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课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第二课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第二课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第二课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第二课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能辩证地看待网络交流,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

了解病毒、防火墙、加密和解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

知道如何保护信息安全的措施,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内容:

1.因特网的信息交流

2.因特网应用中的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形成防范意识,能应对各种侵害

教学设计流程

1.了解因特网交流方式与语言、书面交流方式的区别

2.通过例子,体验各种通信交流手段在生活中的特色、应用

3.因特网交流的优缺点

4.实际操作

5.从计算机病毒概念入手,引申出病毒的相关知识

6.了解防火墙的含义、作用、类型

7.详细了解加密和解密技术

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回顾:什么是信息?古进修的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一、因特网的信息交流

1.语言和书面交流方式的特点:

①有一定的指向性②交往的范围、目的比较明确

3.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方面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①既闻其声,又见其人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③超越年龄、资历、知识等的隔阂④人们可以平等地相互探讨感兴趣的问题

⑤在不同时间、地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⑥因特网允许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双向的交流

局限:①受到技术限制②我国的媒体受政党统治,不能随意发表演说;外国的媒体监督政党

4.技术没有国籍之分,技术可以使我们的交流受到限制。

例:深圳的技术人员在工作上遇到难题,需要向北京的技术人员请教。他如何选择使用各种信息交流工具进行沟通与合作呢?

信息交流工具选择与否理由

交通工具否不经济

书信来往否沟通效率低,时间长

电话否语言障碍,解释不清楚

发传真否费时,需要再重新把程序录入计算机

QQ(远程监控)可以远程监控计算机

E-mail 可以调试好再发送

练习:

1.你使用过电子邮件、ICQ等通信交流工具的文件传输功能吗?说出这两种工具在传输方面的特点。

E-mail:受邮箱空间的限制,一方在线可以传输文件,另一方可以不在线。传输的文件可以是文本、声音、图片(像)、视频文件、可执行文件等

ICQ:受速度大小的限制,两方必须同时在线才能传输文件。

2.因特网交流具有的优缺点

优点:可以跨民族、政治等交流,低廉,速度快。

缺点:不安全性(黑客一簇、QQ被盗)、技术不成熟

安排任务

•任务1:启动杀毒软件,观察该台电脑是否中毒?为什么会这样?

•任务2:打开你的QQ,修改QQ号码,再重新登录。

•任务3:打开你的E-mail,查看邮箱中是否有垃圾邮件?如果有,你怎么办?

•任务4:上网搜索相关资源:为什么我的电脑会中毒?

•任务5:你听说过哪些杀毒软件?

二、网络应用中的安全

1.计算机网络病毒

⑴概念: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从概念中可以了解的内容:

载体:计算机传染因素:网络、可移动磁盘

⑵病毒传播方式

病毒直接从有盘站拷贝到服务器中;

病毒先传染工作站,在工作站内存驻留,在病毒运行时直接通过映像路径传染到服务器中;

病毒先传染工作站,在工作站内存驻留,等运行网络盘内程序时再传染给服务器;

如果远程工作站被病毒侵入,病毒也可以通过通讯中数据交换进入网络服务器中。

⑶病毒的特点:传染性、潜伏性、可传播性、可执行性、破坏性、可触发性、复制性、感染速度快、扩散面广、难于清除、破坏性大、不可预见性、寄生性

⑷病毒传播的过程

当达到某种条件是即被激活,通过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将自己的精确拷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从而感染它们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

⑸病毒类型

计算机蠕虫的特点:与正常程序争夺计算机时间资源,无破坏性

梅莉莎病毒:会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

特洛伊木马:一般隐藏在正常程序中

逻辑炸弹:受特定条件限制

病毒名称病毒类型传播渠道表现形式或危害

冲击波蠕虫病毒利用微软网络接口漏洞进行传播系统反复重启,无法浏览网页,系统资源被大量占用。在任务管理器里有一个叫“msblast.exe”的进程在运行n不能复制、粘贴;

⑹计算机中毒的表现:内存不够、无法启动、运行速度非常慢、死机等

2.认识防火墙

(1)什么是防火墙

防火墙是一个或一组网络设备,它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之间,用来加强访问控制,免得一个网络受到来自另一个网络的攻击。

(2)防火墙的作用:控制着访问网络的权限,只允许特许用户进出网络。

安排任务

任务1:启动杀毒软件,观察该台电脑是否中毒?为什么样会这样?

任务2:打开你的QQ,修改QQ号码,再重新登录。

任务3:打开你的e-mail,查看邮箱中是否有垃圾邮件?如果有,你怎么办?

任务4:上网搜索相关资源:为什么我的电脑会中毒?

任务5:你听说过哪些杀毒软件?

任务6:你对黑客了解多少?

