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 数列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导学案(1)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 数列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导学案(1)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 数列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导学案(1)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 数列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导学案(1)

高中数学 2.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1)学案

新人教A 版必修5

学习目标

n 项和公式; 2. 能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

2.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实际应用

一、课前回顾

复习1:什么是数列前n 项和?等差数列的数列前n 项和公式是什么?

复习2:已知等比数列中,33a =,681a =,求910,a a .

二、新课探究

※ 学习探究 探究任务: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故事:“国王对国际象棋的发明者的奖励” 新知: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设等比数列123,,,n a a a a L L 它的前n 项和是n S =123n a a a a +++L ,公比为q ≠0, 公式的推导方法一:

则221

11111n n n n S a a q a q a q a q qS --?=++++??=

??L , (1)n q S ∴-= 当1q ≠时,n S = ① 或n S = ②

当q =1时,n S = 公式的推导方法二: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32121n n a a a

q a a a -====L ,有231121n n n n n

a a a S a q a a a S a -+++-==+++-L L ,

1

n n n

S a q S a -=-. ∴ 1(1)n n q S a a q -=-(结论同上)

公式的推导方法三:

n S =123n a a a a +++L =11231()n a q a a a a -++++L =11n a qS -+=1()n n a q S a +-. ∴ 1(1)n n q S a a q -=-(结论同上)

试试:求等比数列12,14,1

8

,…的前8项的和.

※ 试一试

习1已知a 1=27,a 9=1

243

,q <0,求这个等比数列前5项的和.

变式:13a =,548a =. 求此等比数列的前5项和.

习2某商场今年销售计算机5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的销售量增加10%,

那么从今年起,大约几年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000台(结果保留到个位)?

※ 模仿练习

练1. 等比数列中,33139

,.22

a S a q ==,求及

练2. 一个球从100m 高出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又弹回到原来高度的一半再落下,当它第10次着

地时,共经过的路程是多少?(精确到1m )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2.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3. “知三求二”问题,即:已知等比数列之1,,,,n n a a q n S 五个量中任意的三个,列方程组可以求出

其余的两个.

※ 知识拓展

1. 若1q ≠-,*m N ∈,则232,,,m m m m m S S S S S --???构成新的等比数列,公比为m q .

2. 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且已知积时,可设这三个数为,,a

a aq q

. 若四个同符号的数成等

比数列,

可设这四个数为33,,,a a

aq aq q q

.

3. 证明等比数列的方法有:

(1)定义法:1n n a

q a +=;(2)中项法:212n n n a a a ++=g .

4. 数列的前n 项和构成一个新的数列,可用递推公式11

1(1)n

n n S a S S a n -=??=+>?表示.

当堂检测

1. 数列1,a ,2a ,3a ,…,1n a -,…的前n 项和为( ).

A. 11n a a --

B. 111n a a +--

C. 211n a a

+-- D. 以上都不对

2. 等比数列中,已知1220a a +=,3440a a +=,则56a a +=( ). A. 30 B. 60 C. 80 D. 160

3. 设{}n a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为2,且30123302a a a a ???=,那么36930a a a a ???=( ).

A. 102

B. 202

C. 1

D. 602

4. 等比数列的各项都是正数,若1581,16a a ==,则它的前5项和为 .

5.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3n n S a =+,则a = . 课后作业

1. 等比数列中,已知1441,64,.a a q S =-=求及

2. 在等比数列{}n a中,1625

S.

