用建筑多属于框架结构。 3、排架结构 主要承重体系由屋架和柱组成。屋架与柱的顶端为铰接(通常为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柱的下端嵌固于基础内。一般单层工业厂房大多采用此法。 4、其他 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建设一些高层、超高层建筑,上述结构形式不足以抵抗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的作用,因而又发展了剪力墙结构体系、桶式结构体系。 四、建筑高度分类 建筑物可根据其楼层数量分为以下几类 1、低层:2层及2层以下 2、多层:2层以上,8层以下 3、中高层:8层以上,16层以下 4、高层:16层以上,24层以下 5、超高层:24层以上 第二节房屋构造概述 一、建筑材料知识 主要建筑材料包括水泥、钢筋、木材、普通混凝土、黏土砖等。 1、水泥 (1)常见水泥的种类: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五种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1)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3)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3) 第一节教育概述 (3)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4)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5) 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7) 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 (7) 第二节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 (7) 第三章教育的目的 (8)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功能 (8)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确立 (8)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8)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9) 第一节教师 (9) 第二节学生 (10) 第三节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 (10) 第四节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10) 第五章课程 (11) 第一节课程概述 (11) 第二节课程改革 (13) 第三节新课程带来的变革 (14) 第六章、课堂教学 (15) 第一节教学 (15) 第二节课堂教学设计 (17) 第三节教学策略 (18) 第七章、学校德育 (19) 第一节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 (19) 第三节德育过程 (19) 第三节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 (20) 第四节德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20) 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21) 第一节班级概述 (21) 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21)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 (22)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22) 第一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22)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22) 第二节心理发展理论 (22) 第三节心理发展与教育 (24)

第四节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4)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25) 第一节学习概述 (25) 第二节学习理论 (25) 第三章学习迁移、记忆和遗忘 (30) 第一节学习迁移 (30) 第二节记忆 (31) 第三节遗忘 (32) 第四章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33) 第一节学习策略 (33) 第二节知识 (34) 第三节技能 (36) 第四节问题解决 (36) 第五节品德 (37) 第五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38) 第一节学习动机 (38) 第二节归因 (39) 第三节注意 (40) 第六章个别差异与教育 (40) 第一节人格差异 (40) 第二节认知差异 (41) 第三节学困生 (41) 第七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2)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42)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 (42) 第三部分教育法学 (44) 第一章法与教育法 (44) 第一节法的概述 (44) 第二节教育法与教育法规 (44) 第二章教育法律关系 (45) 第一节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其特征、类型 (45) 第二节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46) 第三节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46) 第四节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 (46) 第三章教育法律规范 (47) 第一节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及其类型 (47) 第二节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 (47) 第三节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 (48) 第四章教育法制过程 (48) 第一节教育立法 (48) 第二节教育法规实施 (48) 第三节教育行政执法 (49) 第四节法律制裁 (49) 第五章教育法律责任 (50)

毕业生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房屋建筑学试题1

《房屋建筑学》毕业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房间开间与进深尺寸确定时,宜采用的模数为 B 。 A.1M B.3M C.6M D.12M 2.建筑基本模数的数值为 A 。 A.100mm B.200mm C.300mm D.400mm 3.下列各种基础,属于柔性基础的是 D 。 A.混凝土基础 B.毛石基础 C.砖基础 D.钢筋混凝土基础 4.一般情况下,梁板式楼板中主梁的高是跨度的 b 。 A.1/6~1/8 B.1/8~1/12 C.1/12~1/18 D.1/2~1/3 5.房间的剖面形状设计时,主要是根据 A 要求确定的。 A.使用功能 B.物质技术 C.经济条件 D.空间艺术效果 6.建筑的构成三要素中 A 是建筑的目的,起着主导作用。 A.建筑功能 B.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 C.建筑形 象 D.建筑的经济性 7.下列建筑物,不属于居住类建筑的是 C 。 A.宿舍 B.住宅 C.宾馆 D.公寓 8.砌筑砖基础时,宜采用的砂浆是 B 。 A.石灰砂浆 B.水泥砂浆 C.混合砂浆 D.粘土砂浆 9.下列墙面装修做法,不属于抹灰类的为 B 。 A.水泥砂浆 B.马赛克 C.干粘石 D.水刷石 10.下列材料属于难燃体的是 C 。 A..石材 B.金属材料 C.木板条抹灰 D.木材 11. 住宅建筑中,卧室的门多采用 C 。 A.推拉门 B.转门 C.平开门 D.卷帘门 12.按《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物耐火等级分为 A 级。 A.四 B.三 C.六 D.五 13.下列尺寸最有可能是托幼建筑楼梯踏步宽度的是 D 。 A.350mm B.320mm C.300mm D.280mm 14.某地下室外墙砌筑时,最好采用下列砂浆中的 D 。 A.石灰砂浆 B.混合砂浆 C.粘土砂浆 D.水泥砂浆 15.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 B 属于建筑物。 A.住宅、堤坝 B.车间、展览馆 C.工厂、铁路 D.学校、纪念塔 16.标准砖的规格为 A 。 A. 53×115×240 mm B. 60×120×240mm C.63×130×260mm D.53×120×240mm 17.下列尺寸,最有可能是楼梯栏杆高度的是 B 。 A. 700mm B.900mm C.1100mm D.1300mm 18.下列建筑物的交通部分被称为建筑的交通枢纽空间的是 A 。 A.走廊,过道 B.楼梯 C.电梯 D.门厅,过厅 19.在居住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木门是 D 。 A.推拉门 B.弹簧门 C.转门 D.平开门 20.下列尺寸,很有可能为幼儿园建筑踏步尺寸的是 C 。 A.b=300mm,h=150mm B.b=320mm,h=140mm C.b=280mm,h=130mm D.b=290mm,h=160mm

2020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六)

2020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 拟卷及答案(六)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知识的不同状态和表述形式,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 A )。 A.程序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普遍原理知识 D.抽象知识 2.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 )。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3.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D )。 A.基本规律 B.基本方法 C.基本途径D.基本要求 4.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 D )。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D.掌握学习 5.我国于( B )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A.1984年B.1986年 C.1988年 C.1990年

6.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 )。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育法的书 7.某实验室老师在学生做实验时,离开实验室接听私人电话,学生在老师离开之后,随意触碰老师的实验用品,导致学校实验室失火,幸而没有人员伤亡。该老师的行为( B )。 A.触犯了刑法 B.属于不作为侵权 C.侵犯了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D.没有违法 8.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 A.无差别原则 B.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C )。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10.我国从法律上对教师职业作出了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 C )。 A.私人职业 B.从属职业 C.专门职业 D.附加职业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