因特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因特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因特网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 Internet发展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计算机网络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网络应运而生,如MILNET、USENET、BITNET、CSNET等,在网络的规模和数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系列网络的建设,产生了不同网络之间互联的需求,并最终导致了TCP/IP协议的诞生。 8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共享他们非常昂贵的四台计算机主机,希望各大学、研究所的计算机与这四台巨型计算机联接起来。最初NSF曾试图使用DARPANet作NSFNET的通信干线,但由于DARPANet的军用性质,并且受控于政府机构,这个决策没有成功。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出资,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TCP/IP 通讯协议,建立名为NSFNET的广域网。 1986年NSF投资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依利诺斯大学和康纳尔大学建立五个超级计算中心,并通过56Kbps的通信线路连接形成NSFNET的雏形。1987年NSF公开招标对于NSFNET的升级、营运和管理,结果IBM、MCI和由多家大学组成的非盈利性机构Merit获得NSF的合同。1989年7月,NSFNET的通信线路速度升级到T1(1.5Mbps),并且连接13个骨干结点,采用MCI提供的通信线路和IBM提供的路由设备,Merit则负责NSFNET的营运和管理。由于NSF的鼓励和资助,很多大学、政府资助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入NSFNET中,从1986年至1991年,NSFNET 的子网从100个迅速增加到3000多个。NSFNET的正式营运以及实现与其他已有和新建网络的连接开始真正成为Internet的基础。1989年MILNET(由ARPANET分离出来)实现和NSFNET连接后,就开始采用Internet这个名称。自此以后,其他部门的计算机网相继并入Internet,ARPANET就宣告解散。 Internet在80年代的扩张不单带来量的改变,同时亦带来某些质的变化。由于多种学术团体、企业研究机构,甚至个人用户的进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于纯计算机专业人员。新的使用者发觉计算机相互间的通讯对他们来讲更有吸引力。于是,他们逐步把Internet当作一种交流与通信的工具,而不仅仅只是共享NSF巨型计算机的运算能力。

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神奇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神奇的信息技术》教 学设计 本课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回顾了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信息技术全面的发展历程。 信息发展的图片、视频。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前景。 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作用。 了解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2、情感性目标。 感受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好处。 唤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强烈求知欲。 培养学生学习好信息技术为人类造福的情操。 1、教学重点: 了解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前景。 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 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教师:恐龙不是来绝了吗?为什么动画片还有恐龙呢呢? 教师:不错,因为它使用了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A、展示案例1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计算机和网络对信息交流产生的影响。 B、阅读案例2、3谈谈你的认识。 教师: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信息技术什么问题? 教师小结: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从生产到生活,从娱到学习,从交通到通信……到处都有它的影子。 指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未来。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案例4、5、6,说这些新的信息技术带来了哪些好处? ①学生阅读思考、小组交流。 ②小组汇报。 ③总结:完成P10填空1。 教师:你希望信息技术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3、巩固练习。 完成“试一试”部分的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同学评价。 4、评价总结。 教后感: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学生对历史可能知道可能甚少,我们可以拿过去的东西和现在的东西比较,让学生感觉它们的变化。

因特网的形成与发展

因特网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各地的网络把诸如气象条件、农作物生产和飞机航班等如此多样化的数据集合在一起。科学家们把数据和程序通过网络送到远程超级计算机上进行处理、检索结果,并使他们能够与同事交换信息。网络让人们可以便捷地分享他们共同感兴趣的信息资源。业余爱好者通过网络共享资源,为他们的家庭计算机交换程序。 不幸的是,许多网络都是独立的,仅为特定群体服务。用户为适应自己的通信问题而选择某一种硬件技术。没有一个的网络能够满足所有的用途,在单一的硬件技术基础上不可能建立一种通用的网络。 网际互连(Internetworking)技术的应用为不同的网络互连提供了一套方法和通信约定,互连技术掩蔽了许多网络硬件的细节,允许计算机独立于它们的物理网络连接起来进行通信,把许多不同的、独立的物理网络互连起来并使它们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科学家通过使用网际互连技术,任何科学家都能与其他人交换实验结果数据。某地数据中心的数据,所有科学家都能够得。某地的计算机服务和程序能被另一个地方的科学家使用。结果是,科学家的研究进程加快了,且提高的程度是惊人的。 因特网(Internet)就是由网际互连技术实现的,将全世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部门和机构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主干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和计算机通过网络互联设备相互联接的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络,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的网络”。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的因特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1.因特网主干网的历史与发展 人们对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推动因特网不断地向前发展。1969年12月,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资助的ARPANET在美国4所大学和研究所正式建成,ARPAnet建设的主导思想是: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最初,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该网络最初只联接了4台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并逐步向全美国范围发展。 1985年,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自己的基于TCP/IP协议簇的计算机网络NSFnet。它是一个更大的网络,它不仅连接一些大型的计算机,而且在各个地点连接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一、学习目的: 1、了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 2、了解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3、了解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 4、了解常用的安全技术:病毒防治及防火墙。 二、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产生这些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了解病毒防治、防火墙等安全技术。 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及其产生的原因、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难点:对病毒防治和防火墙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信息安全是当前阻碍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入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最大的阻力,由于网络的不安全性,使得人们对网络的应用有所顾忌和保留,达不到理想的交流效果。请同学根据自己的体验,谈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存在哪些安全问题,以及有何解决的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提出相关问题,“QQ 是我和朋友联系,和同事探讨问题的好工具。可今天却怎么也登入不上去了,并提示密码错误,可我输入的密码肯定是对的,很着急,请大家替我想想办法。”经过对问题的具体分析,即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安全问题。 (二)用深情的语言感化学生。

