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中外大事年表

高中历史中外大事年表

高中历史中外大事年表
高中历史中外大事年表

中国历史朝代

远古时代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2070-前1600公元前1600-前1046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046-前771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770-前476公元前475-前221

春秋战国

公元前221-前207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2-9

25-220

汉朝时

220-266

北魏

221-263 222-280 266-316

317-420 420-589 439-581

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581-618 618-907

唐中期

隋唐

907-960 907-1125 960-1127

1038-1227 1127-1276

1115-1234 1271-1368

1368-1644 1376

1380

明中叶后明清

明末清初

1636-1840 1839

1839后

1840-1949

1840-1919 1840.6-1842 1841

1842

1851-1864 1851.1

1853

1853

1856-1860

1856

1858

1859

19世纪6、70年代19世纪60-90年代

1860

1860

1864

19世纪中期前后19世纪70年代初19世纪80年代初19世纪90年代

1894

1894-1895 1894.7 1894.8 1895 1895.4

20世纪初1900 1900.6 1901.9

1905

1905后1909 1911.5 1911.10.10 1912.1 1912.3 1912.2.12 1912.3

1915

1919

1919-1949 1919.5.4 1919.6.5 1920 1921.7.23 1923

1924-1927 1924

1925

1926

1927 1927.4.12 1927.7.15 1927-1937 1927.8.1 1927.8.7 1927.9 1927.10. 1930.11

1931.11

1931

1932

1933

1934-1936.10 1935

1935.1 1935.10. 1935

1937-1945 1937.7.7 1937.8 1937.8.13 1937.12

1940

1941

1942

1945.8.15 1945

1945.10.10 1945-1949 1946.6

1947

1947

1948

1949-1952 1949.1 1949.4 1949.4.23

1949

1949 1949.9 1949.10.1 1949-1956 1949-1955 1950

1953-1956 1953

1954 1954.9

1955

1956-1966 1956

1957

1958

1959-1961 1960

1964

1965

1966-1976 1970

1971.10.25 1972.2

1972

1973

1977

1978

1978后

1979

20世纪80年代初1980

1982

1982

1983

1984

1984.12

1985

1987

1988

20世纪90年代1990

1991

1992

1994

1997

1997.7.1 1998 1999.12.20 21世纪初

2001

2002

2003

2005

2008

《鹤鱼石斧图》

原始文字称为“图画文字”

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夏小正》制定

有原始瓷器、织机、经商人称“商人”

商周

青铜铸造业繁荣

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确立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B “分封制”

特点:等级森严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易形成割据力量。

B “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有利于维护贵族特权,有利于统治集权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西周

生产斜纹提花织物;晚期已有铁器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春秋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人们用牛耕地,能制造钢剑

“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儒家):“仁”、“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整理,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奉为儒家经典老子(道家):道为万物本原、无为而治、祸福相依的辩证观

战国

发明“司南”

水利工程:李冰-都江堰

商鞅变法,废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小农经济形成

B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自然经济

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背景:春秋战国,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劳动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

作用:1、有利于调节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封

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它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墨子(墨家):兼爱、非攻、节俭、尚贤,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庄子(道家):世间万物相对、放弃差别观念获精神自由

韩非子(法家):依法治国、君主专制集权,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趋势

孟子(儒家):仁政、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性本善;荀子(儒家):仁义、王道(崇道不崇君)、君舟民水、性本恶

楚辞:屈原-《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

铁犁牛耕出现;耕作法:垄作法

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出现大商人(范蠡、子贡、吕不韦)

百家争鸣 孔子 老子韩非子;石申-《石氏星表》;《人物龙凤帛图》;《人物驭龙帛图》秦

秦王嬴政建立中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处理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折,下达诏令,检查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郡县制

C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积极:政治方面-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奠定祖国基本疆域

经济文化-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

民族关系-有利于民族融合,推动以汉族为主题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历史角度-奠定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消极:易形成暴政,激化社会矛盾