g,求

+==

a a a a

33,32

6

高中数学必修5 数列经典例题集锦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题目精选精编 【典型例题】 (一)研究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 1. 研究通项的性质 例题1. 已知数列}{n a 满足 1 111,3(2)n n n a a a n --==+≥. (1)求32,a a ; (2)证明: 312n n a -= . 解:(1)2 1231,314,3413a a a =∴=+==+=Q . (2)证明:由已知1 13--=-n n n a a ,故)()()(12211a a a a a a a n n n n n -++-+-=---Λ 1 2 1313 3 312n n n a ---+=++++=L , 所以证得312n n a -= . 例题2.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11,1,21(1)n n n S a a S n +==+≥ (Ⅰ)求{ }n a 的通项公式; (Ⅱ)等差数列{ }n b 的各项为正, 其前n 项和为n T ,且315T =,又112233 ,,a b a b a b +++成等比数列,求n T . 解:(Ⅰ)由121n n a S +=+可得121(2)n n a S n -=+≥, 两式相减得:112,3(2)n n n n n a a a a a n ++-==≥, 又21213a S =+=∴213a a = 故{}n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1 3n n a -= (Ⅱ)设{}n b 的公比为d ,由315T =得,可得12315b b b ++=,可得25b = 故可设135,5b d b d =-=+,又1231,3,9a a a ===, 由题意可得2 (51)(59)(53)d d -+++=+,解得122,10d d == ∵等差数列{}n b 的各项为正,∴0d > ∴2d = ∴2(1) 3222n n n T n n n -=+ ?=+ 例题3. 已知数列{}n a 的前三项与数列{}n b 的前三项对应相同,且212322...a a a +++ 128n n a n -+=对任意的*N n ∈都成立,数列{} n n b b -+1是等差数列. ⑴求数列{ }n a 与{}n b 的通项公式; ⑵是否存在N k * ∈,使得(0,1)k k b a -∈,请说明理由. 点拨:(1)2112322...28n n a a a a n -++++=左边相当于是数列{}12n n a -前n 项和的形式, 可以联想到已知n S 求n a 的方法,当2n ≥时,1n n n S S a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 222a b c +<,则90C >. 注: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

一、知识纲要 (1)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数列的分类,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 (2)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 (3)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4)等差中项、等比中项. (5)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二、方法总结 1.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有些题目可结合函数知识去解决,体现了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2.等差、等比数列中,1a 、n a 、n 、)(q d 、n S “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组)的思想、整体思想,有时用到换元法. 3.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时要考虑公比是否等于1,公比是字母时要进行讨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4.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有: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拆项法,裂项法,累加法,等价转化等. 三、知识内容: 1.数列 数列的通项公式:?? ?≥-===-)2() 1(111n S S n S a a n n n 数列的前n 项和:n n a a a a S ++++= 321 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 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3、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4、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5、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6、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7、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8、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9、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 {}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10、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例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n S n -=2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当1=n 时,111==S a ,当2n ≥时,34)1()1(222 2-=-+---=n n n n n a n ,经检验 1=n 时 11=a 也适 合34-=n a n ,∴34-=n a n ()n N +∈ 2.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对于数列 {}n a ,若d a a n n =-+1(常数),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对于数列{}n a ,若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 {}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d n a a n )1(1-+=。 说明:该公式整理后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①2)(1n n a a n S += ②d n n na S n 2 ) 1(1-+ = 说明:对于公式②整理后是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等差中项: 如果a ,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 b a A += 或b a A +=2 说明: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事实上等差数列中某一项是与其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等差数列的性质: (1)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n a 是等差数列的第n 项,m a 是等差数列的第m 项,且n m ≤,公差为d ,则有 d m n a a m n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1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正弦定理 知识结构梳理 几何法证明 正弦定理的证明 向量法证明 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 正弦定理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的两种应用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角的对角 解三角形 知识点1 正弦定理及其证明 1正弦定理: 2.正弦定理的证明: (1)向量法证明 (2)平面几何法证明 3.正弦定理的变形 知识点2 正弦定理的应用 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2.应用正弦定理要注意以下三点: (1) (2) (3) 知识点3 解三角形

1.1.2余弦定理 知识点1 余弦定理 1. 余弦定理的概念 2. 余弦定理的推论 3. 余弦定理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4. 理解应用余弦定理应注意以下四点: (1) (2) (3) (4) 知识点2 余弦定理的的证明 证法1: 证法2: 知识点3 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三角的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可以求第三边,进而求出其他角。 例1(山东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tanC=73. (1) 求C cos ; (2) 若 =2 5 ,且a+b=9,求c.