1.[设问]:同学们,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很容易受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生病甚至一命乌呼,其实计算机网络在安全上也是很脆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网络脆弱的原因吗? [学生活动]:学生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各说其词。 1 [教师活动]:首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然后完整阐述造成计算机网络脆弱性的两大因素:计算机本身问题和计算机网络问题。最后,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具体的子因素。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示意图: 2.[设问]:请同学们归纳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分析产生隐患的原因?[教师活动]:查看学生归纳情况,观察学生活动,并参与探讨,最后列出产生安全隐患原因的示意图:

网络与信息安全--题目整理3

一、信息、信息安全、Syber 1、信息 (1)定义: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就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表征,也是客观事物状态经过传递后的再现。 (2)信息的特点: a:消息x发生的概率P(x)越大,信息量越小;反之,发生的概率越小,信息量就越大。可见,信息量(我们用I来表示)和消息发生的概率是相反的关系。 b:当概率为1时,百分百发生的事,地球人都知道,所以信息量为0。 c:当一个消息是由多个独立的小消息组成时,那么这个消息所含信息量应等于各小消息所含信息量的和。 2、信息安全:保护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相关数据,使之不因偶然或是恶意侵犯而遭受 破坏,更改及泄露,保证信息系统能够连续正常可靠的运行。(5个基本属性见P1) (1)为了达到信息安全的目标,各种信息安全技术的使用必须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 最小化原则。受保护的敏感信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被共享,履行工作职责和职能的安全主体,在法律和相关安全策略允许的前提下,为满足工作需要。仅被授予其访问信息的适当权限,称为最小化原则。敏感信息的。知情权”一定要加以限制,是在“满足工作需要”前提下的一种限制性开放。可以将最小化原则细分为知所必须(need to know)和用所必须(need协峨)的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在信息系统中,对所有权限应该进行适当地划分,使每个授权主体只能拥有其中的一部分权限,使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共同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个授权主体分配的权限过大,无人监督和制约,就隐含了“滥用权力”、“一言九鼎”的安全隐患。安全隔离原则。隔离和控制是实现信息安全的基本方法,而隔离是进行控制的基础。信息安全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将信息的主体与客体分离,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在可控和安全的前提下实施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在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还总结出的一些实施原则,他们是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和扩展。包括:整体保护原则、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适度保护的等级化原则、分域保护原则、动态保护原则、多级保护原则、深度保护原则和信息流向原则等。 3、CyberSpace(网络空间,赛博空间) (1)赛博空间是指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网络技术,甚至还包括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为基础,以知识和信息为内容的新型空间,这是人类用知识创造的人工世界,一种用于知识交流的虚拟空间。 网络空间需要计算机基础设施和通信线路来实现。换句话说,它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然而计算机内所包含什么样的信息才是其真正的意义所在,并且以此作为网络空间价值的衡量标准。信息具有如下重要特点:一是信息以电子形式存在;二是计算机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如存储、搜索、索引、加工等)。 (2)赛博空间对人类知识传播的影响:知识的传播由口述、书面、广播、电视变为赛博媒体,即网络化、虚拟化的媒体,构成了赛博空间中知识传播和交流的基本工具。 (3)网络电磁空间作为人类开辟的第五维空间,其形成经历了计算机网络空间、电磁与网络融合空间、泛在网络电磁空间三个阶段。 (4)站长就是网站的管理员,有着运营整个网站的权限与技术能力。站长眼中的网络空间其实就是虚拟主机。虚拟主机是使用特殊的软硬件技术,把一台真实的物理电脑主机分割成多个的逻辑存储单元,每个单元都没有物理实体,但是每一个逻辑存储单元都能像真实的物理主机一样在网络上工作,具有单独的域名、IP地址(或共享的IP地址)以及完整的Internet