西汉

出现耦犁,(二人三牛),又发明了耧车

开通2条丝绸之路

汉武帝推行经济政策:货币盐铁权归中央,抑制大商势力;兴办太学,设立“博士”

汉赋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汜胜之书》

统治者秉承“无为而治”,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董仲舒(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春秋大一统、罢、独”-加强中央集权、“君权神

授”-加强军权、“三纲五常”-巩固军权

意义: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东汉

杜诗-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有青瓷

蔡伦改进造纸术(西汉已有纸)-“蔡侯纸”;《九章算术》成书;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衡-《二京赋》

A郡国并行,汉武帝平“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

按察举制(孝廉)选官

汉初,丞相有决策、司法、行政权,汉武帝削弱相权

汉以后,主要是铁犁牛耕

耕作法:代田法,作物一年一熟

水利工程 漕渠、白渠、龙首渠

两汉有炼铁高炉和炒钢技术

灌溉工具:翻车

贾思勰-《齐民要术》;实行均田制

西晋

王羲之-《兰亭序》;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东晋

南朝

北朝

烧出白瓷

使用灌钢法

耕作法:耕耙耱技术

逐渐形成三省体制(尚书、中书、门下)

按九品中正制(门第)选官(世袭大家族垄断政权)

汉字书法进入自觉阶段

志怪小说-《搜神记》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三教合一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形成(按才学)

“三教合一”-儒教、佛教、道教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有秘色瓷,瓷器输出国外

丝织技术以轻盈著称,吸收波斯风格;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

诗歌繁荣王勃、陈子昂-初唐诗;高适、岑参-边塞诗;王维、孟浩然-田园诗; 李白-浪漫主义、杜甫-现实主义、白居易-讽喻诗;

书法发展: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

“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民间手工业恢复发展;出现柜坊和飞钱;扬州、成都成为繁荣大都会(“扬一益二”)

B 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B 影响: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的独尊,三省分工合作,提高效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代基本沿袭

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

五代十国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把兵权收归中央

理学兴起: 程颢,程颐:天理是万物本原、人伦道理、格物致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词的兴起: 苏轼,李清照。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隋唐已有调班印刷术);

指南针用于航海(战国时期有“司南”)

C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印刷术使欧洲人造出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西夏

南宋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为明道德之善、《四书章句集注

》;陆游,辛弃疾

A 陆九渊创立心学:心为万物本原、反省内心可得天理;王阳明集大成者:“心外无物、理”、认识论上强调内心修养、“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经济重心:黄河流域→江浙地区;江南地区作物2-3熟;推广稻麦复种制

灌溉工具:高转筒车;出现五大名窑(孩儿枕、冰裂纹);丝织物吸收花鸟画写实风

商业空前繁荣,北宋出现“交子”,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限制;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火药广泛使用(唐末开始使用)

宋词(唐出现):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A 设立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增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枢密使-分割军权,三司-分割财权。

王祯《农书》;郭守敬《授时历》;元曲(宋有散曲):关汉卿,马致远

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B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设立替代三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长由朝廷任命,边远地方设宣慰司(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

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分六部,皇权空前提高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侍从顾问

明成祖创“内阁”(非法定,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实)

初期,仿明朝,设内阁,分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很大,决定的是皇帝也很难改

康熙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

雍正帝设军机处,跪受笔录,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C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消极:极大地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此时西方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徐光启《农政全书》;李时珍《本草纲目》;王阳明发展心学:吸收佛教“心外无物”、“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使用“花楼机”);江南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苏杭等地有织造局,以缎为盛;苏州、杭州、南京——丝织业中心

风力水车(灌溉)

青花瓷(《群神宴》)、彩瓷、珐琅彩

徽商、晋商是最有实力的商帮

海禁(明太祖)和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

A 李贽:自称异端、批孔子、批道家,强调人的正常私欲;