1.2应用举例 知识点1 有关名词、术语 (1)仰角和俯角: (2)方位角: 知识点2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思路 (1)读懂题意,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和所求,准确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术语、名称,如仰角、俯角、视角、方位角等,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模型; (3)合理选择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 (4)将三角形的解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单位、结果要求近似等。 1.3实习作业 实习作业的方法步骤 (1)首先要准备皮尺、测角仪器,然后选定测量的现场(或模拟现场),再收集测量数据,最后解决问题,完成实习报告。要注意测量的数据应尽量做到准确,为此可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要有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设计实施方案,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信息。 (2)实习作业中的选取问题,一般有:○1距离问题,如从一个可到达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或两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②高度问题,如求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一般的解决方法就是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 1. 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1(1),n a a n d n *=+-∈N 等差中项:如果2 a b A += ,那么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 前n 项和: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 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k l m n +=+,则k l m n a a a a +=+ ? 等差数列的通项求法应该围绕条件结合1,a d ,或是利用特殊项。 ? 等差数列的最值问题求使0(0)n n a a ≥≤成立的最大n 值即可得n S 的最值。 例1.{}n a 是等差数列,538,6a S ==,则9a =_________ 解析:513113248,33362 a a d S a d a d ?=+==+ =+=,解得10,2a d ==,916a = 例2.{}n a 是等差数列,13110,a S S >=,则当n 为多少时,n S 最大? 解析:由311S S =得1213 d a =- ,从而 21111(1)249()(7)2131313n a n n S na a n a -=+?-=--+,又10a >所以1013 a -< 故7n = 2. 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11(0)n n a a q q -=≠ 等比中项:2G ab = 前n 项和:111(1)(1)(1)11n n n na q S a a q a q q q q =??=--?=≠?--?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例.{}n a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2431,7a a S ==,则5S =____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5 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公比或公差(或者通过计算可以求出数列的首项,公比),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但实际上有些数列并不是等差、等比数列,给出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公式,要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而这些题目往往可以用构造法,根据递推公式构造出一个新数列,从而间接地求出原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不同的递推公式,我们当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构造不同的类型的新数列。下面给出几种我们常见的构造新数列的方法: 一.利用倒数关系构造数列。 例如:}{n a 数列中,若),(41 1, 21 1N n a a a n n ∈+= =+求a n n n n n b b a b == +1,1 则设+4, 即n n b b -+1=4, n b {∴}是等差数列。 可以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n b ,然再求后数列{ a n }的通项。 练习:1)数列{ a n }中,a n ≠0,且满足),(,311 ,2 111N n a a a n n ∈+==+求a n 2)数列{ a n }中,,2 2,111+= =+n n n a a a a 求a n 通项公式。 3)数列{ a n }中,),,2(02,0,1111N n n a a a a a a n n n n n ∈≥=-?+≠=--且求a n . 二.构造形如2 n n a b =的数列。 例:正数数列{ a n }中,若n n n a N n a a a 求),(4,52 2 11∈-==+ 解:设4,4,112 -=--==++n n n n n n b b b b a b 即则 ) ,71(,429429429)4()1(25254}{2 2 11N n n n a n a n n b a b b n n n n ∈≤≤-=∴-=-=-?-+=∴==-即,是等差数列,公差是数列 练习:已知正数数列{ a n }中,),2(2,211N n n a a a n n ∈≥==-, 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三.构造形如n n a b lg =的数列。 例:正数数列{ a n }中,若a 1=10,且),,2(,lg 2 1 lg 1N n n a a n n ∈≥=-求a n . 解:由题意得: n n n n a b a a lg 2 1 lg lg 1=∴=-可设,, 即 ,2 1 1=-n n b b 110lg 2 1 1==∴b b n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 )(,)2 1 ()21(111N n b n n n ∈=?=∴--. 即1)21 (1 10,)2 1(lg -=∴=-n n n n a a 练习:(选自2002年高考上海卷) 数列{ a n }中,若a 1=3,2 1n n a a =+,n 是正整数,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四.构造形如m a b n n +=的数列。 例:数列{ a n }中,若a 1=6,a n+1=2a n +1, 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解:a n+1+1=2a n +2, 即a n+1+1=2(a n +1) 设 b n = a n +1, 则b n = 2 b n-1 则数列{ b n }是等比数列,公比是2,首项b 1= a 1+1=7, 11271,27--?=+?=∴n n n n a b 即 1271-?=∴-n n a ,)(N n ∈ 构造此种数列,往往它的递推公式形如: 的形式和2)1(,1+=+≠+?=+n a S c d a c a n n n n 。 如:a n+1=c a n +d,设可化成a n+1+x=c(a n +x), a n+1=c a n +(c-1)x 用待定系数法得: (c-1)x =d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期末测试题