教学设计: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高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 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能辩证地看待网络交流,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 了解病毒、防火墙、加密和解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 知道如何保护信息安全的措施,提高网络安全防意识。 二、教学容: 1.因特网的信息交流 2.因特网应用中的安全措施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形成防意识,能应对各种侵害 四、教学设计流程 1.了解因特网交流方式与语言、书面交流方式的区别 2.通过例子,体验各种通信交流手段在生活中的特色、应用 3.因特网交流的优缺点 4.实际操作 5.从计算机病毒概念入手,引申出病毒的相关知识 6.了解防火墙的含义、作用、类型 7.详细了解加密和解密技术 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回顾:什么是信息?古进修的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一、因特网的信息交流 1.语言和书面交流方式的特点: ①有一定的指向性 ②交往的围、目的比较明确 2.基于因特网的交流方式 3.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方面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

①既闻其声,又见其人 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③超越年龄、资历、知识等的隔阂 ④人们可以平等地相互探讨感兴趣的问题 ⑤在不同时间、地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⑥因特网允许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双向的交流 局限: ①受到技术限制 ②我国的媒体受政党统治,不能随意发表演说;外国的媒体监督政党 4.技术没有国籍之分,技术可以使我们的交流受到限制。 例:的技术人员在工作上遇到难题,需要向的技术人员请教。他如何选择使用各种信息交流工具进行沟通与合作呢? 信息交流工具选择与否理由 交通工具否不经济 书信来往否沟通效率低,时间长 否语言障碍,解释不清楚 发传真否费时,需要再重新把程序录入计算机 QQ(远程监控)可以远程监控计算机

小学信息技术:第42课 神奇的计算机网络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信息技术教案 / 小学信息技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42课神奇的计算机网络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初步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能够区分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不同,能初步理解局域网和广域网。 (3)能过学习电子邮件和网络信息共享能够对网络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对于internet有一个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网络的概念及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或多媒体网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我们刚开始学习计算机到今天,我们已经把计算机的许多知识和许多应用软件都学进我们大脑的“存储器”。可在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计算机都是一体的,任何一个计算机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相互的交换资料、传递信息、共享文件,把原本遥远的天涯海角变成咫尺天涯!这,就是神奇的计算机网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为什么会这么神奇。 二、新授 教师通过投影或屏幕展示一个校园网网络结构,并放映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影片。 1.计算机网络 根据出示的校园网结构图,向学生介绍:把许许多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就叫做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类型 出示幻灯片,分别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类型:局域网、广域网和internet。 3.计算机网络作用 通过多媒体影片和上网实例介绍,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网络的作用。(电子邮件、局域网

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与网络安全)

1、网络文学的主要特征有( )。 A 、实时回复 B 、投票 C 、实时评论 D 、以上都是 2、Symbian 手机操作系统的开发商是( )。 A 、微软 B 、苹果 C 、诺基亚 D 、谷歌 3、博客内容不包括( )。 A 、文字 B 、图片 C 、实体 D 、视频 4、下列URL 的表示法中,正确的是( )。 A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16592261.html,/index.html B 、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16592261.html,/index.html C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16592261.html,\index.html

D、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16592261.html,\index.html 5、下列属于无线路由器品牌的是()? A、 TP-Link B、微软 C、腾讯 D、东软 6、阿里旺旺是()为商人度身定做的免费网上商务沟通软件,可以帮助用户轻松找客户,发布、管理商业信息,及时把握商机,随时洽谈做生意,简洁方便。 A、淘宝 B、淘宝和阿里巴巴 C、腾讯 D、金山公司 7、使用浏览器获取网络信息的时,若要屏蔽一些不良网站,如下设置正确的是()。 A、菜单栏-->工具-->Internet选项 B、菜单栏-->文件-->Internet选项 C、菜单栏-->查看-->Internet选项 D、菜单栏-->收藏-->Internet选项 8、近年来我国网民规模呈()趋势。 A、上涨 B、下降 C、持平 D、起伏

9、在iPhone 安装新浪微博客户端,正确的做法是( )。 A 、进入【App Store 】,搜索“新浪微博”,然后安装 B 、下载“新浪微博”程序,使用数据线拷贝到iPhone 上,然后安装 C 、直接将互联网上下载的“新浪微博”程序拷贝到iPhone 即可 D 、以上都不对 10、目前,国内在网民中的渗透率的搜索引擎是( )。 A 、谷歌 B 、百度 C 、有道 D 、搜搜 1、张三上网时进入了下列域名,其中属于主域名的是( )。 A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16592261.html, B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16592261.html, C 、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16592261.html, 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16592261.html, 2、腾讯QQ 支持( )等功能。 A 、在线聊天 B 、视频电话 C 、点对点断点续传文件 D 、共享文件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一、教学目标 本节包括两部分内容,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信息交流知识点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对因特网上信息交流方式的归纳提升,对实时信息交流和非实时信息交流的方法、原理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和局限性,用以指导现实生活中信息交流方式的选择。网络安全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威胁来自哪些方面,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和影响,以及如何防治。 二、内容描述