A 黄宗羲《民夷待访录》:批君主专制(君为天下之大害)、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反封建)、法制限制军权 -影响近代民主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A 顾炎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经世致用开创朴实先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 王夫之《船山遗书》《周易外传》:世界时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静止时相对的——朴素的辩证法

意义B: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促进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一定意义上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影响。

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文言短篇《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清前期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同治、光绪年间,京剧成熟,标志是“同光十三绝”出现。

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开拓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成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国商品输出),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也受到西方影响

中国近代(主题:反帝反封建)

旧民主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入侵广东,最后到天津白河口

英国强占香港岛,道光帝对英宣战

与英国签《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2100万银元、开广厦福宁上 五口、协定关税),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魏源《海国图志》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太平天国、“太平军”

太平军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对抗清廷

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评价:它是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欲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体现绝对平均主义,无法实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加深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程度

与英法签《天津条约》

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洪仁玕

B 评价:这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有进步性,也有空想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背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企业:分布在东南沿海,轻工业为主 上海的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学习科学技术、器物

洋务派:代表 中央-奕忻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 目的:挽救清朝封建统治

事件:办近代企业、京师同文馆、建三支海军、派留学生

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

与英法签《北京条约》

洪秀全病逝,天京沦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反封建反侵略、现实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外国人在华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1872在上海创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影响最

长历时最久的报纸

洋务派创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在华垄断局面,推动水上交通近代化;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清政府修“唐胥铁路”,外国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学习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维新派:王韬 郑观应

康有为 A:《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孔子改制考》-借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变法(思想飓风、火山喷发)

梁启超 A:《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严复 A: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影响 C: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史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它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

权、提倡新学,起思想启蒙作用,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中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船只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大陆政策既定方针、日民治维新后发展资本主义),朝鲜平壤陆战、黄海大战(邓世昌)日控制黄海制海权

威海卫之战战败,北洋全丧,清政府败局已定,洋务运动破产

与日本签《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两半程度,列强开始瓜分中国,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特大城市;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

义和团在京津地区“扶清灭洋”形成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八国联军侵华,借镇压义和团(廊坊战役)

《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定军山》首映,中国电影开始起步;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理论

中国同盟会召开(日本-东京),通过同盟会章程,以“驱、恢、创、平”为政治纲领(中

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三民主义”形成:民族(用民族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权(用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用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影响 C: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推动辛亥革命的发展,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之后,全国革命进入高潮,黄花岗起义最壮烈,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

保路运动牵制清军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中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民主宪法,反封建反专制)

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

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落入袁世凯之手

D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经济上-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春天”

思想上-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局限性-革命最终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改变中国“两半”社会性质

陈独秀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学习思想文化-民主科学

资产阶级激进派:A

蔡元培:北大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北大-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

基地,《新青年》-主要阵地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开始

鲁迅:《狂人日记》 《孔乙己》 将反封建与白话文结合,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基本主张:A 前期-核心内容:民主科学 后期:马克思主义;提倡:民主、新道德、新文学影响 C: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思想获得空前解放,弘扬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

C五四运动爆发(彻底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促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上海工人罢工,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天津开通

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上海、嘉兴南湖),通过党纲,中共成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

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国共合作的前提)

国民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新三民主义诞生,有党员参加(国共合作的标志,合作方式:党内合作),之后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发展;

“新三民主义”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新民族主义-提出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平等;新民权主义-普遍平等的民权;新民生主义-平

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作用 C:新三和中共民主革命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帝国主义侵略反封建军阀统治,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决定北伐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四.一二”蒋介石上海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汪精卫武汉反革命政变,合作破裂(客观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 主观原因:陈独秀右倾错误)

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指导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周恩来、贺龙领导南昌起义,根本任务: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

、创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八.七”会议,清算陈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为中共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毛泽东从长沙改进攻山区,创建了中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蒋介石向根据地发动三次大“围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