期末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等差数列3,7,11…中,第5项为( ). A .15 B .18 C .19 D .23 2.数列{}n a 中,如果n a =3n (n =1,2,3,…) ,那么这个数列是( ). A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B .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C .首项为3的等比数列 D .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 3.等差数列{a n }中,a 2+a 6=8,a 3+a 4=3,那么它的公差是( ). A .4 B .5 C .6 D .7 4.△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3,b =4,∠C =60°, 则c 的值等于( ). A .5 B .13 C .13 D .37 5.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2a n +1(n ∈N +),那么a 4的值为( ). A .4 B .8 C .15 D .31 6.△ABC 中,如果A a tan =B b tan =C c tan ,那么△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7.如果a >b >0,t >0,设M =b a ,N =t b t a ++,那么( ). A .M >N B .M <N C .M =N D .M 与N 的大小关系随t 的变化而变化 8.如果{a n }为递增数列,则{a n }的通项公式可以为( ). A .a n =-2n +3 B .a n =-n 2-3n +1 C .a n = n 21 D .a n =1+log 2n

2021年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基础知识点复习提纲(全册完整版)

2021年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基础知识点复习提纲 (全册完整版) 第一章: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其中R 为AB C ?外接圆的半径) 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 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 ==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用途:⑴已知三角形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元素; ⑵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它元素。 2、余弦定理: 222222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 222 222222 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a b c C ab ?+-=?? +-? = ?? ?+-= ?? 用途:⑴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求其它元素; ⑵已知三角形三边,求其它元素。 做题中两个定理经常结合使用. 3、三角形面积公式:

B ac A bc C ab S ABC sin 2 1 sin 21sin 21=== ? 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 222 C A B π+? =- 222()C A B π?=-+. 5、一个常用结论: 在ABC ?中,sin sin ;a b A B A B >?>?> 若sin 2sin 2,.2 A B A B A B π ==+=则或特别注意,在三角函数中, sin sin A B A B >?>不成立。 第二章:数列 1、数列中n a 与n S 之间的关系: 1 1,(1),(2). n n n S n a S S n -=?=? -≥?注意通项能否合并。 2、等差数列: 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n a -1-n a =d ,(n ≥2,n ∈N +),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⑵等差中项:若三数a A b 、、成等差数列2 a b A +?= ⑶通项公式:1(1)()n m a a n d a n m d =+-=+- 或(n a pn q p q =+、是常数). ⑷前n 项和公式: ()() 11122 n n n n n a a S na d -+=+ = ⑸常用性质: ①若()+∈ +=+N q p n m 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 ②下标为等差数列的项() ,,,2m k m k k a a a ++,仍组成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知识点总结 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步骤1. 证明:在锐角△ABC 中,设BC=a,AC=b,AB=c 。作CH ⊥AB 垂足为点H CH=a ·sinB CH=b ·sinA ∴a ·sinB=b ·sinA 得到b b a a s i n s i n = 同理,在△ABC 中, b b c c sin sin = 步骤2. 证明: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如图,任意三角形ABC,作ABC 的外接圆O. 作直径BD 交⊙O 于D. 连接DA. 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 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 等于∠C. 所以C R c D sin 2sin == 故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 ()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a b ii A B C R R ==2c R =;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 (4)R C B A c b a 2sin sin sin =++++ 3.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 4.在ABC ?中,已知a,b 及A 时,解得情况: 解法一:利用正弦定理计算 解法二:分析三角形解的情况,可用余弦定理做,已知a,b 和角A ,则由余弦定理得 即可得出关于c 的方程:0cos 2222=-+-a b Ac b c 分析该方程的解的情况即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0,则三角形有一解 ②△>0则三角形有两解 ③△<0则三角形无解 余弦定理:

高中数学必修5试题及详细答案

期末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等差数列3,7,11,…中,第5项为( ). A .15 B .18 C .19 D .23 2.数列{a n }中,如果n a =3n (n =1,2,3,…) ,那么这个数列是( ). A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B .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C .首项为3的等比数列 D .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 3.等差数列{a n }中,a 2+a 6=8,a 3+a 4=3,那么它的公差是( ). A .4 B .5 C .6 D .7 4.△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3,b =4,∠C =60°,则c 的值等于( ). A .5 B .13 C .13 D .37 5.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2a n +1(n ∈N +),那么a 4的值为( ). A .4 B .8 C .15 D .31 6.△ABC 中,如果A a tan =B b tan =C c tan ,那么△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7.如果a >b >0,t >0,设M =b a ,N =t b t a ++,那么( ). A .M >N B .M <N C .M =N D .M 与N 的大小关系随t 的变化而变化 8.如果{a n }为递增数列,则{a n }的通项公式可以为( ). A .a n =-2n +3 B .a n =-n 2-3n +1 C .a n = n 21 D .a n =1+log 2 n 9.如果a <b <0,那么( ).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测试题

必修五阶段测试二(第二章 数列)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7·山西朔州期末)在等比数列{a n }中,公比q =-2,且a 3a 7=4a 4,则a 8等于( ) A .16 B .32 C .-16 D .-32 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 3n +1(n 为奇数),2n -2(n 为偶数),则a 2·a 3等于( ) A .8 B .20 C .28 D .30 3.已知等差数列{a n }和等比数列{b n }满足a 3=b 3,2b 3-b 2b 4=0,则数列{a n }的前5项和S 5为( ) A .5 B .10 C .20 D .40 4.(2017·山西忻州一中期末)在数列{a n }中,a n =-2n 2+29n +3,则此数列最大项的值是( ) A .102 B.9658 C.9178 D .108 5.等比数列{a n }中,a 2=9,a 5=243,则{a n }的前4项和为( ) A .81 B .120 C .168 D .192 6.等差数列{a n }中,a 10<0, a 11>0, 且a 11>|a 10|, S n 是前n 项的和,则( ) A .S 1, S 2, S 3, …, S 10都小于零,S 11,S 12,S 13,…都大于零 B .S 1,S 2,…,S 19都小于零,S 20,S 21,…都大于零 C .S 1,S 2,…,S 5都大于零,S 6,S 7,…都小于零 D .S 1,S 2,…,S 20都大于零,S 21,S 22,…都小于零 7.(2017·桐城八中月考)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an 2+bn (a ,b ∈R ),且S 25=100,则a 12+a 14等于( ) A .16 B .8 C .4 D .不确定 8.(2017·莆田六中期末)设{a n }(n ∈N *)是等差数列,S n 是其前n 项和,且S 5S 8,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d <0 B .a 7=0 C .S 9>S 5 D .S 6和S 7均为S n 的最大值 9.设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且a 2=-6,a 8=6,S n 是前n 项和,则( ) A .S 4<S 5 B .S 6<S 5 C .S 4=S 5 D .S 6=S 5 10.(2017·西安庆安中学月考)数列{a n }中,a 1=1,a 2=23,且1a n -1+1a n +1=2a n (n ∈N *,n ≥2),则a 6等于( )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学案(全套)