(一)因特网信息交流 在网络出现以前,人们的交流方式上要是采用语言和书面两种形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因特网的交流成为了主要的交流方式。根据实时性的不同,因特网上信息的交流分为非实时信息交流和实时信息交流。 1.非实时信息交流 非实时信息交流,指发送信息后,信息接收方并不是立刻就接收到信息,而是通过“存储—转发”实现信息的传递。非实时信息交流有电子公告牌、网络新闻组、网上论坛、电子邮件、博客等几种交流形式。 (1)电子邮件(E-mail) 对于电子邮件,需要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产生、发展历程,重点是掌握电子邮件工作原理。随着电子邮件服务功能的扩展,电子邮件新增了邮件列表服务(Mailing List),用于多个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发布。 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电子邮件在Internet上发送和接收的原理可以很形象地用我们日常生活中邮寄包裹来形容:当我们要寄一个包裹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找到任何一个有这项业务的邮局,在填写完收件人姓名、地址等等之后包裹就寄出而到了收件人所在地的邮局,那么对方取包裹的时候就必须去这个邮局才能取出。同样的,当我们发送电子邮件的时候,这封邮件是由邮件发送服务器发出,并根据收信人的地址判断对方的邮件接收服务器而将这封信发送到该服务器上,收信人要收取邮件也只能访问这个服务器才能够完成。 掌握用电子邮件管理软件(Outlook Express,Foxmail等)和用浏览器Webmail收发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体会其不同的功能。

教学设计1: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 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能辩证地看待网络交流,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 了解病毒、防火墙、加密和解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 知道如何保护信息安全的措施,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二、教学内容: 1.因特网的信息交流 2.因特网应用中的安全措施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形成防范意识,能应对各种侵害 四、教学设计流程 1.了解因特网交流方式与语言、书面交流方式的区别 2.通过例子,体验各种通信交流手段在生活中的特色、应用 3.因特网交流的优缺点 4.实际操作 5.从计算机病毒概念入手,引申出病毒的相关知识 6.了解防火墙的含义、作用、类型 7.详细了解加密和解密技术 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回顾:什么是信息?古进修的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一、因特网的信息交流 1.语言和书面交流方式的特点: ①有一定的指向性

②交往的范围、目的比较明确 2.基于因特网的交流方式 因特网交流工具交流者 同时在 线 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文字交 流 语音交 流 视频交 流 可传输文件 E-mail ×√√√ 即时消息软件(QQ)√√√ √ √√ 聊天室√√√ 电子留言 板(BBS) ×√ 网络电话√√√× 可视电话√√√√× 3.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方面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 ①既闻其声,又见其人 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③超越年龄、资历、知识等的隔阂 ④人们可以平等地相互探讨感兴趣的问题 ⑤在不同时间、地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⑥因特网允许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双向的交流 局限: ①受到技术限制 ②我国的媒体受政党统治,不能随意发表演说;外国的媒体监督政党 4.技术没有国籍之分,技术可以使我们的交流受到限制。 例:深圳的技术人员在工作上遇到难题,需要向北京的技术人员请教。他如何选择使用各种信息交流工具进行沟通与合作呢? 信息交流工具选择与否理由

小学信息技术《神奇的互联网》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神奇的互联网》优秀教学设 计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信息技术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各负其责在报刊、杂志上搜集“本溪水洞”的有关资料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让同学们学会使用因特网的搜索功能,并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本溪,包括旅游景点和历史文化,培养同学们爱家乡、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意识。 1、通过搜索“水洞“资料,熟悉互联网的搜索功能,并会应用到实践中。 2、在搜索过程中学会提取有用信息,找准关键字,并按需求整理,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搜索“水洞”方面的有关材料,让同学们对因特网有了概括的了解,并学会如何使用互联网的搜索功能,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虽然知识面不广,但实用价值很高,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可以扩展同学们的视野,丰富同学们的生活。 1、会使用互联网的搜索功能,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了解具有搜索引擎功能的网站,如:百度、Google 等 1、通过搜索扩展知识面,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把搜索到的材料归类、整理,提取有用信息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互联网”的相关教学材料,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本溪水洞的资料课堂放给学生观看,让同学们了解互联网的神奇功能,激起大家的学习兴趣,然后让他们从生活实际出发,查找家乡景区的资料,分组筛选总结,最后把成果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 1、老师讲解演示,学生观看;学生上机操作,老师指导 2、小组成员间讨论,小组之间竞赛 师:上节课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作业,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本溪水洞”的有关材料,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搜集到了哪些材料? 学生2:我在杂志上搜集到了本溪水洞的图片……) 学生3:…… 学生x:老师,虽然我们搜集了不少文字和图片资料,不过总觉得不够全面,而且要是能有景点的视频介绍就更好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关联,认同创新的价值。 ○在感受中国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 ○理性看待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自觉提高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感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氛围,自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能力目标 ○能够结合具体的创新行为、创新现象分析创新的价值。O能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阐述创新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3.知识目标 ○了解创新的内涵,知道生活处处有创新。 ○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改革联系密切。 ○了解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性和举措 ○知道人人皆可创新,人人皆能创新。 ○知道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知道如何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二)设计依据

1.学情依据 青少年处于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焦点。互联网的迅猛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科技的日新月异,让社会发展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人工能普及化,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认知;“双创”时代的来临,给予每一个人创新、创业的能;民族复兴路上的重大创新成就,点燃中华儿女的创造热情。处于这个时代的青少年生,既是创新时代的成果享受者,也是创新时代的重要主体。他们是各种创新成果的受益者,他们更渴望能够参与时代的创新浪潮。 青少年的思维发展特点和已有的创新体验为其参与本课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其神经元和前额叶皮层的快速发育,为其思维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油,常有创造的冲动。与此同时,他们也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积累了许多创新活动的经验,形成了对创新的感性认识。 囿于对创新的浅层次理解,青少年学生往往局限于从科技发明的角度理解创新而较少从文化、制度等角度理解创新,可能会认为创新只是个体的行为,而没有认识到创新对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有的学生会认为创新只是发明家、科技工作者的专利,而意识不到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品格和可能;他们在渴望创新的同时,可能会在创新与法律、伦理的关系问题上产生疑惑。因此,需要帮助他们形成对创新的全面、理性的认识。 就知识储备而言,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学生对人类发展史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了一定认识;通过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法

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与网络安全

单选题4.互联网主要安全问题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正确答案:B.广告 多选题2.目前流行的手机接入互联网方式有()? 正确答案:A.Wi-Fi B.3G信号 C.GRPS 多选题3.网络安全涉及多方面的安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特种来进行表述。 正确答案:A.保密性 B.完整性 C.真实性 D.可用性和可控性 多选题5.下面属于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主要特点的是: 正确答案:A.利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主动进行攻击 B.制作技术更为先进 D.与黑客技术相结合 判断题7.MyWi是一款应用于iPhone手机的无线共享软件。 正确答案:对 判断题8.在有关涉密操作中收发秘密载体,应当选择安全保密的场所和部位,并配备必要的保密设备;工作人员离开办公场所,应当将秘密载体存放在保密设备里。 正确答案:错 判断题9.账户发送木马记录服务端的键盘敲击情况,并且在记录文件里查找相关信息,以邮件方式发送给植入者。 正确答案:对 单选题1.请选出可能实现指定某页面为起始页功能的选项()。 正确答案:A.选择工具->Internet选项->常规标签 单选题2.网络游戏“简股市气象台”属于()。 正确答案:D.功能性网游 单选题3.1997年中央保密委员会专门制定了《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规定》(中保发[1997]3号)明确表示对身为负有保密责任的领导干部(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以及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必须履行()项工作职责。 正确答案:A.七 单选题4.在WiFi环境下,下列设备中不能访问因特网的是()。 正确答案:A.仅有有线网卡的台式机 单选题5.阿里旺旺中若想查看某好友之前发送的消息,则需要()。 正确答案:B.点击消息记录按钮在消息记录窗口中查看 单选题7.QQ若处于忙碌状态下,则表示()。 正确答案:B.不会即时处理消息 多选题4.若想通过QQ和多人进行聊天,可以( )。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神奇的信息技术

第2课神奇的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相对而言,信息量较大,部分知识点很抽象,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因此,大部分知识点需要依靠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将来要面对的是以后来自生活、工作、学习的挑战,他们需要学到的是如何在信息社会的信息海洋里获取、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以及如何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他们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现阶段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以及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当然,也包括消极影响。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接触大量的实例以及深入讨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竞争心渐强,却缺乏协作能力。 第二堂信息技术课,学生新鲜感、好奇感较强。 学生抽象思维较弱,更倾向于获得感性认识而取得理解。 教法建议 本课所学内容属于上一堂课中所述“信息”的一个子范畴信息技术,信息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信息技术是信息中重要的一个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与社会的影响,以及我们怎样才能学好信息技术。 1.开门见山,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列举我们生活中信息技术所能解决的一系列问题等,引起同学们的高度注意,使他们认识到必须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2.了解本班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现状,以便于教师知道实施以后的备课以及教学;同时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现状,更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教学。 3.就“地”取材,选取我们身边比较贴切,通俗易懂的有关信息技术的事例进行教学,从而能够让同学们灵活运用该技能。 4.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信息技术的影响”这一环节以讨论的方式来展开教学,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概括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在讨论“消极影响”环节时,教师应当以正面引导为主,让学生思考如何来预防以及避免这些消极影响。整个活动环节应始终贯彻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性教学”的教学原则。 5.对于基础较好或者已经学过这些相关知识的学生,可以采用知识竞赛的游戏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学习即游戏,游戏即学习。 6.“练功坊”、“益智园”两模块选用生活中的一些信息技术产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感觉学习并不是一味地读书,它也是生活的一种体现,更让教师觉得教学是一门艺术。 7.“竞技场”体现了教学的活学活用性,这一环节既带动了对学生的学习应变能力的培养,又能检测出学生本堂课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作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及其作用,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身边的问题。 2.了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4.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学会预防信息技术对社会带来的消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身边常见的信息技术实例,让学生明白究竟什么才是信息技术。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包含了哪些主要技术?它将来的发展方向又会是怎样?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预防它 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最后提问引起学生思考——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一代,我们应该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信息交流与安全