加油吧,少年,拼一次,无怨无悔! 高二数学必修五全套学案 §1.1.1 正弦定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试验: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 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ABC中,设BC=a, 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 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从而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电子课本(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5_教材电子课本(人教 版).pdf 篇一: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电子课本1 第一章集合和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和表示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2 函数及其表示 1.2.1 函数的概念 1.2.2 函数的表示法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 单调性和最大(小)值 1.3.2 奇偶性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2.1 指数函数 2.1.1 指数和指数幂的运算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2 对数函数

2.2.1 对数和对数运算(一) 2.2.1 对数和对数运算(二)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2.3 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使用 3.1 函数和方程 3.1.1 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 函数模型及其使用1 2 3 4 5 篇二: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材目录 必修一、二、四、五章节内容 必修一必修四 第一章集合和函数的概念第一章三角函数1.1 集合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函数及其表示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使用 3.1 函数和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使用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使用举例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方法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前n 项和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和不等式3.2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及其解法3.4 基本不等式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5 函数y=Asin(?x+?)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使用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 平面向量使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和差的正弦、余弦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间的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和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教案

m n a a d n a a d d n a a d m n a a d n a a d a a m n n n m n n n n --=--=--=-+=-+==-+1 ; )1()()1(1 111变式:推广:通项公式:递推关系:必修5 数列 二、等差数列 知识要点 1.数列的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 ∑==++++=n i i n n a a a a a S 1321 ?? ?≥-==-2 111n S S n S a n n n 2.递推关系与通项公式 ()1(),(),,n n a dn a d a f n kn b k b =+-==+特征:即:为常数 (),,n a kn b k b =+为常数?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 3.等差中项: 若c b a ,,成等差数列,则b 叫做c a 与的等差中项,且2c a b += ;c b a ,,是等差数列?c a b +=2. 4.前n 项和公式:2)(1n a a S n n += ; 2 )1(1d n n na S n -+= 221(),()22 n n d d S n a n S f n An Bn =+-==+特征:即 2,(,)n S An Bn A B =+为常数?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 5.等差数列{}n a 的基本性质),,,(* ∈N q p n m 其中 ⑴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反之不成立; ⑵d m n a a m n )(-=-; ⑶m n m n n a a a +-+=2; ⑷n n n n n S S S S S 232,,--仍成等差数列. 6.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 ①定义法:()()1n n a a d n N *+-=∈常数 ?{}n a 是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知识点总结电子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 1. 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1(1),n a a n d n *=+-∈N 等差中项:如果2 a b A += ,那么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 前n 项和: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 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k l m n +=+,则k l m n a a a a +=+ ? 等差数列的通项求法应该围绕条件结合1,a d ,或是利用特殊项。 ? 等差数列的最值问题求使0(0)n n a a ≥≤成立的最大n 值即可得n S 的最值。 例1.{}n a 是等差数列,538,6a S ==,则9a =_________ 解析:513113248,33362 a a d S a d a d ?=+==+ =+=,解得10,2a d ==,916a = 例2. {}n a 是等差数列,13110,a S S >=,则当n 为多少时,n S 最大? 解析:由311S S =得1213 d a =- ,从而 21111(1)249()(7)2131313n a n n S na a n a -=+?-=--+,又10a >所以1013 a -< 故 7n = 2. 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11(0)n n a a q q -=≠ 等比中项:2G ab = 前n 项和:111(1)(1)(1)11n n n na q S a a q a q q q q =??=--?=≠?--?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例. {}n a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2431,7a a S ==,则5S =__________ 解析:由0n a >,242411a a a q ==,231117S a a q a q =++=,解得 1114,,22a q ==-(舍去)。所以5314 S = 3. 求数列的通项 ? 利用1n n n a S S -=-,注意n=1时的情况。 ? 形如1()(2)n n a a f n n -=+≥时,用累加法求解。 ? 形如1 ()(2)n n a f n n a -=≥时,用累乘法求解。 ? 形如1(2)n n a a m n -=+≥时,构造等差数列求解 ? 形如1(2)n n a xa y n -=+≥时,构造等比数列求解。 例.根据下列条件,求{}n a 的通项公式。 (1)数列{}n a 满足:132n n a a n +=++,且12a =。(转化后利用累加法) (2)11a =,11(2)n n n a a n n --=≥。(利用累乘法) (3)11a =,132n n a a +=+。(构造等比数列) 解析:(1)因为1323(1)1n n a a n n +-=+=+-,所以131n n a a n --=-所以 112211(31)()()()2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K 当1n =时,12a =符合n a 通项公式。 (2)因为11(2)n n n a a n n --= ≥,所以122121,12 n n n a a a a n ---==-K 。 11121123n a n a a n n n -=????==K ,1a 符合通项公式。 (3)因为132n n a a +=+,所以113(1)n n a a ++=+,由11a =可知10n a +≠ 所以1131 n n a a ++=+,{}1n a +为等比数列,公比3q =, 11112,123231n n n n a a a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全套教案

课题: §1.1.1正弦定理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 义 , 有 sin a A =, sin b B =,又s i n 1 c C ==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题目精选精编

金太阳教育网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题目精选精编 【典型例题】 (一)研究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 1. 研究通项的性质 例题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 111,3(2)n n n a a a n --==+≥. (1)求32,a a ; (2)证明: 312 n n a -= . 解:(1)2 1231,314,3413a a a =∴=+==+= . (2)证明:由已知1 13 --=-n n n a a ,故)()()(12211a a a a a a a n n n n n -++-+-=--- 1 2 1313 3 312 n n n a ---+=++++= , 所以证得 312 n n a -= . 例题2. 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记为11,1,21(1)n n n S a a S n +==+≥ (Ⅰ)求{ } n a 的通项公式; (Ⅱ)等差数列{} n b 的各项为正,其前n 项和为n T ,且315T =,又112233,,a b a b a b +++成等比数列,求n T . 解:(Ⅰ)由121n n a S +=+可得121(2)n n a S n -=+≥, 两式相减得:112,3(2)n n n n n a a a a a n ++-==≥, 又21213a S =+=∴213a a = 故{}n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1 3 n n a -= (Ⅱ)设{}n b 的公比为d ,由315T =得,可得12315b b b ++=,可得25b = 故可设135,5b d b d =-=+,又1231,3,9a a a ===, 由题意可得2 (51)(59)(53)d d -+++=+,解得122,10d d == ∵等差数列{} n b 的各项为正,∴0d > ∴2d = ∴2 (1) 3222 n n n T n n n -=+ ?=+ 例题3. 已知数列{ } n a 的前三项与数列{}n b 的前三项对应相同,且2 12322...a a a +++ 1 2 8n n a n -+=对任意的*N n ∈都成立,数列{} n n b b -+1是等差数列. ⑴求数列{ } n a 与{}n b 的通项公式; ⑵是否存在N k * ∈,使得(0,1)k k b a -∈,请说明理由. 点拨:(1)21 12322 (2) 8n n a a a a n -++++=左边相当于是数列{} 1 2 n n a -前n 项和的形式, 可以联想到已知n S 求n a 的方法,当2n ≥时,1n n n S S a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