信息交流与安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信息交流的意义,了解信息交流的多种类——选择适当的信息交流工具与他人交流。 2. 正确认识网络信息的两面性。当学生在充分享受网络信息的方便、快捷、乐趣的同时,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学会分辨网络信息的真伪,能在较短时间内,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做出选择。 3.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保护自己。正确使用媒体,获得信息,更好地生活在一个信息规范,正确,即时的信息时代。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权给学生,让学生当小教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提高学生信息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注意隐私的保护,网络的安全。学会在网上寻求帮助,互相提供学习资料及交流思想感…… 4.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教学重难点: 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方法(E-mail、网络电话、BBS、QQ等);提高自我保护意思、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如何才能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学生集体讨论): 问题1:日本福岛发生的海啸你们知道吗?你从什么渠道知道的,造成了什么危害?引导学生:地震、海啸、核电站受损。图片展示:问题2:人类各个时代是以什么方式传递信息?二、 信息交流的意义:信息交流对我们的影响 问题2:人类各个时代是以什么方式传递信息? 引导学生:但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信息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1.以自然的声、光为载体进行信息交流例: A、中国古老的烽火台(骊山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当犬戎攻入骊山,幽王再下令点燃烽火,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 B、澳大利亚土著人用来报警和捕猎的种种呼啸声 2.以文字为载体,文字实现文明的传承 教师:后来随着文字的出现,信息交流方式渐渐转变为以“文字”为载体,比如:甲骨文、竹简和纸书。人们通过文字实现了文明的传承 3.以报纸、广播、电视为载体——延伸人类的眼睛、耳朵等器官 教师:在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逐步出现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信息交流方式,延伸人类的眼睛、耳朵等器官功能。 4.电脑与网络 人们可以不同地点同一时间“面对面”地学习和交流。 教师:到了近代,随着全球网络的到来,人们可以不同地点同一时间

因特网信息交流教案

因特网信息交流教案 一、课程题目 因特网信息交流 二、教学目的 1、能熟练使用电子邮箱发送邮件,会注册电子邮箱 2、知道邮箱地址组成,明白其唯一性 3、能简单描述邮件传输过程 4、了解B/S、C/S模式的区别,能分辨各实例属于哪种模式 5、了解非实时交流方式和实时交流方式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邮箱地址组成,明白其唯一性;能简单描述邮件传输过程;能分辨B/S、C/S模式是本节课教学重难点。邮箱地址就跟生活中一个地方的地址一样是唯一的,这样才能确保邮件发送的准确性,因此认识到其唯一的重要性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给出一个系统,能分辨出是属于B/S模式还是C/S模式也是很重要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发邮件,然而对于邮件传输过程却不太了解,尤其是其中涉及到的服务器和协议更是不知道,因此这部分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 四、课程类型与教学模式、方法 课程类型:理论讲授课、实践操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用具与媒体 多媒体设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 1、上节回顾 简单回顾上节课因特网信息检索内容。在教师的提示下,请学生来回忆并回答上节课所教授的搜索引擎分类及其各自代表,以及5种主要的搜索技巧。教师结合实例来诱导学生回答。 2、新知探究 (1)电子邮箱注册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与别人进行信息交流的?通过学生讨论回答可知方式有很多,比如面对面聊天或者寄信,现在信息技术发达,人们常用的是QQ、微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接着可询问学生是否都有电子邮箱,除QQ邮箱外,有没有人有网易邮箱、新浪邮箱或者移动的139邮箱,请这部分同学简单回忆当初是如何注册邮箱的。然后教师以网易邮箱注册为例,简单介绍邮箱的注册方法,只要跟着提示一步步做就可快速地注册邮箱。 (2)邮箱地址组成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邮箱名一旦被注册,其他人就无法再取相同的邮箱名进行注册,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通过分析邮箱地址的组成来解释其唯一性。邮箱地址由用户名和邮件服务器域名组成,格式: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域名,邮件服务器的网站域名在因特网中是唯一的,类比家里的地址门牌号可知,用户名也必须是唯一的,防止信件投递过程中发生错乱,所以邮箱地址是唯一的。@读音与英语里的at一样,表示“在”的意思。 (3)学生实践操作 请学生用自己的邮箱或者提供的邮箱,发一封邮件到指定邮箱。要求主题以各自学号命名,内容为“邮件已发送,请老师查收”。在学生操作的时候老师要四处查看,掌握学生的操作熟练情况,看是否所有学生都会发送邮件。 (4)邮件传输过程 当我们发送一封邮件的时候,邮件是被直接发到了接收方的计算机上吗?由经验可知,当收到一封带有附件的邮件时,我们要查看附件还需要现将其下载到计算机里,所以邮件并不是直接发送到接收用户的计算机上。结合示意图来解释邮件传输过程中,存在多个STMP 服务器,实现邮件中继接力传递。这些STMP服务器接收用户邮件,再把它投递到目标邮件服务器,用户可通过POP3协议把服务器邮箱里的信下载到个人计算机上进行离线阅读。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一、《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杂志社有限公司办刊宗旨 本刊成立于年,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办。从年起,本刊改由中华人民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是国内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领域行业指导性科技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针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新人新潮新技术”,旨在传达与反映政府行业机构的政策、策略、方法,探索与追踪技术应用的最新课题、成果、趋势,透视与扫描企业、人物及产业项目的形象、风采、焦点,推动并引领行业整体进步和发展。 本刊系“三高两强”刊物,即信息量高、学术水平高、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应用性强。读者定位侧重于政府有关各部门领导、干部、专业工作者,企事业、军队、公安部门和国家安全机关,国家保密系统、金融证券部门、民航铁路系统、信息技术科研单位从事网络工作的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信息安全产品厂商、系统集成商、网络公司职员及其他直接从事或热心于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的人士。 创刊以来,本刊与国内外近百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方式包括:长期综合合作、协办、支持、栏目协办和中短期合作。今后,本刊愿与国内外业界权威机构、团体、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进一步建立、开展广泛的联系和交流,热忱欢迎业界同仁以多种形式加盟我们的事业。 本刊通过邮订、邮购、赠阅、派送、自办发行及定点销售等多渠道发行,目前发行范围集中于公安、军队、电信、银行、证券、司法、政府机构、大专院校及政务、商务其它各行业应用领域的广大读者。 二、《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主要栏目 焦点●论坛 特别报道:中国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中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的深度报道;业内重大事件透视。 权威论坛:业内专家、学者和官方以及政府有关领导及权威人士的署名文章、讲话,从宏观上对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方面的趋势、走向与策略,进行深层次的论述。 技术●应用

网络安全讲话稿

大李小学网络安全教育讲话稿 ——张金荣 一、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已逐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互动交流、增加阅历、放松身心、娱乐益智的重要方式。 但是,互联网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色情、暴力和低级庸俗的内容,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各类犯罪分子针对学生辨别力较弱和自我保护意识差的特点,通过上网聊天、交友等机会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由于学生缺乏自控力,一些人沉迷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导致出现心理扭曲、疏远家人朋友、荒废学业、健康状况下降等一系列不良现象;更有甚者模仿网上行为,搞犯罪活动。 大量学生遭遇网络危害的案例表明,学生的网络安全问题绝不能忽视,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二、学生常见网络安全问题 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就要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常见的、学生容易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 1、沉迷网络游戏 学生都有一种好奇、好胜以及对英雄的崇拜心理,网络暴力游戏的出现,正好迎合他们的这种猎奇和追求刺激的心理。他们通过操纵游戏可以得到一种强烈的满足感。而且,通过玩游戏,他们内心或多或少的压抑都得以宣泄和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网络产生迷恋心理。由于学生是一个处于性格形成过程中的人群,其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都没有最终形成,极易受到带有暴力内容的网络游戏的影响,从而导致道德认知模糊,产生“攻击他人合理”的错误思想。延续到青年期后,极可能出现人际关系紧张、有暴力倾向等。 在网络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学生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不需要接受社会规范和其他人的监督,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泄情感。长此以往会淡化现实社会规范的要求,给暴力犯罪埋下隐患。许多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就是因为缺乏自制力而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途。更有甚者,学生在网吧几天几夜甚至连续十几天地上网玩游戏,到了不吃饭、不睡觉的疯狂地步,造成视力下降直至失明,甚至猝死在网吧。 目前,大量以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为主题的网络游戏,成为学生的新宠。这些暴力游戏往往以“攻击、打斗、暴力、色情”为主要内容,很容易使学生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这种错误观点,他们便会不择手段地模仿欺诈、偷盗,乃至对他人施暴的行为,不但会在网上模仿,甚至会在现实生活中加以模仿。 2、浏览色情、暴力网站 虽然国家采取种种措施净化网络环境,但总有少数人为了经济利益,在网上传播色情、暴力视频、图片和文学作品等。而学生涉世不深,对一些网站的色情、暴力等内容缺乏鉴别能力,盲目模仿,甚至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据犯罪心理学分析,学生性机能渐渐发育成熟,但往往性道德观念的形成落后于性机能发育的成熟,色情文化的污染最容易使这个时期的学生放肆地追求性刺激,再加上学生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